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03篇文章
< 1 2 8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辽东地区上古生界层序地层格架及生储盖特征
1
作者 吴炳伟 崔晓磊 +2 位作者 赖鹏 周铁锁 孙转 《地质与资源》 CAS 2024年第5期653-661,共9页
辽东地区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发育较齐全.在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岩石组合特征、沉积相分析等研究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对辽东地区上古生界进行层序地层研究.将石炭系本溪组-二叠系蛤蟆山组划分为1个超层序、6个层序,分别... 辽东地区上古生界石炭系-二叠系发育较齐全.在区域构造沉积演化、岩石组合特征、沉积相分析等研究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对辽东地区上古生界进行层序地层研究.将石炭系本溪组-二叠系蛤蟆山组划分为1个超层序、6个层序,分别发育于陆表海、滨岸、三角洲及河流沉积背景下.通过建立区域层序地层格架,探讨在层序地层格架内以体系域为单位的生储盖组合发育特征,认为上古生界区域性烃源岩和盖层主要形成于凝缩段和水进体系域上部、高位体系域下部,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低位体系域和水进体系域,纵向上构成2种类型5套生储盖组合,其中山西组“自生自储型”为上古生界致密砂岩气最有利的组合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上古生界 生储盖组合 体系域 辽东地区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马家沟组中-下组合岩相古地理演化及储层分布规律 被引量:1
2
作者 牛小兵 吴东旭 +6 位作者 刘新社 任军峰 李程善 周进高 于洲 李维岭 王龙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5-636,共12页
岩相古地理研究是储层刻画和油气勘探的基础。前期对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岩相古地理的认识成果,有效指导了奥陶系马家沟组顶部的风化壳储层勘探,已探明近万亿方储量规模。然而,限于资料和认识程度,原来的储层分布图无法满足日益深入的... 岩相古地理研究是储层刻画和油气勘探的基础。前期对鄂尔多斯盆地碳酸盐岩岩相古地理的认识成果,有效指导了奥陶系马家沟组顶部的风化壳储层勘探,已探明近万亿方储量规模。然而,限于资料和认识程度,原来的储层分布图无法满足日益深入的天然气勘探工作需求。因此,笔者基于最新的地质基础资料,综合运用岩相古地理分析和储层预测技术,通过编制马家沟组中-下组合重点层段的沉积相图和储层分布图,明确了中-下组合有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研究表明:1)马家沟组中-下组合主要发育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和台地边缘3大相类型,以及8种亚相和16种微相;其中台内颗粒滩、微生物丘、台缘颗粒滩、含膏云坪是储层发育的有利微相。2)中-下组合白云岩储层微观储集空间主要有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微裂缝等,主要受控于丘滩和膏云坪沉积、准同生溶蚀作用和后期充填作用3种因素。3)马二段、马四段、马五9亚段、马五7亚段以丘滩相的粒间孔和晶间孔储层为主,马三段、马五6亚段以膏云坪的溶蚀孔储层为主。结论认为,中-下组合储层类型多样、层系多、厚度大,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层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分布 沉积微相 岩相古地理 中-下组合 马家沟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川中地区茅口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特征
3
作者 匡明志 张小兵 +7 位作者 袁海锋 陈聪 张玺华 彭瀚霖 徐婷 肖钦仁 李天军 山述娇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01-1220,共20页
四川盆地二叠系茅口组碳酸盐岩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层位,川中八角场—磨溪—龙女寺地区茅二段目前已获得勘探突破,但因其层序地层结构尚不明确,制约了茅口组沉积演化研究与储集层预测。本研究基于川中广安华蓥山二崖剖面茅口组高精度岩相特... 四川盆地二叠系茅口组碳酸盐岩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层位,川中八角场—磨溪—龙女寺地区茅二段目前已获得勘探突破,但因其层序地层结构尚不明确,制约了茅口组沉积演化研究与储集层预测。本研究基于川中广安华蓥山二崖剖面茅口组高精度岩相特征,综合实际钻井资料,开展茅口组沉积相和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并解释层序格架对储集层发育特征和分布规律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川中地区茅口组碳酸盐岩可分为8类岩石微相,在茅口组沉积中晚期,构造作用驱动茅口组由缓坡沉积体系向“台地—台内海槽”沉积体系转换。(2)栖霞组上部层序界面SB1和茅二下亚段上部层序界面SB2均为Ⅱ型岩相转换界面,茅二上亚段顶界面SB3为Ⅰ型淹没不整合界面,茅三段顶界面SB4为Ⅰ型剥蚀不整合面。