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16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壮族狩猎空间生产的基础
1
作者 黄丽娜 黄家信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51-61,共11页
空间生产是自然空间“人化”的实践过程。壮族狩猎空间生产以峒地猎场提供空间产品创造的自然基础,狩猎工具简单易造;以集体生产和公平分配为社会关系基础,遵循“见者有份”原始公有制观念。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和现代价值观的影响,壮族... 空间生产是自然空间“人化”的实践过程。壮族狩猎空间生产以峒地猎场提供空间产品创造的自然基础,狩猎工具简单易造;以集体生产和公平分配为社会关系基础,遵循“见者有份”原始公有制观念。受到客观因素的限制和现代价值观的影响,壮族狩猎空间生产逐渐失去自然属性和社会实践,以岩画艺术和传统体育样态的表征形式衍化遗存。壮族狩猎空间生产发展出来的天人合一观念,符合当代和谐共生的环保理念,促进现代文明建设;长期沉淀的集体观念有利于推动乡村基层治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 狩猎 空间生产
下载PDF
彝族选美文化的传承与变迁研究
2
作者 沙马打各 徐伟彦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55-61,共7页
以彝族选美文化为研究对象,探究彝族选美的起源和类型,分析传统选美标准、选美形式和选美的社会功能,在外来选美文化和政府“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理念的影响下,选美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弱化而逐渐失去特色。火把节选美应尊重传统... 以彝族选美文化为研究对象,探究彝族选美的起源和类型,分析传统选美标准、选美形式和选美的社会功能,在外来选美文化和政府“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理念的影响下,选美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弱化而逐渐失去特色。火把节选美应尊重传统选美文化、借鉴现代选美方式,同时政府给予相应的扶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选美 火把节 传承与变迁
下载PDF
蒙古族苏勒德崇拜与祭祀习俗分析
3
作者 樊永贞 《集宁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23-27,共5页
蒙古人自古有崇拜和祭祀苏勒德(sulde)的习俗。苏勒德因其呼虎勒(缨子)装饰所用公马鬃毛颜色的不同,分别称之为察罕(白)苏勒德、哈剌(黑)苏勒德、阿拉格(花)苏勒德。现供奉于乌审旗的察罕苏勒德,由察哈尔部的后裔守护和祭祀;供奉于伊金... 蒙古人自古有崇拜和祭祀苏勒德(sulde)的习俗。苏勒德因其呼虎勒(缨子)装饰所用公马鬃毛颜色的不同,分别称之为察罕(白)苏勒德、哈剌(黑)苏勒德、阿拉格(花)苏勒德。现供奉于乌审旗的察罕苏勒德,由察哈尔部的后裔守护和祭祀;供奉于伊金霍洛旗成吉思汗陵园内的哈剌苏勒德,由苏尼特王旗达尔扈特人的后裔守护和祭祀;供奉于鄂托克前旗的阿拉格苏勒德,由察哈尔部的后裔守护祭祀。苏勒德崇拜与祭祀的文化内涵,不但表现在祭祀的程式仪规上,表现在祭词的创作吟诵上,表现在守护者虔诚的心态上,还表现在参与者的理解和感悟上。三大苏勒德的祭祀目的,已由过去体现在战争和军事上,变为了今天人们祈求社会安定、国家兴旺、百姓富庶美好愿望的寄托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族 苏勒德 旄纛 崇拜 祭祀
下载PDF
中国古代饮茶择水研究
4
作者 田嘉敏 徐千懿 《中国茶叶加工》 2024年第3期75-83,共9页
中国古代饮茶择水主要包括择水源和鉴水品两个方面。总的来说,遵循“水就茶而定”和“择近源之水”的原则。“水就茶而定”即以茶为核心选水,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茶叶风味。“择近源之水”即讲究“源泉水穉(稚)”,认为接近源头的水味纯... 中国古代饮茶择水主要包括择水源和鉴水品两个方面。总的来说,遵循“水就茶而定”和“择近源之水”的原则。“水就茶而定”即以茶为核心选水,以期最大程度地发挥茶叶风味。“择近源之水”即讲究“源泉水穉(稚)”,认为接近源头的水味纯澈、污染少,处于“蒙昧状态”,更宜饮茶,若是汇入江河湖泊或通海脉,品质降低。鉴水品则包含理化、感官和审美三个层面:理化层面从水的流动、流速、纯度和重量分析;感官层面以水的甘、寒、厚、香为佳;审美层面注重水的清、活。古代饮茶择水的宝贵经验可为当代饮茶者择水提供借鉴,清泉石流的意趣也为当代快节奏生活下的茶事增添乐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饮茶择水 水源 水品特征
下载PDF
浅析俄罗斯葬礼仪式的文化意义
5
作者 董然 《海外文摘》 2024年第6期0011-0013,共3页
