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5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矿物微-纳尺度硫同位素分析及在东营凹陷油气成藏的应用示范
1
作者 郝佳龙 张刘平 +2 位作者 李照阳 杨蔚 林杨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13-322,共10页
黄铁矿等硫化物离子探针硫同位素分析已经广泛应用在成矿机理、古环境重建、大气环境硫源示踪及行星演化等研究中。纳米离子探针(CAMECA Nano SIMS 50L)的使用将硫化物硫同位素分析空间分辨率提升到微纳尺度(1μm~100nm),实现了分辨率1~... 黄铁矿等硫化物离子探针硫同位素分析已经广泛应用在成矿机理、古环境重建、大气环境硫源示踪及行星演化等研究中。纳米离子探针(CAMECA Nano SIMS 50L)的使用将硫化物硫同位素分析空间分辨率提升到微纳尺度(1μm~100nm),实现了分辨率1~2μm、精度0.5‰(1SD)的硫同位素点分析方法,分辨率100nm、精度1‰的硫同位素图像分析方法。为了进一步优化分析流程拓展纳米离子探针硫同位素的应用,本文系统比较了纳米离子探针微纳尺度硫同位素点分析方法、图像分析方法的各自特点及分析流程;并以东营凹陷北带沙四段黄铁矿为研究对象,联合采用了纳米离子探针硫同位素点分析和硫同位素图像分析手段,对黄铁矿微细结构进行分析,从而揭示了储层中黄铁矿成因及其油气成藏的指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离子探针 硫同位素 空间分辨率 东营凹陷 同位素图像
下载PDF
荥经-峨眉地区上三叠统物源变化及对扬子板块西缘构造活动的启示
2
作者 田亚杰 魏国齐 +3 位作者 杨威 金惠 周国晓 白壮壮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2538-2556,共19页
碎屑岩物源研究是当今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利用多种物源研究方法可以全面揭示碎屑岩的源岩信息,揭示源区构造古地理格局的变化。三叠纪期间,扬子板块西缘由被动大陆边缘转变为挤压构造带,引起了显著的古地理格局和沉积体系的变化,但目前... 碎屑岩物源研究是当今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利用多种物源研究方法可以全面揭示碎屑岩的源岩信息,揭示源区构造古地理格局的变化。三叠纪期间,扬子板块西缘由被动大陆边缘转变为挤压构造带,引起了显著的古地理格局和沉积体系的变化,但目前对这一转变过程仍缺乏研究。本文综合利用砂岩颗粒成分统计、电子探针测试重矿物成分和碎屑锆石U-Pb年龄方法,研究了荥经-峨眉地区上三叠统碎屑岩物源转变时间,并结合其他地区物源研究探讨了扬子板块西南缘的物源变化过程。结果显示,上三叠统马鞍塘组的砂岩主要由石英和长石组成;电气石主要来自贫锂的花岗岩类和相关伟晶岩、细晶岩,其次来自富铝贫钙变质碎屑岩;铬尖晶石来自具有洋岛和大火成岩省背景的基性-超基性火山岩;碎屑锆石U-Pb年龄的主要分布在730~850Ma范围内。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的砂岩由石英、岩屑和长石组成,具有再旋回造山带物源;电气石大部分来自富铝贫钙、贫铝贫钙的变质碎屑岩,小部分来自贫锂的花岗岩类和相关伟晶岩、细晶岩;铬尖晶石主要来自具岛弧背景的橄榄岩;碎屑锆石U-Pb年龄主要分布在200~300Ma、400~500Ma、650~850Ma、1750~1950Ma和2400~2600Ma年龄段。综合分析表明,马鞍塘组的物源为康滇构造带的新元古代花岗质结晶基底,并包含少量新元古代中酸性火山岩、变质碎屑岩和二叠纪基性-超基性火山岩;须家河组的物源包括松潘-甘孜褶皱带的三叠系浊积岩、花岗岩类以及龙门山断裂带的上古生界碎屑岩与新元古界基底。马鞍塘组与须家河组之间的物源转变,表明扬子板块西缘的松潘-甘孜褶皱带和龙门山断裂带取代康滇构造带成为新的地貌高部位和主要剥蚀区,这一古地理格局的转变发生于马鞍塘组沉积之后,即晚三叠世的卡尼期与诺利期之间或诺利期期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板块西南缘 晚三叠世 物源变化 龙门山断裂带 松潘-甘孜褶皱带 康滇构造带