(3)二崖剖面茅口组可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5个四级层序:茅一段构成三级层序SQ1的海侵体系域;茅二下亚段中—下部对应三级层序SQ1的高位体系域,而上部发育三级层序SQ2陆架边缘体系域;茅二上亚段和茅三段分别对应三级层序SQ2和SQ3。(4)磨溪—龙女寺地区茅二下亚段云化储集层分布在三级层序SQ1高位体系域和三级层序SQ2陆架边缘体系域,分别以准同生晚期和准同生早期云化作用为主,受控于Ⅱ型层序界面SB2;广安—八角场地区茅二上亚段台缘滩相白云岩储集层分布在三级层序SQ2高位体系域并且受控于Ⅰ型层序界面SB3,经历了准同生早期基质云化—准同生晚期颗粒溶蚀—埋藏期云化作用阶段。该研究为四川盆地茅口组白云岩储集层分布规律的预测和成因研究提供了层序和沉积约束,对茅口组的油气勘探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微相分析 层序划分 储集层分布 中二叠统 四川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庆城油田延长组页岩层系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特征
4
作者 刘明成 吴胜和 +5 位作者 万晓龙 李桢 樊建民 陈朝晖 王梓沣 刘海旭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79-795,共17页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页岩层系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其层序格架及沉积相展布存在较大的争议,从而影响着页岩油气的精细勘探与开发。以庆城油田西233区块为例,应用岩心、测井及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重构了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相分布...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页岩层系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其层序格架及沉积相展布存在较大的争议,从而影响着页岩油气的精细勘探与开发。以庆城油田西233区块为例,应用岩心、测井及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重构了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相分布。研究表明,在延长组原长81—长32砂组内,地层向湖盆中心呈进积叠置样式,可分为2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和10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在每个中期旋回内,向盆地方向的古地貌依次为浅水带、斜坡带和盆底带。浅水带主要发育三角洲;斜坡带发育重力流水道,顺斜坡呈窄条带状分布;在盆底带近端发育重力流朵叶体沉积,砂体夹于泥页岩中,而盆底带远端主要为深湖页岩夹滑塌体沉积。原长7油层组页岩层系为1套穿时地层,由多个中期旋回的斜坡带下部、盆底带湖底扇砂体和半深湖—深湖泥岩组成。这一研究不仅对鄂尔多斯盆地夹层型页岩油的有效开发(开发区优选及水平井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亦对拗陷湖盆层序与沉积演化理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长7油层组 湖底扇 页岩层系 层序地层格架 沉积相
下载PDF
基于沉积模拟的总可容空间定量分析
5
作者 沈禄银 潘仁芳 +4 位作者 吕海涛 段太忠 贺婷婷 刘义生 赵磊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1-401,共11页
为了解决可容空间控制因素多、定量分析难的问题,在沉积过程中为沉积物提供可容空间的因素总结归纳为总可容空间,将影响总可容空间的多种因素总结为初始地形、全球(绝对)海平面变化和总沉降3种主控因素。基于总可容空间的提供量和充填... 为了解决可容空间控制因素多、定量分析难的问题,在沉积过程中为沉积物提供可容空间的因素总结归纳为总可容空间,将影响总可容空间的多种因素总结为初始地形、全球(绝对)海平面变化和总沉降3种主控因素。基于总可容空间的提供量和充填量相符原则,建立了初始地形、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总沉降与沉积厚度、水深的定量关系;分析了可容空间主控因素对地层结构的影响,提出了总可容空间定量分析方法。总可容空间定量分析不仅可以计算总沉降,降低了三维沉积参数的恢复和表征难度,保障了沉积正、反演过程中提供的总可容空间量符合预期,还可以建立主控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快速恢复合理的地层沉积参数,有利于沉积模型的建立。该研究不仅对可容空间主控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有着更直观的认识,还为定量研究有效可容空间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始地形 全球海平面变化 总沉降 可容空间 沉积过程模拟
下载PDF
上扬子地区新地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高分辨化学层序地层学与页岩气关系分析
6
