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期刊收录

作者

共找到293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孔内富氨基的高稳定性铟基金属有机骨架高灵敏电化学传感多巴胺
1
作者 苏婧 李冰融 +3 位作者 白乙艳 籍文娟 杨海英 范哲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337-1346,共10页
为设计高稳定性且高灵敏度的纯金属有机骨架(MOF)电化学传感器以检测多巴胺(DA),我们选用铟基MOF[In(2-NH_(3)-BDC)(2-NH_(2)-BDC)]·1.5H_(2)O(RSMOF-1,RSMOF=resistance switchable metal-organic framework,2-NH_(2)-H_(2)BDC=2... 为设计高稳定性且高灵敏度的纯金属有机骨架(MOF)电化学传感器以检测多巴胺(DA),我们选用铟基MOF[In(2-NH_(3)-BDC)(2-NH_(2)-BDC)]·1.5H_(2)O(RSMOF-1,RSMOF=resistance switchable metal-organic framework,2-NH_(2)-H_(2)BDC=2-氨基对苯二甲酸)修饰玻碳电极(RSMOF-1/GCE)。制备的电极RSMOF-1/GCE的DPV测试结果显示其线性范围为0.990~663μmol·L^(-1)、检出限为0.770μmol·L^(-1)。在多种干扰物质如尿酸、尿素、葡萄糖和对乙酰氨基酚存在的条件下,RSMOF-1/GCE对DA仍具有高的选择性。理论模拟结果显示,在RSMOF-1孔道内壁的—NH_(2)可通过氢键增强与DA分子的相互作用,使RSMOF-1/GCE具有灵敏的电化学传感DA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官能化金属有机骨架 电化学传感器 多巴胺
下载PDF
金属锑基硫族团簇的合成、结构及电催化氧还原反应性能
2
作者 王晓霞 郭娅楠 +2 位作者 苏峰 韩春 孙龙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01-1208,共8页
为探索金属硫族团簇材料的多样性结构及其光电应用,利用溶剂热法,以含孤对电子的金属Sb(Ⅲ)与硫元素采用不对称的配位几何方式结合,合成了Sb基硫族团簇化合物[Sb_(4)S_(5)(S_(3))]·C_(5)H_(11)N(1)和(C_(5)H_(12)N)_(2)[In_(2)Sb_(... 为探索金属硫族团簇材料的多样性结构及其光电应用,利用溶剂热法,以含孤对电子的金属Sb(Ⅲ)与硫元素采用不对称的配位几何方式结合,合成了Sb基硫族团簇化合物[Sb_(4)S_(5)(S_(3))]·C_(5)H_(11)N(1)和(C_(5)H_(12)N)_(2)[In_(2)Sb_(2)S7](_(2))。2种化合物分别由{SbS_(3)}或{InS_(4)}配位单元之间以顶点共享的方式组合而成。电催化氧还原反应(ORR)研究表明,化合物2的极限电流密度和半波电位均高于化合物1,表明其ORR性能更好。Koutecky-Levich图分析表明,由混合金属构筑而成的层状化合物2的ORR催化过程以四电子路径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硫化物 团簇化学 晶体结构 氧还原反应
下载PDF
熔盐法合成莫来石晶须 被引量:30
3
作者 张冰 曹传宝 +1 位作者 许亚杰 朱鹤荪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7-280,共4页
莫来石(3Al2O3·2SiO2)是Al2O3-SiO2二元体系内唯一的稳定化合物.因其具有高熔点、良好的高温抗蠕变性能、较高的高温机械强度(在1 300℃时强度不降)、很低的热膨胀系数及稳定的化学性质等优点,使其晶须的用途更加广泛,不仅可作为... 莫来石(3Al2O3·2SiO2)是Al2O3-SiO2二元体系内唯一的稳定化合物.因其具有高熔点、良好的高温抗蠕变性能、较高的高温机械强度(在1 300℃时强度不降)、很低的热膨胀系数及稳定的化学性质等优点,使其晶须的用途更加广泛,不仅可作为金属、高分子、陶瓷基材料的增强组分,提高其热稳定性能,而且与非氧化物晶须相比,能够在更高的温度和氧化条件下使用[1,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莫来石 晶须 熔盐法 AL2O3 SiO2 XRD SEM TEM
下载PDF
P_(350)反相萃取柱色层分离铟及矿石中微量铟的测定 被引量:10
4
作者 江瑜 张忠信 +1 位作者 谭兵 胡之德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551-554,共4页
本文研究了以1.0mol/L氢溴酸为流动相,以P_(350)为固定相,硅胶为载体的萃取色层分离微量铟的方法,讨论了萃合物组成、分离条件和干扰。本法应用于铜矿、铅锌矿和电转尘中微量铟的分离和测定,均获得良好结果。
关键词 色层分离 P350 矿石 分光光度法
下载PDF
Ti^(3+)自掺杂的TiO_2(A)/TiO_2(R)/In_2O_3纳米异质结的制备与可见光催化性能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冰 付荣荣 +2 位作者 高善民 黄柏标 戴瑛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23-232,共10页