葬礼是人在死亡后举办的一场重要仪式。葬礼文化流传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重视葬礼,如《荀子·礼论》中说: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意思是对待死者,就像对待他生前一... 葬礼是人在死亡后举办的一场重要仪式。葬礼文化流传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重视葬礼,如《荀子·礼论》中说: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事死如生,事亡如存。意思是对待死者,就像对待他生前一样。足可见人们对葬礼的重视。各国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形成了具有鲜明地域和民族特色的独特的葬礼文化。其中,俄罗斯是非常重视葬礼的国家。俄罗斯的葬礼具有鲜明的特色,是俄罗斯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本文旨在探索俄罗斯葬礼的文化意义,从此切入,揭示俄罗斯葬礼中蕴含的独特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透过葬礼深入了解俄罗斯人的风俗习惯,为中俄两国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流贡献力量。 展开更多
下载PDF
民族节庆的文旅重塑与文化认同构建——以《梦回太阳历·火之源》为例
6
作者 刘畅 林子涵 宋旸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22-129,共8页
文旅演艺作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形式,凭借其对地域文化的显性呈现,逐渐成为民族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与民族区域城市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2023年中国楚雄彝族火把节的核心文旅演艺产品《梦回太阳历·火之源》的深入分析发现:文旅演艺... 文旅演艺作为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形式,凭借其对地域文化的显性呈现,逐渐成为民族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与民族区域城市化的重要载体。通过对2023年中国楚雄彝族火把节的核心文旅演艺产品《梦回太阳历·火之源》的深入分析发现:文旅演艺通过“民族符号”“仪式互动”与“沉浸空间”的内在整合与外在包装环节实现民族非遗节庆的文旅产品化重塑,并进一步通过“感官刺激”“情感共鸣”“文化认同”的文化感知递进层次构建民族文化认同,为熔铸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探索了有效路径。但在反思视角下,作为携有娱乐基因的演艺活动也应注重民族文化原真性的保留,规避“旅游者凝视”下的民族内核文化的“失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节庆 非遗 文旅演艺 民族文化认同
下载PDF
媒介化社会少数民族民俗的多维传播模式——基于鄂西南土家族民俗的田野考察
7
作者 罗翔宇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4-135,共12页
民俗文化本质上是人类传播实践的产物,少数民族民俗既是先民在历史时空的生产生活中自然生成的,也是今人在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播中主动建构的。随着人类全面进入深度媒介化社会,少数民族民俗也被嵌入“媒介化生存”的当代语境之中,因此,... 民俗文化本质上是人类传播实践的产物,少数民族民俗既是先民在历史时空的生产生活中自然生成的,也是今人在现代社会的文化传播中主动建构的。随着人类全面进入深度媒介化社会,少数民族民俗也被嵌入“媒介化生存”的当代语境之中,因此,民俗与媒介之间的深层互动关系理应构成少数民族民俗研究的重要论域。鄂西南的土家族民俗文化传承实践显示,在大众媒介、社交媒介、空间媒介相互交织而形成的现代社会媒介生态中,土家族民俗文化形成了由“殿堂模式”“广场模式”和“村寨模式”所建构的多维传播格局,从而为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提供了一条媒介生态互嵌、社会场域互动、文化功能互补的现代传播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化社会 少数民族民俗 传播模式 媒介生态
下载PDF
藏族“箭崇拜”文化的衍生民俗及现实功能
8
作者 卢茜 《青藏高原论坛》 2024年第2期84-88,共5页
