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4篇文章
< 1 2 3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件汉代漆器锥画痕迹研究
1
作者 徐靖 宋佳佳 姚政权 《中国生漆》 2024年第1期19-22,共4页
本文利用超景深显微镜对漆器上的锥画痕迹进行微观观察和分析,直观验证了王世襄先生对明代黄成所著《髹饰录》中对“鎗划”和“嵌色”技艺的解读,并根据微观测量数据推断出了制作锥画工具的尖端形态。
关键词 漆器 锥画 显微观察 拉曼光谱
下载PDF
季节更替·光泽流转·音律振动:关于马王堆三号墓E57号漆奁内置物的讨论
2
作者 彭雪扬 刘晓天(译) 文韬(校) 《美术大观》 2024年第8期33-39,共7页
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众多文物里,三号墓的帛书可谓最珍贵的发现之一。虽然对帛书内容的研究已经成果颇丰,同一漆奁(E57)内发现的其他物品却并未得到同样的关注。本文对马王堆三号墓E57号漆奁下层发现的器物进行分析,尤其是髹漆青蛙、蚌... 在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众多文物里,三号墓的帛书可谓最珍贵的发现之一。虽然对帛书内容的研究已经成果颇丰,同一漆奁(E57)内发现的其他物品却并未得到同样的关注。本文对马王堆三号墓E57号漆奁下层发现的器物进行分析,尤其是髹漆青蛙、蚌壳、两支竹笛的物品组合,提出可以基于季节变化、光泽特质、与天文相关的乐律三种构建原则对此进行释读。归根结底,这三种构建原则同样以生命的复苏为目的,只是在表达方式或激发手段上有所不同而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三号墓 漆奁
下载PDF
福州茶园山南宋许峻墓出土剔犀镜箱新释
3
作者 王少羽 《中国生漆》 2024年第1期16-18,共3页
南宋许峻墓出土剔犀镜箱的形制、髹饰两大工艺元素——“镜箱”、“剔犀”,均被视为宋代漆工艺的突破性进展。从形制上看,这件漆器与远隔千里的江苏常州武进蔣塘村南宋墓出土的剔犀镜箱接近,是南宋福州对外交往的证明。它属于向镜箱转... 南宋许峻墓出土剔犀镜箱的形制、髹饰两大工艺元素——“镜箱”、“剔犀”,均被视为宋代漆工艺的突破性进展。从形制上看,这件漆器与远隔千里的江苏常州武进蔣塘村南宋墓出土的剔犀镜箱接近,是南宋福州对外交往的证明。它属于向镜箱转变过程中镜箱的早期形态,反映了南宋福州对漆工艺革新的敏感度、接受力,乃至推动作用。从髹饰上看,这件漆器不见地区间交融的痕迹,采用的是极具福州地域特色的“福犀”工艺。南宋时,福州漆艺不乏与其它地区交流、共融的机遇和能力。“福犀”的别具一格,当是漆工们有意识的坚持。“福犀”工艺的独特性世代承传,跨越千年,绵延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许峻墓 剔犀 镜箱 福犀
下载PDF
彩绘兽首凤形漆勺艺术之美与仿生造型设计
4
作者 周白韬 《中国生漆》 2024年第1期32-35,共4页
本文以云梦睡虎地彩绘兽首凤形漆勺艺术之美为切入点展开研究,系统探究其仿生造型设计的美学原理,围绕仿生造型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美学价值、美学发展及对现代漆艺造物文化表达的启示展开分析,旨在研究传统漆艺仿生造型原理与当代... 本文以云梦睡虎地彩绘兽首凤形漆勺艺术之美为切入点展开研究,系统探究其仿生造型设计的美学原理,围绕仿生造型设计的基本概念与原理、美学价值、美学发展及对现代漆艺造物文化表达的启示展开分析,旨在研究传统漆艺仿生造型原理与当代艺术设计美学的融合发展之路,为实现对传统漆艺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高质量发展,找到传统漆器造型与现代生活美学的契合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仿生 造型 自然界
下载PDF
河南平顶山辛庄一号战国楚墓出土棺木漆膜科学分析
5
作者 雷琼 李贝茜 +3 位作者 李宁 吴昊 赵颖 张琼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6-72,共7页
