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代沂南北寨畏兽图视觉重构与谱系命名——通过一个视觉史案例回应有关《武梁祠》的讨论
1
作者 张强 《文化艺术研究》 2024年第2期55-92,114,共39页
在当下中国古代造像研究中,有一种基本的研究方式,即看图辨义,或看图识物。它带来了两个陷阱:其一是文献替代图像的阐述,成为一种故事媒介,或者说文献插图;其二是图像类型的共性特征归纳,混淆了同类图像,无视个体存在的差异。将图像还... 在当下中国古代造像研究中,有一种基本的研究方式,即看图辨义,或看图识物。它带来了两个陷阱:其一是文献替代图像的阐述,成为一种故事媒介,或者说文献插图;其二是图像类型的共性特征归纳,混淆了同类图像,无视个体存在的差异。将图像还给图像,是以视觉史的研究方法去进入,重走图像的生成路径,重塑其图像结构,重整其逻辑线路,以此寻找到其象征、隐喻、表述的意义之所在。本文以“墓室畏兽图像”为案例,进行视觉重构与谱系命名,实践视觉史方法论中对于图像的个体存在与定向叙述,以图像分析替代制作者制作的过程。同时,试图以此案例与巫鸿先生的《武梁祠》方法论展开进一步的对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史 沂南 畏兽 巫鸿 武梁祠 图像
下载PDF
藏北环纳木错湖区岩画遗存的时代分析
2
作者 庞颖 汤惠生 李永宪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41,共16页
文章是2021年“环纳木错湖泊区科学考察队”对西藏纳木错及藏北高海拔湖区岩画考古调查的年代学研究报告。文章对纳木错扎西岛、尼玛县加林山和夏桑三处具有代表性的岩画遗存进行了包括U-Th与C14测年技术在内的考古学综合分析,认为纳木... 文章是2021年“环纳木错湖泊区科学考察队”对西藏纳木错及藏北高海拔湖区岩画考古调查的年代学研究报告。文章对纳木错扎西岛、尼玛县加林山和夏桑三处具有代表性的岩画遗存进行了包括U-Th与C14测年技术在内的考古学综合分析,认为纳木错等藏北内陆湖泊地区两种技术(琢刻、涂绘)制作的岩画其时代是基本平行共存的,该区域大量岩画制作于距今2000年前后至7~9世纪的吐蕃时期,U-Th与C14测年数据还显示其中涂绘岩画的制作可能早到距今2200年或更早。对岩画遗存形式的分析表明,纳木错扎西岛至少在公元7~9世纪,已是藏北神祇崇拜及宗教信仰的重要场所,而不同文化因素的岩画显示出古代西藏积极参与“高原丝绸之路”的文化互动,即古代西藏与不同民族和地区文化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北大湖区岩画 U-Th与C14测年技术 图像文化因素 “高原丝绸之路”
下载PDF
西藏罗布林卡壁画病害成因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8
3
作者 赵林毅 汪万福 +3 位作者 马赞峰 张国彬 苏伯民 杨韬 《中国藏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4-60,共7页
现状调查表明,罗布林卡壁画病害主要表现为壁画颜料层起甲、脱落,壁画地仗空鼓、脱落等。本文通过对病害成因的分析以及与壁画制作材料、工艺及保存环境的关系的分析,提出对壁画病害的治理及有针对性的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关键词 罗布林卡 壁画病害 成因 防治对策
下载PDF
水硬石灰作为贺兰口岩画加固材料的耐候性能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徐飞 杨隽永 杨毅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39,共9页
为了研究水硬性石灰在贺兰口地区的稳定性,以贺兰口岩石为试验对象,在实验室里分别用水硬性石灰和环氧树脂加固试块,并且做了耐冻融、耐热、耐高低温交变等一系列的耐候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硬性石灰与环氧树脂相比有较好的耐热性... 为了研究水硬性石灰在贺兰口地区的稳定性,以贺兰口岩石为试验对象,在实验室里分别用水硬性石灰和环氧树脂加固试块,并且做了耐冻融、耐热、耐高低温交变等一系列的耐候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硬性石灰与环氧树脂相比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在冻融环境中,水硬石灰没有环氧树脂性能稳定,容易产生脱落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画 加固 水硬石灰 耐候性
下载PDF
