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78篇文章
< 1 2 3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新世以来察尔汗盐湖沉积物的OSL年代学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周震鑫 卢晓航 +4 位作者 杨建文 苏维刚 马云麒 马喆 韩凤清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4年第4期40-45,共6页
察尔汗盐湖沉积物记录了柴达木盆地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化信息,但全新世以来沉积剖面的研究比较稀少且相关年代数据也比较缺乏。在察尔汗盐湖别勒滩区段东部,别勒滩区段西部和达布逊区段东部的沉积剖面中各发现2层细碎屑夹层,采集了相... 察尔汗盐湖沉积物记录了柴达木盆地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化信息,但全新世以来沉积剖面的研究比较稀少且相关年代数据也比较缺乏。在察尔汗盐湖别勒滩区段东部,别勒滩区段西部和达布逊区段东部的沉积剖面中各发现2层细碎屑夹层,采集了相应的光释光样品,以研究察尔汗盐湖全新世时期的沉积年代。结果表明,察尔汗盐湖达布逊区段东部剖面(DBX)的2个碎屑层分别形成于6.2 ka(8.90 m)和2.8 ka(1.96 m),别勒滩区段东部剖面的2个碎屑层分别形成于2.9 ka(3.20 m)和0.9 ka(1.40 m),别勒滩区段西部剖面的2个碎屑层分别形成于2.4 ka(3.10 m)和0.7 ka(1.50 m)。由于晚第四纪盐湖沉积松散且易溶造成样品的成分及来源复杂等影响,造成了剖面OSL数据远小于14C、U-Th测年数据(8~9 ka)。3个剖面沉积速率计算表明,察尔汗盐湖达布逊区段沉积速率大于别勒滩区段,而别勒滩区段东部的沉积速率高于西部,察尔汗盐湖与东台吉乃尔盐湖的沉积速率整体上保持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察尔汗盐湖 光释光测年 全新世 沉积速率
下载PDF
苏北废黄河三角洲地区浅表沉积物特征和指示意义
2
作者 潘刚 杨彬彬 +2 位作者 许生武 梁兴江 张洋洋 《地质学刊》 CAS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是中国东部沿海研究海陆交互作用的重要区域,在该区域开展槽型钻和基坑剖面调查,同时采集泥炭层样品进行^(14)C测年,结果显示废黄河三角洲区域浅表主要分布以淤泥质黏土、黏土或砂黏互层的“千层饼”状沉积物为主的潮坪... 苏北废黄河三角洲是中国东部沿海研究海陆交互作用的重要区域,在该区域开展槽型钻和基坑剖面调查,同时采集泥炭层样品进行^(14)C测年,结果显示废黄河三角洲区域浅表主要分布以淤泥质黏土、黏土或砂黏互层的“千层饼”状沉积物为主的潮坪-潟湖-砂坝相沉积层,以及以细砂、粉砂等砂质为主的废黄河沉积层,其形成时间分别为5—7 ka B.P.(中全新世早—中期)及12—19世纪黄河夺淮期间。因此认为全球性气候变化是废黄河三角洲区域沉积环境演变的主导因素,中全新世早—中期全球性的气温升高和降雨增多造成入海沉积物的增加,形成了全区广泛分布的以潮坪、潟湖、砂坝等微地貌为主的海陆交互相沉积;12—19世纪黄河夺淮期间携带大量泥沙入海,与人类改造活动共同控制了废黄河三角洲现代地貌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潟湖 ^(14)C测年 废黄河三角洲 苏北
下载PDF
定量研究地球轨道参数和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对中全新世气候的影响
3
作者 亢一博 杨海军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07-614,共8页
依据最新的古气候耦合模式比较计划(PMIP4)协议,利用完全耦合的气候模式CESM1.0,研究中全新世与工业革命前气候的差异,量化地球轨道参数(ORB)和温室气体(GHG)对中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影响。3个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与工业革命前相比,中全新世... 依据最新的古气候耦合模式比较计划(PMIP4)协议,利用完全耦合的气候模式CESM1.0,研究中全新世与工业革命前气候的差异,量化地球轨道参数(ORB)和温室气体(GHG)对中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影响。3个模拟试验结果表明,与工业革命前相比,中全新世北半球高纬度地区气候偏温,全球其他地区气候偏冷,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更湿润,南半球则较为干燥;ORB导致全球中高纬度地区升温,GHG在降低全球气温和减少中高纬度地区降水方面发挥作用;这种差异引起大气和海洋环流的变化,导致地球经向热量输送的差异;就总经向热量输送的变化范围而言,ORB对气候的影响大约是GHG的5倍。研究结果对深入了解中全新世气候及其对不同外部强迫的响应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全新世 全球气候 地球轨道参数 温室气体 经向热量输送
下载PDF
The Middle and Late Holocene climate change in Bohai Bay revealed by diatom proxy
4
作者 Zhiwen SHANG Jianfen LI +1 位作者 Fu WANG Hong WANG 《Journal of Oceanology and Limnology》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5期1493-1506,共14页
