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滇地区活动块体划分与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研究综述 被引量:21
1
作者 骆佳骥 崔效锋 +1 位作者 胡幸平 朱敏杰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9-317,441,共9页
总结了30多年来川滇地区活动块体划分与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的主要研究认识,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初步讨论。对于川滇地区活动块体的划分,不同学者给出的宏观格局基本一致,但对其中一些次级块体的划分和边界断裂存在不同的认识。学者... 总结了30多年来川滇地区活动块体划分与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的主要研究认识,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了初步讨论。对于川滇地区活动块体的划分,不同学者给出的宏观格局基本一致,但对其中一些次级块体的划分和边界断裂存在不同的认识。学者们对川滇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整体特征的认识较为一致,但对应力场的具体划分存在不同看法。川滇地区活动块体的划分格局基本确定了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分区,但二者并不完全一致。开展这两方面的深入研究,对进一步认识川滇地区构造变形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滇地区 活动块体 构造应力场 应力场分区
下载PDF
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地震活动能量场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罗国富 曾宪伟 +1 位作者 马禾青 杨明芝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314-319,共6页
运用随机函数理论将地震释放能量作为地震活动场的基本要素,采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系统研究了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震中区域地震活动能量场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前能量场的前4个主要特征值对应的典型能量场时间因子出现明... 运用随机函数理论将地震释放能量作为地震活动场的基本要素,采用自然正交函数展开方法系统研究了2013年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震中区域地震活动能量场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前能量场的前4个主要特征值对应的典型能量场时间因子出现明显上升变化,可能是中短期时间异常特征;而主要典型场的空间等值线形成局部能量高值异常危险区,可能是中短期空间异常特征。最后分析不同时间段研究区域均值能量场空间变化图像,显示出岷县漳县6.6级地震前震中确实存在长期的能量场高值危险区背景,短期的能量场均值异常显著变化;宁夏南部及邻区也存在长期的能量场高值危险区背景,只是短期的能量场均值异常不明显,未来几年或稍长时间也存在发生强震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岷县漳县6 6级地震 地震活动 能量场 随机函数 时间因子 高值异常
下载PDF
东北地区M≥5.0地震前中等地震集中活动的震兆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曹凤娟 焦明若 +2 位作者 王亮 王岩 李彤霞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385-393,共9页
定义了描述东北地区中等地震活动增强的3个参量E、T和R,并对东北地区11次M≥5.0地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辽宁地区和嫩江断裂以西地区M≥5.0地震前均存在4级地震集中活动的现象,且预期的5级... 定义了描述东北地区中等地震活动增强的3个参量E、T和R,并对东北地区11次M≥5.0地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东北地区地震活动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点:辽宁地区和嫩江断裂以西地区M≥5.0地震前均存在4级地震集中活动的现象,且预期的5级以上地震大部分发生在最近1次4级地震后的半年内;嫩江断裂以东地区5级地震前没有中等地震集中活动的特征。ETR方法在中等地震活跃后判定未来5级地震的震中时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震兆 嫩江断裂 中等地震 集中活动
下载PDF
郯庐断裂带江苏新沂——安徽宿松段地震危险性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郑颖平 翟洪涛 +1 位作者 李光 赵朋 《华北地震科学》 2012年第2期48-51,共4页
