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6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地L5太阳探测工程概述 被引量:2
1
作者 方成 丁明德 +5 位作者 陈鹏飞 李川 程鑫 郭洋 戴煜 李臻 《上海航天(中英文)》 CSCD 2024年第3期9-16,共8页
南京大学联合中国气象局、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建议的日地L5太阳探测工程——“羲和二号”,将在国际上首次发射一颗人造探测器至日地系统第5个拉格朗日点,通过精测矢量磁场、揭示三维爆发和精准预警预报,解答“活动区磁场的产... 南京大学联合中国气象局、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等单位共同建议的日地L5太阳探测工程——“羲和二号”,将在国际上首次发射一颗人造探测器至日地系统第5个拉格朗日点,通过精测矢量磁场、揭示三维爆发和精准预警预报,解答“活动区磁场的产生演化及其与太阳爆发的物理联系”和“太阳爆发的传播规律及其与灾害性空间天气的关系”这2个太阳物理和空间天气领域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和应用问题。本文重点阐述“羲和二号”的科学与应用目标,简要介绍其科学载荷和初步方案。联合日地连线方向上的太阳探测,“羲和二号”的实施将开启我国太阳立体探测时代,拓展人类对太阳爆发机制的理解,为空间天气预警预报带来革命性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活动 太阳磁场 太阳耀斑 日冕物质抛射 日地关系
下载PDF
天基分布式光学合成孔径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小勇 张家福 +1 位作者 李凌 郭崇岭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6-367,共12页
宜居带行星探测研究是近年系外行星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探测太阳系附近的宜居行星对研究生命起源等具有重要意义,成为系外行星探测的重要内容.天基分布式合成孔径技术作为系外宜居行星探测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目前前沿光学技术研究的热... 宜居带行星探测研究是近年系外行星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探测太阳系附近的宜居行星对研究生命起源等具有重要意义,成为系外行星探测的重要内容.天基分布式合成孔径技术作为系外宜居行星探测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目前前沿光学技术研究的热点方向,但是仍有诸多技术问题需解决.本文从宜居行星搜寻计划的需求出发,根据以迈克尔逊干涉成像为基础的天基分布式合成孔径系统技术原理,介绍了国内外典型分布式合成孔径系统的技术发展,重点分析了实现天基分布式干涉成像所需采用的控制系统和技术,并阐述了解决高精度空间测距、高精度时间同步、多层级位相同步等关键问题的技术要点.为未来大型柔性可重构空间望远系统的建造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居行星 分布式 合成孔径 干涉成像
下载PDF
利用立体观测降低太阳磁场测量误差
3
作者 曾柏予 郭洋 +5 位作者 李川 李臻 尤伟 黄帆 张兰强 杨金生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130,共10页
塞曼效应是目前测量太阳磁场最主要的方法,但使用塞曼效应观测存在两个问题:测量到的矢量磁场中,垂直于视线方向的磁场(横场)方向存在180°不确定性;同时,横场的测量精度也要比沿视线方向的磁场(纵场)低一个量级.可以通过在不同的... 塞曼效应是目前测量太阳磁场最主要的方法,但使用塞曼效应观测存在两个问题:测量到的矢量磁场中,垂直于视线方向的磁场(横场)方向存在180°不确定性;同时,横场的测量精度也要比沿视线方向的磁场(纵场)低一个量级.可以通过在不同的视线方向立体观测磁场去除180°不确定性并且提高太阳磁场横场的测量精度.重点讨论联合日地L5点和日地连线方向的观测提高横场测量精度的问题,同时通过模型建构与数据定量分析,得出横场误差的减小量.通过球面三角公式,求得地球和L5点磁场的坐标关系,由标准偏差传递公式得到修正后的地球处的测量误差;统计日震和磁场成像仪(Helioseismic and Magnetic Imager,HMI)观测到的太阳磁场误差的数据分布,模拟出两幅符合太阳磁场分布的数据,分别作为地球和L5点的误差图;结合地球和L5点数据,得出地球横场误差的修正数据并与原始横场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可以使地球处观测的黄道面上的横场误差降低为原来的17%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仪器 方法:统计 太阳:磁场
下载PDF
硬X射线成像仪量能器测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
作者 陈娇龙 张永强 +1 位作者 张岩 郭建华 《天文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6-117,共12页