作者 王茜 黄永建 +3 位作者 张治锋 王长红 李祥 刘伟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5-1367,共13页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综合地球化学、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探索厚层页岩地层划分对比的化学层序地层新方法,建立上扬子地区新地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高精度化学层序地层格架,为研究区页岩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综合地球化学、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探索厚层页岩地层划分对比的化学层序地层新方法,建立上扬子地区新地1井五峰组—龙马溪组下段高精度化学层序地层格架,为研究区页岩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研究方法】本研究利用上扬子地区新地1井的岩心、测井及样品分析测试资料,优选出陆源输入强度相关元素组合、自生沉淀强度相关元素组合、有机质吸附及还原强度相关元素组合作为指标体系,进而划分四级化学层序地层。【研究结果】新地1井五峰组划分为LCW层序,龙马溪组下段自下而上细分为MCL1-1、MCL1-2、MCL1-3、MCL1-4四级层序。陆源输入强度相关元素组合总量在层序界面附近相对较高,而最大海泛面附近相对较低;自生沉淀强度及有机质吸附及还原强度相关元素组合总量在层序界面附近相对较低,而在最大海泛面附近相对较高。【结论】不同地化指标体系代表了不同的成因意义,陆源碎屑输入强度和自生沉淀强度越小、有机质吸附及还原强度越大的沉积环境有利于页岩中有机质富集,其旋回性变化对区域海平面变化有相应响应,具有区域一致性,是区域地层对比的重要依据和有力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地区 新地1井 五峰组 龙马溪组 化学层序地层学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滇黔桂盆地东北部泥盆系竹节石页岩时空分布与沉积特征
7
作者 张英杰 陆济璞 +6 位作者 王新宇 岑文攀 马成龙 陈基瑜 黄文芳 李豪 于新武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2-68,共17页
为探讨滇黔桂盆地东北部泥盆系竹节石页岩的分布特征、竹节石与有机质聚集作用的联系,对吾隘剖面、东风剖面、上林西剖面、寨沙剖面、荔浦剖面和贵港剖面的地层旋回性进行研究,对竹节石页岩的有利产出阶段、空间展布特征、地层厚度变化... 为探讨滇黔桂盆地东北部泥盆系竹节石页岩的分布特征、竹节石与有机质聚集作用的联系,对吾隘剖面、东风剖面、上林西剖面、寨沙剖面、荔浦剖面和贵港剖面的地层旋回性进行研究,对竹节石页岩的有利产出阶段、空间展布特征、地层厚度变化和微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滇黔桂盆地东北部的泥盆系可划分为13个三级层序,暗色泥页岩主要发育于SQ_(5)~SQ_(11);在二级海平面变化上升阶段,竹节石页岩主要形成于每个三级层序的海侵体系域(TST_(5)~TST_(9)),在二级海平面变化最高阶段,竹节石页岩主要形成于每个三级层序的高水位海退体系域(HST_(10)~HST_(11));竹节石页岩在空间分布上受同生断裂带的控制,沿断裂带展布方向上延伸相对良好,沿非断裂带展布方向上延伸很差;竹节石页岩构成的富有机质页岩的有机质来源与竹节石关系密切,竹节石的富集程度对潜在性富有机质页岩的有机质丰度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该结果为浮游生物在滇黔桂盆地东北部泥盆系有机质聚集过程中的作用提供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节石 三级层序 富有机质页岩 时空分布 有机质丰度 泥盆系 滇黔桂盆地
下载PDF
秦皇岛柳江盆地层序地层划分及特征研究
8
作者 张金 褚庆忠 +7 位作者 李思琪 马胜利 崔天琪 胡紫微 张洁 孙一飞 田雨奇 刘旭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精品论文》 2024年第1期140-154,共15页
秦皇岛柳江盆地发育的地层在华北地台上具有代表性,露头出露完整。为了厘清秦皇岛柳江盆地层序发育、演化及分布规律,为柳江盆地的层序地层学研究提供地质基础,本文基于Vail层序地层学理论,利用野外露头、地层剖面等地质资料,对研究区... 秦皇岛柳江盆地发育的地层在华北地台上具有代表性,露头出露完整。为了厘清秦皇岛柳江盆地层序发育、演化及分布规律,为柳江盆地的层序地层学研究提供地质基础,本文基于Vail层序地层学理论,利用野外露头、地层剖面等地质资料,对研究区进行了岩石类型总结、层序划分以及地层特征分析研究,开展了层序界面识别、层序单元划分和层序地层特征研究,以期为华北地台的演化研究提供地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学 地层学 层序界面 岩性 构造运动 柳江盆地
下载PDF
沉积微相对比及测井分析技术在同发东周窑煤矿中的应用
9
作者 杨志平 《煤炭技术》 CAS 2024年第10期124-128,共5页