为了解河南平顶山辛庄一号战国木棺的髹漆工艺并为保护修复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采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激光共焦拉曼光谱仪等现代分析设备,对中棺、内棺开展了漆膜剖面结构、漆... 为了解河南平顶山辛庄一号战国木棺的髹漆工艺并为保护修复提供相应的科学依据,采用超景深三维视频显微镜、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傅里叶变换显微红外光谱仪、激光共焦拉曼光谱仪等现代分析设备,对中棺、内棺开展了漆膜剖面结构、漆膜成分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内棺漆膜主要分为4层结构,依次为木胎、底漆层、红色漆膜层和纹饰层;而中棺漆膜主要分为3层结构,依次为木胎、黑色底漆层和红色粉彩,中棺和内棺均没有漆灰层。漆膜成分主要为生漆,内棺内部漆膜成分主要为生漆和桐油。红色颜料为朱砂(HgS),黄色颜料为副雄黄(As 4S 4),黑色为生漆的自然色。研究结果可为战国木棺的髹漆彩绘修复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器 漆膜 科学分析 髹漆工艺
下载PDF
湖南博物院藏龚承钧仲尼式琴髹漆工艺研究
6
作者 蔺朝颖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7-117,共11页
为揭示古琴的髹漆工艺,了解其制作工艺特点,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联用能谱仪、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和红外显微镜对馆藏龚承钧仲尼式琴修复时掉落的漆膜残片的表面、底面和特征部位的横截面进行了观察与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琴的漆... 为揭示古琴的髹漆工艺,了解其制作工艺特点,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联用能谱仪、显微激光拉曼光谱仪和红外显微镜对馆藏龚承钧仲尼式琴修复时掉落的漆膜残片的表面、底面和特征部位的横截面进行了观察与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该琴的漆膜包括漆层、漆灰层和裹布层,整体厚度较厚,用料十分丰富。漆层为上黑下丹结构,即上层为黑色漆层,下层为朱色漆层,显色物质为朱砂,两者的成膜成分都为大漆。漆灰层包括底灰层、中灰层和面灰层,底灰层与中灰层的粗细程度相差不大,面灰层最细,每层漆灰髹涂之后表面未经打磨。底灰层由黄铜、鹿角霜、硬石膏和大漆混合而成;中灰层由鹿角霜、硬石膏、大漆以及近似椭球形颗粒物四种物质组成,其中近似椭球形颗粒物是提前制备好后再用于中灰层的制作,由二氧化硅、氧化铁和非常少量的锐钛型二氧化钛三种物质混合而成;面灰层由硬石膏和大漆混合而成。裹布层是先髹涂硬石膏和大漆的混合物,再裱布,最后再髹涂一层硬石膏与大漆的混合物,裹布层所用织物可能为葛布。该琴漆膜所用的大漆中均加入了干性油成分。综合分析结果揭示了该琴漆膜的分层结构、物质组成以及髹漆工艺特点,推测该琴琴音压抑而短促,音色细紧,且在民国时期有做过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琴 漆膜 髹漆工艺 检测分析
下载PDF
常见丙烯酸酯乳液加固脆弱考古出土漆膜的实验室研究
7
作者 董录明 韩向娜 +2 位作者 孙战伟 邵安定 种建荣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21,共9页
以常用的丙烯酸酯乳液AC33、B60A、MC76、SF016作为脆弱考古出土漆膜的加固剂,利用静态热机械分析仪微损、精确的特点,对加固前后漆膜的弯曲强度进行测试。根据漆膜应力应变的提升程度,对4种加固剂的保护效果进行量化评价。结合扫描电... 以常用的丙烯酸酯乳液AC33、B60A、MC76、SF016作为脆弱考古出土漆膜的加固剂,利用静态热机械分析仪微损、精确的特点,对加固前后漆膜的弯曲强度进行测试。根据漆膜应力应变的提升程度,对4种加固剂的保护效果进行量化评价。结合扫描电镜观察漆膜表面和剖面加固前后的孔洞、裂隙填充情况以及加固剂成膜状态,揭示其加固特点。结果发现,加固后漆膜的应力提高了56%~3 511%,应变提高了103%~3 876%,其中质量分数为20%的AC33增强效果最好,20%的B60A增韧效果最好,MC76和SF016加固效果相对较差。20%是4种加固剂的最佳使用质量浓度,此时漆膜孔洞和裂隙被完全填充,加固剂在漆膜表面形成连续的薄膜且不过量堆积。本研究将静态热机械分析仪用于极端脆弱考古出土漆膜的残余力学强度测试和加固剂保护效果的量化评估,探讨4种典型丙烯酸酯乳液对漆膜机械强度提升的规律特征,获得了较好的结果,将为考古出土糟朽漆器保护修复遴选加固剂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古漆膜 丙烯酸酯乳液 力学强度 静态热机械分析仪
下载PDF
天地息食:马王堆汉墓漆奁的生命时空
8
