期刊文献+
共找到19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英国对美国的“反向租借”援助及清偿(1941-1946)
1
作者 耿志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89,共12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在接受美国“租借”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提供“反向租借”援助,是同盟成员国向美国提供“反向租借”援助的典型个案。依据《英美互助协定》,英国向美国提供力所能及的一切物品、服务、设备和情报,美国则承诺在清算...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在接受美国“租借”援助的同时向美国提供“反向租借”援助,是同盟成员国向美国提供“反向租借”援助的典型个案。依据《英美互助协定》,英国向美国提供力所能及的一切物品、服务、设备和情报,美国则承诺在清算对英“租借”援助时以此作为冲抵。在未包括净价值160亿美元已消耗、损毁或散失援助物资的情况下,英国以信贷方式支付6.5亿美元清偿了价值60.3亿美元的美国“租借”援助。然而,战时美英谈判互助和战后谈判清偿都充分暴露了美国通过“租借”援助谋求长远利益的意图,英国虽尽力抵制,但为了战时生存和战后重建不得不屈从于美国的政策意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向租借 租借 清偿 英美关系 第二次世界大战
下载PDF
战后美国的中国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建平 薛荔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美国的中国学发轫于 2 0世纪 60年代、发展于 70年代、兴盛于 80年代、繁荣于90年代。其间政府、学术界和民间的交互影响贯穿始终 ,对中国学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60年代美国学术界热衷于确立研究领域和分析框架 ,积极参与学术、... 美国的中国学发轫于 2 0世纪 60年代、发展于 70年代、兴盛于 80年代、繁荣于90年代。其间政府、学术界和民间的交互影响贯穿始终 ,对中国学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60年代美国学术界热衷于确立研究领域和分析框架 ,积极参与学术、政策、文化教育和美中关系的讨论。 70年代标志着中国研究的细分化 ,学者的目的性更强、更明确 ,参与设立全国性组织 ,致力于推广、普及中国文化的公共教育、文化交流和学术合作。 80年代中国学在美国大学机构化与学科化 ,而这一进程却是以中国学学者从公共事业和政策部门的淡出为代价。90年代的主要特征是学科专业化和国际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学 机械化进程 学术史研究 美国
下载PDF
罗斯福“新政”的农业政策 被引量:11
3
作者 刘绪贻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执政后,面对美国的严重农业危机、农民悲惨处境和反抗浪潮,实行了以《农业调整法》为主要内容,以国家干预为重要手段,以控制农产品产量为目标的农业政策。罗斯福政府的农业“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富兰克林·罗斯福上台执政后,面对美国的严重农业危机、农民悲惨处境和反抗浪潮,实行了以《农业调整法》为主要内容,以国家干预为重要手段,以控制农产品产量为目标的农业政策。罗斯福政府的农业“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这种制度进行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改革虽然只是一种农业资本主义的结构改革,而非革命性的改革,更未促成一场社会革命,但它保护和促进了美国垄断资本主义,使美国的农业和工业一样进入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斯福 新政 农业政策 《农业调整法》 美国农业合作社联合会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下载PDF
浅论美国对德国西占区的非军事化举措 被引量:2
4
作者 胡才珍 李洪山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13-116,共4页
二战后初期盟国对德国的非军事化是一项极为庞杂、艰巨、重大的工作。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 ,美国对德国西占区的非军事化举措既认真又严厉 ,但这绝非仅仅是美国对和平爱好的使然 ,它还与美国的全球战略密切相关。同样 ,战后德国走上... 二战后初期盟国对德国的非军事化是一项极为庞杂、艰巨、重大的工作。在开展这项工作的过程中 ,美国对德国西占区的非军事化举措既认真又严厉 ,但这绝非仅仅是美国对和平爱好的使然 ,它还与美国的全球战略密切相关。同样 ,战后德国走上爱好和平的道路 ,既是盟国对它进行非军事化、民主化改造的结果 ,亦是德国国内民主及爱好和平力量反对军国主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德国西占区 非军事化
下载PDF
二战期间美国筹建战后世界多边自由贸易体系的历程 被引量:6
5
作者 金卫星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3-78,共6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谋求建立战后世界“广泛而持久的”集体普遍安全政治体系的同时,亦致力于构建战后世界金融有序合作、贸易自由开放的全球经济体系。这项全球战略的经济目标,最初体现于1941年8月14日颁布的《大西洋宪章》,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谋求建立战后世界“广泛而持久的”集体普遍安全政治体系的同时,亦致力于构建战后世界金融有序合作、贸易自由开放的全球经济体系。这项全球战略的经济目标,最初体现于1941年8月14日颁布的《大西洋宪章》,正式实施于1944年7月1—22日召开的布雷顿森林会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边自由贸易体系 《大西洋宪章》 布雷顿森林体系