下载PDF
柴北缘青山造山型金-铅矿床成矿机制:矿石和黄铁矿组成约束
3
作者 张志超 龙灵利 +5 位作者 杨立强 王玉往 祝新友 童海奎 李顺庭 马财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12-1732,共21页
青山金铅矿床位于柴北缘滩间山矿集区内,是全球罕见的金-铅共/伴生的造山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古元古代达肯大坂群片岩中,受到北西西向断裂控制,发育蚀变岩和石英脉两种矿石类型,矿石中硫化物较为发育,常见黄铁矿、褐铁矿、方铅矿、... 青山金铅矿床位于柴北缘滩间山矿集区内,是全球罕见的金-铅共/伴生的造山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古元古代达肯大坂群片岩中,受到北西西向断裂控制,发育蚀变岩和石英脉两种矿石类型,矿石中硫化物较为发育,常见黄铁矿、褐铁矿、方铅矿、黄铜矿、闪锌矿等。黄铁矿作为该矿床的主要载金矿物,其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指示金赋存状态,揭示成矿流体性质和矿床成因。为此,选取ZK2103和ZK3701钻孔中不同深度空间的矿石和围岩样品,分别进行成矿元素全岩测试和黄铁矿的电子探针分析工作。矿石和围岩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曲线都为右倾型,呈现明显的Eu负异常,未见Ce异常,说明成矿流体为变质流体且不含海水。矿石相对富集Au、Ag、Cu、Pb、Zn、As、Co、Bi、Sb、W、Ni、Sr、Cd、V元素,而Sn、Mo、Cr元素含量则相对偏低。矿石和围岩中黄铁矿的S/Fe值小于2.0,表现出亏S和富Fe的特征;黄铁矿的Au/Ag值均大于0.5,Co-Ni图解结果指示黄铁矿为热液成因。金主要以纳米粒子形式赋存,少量以固溶体形式存在。金在流体中以Au(HS)-2的形式运移,流体混合作用破坏了Au(HS)-2的稳定性,致使金的沉淀。高硫的成矿流体可以运移部分的铜、铅、锌。在金沉淀后,成矿流体温度和压力降低,致使铅开始沉淀。但由于该流体运移铅、锌的能力有限,青山金铅矿床铅矿体的规模较小。硫-铅同位素结果显示成矿物质来源于围岩,区域上金龙沟矿区和青龙沟矿区围岩中铅锌含量较低,所以未形成铅矿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矿元素特征 成矿机制 造山型矿床 青山金铅矿床 柴达木北缘
下载PDF
镇旬盆地南缘淋湘金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探讨
4
作者 薛仲凯 范堡程 +5 位作者 李航 王长明 高永宝 魏立勇 马承 孟五一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48-1766,共19页
淋湘金矿床是南秦岭镇安-旬阳盆地南缘一处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体受近EW向断裂控制,赋矿围岩为下泥盆统西岔河组斑点状千枚岩和中泥盆统杨岭沟组灰岩夹千枚岩。由于对该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认识存在不同观点,致使对该矿床的成因存... 淋湘金矿床是南秦岭镇安-旬阳盆地南缘一处典型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床,矿体受近EW向断裂控制,赋矿围岩为下泥盆统西岔河组斑点状千枚岩和中泥盆统杨岭沟组灰岩夹千枚岩。由于对该矿床成矿物质来源的认识存在不同观点,致使对该矿床的成因存在热水沉积成因、喷流沉积-后期热液叠加改造等多种观点,难以建立统一的成矿模式。