以TiCl_3和InCl_3为Ti源和In源,在不使用还原剂的条件下,首先通过液相沉淀反应制备前驱体沉淀,然后采用后续水热处理制备Ti^(3+)自掺杂的TiO_2(A)/TiO_2(R)/In_2O_3纳米异质结,考察了水热处理温度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 以TiCl_3和InCl_3为Ti源和In源,在不使用还原剂的条件下,首先通过液相沉淀反应制备前驱体沉淀,然后采用后续水热处理制备Ti^(3+)自掺杂的TiO_2(A)/TiO_2(R)/In_2O_3纳米异质结,考察了水热处理温度对材料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对样品进行表征。分别以罗丹明B和苯酚溶液为模拟废水评价了样品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性能。结果表明,与纯的TiO_2、In2O_3以及Ti^(3+)自掺杂的TiO_2相比,Ti^(3+)自掺杂的TiO_2(A)/TiO_2(R)/In_2O_3纳米异质结在可见光区有明显的吸收,并具有良好的可见光催化降解性能,200℃下水热处理24h所得样品光催化降解罗丹明B的反应速率常数(0.0444min-1)分别是纯TiO_2和In_2O_3的17.76倍和8.71倍。瞬态光电流时间响应结果表明样品的光催化性能主要来源于TiO_2(A)/TiO_2(R)/In_2O_3纳米异质结导致的提高的光生电子和空穴分离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3+自掺杂 二氧化钛 三氧化二铟 纳米异质结 可见光催化
下载PDF
P204-Cyanex923混合溶剂萃取铟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瑾 刘大星 +1 位作者 王春 戴猷元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01-404,共4页
研究了 P2 0 4、P50 7、Cyanex 92 3及 P2 0 4单一体系与 3种中性有机磷萃取剂 (Cyanex 92 3、TRPO、TBP)组成的混合体系对 In( )、Fe( )的萃取和反萃性能 .发现在 P2 0 4中加入 Cyanex92 3使 In( )的萃取率略有下降 ,反萃率提高 .红外... 研究了 P2 0 4、P50 7、Cyanex 92 3及 P2 0 4单一体系与 3种中性有机磷萃取剂 (Cyanex 92 3、TRPO、TBP)组成的混合体系对 In( )、Fe( )的萃取和反萃性能 .发现在 P2 0 4中加入 Cyanex92 3使 In( )的萃取率略有下降 ,反萃率提高 .红外光谱分析证明 P2 0 4与 Cyanex 92 3存在缔合作用 ,抑制 P2 0 4与 In( )和 Fe( )的离子交换反应 ,可以提高过程的反萃率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yanex923 P204 混合溶剂 萃取
下载PDF
In2O3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8
7
作者 张富春 张志勇 +2 位作者 张威虎 阎军峰 贠江妮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863-1868,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计算了In2O3电子结构和光学线性响应函数,系统研究了In2O3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内在关系.利用计算的能带结构和态密度分析了带间跃迁占主导地位的In2O3材料的能量损失函数、...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框架下的第一性原理平面波超软赝势方法,计算了In2O3电子结构和光学线性响应函数,系统研究了In2O3电子结构与光学性质的内在关系.利用计算的能带结构和态密度分析了带间跃迁占主导地位的In2O3材料的能量损失函数、介电函数、反射图谱,根据电荷密度差分图分析了In2O3材料的化学和电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In2O3光学透过率在可见光范围内高达85%,可作为优异的透明导电薄膜材料.同时,计算结果为我们制备基于In2O3透明导电材料的设计与大规模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监测和控制这一类透明导电材料的生长过程提供了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2O3 光学性质 电子结构 第一性原理
下载PDF
七配位K[In^Ⅲ(Hdtpa)]·3.5H2O配合物的合成及结构测定 被引量:7
8
作者 王君 马睿 +2 位作者 高敬群 刘建国 宋溪明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0期1468-1470,共3页
