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59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荆州张大冢战国楚墓出土青铜器的成分与金相研究
1
作者 胡飞 闻磊 秦颍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7,共11页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金相显微镜对荆州市纪南镇雨台村张大冢战国墓地出土12件青铜器进行成分与金相分析。结果表明,12件青铜器分别为铅锡青铜、锡铅青铜和锡青铜3种材质,铅锡(或锡铅)青铜器普遍含铅量较高,青铜器多以铸造成形,...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金相显微镜对荆州市纪南镇雨台村张大冢战国墓地出土12件青铜器进行成分与金相分析。结果表明,12件青铜器分别为铅锡青铜、锡铅青铜和锡青铜3种材质,铅锡(或锡铅)青铜器普遍含铅量较高,青铜器多以铸造成形,铜盘均采用热锻加工技术。不同类型及使用功能的器物,其合金成分与金相组织存在明显差异。张大冢墓地作为战国中晚期的楚国下等级贵族家族墓地,出土青铜容器也多为素面薄壁,锈蚀较为严重,但其出土青铜器的合金配比、制作技术及机械性能均展现出战国中晚期楚国工匠已经拥有成熟的青铜合金、铸造以及加工技术,也揭示出当时工匠有意识地在青铜明器与实用器的合金技术上存在区别对待,为全面认识东周时期楚都纪南城青铜冶铸业的发展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都纪南城 张大冢战国楚墓 青铜器 合金成分 金相组织
下载PDF
锡同位素在青铜器锡料来源研究中的应用探讨
2
作者 李倩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0-170,共11页
锡料是青铜器生产的关键物质资源,其来源及流通途径问题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青铜时代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通过对锡同位素这一新兴锡料溯源方法的梳理归纳,结合地中海青铜时代青铜器锡料来源研究的应用实践,以及对中国盘龙城遗址和琉... 锡料是青铜器生产的关键物质资源,其来源及流通途径问题是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青铜时代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通过对锡同位素这一新兴锡料溯源方法的梳理归纳,结合地中海青铜时代青铜器锡料来源研究的应用实践,以及对中国盘龙城遗址和琉璃河遗址锡料来源的初探,为中国青铜器锡料产地与来源等考古问题的解决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锡同位素 锡料来源研究 青铜器
下载PDF
汉代四神规矩青铜镜
3
《大连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F0002-F0002,共1页
(大连营城子汉墓出土,现藏于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关键词 汉墓 青铜镜 营城子 汉代 文物考古研究所 大连市 出土
下载PDF
泾渭流域殷遗民墓葬鼎制研究
4
作者 周剑 张昕瑶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3-110,共8页
殷遗民鼎的形态大多继承自殷墟时期的同类鼎,仅个别形态有所创新。食器组合中以鼎、簋为核心,或加甗,或加鬲,个别以鬲取代簋。泾河流域、沣镐地区和周原地区用鼎组合有所差异,用鼎数量和食器组合各有特色。同殷墟和西周周人用鼎制度相比... 殷遗民鼎的形态大多继承自殷墟时期的同类鼎,仅个别形态有所创新。食器组合中以鼎、簋为核心,或加甗,或加鬲,个别以鬲取代簋。泾河流域、沣镐地区和周原地区用鼎组合有所差异,用鼎数量和食器组合各有特色。同殷墟和西周周人用鼎制度相比,殷遗民墓用鼎在继承和吸纳殷墟时期及西周周人用鼎制度特点的同时,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用鼎制度。墓主身份方面,泾河流域用鼎墓当为为西周王朝戍守边疆的军事贵族,沣镐和周原用鼎墓的中高级贵族为政治贵族,小贵族为手工业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殷遗民 鼎制 泾渭流域
下载PDF
夏家店上层文化墓葬相关问题研究
5
作者 闫彧 耿文丽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5期8-10,共3页