针对同发东周窑矿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及地质构造较发育的问题,通过利用层序地层学方法研究井田内石炭-二叠系地层特征,建立石炭-二叠系(煤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煤系地层沉积环境、沉积微相和聚煤模式,构建一种可厘定... 针对同发东周窑矿地质条件复杂,煤层赋存不稳定及地质构造较发育的问题,通过利用层序地层学方法研究井田内石炭-二叠系地层特征,建立石炭-二叠系(煤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研究煤系地层沉积环境、沉积微相和聚煤模式,构建一种可厘定复杂断层构造及煤层赋存规律的综合分析体系,对矿区范围内含煤岩系沉积微相及煤层进行精细对比,总结煤层成因及煤层赋存特征,进一步提高地质预报的精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沉积环境 沉积微相 聚煤模式 综合分析体系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构造古地理及深层有利烃源岩发育区预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何碧竹 焦存礼 +8 位作者 刘若涵 曹自成 蔡志慧 兰明杰 贠晓瑞 朱定 姜忠正 杨玉杰 李振宇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42,共24页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构造-沉积发育对于了解克拉通初始发育及超深层油气勘探至关重要,因其埋深大,资料稀少,在盆地深埋区的研究极为困难,资料也存在一定的多解性。通过采用盆-山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多种方法联合研究发现,新元古代塔里木... 塔里木盆地新元古代构造-沉积发育对于了解克拉通初始发育及超深层油气勘探至关重要,因其埋深大,资料稀少,在盆地深埋区的研究极为困难,资料也存在一定的多解性。通过采用盆-山结合、地质-地球物理多种方法联合研究发现,新元古代塔里木盆地至少经历了3期构造旋回,形成3个沉积超层序和7~9个层序。盆地与盆缘新元古代沉积相带分布受断陷控制而变化差异较大,发育有陆棚相、冰川相、盆地相、碳酸盐岩台地相、潮坪相、扇三角洲相、滨浅海相和冲积扇-河流相等不同的沉积相,还发育有火成岩相。对南华纪—早寒武世之间主要的不整合结构构造及空间分布研究表明,盆缘及盆地内深埋区构造-沉积格架反映了伸展环境下的不整合结构构造特征,主要类型包括单斜低角度不整合、渐进角度不整合、断控角度不整合和平行不整合,它们进一步揭示了不同部位的构造作用过程。根据层序地层特征、新元古代断裂活动、不整合三元结构构造、震旦系及南华系地震地层学特征及波阻抗属性特征综合分析,重建了塔里木盆地深埋区震旦系、寒武系沉积前的构造古地理,各沉积相带的分布与南华纪晚期、震旦纪晚期断陷分布、沉降中心的分布和构造变形差异等有关。与Rodinia超大陆外向生长与裂解、Gondwana拼合响应,塔里木新元古代构造古地理演化经历了3个旋回:第一旋回为盆地内深裂陷启动期(900~760 Ma),第二旋回为深裂陷发育期(ca.750~630 Ma),第三旋回为裂陷快速扩张期及衰退期(630~520 Ma),3个旋回分别与塔里木陆块周缘新元古代早期俯冲相关的弧后伸展、中期裂谷盆地和晚期被动大陆边缘等大地构造环境转换相关。广盆存在的寒武系与震旦系或前震旦系不整合,揭示了震旦纪、寒武纪之交是塔里木地块由多个裂谷-断陷盆地向统一克拉通盆地的重要转换期。本研究形成了结构-多属性构造古地理重建恢复深埋区古构造、古地理的重要方法;根据相控条件预测了盆地内下寒武统及南华系有利烃源岩的发育区,对深层油气资源潜力评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 不整合结构构造 古构造-古地理 多期转换 新元古代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渤中凹陷断拗转换期湖扩—湖退型层序及其对规模湖底扇发育展布的控制 被引量:2
11
作者 龚承林 徐长贵 +2 位作者 官大勇 王启明 李东伟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92-1010,共19页
湖、海层序充填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亟待建立具有湖底扇预测功能的层序模式,以便解决渤中凹陷深层东营组规模湖底扇成因类型与时空展布的勘探难题。文中利用地震和钻/测井资料在渤中凹陷深层东营组共识别出5个不整合面和4个最大洪泛面,并... 湖、海层序充填存在巨大差异,因此亟待建立具有湖底扇预测功能的层序模式,以便解决渤中凹陷深层东营组规模湖底扇成因类型与时空展布的勘探难题。文中利用地震和钻/测井资料在渤中凹陷深层东营组共识别出5个不整合面和4个最大洪泛面,并据此将其划分为4个沉积层序,每个沉积层序均发育早期湖扩(退积—加积式准层序组)和晚期湖退(进积式准层序组)2个体系域,构成湖扩—湖退型层序模式。规模水道型湖底扇主要形成于湖扩体系域,紧邻层序界面发育,出现在盆外远源大型水系和坡折前方缓坡背景下,是湖平面上升条件下充沛物源供给、活跃重力流和坡折地貌的综合响应,发育补给水道和末端朵叶2个亚相,其中末端朵叶发育朵叶核部、朵叶核缘和朵叶边缘3个微相。若规模水道型湖底扇与其他成藏条件相匹配,则能够形成大型岩性圈闭群,这是渤中凹陷深层最有利的大型岩性勘探目标。规模滑塌型湖底扇主要形成于湖退体系域,出现在盆外远源大型水系和坡折前方陡坡背景下或边界大断层下降盘,是湖平面下降条件下物源供给贫乏、重力流罕见和坡折地貌的综合响应,发育相对富泥的块体流沉积和相对富砂的砂质碎屑流沉积2个亚相。若是在汇聚背景和有利输导条件下发育的规模滑塌型湖底扇,也可形成大型湖底扇岩性圈闭群,这是渤中凹陷深层较有利的大型岩性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中凹陷 断拗转换期 层序模式 规模湖底扇 大型岩性圈闭
下载PDF
Nitrogen isotope stratigraphy of the Early Cambrian successions in the Tarim Basin:Spatial variability of nitrogen cycling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paleo-oceanic redox conditions
12
作者 Bi Zhu Xuefeng Li +1 位作者 Lu Ge Yongquan Chen 《Acta Geochimica》 EI CAS CSCD 2024年第4期785-801,共17页
