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5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地理学科立项(2010-2019)大数据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曹伟 李仁杰 +2 位作者 梁荣清 常咏梅 连冠一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66-77,共12页
地理学科宏观层面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规律相关研究相对匮乏,文章通过梳理2010-2019年地理学科国金资助立项基本情况,通过统计分析、词云图等可视化方法进行多维动态比较,刻画地理学科资助规律与发展态势.结果表明,地理学科近十年... 地理学科宏观层面探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规律相关研究相对匮乏,文章通过梳理2010-2019年地理学科国金资助立项基本情况,通过统计分析、词云图等可视化方法进行多维动态比较,刻画地理学科资助规律与发展态势.结果表明,地理学科近十年来资助数量和金额波动上升,学科内部层级差异明显,面上和青年项目占据资助的主体地位,呈现规模扩大和强度提高的总体格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作为国金资助的首要对象,彼此存在属性和地域分异规律,综合性和师范类高校脱颖而出,资助数量发展迅猛,科研院所的资助几乎被中国科学院垄断,地方科研机构处于资助的边缘位置,科研院所的极化程度更为明显,资助数量和金额与高校间的差距逐渐扩大;各分支紧紧围绕地理学科内核开展学科交叉综合研究,研究对象和内容本同末异,结合学科特点和发展需求密切关注前沿领域和学科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地理学科 资助立项 大数据分析
下载PDF
中国地学会与科学地理的构建(1909—1911) 被引量:5
2
作者 谢皆刚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3-82,共10页
光宣之际新学萌发,旧学陵替,构建新知识成为学界当务之急。中国地学会舍旧谋新,倡言构建能与世界争先并进的科学地理。为此,其定调查为会员的义务,以植学术根基。基于新学眼光,中国是科学方兴的后进,引入东西学理是迎头赶上的前提,地理... 光宣之际新学萌发,旧学陵替,构建新知识成为学界当务之急。中国地学会舍旧谋新,倡言构建能与世界争先并进的科学地理。为此,其定调查为会员的义务,以植学术根基。基于新学眼光,中国是科学方兴的后进,引入东西学理是迎头赶上的前提,地理又是地域性较强的学科,借助外来基本原理与方法解释中国材料是发展学术的必然之路。囿于时代与出身,学会同人在讲求科学新知的同时,仍然深受固有学术的影响,试图以西学地理系统条理中学,贯通中西建立中国地理学统系。学术内外种种因素的叠加,致使科学地理的构建举步维艰,终因时局的变动而中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地学会 科学地理 构建
下载PDF
略论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融合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保继刚 翁时秀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4-27,共4页
21世纪以来,中国地理学者发表的论文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但社会影响力并未随之高涨。相反,在面对重大科学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时,地理学家的声音日趋微弱。出现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论文和纵向研究项目数量为导向的学术评价体系... 21世纪以来,中国地理学者发表的论文数量呈几何级数增长,但社会影响力并未随之高涨。相反,在面对重大科学问题和社会发展问题时,地理学家的声音日趋微弱。出现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以论文和纵向研究项目数量为导向的学术评价体系严重阻碍了中国地理学的融合发展,使得地理学者——尤其是年轻一代学者——在远离地理学主干的细枝末节上越走越远,逐渐淡忘了地理学解决重要问题时所倚赖的“综合性”和“区域性”。为加强地理学解决重要问题的能力,提高其学科地位和社会地位,中国地理学应走融合发展道路。应加强地理学综合教育,尽快建立中国地理学的引领性问题体系,围绕问题体系,指明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走向融合的具体路径,并发挥“中国地理科学十大研究进展”等评选活动的引导作用,借此传播地理学融合发展的方式、机制和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学科建设
下载PDF
地理学的时代特征、二元论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3
4
作者 高红山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35,共4页
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总体上与科学体系的发展亦步亦趋。20世纪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分裂曾严重消解了地理学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同时专业分化与研究主题的纵深发展造成了学科的空心化。面对21世纪复杂性科学、地球系统科学和新的科学... 地理学作为一门学科总体上与科学体系的发展亦步亦趋。20世纪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分裂曾严重消解了地理学的整体性和统一性,同时专业分化与研究主题的纵深发展造成了学科的空心化。面对21世纪复杂性科学、地球系统科学和新的科学综合体的到来,在全球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在大学课堂上让自然与人文再度融合,通过学术语言的规范、学科理论的构建、研究范式的转换,将二元论的影响消融于无形,能以一种整体化、系统性的观念来应对人类的未来和地球的可持续性发展这一艰巨而复杂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论 地理学 复杂系统 综合研究 可持续发展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地理学中自然与人文耦合的挑战与前景 被引量:3