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典型遗址中出土了较多墓葬。墓葬按照等级可以分为四等。其中墓葬中较具有特征的随葬品主要有带有中原文化特征的青铜礼器及金器,统治者常用其来显示自身生前的社会地位,阶级社会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墓葬中出现了部分... 夏家店上层文化的典型遗址中出土了较多墓葬。墓葬按照等级可以分为四等。其中墓葬中较具有特征的随葬品主要有带有中原文化特征的青铜礼器及金器,统治者常用其来显示自身生前的社会地位,阶级社会在这一时期初步形成。墓葬中出现了部分合葬墓,合葬墓形制多样,以小家庭为独立单位社会形态逐渐替代了宗族。本文对夏家店上层文化墓葬的形制、等级、具有典型特征的随葬品以及合葬墓的特征等问题进行整体分析,从而研究当时社会的组织结构及社会形态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家店上层文化 墓葬等级 随葬品 合葬墓 社会结构
下载PDF
营国城郭 井井有序——二里头都邑布局考古的重大进展与意义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海涛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69-74,共6页
一、布局考古的主要历程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中东部的伊洛河故道北沿,地处现洛阳市偃师区翟镇二里头、圪当头、四角楼和北许村之间。遗址中最瞩目的发现为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530年间的二里头文化时期遗存。目前已探明遗址略呈长方... 一、布局考古的主要历程二里头遗址位于洛阳盆地中东部的伊洛河故道北沿,地处现洛阳市偃师区翟镇二里头、圪当头、四角楼和北许村之间。遗址中最瞩目的发现为公元前1750年至公元前1530年间的二里头文化时期遗存。目前已探明遗址略呈长方形,东西向长度约2400米,南北向宽度约1900米,现存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因其规模宏大,布局严谨,是当时中国乃至东亚规模最大的都邑性聚落,故而一直是探索夏、商王朝历史的关键遗址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里头 商王朝 伊洛河 布局严谨 都邑布局 洛阳盆地 城郭 井井有序
下载PDF
关于殷墟(大邑商)都城布局研究的新思考——以2021-2022年殷墟洹河北岸地区的考古收获为例 被引量:1
7
作者 牛世山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62-68,共7页
河南安阳市的殷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面积达30平方千米。1899年来,殷墟因出土甲骨文而闻名于世。殷墟考古开始于1928年,是中国最早开展考古工作的遗址之一,工作已历90多年。工作历... 河南安阳市的殷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王朝后期都城遗址,面积达30平方千米。1899年来,殷墟因出土甲骨文而闻名于世。殷墟考古开始于1928年,是中国最早开展考古工作的遗址之一,工作已历90多年。工作历时之长、发掘次数之多、发现的地下遗存之丰富、研究之深入,在中国古代遗址中居于前列。殷墟也成为中国考古圣地。但有关殷墟的考古和研究还有一些方面需要加强。由于殷墟各区域考古工作不平衡,已经影响了对其整体的研究,其他还有对其分布范围与规模、文化内涵、分期与年代等“基本面”仍然没有解决。只有全面、均衡地开展殷墟考古,才能搞清殷墟(大邑商)的规划和建设历程,构建包括商文明在内的上古史;在比较文明的视野下,探讨中国古代文明的演进道路,阐释其当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明 大邑商 考古发掘 上古史 商王朝 河南安阳市 古代遗址 殷墟
下载PDF
聆听“封神”东方之声与文化交响
8
作者 莫梓怡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28-132,共5页
乌尔善在明确“工业化”制片的前提下,创作了“封神三部曲”系列电影,故事取材于我国古代神话代表著作《封神演义》,在银幕上呈现了三千年前人、仙、妖三界之间的神话战争,最终形成了宏大的、充满中国本土想象力的“封神宇宙”。而影片... 乌尔善在明确“工业化”制片的前提下,创作了“封神三部曲”系列电影,故事取材于我国古代神话代表著作《封神演义》,在银幕上呈现了三千年前人、仙、妖三界之间的神话战争,最终形成了宏大的、充满中国本土想象力的“封神宇宙”。而影片的声音传达以神话史诗式的风格、音乐的多重表征及细腻丰富的音效带给了观众更沉浸的艺术享受,这也会作用于大众审美素养、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随此发展,声音艺术将会越来越被重视,有着更加良好的发展,在时代的长河中奔流不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工业化创制 电影音乐 声音传达