The Early Cambrian represents a critical time period characterized by extraordinary biological innovations and dynamic redox conditions in seawaters.Nitrogen isotopic signatures of ancient sediments have the potential... The Early Cambrian represents a critical time period characterized by extraordinary biological innovations and dynamic redox conditions in seawaters.Nitrogen isotopic signatures of ancient sediments have the potential to elucidate the evolutionary path of marine redox states and the biogeochemical nitrogen cycle within the water column of the Early Cambrian ocean.While existing research on this topic has predominantly focused on South China,the exploration of other continental margins has been limited,leaving contradictory hypotheses untested.In this study,pairedδ^(15)N andδ^(13)C org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on the Lower Cambrian successions from the Shiairike section(inner ramp)and Well Tadong 2(deep shelf/basin)in the northwestern and eastern Tarim Basin,respectively.Our data from the Shiairike section reveal a discernible shift in the operation of different nitrogen cycles for the black chert-shale unit,also referred to as the black rock series in Chinese literature,of the Yurtus Formation(Fortunian stage to lower Stage 3).Oscillatingδ^(15)N values for its lower part are suggestive of alternating anaerobic assimilation of NH 4+and denitrification/anammox.This is likely attributed to a shallow,unstable chemocline consistent with the upwelling and incursion of deep,anoxic waters during a major transgression.In contrast,aerobic nitrogen cycling,indicated by positiveδ^(15)N values of>2‰,dominated the upper part alongside a reduction in upwelling intensity.On the other hand,theδ^(15)N signatures of Xishanbulake and Xidashan Formations of Well Tadong 2,which encompass a time interval from the Cambrian Fortunian Age to Age 4,are indicative of N_(2)fixation by diazotrophs as the major nitrogen source.The two studied intervals,although not time-equivalent,exhibit separated states of nitrogen cycling at least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the Yurtus black rock series.The spatially different nitrogen cycling of the studied sections is compatible with a redox-stratified ocean during the deposition of the Yurtus black rock series.The build-up of a NO_(3)−reservoir and aerobic nitrogen cycling in seawater was largely restricted to near-shore settings whereas anaerobic nitrogen cycling dominated by N_(2)fixation served as the main nitrogen uptake pathway in off-shore sett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trogen isotopes Early Cambrian TARIM Black rock series
下载PDF