回顾现存有关“箭崇拜”文化的研究,藏民族对“箭”态度的演变经历了自“俗”到“圣”又到“俗”的发展轨迹。经分析由“箭崇拜”文化衍生出的诸如祈神、占卜、婚礼、游艺等民俗事项,指出这种文化在当代藏族社会持续活跃的原因以及具有... 回顾现存有关“箭崇拜”文化的研究,藏民族对“箭”态度的演变经历了自“俗”到“圣”又到“俗”的发展轨迹。经分析由“箭崇拜”文化衍生出的诸如祈神、占卜、婚礼、游艺等民俗事项,指出这种文化在当代藏族社会持续活跃的原因以及具有调节心理平衡、宣泄情感、规范社会成员行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等现实功能,从而明确当下对传统民俗文化进行保护、开发的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族 箭崇拜 民俗 现实功能
下载PDF
我校“贵州山地文化与民族民俗”课程被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
9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F0002-F0002,共1页
“贵州山地文化与民族民俗”课程是由我校政治与历史学院刘立副教授开发建设的文化通识课程。该课程最初是我校专为提升少数民族师范生文化素质开设的一门通识课,课程名为“民族民间文化”。2017年刘立副教授参与黔西南州精准扶贫数据... “贵州山地文化与民族民俗”课程是由我校政治与历史学院刘立副教授开发建设的文化通识课程。该课程最初是我校专为提升少数民族师范生文化素质开设的一门通识课,课程名为“民族民间文化”。2017年刘立副教授参与黔西南州精准扶贫数据核查工作,了解到农村中小学生普遍缺乏对贵州本土历史文化的认识。我校是地方民族师范院校,学生以贵州少数民族师范生为主,学习中存在文化基础较薄弱、文化自信不足、语言表达能力欠佳、学习动力不足等情况,于是对该课程进行了全方位改革,在13个班级中开展了8次改革实验,基本形成了行之有效的创新型教学模式。2018年,根据教育部“文化育人”新要求,以及贵州高校师范毕业生大多到基层工作的实际,课程名称更改为“贵州山地文化与民族民俗”,从海量的教学内容中选取了最能代表贵州优秀文化的“贵州精神、红色文化、民族文化与民族民俗”为主要教学内容,深入提炼并利用贵州文化中独特的育人特质,提升少数民族师范生的文化自信和综合素质,实现立德树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型教学模式 主要教学内容 师范毕业生 语言表达能力 贵州文化 贵州高校 通识课程 立德树人
下载PDF
神坛到民间:达巴经《创世纪》向洪水神话的演变及文化共性
10
作者 何林富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30-136,共7页
摩梭民间文学源于达巴经,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由达巴经《创世纪》演变而来的民间洪水神话最具代表性。通过分析二者的演变过程及差异,探讨二者所蕴含的摩梭先民对宇宙形成、人类起源及大自然规律的想象和思考,以及... 摩梭民间文学源于达巴经,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由达巴经《创世纪》演变而来的民间洪水神话最具代表性。通过分析二者的演变过程及差异,探讨二者所蕴含的摩梭先民对宇宙形成、人类起源及大自然规律的想象和思考,以及文本内容体现的摩梭人传统婚恋观、生态观及共同体意识的文化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世纪》 洪水神话 演变 差异 文化共性
下载PDF
宁蒗托甸普米族传统治愈疾病的“知”与“疗” 被引量:1
11
作者 子志月 杨萨达卓玛 《普洱学院学报》 2023年第2期45-48,共4页
宁蒗县托甸村普米族治愈疾病有一套传统的“知”与“疗”的治疗方式,“知”即疾病认知,“疗”即仪式治疗。这套方式与该民族的信仰体系密切相关。在开展乡村振兴,加强现代医疗体系建设,夯实健康基础的过程中,这套“知”与“疗”的治疗... 宁蒗县托甸村普米族治愈疾病有一套传统的“知”与“疗”的治疗方式,“知”即疾病认知,“疗”即仪式治疗。这套方式与该民族的信仰体系密切相关。在开展乡村振兴,加强现代医疗体系建设,夯实健康基础的过程中,这套“知”与“疗”的治疗方式有助于揭示普米族应对疾病的地方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米族 疾病认知 仪式治疗
下载PDF
基于样本的黔南苗族千层衣考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璐 周雯 《服装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342-349,共8页
聚焦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收藏的苗族千层衣实物,采用实证调研法和田野考察法,通过采集样本千层衣的数据信息,分析其形制、色彩和图案等表征特点,并对比其他相关传统服饰,挖掘千层衣的历史成因和民俗文化。研究结果表明,千层... 聚焦四川师范大学服装与设计艺术学院收藏的苗族千层衣实物,采用实证调研法和田野考察法,通过采集样本千层衣的数据信息,分析其形制、色彩和图案等表征特点,并对比其他相关传统服饰,挖掘千层衣的历史成因和民俗文化。研究结果表明,千层衣的层次与其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宗教信仰、文化传承等方面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为苗族传统服饰研究提供有效的数据信息和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千层衣 苗族服饰 民族服饰 服装结构 服饰色彩 服饰图案