In this paper, the title complex K[In Ⅲ(Hdtpa)]·3.5H 2O(dtpa=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 ray structure analysis. The crystal b... In this paper, the title complex K[In Ⅲ(Hdtpa)]·3.5H 2O(dtpa=diethylenetriaminepentaacetic acid) was synthesized and its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 crystal X ray structure analysis. The crystal belongs to monoclinic system, P 2 1/ c (No.14) space group with a =0.978 1(2) nm, b =0.733 8(1) nm , c =2.962 9(6) nm, β =91.81(3)°, V =0.212 6(1) nm 3, Z =4, M =606.31, D x=1.895 g·cm -3 , μ =1.382 1 mm -1 , F (000)=1 228, R =0.035 and R w=0.041 for 2 802 unique reflections. The complex anion [In Ⅲ(Hdtpa)] - has a pseudo monocapped trigonal prismatic seven coordination structure in which the seven coordinate atoms, three N and four O atoms, are all from a ligand dtpa. In addition,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complex anion [In Ⅲ(Hdtpa)] - can furnish a free carboxyl group(—CH 2COOH) being used for molecular embellishment to form the target diagnosis and treat drug of anticancer. [WT5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乙三胺五乙酸 配合物 结构 肿瘤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微乳液增敏水杨基荧光酮分光光度法测定微量铟 被引量:7
9
作者 李艳辉 刘英红 +2 位作者 马卫兴 许兴友 曹春艳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52,共3页
研究了多种胶柬及微乳液对水杨基荧光酮光度法测定铟的增敏作用,并选择增敏作用最强的OP微乳液作为铟测定的增敏试剂。水杨基荧光酮与铟的显色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OP微乳液存在下,铟与水杨基荧光酮在醋酸-醋酸钠介质中形成一种橙... 研究了多种胶柬及微乳液对水杨基荧光酮光度法测定铟的增敏作用,并选择增敏作用最强的OP微乳液作为铟测定的增敏试剂。水杨基荧光酮与铟的显色反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OP微乳液存在下,铟与水杨基荧光酮在醋酸-醋酸钠介质中形成一种橙红色络合物,络合物的最大吸收峰位于522nm波长处,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ε=1.91×10^5L·mol^-1·cm^-1铟含量在0~2.0μg/m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所制定的方法用于纯铅中微量铟的分析,相对标准偏差为2.7%(n=6),加标回收率为10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乳液 分光光度法 水杨基荧光酮
下载PDF
In(Ⅲ)-5-Br-PADAP-OP分光光度法测定锌渣中微量铟 被引量:8
10
作者 彭翠红 奚长生 +1 位作者 龙来寿 曾懋华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101-103,共3页
通过对In(Ⅲ)-5_Br_PADAP光度分析体系的研究,选择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OP增加显色体系的稳定性。最大吸收波长λmax=56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7.54×104L·mol-1·cm-1,线性范围为0~0.48mg/L。采用甲苯-甲基异丁酮混... 通过对In(Ⅲ)-5_Br_PADAP光度分析体系的研究,选择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OP增加显色体系的稳定性。最大吸收波长λmax=565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7.54×104L·mol-1·cm-1,线性范围为0~0.48mg/L。采用甲苯-甲基异丁酮混合溶剂萃取,6mol/LHCl反萃取铟(Ⅲ),消除干扰离子的影响,在水相中测定In(Ⅲ),有效地提高了方法的选择性和准确度。本法应用于测定锌渣中微量铟,获得满意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5-溴-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 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 分光光度法 锌渣