伊拉克南部白垩系层序格架与沉积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韩海英 郭睿 +5 位作者 王君 秦国省 孙晓伟 余义常 苏海洋 高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22-138,共17页
白垩系是伊拉克南部油气勘探开发生产的重要目的层,但各大油田之间缺乏系统的层序地层研究,制约了开发生产的精细部署,因而开展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依据岩心、录井、... 白垩系是伊拉克南部油气勘探开发生产的重要目的层,但各大油田之间缺乏系统的层序地层研究,制约了开发生产的精细部署,因而开展层序地层和沉积体系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以层序地层学及沉积学理论为指导,依据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对层序边界进行识别并对层序进行划分,分析了伊拉克南部白垩系沉积体系的演化特征。研究认为伊拉克南部白垩系以生物碎屑灰岩沉积为主,层序界面有不整合面、暴露面、岩性突变面及沉积相转换面等类型,据此可划分为两个一级层序(AP8,AP9)、6个二级层序(SS1-SS6)、22个三级层序(SQ1-SQ22),单个三级层序持续2~4 Ma不等。下白垩统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SS1自南向北发育了内缓坡到深水盆地的沉积体系,自下而上为由盆地泥晶灰岩渐变到内缓坡颗粒灰岩的沉积序列;SS2下部沉积自西南向东北由三角洲砂岩渐变为深水陆棚碳酸盐岩,上部发育了盆地泥灰岩到浅水陆棚碳酸盐岩的沉积序列;SS3下部自西南向东北由辫状河粗砂岩演变为浅海相细砂岩,上部发育海相碳酸盐岩的沉积序列。上白垩统划分为3个二级层序:SS4自西向东发育了从深水陆棚到浅水碳酸盐岩缓坡-台地沉积,纵向上看为水体逐渐变浅的沉积序列;SS5发育以细粒碳酸盐岩为主的缓坡沉积体系,浮游有孔虫灰岩占主导地位;SS6发育了三期向上变浅的缓坡碳酸盐岩沉积序列,顶部发育陆棚相白云岩。碳酸盐岩缓坡滩、台地边缘滩和两期陆源碎屑砂体是最有利的勘探开发对象。构造活动对内缓坡滩和台地边缘礁滩的发育及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系 伊拉克 层序地层 沉积演化 生物碎屑灰岩
下载PDF
扬子克拉通北缘中元古界神农架群层序的厘定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楠 旷红伟 +8 位作者 柳永清 王玉冲 陈骁帅 祁柯宁 白华青 刘燕学 宋换新 唐永 东归霖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902-3921,共20页
神农架群被认为是除天津蓟县剖面外,我国出露相对最好的中元古界。由于其大致形成于1400~1000 Ma,故普遍被看好作为中国地层表中1320~1000 Ma时期地层记录缺失的候选层型剖面。尽管近年来神农架群的年代地层学、沉积学、古生物(叠层石... 神农架群被认为是除天津蓟县剖面外,我国出露相对最好的中元古界。由于其大致形成于1400~1000 Ma,故普遍被看好作为中国地层表中1320~1000 Ma时期地层记录缺失的候选层型剖面。尽管近年来神农架群的年代地层学、沉积学、古生物(叠层石形成与分布)及古海洋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进展显著,但有关神农架群的划分仍未达成共识。本文在神农架上前寒武系专题研究及神农架1:20万填图划分方案基础上,通过近十余年来对神农架群系统综合研究,重新厘定了神农架群层序。研究认为,神农架群由下至上可划分为下、中、上3个亚群,下亚群由下至上为鹰窝洞组、大岩坪组、马槽园组、乱石沟组、大窝坑组及矿石山组;中亚群包括台子组、野马河组、温水河组和石槽河组;上亚群则为下部送子园组与上部瓦岗溪组。神农架群的上述划分和层序厘定充分结合了神农架群同位素年代学、沉积地质演化、叠层石形态类型及旋回性发育特征、同位素与元素地球化学异常等特征和发育规律。本文是近10年来神农架群研究进展的总结,尽管神农架群目前已具备了建立待建系候选层型的基本条件,但其尚缺少顶界与底界层位年龄,也未见到下伏地层或基底,未来还需进一步开展综合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元古代 神农架群 待建系 地层层序厘定
下载PDF
川西南地区下寒武统细粒沉积岩高精度层序地层特征及其充填演化模式 被引量:2
15
作者 袁钰轩 李一凡 +5 位作者 樊太亮 杜伟 陈格格 张坦 匡明志 刘旺威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2-180,共19页
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页岩展现出了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是中国乃至全球开展古老层系海相页岩气勘探研究的重要领域。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在海相细粒沉积岩中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对川西南地区下寒武统进行层序划分与对比,可... 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页岩展现出了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是中国乃至全球开展古老层系海相页岩气勘探研究的重要领域。利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在海相细粒沉积岩中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对川西南地区下寒武统进行层序划分与对比,可有效预测富有机质发育层段,指导非常规油气勘探。