硬X射线成像仪(Hard X-ray Imager,HXI)是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ASO-S)的3大载荷之一,其中量能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观测30–200 keV能段的太阳硬X射线的任务.在卫星发射之前,需要开展大... 硬X射线成像仪(Hard X-ray Imager,HXI)是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ASO-S)的3大载荷之一,其中量能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观测30–200 keV能段的太阳硬X射线的任务.在卫星发射之前,需要开展大量的测试工作,以确保HXI量能器的各项功能和性能满足设计需求.HXI量能器通道数众多,内含99个溴化镧探测器,分别由8块相同的前端电子学板控制.除了对各个通道的性能进行测试外,地检系统还需模拟量能器在轨面对不同太阳活动时的运行情况,对量能器进行全面完备的测试.此外,地检系统还需足够稳定,能满足量能器在单机测试、环境试验、热真空与振动等多个不同测试项目的长时间测试需求.为此,设计了地检板与上位机软件,结合放射源、直流电源、高压模块等组成一套HXI量能器的地检系统,对8块前端电子学板实现同步配置与管理,能高效完成指令发送与数据接收,满足量能器最大数据输出带宽400 Mbps的需求.利用该系统,在地面完成了HXI量能器的功能、性能验证,获得了量能器的线性、死时间、能量分辨率等各项性能指标,为HXI量能器的在轨高性能运行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望远镜: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 仪器:硬X射线成像仪 仪器:量能器 仪器:地检系统
下载PDF
系外行星成像星冕仪振动夹具设计与试验分析
5
作者 郭伟 许明明 +1 位作者 孔令一 窦江培 《环境技术》 2024年第1期151-158,170,共9页
为设计满足巡天空间望远镜系外行星成像星冕仪振动试验要求的夹具,对初步设计的振动夹具进行模态仿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识别夹具薄弱环节,并对振动夹具进行改进设计。通过分析计算,改进后的夹具满足设计固有频率要求。并对其进行正弦... 为设计满足巡天空间望远镜系外行星成像星冕仪振动试验要求的夹具,对初步设计的振动夹具进行模态仿真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识别夹具薄弱环节,并对振动夹具进行改进设计。通过分析计算,改进后的夹具满足设计固有频率要求。并对其进行正弦振动和随机振动动力学分析。将夹具在振动台上进行正弦扫频试验,验证设计合理性。夹具的仿真一阶模态结果342.6Hz,其振动试验结果一阶模态为329Hz。振动夹具一阶固有频率的试验结果与仿真计算误差约为4%,误差合理。试验验证了仿真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实现了振动夹具的基频大于试验件3倍的目标,振动夹具设计合理。满足巡天空间望远镜系外行星成像星冕仪力学环境试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具设计 模态分析 正弦振动 随机振动 振动试验
下载PDF
Low-power SiPM readout BETA ASIC for space applications
6
作者 Anand Sanmukh Sergio Gómez +9 位作者 Albert Comerma Joan Mauricio Rafel Manera Andreu Sanuy Daniel Guberman Roger Catala Albert Espinya Marina Orta Oscar de la Torre David Gascon 《Nuclear Science and Techniques》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3期153-169,共17页
The BETA 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is a fully programmable chip designed to amplify,shape and digitize the signal of up to 64 Silicon photomultiplier(SiPM)channels,with a power consumption of approx... The BETA 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is a fully programmable chip designed to amplify,shape and digitize the signal of up to 64 Silicon photomultiplier(SiPM)channels,with a power consumption of approximately~1 mW/channel.Owing to its dual-path gain,the BETA chip is capable of resolving single photoelectrons(phes)with a signal-to-noise ratio(SNR)>5 while simultaneously achieving a dynamic range of~4000 phes.Thus,BETA can provide a cost-effective solution for the readout of SiPMs in space missions and other applications