通过对郯庐断裂带江苏新沂—安徽宿松段历史及现代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地质调查结果及沿线跨断层水准测量结果的综合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新沂—宿松段近期地震危险性主要位于新沂—泗县一带和明光一带,其中新沂—泗县一带近期有发生MS... 通过对郯庐断裂带江苏新沂—安徽宿松段历史及现代地震活动性分析、地震地质调查结果及沿线跨断层水准测量结果的综合分析,认为郯庐断裂带新沂—宿松段近期地震危险性主要位于新沂—泗县一带和明光一带,其中新沂—泗县一带近期有发生MS5.0~6.0级地震的活动背景;明光一带近期有发生MS5.0级地震的活动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郯庐断裂带 新沂—宿松段 地震危险性 活动背景
下载PDF
太阳黑子活动及地球自转对江苏及邻区地震的影响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杨云 田韬 冯志生 《华南地震》 2011年第1期92-97,共6页
根据太阳黑子活动和地球自转数据,分析了两者对江苏及邻区中强地震的影响。结果显示:太阳黑子活动下降段及地球自转加速度上升和转折段有利于该地区中强地震的发生;且在太阳黑子活动的下降时间内,每一个地球自转加速度的转折都会使得该... 根据太阳黑子活动和地球自转数据,分析了两者对江苏及邻区中强地震的影响。结果显示:太阳黑子活动下降段及地球自转加速度上升和转折段有利于该地区中强地震的发生;且在太阳黑子活动的下降时间内,每一个地球自转加速度的转折都会使得该地区中小地震频度增高;另外,从幅相法统计以及太阳黑子活动预测数据来看,2012年2月以后江苏及邻区的中强地震发生概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黑子活动 地球自转 江苏及邻区 地震形势
下载PDF
2012年北苏门答腊西海域M_W8.6地震的孕震机理及其对地震活动性的影响 被引量:4
6
作者 缪淼 朱守彪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78-288,共11页
2012年4月11日在北苏门答腊的西部海域附近发生了MW8.6特大地震和2小时后的MW8.2强烈地震,这是到目前为止震级最大的板块内部走滑型地震。本文根据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及研究结果,对这次地震的孕育背景进行了分析,认为... 2012年4月11日在北苏门答腊的西部海域附近发生了MW8.6特大地震和2小时后的MW8.2强烈地震,这是到目前为止震级最大的板块内部走滑型地震。本文根据该地区的地质构造、地球物理观测资料及研究结果,对这次地震的孕育背景进行了分析,认为本次地震尽管发生于印度洋板块的沃顿海盆内(巽它海沟西南),但该地区断层发育、中强地震活跃、变形情况复杂,特别是印度洋板块在向NW方向运动时速度由南向北逐渐减小,这种差异运动导致在板块内部产生剪切应力,因此在板块内部近SN向的断层及附近区域不断积累弹性应变能;同时2004年的MW9.2地震产生的库仑应力变化对该次地震造成了应力加载,起到了触发作用,最终导致了本次特大左旋走滑型地震的发生。此外库仑应力变化计算表明,MW8.6地震在MW8.2地震的震源区附近的库仑应力增大,增加值超过0.05MPa,因此对MW8.2地震起到了触发作用。计算结果进一步显示,该次地震对其周围陆地影响较小,苏门答腊岛处于地震影响区中,库仑应力降低了0.03MPa,发生强余震的风险下降。主震后的余震活动的空间分布与库仑应力增加区一致。本次MW8.6特大地震后,全球范围内的M≥5.5地震活动性出现了大幅度的上升,而该现象在本世纪以来其他5次M≥8.5的强震之后并未出现;同样,该次特大地震对中国大陆的地震活动性也有一定的影响,震后中国大陆地区M>4.5地震活动水平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2苏门答腊MW8 6地震 走滑型地震 孕震机理 地震触发 地震活动性 中国大陆
下载PDF
芦山M_S7.0级地震与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性 被引量:4
7
作者 孟宪纲 朱文武 +2 位作者 沈宪兴 李朝柱 王子平 《华北地震科学》 2014年第2期1-6,共6页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了MS7.0级强烈地震,该地震的发生与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有直接关系。通过研究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区域的形变监测资料,得出: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趋势取决于巴颜喀拉块体与四川盆地的相对运动,而其运动的主要... 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芦山县发生了MS7.0级强烈地震,该地震的发生与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有直接关系。通过研究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区域的形变监测资料,得出: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趋势取决于巴颜喀拉块体与四川盆地的相对运动,而其运动的主要动力来自青藏高原和上扬子克拉通地块的推挤。结合发震区域地质构造和地壳形变观测数据分析结果,论述此次地震与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关系,并提出未来5年重点监视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山地震 巴颜喀拉块体 龙门山断裂带