5
作者 叶超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8-31,共4页
进入人类世以来,随着重大自然与社会问题的涌现,作为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地理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地理学研究的是复杂交织的人地关系问题,所以需要先在内部摒除二元论的偏见,实现自然(包括GIS)与人文的耦合。对中国地理学而... 进入人类世以来,随着重大自然与社会问题的涌现,作为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地理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地理学研究的是复杂交织的人地关系问题,所以需要先在内部摒除二元论的偏见,实现自然(包括GIS)与人文的耦合。对中国地理学而言,自然与人文耦合的关键或难点在于方法论。应对挑战,地理学共同体应该鼓励面向重大问题的、多元化的交叉研究,促进数据、技术与社会的融合,共创治理科学新范式,逐步改变重理轻文的学科评价导向。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地理学内部的交叉融合以及地理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至关重要,人文与自然的耦合是地理学应该始终坚持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元论 人地耦合 方法论 可持续发展 治理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各尽其能,共克难题 被引量:3
6
作者 蔡运龙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5,共3页
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分化与科学的分化一致,是一种进步。两者各有优势,都为科学认知和实践应用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但两者也有共同的旨趣和手段,融合起来能发挥更大的优势,可为认识和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社会-环境问题和挑战... 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分化与科学的分化一致,是一种进步。两者各有优势,都为科学认知和实践应用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但两者也有共同的旨趣和手段,融合起来能发挥更大的优势,可为认识和解决当代人类面临的一系列社会-环境问题和挑战提供独特的学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分化与融合 各自优势与共同旨趣 当代重大问题和挑战
下载PDF
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整合之我见 被引量:3
7
作者 汤茂林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1,共6页
在当代地理学中,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两个分支学科分裂严重,从论题到发表乃至对话对象。因此两者的关系值得讨论。维持地理学的综合性有助于发挥地理学的优势,应对综合性问题、全球性问题。人地关系和区域地理学是避免地理学分裂的... 在当代地理学中,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两个分支学科分裂严重,从论题到发表乃至对话对象。因此两者的关系值得讨论。维持地理学的综合性有助于发挥地理学的优势,应对综合性问题、全球性问题。人地关系和区域地理学是避免地理学分裂的具体途径,GIS可以成为弥合两者的工具。大众对地理学的科普需求是区域地理,这是地理学满足社会需求需要的重要方式。着眼于科学普及的区域地理学著作有助于提高学科的社会认同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化 综合性 区域地理学 人地关系 科学普及
下载PDF
生态经济地理:一个有利于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融合的构想
8
作者 叶玉瑶 张虹鸥 +1 位作者 刘伟 陈彩霞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68-1375,共8页
回应当前学界关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能否走向融合的讨论,文章构建了一个有利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融合的生态经济地理分析框架,提出关注“人”作为本身级联产业、技术、制度系统复杂关联的地域巨系统的能动性变化,及其与生态系统之间... 回应当前学界关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能否走向融合的讨论,文章构建了一个有利于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融合的生态经济地理分析框架,提出关注“人”作为本身级联产业、技术、制度系统复杂关联的地域巨系统的能动性变化,及其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双向反馈关系,通过探讨环境变化和技术变革背景下人地系统耦合机制和调控途径,在综合权衡中寻找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最佳答案。选用“桑-基鱼塘生态经济系统百年演变”“数据中心的‘数-能-水’系统级联”“生态修复规划的人文视角”3个案例来阐明生态经济地理的研究视角与思路。最后,围绕“格局―过程―关联―路径”的分析框架,提出了生态经济地理需重点关注的4个研究议题: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各要素耦合格局、不同系统间要素流动过程及影响、生态经济耦合系统的区域复杂关联、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路径。以期以上述议题为牵引,加强自然与人文学者之间的相互协作,促进地理学科的融合发展,提升地理学解决综合性问题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学科融合 生态经济地理 人地关系
