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6篇文章
< 1 2 3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寒露凉燥盛 霜降脾气旺
1
作者 卓鹏伟 《质量与标准化》 2024年第9期22-24,共3页
“空庭得秋长漫漫,寒露入暮愁衣单。”寒露霜降时节,自然界步入晚秋,此时天气更加干燥,随着北半球气温进一步下降,昼夜温差也显著增大,这一时期选用食药物质应注意防燥、防寒。
关键词 凉燥 昼夜温差 食药 脾气 霜降 北半球
下载PDF
中国二十四节气蕴含的时间观与生态文明智慧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建军 齐鹏然 胡琦 《阅江学刊》 2024年第1期163-170,共8页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时间制度、知识体系及社会实践。作为自然时间,其取法自然的时间命名和择取物候的时间标识,铺陈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作为文化时间,其“以自然为根”的文化特质,形塑着热爱自然生活、顺乎自然流变...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时间制度、知识体系及社会实践。作为自然时间,其取法自然的时间命名和择取物候的时间标识,铺陈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作为文化时间,其“以自然为根”的文化特质,形塑着热爱自然生活、顺乎自然流变、崇敬自然万物、尊重自然规律,以及感恩自然馈赠的生态理念;作为社会时间,其朝向可持续发展的文化传统,结构着顺时生产、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整洁环境、营造宜居生活,保护山野、守护绿水青山,关爱鸟兽、维系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实践。二十四节气是一宗兼具自然与人文、包括理念与实践的重大文化遗产,深入挖掘弘扬其蕴含的时间观与生态文明智慧,不仅表征着其在激发自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存在的巨大潜能,也昭示着其在参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面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时间观 自然 文化 社会 生态文明
下载PDF
古代立春节气迎春礼俗纺织品之“青”色探析
3
作者 李璠 温润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20-128,共9页
纺织品色彩是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立春节气中标志性色彩为“青”。通过节气文化和纺织色彩文化挖掘,以及纺织品“青”色界定,为古代色彩体系研究提供更多视角,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复兴。文章综合古籍梳理迎春官方礼仪和民... 纺织品色彩是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立春节气中标志性色彩为“青”。通过节气文化和纺织色彩文化挖掘,以及纺织品“青”色界定,为古代色彩体系研究提供更多视角,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复兴。文章综合古籍梳理迎春官方礼仪和民间礼俗两条发展脉络,探讨了立春古代纺织品色彩范式特征、“青”色释意与现代表达,并提出一种基于现代色彩体系与古代立春青色的对照关系,建立色彩范围。研究发现,纺织品青色是立春迎春礼俗中的标志性色彩,古代“青”在指代纺织品时,以源于天然靛青染成的蓝色为主要色相,在PCCS色彩体系中归类为蓝色、蓝绿色相与饱和度中等、明度中等的色彩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立春 古代纺织品 色彩 青色 PCCS色彩体系
下载PDF
基于感质理论的节气农耕文化传承策略与实践
4
作者 罗京艳 胡孜涵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16,共5页
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时期所特有的产物,它既是中国农业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指示,又是与一年中自然成长周期相适应的实践系统,始终指导着人类的日常生活,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顺应自然,效法自然”的生存观念,将时间、生命和生产都纳入人与... 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时期所特有的产物,它既是中国农业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指示,又是与一年中自然成长周期相适应的实践系统,始终指导着人类的日常生活,充分反映了中国人民“顺应自然,效法自然”的生存观念,将时间、生命和生产都纳入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中。本文立足于农耕文化的生活化属性,以感质体验理论为核心,探讨二十四节气文化如何“无孔不入”地渗透到了现代人的社会生活之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习惯、健康饮食中具有指导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存观念 二十四节气 农耕文化 健康饮食 感质 顺应自然 行为习惯 效法自然
下载PDF
大寒
5