本文以川西南地区下寒武统麦地坪组-筇竹寺组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选取金石103井,通过岩心精细描述和高精度薄片分析,将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划分为磷质岩、弱纹层硅质泥岩、硅质粉砂质泥岩、变形层理泥质粉砂岩、块状硅质粉砂岩、暗纹层粉砂质泥岩、透镜状粒序泥质粉砂岩、波状纹层泥质粉砂岩、贫纹层粉砂质泥岩、富纹层泥质粉砂岩和钙质胶结硅质粉砂岩等11种岩相类型,并以此为基础识别了混积潮坪、泥质深水陆棚、砂泥质深水陆棚、泥质浅水陆棚和砂泥质浅水陆棚5类沉积相;通过岩心精细观察,识别出了3个三级层序界面,包括震旦系-寒武系不整合面SB1、麦地坪组-筇竹寺组岩性突变面SB2和岩性组合转换面SB3。根据岩相叠加样式及沉积构造定量统计,在麦地坪组-筇竹寺组中划分了35个准层序、14个准层序组,总结了由潮汐流控主导的“磷质颗粒灰岩+磷质-钙质砂岩+钙质-磷质泥质粉砂岩”(HST1准层序单元)、受重力流和底流协同作用的“钙质胶结粉砂岩+块状粉砂岩/变形层理泥质粉砂岩+暗纹层粉砂质泥岩”(HST2准层序单元)、受风暴浪作用为主导底流作用协同影响的“透镜状粒序泥质粉砂岩/波状纹层泥质粉砂岩/变形层理泥质粉砂岩+暗纹层粉砂质泥岩”(TST3准层序单元)和受波浪与重力流共同影响的“钙质胶结粉砂岩+富纹层状泥质粉砂岩+贫纹层状粉砂质泥岩”(HST3准层序单元)等4类典型准层序叠加样式,识别了6个体系域,划分出3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单元。结合沉积相和层序特征,建立了麦地坪组-筇竹寺组“混积陆棚-深水陆棚-浅水陆棚”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西凹陷 麦地坪组-筇竹寺组 细粒沉积 岩相 高频层序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方法划分塔里木三叠系层序及湖平面变化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董火祥 刘景彦 +1 位作者 李勇 史超群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54-65,共12页
综合钻测井等资料,以小波分析方法为基础,对每个区带各挑选数口井,对其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小波变换,得到多级次旋回曲线,进行高频层序划分,旨在刻画台盆区三叠系不同构造单元内层序发育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得到Fischer图解来分析该地区... 综合钻测井等资料,以小波分析方法为基础,对每个区带各挑选数口井,对其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小波变换,得到多级次旋回曲线,进行高频层序划分,旨在刻画台盆区三叠系不同构造单元内层序发育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得到Fischer图解来分析该地区相对湖平面升降规律。结果表明,台盆区三叠系地层旋回以塔北隆起带保存的最为完整,湖平面变化曲线也最为完善。在塔北隆起带完整度最高的A1井中识别出5个长周期旋回、9个中周期旋回和61个短周期旋回。三叠系台盆区相对湖平面整体上为一次大规模的湖退与湖侵,可容纳空间最低值在克拉玛依组中期,黄山街组时期达到顶峰。湖平面变化曲线内部还有5次小规模的湖侵湖退,且受到古地貌、物源的影响,有差异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高频层序 相对湖平面变化 三叠系 Fischer图解
下载PDF
基于地层沉积反演的深时海平面变化曲线恢复方法 被引量:1
17
作者 沈禄银 潘仁芳 +5 位作者 段太忠 刘彦锋 李蒙 廉培庆 黄渊 张德民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9-121,共13页
目前常用的海平面曲线恢复方法主要是基于地层沉积的旋回性分析和同位素测量,受地层不完整性的影响较大,海平面变化恢复不够合理。本文基于全球海平面变化旋回与天文旋回、沉积旋回在时间周期上具有较好的多级旋回对应特征,提出了采用... 目前常用的海平面曲线恢复方法主要是基于地层沉积的旋回性分析和同位素测量,受地层不完整性的影响较大,海平面变化恢复不够合理。本文基于全球海平面变化旋回与天文旋回、沉积旋回在时间周期上具有较好的多级旋回对应特征,提出了采用傅里叶变换多级正弦分解函数化海平面变化曲线,然后通过地层沉积反演求取函数化的全球海平面变化参数的方法。利用地层沉积模拟方法,求取了元坝地区长兴期的全球海平面曲线,与同时期的Haq曲线、Fischer方法获得的海平面变化曲线相比,具有更多的海平面变化信息,恢复的海平面变化更合理。傅里叶级数函数化海平面变化曲线不仅推动了海平面变化的定量化和函数化发展,还有利于用地层沉积反演求取海平面变化曲线。这种求取海平面变化的新思路,与传统的海平面变化恢复方法相比定量化程度高,对输入资料要求低,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更广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沉积反演 天文旋回 傅里叶变换 沉积正演模拟 全球海平面变化
下载PDF
高精度层序地层学在海相细粒沉积岩中的应用:以川北陡山沱组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匡明志 李一凡 +3 位作者 樊太亮 张坦 刘旺威 刘楠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64-181,共18页