下载PDF
小震密集带与地质活动断裂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冉志杰 张合 +3 位作者 温超 杨岐炎 骆艳欣 彭远黔 《华北地震科学》 2012年第2期13-16,共4页
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1830年磁县7(1/2)级地震X区及其附近地区小震进行重新定位,划分出小震密集带,根据小震空间分布特征,研究X区范围内断裂构造与小震密集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震主要集中在NE向断裂与磁县—大名断裂交汇处以及... 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1830年磁县7(1/2)级地震X区及其附近地区小震进行重新定位,划分出小震密集带,根据小震空间分布特征,研究X区范围内断裂构造与小震密集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震主要集中在NE向断裂与磁县—大名断裂交汇处以及断层切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差地震定位 小震密集带 断裂构造
下载PDF
2018年云南通海M_S5.0地震序列重定位及发震构造讨论 被引量:21
9
作者 王光明 刘自凤 +4 位作者 赵小艳 樊文杰 李永莉 彭关灵 孙楠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03-510,共8页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的快报观测报告和地震事件波形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8年云南通海MS5. 0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使用Seis_CAP程序和改进的格点尝试法同时反演2次主震的震源机制解。重定位后,2次通海主震的震中位置分别为(24. 188... 利用云南数字地震台网的快报观测报告和地震事件波形数据,采用双差定位方法对2018年云南通海MS5. 0地震序列进行重定位,使用Seis_CAP程序和改进的格点尝试法同时反演2次主震的震源机制解。重定位后,2次通海主震的震中位置分别为(24. 188°N,102. 726°E)和(24. 191°N,102. 725°E),震源深度分别为11. 08 km和9. 24 km。重定位结果显示,通海地震序列震中位置呈NE-SW向条带状分布,震源深度优势分布范围为3~12 km。震源机制解反演结果表明,2次主震均为走滑型地震,最佳拟合深度分别为8. 1 km和6. 4 km。综合分析重定位后地震序列空间分布、主震震源机制解和地质资料,认为小江断裂带中南段西支的明星—二街断裂或与其平行的隐伏断裂可能是此次地震的发震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海地震 双差定位 发震构造 明星-二街断裂
下载PDF
中小地震定量分析在地震区带划分中的应用——以龙门山地震带及邻区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谢卓娟 吕悦军 张力方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77-283,共7页
采用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计算方法,定量分析龙门山地震带及邻区1970年以来现代中小地震空间分布图像特征,探讨其与历史强震震中分布、主要断裂展布和地震带边界的关系,验证了新区划图中龙门山地震带边界修改方案的合理性。同时基于震级-... 采用中小地震能量密度值计算方法,定量分析龙门山地震带及邻区1970年以来现代中小地震空间分布图像特征,探讨其与历史强震震中分布、主要断裂展布和地震带边界的关系,验证了新区划图中龙门山地震带边界修改方案的合理性。同时基于震级-频度分布原理,对所使用的中小地震资料进行完整性分析,分别给出了区域内不同时段的最小完整性震级MC。本研究为此地区地震区、带划分提供了定量依据,可供地震活动性分析和地震危险性评价研究时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地震 定量分析 龙门山地震带 最小完整性震级Mc 能量密度值
下载PDF
青海茫崖5.0级地震震源区微震检测与序列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涛 陈继锋 +1 位作者 杨立明 马建新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41-947,共7页
