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461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颗粒间的智慧:化学工程专家李洪钟院士的流态化人生
1
作者 邹正 闫冬 +1 位作者 古爱学 刘伟 《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 2024年第4期451-461,共11页
李洪钟是我国著名化学工程学家,流态化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他建立了非流态化气固两相流理论,丰富了多相流学科的科学内涵,有效解决粉体工业生产技术难题;通过自研微观摄像机,在国际上首次拍到快速流化床的颗粒聚团和稀密两相结构... 李洪钟是我国著名化学工程学家,流态化研究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他建立了非流态化气固两相流理论,丰富了多相流学科的科学内涵,有效解决粉体工业生产技术难题;通过自研微观摄像机,在国际上首次拍到快速流化床的颗粒聚团和稀密两相结构,引起了学术界广泛关注;提出了气固流态化散式化理论方法,大幅提高了传统多相反应器的转化效率;构建了气固流化床结构传递关系与反应行为的量化调控方法,推进流态化工业开发与过程工程学科研究。文章从李洪钟求学经历、创新科研、工业开发和著书育人等方面揭示了他献身报国的科学家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洪钟 流化床 气固两相流 散式流态化 结构传递理论
下载PDF
黄汲清与中国大地构造研究
2
作者 任纪舜 牛宝贵 +4 位作者 赵磊 徐芹芹 刘建辉 朱俊宾 刘仁燕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37-646,共10页
本文概述了黄汲清的中国大地构造经典著作——《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的基本内容和写作基础;阐述了黄汲清及其科学集体的治学风格和工作方法,强调野外地质调查的重要性,突出用新的科学理念和事实,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大地构造学。指出大... 本文概述了黄汲清的中国大地构造经典著作——《中国主要地质构造单位》的基本内容和写作基础;阐述了黄汲清及其科学集体的治学风格和工作方法,强调野外地质调查的重要性,突出用新的科学理念和事实,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大地构造学。指出大地构造学已从研究地球表层地壳构造、岩石圈构造,进入用地球系统观研究地球整体多圈层构造的新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汲清 大地构造 地球系统 多圈层构造 多旋回
下载PDF
躬耕一生 仰之弥高——纪念茆诗松先生逝世一周年
3
作者 王静龙 周纪芗 +2 位作者 濮晓龙 汤银才 李艳 《应用概率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2023年1月16日14点01分,我们敬爱的茆诗松先生怆然辞世,驾鹤西去,享年87岁.在茆先生走后的日子里,别离之悲愈深,云树之思愈切.值此纪念茆先生逝世一周年专刊出版之际,我们追寻先生孜孜以求、不懈奋斗、允公允能、创新开拓的历程.
关键词 驾鹤西去 仰之弥高 创新开拓 一周年 允公允能 纪念
下载PDF
智慧之光耀岁月 热忱不渝续辉煌——贺李启虎院士八十五华诞
4
作者 黄海宁 李宇 《声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1-626,共6页
2024年5月25日,我们迎来了李启虎院士的八十五华诞。先生于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同年分配至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工作,1964年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成立后,在声学所工作至今。1997年,因在水声信号处理和声呐设计领域的杰出... 2024年5月25日,我们迎来了李启虎院士的八十五华诞。先生于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同年分配至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工作,1964年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成立后,在声学所工作至今。1997年,因在水声信号处理和声呐设计领域的杰出贡献,先生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曾任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所长、国家863计划海洋监测主题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信息技术科学部常务委员会副主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院士 水声信号处理 海洋监测 李启虎
下载PDF
杜功焕教授去世
5
作者 章东 郭霞生 《声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4-154,共1页