A total of 98 samples from two boreholes in shallow sea area and two oyster reefs in adjacent coastal plain in the northwestern coast of Bohai Bay were collected for diatom analyses and species identification.The rati... A total of 98 samples from two boreholes in shallow sea area and two oyster reefs in adjacent coastal plain in the northwestern coast of Bohai Bay were collected for diatom analyses and species identification.The ratio of the marine species 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 to the intertidal-coastal species complex Cyclotella striata/stylorum serves as a novel proxy for assessing the strength of marine influence.Chronological data,corrected for the local residence time effect,facilitated the construction of a diatom proxy-based marine influence curve for the study area.This curve delineates the dynamics of marine influence and their correlations with paleo-climate fluctuations and the East Asian monsoon variability,as well as their role in chenier formation.Results include:(1)eight periods of intensified marine influence have been documented since 7000 a BP in the study area.The peak of each period,as determined by the diatom proxy,corresponds closely to the warm climatic phases and stronger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s,suggesting that the peaks marine influence indicate typically the periods of climatic warmth and monsoon activity intensification in the region;(2)a strong correlation exists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of cheniers and marine influence,and chenier formation began with the increasing marine influence and terminated at the end of warm periods as marine influence weakens.The climatic changes in the coastal area,as indicated by the diatom proxy,hold significant potential for future related research endeavo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hai Bay DIATOM diatom-based marine influence curve paleo-climate HOLOCENE
下载PDF
Grain size and surface micro-tex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paleo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 of Holocene sediment in southern margin of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China
5
作者 MA Yunqiang LI Zhizhong +2 位作者 TAN Dianjia ZOU Xiaojun TAO Tonglian 《Journal of Arid Land》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632-653,共22页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China,is characterized by alternating layers of aeolian and alluvial deposits.Investig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enaceous sediment in this area is of significant imp...