下载PDF
美国第9066号行政命令出台之战时因素探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陈景彦 柴金璐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9-154,共6页
"二战"期间,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签署了第9066号行政命令,这一举措使得约12万日裔居民被强制迁移出其定居已久的美国西海岸,使得日裔在经济上蒙受了巨大损失,在心理上也受到重挫,因而迁移日裔的军事必要性在战... "二战"期间,时任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签署了第9066号行政命令,这一举措使得约12万日裔居民被强制迁移出其定居已久的美国西海岸,使得日裔在经济上蒙受了巨大损失,在心理上也受到重挫,因而迁移日裔的军事必要性在战后备受争议。第9066号行政命令出台前美国情报机构对日裔间谍活动的掌握情况、当时美国政府与军方对日裔忠诚度所做的几次秘密调查、珍珠港事件后日本对美国西海岸的持续骚扰式袭击及其引发的民众战争恐慌心理、美国军方与司法部就集体强制迁移日裔的协商过程,这多方面因素构成了影响第9066号行政命令出台的战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第9066号行政命令 日裔 军事必要性 战时因素
下载PDF
从“非殖民”到“国际托管”:罗斯福政府殖民地政策论析(1941—1945) 被引量:7
7
作者 毕元辉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69-73,共5页
美国外交中的非殖民原则源于19世纪的门罗主义。二战开始后,罗斯福提出了对殖民地的全面托管构想,但遭到英国的抵制。1943—1945年间,全面托管构想被修改为有限托管。1945年联合国宪章的通过标志着有限托管计划下的国际托管制度机制确... 美国外交中的非殖民原则源于19世纪的门罗主义。二战开始后,罗斯福提出了对殖民地的全面托管构想,但遭到英国的抵制。1943—1945年间,全面托管构想被修改为有限托管。1945年联合国宪章的通过标志着有限托管计划下的国际托管制度机制确立。与此同时,美国以"战略托管"和建立海外军事基地的方式实现战后利益的最大化。这一转变同时是美国门户开放政策向全球扩展和全球战略逐渐形成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殖民原则 国际托管 富兰克林·罗斯福
下载PDF
从海权强国向海权霸主的转变——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海权战略探析 被引量:1
8
作者 卞秀瑜 胡德坤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40-144,共5页
二战为美国海权战略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新的空间。参战前,通过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美国为直接卷入战争做了相关海权战略准备。参战后,坚持"欧洲第一"的"猎犬计划"战略,美国与德、日成功开展海权争夺战。二战结束时,... 二战为美国海权战略的成功实施提供了新的空间。参战前,通过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美国为直接卷入战争做了相关海权战略准备。参战后,坚持"欧洲第一"的"猎犬计划"战略,美国与德、日成功开展海权争夺战。二战结束时,美国从海权强国成功转变为世界海权霸主。美国海权霸主地位确立的过程,也是当时美、日两大海权强国激烈较量的过程。对于中日钓鱼岛争端,有关国家应以史为鉴,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战 美国 海权战略 海权霸主 日本 钓鱼岛争端
下载PDF
二战与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兴起 被引量:4
9
作者 张爱民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4-89,共6页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是非洲裔美国人为争取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平等权利而发动的一 场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社会运动。这场社会运动的发生绝不是偶然的,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 发则起到了十分关键的刺激和推动作用。二战使美国黑人有机会更加...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是非洲裔美国人为争取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平等权利而发动的一 场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社会运动。这场社会运动的发生绝不是偶然的,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 发则起到了十分关键的刺激和推动作用。二战使美国黑人有机会更加深刻地认识 到美国所宣扬的民主信条同其在国内极力维护的种族主义实践之间的强烈反差,并进一步激 发了他们的种族意识、政治参与热情和寻求变革的勇气。向华盛顿进军运动则为美国黑人展 示自己的力量与锻炼自己的意志提供了历史舞台。这场没有发生的示威运动大大地增强了黑 人的斗争信心。这些因素为美国黑人民权运动的发生做好了最后的思想和组织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黑人民权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 种族主义 向华盛顿进军运动