广西花山岩画蕴涵的壮族传统体育文化及其现代传承发展 被引量:12
5
作者 董必凯 何卫东 《广西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1-54,共4页
广西花山岩画图像中的原始武舞体现了鲜明的体育运动元素与规律,可以说是一种活态的体育文化现象。花山区域壮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传承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未来,可以将其置于"东盟"为主题的大格局下进行传承发展,也可以... 广西花山岩画图像中的原始武舞体现了鲜明的体育运动元素与规律,可以说是一种活态的体育文化现象。花山区域壮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传承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未来,可以将其置于"东盟"为主题的大格局下进行传承发展,也可以通过景区建设、民族体育旅游等多种途径进行传承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山 岩画 壮族 传统体育文化 传承 发展
下载PDF
中国岩画的史料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童永生 惠富平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0-144,F0002,F0003,共7页
对于岩画的史料价值,学界有着不同的观点,推崇者称之为"刻在石头上的史书",贬斥者认为岩画多为"涂鸦"或"随意"之举,难以为之征信。与传统文献相比较,中国岩画资料的确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崖壁石头为载体... 对于岩画的史料价值,学界有着不同的观点,推崇者称之为"刻在石头上的史书",贬斥者认为岩画多为"涂鸦"或"随意"之举,难以为之征信。与传统文献相比较,中国岩画资料的确有很大的不同,它是以崖壁石头为载体,以凿刻、描绘为记录手段,以图像为主传递信息的一种文献形式。中国岩画作为中国传统历史文献特殊形式之一,以直观形式保存了人类远古时期的丰富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岩画 史料 价值
下载PDF
摩崖石刻危岩加固所用水泥类灌浆材料的评价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方世强 张秉坚 韦胜利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2-59,共8页
水泥在历史建筑保护中使用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主要表现为强度过高、与建筑物本体相容性差、易析盐,以及有碍于体现建筑物的历史价值。很多早期的加固案例也显示出它的种种弊端。但是,水泥作为摩崖石刻等危岩体的加固材料,在我国依然有不... 水泥在历史建筑保护中使用一直存在很大争议,主要表现为强度过高、与建筑物本体相容性差、易析盐,以及有碍于体现建筑物的历史价值。很多早期的加固案例也显示出它的种种弊端。但是,水泥作为摩崖石刻等危岩体的加固材料,在我国依然有不少应用。目前,对于这类加固灌浆材料的的问题很少研究,对相关弊病缺乏评价,因此也难以提出改进措施。为此,本研究通过对不同种类水泥以及不同添加剂改性的水泥灌浆材料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以及离子溶出性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水泥类灌浆材料用于摩崖石刻危岩加固的适宜性。结果显示,添加有机硅在不影响水泥浆工作性能和强度的情况下,可以有效抑制水泥中可溶性离子的析出;超细水泥在强度、抗析盐和防水性能上比普通水泥具有一定优势,但发现市售超细水泥中CaSO_4含量较高,导致SO_4^(2-)析出量较大。若摩崖石刻危岩加固需要使用水泥砂浆灌浆,建议选用CaSO_4含量低的超细水泥,添加适量有机硅,并通过进一步实验获得离子溶出量较低的最佳配方。本研究成果可为未来灌浆加固材料选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泥 析盐 危岩 加固 评价
下载PDF
西藏岩画上的原始体育 被引量:3
8