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China,is characterized by alternating layers of aeolian and alluvial deposits.Investigat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enaceous sediment in this area is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ve processes of wind and water forces,as well as the provenance of sediment.However,there are relatively few investigation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ch sediment at present.In this study,we researched three aeolian-alluvial interactive stratigraphic profiles and different types of surface sediment on the desert-oasis transitional zone of southern margin of the Gurbantunggut Desert.Based on the optically stimulated luminescence(OSL)dating of aeolian sand and analyses of quartz sand grain size and surface micro-texture,we explored the aeolian-alluvial environmental change at southern margin of the desert in Holocene,as well as the provenance of sediment.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grain siz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types of sediment in the stratigraphic profiles were similar to those of modern dune sand,interdune sand,muddy desert surface soil,and riverbed sand.Their frequency curves were unimodal or bimodal,and cumulative probability curves were two-segment or three-segment,mainly composed of suspension load and saltation load.The quartz sand in the sediment at southern margin of the desert had undergone alternating transformation of various exogenic forces,with short transportation distance and time,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was relatively humid.In Holocene,southern margin of the desert primarily featured braided river deposits,and during intermittent period of river activity,there were also aeolian deposits such as sand sheet deposits,stabilized dune deposits,and mobile dune deposits.The provenance for Holocene alluvial deposits at southern margin of the desert remains relatively constant,with the debris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being the primary provenance.Aeolian sand is mainly near-source recharge,which is formed by in situ deposition of fluvial or lacustrine materials in southern margin of the desert transported by wind erosion,and its provenance was still the weathered debris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In addition,the sand in interior of the desert may be transported by northwest wind in desert-scale,thus affecting the development of dunes in southern margin of the desert.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composition and provenance changes of desert sand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 climate chan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eolian-alluvial deposition grain size surface micro-textur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HOLOCENE
下载PDF
松嫩平原北部全新世黑土剖面孢粉组合及其对环境演化的制约 被引量:3
6