我国著名物理声学家、非线性声学家、声教育学家、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杜功焕同志于2023年12月1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0岁。杜功焕教授1934年2月出生于浙江宁波。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并留校工作。1984年加入中国民... 我国著名物理声学家、非线性声学家、声教育学家、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杜功焕同志于2023年12月10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90岁。杜功焕教授1934年2月出生于浙江宁波。1957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物理系并留校工作。198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在南京大学物理系、电子科学与工程系长期从事声学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曾任中国声学学会理事、全国声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声学学会 南京大学 非线性声学 中国民主同盟 留校工作 浙江宁波 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物理声学
下载PDF
寄语
6
作者 贾弘禔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9-399,共1页
今年正值我国著名老一辈生物化学家、免疫化学家及教育家刘思职(1904~1983)先生诞辰120周年。本期《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刊载两篇纪念文章,回顾刘思职院士半个多世纪的科学征程和医学教育生涯,感受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情怀、科... 今年正值我国著名老一辈生物化学家、免疫化学家及教育家刘思职(1904~1983)先生诞辰120周年。本期《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刊载两篇纪念文章,回顾刘思职院士半个多世纪的科学征程和医学教育生涯,感受老一辈科学家的爱国情怀、科学创新精神及其严谨的治学态度,这对现代青年的教育和成长,对我们的科技创新,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和学科,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人生一世,草生一秋;往事已兮如弹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纪念文章 科学创新精神 生物化学家 医学教育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爱国情怀 治学态度 刘思职
下载PDF
论刘思职对我国生物化学教材建设的贡献——纪念刘思职院士诞辰120周年
7
作者 李刚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02-406,共5页
刘思职教授1942年开始执教于北京大学医学院(以后多次更名),曾任生物化学科(教研组、室、系,以下简称“北医生化”)主任。他于1956年评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被评为我国第一批一级教授。刘思职于1983年8月去世,享年79岁。... 刘思职教授1942年开始执教于北京大学医学院(以后多次更名),曾任生物化学科(教研组、室、系,以下简称“北医生化”)主任。他于1956年评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被评为我国第一批一级教授。刘思职于1983年8月去世,享年79岁。刘思职从事教学多年,桃李遍天下。他主持编写的教材在当时生化界几乎人手一册,对我国生物化学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刘思职曾担任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在我国生理和生物化学界享有崇高的声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学部 刘思职 化学科 生物化学教材建设 院士 医学院 教研组
下载PDF
前言
8
作者 向淑文 《运筹学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I0002-I0004,I0001,共4页
俞建,教授,博士生导师,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曾在广州军垦农场和贵州电建公司工作1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1979年,俞建教授调入原贵州工学院(后更名为贵州工业大学,2004年原贵州工业大学与原贵州大学合并成立新的贵... 俞建,教授,博士生导师,196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曾在广州军垦农场和贵州电建公司工作1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1979年,俞建教授调入原贵州工学院(后更名为贵州工业大学,2004年原贵州工业大学与原贵州大学合并成立新的贵州大学)。在贵州工业大学工作期间,俞建教授相继担任基础部副主任、主任,1994年任副校长;1998年调任贵州省科技厅任副厅长和一级巡视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厅长 贵州工学院 副校长 贵州大学 实践工作经验 军垦农场 博士生导师 贵州省