《中国水利》 2024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坚冰深处春水生,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大寒时的雨水量非常稀少,寒潮南下频繁,容易产生大风、降温以及雪灾等极端天气。大寒的气候也是许多地区预测来年雨水情况对农事有何影响的重要依据。大寒时节降雪对冬小... 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坚冰深处春水生,大寒到顶点,日后天渐暖。大寒时的雨水量非常稀少,寒潮南下频繁,容易产生大风、降温以及雪灾等极端天气。大寒的气候也是许多地区预测来年雨水情况对农事有何影响的重要依据。大寒时节降雪对冬小麦很有利,因为盖在麦苗上的大雪可以为麦苗保温,也可以在来年雪融化之时作为春水保证墒情。农谚中有“腊月大雪半尺厚,麦子还嫌被不够”的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天气 雨水量 大雪 麦苗 春水
下载PDF
春分
6
《中国水利》 2024年第6期F0003-F0003,共1页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春季九十日平分。春分至,万物生,正是一年好时节。农谚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说法。春分过后,越冬作物进入生长阶段,要加强田间管理。由于气温回升快,需水量相对较大,所以要加强蓄水保墙。
关键词 春分 需水量 田间管理
下载PDF
2024年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年会暨联盟理事会学术交流成果摘编
7
作者 郝庆军 《古今农业》 2024年第3期1-7,共7页
2024年8月8日,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年会暨联盟理事会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弘扬节气文化,彰显时代风采”为主题,总结和安排二十... 2024年8月8日,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年会暨联盟理事会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召开。会议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精神,以“弘扬节气文化,彰显时代风采”为主题,总结和安排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开展学术交流。全国农业展览馆(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京市文物局、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以及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联盟理事单位、二十四节气代表性社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单位、二十四节气文化作品设计大赛获奖代表及业界专家学者等120多人参会。会议邀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各抒已见,现将主要发言内容摘编如下,以期为二十四节气的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提升提供参考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设计大赛 中国农业博物馆 各抒已见 全国农业展览馆 北京市文物局 学术交流 保护传承
下载PDF
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文化研究——以信阳地区地区为例
8
作者 高银银 《中国民族博览》 2024年第13期91-93,共3页
农耕文化是中国人民农业生产智慧的产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而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传名录后,其历史价值与传承意义更不容忽视。两种有着特殊关系的文化产物在信阳地区有... 农耕文化是中国人民农业生产智慧的产物,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到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传承意义。而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传名录后,其历史价值与传承意义更不容忽视。两种有着特殊关系的文化产物在信阳地区有其独特体现,探讨二十四节气与农耕文化耦合下的农事活动、茶文化及食文化,力求为优秀传统文化增添新时代新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农耕文化 信阳地区
下载PDF
从中秋节看中日两国传统习俗的异同 被引量:4
9
作者 江新兴 李环 邹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95-99,94,共6页
中国的中秋节统合了神话、传说和民间习俗等要素经过多个朝代逐渐发展形成,而且赏月、祭月等习俗都呈现了由朝廷、贵族向普通大众普及的过程,这也是中秋节在民间迅速流传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日本,八月十五的祭祀具有明显的双重结构,... 中国的中秋节统合了神话、传说和民间习俗等要素经过多个朝代逐渐发展形成,而且赏月、祭月等习俗都呈现了由朝廷、贵族向普通大众普及的过程,这也是中秋节在民间迅速流传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日本,八月十五的祭祀具有明显的双重结构,即上层社会和城市居民有赏月、祭月之风,而在农村则多举行与芋、水稻等收获祭祀相关的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秋节 中国 日本 传统习俗 比较研究 神话传说 祭祀
下载PDF
正确认识和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以二十四节气为例 被引量:5
10