下载PDF
介入民族理论探讨:地理学学科融合的民族地理学案例
9
作者 孙俊 刘佳灵 潘玉君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60-1367,共8页
对民族地理学发展的简要回顾和近30年民族理论探讨地理取向的梳理表明:1)中国民族地理学发展存在由“显学”逐渐演变为“显而不扬”学术领域的过程;2)当代地理色彩浓厚的民族理论探讨强调了“地理”于民族发展、整合、认同的意义,但对... 对民族地理学发展的简要回顾和近30年民族理论探讨地理取向的梳理表明:1)中国民族地理学发展存在由“显学”逐渐演变为“显而不扬”学术领域的过程;2)当代地理色彩浓厚的民族理论探讨强调了“地理”于民族发展、整合、认同的意义,但对“地理”的理解复杂多样,尚未形成系统化的民族地理理论探讨方向;3)作为独立学术领域的狭义民族地理学,仍然缺乏系统化的理论体系。结合现当代地理学思想,地理学介入民族理论探讨有望增强民族地理学领域整体性、促进地理学学科间融合。其现实路径包括:1)以“国家-区域-地方”尺度框架来整合广义民族地理学理论体系;2)以自然、社会、人文3个学科传统来对接民族阐释维度,形成“自然-社会-人文”民族阐释体系;3)在狭义理论层面,聚焦强调联系性、流动性、转换性的地理性民族理论探讨,从而增强民族的地理性理解,而不仅是地理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论探讨 学科融合 跨学科领域 民族地理学
下载PDF
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深度融合:地理学革新的枢纽
10
作者 朱鹤健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41-1346,共6页
文章针对地理学现状,提出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深度融合,其含意不止这两分支学科的知识融合,更重要的是从中萃取文理融合思维。而文理融合思维成为地理学创新的枢纽,在3个方面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地理学新定位为本体文理交叉的基础应... 文章针对地理学现状,提出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深度融合,其含意不止这两分支学科的知识融合,更重要的是从中萃取文理融合思维。而文理融合思维成为地理学创新的枢纽,在3个方面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地理学新定位为本体文理交叉的基础应用学科;树立本体文理交叉科学观提升地理学人的学术素养,创新地理学高等教育意在培养新型的文理思维融合的地理学人才,三方面革新主要植根于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深度融合。由此地理学成为一个包括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在内许多问题无法替代的学科,以独特的魅力学科挺立于科学之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深度融合 文理思维融合
下载PDF
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关系:以史为鉴 被引量:6
11
作者 克里斯蒂安·凯斯特洛特 洛伦佐·巴尼奥利 +1 位作者 丁雁南(译) 安宁(校)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简要回顾19世纪以来地理学术史可见,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在过去从未曾统一过,至少在如今论证地理学在应对人类所面临的各类问题的过程中有其用武之地时所追求的那种形式上是如此。不过,自然地理学已开始认识到实证主义的局限,这为解... 简要回顾19世纪以来地理学术史可见,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在过去从未曾统一过,至少在如今论证地理学在应对人类所面临的各类问题的过程中有其用武之地时所追求的那种形式上是如此。不过,自然地理学已开始认识到实证主义的局限,这为解决眼下正在影响我们星球的一些紧迫问题开启了一条合作路径。文章在结尾部分以实例展示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合作的可能状态,倡导学界多关注政治-地志学取径,将地区在权力结构内部和外部的关系纳入考量,从而集中探讨世界范围内区域的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地志学 后实证主义
下载PDF
以生态-经济为导向的江苏省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 被引量:48
12