with a maximum rate below 10 kHz.In this study,we describe the ke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ETA ASIC and present an evalu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its 16-channel version,which is implemented using 130 nm technology.The ASIC also contains two discriminators that can provide trigger signals with a time jitter down to 400 ps FWHM for 10 phes.The linearity error of the charge gain measurement was less than 2%for a dynamic range as large as 15 b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diation detectors Silicon photomultipliers Photon sensors Front-end electronics Mixed-mode ASICs Space technology
下载PDF
Progress Report on ASO-S: 2022–2024
7
作者 GAN Weiqun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7-689,共3页
The 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ASO-S)marked China's first comprehensive solar mission in space.Drawing upon the previous reports covering 2018-2020 and 2020-2022,we present here an update on the ASO-S ... The 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ASO-S)marked China's first comprehensive solar mission in space.Drawing upon the previous reports covering 2018-2020 and 2020-2022,we present here an update on the ASO-S made from 2022 to 2024.In August 2022,ASO-S completed its Phase D study and was successfully launched on October 9,2022.The commissioning phase was carried out and concluded within the first nine months following the launch.The data and associated analysis software have been opened to the community and the research on the early ASO-S data has been well developed.We anticipate also the achievements in data research pertaining to ASO-S in the near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 astronomy Solar physics SPACECRAFT
下载PDF
武汉中层大气中频雷达及其初步探测结果 被引量:19
8
作者 李凤琴 胡雄 +4 位作者 张冬娅 张训械 黄泽荣 熊建刚 曾桢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71,共7页
首先简要地讨论了武汉中频雷达观测原理和设备的组成.该雷达测量60—100 km高度的大气风场和电子密度.风场采用分布天线测量技术和全相关分析方法得到,电子密度通过微分吸收和微分相位技术获得.初步观测结果表明:(1)武... 首先简要地讨论了武汉中频雷达观测原理和设备的组成.该雷达测量60—100 km高度的大气风场和电子密度.风场采用分布天线测量技术和全相关分析方法得到,电子密度通过微分吸收和微分相位技术获得.初步观测结果表明:(1)武汉上空冬季60-100km高度的纬向风多为西风,风速为30-50m/s。经向风速为10—20 m/s. 垂直风速较小,一般在5 m/s以内.(2)60—100 km高度范围的大气风场和电子密度均有明显的日变化,风场在某些时段和高度区间有较强的风剪切出现.(3)80 km以上高度大气的风场和电子密度存在较明显的扰动现象,它可能与大气波动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频观测雷达 中层大气 大气风场 电子密度 武汉市
下载PDF
光学图像中空间物体条痕检测方法综述
9
作者 王磊 张晓明 +3 位作者 王建峰 曾显群 谢海闻 姜晓军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73-493,共21页