作者 罗帅呈 丁玲辉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119-125,共7页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从体育的视角对西藏岩画上的原始体育作了探讨,认为西藏岩画分布广泛,内容丰富,较为全面反映了远古高原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文化、宗教信仰、生产方式、体育文化娱乐等,是我们了解远古藏族游牧人精神和物质生活,...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从体育的视角对西藏岩画上的原始体育作了探讨,认为西藏岩画分布广泛,内容丰富,较为全面反映了远古高原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艺术文化、宗教信仰、生产方式、体育文化娱乐等,是我们了解远古藏族游牧人精神和物质生活,以及原始体育最为形象的史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岩画 原始体育
下载PDF
四川宋代石刻菩萨像宝冠造型分析 被引量:13
9
作者 齐庆媛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0-52,共13页
本稿以实地调查与学界披露的相关资料为基础,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四川宋代石刻菩萨像宝冠造型,存在卷草纹与牡丹纹两类宝冠,北宋晚期至南宋晚期获得长足发展。卷草纹宝冠上承唐、五代传统,在吸收宋代世俗卷草纹因素后继续发展。牡丹纹宝冠... 本稿以实地调查与学界披露的相关资料为基础,比较详细地分析了四川宋代石刻菩萨像宝冠造型,存在卷草纹与牡丹纹两类宝冠,北宋晚期至南宋晚期获得长足发展。卷草纹宝冠上承唐、五代传统,在吸收宋代世俗卷草纹因素后继续发展。牡丹纹宝冠为菩萨像造型的创举,是宋人酷爱牡丹及牡丹栽培中心南移四川的产物。北宋晚期至南宋早期,这两类宝冠的造型灵活多变,尤其绍兴年间(1131-1162)彰显新时代创造力。南宋中晚期,这两类宝冠的造型繁缛细密达到极致。四川宋代石刻菩萨像宝冠造型演化,深刻地反映了佛教艺术民俗化、地域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宋代菩萨像 卷草纹宝冠 牡丹纹宝冠
下载PDF
西域萨满教岩画的文化阐释 被引量:5
10
作者 仲高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62-69,共8页
新疆天山、阿尔泰山一带分布的洞穴彩绘岩画是萨满教的遗存 ,所展示的是萨满为本氏族兴旺祈求人口繁衍、多获猎物所进行的巫术操作和祭祀仪式的场面。岩画中的萨满形象、萨满法器、面具等都是在传递一种神秘的“力” ,旨在保证人口繁衍... 新疆天山、阿尔泰山一带分布的洞穴彩绘岩画是萨满教的遗存 ,所展示的是萨满为本氏族兴旺祈求人口繁衍、多获猎物所进行的巫术操作和祭祀仪式的场面。岩画中的萨满形象、萨满法器、面具等都是在传递一种神秘的“力” ,旨在保证人口繁衍和狩猎成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域 萨满教 岩画 巫术 文化阐释
下载PDF
岩画断代技术手段的检讨——兼论青海岩画的微腐蚀断代 被引量:3
11
作者 汤惠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165-173,共9页
从 2 0世纪下半叶开始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解决岩画的时代问题成为岩画学家的首要问题。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 ,用 1 4 C、阳离子比、AMS以及微腐蚀等各种现代技术手段来进行岩画断代的方法 ,不断尝试性地运用于实践 ,并逐渐走向... 从 2 0世纪下半叶开始 ,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来解决岩画的时代问题成为岩画学家的首要问题。通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 ,用 1 4 C、阳离子比、AMS以及微腐蚀等各种现代技术手段来进行岩画断代的方法 ,不断尝试性地运用于实践 ,并逐渐走向成熟。本文通过微腐蚀断代法对青海岩画时代的测定 ,取得了与综合分析断代法基本吻合的结果。表明用微腐蚀断代法对岩刻画进行断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画断代技术 考古 岩画 断代 微腐蚀断代 青海 断代研究 直接断代法
下载PDF
一带一路背景下玉树通天河流域车辆岩画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永军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4期102-111,共10页