作者 陈雯 孙伟 +1 位作者 段学军 陈江龙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2-317,共6页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达地区大量的农业及生态保护用地被侵占,开发可持续性受到威胁。从协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出发,空间开发强调因地制宜,即让开发成本低、资源环境容量大的地区承担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市...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达地区大量的农业及生态保护用地被侵占,开发可持续性受到威胁。从协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出发,空间开发强调因地制宜,即让开发成本低、资源环境容量大的地区承担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等社会经济活动;而让生态价值高、开发难度大的区域承担农业和生态维护功能。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以生态-经济为导向,借鉴已有区划方法,采用要素层-关系层-逻辑层-应用层的技术路线,评价适宜各单元的开发强度,划分开发与保护空间。将这一方法运用于江苏省的案例研究之中,以县和省辖市市区为基本评价单元,通过选择自然生态与经济社会两方面的指标,综合分析生态和经济重要性指数,将江苏全省划分为优先开发区域、适度开发区域、适度保护区域、优先保护区域和灰色区域等五大类型区。这一结果可以作为引导空间开发秩序、实施区域建设空间管制的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开发适宜性分区 生态重要性指数 经济重要性指数 江苏省
下载PDF
基于生态-经济分析的泰州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研究 被引量:40
13
作者 丁建中 陈逸 陈雯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42-848,共7页
以生态-经济为导向的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从协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出发,强调因地制宜,让开发成本低、资源环境容量大、发展能力强的地区承担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等社会经济活动;而让生态价值高、开发难度大的区域承担... 以生态-经济为导向的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从协调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关系出发,强调因地制宜,让开发成本低、资源环境容量大、发展能力强的地区承担高强度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等社会经济活动;而让生态价值高、开发难度大的区域承担农业和生态维护功能,这不仅是均衡地域开发、协调空间秩序的重要依据,实现差别化、特色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进行主体功能分区的基础性工作。基于这样的理念和认识,根据生态重要性和经济重要性指数的评价分析,运用GIS平台将泰州市域划分为不同空间开发强度的类型区,并探讨了分区管制的政策保障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分析 空间开发适宜性分区 空间管制 泰州
下载PDF
综合地理学的环境和区域观点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进社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0-23,共4页
环境是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共同议题,也是地理学的这两个子学科走向融合的桥梁。为了研究地球表面人文地理过程与自然地理过程相互作用及其产生的复杂的地球景观,采用区域的概念及研究方法应是一个选向,以求化繁为简。区域的划分... 环境是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共同议题,也是地理学的这两个子学科走向融合的桥梁。为了研究地球表面人文地理过程与自然地理过程相互作用及其产生的复杂的地球景观,采用区域的概念及研究方法应是一个选向,以求化繁为简。区域的划分和分析应以地理过程为基础,并强调在该过程中对连锁反应的发现。区域划分虽然在地理学家之间存在一定的任意性,但一个好的区域划分应该发现更重要和客观的事实,揭示更深入的道理,以获得更高的认可度。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的统一性存在于人类社会对自然地理过程与人文地理过程相互作用的认知并采取的行动中。地理学的综合研究应该挖掘、分析、整理和解释这些认知及采取的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环境 区域地理 地理过程 综合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下载PDF
浅谈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融合的基础——与凯斯特洛特与巴尼奥利文章的对话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尚意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9,共4页
受凯斯特洛特和巴尼奥利两位学者合著文章的启发,提出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融合有3个基础:1)两个学术群体面对的本体论需要接近;2)两个学术群体彼此包容对方的方法论;3)科研运行组织方式有利融合。为了更好地论证作者提出的3个融合基... 受凯斯特洛特和巴尼奥利两位学者合著文章的启发,提出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融合有3个基础:1)两个学术群体面对的本体论需要接近;2)两个学术群体彼此包容对方的方法论;3)科研运行组织方式有利融合。为了更好地论证作者提出的3个融合基础,文章选用“北京中心城区色彩管控案例”作为例证,将这3个基础不存在的状态下,自然地理学者和人文地理学者面对这个实际问题时会采纳的差异性研究路径,以及渐行渐远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学科分支融合 本体论 方法论
下载PDF
流空间与城市网络研究进展:理论、方法与未来方向探讨
16
作者 陈敬业 黎美彤 +1 位作者 吴玲玲 赵亚博 《科技和产业》 2024年第22期208-215,共8页