下载PDF
为国找矿,九秩山川自求索;为党育才,三千桃李共芬芳!——祝贺陈毓川院士九十华诞
9
作者 王登红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F0002-F0002,I0001,I0002,共3页
陈毓川先生是我国著名矿床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一生为我国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找矿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做出重要贡献,体现了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献身地质事业无尚光荣”的崇高精神和国家情怀,是我国矿业界的一面旗帜,是我国地矿... 陈毓川先生是我国著名矿床地质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一生为我国地质科学研究和地质找矿工作付出了大量心血,做出重要贡献,体现了老一辈地质工作者“献身地质事业无尚光荣”的崇高精神和国家情怀,是我国矿业界的一面旗帜,是我国地矿行业的一座丰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工程院院士 地质科学研究 九十华诞 地质工作者 地质事业 陈毓川 地矿行业 九秩
下载PDF
涂光炽院士与我国地球化学的发展(一)
10
作者 赵振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1-895,共5页
涂光炽先生是闻名世界的矿床学家和地球化学家,是无可争议的我国地球化学学科的领军人,有关他对这两个学科发展的巨大贡献和重大科研成果国内学术界已出版有不少的专著、论文及相关报道,然而,关于地球化学学科发展中关键历史事件与重大... 涂光炽先生是闻名世界的矿床学家和地球化学家,是无可争议的我国地球化学学科的领军人,有关他对这两个学科发展的巨大贡献和重大科研成果国内学术界已出版有不少的专著、论文及相关报道,然而,关于地球化学学科发展中关键历史事件与重大成果产出的背景以及涂先生本人又是怎样的思考则披露及讨论的甚少。为此,本刊特约涂光炽先生的早期研究生、业务秘书及多年的部下与密切合作者,我国著名的稀有元素地球化学家赵振华研究员,根据其掌握的第一手资料,以及所保存的各种文字材料,如涂先生本人的论文、学术报告、与科研人员通信、讲话和为科研人员的专著作序等原始材料,就国内首开地球化学课程、发展我国地球化学及各分支学科、建立我国地球化学研究机构、创办地球化学学会和学术期刊、组织撰写地球化学学科专著、提出并支持地球化学发展新方向、热心培养地球化学与矿床学青年科研人才、执着发展地球化学以及终生献身地球科学事业等方面一一加以系统梳理始成本文。无疑,本文的发表将对弘扬以涂光炽先生为代表的我国老一代地球科学家矢志报国献身科学的崇高精神,激励广大中青年地球科学科研人员,投身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对我国地球化学和矿床学学科史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本刊将分3期刊载该文,并在本刊公众号上逐一发表,敬请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研人员 成果产出 地球化学家 重大科研成果 地球科学家 涂光炽 学术期刊 矿床学
下载PDF
全心教学、潜心科研、呕心育人、关心后学——记复旦大学物理学系王迅院士
11
作者 高太梅 《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I0003-I0008,共6页
王迅老师于1956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后师从谢希德先生,于1960年以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副博士研究生身份毕业,并于同年留校任教。1978年获聘副教授,1984年获聘教授,1985年任博士研究生导师,1996年担任复旦大学首席教授,1999年当... 王迅老师于1956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后师从谢希德先生,于1960年以复旦大学物理学系副博士研究生身份毕业,并于同年留校任教。1978年获聘副教授,1984年获聘教授,1985年任博士研究生导师,1996年担任复旦大学首席教授,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士研究生 中国科学院院士 复旦大学 谢希德 首席教授 王迅 物理学系 育人
下载PDF
冯增昭先生的魅力地质人生
12
作者 郑秀娟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84-687,共4页