下载PDF
补说西周金文句首“■”字用法——兼与朱其智、朱学斌二位先生商榷
9
作者 孙永波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4期23-30,共8页
西周金文句首的“■”字,朱其智、朱学斌二位先生有文章辨析前人的观点并提出了新说,认为“■”当读为提起连词“且”。但二位先生对前人杨树达“叹词说”的反驳证据性并不强,难成定论。根据与西周金文时代相近的现存今文《尚书》辞例来... 西周金文句首的“■”字,朱其智、朱学斌二位先生有文章辨析前人的观点并提出了新说,认为“■”当读为提起连词“且”。但二位先生对前人杨树达“叹词说”的反驳证据性并不强,难成定论。根据与西周金文时代相近的现存今文《尚书》辞例来看,读“■”为“且”也不可信;又据《尚书》以“嗟”或“咨”等开头的常见句式,能够反证杨树达“叹词说”是正确的。此外,“句首”之“句”的定义当为具有完整句意的句子,而非分句。朱文所引用之10例金文铭文,并非都是严格的句首“■”字之句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金文
下载PDF
错红铜络绳纹青铜壶造型纹饰及当代应用研究
10
作者 康艳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出土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庙前村的错红铜络绳纹青铜壶,采用先进的错红铜工艺装饰壶壁神鸟纹,红铜与青铜的不同质感与光泽度对比,体现出低调奢华的视觉美感。本文从美术考古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它纹饰和造型的艺术特点、总结其美学风格,... 出土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庙前村的错红铜络绳纹青铜壶,采用先进的错红铜工艺装饰壶壁神鸟纹,红铜与青铜的不同质感与光泽度对比,体现出低调奢华的视觉美感。本文从美术考古学的角度出发,分析它纹饰和造型的艺术特点、总结其美学风格,进而挖掘其文化内涵。错红铜络绳纹青铜壶造型稳重,充满张力,纹饰井然有序又不失活泼浪漫,再次体现了兼容并蓄、开放包容的山西青铜文化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错红铜络绳纹壶 造型与纹饰工艺 设计 文化内涵 当代应用
下载PDF
《管子》中手工业的考古学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骏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3年第14期122-125,共4页
《管子》是战国诸子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近年来,随着齐地考古的诸多发现,使我们能更直观地管窥当时的社会。文章从《管子》中选取了部分关于手工业方面的文献记载,从考古学角度对其进行了初步探索,从中可以看出,临淄齐故城中多处冶铁、... 《管子》是战国诸子中的一部重要著作。近年来,随着齐地考古的诸多发现,使我们能更直观地管窥当时的社会。文章从《管子》中选取了部分关于手工业方面的文献记载,从考古学角度对其进行了初步探索,从中可以看出,临淄齐故城中多处冶铁、炼铜、铸钱等作坊的发现和齐国对手工业的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佐证了齐国手工行业的繁盛。当然,从考古学角度对《管子》进行阐释也仅仅是尝试,文献与考古资料之间既有相通的地方,也有些相抵牾之处,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对《管子》的释读能更进一步,对齐国社会的认识也能越来越全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子》 手工业 考古学观察
下载PDF
江淮地区商周时期青铜资源流通的初步研究
12
作者 张睿祥 魏国锋 王艳杰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51-157,共7页