本文以淋湘金矿床的黄铁矿和自然金为研究对象,对其开展电子探针、LA-ICP-MS原位微区硫同位素和微量元素分析,探讨金的赋存状态,限定成矿物质来源与矿床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淋湘金矿床的金以裂隙金和包体金为主,少数以显微纳米金(Au 0)形式赋存于黄铁矿晶格中。Ⅱ成矿阶段硫同位素在16.28‰~17.84‰之间,平均值为16.91‰;Ⅲ成矿阶段硫同位素在15.19‰~15.68‰之间,平均值为15.51‰。这一特征与金龙山卡林型金矿床相似,成矿阶段具有地层硫特征,后期有岩浆硫的混入。从PyⅡ-Ⅲ阶段,Au、Ag、Cu、Pb、Zn、Pb、Bi等成矿元素均呈增加趋势,As元素含量呈下降趋势,Co、Ni元素含量略有上升。PyII的Co/Ni比值差异较大,可能与黄铁矿后期变质重结晶有关;PyIII大部分Co/Ni比值大于1.00,表明其为热液成因黄铁矿。不同元素之间相关性具有较大差异,成矿流体为混合源,推测在主成矿阶段晚期可能遭受岩浆热液事件扰动。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气相成分中CO_(2)等挥发分的逸失及CH_(4)的加入,表明流体发生了不混溶作用。综上所述,淋湘金矿床成因过程可总结为:随着大气降水和变质流体沿构造裂隙向上运移,该混合流体萃取地层中成矿物质,并在成矿有利部位因为流体不混溶作用导致成矿物质沉淀析出,而后期岩浆热液的加入使成矿物质进一步富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A-ICP-MS EPMA 微量元素 矿床成因 淋湘金矿
下载PDF
宝石的电子探针分析研究
5
作者 戴利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1期148-152,共5页
宝石,本质也是矿物的一种,不同的宝石矿物形成过程伴随相应的地质条件。宝石本身除了美观、稀少,也具有化学稳定性高的特点,对宝石的解析还可以还原当时的温压条件、流体介质等地球物理化学环境。电子探针以其简单便捷、小至1μm 3的微... 宝石,本质也是矿物的一种,不同的宝石矿物形成过程伴随相应的地质条件。宝石本身除了美观、稀少,也具有化学稳定性高的特点,对宝石的解析还可以还原当时的温压条件、流体介质等地球物理化学环境。电子探针以其简单便捷、小至1μm 3的微区成分分析、高分辨率、高灵敏度、不破坏样品,以及可进行点、线和面分布研究等特点,在矿物学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通过对翡翠、石榴石、青金石和碧玺等几类宝石原石的测试,展示了电子探针在微区分析方面的测试能力以及基于宝石的电子探针数据解析推断宝石原石矿物本质构成及成型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宝石原石 矿物分析 微区分析 电子探针
下载PDF
中国活动构造与地震活动 被引量:336
6
作者 邓起东 张培震 +3 位作者 冉勇康 杨晓平 闵伟 陈立春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2003年第U08期66-73,共8页
文中研究了中国活动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包括活动断裂、活动褶皱、活动盆地和活动块体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全部 8级、绝大部分 7~ 7.9级地震均发生在活动块体边界活动构造带内 ;但对内部有次级活动构造的块体而言 ,少数 7~ 7.9级地... 文中研究了中国活动构造与地震活动的关系 ,包括活动断裂、活动褶皱、活动盆地和活动块体与地震活动的关系。全部 8级、绝大部分 7~ 7.9级地震均发生在活动块体边界活动构造带内 ;但对内部有次级活动构造的块体而言 ,少数 7~ 7.9级地震和部分 6~ 6 .9级地震也可能发生在块体内部的活动构造带上。大地震与活动断裂、活动褶皱和活动盆地的关系十分紧密 ,70多次 7级以上地震的同震破裂带及其位移参数与活动构造完全一致 ,7~ 8级地震均发生在活动断裂、活动褶皱和活动盆地带内 ,仅个别地震由于发生在高原和高山区 ,情况不明 ,6~ 6 .9级地震则大约有 5 %~ 15 %发生在活动构造带外或者情况不明。由于中国各断块区应力环境的差别 ,各区活动构造变形和地震发震构造类型也有所不同 ,文中对不同构造区走滑型 ,逆断裂褶皱型和正断裂拉张型活动构造和地震发震构造模型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活动构造 地震