冯增昭先生是我国定量岩相古地理学的开拓者,也是第一个将国外碳酸盐岩岩石学新理论方法引入我国的地质学大家,这是国内学术界的共识。但冯先生身上却又具有许多不那么常规、又不那么典型的特质,例如他没有院士的桂冠,没有留洋的背景,... 冯增昭先生是我国定量岩相古地理学的开拓者,也是第一个将国外碳酸盐岩岩石学新理论方法引入我国的地质学大家,这是国内学术界的共识。但冯先生身上却又具有许多不那么常规、又不那么典型的特质,例如他没有院士的桂冠,没有留洋的背景,没有高级别国家大奖,也没有各种行政级别的“官衔”。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凡人”、老人,却为我国地质科学做了许多从零到一的大事!他写出了第一部全国范围的定量岩相古地理学专著,1994年68岁倡议成立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会岩相古地理专业委员会,1999年73岁创办《古地理学报》,2000年74岁接手主办全国岩相古地理学学术会议并延续至现在,2012年86岁创办英文学术刊物Journal of Palaeogeography,数年后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重点期刊,2013年组织召开第一届国际古地理学会议并形成2年一次的系列会议,2013年87岁发起申请成立国际古地理学家协会,2022年获批,召开成立大会时,冯先生已96岁!这样的一张工作年表,放在哪个专业学科都实属罕见!回顾冯增昭先生的一生,我们从他身上既可看到民国大家矢志报国克己奉公的遗风,也可看到新中国第一代创业者爱国敬业忠于理想的精神风貌。在退休之后20多年间,他退休不退志,离岗不离学,执着于提升中国古地理学的研究水平,把这一学科的学术影响力推向世界,被誉为地学领域的“不老松”。他信仰坚定、潜心育人,心系学科,始终奋斗在古地理学研究一线,被称为“倾此一生为山河号脉的大先生”和“heis alegend!”(他是一个传奇!)。在当今社会无疑这无疑是一种稀缺资源,弥足珍贵。本刊特邀冯先生身边工作多年的同事,《古地理学报》常务副主编郑秀娟博士撰文,展示冯增昭先生的感人事迹和科学精神,以期引起不同年龄段广大同行的深思,学习,敬仰,追随!并从中汲取无穷的精神力量,献身我国的地球科学事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理学 地质科学 地学领域 岩相古地理 中国科技期刊 冯先生 重点期刊 学术刊物
下载PDF
“两弹元勋”邓稼先:践行科学家精神的典范
13
作者 李建强 许进 《民主与科学》 2024年第3期5-12,共8页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两弹元勋”邓稼先(图1)等7位科学家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邓稼先是中国核武... 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称赞“两弹元勋”邓稼先(图1)等7位科学家是“爱国科学家的典范”。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是负责原子弹、氢弹理论设计的主要领军人之一,是践行“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科学家精神的典范。邓稼先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严谨求实、不断创新、追求卓越的科学品质,学术民主、协同攻关的优良作风是新时代科技工作者应学习传承的宝贵精神财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工作者 学术民主 热爱祖国 邓稼先 协同攻关 宝贵精神财富 精神支撑 崇高精神
下载PDF
加强基础研究,深化物理认识——周光召先生与中国核武器事业
14
作者 王建国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74-278,共5页
周光召先生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重要开创者、奠基人,是中国科技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领导者。在六十多年的科学生涯中,他纵横多个领域并取得多项创造性成果。从1961年到1979年的近20年时光,周先生将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奉献给了中国的核... 周光召先生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重要开创者、奠基人,是中国科技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和领导者。在六十多年的科学生涯中,他纵横多个领域并取得多项创造性成果。从1961年到1979年的近20年时光,周先生将自己的智慧与才华奉献给了中国的核武器事业,为我国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的研制成功和核武器的设计、定型立下了不朽功勋。周先生忠诚爱国、学养深厚、视野开阔、格局宏大,他倡导民主学风,锐意开拓进取,致力于为核武器事业谋篇布局、夯实根基,在推动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造性成果 谋篇布局 周光召 视野开阔 不朽功勋 人才培养 核武器 学科建设
下载PDF
小行星撞遇陆地成坑动力学的计算模拟
15
作者 徐文杰 刘芹芹 申旭辉 《深空探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2,共8页
小行星撞遇陆地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难以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开展相关研究。数值计算为这一灾害动力学过程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基于自主研发的CoSim软件中离散元(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模块初步实现了小行星撞遇陆地... 小行星撞遇陆地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动力学过程,难以通过模型试验的方法开展相关研究。数值计算为这一灾害动力学过程分析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基于自主研发的CoSim软件中离散元(Discrete Element Method,DEM)模块初步实现了小行星撞遇陆地的大规模计算模拟。基于小行星撞遇陆地三维动力学全过程的数值仿真结果:实现了初始接触、撞遇挖掘、高速抛射和回落调整4个撞击阶段全过程仿真;小行星的碰撞入射角及撞遇过程中动力学行为将影响撞击坑的地形地貌特征。研究也表明大规模数值计算方法可较好地实现小行星撞遇地球这一动力学过程,为小行星防御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行星 撞击坑 离散元法 数值仿真