以2019年3月28日青海茫崖5.0级地震作为研究震例,选取主震后信噪比较高的9个ML1.0以上余震作为模板事件,利用模板匹配滤波方法对主震后30天连续波形进行遗漏地震扫描,检测到遗漏地震13个,约为原始地震目录的43%,这对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性... 以2019年3月28日青海茫崖5.0级地震作为研究震例,选取主震后信噪比较高的9个ML1.0以上余震作为模板事件,利用模板匹配滤波方法对主震后30天连续波形进行遗漏地震扫描,检测到遗漏地震13个,约为原始地震目录的43%,这对该地区的地震活动性研究,地震危险性评估等后续研究工作提供了比较完备余震序列数据参考。对模板匹配前后b值变化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模板匹配后b值略有下降,佐证了强震后短时间内b值明显降低的普遍现象。最后对扩充后的地震目录进行双差重定位,发现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茫崖—油沙山断裂北侧,呈现出成团成片的丛集状分布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茫崖5.0级地震 序列活动特征 模板匹配技术 双差定位
下载PDF
豫北地区地震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智 谢健健 +1 位作者 王磊 龚倩 《华南地震》 2010年第3期42-52,共11页
利用豫北地区1485年至今M≥4.7级地震和1970年以来ML≥3.0级地震资料,采用了地震活动韵律、6级地震的减震效应、P轴方向变化等方法,对豫北地区,特别是聊兰地震带近几年地震活动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剖析了其与1983年菏泽6.0级地震震前异常... 利用豫北地区1485年至今M≥4.7级地震和1970年以来ML≥3.0级地震资料,采用了地震活动韵律、6级地震的减震效应、P轴方向变化等方法,对豫北地区,特别是聊兰地震带近几年地震活动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剖析了其与1983年菏泽6.0级地震震前异常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地震活动 地震特点 豫北地区
下载PDF
鲁西地区苍山-尼山断裂活动习性及地震活动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许洪泰 葛孚刚 +2 位作者 沈得秀 杨传成 王冬雷 《华北地震科学》 2012年第3期8-13,共6页
在广泛搜集以往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野外地震地质考察、典型地质剖面和探槽剖面分析、系统取样等方法,研究了苍山-尼山断裂的活动性质、最新活动时代和古地震事件。研究表明:苍山-尼山断裂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兼有逆冲运动分量;其第四... 在广泛搜集以往研究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野外地震地质考察、典型地质剖面和探槽剖面分析、系统取样等方法,研究了苍山-尼山断裂的活动性质、最新活动时代和古地震事件。研究表明:苍山-尼山断裂以左旋走滑运动为主兼有逆冲运动分量;其第四纪晚期以来的活动具有分段性,以甘霖为界,北西段为晚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南东段为晚更新世晚期;有确凿证据的古地震事件有2次,其发生时间分别是距今6.4万年左右(E1)和距今1.4万年左右(E2);另据考证,公元前179年"齐楚地震"也发生在该断裂上。根据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的研究成果,分析认为该断裂未来具有发生6.5级左右地震的潜在危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山-尼山断裂 典型剖面 活动性质 古地震研究
下载PDF
桂北弱震区地震活动特征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郭培兰 陆丽娟 阎春恒 《华南地震》 2012年第3期21-30,共10页
介绍了广西地震活动主体地区及弱震区的地震活动情况,提出桂北弱震区的划分方法、依据,分析了弱震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在地震活动平静段、增强段弱震区ML2.8级以上地震与广西及邻区中等以上地震的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并用统计方法对所提结... 介绍了广西地震活动主体地区及弱震区的地震活动情况,提出桂北弱震区的划分方法、依据,分析了弱震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在地震活动平静段、增强段弱震区ML2.8级以上地震与广西及邻区中等以上地震的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并用统计方法对所提结论进行信度分析,结论可信,弱震区的地震活动对于广西地区的地震趋势分析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可以用于中短期震情跟踪工作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震区 异常 蠕变
下载PDF