下载PDF
氧化铈掺杂对氧化铟气敏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王焕新 胡平 +2 位作者 王晓华 徐甲强 李超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6,共6页
用微乳液法合成了纳米In2O3粉体,浸渍法制备了掺杂CeO2的氧化铟。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对氧化铟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配气法对氧化铟的气敏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微乳液法合成的氧化铟在600℃煅烧1h后,颗粒尺寸约20nm... 用微乳液法合成了纳米In2O3粉体,浸渍法制备了掺杂CeO2的氧化铟。利用X射线衍射、透射电镜对氧化铟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采用静态配气法对氧化铟的气敏特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微乳液法合成的氧化铟在600℃煅烧1h后,颗粒尺寸约20nm,且分布均匀。未掺杂的氧化铟气敏元件对汽油有较高的灵敏度,但选择性不是太好;氧化铈掺杂后,在加热电压为3.5V^4.5V范围内,较大地提高了汽油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尤其当加热电压为4.0V,掺杂量为5%(质量分数)时,灵敏度从9.0提高到40.4,汽油对丁烷的选择性系数为30.9,汽油对乙醇的选择性系数可达到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氧化铟 微乳液合成 气体传感器 稀土掺杂 汽油传感器
下载PDF
铟锡氧化物(ITO)纳米颗粒的制备及表征 被引量:10
12
作者 赵燕熹 何宝林 +1 位作者 强世伟 彭程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33-1037,共5页
以金属 In 和 SnCl4·5H2O 为主要原料, 加入保护剂 PVP, 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球形的铟锡氧化物(ITO)纳米颗粒。分别对 PVP 的用量、溶液的 pH 值、热处理温度等因素对 ITO 纳米颗粒粒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且借助透射电镜(TEM)... 以金属 In 和 SnCl4·5H2O 为主要原料, 加入保护剂 PVP, 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合成了球形的铟锡氧化物(ITO)纳米颗粒。分别对 PVP 的用量、溶液的 pH 值、热处理温度等因素对 ITO 纳米颗粒粒径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且借助透射电镜(TEM)、X 射线衍射(XRD)对所合成的 ITO 纳米颗粒进行了表征。XRD 分析说明本文合成了金刚砂型结构的铟锡氧化物纳米颗粒, 并且其晶型结构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转变为铁锰矿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铟锡氧化物 纳米颗粒 XRD
下载PDF
铟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袁耀锋 曹忠 +1 位作者 胡爱国 王积涛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69-281,共13页
综述了近十年来铟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铟试剂参与的有关碳-碳键形成的反应,如羰基化合物的烯丙基化、Reformatsky反应、成环以及三氯化铟作为Lewis酸的催化反应以及铟试剂的水相反应化学。铟试剂的这些反应,尤其是水相... 综述了近十年来铟试剂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重点讨论了铟试剂参与的有关碳-碳键形成的反应,如羰基化合物的烯丙基化、Reformatsky反应、成环以及三氯化铟作为Lewis酸的催化反应以及铟试剂的水相反应化学。铟试剂的这些反应,尤其是水相反应具有其它金属有机试剂在化学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铟试剂 有机合成 水相化学 应用