作者 刘凯 宋运红 +4 位作者 杨凤超 戴慧敏 许江 韩晓萌 梁帅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21-2131,共11页
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化是研究黑土形成演化最关键的问题之一。重建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预测黑土区气候环境的演变已成为黑土地研究的热点。在松嫩平原北部克山县典型黑土剖面中采集到15件孢粉样品进行孢粉学研究,并对部分相同层位土壤... 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化是研究黑土形成演化最关键的问题之一。重建古植被、古气候、古环境,预测黑土区气候环境的演变已成为黑土地研究的热点。在松嫩平原北部克山县典型黑土剖面中采集到15件孢粉样品进行孢粉学研究,并对部分相同层位土壤样品中总有机碳进行了AMS ^(14)C测年。系统分析、鉴定和研究表明,克山县黑土剖面自下而上可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下部孢粉组合以Planted Poaceae-Echinate Asteraceae-Tamarix-Polypodiaceae为代表,中部孢粉组合以Tamarix-Chenopodium-Polypodiaceae-Echinate Asteraceae为代表,上部孢粉组合以Pinus-Chenopodium为代表。综合第四纪地质地貌、孢粉、AMS ^(14)C、元素地球化学分析认为,典型黑土主要形成于中全新世7500 a B.P.以来的大暖期,形成于松嫩平原温暖半湿润的气候环境,植被为以草本灌木为主的草原植被。新构造运动是控制典型黑土区自然环境演变的主要内动力,晚更新世黄土状亚粘土为克山县典型黑土的成土母质,黑土发育过程即为成土母质黑化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嫩平原北部 典型黑土 AMS^(14)C 孢粉组合 古气候 全新世 克山县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全新世以来洞庭湖与荆江的历史演变
7
作者 杨霞 《湖南水利水电》 2024年第4期83-85,共3页
综合梳理近几十年来洞庭湖区考古学、地质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探讨全新世以来江湖关系和洞庭湖的变迁过程。全新世初期,在现今沅江河口至东洞庭湖一带存在过流型湖泊。全新世中期,现今东洞庭湖区一带逐渐发展成面积较大湖泊。全新世后期... 综合梳理近几十年来洞庭湖区考古学、地质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探讨全新世以来江湖关系和洞庭湖的变迁过程。全新世初期,在现今沅江河口至东洞庭湖一带存在过流型湖泊。全新世中期,现今东洞庭湖区一带逐渐发展成面积较大湖泊。全新世后期,洞庭盆地持续沉降,荆江南岸分泄江水。元明清之际,人类活动使江水归槽,荆江决口和分流。19世纪下半叶,四口分流入洞庭湖。近一百多年,围湖垦殖,洞庭湖成为东、南、西三大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江汉平原 江湖关系
下载PDF
琼州海峡西口早—中全新世海滩岩的岩石学特征及古海平面重建意义
8
作者 许国强 梁定勇 +13 位作者 贾丽云 肖瑶 文玲 王明珠 李孙雄 陈波 符彩花 杜鹃 马波 高芳蕾 陈婕 林亚分 邢忠 林义华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86-2398,共13页
笔者在琼州海峡西口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中新发现碳酸盐胶结岩,通过生物碎屑AMS14C同位素定年、全岩X衍射定量分析、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等方法对其进行了年代学和成因研究。结果显示,碳酸盐胶结岩的成岩时代... 笔者在琼州海峡西口第四系松散沉积物中新发现碳酸盐胶结岩,通过生物碎屑AMS14C同位素定年、全岩X衍射定量分析、扫描电镜、阴极发光、全岩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测试等方法对其进行了年代学和成因研究。结果显示,碳酸盐胶结岩的成岩时代为早—中全新世,具有等厚纤柱状环边胶结、重力悬挂胶结、马牙状胶结、(似)共轴增生胶结、非等轴胶结等5种胶结物特征;阴极发光环带具有广泛发育、环带密集,可见淡水和海水相互作用的咸淡水混合带,说明其成岩环境包括淡水渗流带、咸淡水混合带、海水渗流带、海水潜流带;结合其沉积主微量元素特征,其赋存层位的沉积环境为海岸沉积环境,滨岸沉积相障壁岛亚相,属于海滩岩。综合雷州半岛西南部灯楼角珊瑚礁的海平面记录,重建了全新世琼州海峡西口地区海平面演化历史:9.9~6.7 ka BP海侵期、6.7~6.2 ka BP海退期、6.2~4.2 ka BP海侵期和4.2 ka BP至今的稳定期等四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琼州海峡西口 古海滩岩 全新世 海平面重建
下载PDF
蒙古西北部Tolbo湖沉积物粒度敏感组分记录的全新世风沙活动
9
作者 张延利 毛春晖 +2 位作者 张家武 黄小忠 Otgonbayar Demberel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8-380,I0017-I0032,共29页