江淮地区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文化面貌和丰富的铜矿资源,成为探索青铜时代资源流通的重要地区。对本地区商周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和微量元素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检测的江淮地区的商代青铜器大多含有高放射性铅同位... 江淮地区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复杂的文化面貌和丰富的铜矿资源,成为探索青铜时代资源流通的重要地区。对本地区商周青铜器铅同位素比值和微量元素数据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检测的江淮地区的商代青铜器大多含有高放射性铅同位素,且具有典型的殷墟王室作坊风格,受中原地区影响较深。西周时期江淮地区皖南的矿料通过“金道锡行”运往中原。淮河上游天湖遗址与中原诸侯国的西周青铜器主要使用了来自大冶铜绿山的矿料,而安徽出土的西周青铜器的矿料主要来自皖南地区。东周以来,江淮地区与中原及周边地区在矿料上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铅同位素与微量元素数据均表明,江淮地区战国青铜器矿源空间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这一时期除了继续使用皖南和鄂东南的铅料外,还使用了来自赣北和豫西的铅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淮地区 商周青铜器 矿料流通 文化互动
下载PDF
横水M2055出土铜簋相关问题研究
13
作者 龙正海 《贵州文史丛刊》 2023年第3期47-55,共9页
学界近期已刊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2055的发掘资料,其中的长铭方座簋颇为引人注目。依据器型纹饰、铭文行款、书体特征、铭文恒语以及铭文内容等因素推断,其铸造年代在周穆王前半段的可能性居大。本簋铭中的“通”,原篆当从夭从彳从止甬... 学界近期已刊布绛县横水西周墓地M2055的发掘资料,其中的长铭方座簋颇为引人注目。依据器型纹饰、铭文行款、书体特征、铭文恒语以及铭文内容等因素推断,其铸造年代在周穆王前半段的可能性居大。本簋铭中的“通”,原篆当从夭从彳从止甬得声,系“通”异构;“肇”原篆应从目从户从戈从又,是常见“肇”的异构;“禴”原篆从衣从龠得声,训读“禴”。本方座簋铭的史料价值在于,为研究西周时期殷人后裔固守殷礼、殷周祀典嬗变,以及其时之族群交往融合等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方座簋 断代 殷遗民 文化融合
下载PDF
渭河流域先周—西周时代环境和水土资源退化及其社会影响 被引量:76
14
作者 黄春长 庞奖励 +3 位作者 陈宝群 周群英 毛龙江 李平华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04-414,共11页
采取多学科交叉的方法 ,研究了渭河流域先周—西周时代主要考古遗址的全新世黄土 -古土壤剖面 ,获得了较高时间分辨率的磁化率、粒度成分、总有机碳和CaCO3含量等环境代用指标系列。结合该时期人类活动遗物分布的层位关系、考古断代、... 采取多学科交叉的方法 ,研究了渭河流域先周—西周时代主要考古遗址的全新世黄土 -古土壤剖面 ,获得了较高时间分辨率的磁化率、粒度成分、总有机碳和CaCO3含量等环境代用指标系列。结合该时期人类活动遗物分布的层位关系、考古断代、历史年代和大量1 4 C年代数据 ,以及古文献有关环境演变和灾害的记载 ,形成了对该区域人类活动和环境演变过程的综合断代。各项指标综合反映了从 31 0 0aB .P .( 1 1 5 0B .C .)开始 ,渭河流域气候向着干旱化发展 ,降水量减少、蒸发量增大、植被退化、土壤生物活动减弱、土壤矿物次生风化强度降低、土壤颗粒变粗、水份减少、CaCO3淋溶减弱、土壤碱性增强 ,表现出由气候干旱化造成的土壤退化。对于当时旱作农业和游牧业来说 ,这则是水土资源的自然退化。这个时期发生了游牧民族大规模南移 ,也发生了周人历史上著名的“古公迁岐”、“文王迁丰”和“平王东迁”等事件。通过深入分析论证 ,认为环境恶化和水土资源退化是引起周人都邑迁移的主导因素 ,虽然游牧民族南侵占领也是重要的驱动力 ,但是引起游牧民族南下的根本原因 ,也同样是环境恶化和水草资源的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渭河流域 先周-西周时代 水土资源 社会影响 黄土高原 干旱 考古遗址 断代
下载PDF
青铜器溶铅实验及有关问题初探 被引量:7
15
作者 秦颍 魏国锋 +3 位作者 刘文齐 毛振伟 王昌燧 董亚巍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5年第2期16-18,共3页