下载PDF
无氨湿法制备纳米晶In_2O_3及表征 被引量:4
14
作者 刘兴芝 司伟 +2 位作者 丁超 王鲁宁 臧树良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975-979,共5页
Preparation of In2O3 nano-scale powders by ultrasonic and homogeneous precipitation, using metal In and urea as raw materials, wa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while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the ratio of t... Preparation of In2O3 nano-scale powders by ultrasonic and homogeneous precipitation, using metal In and urea as raw materials, was reported for the first time, while the effects of reaction temperature, the ratio of the materials and the pH etc. on the preparation was dicussed. This method can be operated and industrialized easily with very low cost. The structural properties of precursor and In2O3 were characterized by TG-DTA, XRD, ESCA and 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2O3 produced are very pure, monophase and spherical nano-scale powders with average size of 25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晶氧化铟 无氨湿法 制备 无汞电池 均匀沉淀法 超声波
下载PDF
石油亚砜萃取铟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程飞 古国榜 +2 位作者 张振民 龙惕吾 庞双根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1995年第5期98-103,共6页
研究表明,在盐酸介质中,石油亚砜萃取锢的机理与水相酸度有关.低酸度时,亚砜通过氧原子与In(Ⅲ)配位生成萃合物InCl3.2PSO.H2O,高酸度时,亚砜则通过氧原子配位溶剂化,并与In(Ⅲ)反应生成离子缔合物[PS... 研究表明,在盐酸介质中,石油亚砜萃取锢的机理与水相酸度有关.低酸度时,亚砜通过氧原子与In(Ⅲ)配位生成萃合物InCl3.2PSO.H2O,高酸度时,亚砜则通过氧原子配位溶剂化,并与In(Ⅲ)反应生成离子缔合物[PSO→H]+[InCl4.2PS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砜 溶剂萃取 萃取 石油亚砜
下载PDF
铟(Ⅲ)-向红菲啰啉络合物极谱吸附波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李秀玲 卢燕 +1 位作者 曲连家 张俊霞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7期793-795,共3页
在pH=3.8的磷酸柠檬酸盐缓冲体系中,铟(Ⅲ)-向红菲(口罗)啉络合物在单扫描示波极谱仪上于-0.67 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吸附还原波,其二阶导数波灵敏度高,波形好.峰电位Ⅰ~O_P与钢(Ⅲ)浓度在 2.0X10^(-8)~2.0X10^(-6)mol/L范围内呈良... 在pH=3.8的磷酸柠檬酸盐缓冲体系中,铟(Ⅲ)-向红菲(口罗)啉络合物在单扫描示波极谱仪上于-0.67 V(vs.SCE)处产生一灵敏的吸附还原波,其二阶导数波灵敏度高,波形好.峰电位Ⅰ~O_P与钢(Ⅲ)浓度在 2.0X10^(-8)~2.0X10^(-6)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其检测限为8X10^(-9)mol/L铟(Ⅲ).该法用于试剂氧化锌和镀膜玻璃中铟(Ⅲ)的恻定,结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向红菲Luo啉 极谱吸附波 氧化锌 镀膜玻璃
下载PDF
铟(Ⅲ)-茜素红体系的吸附伏安法 被引量:10
17
作者 赵敬中 孙德志 刘道杰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01-103,共3页