下载PDF
浙江普陀花岗杂岩体中的石英闪长质包体:斜长石内部复杂环带研究与岩浆混合史记录 被引量:47
7
作者 谢磊 王德滋 +2 位作者 王汝成 邱检生 陈小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1397-1408,共12页
浙江普陀花岗杂岩体包含若干石英闪长质包体,该类包体中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斜长石:正常环带的斜长石、筛孔构造的斜长石和酸性斜长石为核的“反环带”斜长石。根据斜长石的环带构造特征和成分分析,认为本区的岩浆演化过程大致如下:下部... 浙江普陀花岗杂岩体包含若干石英闪长质包体,该类包体中存在三种不同类型的斜长石:正常环带的斜长石、筛孔构造的斜长石和酸性斜长石为核的“反环带”斜长石。根据斜长石的环带构造特征和成分分析,认为本区的岩浆演化过程大致如下:下部基性岩浆注入到上覆酸性岩浆中并进行混合作用,酸性岩浆中已结晶的富钠质斜长石晶体进入偏基性的混合岩浆中,部分熔融形成筛孔构造;随着端员岩浆的进一步混合,富钠质斜长石晶体与中性混合熔体仅形成粗糙的边界,而保留原先构造特征;同时混合岩浆可以直接结晶出正常环带斜长石,呈单颗粒或以膜的形式包围其它环带构造的长石。本文还通过与平潭甬闪辉长岩杂岩体内筛孔斜长石的对比,认为斜长石的环带构造和成分可以反映岩浆源区特征和岩浆演化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混合 石英闪长岩包体 斜长石 筛孔构造 浙江普陀
下载PDF
新疆北山地区红石山镁铁-超镁铁岩体的岩石矿物学特征:对同化混染和结晶分异过程的启示 被引量:46
8
作者 苏本勋 秦克章 +3 位作者 孙赫 唐冬梅 肖庆华 曹明坚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73-887,共15页
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是侵入岩体形成过程中控制岩相成分和分异程度的主导因素.探讨这两个因素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的作用阶段及对矿物成分变化的影响对揭示岩体成因和成矿具有重要意义.新疆北山地区的红石山镁铁-超镁铁岩体钻孔剖面上岩相... 结晶分异和同化混染是侵入岩体形成过程中控制岩相成分和分异程度的主导因素.探讨这两个因素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的作用阶段及对矿物成分变化的影响对揭示岩体成因和成矿具有重要意义.新疆北山地区的红石山镁铁-超镁铁岩体钻孔剖面上岩相和各种矿物含量的渐变特征反映了岩浆演化的结晶分异过程.长石中Si、Na、Al、Ca和单斜辉石中Si、Al、Ti、Ca、Mg的系统变化揭示不同程度的同化混染作用.橄榄石和尖晶石对同化混染作用的反应较为迟缓,但其Fo、Ni和Cr#、Ti对新鲜岩浆注入较为敏感.这些矿物化学对岩浆演化过程的推断与全岩成分变化的指示相一致.因此,矿物化学在研究岩浆演化方面将会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北山 红石山 镁铁-超镁铁岩体 同化混染 结晶分异
下载PDF
电子探针分析技术进展及面临的挑战 被引量:43
9
作者 张迪 陈意 +3 位作者 毛骞 苏斌 贾丽辉 郭顺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61-274,共14页