作为全球主要的粉尘源区之一,亚洲中部干旱区全新世环境变化备受关注,但目前仍缺乏连续的风成沉积记录。本文利用蒙古西北部Tolbo湖岩芯(TB19-A,332 cm)沉积物,在AMS 14 C定年和粒度分析基础上,采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拟合及粒级-标准偏... 作为全球主要的粉尘源区之一,亚洲中部干旱区全新世环境变化备受关注,但目前仍缺乏连续的风成沉积记录。本文利用蒙古西北部Tolbo湖岩芯(TB19-A,332 cm)沉积物,在AMS 14 C定年和粒度分析基础上,采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拟合及粒级-标准偏差相结合的方法分离出沉积物中风成组分以重建区域风沙活动历史。结果显示,Tolbo湖沉积物中值粒径为15~84μm和大于84μm的组分分别是区域尘暴和局地风沙活动的良好指标。蒙古西北部地区末次冰消期晚期(13.7511.6 cal ka BP),Tolbo湖流域内有较强的局地风沙活动,可能与YD寒冷事件有关。全新世以来,流域内局地风沙活动与蒙古西北部区域尘暴活动的变化具有一致性,具体表现为:早中全新世风沙活动总体较弱,其中9.78.6 cal ka BP和76 cal ka BP为区域尘暴较强时段;5 cal ka BP之后局地风沙活动与区域尘暴强度显著增加,直至0.7 cal ka BP两者均维持在较高水平;0.3 cal ka BP以来区域尘暴活动再次增强。蒙古西北部与中国北方公海、博斯腾湖记录的尘暴历史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反映了与西伯利亚高压相联系的大气环流对于干旱区大范围风沙活动的影响。晚全新世风沙活动的增强可能还与冬季太阳辐射的增加有关,最近300年来强烈的区域尘暴活动除了自然因素外,可能还叠加了人类活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度分析 尘暴 西伯利亚高压 大气环流 冬季太阳辐射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周边区域全新世环境演变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徐宇杰 刘冰 +3 位作者 孙爱军 汪克奇 李冬雪 赵晖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0-562,共13页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作为中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是中国境内受西风环流影响最为明显的沙漠之一,其全新世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对理解该区现代地表过程与未来环境演变趋势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古尔班通古特沙...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作为中国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是中国境内受西风环流影响最为明显的沙漠之一,其全新世环境演变过程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反馈,对理解该区现代地表过程与未来环境演变趋势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周边区域全新世环境演变研究的结果明显不同,存在中晚全新世和中全新世降水/湿度变化最优期的分歧,成因机制存在季风深入内陆和西风总体控制的争议。以目前区域已发表的多载体记录为基础,通过降维和集成分析重建了该区全新世气候/湿度变化背景,梳理区域风沙沉积地层年代学时空分布,集成了该区全新世风沙活动历史,进而探讨区域风沙活动与湿度变化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该区早中全新世(12~6 ka)气候干旱,风沙活动强烈;中晚全新世以来湿度逐渐增加、风沙活动逐渐减弱。通过区域及半球尺度的对比分析,发现该区环境演变过程主要受西风环流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湿度变化 风沙活动 成因机制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下载PDF
巢湖碳氮地球化学沉积记录揭示全新世以来的环境演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立 李晨晨 +8 位作者 马春梅 管后春 王心源 张广胜 路曙光 李肖雪 胡晓思 周迎秋 张红梅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6728-6742,共15页
通过对巢湖湖泊沉积物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氮同位素(δ^(15)N)和粒度参数的研究,重建了全新世以来湖泊初级生产力的变化,从而揭示了巢湖地区全新世环境变化历史。早全新世时期(10100—8200 cal a B... 通过对巢湖湖泊沉积物的总有机碳(TOC)、总氮(TN)、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氮同位素(δ^(15)N)和粒度参数的研究,重建了全新世以来湖泊初级生产力的变化,从而揭示了巢湖地区全新世环境变化历史。早全新世时期(10100—8200 cal a BP),较高的TOC和TN、在波动中逐渐升高的δ^(13)Corg值以及高δ^(15)N值、高黏土(<4μm)含量指示了较高的湖泊初级生产力,反映气候温暖较湿;中全新世时期(8200—4200 cal a BP),TOC、TN、δ^(13)Corg值和黏土(<4μm)含量总体上较高但呈波动降低趋势,粉砂(4—64μm)含量升高,δ^(15)N值总体较低但变化幅度较大,指示初级生产力由较高水平开始逐渐降低,气候由温暖湿润逐渐向凉干方向发展;7300—5800 cal a BP和4300—3800 cal a BP的低δ^(15)N和高TN值可能受到固氮蓝藻的影响,分别对应着7500—7000 cal a BP和4200—4000 cal a BP气候事件时期夏季风强度的减弱;晚全新世前期(4200—2000 cal a BP),TOC、TN、δ^(13)Corg值、黏土(<4μm)含量的低值和较高的δ^(15)N值、高粉砂(4—64μm)含量代表初级生产力继续降低,气候环境进一步向冷干转变。全新世以来湖泊初级生产力的逐渐下降反映了季风的逐步减弱,而逐渐减少的30oN夏季太阳辐射是驱动季风减弱的主要因素。晚全新世后期(2000 cal a BP至今),各环境代用指标的变化表现出不同于全新世环境演化趋势的异常,说明湖泊环境及沉积物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加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巢湖 全新世 湖泊沉积 环境变化 碳氮地球化学