空间物体在光学图像中常常表现为拖长的条纹形状,即条痕,条痕的准确检测对空间物体的识别与测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对空间物体条痕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空间物体探测能力的提高,暗弱条痕的检测在... 空间物体在光学图像中常常表现为拖长的条纹形状,即条痕,条痕的准确检测对空间物体的识别与测量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许多研究人员对空间物体条痕的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空间物体探测能力的提高,暗弱条痕的检测在空间物体精确探测中变得越发重要。对当前光学图像中空间物体条痕检测方法的主要原理和步骤进行了综述,根据不同方法的特点进行了分类和总结,并选择了四种不同类别的代表性单帧图像空间物体条痕检测算法,利用模拟图像和实测图像对这四种方法进行了实验对比,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了各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光学图像中的条痕检测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处理 空间物体 光学图像 条痕检测
下载PDF
暗物质空间探测器BGO量能器的读出设计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郭建华 蔡明生 +1 位作者 胡一鸣 常进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2-79,共8页
暗物质空间探测器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暗物质空间天文实验室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探测暗物质粒子湮灭可能产生的高能电子和伽玛粒子.整个探测器主要由BGO(Bismuth germanate,锗酸铋)高能图像量能器和闪烁体径迹探测器构成.探测器的... 暗物质空间探测器是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暗物质空间天文实验室提出的,其目的是为了探测暗物质粒子湮灭可能产生的高能电子和伽玛粒子.整个探测器主要由BGO(Bismuth germanate,锗酸铋)高能图像量能器和闪烁体径迹探测器构成.探测器的能量探测范围将覆盖10 GeV到10 TeV的高能电子和伽玛粒子,其中高能粒子的能量主要沉积在BGO量能器中.为了验证探测器方案,紫金山天文台暗物质空间天文实验室设计了暗物质空间探测器BGO量能器的读出系统原型,并对其进行了初步的测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 探测器 暗物质 宇宙线
下载PDF
微型星敏感器实验室测试系统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邢飞 武延鹏 +1 位作者 董瑛 尤政 《光学技术》 CAS CSCD 2004年第6期703-705,709,共4页
微型星敏感器以其质量小、体积小、功耗小、精度高的优点在小型卫星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常规的地面测试装置设备复杂,费用昂贵,调试困难。在实验室条件下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测试系统,并分析了系统参数对测试精度的影响,给... 微型星敏感器以其质量小、体积小、功耗小、精度高的优点在小型卫星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常规的地面测试装置设备复杂,费用昂贵,调试困难。在实验室条件下设计并实现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测试系统,并分析了系统参数对测试精度的影响,给出了设计原则。针对清华大学所设计的星敏感器的原理样机进行了实验测试和误差分析,结果验证了星敏感器的设计指标。实验系统能完成微型星敏感器的性能和指标评价,可用于微型星敏感器的快速原型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星敏感器 实验室测试系统 星图模拟
下载PDF
无线电掩星和激光雷达观测结果比较 被引量:14
12
作者 曾桢 胡雄 +1 位作者 张训械 Makoto Abo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65-171,共7页
简要阐述了激光雷达和GPS掩星探测大气的基本原理,并利用1996年10月14日1625 UT时 B本 TMU钠和瑞利散射激光雷B(39.23°E、 35.37°N)资#,反演得到 30-55 km高度范围内大气密度... 简要阐述了激光雷达和GPS掩星探测大气的基本原理,并利用1996年10月14日1625 UT时 B本 TMU钠和瑞利散射激光雷B(39.23°E、 35.37°N)资#,反演得到 30-55 km高度范围内大气密度和温度的观测结果,与此同时通过激光雷达上空的 GPS掩星观测到的掩星切点处的观测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两种方法获得测出的密度廓线符合得很好;温度廓线的变化趋势也基本一致,但在某些高度上有较大的偏离.文中最后对比较结果作了简要分析,讨论了重力波对大气密度和温度廓线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MET 激光雷达 中层大气探测 电离层 无线电掩星观测
下载PDF
羊八井宇宙线强度观测数据的气压修正 被引量:5
13