在海相细粒沉积岩中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可有效预测富有机质发育层段及优质非常规油气储层,格架的建立是目前非常规油气沉积学和细粒层序地层学中的研究难点。本文以川北陡山沱组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剖面,通过野外露头精... 在海相细粒沉积岩中建立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可有效预测富有机质发育层段及优质非常规油气储层,格架的建立是目前非常规油气沉积学和细粒层序地层学中的研究难点。本文以川北陡山沱组细粒沉积岩为研究对象,选取典型剖面,通过野外露头精细描述和薄片高精度分析,在陡山沱组浊积序列段和细粒沉积段划分出块状粗砂岩、层理砂岩、富砂质夹层粉砂岩、滑塌揉皱粉砂质泥岩、粒序韵律粉砂质泥岩、断续砂质纹层泥岩和暗纹层泥岩7种“沉积构造+岩性”分类模式的岩相类型;在上部混积序列段划分出细晶云岩、钙质砂岩、球粒灰岩组成的浅水混积岩相组合,以及泥晶灰岩与钙质泥岩形成的深水混积岩相组合,并以此为基础自下而上识别了斜坡相、缓坡相、深水陆棚相、浅水陆棚相、混积潮坪相和混积陆棚相6类沉积相;通过野外露头观察,识别出4个三级层序界面,包括陡山沱组砂岩与南沱组冰碛岩的岩相突变面SB1、冲刷侵蚀面SB2、岩相转换面SB3和SB4;根据岩相叠加样式及沉积构造定量统计,在陡山沱组中划分了56个准层序,18个准层序组,总结了重力流控准层序、浪控缓坡准层序、浪控陆架准层序和混积准层序等4类准层序样式,识别了9个体系域,划分出3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单元(SQ1-SQ3)和顶部海侵体系域(TST4);结合沉积相和层序特征,认为川北陡山沱组经历了“陡斜坡—缓坡—陆棚—混积台地”填平补齐的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北坳陷 陡山沱组 细粒沉积 岩相 高频层序
下载PDF
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沉积特征 被引量:1
19
作者 方锐 蒋裕强 +5 位作者 陈沁 曾令平 罗宇卓 周亚东 杜磊 杨广广 《岩性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7-58,共12页
根据基准面旋回变化原理,利用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地层切片等资料,对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二段开展了层序结构分析和不同可容空间下河道构成特征及河型转换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 根据基准面旋回变化原理,利用野外露头、钻井、测井和地震地层切片等资料,对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二段开展了层序结构分析和不同可容空间下河道构成特征及河型转换模式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川东北五宝场地区侏罗系沙溪庙组二段主要发育1个三级及3个四级基准面旋回,各四级层序在低可容空间下为厚层、叠置箱形砂体,随着基准面上升,可容空间增大,到层序顶部过渡为相对孤立的砂体沉积;(2)沙二段沉积时期,研究区气候干燥,砂岩粒度大、成熟度低,发育强水动力构造,地震剖面上为平行反射,河流相沉积特征明显,发育多个低可容空间下的间断正韵律相互叠置的辫状河沉积体系及高可容空间下具“二元”结构的曲流河沉积体系;(3)沙二段河流相地层自下而上具有“辫—曲”转换特征,低可容空间下,砂体大面积展布,地震地貌上表现为相互叠置的辫状河河道,当基准面迅速上升时,可容空间增大,地震地貌上表现为相对孤立的曲流河河道;(4)研究区可容空间和沉积物供给比值(A/S)主要受大巴山物源区强烈的构造活动及温暖潮湿向炎热干旱的气候变化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 河流相 基准面旋回 地层切片 沙溪庙组 侏罗系 五宝场地区 川东北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三叠系相对湖平面变化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兆芹 刘景彦 +2 位作者 杨宪章 罗彩明 董火祥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03-216,共14页
以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三叠系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测井曲线等多种资料,将传统高分辨率层序定性识别与小波变换定量分析的方法相结合,对其进行层序单元定量划分,共划分出长期层序5个、中期层序13个、短期层序53个及超短期层序256个;... 以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三叠系为研究对象,综合岩心、测井曲线等多种资料,将传统高分辨率层序定性识别与小波变换定量分析的方法相结合,对其进行层序单元定量划分,共划分出长期层序5个、中期层序13个、短期层序53个及超短期层序256个;基于超短期旋回绘制Fischer图解,结果显示三叠系相对湖平面呈现湖退到湖侵的过程,在SQ4时期湖平面上升至最高点,内部次一级的湖侵湖退过程与长期旋回相互对应。通过综合对比分析,发现随湖平面的升降变化,沉积相带呈现辫状河三角洲前缘近端、远端与滨浅湖沉积交替演变的特征。笔者研究弄清了英买力地区三叠系湖平面升降规律及其与沉积相带的演化关系,为后续地质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对湖平面变化 Fischer图解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三叠系 英买力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