为科学探讨夏商周三代因使用青铜器可能引起的铅中毒和因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对仿古含铅青铜器做了一系列溶铅实验,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原子荧光光度计对实验样品进行了铅含量测试,结果表明使用含铅青铜器煮、盛食物会导致严重... 为科学探讨夏商周三代因使用青铜器可能引起的铅中毒和因此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对仿古含铅青铜器做了一系列溶铅实验,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和原子荧光光度计对实验样品进行了铅含量测试,结果表明使用含铅青铜器煮、盛食物会导致严重的铅污染。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而以使用这些青铜礼器为荣耀的上层统治者们却为此可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铅中毒,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器 溶铅实验 铅中毒 青铜时代
下载PDF
商代中晚期的树木利用——洹北商城和殷墟出土树木遗存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树芝 岳洪彬 +3 位作者 唐际根 岳占伟 何毓灵 赵志军 《南方文物》 2014年第3期117-129,116,共14页
树木是人类利用的主要资源。树木不仅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还为人类提供食物、木材、能源、医药以及其它产品。考古遗址出土的树木遗存,往往与人类活动有关,与考古文化具有同时性。通过对考古遗址出土的树木遗存的分析,再结合其... 树木是人类利用的主要资源。树木不仅提供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还为人类提供食物、木材、能源、医药以及其它产品。考古遗址出土的树木遗存,往往与人类活动有关,与考古文化具有同时性。通过对考古遗址出土的树木遗存的分析,再结合其出土的环境背景,能获得古代人类利用树木的信息。本研究对商代中晚期洹北商城、殷墟孝民屯遗址、刘家庄北地出土的大量木炭、木材进行了分析,对殷墟大司空遗址303号墓出土枝叶进行了分子遗传学和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植物种属的出土概率还是百分比,栎属都是最高的,无论是普通村邑的房址还是窑址,栎属的出土概率和百分比也都是最高的,表明人类对这种木材的喜好。栎属是商代晚期人类主要的薪柴材料,也是刘家庄北地和孝民屯遗址普通村邑的建筑材料。栎属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在当时的人类日常生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2)建筑材料的选择不仅受到聚落周边植被状况的影响,还与木材性质和建筑性质有关。洹北商城的一号、二号建筑基址选用了松木,而刘家庄北地的一处木炭遗迹主要选用了柏木。(3)刘家庄北地出土了栎属、李亚属和枣属的木炭,孝民屯遗址也出土了栎属和枣属的木炭,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古代人类有可能食用这些树木的果实。(4)树木受到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伤及形成层的伤害时会产生锯齿状生长轮。刘家庄北地灰沟HG3Ⅰ中出土的大量的带有锯齿状生长轮木炭,锯齿宽度1毫米,间距1毫米,较规则,有可能是人为因素导致。但究竟何种因素导致锯齿形成,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5)商代晚期刘家庄北地古代先民选用侧柏做井架。(6)同时采用传统的形态学方法与分子遗传学方法对出土枝叶进行研究,能极大地提高鉴定的准确率。通过研究,大司空遗址303号墓随葬品敞口折肩尊的口部数层叠压在一起的植物枝叶是具有药用作用的短梗南蛇藤(Celastrus rosthornianus Loes)。总之,本研究不仅获得了商代中晚期先民因材施用的木材利用特点,而且为现今木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了史料。短梗南蛇藤的发现,对研究我国医药卫生史、民俗和礼仪以及现代医药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材分析 木炭分析 DNA分析 洹北商城 刘家庄北地 孝民屯遗址 大司空遗址
下载PDF