电子探针是研究地球与行星物质组成最基础的微束分析技术。近年来,固体地球科学和行星科学的不断发展,促使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矿物微量元素分析、稀土矿物测试方法完善、副矿物定年、富Fe矿物/熔体Fe^(3+)含量测定、场... 电子探针是研究地球与行星物质组成最基础的微束分析技术。近年来,固体地球科学和行星科学的不断发展,促使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取得了一系列进展:矿物微量元素分析、稀土矿物测试方法完善、副矿物定年、富Fe矿物/熔体Fe^(3+)含量测定、场发射电子探针及软X射线分析谱仪的开发及应用等。同时,电子探针分析技术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微量元素测试在降低检测限的同时,还需要提高分析的准确度和精确度;降低二次荧光效应的影响;场发射电子探针在低电压下需要建立全新的分析条件和校正方式。基于这些挑战,电子探针未来在微量元素监测标样开发、二次荧光效应校正、场发射电子探针及软X射线分析谱仪应用、波谱仪完善和微区多种分析技术集成等方面具有发展潜力,以便为地学样品的研究提供更丰富、更准确的微米尺度成分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分析 副矿物定年 场发射电子探针 软X射线分析谱仪 二次荧光效应
下载PDF
天柱大河边—新晃重晶石矿床矿物组成特征的电子探针研究 被引量:36
10
作者 夏菲 马东升 +5 位作者 潘家永 陈少华 曹双林 孙占学 刘成东 郭国林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9-294,共6页
通过对天柱大河边—新晃重晶石矿床系统的剖面勘查和采样分析,对矿石和围岩进行了系统的电子探针研究,发现在该矿床的矿石中广泛分布有钡冰长石。在研究钡冰长石及其共生矿物(重晶石、黄铁矿等)的化学组成、光学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 通过对天柱大河边—新晃重晶石矿床系统的剖面勘查和采样分析,对矿石和围岩进行了系统的电子探针研究,发现在该矿床的矿石中广泛分布有钡冰长石。在研究钡冰长石及其共生矿物(重晶石、黄铁矿等)的化学组成、光学性质及其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对钡冰长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进而对矿床的成因作了进一步探讨,为天柱大河边-新晃重晶石矿床热水沉积成因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钡冰长石 热水沉积 天柱大河边—新晃重晶石矿床 电子探针 重晶石矿床 共生矿物 组成特征 大河 沉积成因 冰长石
下载PDF
江西大湖塘钨矿花岗岩的磷灰石特征及其氧逸度变化指示 被引量:24
11
作者 韩丽 黄小龙 +2 位作者 李洁 贺鹏丽 姚军明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46-758,共13页
赣西北地区大湖塘钨多金属矿集区赋含世界级的超大型钨矿,其成矿作用与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大湖塘钨多金属成矿区南部的狮尾洞钨矿床的各类花岗岩中普遍发育磷灰石。黑云母花岗岩中的磷灰石成分均匀,而白云母花岗岩和锂云母... 赣西北地区大湖塘钨多金属矿集区赋含世界级的超大型钨矿,其成矿作用与中生代花岗质岩浆活动密切相关。大湖塘钨多金属成矿区南部的狮尾洞钨矿床的各类花岗岩中普遍发育磷灰石。黑云母花岗岩中的磷灰石成分均匀,而白云母花岗岩和锂云母花岗岩中的磷灰石受到流体作用具有环带结构。环带结构磷灰石的核部为岩浆结晶的产物,具有较低的Mn O(0.68%~1.69%),而边部为受后期流体交代作用的产物,具有明显较高的Mn O(3.59%~8.28%)。在岩浆演化过程中,Mn以高价态阳离子(Mn5+)的形式置换P5+进入磷灰石,而在热液环境主要以低价态阳离子(Mn2+)的形式置换Ca2+进入磷灰石,表明流体作用导致体系环境从高氧逸度转变为低氧逸度。黑云母内部残留的原生金红石具有相对高的Zr含量,其形成温度为680~760℃,代表了相对较高的岩浆温度;而生长在黑云母边部并围绕钛铁矿或与金属硫化物共生的次生金红石具有相对低的Zr含量,对应于后期热液作用的较低温度(〈490℃)。本文研究表明,岩浆活动后期的流体作用可能导致了体系氧逸度和温度的降低,将有利于钨矿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矿 流体作用 氧逸度 磷灰石 金红石 大湖塘 华南