下载PDF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沉积记录的全新世环境演变 被引量:2
12
作者 马运强 刘瑞 +4 位作者 李志忠 靳建辉 邹晓君 谭典佳 陶通炼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663-1679,共17页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处在风、水两相营力作用的交汇区域,沉积环境独特,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是研究中国西北沙区全新世环境演变的理想区域。选取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3个风积-冲积交互地层剖面,在实地观察岩性特征、沉...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处在风、水两相营力作用的交汇区域,沉积环境独特,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是研究中国西北沙区全新世环境演变的理想区域。选取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荒漠-绿洲过渡带3个风积-冲积交互地层剖面,在实地观察岩性特征、沉积序列的基础上,通过光释光(OSL)测年建立年代标尺,结合粒度参数、磁化率和石英颗粒表面微形态特征的对比分析,综合判别研究区全新世以来的沉积环境演化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层序列主要反映了河流过程和风沙过程的消长,并且表现出同期异相特征。约11.8~10.2 ka,天山北麓冲积作用活跃,辫状河深入沙漠,局部发育河流沉积;约10.2~6.0 ka,研究区进入全新世适宜期,沙漠北退,河湖、湿地广泛发育;约6 ka至今,研究区冲积作用减弱,风沙活动频繁,沙漠环境与河流环境交替出现。近千年以来,研究区沉积环境表现出风沙活动增强、河流冲积萎缩的特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总体上有南侵扩张趋势。本区全新世湿润环境的出现主要受制于西风环流的强弱变化和位置变动,此外,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与天山冰川的耦合作用及北大西洋冷事件引发的气候波动可能也是影响本区全新世沉积环境变迁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沉积环境变迁 气候演化 风-水两相沉积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
下载PDF
西天山温泉地区全新世沉积物元素地球化学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锐 李建勇 +4 位作者 王宁练 陈小俊 杜建峰 刘剑波 韩岳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00-910,共11页
通过对西天山温泉湿地钻孔沉积物Rb/Sr、Sr/Ca、Ti/Sr、Mg/Ca、Zr/Sr 5种特征元素比值综合分析与对比研究,识别温泉湿地全新世气候变化驱动模式。结果表明:(1)温泉湿地沉积物提供了新疆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可靠记录,其全新世气候经历了暖干... 通过对西天山温泉湿地钻孔沉积物Rb/Sr、Sr/Ca、Ti/Sr、Mg/Ca、Zr/Sr 5种特征元素比值综合分析与对比研究,识别温泉湿地全新世气候变化驱动模式。结果表明:(1)温泉湿地沉积物提供了新疆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可靠记录,其全新世气候经历了暖干(10300—7700 cal a BP)-暖干向温湿过渡期(7700—7000 cal a BP)-温湿(7000—4200 cal a BP)-温干(4200—2900 cal a BP)-冷湿(2900—81 cal a BP)5个阶段变化过程。(2)与邻近区域其他替代性指标所指示的气候变化相吻合,验证了新疆地区全新世早期暖干、中晚期冷湿的气候变化模式,表明新疆地区全新世气候类似于西风模式。(3)温泉湿地沉积物化学元素比值在7700—7000 cal a BP期间指示的降温过程是8200 cal a BP全球变冷事件的响应;4200—2900 cal a BP期间指示的升温过程或许与3000—2900 cal a BP敦德冰芯反映的全新世次高温事件相关。同时,与周边区域其他替代性指标对比发现,新疆地区逐渐湿润的变化趋势可能是全新世温度降低与降水增加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元素比值 全新世 气候环境 区域对比 新疆
下载PDF
渤海湾西北岸全新世牡蛎礁研究概述 被引量:50
14
作者 王宏 范昌福 +5 位作者 李建芬 李凤林 阎玉忠 王云生 张金起 张玉发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5-331,共17页