对全球化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的城市网络研究进展梳理归纳,重点围绕流空间理论的演化及其对城市网络研究发展的影响展开探讨。通过文献回顾,总结了流动要素的类型和测量方法、不同区域与尺度上的研究差异及数据挑战策略、全网分析... 对全球化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的城市网络研究进展梳理归纳,重点围绕流空间理论的演化及其对城市网络研究发展的影响展开探讨。通过文献回顾,总结了流动要素的类型和测量方法、不同区域与尺度上的研究差异及数据挑战策略、全网分析与个网分析的应用案例,以及科学问题分类和实际案例应用等五个方面的实证研究进展。结论指出了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旨在促进城市网络领域的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空间 城市网络 理论背景 研究进展 未来方向
下载PDF
朝向综合地理学的知识生产及未来本土实践——基于地理哲学视角的阐释
17
作者 郭文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347-1359,共13页
依据地理哲学分析框架,对不同阶段地理学知识生产过程、整体规律、思想启发以及未来中国地理学知识生产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哲学是支撑地理学知识生产的重要底色,地理学的知识生产应该被看作是一个内容分合续替,在融... 依据地理哲学分析框架,对不同阶段地理学知识生产过程、整体规律、思想启发以及未来中国地理学知识生产与实践问题进行了研究。主要发现如下:1)哲学是支撑地理学知识生产的重要底色,地理学的知识生产应该被看作是一个内容分合续替,在融贯中逐步积累新知且朝向整体性的显现过程。2)在地理学知识生产过程中,地理学以显现的特征体现知识的实有,以未显现的特征体现知识的实在;地理学的知识生产总是在实践中动态存在,探索实践中的动力和过程,更能理解地理学的存在和本质。通过对地理学阶段性差异的协调达到普遍性意识,才能体现地理哲学的有效功用和终极诉求。3)未来中国必将进入复杂发展和实践阶段,“叠写的中国”必然更需要“叠写的地理学知识”。地理学的知识生产与实践,需要具有融合不同时空维度智慧的综合性眼光,并根据时代变化与诉求,建立明确的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积极推动地理哲学体系建设的本土化,以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 发展历史 地理哲学 综合地理学
下载PDF
基于CiteSpace的《热带地理》创刊40年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凯 陆敏莹 李小玲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957-969,共13页
在《热带地理》创刊40年之际,基于CiteSpace软件对其1980—2019年的2938篇有效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每10年为间隔,分时段对相应文献作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突现性检测、作者共现分析及机构共现分析,以探究《热带地理》的研究主题演变... 在《热带地理》创刊40年之际,基于CiteSpace软件对其1980—2019年的2938篇有效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以每10年为间隔,分时段对相应文献作关键词共现分析、关键词突现性检测、作者共现分析及机构共现分析,以探究《热带地理》的研究主题演变、历史热点、核心作者及核心机构的合作关系。结果表明,在前20年,《热带地理》研究主题及研究区较为集中,多聚焦于华南地区及其资源开发利用;核心作者间的合作较弱,整体分散,且期刊主要报道的是广州地理研究所等广州地区的研究成果,机构间合作较少。自2000年后研究主题明显增多,形成多元研究热点,研究区范围有所扩大,但仍集中于中国南部;核心作者间形成较多合作团队,团队间合作交流明显增强;高校与其他研究所的研究成果所占比重大幅增加,机构间合作大大加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地理》 CITESPACE 文献计量分析
下载PDF
环境史研究的“在地化”表达与“乡土”逻辑--基于田野口述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5
19
作者 耿金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0-57,共8页
当前环境史研究在逻辑构建与解析上,逐步突破简单的人与自然互动关系,更关注这种关系背后更为复杂的联系。借助田野调查和口述访谈方法,可以挖掘环境变迁的更深层次原因,实现对基于特定区域地理环境而形成的环境感知的"在地化"... 当前环境史研究在逻辑构建与解析上,逐步突破简单的人与自然互动关系,更关注这种关系背后更为复杂的联系。借助田野调查和口述访谈方法,可以挖掘环境变迁的更深层次原因,实现对基于特定区域地理环境而形成的环境感知的"在地化"表达,重建以乡土知识为核心的经验解释体系,思考当地环境变迁中关键技术变革与环境演变间的内在逻辑。深入田野,感知并记录属于当地人的环境变化,是当前环境史研究亟待开展之方向,在地人群的口述资料拓宽了当前环境史研究的史料来源,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实现让本地人群表达自身环境认知的目的,推动环境史学"向下"发展,深化环境史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感知 乡土知识 “在地化”表达 口述环境史
下载PDF
20世纪早期西北开发的兴起及地学工作者的贡献
20
作者 张九辰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 CAS 2001年第2期174-180,共7页
主要探讨 2 0世纪早期中国对西北地区的开发及地学工作者的贡献 .总结了历史上对西北地区研究的经验和教训 ,认为早期开发西北遇到的许多问题 ,诸如环境、国防、东西部协调发展、民族等问题 ,也正是我们今天在西北开发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
关键词 地学 西北地区 20世纪早期 西北开发 区域地理 交通路线 资产资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