新生代广西断裂活动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被引量:4
15
作者 聂冠军 何声 +1 位作者 李海 陆俊宏 《华北地震科学》 2019年第S01期7-11,共5页
广西境内发育多条北NE和NW向的深大断裂带,它们共同构成了广西X型断裂体系,这些断裂与广西的地震活动可能有着内在联系。系统介绍了广西X型断裂体系主要断裂新生代活动特征,并结合历史地震和广西周边活动块体的运动特征,探讨了新生代期... 广西境内发育多条北NE和NW向的深大断裂带,它们共同构成了广西X型断裂体系,这些断裂与广西的地震活动可能有着内在联系。系统介绍了广西X型断裂体系主要断裂新生代活动特征,并结合历史地震和广西周边活动块体的运动特征,探讨了新生代期间广西境内断裂活动的构造动力学背景。分析表明新生代广西境内的NW和NE向断裂的活动分别受印支块体、川滇板块的挤出运动和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不均匀挤压碰撞作用控制。同时,两组断裂的交汇部位是多个块体/板块作用聚集之地,是应力集中和断裂闭锁的多发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型断裂体系 地震 块体 广西
下载PDF
2010年太康M_L5.0级地震前地震活动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谢健健 《华南地震》 2011年第3期134-139,共6页
通过对2010年10月24日太康ML5.0级地震前的资料进行回顾研究,认为在这次地震前,存在区域中等地震活动增强、ML≥2.0级弱震空区、弱震条带、地震平静及霍山地震后窗口高频次异常等异常图象。它又一次为该区对中等地震的监测预报积累了资料。
关键词 地震预测 地震活动 中等地震 河南太康
下载PDF
江西北部及邻区地震活动特征 被引量:1
17
作者 曾庆平 狄哲 +1 位作者 王敏 吕坚 《华南地震》 2012年第2期66-71,共6页
利用不同时间尺度、不同震级下限的资料,分析了江西北部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点。结果显示:本区地震活动成组现象明显,中强地震前中短期阶段的地震学异常特征主要表现为地震空区、地震条带或中等地震集中增强区。未来数年内本区... 利用不同时间尺度、不同震级下限的资料,分析了江西北部及邻区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特点。结果显示:本区地震活动成组现象明显,中强地震前中短期阶段的地震学异常特征主要表现为地震空区、地震条带或中等地震集中增强区。未来数年内本区还有可能发生中强地震,目前应当高度重视区域的震情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测 地震特点 江西北部及邻区
下载PDF
华北地区地震带活跃时段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尹相好 田凤东 +2 位作者 赵庆红 李佳竹 张修江 《四川地震》 2011年第3期32-36,共5页
通过对1485年以来山西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及郯庐地震带5级以上地震时序的分析,认为这三个地震带活跃时段依次滞后,并且对滞后原因进行了探讨;之后对1900年以来三地震带作时序分析,认为山西地震带和河北平原地震带彼此交替活跃,郯庐... 通过对1485年以来山西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及郯庐地震带5级以上地震时序的分析,认为这三个地震带活跃时段依次滞后,并且对滞后原因进行了探讨;之后对1900年以来三地震带作时序分析,认为山西地震带和河北平原地震带彼此交替活跃,郯庐带与河北平原带则同步活跃。山西地震带ML4级以上地震与山东内陆5级左右地震相关性较好,山东内陆发生5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增大,河北平原带为未来华北地区5级以上地震活动主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带 相关性 趋势预测
下载PDF
地震活动性总体参量R_t在东南沿海地震带西段地震预测中的应用
19
作者 史水平 李细光 李柳英 《华南地震》 2007年第4期41-47,共7页
分析了1974年以来东南沿海地震带西段发生的MS≥4.9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总体状态参量Rt的变化特点,同时对Rt值在东南沿海地震带西段的地震预测效能进行了检验评估。结果表明,当Rt>0.82时,表明东南沿海地震带西段地震活动状态比较正常... 分析了1974年以来东南沿海地震带西段发生的MS≥4.9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总体状态参量Rt的变化特点,同时对Rt值在东南沿海地震带西段的地震预测效能进行了检验评估。结果表明,当Rt>0.82时,表明东南沿海地震带西段地震活动状态比较正常,发生4.9级以上地震的概率较低;反之,当Rt≤0.82时,则表明东南沿海地震带西段地震活动比较活跃,发生4.9级以上地震的概率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活动性 总体状态参量R1 东南沿海地震带西段 地震预测效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