湖北大冶蟹子地遗址出土西周早期金属丝的初步科学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飞 秦颍 +1 位作者 曲毅 罗运兵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76-79,共4页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金相显微镜对湖北大冶蟹子地遗址出土西周早期金属丝的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进行分析,并与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该金属丝为Sn-Pb合金,熔点~200℃,与现代Sn-Pb共晶焊料相近,应该不是铸造青铜器时所... 利用X射线荧光光谱仪(XRF)、金相显微镜对湖北大冶蟹子地遗址出土西周早期金属丝的化学成分和金相组织进行分析,并与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该金属丝为Sn-Pb合金,熔点~200℃,与现代Sn-Pb共晶焊料相近,应该不是铸造青铜器时所使用的配料,极有可能与当时青铜器的焊接相关,但是否是古代青铜器焊接过程中所使用的"焊丝",还有待相关的考古新发现及其科学研究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冶蟹子地遗址 西周早期 金属丝 科学分析
下载PDF
青铜器锈蚀结构组成及形态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36
18
作者 周浩 祝鸿范 蔡兰坤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5年第3期22-27,i0001-i0003,共9页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电子能谱(EDS)和金相显微镜(OM)等方法,分析比较了染有“粉状锈”与未染“粉状锈”的典型青铜残片的锈蚀产物的矿物组成、腐蚀层分层结构及金相组织。结果发现,未染有“粉状锈”的青铜样品腐... 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X射线电子能谱(EDS)和金相显微镜(OM)等方法,分析比较了染有“粉状锈”与未染“粉状锈”的典型青铜残片的锈蚀产物的矿物组成、腐蚀层分层结构及金相组织。结果发现,未染有“粉状锈”的青铜样品腐蚀层一般分为二层,外层是二价铜化合物,合金组织中未见α+(α+δ)组织,锈蚀产物中不含碱式氯化铜;而染有“粉状锈”的青铜样品都含有碱式氯化铜,其断面腐蚀层分三至四层,且每层锈体的结构和元素组成各不相同,在靠近合金基体层的锈层中发现了大量的CuCl存在。结果表明,青铜文物表面锈蚀覆盖层的致密性、空气中的湿度及锈层中CuCl层状分布的存在,是青铜器表面“粉状锈”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病 粉状锈 锈蚀产物 腐蚀层
下载PDF
沈阳市道义青铜时代遗址考古新发现 被引量:3
19
作者 霍东峰 邵会秋 张全超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55-55,共1页
关键词 遗址考古 青铜时代 沈阳市 道义 文物考古研究所 考古发掘 占地面积 街道办事处
下载PDF
吴越细绳纹类青铜礼器成形技术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廉海萍 谭德睿 +1 位作者 徐惠康 万俐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4年第4期6-10,共5页
吴越青铜器发展到春秋中晚期 ,出现了一批极富地域文化特色的青铜器 ,器表饰有细绳纹和细薄而峻深的纹饰 ,或在纹饰间布满细芒刺突起的棘刺纹。本工作通过对吴越青铜器陶范铸造技术的探索和吴越细绳纹类青铜礼器的复原试验 ,以期揭示出... 吴越青铜器发展到春秋中晚期 ,出现了一批极富地域文化特色的青铜器 ,器表饰有细绳纹和细薄而峻深的纹饰 ,或在纹饰间布满细芒刺突起的棘刺纹。本工作通过对吴越青铜器陶范铸造技术的探索和吴越细绳纹类青铜礼器的复原试验 ,以期揭示出这类细绳纹类青铜礼器的成形技术。实验过程是以绳索为模 ,在湿陶范内埋入绳索 ,当陶范入窑焙烧时 ,绳索焚烧后形成绳索状凹槽 ,浇注青铜液后则成为具有突起状绳纹装饰的青铜器。焚烧绳索形成纹饰 ,是一种在平面上形成三维纹饰的技艺 ,能在青铜器表面形成规整的绳纹 ,可能为东周时期吴越地区古代工匠铸造细绳纹类青铜礼器的一种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周时期 吴越地区 细绳纹青铜器 成形技术 复原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