作者 唐云秋 卢红 +2 位作者 乐贵明 谭有恒 张吉龙 《空间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9-225,共7页
分析了羊八井宇宙线强度的气压修正,分析表明,气压修正不仅与气压有关,而且与太阳活动有关。太阳活动最高的年,气压修正系数的绝对值最大。此外,计数率的修正值还与数据采样的时间间隔有关,即使是同一时间段,不同时间间隔采用率得到的... 分析了羊八井宇宙线强度的气压修正,分析表明,气压修正不仅与气压有关,而且与太阳活动有关。太阳活动最高的年,气压修正系数的绝对值最大。此外,计数率的修正值还与数据采样的时间间隔有关,即使是同一时间段,不同时间间隔采用率得到的修正值是不同的。本文最后分析了西藏羊八井中子监测器观测数据的气压修正,得到单路及八道多重计数的气压修正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线强度 中子堆 太阳活动 气压修正系数 数据分析
下载PDF
嫦娥二号伽玛射线谱仪 被引量:7
14
作者 马涛 常进 +7 位作者 张南 蔡明生 宫一忠 唐和森 张仁健 王楠森 于敏 胡一鸣 《天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91-299,共9页
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继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后的第2颗探月卫星,其上搭载的伽玛射线谱仪(Gamma-Ray Spectrometer,GRS)的主要科学目标是探测月表O、Si、Fe、Ti、U、Th、K、Mg、Al、Ca等主量元素.相比嫦娥一号伽玛射线谱仪,嫦娥二号的能... 嫦娥二号卫星是我国继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后的第2颗探月卫星,其上搭载的伽玛射线谱仪(Gamma-Ray Spectrometer,GRS)的主要科学目标是探测月表O、Si、Fe、Ti、U、Th、K、Mg、Al、Ca等主量元素.相比嫦娥一号伽玛射线谱仪,嫦娥二号的能量分辨率和探测效率都大大提高.描述了嫦娥二号伽玛射线谱仪的设计和性能测试结果以及在轨飞行的初步探测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仪器:探测器 行星和卫星:组成 行星和卫星:探测
下载PDF
在轨卫星星等建模与计算 被引量:4
15
作者 杨莉 吕相银 +2 位作者 金伟 赵纪金 杨华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5-370,共6页
星等的大小代表了星体对于人眼的可观测程度。卫星星等的理论计算对于观测跟踪卫星光学系统设计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天文学、轨道动力学、辐射度学、光度学和计算数学理论,建立了计算人造卫星星等的物理数学模型。计算了卫星的... 星等的大小代表了星体对于人眼的可观测程度。卫星星等的理论计算对于观测跟踪卫星光学系统设计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天文学、轨道动力学、辐射度学、光度学和计算数学理论,建立了计算人造卫星星等的物理数学模型。计算了卫星的可见光反射能量随轨道运行的瞬时特征,结合人眼的视觉特性,推导出了轨道卫星星等的计算方法,并进一步针对卫星表面为灰体的情况给出了一种计算卫星星等的方法及星下点卫星星等的周期性计算曲线,结果表明:星下点观测的卫星星等随卫星在轨道上位置的变化非常显著,对同一卫星,不同星下点观测到的星等差异仅在日照区就可达5个等级之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卫星 星等 轨道 可见光
下载PDF
深空太阳天文台磁场望远镜主反射镜热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李蓉 王森 +2 位作者 施浒立 陈志平 张巨勇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7-92,共6页
基于空间太阳望远镜已有的光机热集成研究,结合其运载轨道修改、观测视场扩大等因素的调整,获取了深空太阳天文台磁场望远镜主反射镜温度分布的定量结果.采用光机热集成分析法,结合主反射镜前期的支承方案,获取了主反射镜在装夹状态下... 基于空间太阳望远镜已有的光机热集成研究,结合其运载轨道修改、观测视场扩大等因素的调整,获取了深空太阳天文台磁场望远镜主反射镜温度分布的定量结果.采用光机热集成分析法,结合主反射镜前期的支承方案,获取了主反射镜在装夹状态下的热变形定量描述.采用抛物面多项式和Zernike多项式拟合,获取了主反射镜表面热变均方差值大于λ/40(λ=533nm)的热控准确度,无法确保系统获取0.1″的高分辨率成像目标,验证了预研阶段热控方案的局限性.提出修改主反射镜正三角的机框式支撑为六点支撑的建议,为深空太阳天文台磁场望远镜热控准确度的提高、热控方案的优化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太阳天文台 磁场望远镜 光机热集成分析 面型拟合 热变形
下载PDF
大口径光学合成孔径系统研究进展
17
作者 张家福 王小勇 +3 位作者 李梦旭 陶鑫 李凌 王任远 《航天返回与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18,共12页