车辆岩画是世界岩画中的一种重要题材,是人类早期交通状况的直接反映。在玉树通天河流域发现的岩画中,车辆图像占有重要位置。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玉树通天河流域的车辆岩画,对于探索青藏高原早期的交通具有重要意义。文... 车辆岩画是世界岩画中的一种重要题材,是人类早期交通状况的直接反映。在玉树通天河流域发现的岩画中,车辆图像占有重要位置。在"一带一路"背景下研究玉树通天河流域的车辆岩画,对于探索青藏高原早期的交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图像学的风格分析认为,玉树通天河流域的车辆岩画至少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无挽畜车辆岩画,其年代约为殷商时期;第二期为对称性车辆岩画,其时间横跨西周,直至春秋战国时期;第三期为侧视性车辆岩画,大致年代为秦汉时期。通过与周边岩画点中车辆图像的比较发现,青藏高原早期的交通呈现出∞字形,为以后的藏北羌塘草原路线、丝绸之路青海道以及唐蕃古道青海段奠定了基础。车辆进入青藏高原至少有三个方向:藏北文部地区的车辆可能是由西藏西部的中亚地区传入的;青海环青海湖地区的车辆可能是由北方草原地区传入;玉树通天河流域的部分车辆可能是随古代部落的迁徙从"藏彝走廊"地区传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玉树岩画 通天河流域 车辆岩画 丝绸之路青海道 唐蕃古道
下载PDF
从汉画看楚俗在汉代的延续及其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玉金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78-82,共5页
本文主要根据汉代画像石资料从六个方面对楚俗在汉代的延续及其影响进行了探讨。根据河南南阳、江苏徐州、安徽等楚国曾管辖区域出土的大量汉代画像石资料论证了:楚国的舞乐之风、急促之风、信鬼好巫、迷恋升仙、尊凤、崇熊等风俗在汉... 本文主要根据汉代画像石资料从六个方面对楚俗在汉代的延续及其影响进行了探讨。根据河南南阳、江苏徐州、安徽等楚国曾管辖区域出土的大量汉代画像石资料论证了:楚国的舞乐之风、急促之风、信鬼好巫、迷恋升仙、尊凤、崇熊等风俗在汉代仍有延续并且对汉代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画 楚俗 延续 影响
下载PDF
汉世“胡奴”考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子今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7-61,共5页
河南方城出土汉画象石有"胡奴门"文字,相关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汉代史籍有关张骞事迹和应奉事迹的记录中所见"胡奴"称谓。其他有关"胡人"形象的汉画资料,也为说明当时的民族关系提供了实证。"胡奴&... 河南方城出土汉画象石有"胡奴门"文字,相关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汉代史籍有关张骞事迹和应奉事迹的记录中所见"胡奴"称谓。其他有关"胡人"形象的汉画资料,也为说明当时的民族关系提供了实证。"胡奴"在汉代以后依然在中原多有遗存。"胡奴"的"奴",在许多情况下很可能只是一种包容颇宽泛的称呼。其身份并不一定是"奴隶"。《司马法》所见"胡奴车"的"胡奴",也未必指称"奴隶"。刘攽指出的"胡人名字多以奴为号"的现象,也是讨论"胡奴"问题时应当予以重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胡奴 胡奴门 民族关系
下载PDF
寻找“王者之舟”——读李世源《珠海宝镜湾岩画判读》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春明 王炜 《东南文化》 2003年第1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李世源 《珠海宝镜湾岩画判读》 中国 文物考古 边缘文化
下载PDF
汉画像石中的“鱼车图” 被引量:7
16
作者 宋艳萍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56,共6页