作者 林冰洁 《艺术学研究》 2024年第3期104-115,共12页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量漆奁多被视为收纳食品或化妆饰品的实用性器皿,其本身的符号象征与文化意涵极少受到关注。结合马王堆汉墓一号墓和三号墓出土的漆奁,以及一同出土的简帛与相关文本,考察奁在汉代的形制特征,论证其在中国墓葬文...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大量漆奁多被视为收纳食品或化妆饰品的实用性器皿,其本身的符号象征与文化意涵极少受到关注。结合马王堆汉墓一号墓和三号墓出土的漆奁,以及一同出土的简帛与相关文本,考察奁在汉代的形制特征,论证其在中国墓葬文化里扮演的角色,解明汉代围绕漆奁构建的宇宙观与生命观。马王堆汉墓的整体设计构成了完整严密的生命时空,其中奁与天地、阴阳、息食、气味等宇宙和生命的二元结构紧密相关。奁在人死后“魂升天魄归地”的仪式里有重要作用。奁是墓葬空间里“天人合一、天人同构”这一恢宏隽永的生命主题的物质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王堆汉墓 引气 马王堆简帛 生命时空 入地升天
下载PDF
剔红荷塘双鸳大盘
9
《共产党员》 2024年第4期F0002-F0002,共1页
雕漆工艺明永乐剔红荷塘双鸳大盘,高4.2厘米、口径32.4厘米、底径25.1厘米。保存至今的永乐雕漆器已为数不多,这件剔红荷塘双鸳大盘就是永乐雕漆佳作。大盘整体造型为圆形,矮圈足。盘内外黄漆素地之上雕朱漆,盘内荷花、莲叶与水草满布。
关键词 明永乐 圈足 剔红 整体造型 荷塘
下载PDF
中国北方干燥地区出土糟朽漆器加固材料及修复方法 被引量:27
10
作者 卢燕玲 韩鉴卿 +1 位作者 张岚 马清林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3年第3期31-34,共4页
为探索一种适合于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出土糟朽漆器保护的材料和方法 ,从而解决这类漆器的保护问题。通过试验比较 ,以水、乙醇和丙三醇作为中国古代北方干燥地区出土漆器漆皮的回软修复材料 ;选用乳液型粘合剂与纸、绢、古代木材作为回软... 为探索一种适合于我国北方干燥地区出土糟朽漆器保护的材料和方法 ,从而解决这类漆器的保护问题。通过试验比较 ,以水、乙醇和丙三醇作为中国古代北方干燥地区出土漆器漆皮的回软修复材料 ;选用乳液型粘合剂与纸、绢、古代木材作为回软漆皮的加固材料 ;选用聚乙二醇乙醇溶液与ParaloidB72丙酮溶液为渗透加固剂 ,对三件糟朽漆器加固取得很好的效果。实验表明 ,本方法为中国北方干燥地区出土糟朽漆器的保护修复 ,提供了一种科学易行的方法和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糟朽漆器 加固材料 修复方法
下载PDF
中国北方干燥地区出土漆器漆皮回软方法研究 被引量:30
11
作者 马清林 卢燕玲 +2 位作者 胡之德 陈兴国 张岚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00年第2期31-35,共5页
通过试验比较,以水、乙醇和丙三醇作为中国古代北方干燥地区出土漆器漆皮的回软修复材料,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回软剂主要以氢键作用与漆膜中漆酚的酚羟基结合,改善漆膜的可塑性,减少了漆膜外层与内层之间的收缩应力,使漆皮易于... 通过试验比较,以水、乙醇和丙三醇作为中国古代北方干燥地区出土漆器漆皮的回软修复材料,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回软剂主要以氢键作用与漆膜中漆酚的酚羟基结合,改善漆膜的可塑性,减少了漆膜外层与内层之间的收缩应力,使漆皮易于挠曲和展平。此方法的试验成功为出土漆器干燥漆皮的回复提供了可供使用的回软方法与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漆皮卷曲开裂 漆皮回软
下载PDF
长沙风篷岭汉代漆器制作工艺中淀粉胶黏剂的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孙红燕 龚德才 +2 位作者 黄文川 肖静华 佘玲珠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2011年第4期52-58,共7页