下载PDF
湘南铜山岭铜铅锌矿床闪锌矿矿物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指示意义
12
作者 黄旭栋 陆建军 +4 位作者 高剑峰 章荣清 SIZARET Stanislas 马东升 王汝成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7-402,共16页
为探讨湘南铜山岭铜铅锌矿床的形成过程,本文对不同类型矿石中的闪锌矿开展了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结果表明,Fe主要通过直接置换Zn的方式进入闪锌矿,Cd可能通过与Fe耦合置换Zn的方式(Cd^(2+)+Fe^(2+)←→2Zn^(2+))进入闪锌矿,含铜矿石的... 为探讨湘南铜山岭铜铅锌矿床的形成过程,本文对不同类型矿石中的闪锌矿开展了电子探针成分分析。结果表明,Fe主要通过直接置换Zn的方式进入闪锌矿,Cd可能通过与Fe耦合置换Zn的方式(Cd^(2+)+Fe^(2+)←→2Zn^(2+))进入闪锌矿,含铜矿石的闪锌矿中可能含有亚显微级黄铜矿包裹体。闪锌矿的Fe、Cd含量和Fe/Zn、Zn/Cd值的变化指示近端内矽卡岩、近端外矽卡岩和远端矽卡岩矿体依次形成,铜硫化物-石英脉、铜铅锌硫化物-石英脉和铅锌硫化物-石英脉矿体依次形成,碳酸盐交代型矿体形成较晚。结合矿床地质和闪锌矿矿物学特征,本文认为铜山岭铜铅锌矿床可能存在两期流体出溶,早期出溶温度较高的含Cu、Pb、Zn流体,引起近端内矽卡岩、近端外矽卡岩、远端矽卡岩、铜硫化物-石英脉和铜铅锌硫化物-石英脉矿化;晚期出溶温度较低的含Pb、Zn流体,导致铅锌硫化物-石英脉型和碳酸盐交代型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闪锌矿 电子探针 矿物化学 矽卡岩铜铅锌矿床 成矿过程 铜山岭
下载PDF
胶西北中生代花岗岩中黑云母和角闪石成分特征及成岩成矿意义 被引量:27
13
作者 杨阳 王晓霞 +5 位作者 于晓卫 柯昌辉 王立功 郭瑞朋 王顺安 李小霞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3123-3136,共14页
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和岩相学观察基础上,对胶西北中生代玲珑期、郭家岭期和伟德山期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和角闪石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显示,玲珑期,研究区中部和南部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为铁叶云母和铁质黑云母,其MgO为4.07%~6.53%,... 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和岩相学观察基础上,对胶西北中生代玲珑期、郭家岭期和伟德山期花岗岩中的黑云母和角闪石进行了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结果显示,玲珑期,研究区中部和南部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为铁叶云母和铁质黑云母,其MgO为4.07%~6.53%,具有壳源型黑云母的特征;北部主要为铁质黑云母和镁质黑云母,MgO介于9.13%~11.57%之间,具壳幔混源型的特征;郭家岭期和伟德山期花岗岩中的黑云母以铁质黑云母和镁质黑云母为主,MgO为7.62%~15.38%,均为壳幔混源型,其中的角闪石均属于钙质角闪石,M值为0.44~0.76。暗色矿物成分显示玲珑期花岗岩的源区物质主要为壳源,郭家岭期和伟德山期的以壳源为主,有少量幔源组分参与。