作者 周红 尚超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57-158,共2页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天文、气象、农事进行观察、探索、研究和总结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沉积.即使在现代社会二十四节气仍然能够指导农事活动,对群众的生产劳动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天文、气象、农事进行观察、探索、研究和总结的产物,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民俗文化和历史沉积.即使在现代社会二十四节气仍然能够指导农事活动,对群众的生产劳动有着深刻的影响.但是,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如何正确对待二十四节气,是充分发挥二十四节气价值的重要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中国传统文化 农事活动 劳动人民 现代社会 民俗文化 中华民族 生产劳动
下载PDF
端午为屈原的节俗演变与文化意义 被引量:9
11
作者 蔡靖泉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5-124,共10页
端午节当源自先秦的夏至节。端午节俗本以祈福禳灾为主题,以避瘟驱毒、防疫祛病等系列活动为表现形式。汉王朝确定了端午仪典,乃使端午成为全国的重大节日。至晚在东汉后期,人们过端午"亦因屈原"而致端午节俗与纪念屈原相联... 端午节当源自先秦的夏至节。端午节俗本以祈福禳灾为主题,以避瘟驱毒、防疫祛病等系列活动为表现形式。汉王朝确定了端午仪典,乃使端午成为全国的重大节日。至晚在东汉后期,人们过端午"亦因屈原"而致端午节俗与纪念屈原相联系。历经汉魏至唐代的节俗演变,屈原成为端午节俗祭祀的主角,纪念屈原成为端午节俗活动的主题,龙舟竞渡和吃粽子成为端午节俗的主要内容,同时端午节俗又因承了古老夏至节的祈禳传统,由此构成的端午节俗大概在唐代就大体定型。端午为屈原的节俗演变,是历史的造就和民众的抉择,具有十分重大的文化意义。其意义主要在于,一是丰富了节俗内容及相关设施,使得节日活动繁多精彩,更加能够吸引社会各阶层人士热情参与并传承发展;二是改变了端午节俗的主题,升华了端午节俗的意义,使得端午节俗具有了永恒的生命力;三是促进文化认同和民族团结,有助于国家统一富强,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午 屈原 楚国 节俗 楚风
下载PDF
论二十四节气的命名 被引量:6
12
作者 刘晓峰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3-101,175,共10页
古代二十四节气创造者究竟怎样理解太阳的周年运动?二十四节气究竟如何被命名?古代二十四节气通常被称为“二十四气”,二十四个节气名称中不仅反映出“两分”“两至”与“四立”构成的“八节”是结构性存在,而且以冬至、夏至为核心存在... 古代二十四节气创造者究竟怎样理解太阳的周年运动?二十四节气究竟如何被命名?古代二十四节气通常被称为“二十四气”,二十四个节气名称中不仅反映出“两分”“两至”与“四立”构成的“八节”是结构性存在,而且以冬至、夏至为核心存在着一个对称的阴阳结构。更重要的是,二十四节气称谓中还包蕴着以水的变化联通四季,以寒暑为枢纽,以水气湿燥为表象的反应古人对水之三态变化认识和想象的水系列,这个命名体系中有关气的变化与“太一生水”之间存在同构关系,其背后有深厚的中国哲学气的思想、阴阳的思想、水的本源论思想作为支撑。这个结论提醒我们,时间问题是中国古代思想最根本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八节 阴阳结构 太一生水 时间哲学
下载PDF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实践——以二十四节气为例 被引量:8
13
作者 隋斌 张正尧 王晓鸣 《古今农业》 2020年第4期1-7,共7页
本文深入阐释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以二十四节气为例,从正本清源,科学定义二十四节气;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二十四节气丰富内涵及其文化价值;厚积薄发,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措并举,加强二... 本文深入阐释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并以二十四节气为例,从正本清源,科学定义二十四节气;古为今用,深入挖掘二十四节气丰富内涵及其文化价值;厚积薄发,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多措并举,加强二十四节气文化的推广普及;建立机制,搭建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平台等五个方面,总结凝炼中国农业博物馆在保护传承二十四节气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实践,全面梳理了二十四节气保护传承工作的显著成效,分享了在申遗过程当中可借鉴、易推广、能复制的有益经验,并就如何提升优秀传统文化活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出了具体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文化 传承 保护、弘扬
下载PDF
《月令》记述与王官之时 被引量:9
14
作者 萧放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48-55,共8页
《月令》是王官时代的时间表述,王者依托神秘的“天时”,从治政的角度规定着人们的时间生活,月令与明堂关系密切,在帝王明堂制度之下,流动的自然时间转变为国家政治与社会人事活动的时间指南与时间规范。
关键词 月令 明堂 天时 人时 自然时间 《月令》
下载PDF
山东中元节节俗述略 被引量:1
15
作者 刁统菊 赵容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60-67,共8页