下载PDF
仫佬族背带图案百年传承解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华平 王芬 《服装设计师》 2023年第2期55-60,共6页
依据近一百年间不同时间段的仫佬族背带图案实物样本,以实际图例从背带图案的色彩、组织形式、材质、工艺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从对比分析中找到其传承变迁的主要内容以及解析其变迁的动因,以此引发对民族文化的有效、健康传承的思考。
关键词 仫佬族背带 传承 图案
下载PDF
现代瑶族铜鼓礼俗考察
14
作者 麦西 李富强 《百色学院学报》 2023年第5期46-53,共8页
由于历史上不断地迁徙,瑶族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分布的特点。居住地域的分散性使得瑶族形成服饰、语言和习俗各异的众多支系,也造就了瑶族博大精深的鼓乐文化,铜鼓文化便是其中之一。“瑶不离鼓,鼓不离瑶”,铜鼓文化是瑶族文化遗... 由于历史上不断地迁徙,瑶族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分布的特点。居住地域的分散性使得瑶族形成服饰、语言和习俗各异的众多支系,也造就了瑶族博大精深的鼓乐文化,铜鼓文化便是其中之一。“瑶不离鼓,鼓不离瑶”,铜鼓文化是瑶族文化遗产中的重要代表。铜鼓作为瑶族的一种重要文化象征,对瑶族的族群认同和文化传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 铜鼓礼俗 文化习俗
下载PDF
毛古斯戏剧悬念缺失现象的思考
15
作者 吴秀芳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3年第27期101-105,共5页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是毫无戏剧悬念的原始戏剧。思其原因,关键在于旧时观众对毛古斯表演内容相当熟悉和毛古斯表演中强烈的巫术目的及其自身原始的戏剧形态所致。观众对表演的熟悉,难以在心中构成悬念;强烈的巫术目的会阻隔悬念的产生;而... 湘西土家族毛古斯是毫无戏剧悬念的原始戏剧。思其原因,关键在于旧时观众对毛古斯表演内容相当熟悉和毛古斯表演中强烈的巫术目的及其自身原始的戏剧形态所致。观众对表演的熟悉,难以在心中构成悬念;强烈的巫术目的会阻隔悬念的产生;而毛古斯的原始性态则从根本上消除了戏剧悬念产生的可能性。从湘西土家民间生活区域看,毛古斯现象分布较广,映现了其民族特色与韧性。该文从毛古斯是土家毛人祖先的故事着眼,由戏剧悬念缺失与毛古斯的观众因素入手,对戏剧悬念缺失与毛古斯巫术目的进行了细致分析研究,最终得出戏剧悬念缺失与毛古斯的原始性态有一种相辅相成的共生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古斯 戏剧形态 悬念缺失 观众因素 巫术目的 原始性态
下载PDF
从契约文书看清代蒙化的社会文化生活
16
作者 田歌 殷群 《大理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15-23,共9页
从近年来在田野调查中发现的清代蒙化契约文书入手,探讨乾隆三十六年至光绪三十三年蒙化地区土地买卖、土地典当和分家析产等问题,展现清代蒙化地区土地所有权的内部结构,及其民众社会文化生活中“官”与“民”的关系、亲族的“中人”... 从近年来在田野调查中发现的清代蒙化契约文书入手,探讨乾隆三十六年至光绪三十三年蒙化地区土地买卖、土地典当和分家析产等问题,展现清代蒙化地区土地所有权的内部结构,及其民众社会文化生活中“官”与“民”的关系、亲族的“中人”角色、生存伦理、田价、遗产分配的具体情况,并讨论清代蒙化农村社会文化演变的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化 契约文书 社会文化
下载PDF
从物到非物的遗产:黔东南四十八寨侗族“牛”的民族志研究
17
作者 刘艺 《艺术科技》 2023年第3期250-252,共3页
侗族具有悠久的农耕历史,勤劳的侗族人民一直以来都有着浓厚的崇牛文化,且这种崇牛文化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所体现。文章以黔东南四十八寨地区的侗族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与实地调查,获取当地独特的“牛”文化资料,对侗族“牛”的... 侗族具有悠久的农耕历史,勤劳的侗族人民一直以来都有着浓厚的崇牛文化,且这种崇牛文化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所体现。文章以黔东南四十八寨地区的侗族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查阅与实地调查,获取当地独特的“牛”文化资料,对侗族“牛”的民族志进行探讨。研究发现,“牛”在侗族历史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重要性经历了一种由物到非物的转变。当然,这种转变并非完全否定“牛”的物质性价值,而是强调非物质性的文化下,它被赋予了更多的经济价值,而这种非物的变化也推动了侗寨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遗” 侗族 文化 民族志