下载PDF
美国史学界关于对日使用原子弹原因的论争 被引量:5
10
作者 高芳英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9年第2期116-122,共7页
美国对日使用原子弹影响了美国战后的对外政策,因此美国史学界长期重视探讨使用原子弹的原因,形成了三派:正统主义派、现实主义派、修正主义派。本文论述了美国史学家的观点,并分析了使用原子弹决定的形成情况。
关键词 原子弹 原因 美国 史学界 论争
下载PDF
日德意苏“四国同盟”构想及演进述考 被引量:2
11
作者 武向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02-107,共6页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为了实现独霸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张政策,与德国订立了"防共协定"和军事同盟,企图利用日德同盟力量,实现日德意苏"四国同盟",并希望借助"四国同盟"力量压制美国,使美国放弃参战,最...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为了实现独霸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张政策,与德国订立了"防共协定"和军事同盟,企图利用日德同盟力量,实现日德意苏"四国同盟",并希望借助"四国同盟"力量压制美国,使美国放弃参战,最终完成日本在亚太地区的侵略扩张计划,实现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1941年《日苏中立条约》实质是该"四国同盟"构想的畸变。以此可全面透视日本推动日德同盟政策变化的动因及对策,以及对东亚国际关系和侵华战争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侵华战争 四国同盟构想 《日苏中立条约》 远东国际关系
下载PDF
从“委任统治”到“非殖民化”——美国殖民地问题的政策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孙建党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25-30,共6页
20世纪初以后,随着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的日益强大,美国开始谋求改变旧的世界体系下的制度安排.一战后倡导对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制度,二战期间提出殖民地管理国际化的设想,力图改革或摧毁欧洲殖民体系.美国关于殖民地区的整体政策... 20世纪初以后,随着在世界事务中的影响和作用的日益强大,美国开始谋求改变旧的世界体系下的制度安排.一战后倡导对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制度,二战期间提出殖民地管理国际化的设想,力图改革或摧毁欧洲殖民体系.美国关于殖民地区的整体政策,直接参与并促进了20世纪的世界非殖民化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殖民化 殖民地问题 政策变化 美国 统治 委任 20世纪初 管理国际化 制度安排 世界体系 二战期间 改革
下载PDF
美国对南斯拉夫军事援助政策的缘起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广艳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26,共7页
美国对南斯拉夫的军事援助政策,始自于杜鲁门政府时期。1948年苏南冲突的发生,为美国冷战开始后确立的分化瓦解苏东集团的政策提供了契机。在东西方贸易管制体制下,杜鲁门政府制定了对南斯拉夫的NSC18/4和NSC18/6号文件,这两个文件及其... 美国对南斯拉夫的军事援助政策,始自于杜鲁门政府时期。1948年苏南冲突的发生,为美国冷战开始后确立的分化瓦解苏东集团的政策提供了契机。在东西方贸易管制体制下,杜鲁门政府制定了对南斯拉夫的NSC18/4和NSC18/6号文件,这两个文件及其进程报告的形成与实施标志着杜鲁门政府对南斯拉夫军事援助政策的形成。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服务于美国的全球冷战战略利益的,其目标是利用南斯拉夫来分化瓦解苏东集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军事援助政策NSC18/4 NSC18/6南斯拉夫 杜鲁门政府
下载PDF
罗斯福时期文官政治化倾向的加强与美国政治体制 被引量:1
14
作者 国洪梅 陈立军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6期67-69,共3页
富兰克林D.罗斯福执政时期,美国文官的政治化倾向急速加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政治根源上看,美国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特别是行政权膨胀的罗斯福政府为文官政治化倾向的加强提供了政治条件。
关键词 美国政治体制 富兰克林D.罗斯福 文官
下载PDF
战后初期美国对华政策与中美关系 被引量:2
15
作者 仇华飞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40,共5页
1946至 1 949年中国内战期间 ,美国既给蒋介石集团大量援助 ,又不断窥测方向 ,在中国寻求真正代表美国在华利益的政治集团 ,试图将中国作为战后美国全球战略在远东的一个重要支撑点。
关键词 美国 中国 外交
下载PDF
罗斯福总统与美国二战期间对香港政策的演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周乾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3年第5期30-37,共8页