光学合成孔径技术是增大望远镜有效口径、提高望远镜分辨率、增强望远镜集光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大口径光学合成孔径系统的技术难度随着子孔径离散程度的提高与自由度的释放呈指数级增长。文章比较了光学合成孔径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结构形... 光学合成孔径技术是增大望远镜有效口径、提高望远镜分辨率、增强望远镜集光能力的有效途径,但是大口径光学合成孔径系统的技术难度随着子孔径离散程度的提高与自由度的释放呈指数级增长。文章比较了光学合成孔径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结构形式,回顾了以拼接式、稀疏孔径式和分布式为代表的大口径光学合成孔径系统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大口径光学合成孔径系统在主动光学、编队与控制、路径规划等关键技术领域面临的技术难题,并提出下一代大口径光学合成孔径系统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口径望远镜 光学合成孔径 干涉成像 “觅音”计划
下载PDF
准直型空间X射线望远镜本底研究概述 被引量:6
18
作者 李刚 谢斐 +1 位作者 张娟 宋黎明 《天文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3-249,共17页
以准直型空间探测器的本底估算为主要内容,结合我国在研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介绍了轨道环境对望远镜本底水平的影响,总结了空间望远镜常用的本底估算方法和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将考虑的本底估算方法。最后结合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研制工作... 以准直型空间探测器的本底估算为主要内容,结合我国在研的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介绍了轨道环境对望远镜本底水平的影响,总结了空间望远镜常用的本底估算方法和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将考虑的本底估算方法。最后结合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研制工作,简要阐述了本底模拟流程和本底分析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环境 空间X射线本底 本底估算 HXMT
下载PDF
空间太阳望远镜主光学望远镜内遮光罩热效应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蓉 王森 施浒立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974-2978,共5页
空间太阳望远镜(Space Solar Telescope,SST)主光学望远镜(Main Optical Telescope,MOT)口径达1 m,以2.8’×1.5’有效视场对日成像,将获得0.1"~0.15"的图像。SST MOT对日观测时所接收到的热量超过千瓦,成为影响望远镜... 空间太阳望远镜(Space Solar Telescope,SST)主光学望远镜(Main Optical Telescope,MOT)口径达1 m,以2.8’×1.5’有效视场对日成像,将获得0.1"~0.15"的图像。SST MOT对日观测时所接收到的热量超过千瓦,成为影响望远镜成像质量的主要热源和杂散光源。为此,文中首先探讨了大口径太阳望远镜热设计与消杂光设计的特殊关联。然后,针对主镜筒内消杂散光的内遮光罩结构提出了热兼容设计,确定了内遮光罩结构热-杂散光效应集成设计的目标与评价体系。借助热分析软件获取SST MOT因内遮光罩结构参数变化引起的系统温度的变化趋势,从热控角度对内遮光罩结构的设计提出了建议:内遮光罩结构的垂直高度不宜超过400 mm。探索的内遮光罩结构热-杂散光效应集成分析方法也可为其他太阳望远镜的综合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遮光罩 GCF 辐射角系数 杂散光
下载PDF
太阳爆发抵近探测器的热防护设计方案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黄善杰 种晓宇 +2 位作者 林隽 金振宇 许方宇 《天文研究与技术》 CSCD 2021年第1期87-100,共14页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首次提出了太阳爆发过程及相应磁场结构抵近探测的科学项目,该项目将对太阳大气及发生在其中的剧烈活动进行前所未有的近距离测量。为项目研制的探测器近日区域运行时间将超过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P...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首次提出了太阳爆发过程及相应磁场结构抵近探测的科学项目,该项目将对太阳大气及发生在其中的剧烈活动进行前所未有的近距离测量。为项目研制的探测器近日区域运行时间将超过帕克太阳探测器(Parker Solar Probe,PSP)和太阳轨道探测器(Solar Orbiter),其热防护系统遇到的困难也远超后两者。首先分析了抵近探测器的轨道环境特点,提出了热防护的设计思路,然后给出了具体热防护系统设计、仿真和地面实验方案。初步研究显示,热防护系统的设计方案具有辐射散热好、耐高温、稳定可靠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爆发的抵近探测 热防护 辐射制冷 涂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