下载PDF
畲族特色饮食文化研究——以“畲族乌饭”为例
18
作者 夏婧 叶薇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第8期54-56,共3页
畲族特色饮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形色香味兼具的文化瑰宝,发展畲族特色饮食文化在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打造全有旅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促进乡村旅游、乡村振兴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浙江南部的畲族自治县景宁,每... 畲族特色饮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形色香味兼具的文化瑰宝,发展畲族特色饮食文化在非遗保护和传承工作中的重要部分,也是打造全有旅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促进乡村旅游、乡村振兴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浙江南部的畲族自治县景宁,每年“三月三”畲族传统节日的这一天里,畲民们都会家家户户烹制乌饭,载歌载舞,祈祝丰年,村前村后也都充满着浓郁的乌米清香。三月三乌饭节流传至今,成为浙江景宁当地最富盛名的品牌旅游节庆,每一个细节都折射出浙江景宁畲族特有的民族文化和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畲族特色饮食文化 畲族乌饭 全域旅游 文化价值
下载PDF
彝族丧葬仪式的动力机制
19
作者 白伟伟 《红河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9-13,共5页
彝族丧葬仪式由“崇生”意识、利益诉求、伦理道德、秩序重建及多重情感与原始观念等元素构成。它们分别形成仪式的本源性动力、监督性动力、呈现性动力等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彝族丧葬仪式的动力机制中本源性动力是彝族丧葬仪式举行... 彝族丧葬仪式由“崇生”意识、利益诉求、伦理道德、秩序重建及多重情感与原始观念等元素构成。它们分别形成仪式的本源性动力、监督性动力、呈现性动力等并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彝族丧葬仪式的动力机制中本源性动力是彝族丧葬仪式举行的核心动力,呈现性动力主要起着一种表达和牵引的力量,而监督性动力则为仪式的举行划定着界限。正是如此有序的动力机制下,彝族丧葬仪式才得以成功举行,且确保了仪式的核心功能--救赎的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彝族 丧葬仪式 动力机制
下载PDF
新公共管理视角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白裤瑶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
20
作者 董安洋 《丝绸之路》 2023年第2期178-184,共7页
白裤瑶民族服饰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蕴含着本民族丰富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本文以白裤瑶民族服饰制作工艺为例,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论述了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对白裤瑶... 白裤瑶民族服饰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蕴含着本民族丰富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本文以白裤瑶民族服饰制作工艺为例,基于新公共管理视角,论述了对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首先,对白裤瑶服饰制作工艺进行详细阐述;其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白裤瑶民族服饰技艺保护的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基于公共管理视角指出白裤瑶民族服装应采取的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裤瑶服饰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新公共管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