在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罗斯福总统出于战争和战后全球战略的考虑 ,提出“使中国成为大国的政策” ,以促使中国全力进行战争和战后协助维护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和地位。为此 ,罗斯福总统逐步形成支持战后香港主权归还中国的政策 ... 在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罗斯福总统出于战争和战后全球战略的考虑 ,提出“使中国成为大国的政策” ,以促使中国全力进行战争和战后协助维护美国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和地位。为此 ,罗斯福总统逐步形成支持战后香港主权归还中国的政策 ,并为实现这一政策在战争的各阶段在多层次与中国和英国进行多次外交努力。对此 ,中国的蒋介石政府曾寄予巨大希望。由于英国坚持维护自己的殖民主义利益 ,加上罗斯福总统战争结束前夕的逝世 ,尤其是由于美苏对抗的国际格局的出现 ,美国政府自己改变了这一政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次世界大战 罗斯福 蒋介石政府 香港
下载PDF
波茨坦会议与美国中苏政策的转折(1945年7~8月)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振江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74-80,共7页
《雅尔塔秘密协定》签订后 ,美国的对苏政策一直处在矛盾之中 :一方面 ,杜鲁门政府不希望苏联通过参加对日战争的机会扩大其在东亚的影响 ;另一方面 ,太平洋军事战略又需要苏联的加入。 194 5年 7月上旬中苏谈判开始后 ,斯大林对外蒙古... 《雅尔塔秘密协定》签订后 ,美国的对苏政策一直处在矛盾之中 :一方面 ,杜鲁门政府不希望苏联通过参加对日战争的机会扩大其在东亚的影响 ;另一方面 ,太平洋军事战略又需要苏联的加入。 194 5年 7月上旬中苏谈判开始后 ,斯大林对外蒙古特别是对中国东北的要求更是引发了美国官员的担忧。原子弹的出现恰逢其时 ,迅速成为美国政策逆转的契机。围绕中苏谈判 ,波茨坦会议期间的美国最高决策者不但积极支持中国抵制苏联的要求 ,试图以中苏谈判拖住苏联参战的步伐 ,甚至还谋求抢占中国的大连港口。二战还没有结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对外政策 中苏谈判 波茨坦会议 原子弹外交 中美关系 美苏关系
下载PDF
“契纸公民”现象的种族主义根源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卓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85-88,共4页
在《排华法案》实施的61年(1882年-1943年)里,华人成为世界上唯一不能自由移入美国的种族。1906年的旧金山地震为饱受种族歧视压迫的华人提供了成为"土生"公民的契机。而通过他们申请的海外子女出生证,使不少华人进入美国,成... 在《排华法案》实施的61年(1882年-1943年)里,华人成为世界上唯一不能自由移入美国的种族。1906年的旧金山地震为饱受种族歧视压迫的华人提供了成为"土生"公民的契机。而通过他们申请的海外子女出生证,使不少华人进入美国,成为所谓的"契纸公民"。本文旨在探讨"契纸公民"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经济和文化因素,揭示其形成的原因,分析这一现象背后的种族歧视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契纸公民” 《排华法案》 “单身汉社会” 种族主义
下载PDF
美国“先德后日”战略的初步实施与中国抗日战场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永利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3期328-334,共7页
美国在北非地中海开始实施“先德后日”战略并取得成功,与中国所付出的战略代价和所作的战略支持密不可分。这期间中国战场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没有减低,反而因盟国战略投入的不足而战略责任更加艰巨。中国战场的保持仍然是美国实施全球战... 美国在北非地中海开始实施“先德后日”战略并取得成功,与中国所付出的战略代价和所作的战略支持密不可分。这期间中国战场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没有减低,反而因盟国战略投入的不足而战略责任更加艰巨。中国战场的保持仍然是美国实施全球战略的基本前提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国 战略实施 中国战场 战略作用
下载PDF
论罗斯福新政与美国西部经济的崛起 被引量:1
20
作者 邱建群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70-176,共7页
美国西部资源依赖型经济在大萧条期间遭到沉重打击。罗斯福新政的救济政策向西部倾斜,对西部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保护和培育作用;联邦政府的农业政策提高了农民的收入,遏制了恶化的生态环境;联邦政府的公共工程投资为西部经济崛起奠定... 美国西部资源依赖型经济在大萧条期间遭到沉重打击。罗斯福新政的救济政策向西部倾斜,对西部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保护和培育作用;联邦政府的农业政策提高了农民的收入,遏制了恶化的生态环境;联邦政府的公共工程投资为西部经济崛起奠定了基础;"第二次新政联盟"扶持了西部企业家成长壮大。联邦政府的救济和振兴政策使西部经济面貌发生了全新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斯福新政 美国西部 农业政策 基础设施 西部企业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