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利用天气研究和预报(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模式设置了两组具有不同海洋锋面强度的“渠道模型”理想数值试验,忽略地形作用,探讨了冬季海洋锋面对大气河(Atmospheric river,AR)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强度的海洋...本文利用天气研究和预报(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模式设置了两组具有不同海洋锋面强度的“渠道模型”理想数值试验,忽略地形作用,探讨了冬季海洋锋面对大气河(Atmospheric river,AR)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强度的海洋锋面试验中,大气低层风速、湍流热通量等物理量的响应与海温的变化同位相,且大气低层各变量对海洋锋面南侧海温变化的响应较北侧更大,呈现出南北不对称性。海洋锋强度的增强促进了向高空的涡动热量和水汽输送,导致高空风速加强和风暴轴北移。海洋锋面的增强还为经过其上空的气旋提供了更多的动量和水汽,加强了气旋南侧的水汽输送带,从而促进了大气河发生频数的增加和大气河强度的增强。展开更多
基于福建省冬半年沿海和港湾岛屿自动站的逐时极大风观测资料和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EC(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细网格以及T639(TL639L60)三种模式预报的10 m风场资料,将模式预报...基于福建省冬半年沿海和港湾岛屿自动站的逐时极大风观测资料和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EC(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细网格以及T639(TL639L60)三种模式预报的10 m风场资料,将模式预报的风向风速与观测资料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福建省沿海冬半年大风的盛行风向以东北风为主,大风的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沿海风力的脉动性、跳跃性、局地性突出。从三种模式对风速风向的模拟效果来看, WRF和EC细网格的预报效果较好,有可参考性, T639可参考性不高。对于风速,模式预报结果相比实况极大风速偏小,港湾岛屿代表站风速的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沿海代表站,预报平均误差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小,由中部向南北逐渐减小。风向相比风速的预报效果要差, WRF和EC细网格的风向预报误差在45°-50°,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港湾岛屿代表站风向的平均绝对误差大于沿海代表站,以浮标站的误差最大。当观测风速出现7级及以上风速时,若对大风进行分级检验,则较低风速的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小于较高风速;风向预报的平均绝对误差也大大降低,且误差都在45°以内,具有良好的参考性。展开更多
2022年4月10—14日浙江沿海海面出现一次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浓度大的海雾过程。利用卫星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发布的ERA-Interim(ECMWF Reanalysis-Interim)资料和...2022年4月10—14日浙江沿海海面出现一次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浓度大的海雾过程。利用卫星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发布的ERA-Interim(ECMWF Reanalysis-Interim)资料和浙江沿海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分析此次过程的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低层逆温层使得低层水汽不易扩散到高空,有利于大雾的生成和维持。成雾阶段,有明显的水汽辐合,同时气温高于海面温度且差值为0~2.0℃。海雾维持且浓度较大时,水汽辐合逐渐减弱;气海温差(2 m气温减海面温度)则在0℃左右。消散阶段,有明显的水汽辐散;气海温差大于2.0℃或小于0℃。展开更多
文摘本文利用天气研究和预报(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WRF)模式设置了两组具有不同海洋锋面强度的“渠道模型”理想数值试验,忽略地形作用,探讨了冬季海洋锋面对大气河(Atmospheric river,AR)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强度的海洋锋面试验中,大气低层风速、湍流热通量等物理量的响应与海温的变化同位相,且大气低层各变量对海洋锋面南侧海温变化的响应较北侧更大,呈现出南北不对称性。海洋锋强度的增强促进了向高空的涡动热量和水汽输送,导致高空风速加强和风暴轴北移。海洋锋面的增强还为经过其上空的气旋提供了更多的动量和水汽,加强了气旋南侧的水汽输送带,从而促进了大气河发生频数的增加和大气河强度的增强。
文摘基于福建省冬半年沿海和港湾岛屿自动站的逐时极大风观测资料和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EC(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细网格以及T639(TL639L60)三种模式预报的10 m风场资料,将模式预报的风向风速与观测资料进行对比检验,结果表明:福建省沿海冬半年大风的盛行风向以东北风为主,大风的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沿海风力的脉动性、跳跃性、局地性突出。从三种模式对风速风向的模拟效果来看, WRF和EC细网格的预报效果较好,有可参考性, T639可参考性不高。对于风速,模式预报结果相比实况极大风速偏小,港湾岛屿代表站风速的平均绝对误差均小于沿海代表站,预报平均误差由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小,由中部向南北逐渐减小。风向相比风速的预报效果要差, WRF和EC细网格的风向预报误差在45°-50°,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港湾岛屿代表站风向的平均绝对误差大于沿海代表站,以浮标站的误差最大。当观测风速出现7级及以上风速时,若对大风进行分级检验,则较低风速的预报平均绝对误差小于较高风速;风向预报的平均绝对误差也大大降低,且误差都在45°以内,具有良好的参考性。
文摘2022年4月10—14日浙江沿海海面出现一次持续时间长、范围广、浓度大的海雾过程。利用卫星资料、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发布的ERA-Interim(ECMWF Reanalysis-Interim)资料和浙江沿海自动气象观测站资料,分析此次过程的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低层逆温层使得低层水汽不易扩散到高空,有利于大雾的生成和维持。成雾阶段,有明显的水汽辐合,同时气温高于海面温度且差值为0~2.0℃。海雾维持且浓度较大时,水汽辐合逐渐减弱;气海温差(2 m气温减海面温度)则在0℃左右。消散阶段,有明显的水汽辐散;气海温差大于2.0℃或小于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