为研究汉代髹漆工艺中是否含有淀粉粘结剂,利用淀粉粒分析方法提取了长沙风篷岭汉墓出土的漆器残片中的残留物。实验结果显示: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具有十字消光特性的淀粉颗粒,粒度大小在13至25μm,且有加热糊化的现象,加热温度在60至8... 为研究汉代髹漆工艺中是否含有淀粉粘结剂,利用淀粉粒分析方法提取了长沙风篷岭汉墓出土的漆器残片中的残留物。实验结果显示: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具有十字消光特性的淀粉颗粒,粒度大小在13至25μm,且有加热糊化的现象,加热温度在60至80℃,加热时间大约在30min以内本实验证实在汉代漆器制作过程中使用了淀粉作为粘结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篷岭 汉代漆器 淀粉粒 髹漆工艺
下载PDF
山东日照海曲墓地出土漆膜的分析测试 被引量:5
13
作者 吴双成 贺娜 +1 位作者 蔡友振 张飞龙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70,共4页
为进行山东日照海曲墓地出土夹纻胎漆器的脱水保护工作,在对19块残块样品结构、材质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分析技术对Haiqu07漆膜及现代生漆进行了分析。古代漆膜的红外图谱主要吸收峰和现代生漆的基本相同,说明漆膜... 为进行山东日照海曲墓地出土夹纻胎漆器的脱水保护工作,在对19块残块样品结构、材质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热分析技术对Haiqu07漆膜及现代生漆进行了分析。古代漆膜的红外图谱主要吸收峰和现代生漆的基本相同,说明漆膜结构的抗老化能力较强,具有超稳定性,且溶有颜料的漆膜的抗热稳定性高。本结果可为研究我国古代漆膜提供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漆膜 红外光谱 热分析 颜料
下载PDF
人体经脉漆雕年代及相关问题考察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志国 谢克庆 +1 位作者 梁繁荣 和中浚 《四川文物》 1997年第1期20-23,共4页
关键词 人体经脉漆雕 相关问题 成都中医药大学 黄帝内经 《阴阳》 张家山汉简 马王堆汉墓 元狩五年 博物馆 随葬器物
下载PDF
西安凤栖原家族墓出土漆箱外形数字化复原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莹 赵西晨 +3 位作者 于翰超 汤润历 朱建锋 罗宏杰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31-37,共7页
西汉漆器具有较高的艺术、历史以及社会价值,但考古发掘出土的器物多因长时间埋藏而严重变形,漆器的结构与纹饰的低畸变获取非常困难,直接影响到漆器的原真性复原。为此,本研究以西安凤栖原张安世家族墓葬群中的大型漆箱为研究对象,利... 西汉漆器具有较高的艺术、历史以及社会价值,但考古发掘出土的器物多因长时间埋藏而严重变形,漆器的结构与纹饰的低畸变获取非常困难,直接影响到漆器的原真性复原。为此,本研究以西安凤栖原张安世家族墓葬群中的大型漆箱为研究对象,利用三维扫描、多角度二维拍照、实体非接触测量等多种数字化技术方法,通过多技术手段的交叉、融合和比较印正,成功获得了西汉漆箱及纹饰的规格与形状,为高度形变出土漆器的原真性复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漆器 数字化复原 图像处理 漆箱外形 漆箱纹饰
下载PDF
“南海Ⅰ号”两件出水瓷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 被引量:19
16
作者 吴启昌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3-100,共8页
"南海Ⅰ号"沉船在出水前已沉没海底800余年,以瓷器为主的文物由于受到海水、海洋生物及海洋沉积物等侵蚀,出现了吸盐、土蚀、缺损等病害。为对出水瓷器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本研究选取其中两件不同窑口的瓷器,从文物保存状况... "南海Ⅰ号"沉船在出水前已沉没海底800余年,以瓷器为主的文物由于受到海水、海洋生物及海洋沉积物等侵蚀,出现了吸盐、土蚀、缺损等病害。为对出水瓷器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本研究选取其中两件不同窑口的瓷器,从文物保存状况、制作工艺、病害情况等方面进行分析,用酒精、丙酮、柠檬酸等化学溶剂和超声波清洗去除瓷器胎釉吸附的盐分及表面的土蚀等病害;并遵循恢复文物原状与可辨识性相结合的原则,采用环氧树脂胶、滑石粉、丙烯酸树脂漆等材料对瓷器进行修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不仅有利于文物的长期保存和增加展陈效果,还为以后大批量相同保存环境和病害的出水瓷器文物的保护与修复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Ⅰ号 出水瓷器 腐蚀 脱盐 保护 修复