下载PDF
周培源先生的眼光
16
作者 武际可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4期893-894,共2页
进入科学领域,对于一项研究成果的意义能够及时给出准确的判断,对于一位研究人员的功底和前景能够给出合理的评价,这就是科学家的眼光。熊庆来教授看到华罗庚1930年发表在上海《科学》杂志上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 进入科学领域,对于一项研究成果的意义能够及时给出准确的判断,对于一位研究人员的功底和前景能够给出合理的评价,这就是科学家的眼光。熊庆来教授看到华罗庚1930年发表在上海《科学》杂志上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一文,欣赏华罗庚的才华,认识到,他是一位大有培养前途的青年,便邀请他到清华大学数学系工作,给予培养和指导,华罗庚后来成长为中国一代数学宗师。这就是眼光,这就是流传很久的“熊庆来慧眼识英雄”的佳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熊庆来 《科学》杂志 周培源 慧眼识英雄 研究成果 代数学 华罗庚 眼光
下载PDF
回忆王敏中教授
17
作者 武际可 《力学与实践》 2024年第1期214-215,共2页
王敏中教授走了,我很悲痛。我们有六十年的交情。我们合作教学、相互切磋、合写教材。在困难的时候,我们相互支持与鼓励,这样的友谊,增强了我们在工作中的信心。退休后,我们身体又有各种老年慢性病,我们相互鼓励战神病魔。不料他先我走... 王敏中教授走了,我很悲痛。我们有六十年的交情。我们合作教学、相互切磋、合写教材。在困难的时候,我们相互支持与鼓励,这样的友谊,增强了我们在工作中的信心。退休后,我们身体又有各种老年慢性病,我们相互鼓励战神病魔。不料他先我走了,这怎能不使我更加悲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教学 鼓励 合写 老年慢性病 相互切磋 相互支持 六十年
下载PDF
人生的转折点
18
作者 冯世平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00-604,共5页
我的老师黄祖洽先生1924年10月2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今年10月2日是他的百年诞辰日。自从他2014年9月逝世后,他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在他百年诞辰之际,也是在他离开我们10年之际,我撰写此文,郑重地表达对他深深的感激和永... 我的老师黄祖洽先生1924年10月2日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今年10月2日是他的百年诞辰日。自从他2014年9月逝世后,他的音容笑貌时常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在他百年诞辰之际,也是在他离开我们10年之际,我撰写此文,郑重地表达对他深深的感激和永远的怀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祖洽 百年诞辰 湖南省长沙市 转折点
下载PDF
顾世楫先生年谱(续5)
19
作者 陈昌春 钱永红 季山(审核)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7期F0003-F0003,共1页
1941年44岁1941年3月,上海华东大学教授。1941年4月27日,出席中国科学社科学图书室举行的第四次茶话会。1941年7月,上海工业专科学校教授。1941年7月6日,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上海分会第五次(夏季)茶话会,顾世楫担任纪录。
关键词 中国科学社 华东大学 顾世 水利工程 图书室 茶话会 工业专科学校 上海
下载PDF
顾世楫先生年谱(续7)
20
作者 陈昌春 钱永红 季山 《水利科技与经济》 2024年第9期F0003-F0003,共1页
1976年79岁据彭重熙外甥黄伟民回忆,1976年,年近古稀的之江毕业生彭重熙从四川宜宾赶来,看望他的老师顾世楫。“文革”中,黄伟民被错打成反革命。改革开放后,顾世楫为他四处奔波,联系了赵超构(林放)、李国豪等,为其平反写佐证材料。黄... 1976年79岁据彭重熙外甥黄伟民回忆,1976年,年近古稀的之江毕业生彭重熙从四川宜宾赶来,看望他的老师顾世楫。“文革”中,黄伟民被错打成反革命。改革开放后,顾世楫为他四处奔波,联系了赵超构(林放)、李国豪等,为其平反写佐证材料。黄伟民于1977年9月获得平反。1976-1977年79-80岁与钱宝琮的儿子钱克仁、孙子钱志平在苏州网师园合影。1978年81岁1978年11月,给治淮专家朱成章发信,谈及上海科技出版社《自然杂志》编辑部为《淮河新篇》一文发表之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科技出版社 赵超构 李国豪 网师园 钱宝琮 四川宜宾 顾世 改革开放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