本文对铟(Ⅲ)与茜素红络合物在悬汞电极上的吸附伏安法作了研究,确定了电极过程.在HAc-NaAc(PH4.92)缓冲溶液中有菌素红存在下,用1.5阶微分吸附伏安法测定铟,其线性范围是1×10-10~8×10-8mol/L,检测限5×1... 本文对铟(Ⅲ)与茜素红络合物在悬汞电极上的吸附伏安法作了研究,确定了电极过程.在HAc-NaAc(PH4.92)缓冲溶液中有菌素红存在下,用1.5阶微分吸附伏安法测定铟,其线性范围是1×10-10~8×10-8mol/L,检测限5×10-11mol/L,用此法测定了化探样中痕量铟,结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伏安法 茜素红 化探样
下载PDF
混合胶束对铟(Ⅲ)-邻氯苯基荧光酮显色反应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玉兴 张建华 +2 位作者 郝金女 温美娟 王文谨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23-625,共3页
比较了8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CTMAB形成的混合胶束对In(Ⅲ)-邻氯苯基荧光酮显色反应的作用。以CTMAB-TweenS0的增敏效果最佳。研究了In(Ⅲ)-o-Cl-PF-CTMAB-Tween80体系的形成条件及混合胶束的作用机理。以拟定的方法测定复杂试样中的铟... 比较了8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CTMAB形成的混合胶束对In(Ⅲ)-邻氯苯基荧光酮显色反应的作用。以CTMAB-TweenS0的增敏效果最佳。研究了In(Ⅲ)-o-Cl-PF-CTMAB-Tween80体系的形成条件及混合胶束的作用机理。以拟定的方法测定复杂试样中的铟,结果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基 荧光酮 显色反应 混合胶束
下载PDF
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In_2O_3粉末 被引量:6
19
作者 潘庆谊 程知萱 +1 位作者 张剑平 王廷富 《硅酸盐通报》 CAS CSCD 2003年第5期3-6,共4页
以InCl3 ·4H2 O为原料 ,经水解、胶溶、凝胶、煅烧得到了纳米级In2 O3 。利用XRD ,TEM ,TG-DTA等测试手段对纳米级In2 O3 的晶粒生长过程进行了研究。计算表明 :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 ,平均晶粒度增大 ,而平均晶格畸变率则随着平均... 以InCl3 ·4H2 O为原料 ,经水解、胶溶、凝胶、煅烧得到了纳米级In2 O3 。利用XRD ,TEM ,TG-DTA等测试手段对纳米级In2 O3 的晶粒生长过程进行了研究。计算表明 :随着煅烧温度的升高 ,平均晶粒度增大 ,而平均晶格畸变率则随着平均晶粒度的增大而减少。表明粒子越小 ,晶格畸变率越大 ,晶粒发育越不完整。应用相变理论计算得温度低于 5 0 0℃煅烧 1h ,晶粒生长活化能为 4.75kJ·mol-1,高于6 0 0℃时 ,晶粒生长活化能为 6 6 .40kJ·mol-1。TEM分析表明 :加入适量形貌控制剂 ,可使颗粒的粒径和形貌得到很大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胶-凝胶法 制备 纳米粉体 IN2O3 InCl3·4H2O 晶粒生长 气敏传感元件
下载PDF
In2O3/CdO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气敏特性(英文) 被引量:4
20
作者 陈鹏鹏 王兢 +2 位作者 姚朋军 杜海英 李晓干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539-1544,共6页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花状In2O3纳米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及透射电镜(TEM)对材料的结晶学特性及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制备的In2O3材料呈现花状,是由粒径约20nm的椭球状小颗粒构成的分级结构材... 采用水热合成方法制备了花状In2O3纳米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X)及透射电镜(TEM)对材料的结晶学特性及微结构进行了表征.制备的In2O3材料呈现花状,是由粒径约20nm的椭球状小颗粒构成的分级结构材料.将制备的In2O3与纳米CdO以摩尔比1:1混合后,发现制成的In2O3/CdO复合材料经热处理后呈现葡萄状多孔结构.测试In2O3/CdO复合材料制作的气敏元件处于最佳工作温度(410°C)时,对0.05×10-6(体积分数,φ)的甲醛气体表现出较高的灵敏度.对比测试发现,In2O3/CdO复合材料制作的气敏元件对不同浓度甲醛的灵敏度明显优于纯花状In2O3纳米材料.同时In2O3/CdO复合材料制作的气敏元件在乙醇、甲苯、丙酮、甲醇以及氨气等干扰气体中具有对甲醛良好的选择性.讨论了In2O3/CdO复合材料气敏元件的敏感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 气敏元件 甲醛气体 纳米材料 多孔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