汉画像石中有很多"鱼车图",很多学者认为是河伯出行图,但笔者认为"鱼车图"和文献记载的河伯出行形象不符。琴高骑鲤鱼升仙的故事在汉代已很流行,"鱼车图"应当是模仿这一故事。坐在鱼车上的尊者应当是墓主... 汉画像石中有很多"鱼车图",很多学者认为是河伯出行图,但笔者认为"鱼车图"和文献记载的河伯出行形象不符。琴高骑鲤鱼升仙的故事在汉代已很流行,"鱼车图"应当是模仿这一故事。坐在鱼车上的尊者应当是墓主人,驾鱼车而升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车图 琴高 升仙
下载PDF
陕北东汉画像石墓墓门区域神异图像涵义之考辨——以该地区画像石墓门部位上出现的若干重要神异题材作为论述的中心 被引量:2
17
作者 胡杰 《艺术探索》 2006年第2期5-16,共12页
本文在前辈学者对陕北地区东汉画像石墓葬艺术进行风格分期、年代考订与题材综述等多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地区数处有代表性的、能够大致反映出该地画像石墓葬艺术发展脉络的画像石墓墓门部位的若干重要神异图像(题材)进行研究,通过对... 本文在前辈学者对陕北地区东汉画像石墓葬艺术进行风格分期、年代考订与题材综述等多方面研究的基础上,对该地区数处有代表性的、能够大致反映出该地画像石墓葬艺术发展脉络的画像石墓墓门部位的若干重要神异图像(题材)进行研究,通过对具体的“上下文”图像雕绘语境的分析,结合该地区特殊的文化史氛围和相关的重要文献资料线索,在考察这些神异图像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细致地考释与辨析这些重要的神异图像(题材)在该地区画像石墓门部位上的不同象征意义及其在墓葬中的雕绘功能。通过此种解析,笔者进一步强调了“墓门”区域在陕北地区东汉画像石墓葬中所具有的特殊的重要意义与地位。而在本论文的结尾部分,笔者则通过对该地区画像石墓葬中新近发掘出土的一段招魂铭文的解析及对该地画像石墓门部位相关题材的另类解读,试图进一步将以上研究思路纳入到两汉时期该地区特有的丧葬礼俗和信仰传统中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陕北 东汉画像石墓墓门部位 重要神异图像题材 象征意义 墓葬功能 多重复合性 不死信仰 “窗口”
下载PDF
滕州汉代石祠堂及祠堂画像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庆峰 潘卫东 李慧 《枣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1期81-84,共4页
祠堂 ,是西汉时期的产物 ,东流末期随着社会的动荡不安耐消失 ,但从它遗留下来的构件画像来看 ,却反映了汉代人民的聪明才智 ,特别是书画及雕刻艺术 ,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 ,它对研究我国历史文化、政治。
关键词 滕州 石祠堂 祠堂画像 汉朝 雕刻艺术
下载PDF
认读“汉代建筑画像石”的方法论 被引量:4
19
作者 周学鹰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3期9-16,,39,,共9页
本文提出了从全新的角度认识“汉代建筑画像石”的方法论,且联系古代典籍、考古发掘实物资料和现代文献等,列举了各种类型的事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论证。
关键词 汉代建筑画像石 认读方法 透视 认读顺序
下载PDF
贺兰山岩画的存在论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毓红 冯少波 《四川文物》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6-82,共7页
贺兰山岩画是视觉语言的具体表述,在这一表述形式之外,它是无法存在的。这一表述形式本身具有生存论和存在论上的价值。无论是从被视知觉感觉到或经验到的意义和物体或现象来看,还是就贺兰山岩画自身生存的具体语境而言,整个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岩画是视觉语言的具体表述,在这一表述形式之外,它是无法存在的。这一表述形式本身具有生存论和存在论上的价值。无论是从被视知觉感觉到或经验到的意义和物体或现象来看,还是就贺兰山岩画自身生存的具体语境而言,整个贺兰山岩画视觉语言系统都可以被区分为独体岩画和合体岩画两个子系统。前者指内部有着一定结构关系的、相对独立存在的、意义相对完满自足的单个岩画形式,后者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岩画形式结构的、相对独立存在的岩画形式。贺兰山岩画里绝大多数是合体岩画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岩画 视觉语言形式 独体岩画 合体岩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