环太平洋西岸,特别是渤海湾西北岸沿海平原全新世地层中广泛分布着由Crassostrea gigas牡蛎形成的礁体。总结了渤海湾西北岸30余年来众多研究者的主要成果。论述了C.gigas的定名沿革、生态习性、礁体特征、礁体与海面的关系。测定了C.... 环太平洋西岸,特别是渤海湾西北岸沿海平原全新世地层中广泛分布着由Crassostrea gigas牡蛎形成的礁体。总结了渤海湾西北岸30余年来众多研究者的主要成果。论述了C.gigas的定名沿革、生态习性、礁体特征、礁体与海面的关系。测定了C. gigas壳体的^(18)O和^(13)C同位素组成,发现了壳体生物碳酸钙的年际变化规律。结合可靠的^(14)C数据,建立了正常建礁与个体分泌壳体之间的线性函数关系(约1cm/a)、水平夹层的平均历时(约200a/层)等定量参数,进而提出“礁体历时假说”,并将该地区时间跨度约7750~95calBP的化石牡蛎礁划分为8道礁群,论证了礁体内部水平夹层和礁体之上泥质“转换层”可能记录的百年尺度的“缓变型”环境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牡蛎礁 壳体O、C稳定同位素组成 ^13C测年 “礁体历时假说” 百年尺度变化 渤海湾西北岸
下载PDF
黄土高原西部地区末次冰期和全新世有机碳同位素变化与C_3/C_4植被类型转换研究 被引量:58
15
作者 饶志国 陈发虎 +2 位作者 曹洁 张平中 张平宇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07-114,共8页
文章利用黄土高原西缘代表性的塬堡剖面有机碳同位素数据,估算了末次冰期以来地表植被中C3/C4植 物的相对丰度,指示出研究区域末次冰期几乎为纯粹的C3植物,而全新世为C3植物占优势的C3和C4混合植被类 型。温度是控制中国黄土高原C4... 文章利用黄土高原西缘代表性的塬堡剖面有机碳同位素数据,估算了末次冰期以来地表植被中C3/C4植 物的相对丰度,指示出研究区域末次冰期几乎为纯粹的C3植物,而全新世为C3植物占优势的C3和C4混合植被类 型。温度是控制中国黄土高原C4植物是否发生的关键性气候因素,末次冰期向全新世转化过程中存在的某“阈值 温度”控制了两种植被类型的存在。全新世土壤有机碳同位素偏正于末次冰期,符合前人研究得到的认识。末次 冰期间冰段(MIS3)至盛冰期,土壤有机碳同位素为偏正变化趋势,符合现代C3植物本身随气候条件改变的碳同位 素组成变化。研究表明,利用黄土-古土壤有机碳同位素进行古气候变化研究,不能只将有机碳同位素简单的解 释为C3/C4植物相对丰度的变化,在单一植被类型下,还需要考虑植物本身碳同位素组成随气候条件的变化;另外, 研究还说明,我国黄土高原不同地区同时段土壤有机碳同位素值可以不同,其变化可以不具有相同的趋势,因此, 简单将有机碳同位素偏正归因于夏季风增强是值得商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西部 土壤有机碳同位素 C3/C4植物 全新世 末次冰期
下载PDF
渤海湾牡蛎礁平原中部兴坨剖面全新世地质环境变迁 被引量:30
16
作者 李建芬 王宏 +3 位作者 李凤林 张金起 张玉发 王云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9-176,共8页
渤海湾牡蛎礁平原中部兴坨剖面的有孔虫组合划分为5种沉积环境7个带(亚环境),从下向上依次为晚更新世陆相(VII带)、早全新世海陆过渡相(VI带:沿海低地与潮间带)、中晚全新世海相(Ⅴ带:潮下带-浅海,Ⅳ带:低潮线附近)、晚全新世海陆过渡相... 渤海湾牡蛎礁平原中部兴坨剖面的有孔虫组合划分为5种沉积环境7个带(亚环境),从下向上依次为晚更新世陆相(VII带)、早全新世海陆过渡相(VI带:沿海低地与潮间带)、中晚全新世海相(Ⅴ带:潮下带-浅海,Ⅳ带:低潮线附近)、晚全新世海陆过渡相(Ⅲ带:开放潮间带Ⅱ带:湖)和河流泛滥相(Ⅰ带:古土壤及洪积层)。14C确定了全新世底泥炭始于9486calBP,Ⅳ带始于约4696calBP。Ⅱ带所处的湖环境,从约4000calBP直至隋唐温暖期之前,历时约2700年。隋唐暖期古土壤发育向南东减弱至逐渐消失,说明在比兴坨更靠近渤海湾的地方,湖持续的时间更长。广泛存在的湖,是牡蛎礁平原晚全新世的重要地貌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新世 有孔虫群组合 放射性碳测年 潟湖 渤海湾
下载PDF
琼北火山活动分期与全新世岩浆演化 被引量:70
17
作者 樊祺诚 孙谦 +1 位作者 李霓 隋建立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33-544,共12页
琼北火山活动始于始新世以来,早第三纪火山岩以夹层隐伏于不同时期的地层中。本文新提供的琼北火山岩K-Ar年龄和砂岩捕虏体热释光年龄,从年代学上确定了琼北存在全新世火山喷发活动。琼北地表火山岩从早到晚分为6期:蓬莱期(中新世)、金... 琼北火山活动始于始新世以来,早第三纪火山岩以夹层隐伏于不同时期的地层中。本文新提供的琼北火山岩K-Ar年龄和砂岩捕虏体热释光年龄,从年代学上确定了琼北存在全新世火山喷发活动。琼北地表火山岩从早到晚分为6期:蓬莱期(中新世)、金牛岭期(上新世)、多文岭期(早更新世)、东英期(中更新世)、道堂期(晚更新世)、雷虎岭期(全新世)。雷虎岭期又分为早晚两个亚期:雷虎岭亚期和马鞍岭亚期,它们分别属于橄榄拉斑玄武岩和石英拉斑玄武岩。火山岩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揭示,岩浆来自亏损地幔(DMM)和富集岩石圈或亏损地幔(DMM)与俯冲洋壳两种不同的地球化学组分混合源区。橄榄拉斑玄武岩是相对原始的地幔岩浆。橄榄拉斑玄武岩岩浆经约10%橄榄石分离结晶可以形成石英拉斑玄武岩浆。岩浆上升过程中未受明显的陆壳混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活动分期 岩浆演化 全新世 琼北
下载PDF
博斯腾湖碳酸盐和同位素组成的全新世古环境演变高分辨记录及与冰川活动的响应 被引量:27
18
作者 张成君 郑绵平 +5 位作者 A PROKOPENKO M STEFFEN 匡娟 杨奇丽 郭方琴 冯兆东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658-1671,共14页