中元节一直是一个内容丰富多元、流传范围广、具有民族和区域特色的节日。历朝历代中元节普遍以七月十五为期,其活动内容既有与宗教有关者,也有一般人家所行的祭祖之礼,而且通常并行不悖,其中荐新祭祖一直是一般民众的主要活动。目前来... 中元节一直是一个内容丰富多元、流传范围广、具有民族和区域特色的节日。历朝历代中元节普遍以七月十五为期,其活动内容既有与宗教有关者,也有一般人家所行的祭祖之礼,而且通常并行不悖,其中荐新祭祖一直是一般民众的主要活动。目前来看,该节在南方比北方要隆重。明清两朝至民国年间,山东中元节亦以"祭祖"这一基本内容最为普遍。当代山东地区的中元节无论是节期还是名称均延续了明清以来的习惯,在活动内容上也以祭祖(居家祭祀或上坟祭扫)为主。区域分布上,山东中元节习俗活动几乎涉及全省大部分村落,其中以鲁中地区的祭祖活动最成体系也最为典型。调查表明,尽管中元节在山东节日体系中的地位也存在区域差异,但人们认可中元节是对亲人的感恩与缅怀,表达的是对祖先的孝心与家族归属感,有其严肃性和神圣性,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应该积极传承下去,这应该就是它在传统文化体系中的地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 中元节 祭祖
下载PDF
日本的中国节日研究——以七夕研究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毕雪飞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0-85,共6页
围绕日本几部体系性的关于中国节日研究著作,以七夕部分为中心,对日本学者开展的中国节日研究状况进行考察。透过日本学者的研究视角、内容和方法,了解日本的中国节日研究历史和最新动态,从而了解日本学者在中国节日研究方面所做的贡献... 围绕日本几部体系性的关于中国节日研究著作,以七夕部分为中心,对日本学者开展的中国节日研究状况进行考察。透过日本学者的研究视角、内容和方法,了解日本的中国节日研究历史和最新动态,从而了解日本学者在中国节日研究方面所做的贡献,以期为中国民俗学关于岁时节日的研究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 中国节日 七夕研究
下载PDF
敦煌岁时节日中的游艺文化——以上巳、端午、七夕为中心 被引量:4
17
作者 丛振 《敦煌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3-81,共9页
岁时节日是古代中国人开展游艺娱乐活动比较集中的日子,因此备受人们喜爱。敦煌文献中记载有反映敦煌地区民众在岁时节日中进行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的材料,论文以上巳日、端午节、七夕节等相关节日为中心,对记载在其中的娱乐活动进行论述... 岁时节日是古代中国人开展游艺娱乐活动比较集中的日子,因此备受人们喜爱。敦煌文献中记载有反映敦煌地区民众在岁时节日中进行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的材料,论文以上巳日、端午节、七夕节等相关节日为中心,对记载在其中的娱乐活动进行论述,以期对敦煌地区的游艺文化研究有所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岁时节日 游艺文化
下载PDF
从五行历到四时历--三十时的形成、发展和消亡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爱敏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8-119,167,共13页
《管子·幼官》和银雀山汉简《三十时》皆记载了一种以十二日为一时、一年为三十时的时令,这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不同,属于五行历系统,带有鲜明的齐地特色。三十时划分时节的依据是气在一年内的消息变化,其测时方法主要有以律候气、... 《管子·幼官》和银雀山汉简《三十时》皆记载了一种以十二日为一时、一年为三十时的时令,这与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不同,属于五行历系统,带有鲜明的齐地特色。三十时划分时节的依据是气在一年内的消息变化,其测时方法主要有以律候气、考察星象和测量日影,纪时方法是用干支纪日。在战国时期四时原则被普遍遵循的背景下,三十时呈现出由五行历向四时历转变的发展趋势。在汉初太初历颁布后,三十时因与农事节律不一致,以及与全年时长、十二个月等多方面的矛盾无法调和,最终被二十四节气所取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十时 五行历 四时历 二十四节气
下载PDF
秦至汉魏民众岁时观念初探 被引量:2
19
作者 萧放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3-51,共9页
秦至汉魏时期民众岁时观念在继承前代思想的基础上 ,呈现出新的时代特性。虽然人们在时间生活的总体上仍依循着自然时序 ,但岁时信仰中的神秘因素在向日益世俗的方向发展 。
关键词 岁时观念 世俗性 社会规范 秦朝-汉魏时期 民俗 政治性质 岁时信仰
下载PDF
屈原与五月五日——端午的渊源及意义 被引量:5
20
作者 都春屏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2-26,共5页
春秋战国各国历法不一,五月五日禁忌原是北方晋、齐等国的习俗,后来才影响到全国,它原本与屈原没有关系。在汉末至南北朝时期,北方厌胜之术与南方救屈原结合起来,才形成了完整的端午节风俗。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的竞渡在唐代风行于南... 春秋战国各国历法不一,五月五日禁忌原是北方晋、齐等国的习俗,后来才影响到全国,它原本与屈原没有关系。在汉末至南北朝时期,北方厌胜之术与南方救屈原结合起来,才形成了完整的端午节风俗。作为端午节重要内容之一的竞渡在唐代风行于南北,端午风俗在唐代才基本定型;端午使屈原永远活在民俗和民间文化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原 五月五日 端午节 民俗习惯 民间文化 岁时忌日 竞渡 水神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