三期花岗岩中黑云母结晶温度主要集中于550~700℃,而角闪石的结晶温度为600~750℃,从玲珑期到郭家岭期再到伟德山期,即从早到晚,黑云母的结晶温度有升高的趋势;全铝压力计估算结果显示,黑云母和角闪石的结晶压力具有降低的趋势。郭家岭期和伟德山期花岗岩中黑云母结晶过程中的氧逸度分别为-15.0^-9.0和-15.3^-8.8,明显比玲珑期的(-17.5^-13.2)高。结合胶西北金矿的时空分布特征,认为花岗岩结晶过程中较高的氧逸度和幔源物质的参与可能是有利于金矿化的重要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化学成分 结晶条件 中生代花岗岩 金矿化 胶西北
下载PDF
山阳-柞水矿集区李家砭Ti-Fe矿床成矿构造背景研究 被引量:18
14
作者 郭现轻 闫臻 +2 位作者 王宗起 付长垒 陈雷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37-450,共14页
李家砭Ti-Fe矿床位于南秦岭山阳-柞水矿集区内南侧山阳-凤镇构造混杂带内,主要表现为钛磁铁矿和钛铁矿化,含矿围岩为堆晶辉长岩。矿物组合特征及结构分析表明,该矿床为典型的岩浆分异型矿床。矿物成分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共同表明李... 李家砭Ti-Fe矿床位于南秦岭山阳-柞水矿集区内南侧山阳-凤镇构造混杂带内,主要表现为钛磁铁矿和钛铁矿化,含矿围岩为堆晶辉长岩。矿物组合特征及结构分析表明,该矿床为典型的岩浆分异型矿床。矿物成分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共同表明李家砭杂岩体具有岛弧钙碱性和大洋板内玄武岩双重岩浆性质。辉长岩SHRIMP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李家砭辉长岩和Ti-Fe矿床形成于621±6Ma,其中所含有的继承性锆石来自新元古代晚期岛弧中酸性岩浆岩,以上特征表明李家砭Ti-Fe矿床形成于新元古代晚期弧后盆地构造背景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Ti-Fe矿床 岩浆分异型矿床 弧后盆地 山阳-柞水矿集区 南秦岭
下载PDF
西藏罗布莎不同类型铬铁矿的特征及成因模式讨论 被引量:33
15
作者 熊发挥 杨经绥 +5 位作者 巴登珠 刘钊 徐向珍 冯光英 牛晓露 许继峰 《岩石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2137-2163,共27页
蛇绿岩地幔橄榄岩中产出的豆荚状铬铁矿是铬的主要来源。已有的研究表明,豆荚状铬铁矿形成于洋中脊或俯冲带的浅部地幔环境。但随着近些年在豆荚状铬铁矿及围岩地幔橄榄岩中不断发现金刚石等深部矿物,人们也开始质疑豆荚状铬铁矿的浅部... 蛇绿岩地幔橄榄岩中产出的豆荚状铬铁矿是铬的主要来源。已有的研究表明,豆荚状铬铁矿形成于洋中脊或俯冲带的浅部地幔环境。但随着近些年在豆荚状铬铁矿及围岩地幔橄榄岩中不断发现金刚石等深部矿物,人们也开始质疑豆荚状铬铁矿的浅部成因理论。本文系统研究了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带东段的罗布莎豆荚状铬铁矿床,识别出两类铬铁矿,一类以方辉橄榄岩为围岩的致密块状铬铁矿(Cr1#),另一类是以纯橄岩壳为围岩的浸染状铬铁矿(Cr2#)。两类铬铁矿在铬尖晶石的矿物化学成分、PGE和Re-Os同位素特征上存在较大差别,属不同演化过程的结果。地幔橄榄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罗布莎橄榄岩中存在由低铬且轻稀土亏损和高铬且轻稀土富集的两类方辉橄榄岩。在此基础上,提出豆荚状铬铁矿为多阶段形成的新认识,经历了早期俯冲至地幔过渡带(410~660km)的陆壳和洋壳物质被脱水和肢解,过渡带产生的热和流体促成了地幔的熔融和Cr的释放和汇聚;铬铁矿浆在地幔柱/地幔对流驱动下,运移至过渡带顶部冷凝固结,并有强还原性的流体进入,后者携带了深部形成的金刚石、斯石英等高压矿物,并进入"塑性-半塑性地幔橄榄岩"中;随着物质向上移动,深度降低,早期超高压相矿物发生相变,如斯石英转变成柯石英,高压相的铬铁矿中出溶成柯石英和单斜辉石;在侵位过程和俯冲带环境,含水熔体与方辉橄榄岩反应形成了不含超高压矿物的规模相对较小的浸染状铬铁矿(Cr2#)及纯橄岩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类型铬铁矿 铂族元素 铼锇同位素 罗布莎蛇绿岩