本文通过对在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北缘博斯腾湖采集的一根953cm的岩心进行了早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重建。对BSTC2000岩心进行了碳酸盐矿物组成、Ca/1000Sr,有机质TOC,C/N和C/S分析,并结合BSTC2000岩心附近的一个沉积物剖面的孢粉资料,利... 本文通过对在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北缘博斯腾湖采集的一根953cm的岩心进行了早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重建。对BSTC2000岩心进行了碳酸盐矿物组成、Ca/1000Sr,有机质TOC,C/N和C/S分析,并结合BSTC2000岩心附近的一个沉积物剖面的孢粉资料,利用多指标重建了8500aBP以来的古气候变化特征。在2个平行岩心中对保存的植物叶片、草籽,以及全有机质进行了9个AMS14C年代测定。8500~8100aBP气候冷湿,钻孔位置为河流-滨湖相环境,沉积物中有3层泥炭层。从8100~6400aBP,气温升高,湖泊扩张,气候暖湿,湖泊可能为最高湖面时期。而从6400~5100aBP湖泊稍微下降,气候变冷。在中全新世晚期从5100~3100aBP气候变得高温干旱,但其间的4400~3800aBP有短暂的气候变冷,早期大量的冰雪融水补给博斯腾湖,使得湖泊水位上升。湖泊的第二个高湖面期是5200~3800aBP。在3100~2200aBP气候冷湿,由于蒸发减弱而湖泊有所扩张,湖泊在3100至2800aBP期间是最后一次短暂的高湖面期。这次短期高湖面后,湖泊由于较长时期的低温而引起的供水减少,湖泊收缩。从2200~1200aBP,气候变得干热,湖泊收缩。尽管从1200aBP以来,温度有所下降,气候变得暖干,湖泊又开始有所上升,但是没有达到博斯腾湖出水口孔雀河的海拔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斯腾湖 古环境变化 碳酸盐 同位素组成 冰川活动
下载PDF
毛乌素沙漠东南缘全新世剖面光释光年代及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45
19
作者 马冀 岳乐平 +2 位作者 杨利荣 孙蕗 徐永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0-129,共10页
在毛乌素沙漠东南缘锦界地区发现的具有3层深棕色至黑色古土壤的全新世剖面,记录了至少3次大型沙地固定与活化的交替演化。在锦界剖面厚约5m的全新世地层中采集了10个光释光样品,利用石英光释光测年单片再生法(SAR),建立了锦界剖面全新... 在毛乌素沙漠东南缘锦界地区发现的具有3层深棕色至黑色古土壤的全新世剖面,记录了至少3次大型沙地固定与活化的交替演化。在锦界剖面厚约5m的全新世地层中采集了10个光释光样品,利用石英光释光测年单片再生法(SAR),建立了锦界剖面全新世(>7.5~0.2ka)年代格架。结合粒度、磁化率气候变化代用指标和光释光年龄序列,得到毛乌素沙漠全新世时期沙漠演化和气候变化记录:7.5ka之前,地表植被稀疏,为气候干旱时期;7.5~3.9ka时段毛乌素经历了一个湿润成壤期,地表植被发育厚层黑色古土壤;约3.9~2.9ka为沙丘活跃期;2.9~1.7ka时段为较弱成壤期,发育深棕色古土壤;1.7ka以来,气候波动频繁,气候环境整体较之前干旱,1.0~0.5ka经历短暂温暖期,200年左右气候再次趋于干旱,但近1.0ka气候记录可能受到了人类活动干扰。随着冬夏季风的相互对峙、占主导时期不同,毛乌素沙漠响应气候的变化也随之扩张收缩变迁。同时,锦界剖面记录的毛乌素沙漠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的干旱、寒冷事件以及温暖事件可以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片再生剂量法 全新世 气候记录 锦界剖面 毛乌素
下载PDF
西藏纳木错及邻区全新世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地质记录 被引量:30
20
作者 吴中海 赵希涛 +4 位作者 吴珍汉 武晓春 周春景 严富华 朱大岗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75-283,共9页
综合分析了全新世期间内的多种与气候和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的地质记录,结果表明该区全新世期间的气候变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1)约11 8~8 4kaBP期间,处于微温期和升温期,气候相对温和稍湿.2)8 4~4 0kaBP期间,为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时期或大暖... 综合分析了全新世期间内的多种与气候和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的地质记录,结果表明该区全新世期间的气候变化可划分为3个阶段:1)约11 8~8 4kaBP期间,处于微温期和升温期,气候相对温和稍湿.2)8 4~4 0kaBP期间,为全新世气候最适宜时期或大暖期.该期间的平均气温可能比现今高约5℃,降水量比今多100~200mm.3)4 0kaBP以来,气候整体较为干冷.纳木错湖面发生持续下降,其最大下降幅度可达11 4m.冰川进退和湖面波动表明,该期间内的气候波动过程分别与新冰期和小冰期相对应,其中又各包含了3次明显的冷期,其中新冰期期间的最低年平均气温可达-6℃左右.约1970年以来,区域气候向暖湿方向转化,造成念青唐古拉山西布冰川后退约120~200m,纳木错湖面上涨了约2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纳木错 孢粉记录 全新世大暖期 融冻扰动 古土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