下载PDF
盱眙大云山汉墓出土夹纻胎漆器保护前期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陈潇俐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12,共6页
为了了解大云山汉墓出土夹芝胎漆器制作工艺,对漆片进行了含水率分析,基本都在60%以上;进行了厚度分析,总壁厚为2~3mm,纶胎厚为1.5—2.5mm,两面的漆层厚约为0.1~0.5mm;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法对红色、黑色漆膜进行了分... 为了了解大云山汉墓出土夹芝胎漆器制作工艺,对漆片进行了含水率分析,基本都在60%以上;进行了厚度分析,总壁厚为2~3mm,纶胎厚为1.5—2.5mm,两面的漆层厚约为0.1~0.5mm;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法对红色、黑色漆膜进行了分析,确定为传统的中国生漆,不含桐油;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及能谱分析,红色漆膜为含有朱砂的大漆,黑色漆膜颜料为含铁化合物的大漆,为传统的漆器制作工艺。此研究有利于大云山漆器后续的科学保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云山 夹纻胎 漆器 含水率 红外光谱
下载PDF
浅谈汉代漆器人物纹的意趣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金玲 王尚林 《文博》 2008年第1期59-62,共4页
  中国的漆器纹饰,就其艺术价值而言以汉代为最.其非凡的想象、丰富的图案、灵动的线条、简约的造型令后人叹为观止.……
关键词 人物纹 黄老之学 盖壁 车马出行图 汉代人 汉墓 艺术价值 肩生 羽人 针刻
下载PDF
山东日照海曲墓地出土夹纻胎漆器初步分析 被引量:9
19
作者 吴双成 蔡友振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7-75,共9页
为进行山东日照海曲出土夹纻胎漆器的脱水保护工作,选择了19块残片,运用体视显微镜观察(OM)、X光探伤机拍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残片的制作工艺、材质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批漆器是实用器;其苎麻之间无漆灰层粘结,... 为进行山东日照海曲出土夹纻胎漆器的脱水保护工作,选择了19块残片,运用体视显微镜观察(OM)、X光探伤机拍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方法,对残片的制作工艺、材质进行分析研究。分析结果表明,该批漆器是实用器;其苎麻之间无漆灰层粘结,有别于现代制作工艺;其易存水,是使其易遭受腐蚀的重要因素。本分析结果可为研究我国古代夹纻胎工艺提供素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纻胎漆器 汉代 制作工艺
下载PDF
浅析战国漆器上的云纹图案 被引量:2
20
作者 董锦 徐青青 《艺术探索》 2006年第4期11-13,共3页
战国漆器上的云纹装饰图案来源于史前的旋涡纹样,是商周时期云雷纹造型特点的发展和演变。鲜明的个性和浪漫主义情怀,为战国云纹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漆器的物质美将中国传统特色的云纹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在色彩、装饰方法、工艺技术和... 战国漆器上的云纹装饰图案来源于史前的旋涡纹样,是商周时期云雷纹造型特点的发展和演变。鲜明的个性和浪漫主义情怀,为战国云纹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漆器的物质美将中国传统特色的云纹表现得淋漓尽致,表现在色彩、装饰方法、工艺技术和造型结构特点上,成为中国独具特色的漆艺文化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国漆器 云纹图案 色彩 装饰方法 造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