下载PDF
吉林红旗岭1号和7号岩体中含矿超镁铁质岩的矿物化学特征:对岩浆演化过程以及铜镍硫化物矿床形成机制的约束 被引量:21
16
作者 吕林素 毛景文 +3 位作者 周振华 李宏博 张作衡 汪云峰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19-344,共26页
本文对吉林红旗岭1号和7号岩体中含矿超镁铁质岩的主要造岩矿物进行了详细研究。两岩体的主要造岩矿物为贵橄榄石、古铜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和金云母。岩浆的暗色矿物结晶顺序为: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黑云母... 本文对吉林红旗岭1号和7号岩体中含矿超镁铁质岩的主要造岩矿物进行了详细研究。两岩体的主要造岩矿物为贵橄榄石、古铜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和金云母。岩浆的暗色矿物结晶顺序为: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黑云母,与镜下实际观察一致,是岩浆在不同深度结晶的产物。原始岩浆来自上地幔,两岩体进入高位岩浆房中的熔体的MgO含量分别13.98%和14.22%、Mg#值分别为72.22和71.05,为含水的高镁的苦橄质玄武岩浆。深部岩浆房深度距地表约26~27km,岩浆房内的结晶温度介于1280~1379℃之间,即结晶于下地壳中。岩浆由深部上升到高位(浅部)岩浆房中的过程是近绝热的,也是快速完成的。岩浆可能经历了两次岩浆房的演化过程,岩浆在上升到高位岩浆房之前,在深部曾经历了较短时间的橄榄石和少量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但在高位岩浆房中混染了地壳物质,与此同时,还经历了同源岩浆混合作用以及岩浆过冷却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岩浆体系中成矿元素含量增高以及硫达到饱和状态,使金属硫化物熔离并晶出,从而使岩体发生铜镍矿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化学 岩浆过程 镁铁质-超镁质岩体 成矿机制 吉林红旗岭
下载PDF
江西武山花岗闪长斑岩中黑云母成分特征及其成岩成矿意义 被引量:27
17
作者 东前 杜杨松 +3 位作者 曹毅 庞振山 宋林旭 郑震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共6页
江西武山花岗闪长斑岩与矽卡岩铜矿在成因上密切相关,通过对其中的黑云母进行的岩相学观察和详细的矿物化学分析来探讨黑云母的形成条件及其成岩成矿意义。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武山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黑云母富镁贫铁低铝高钛,属镁质黑... 江西武山花岗闪长斑岩与矽卡岩铜矿在成因上密切相关,通过对其中的黑云母进行的岩相学观察和详细的矿物化学分析来探讨黑云母的形成条件及其成岩成矿意义。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武山花岗闪长斑岩中的黑云母富镁贫铁低铝高钛,属镁质黑云母。其AlⅥ为0.03~0.19,w(ΣFeO)/w(ΣFeO+MgO)为0.531~0.567,w(MgO)为12.80%~14.06%,指示武山花岗闪长斑岩属壳幔混源的I型花岗岩。黑云母结晶的温度为720℃~750℃,logfO2为-11.6^-12.5,压力为86 MPa^103 MPa,对应的侵位深度为2.84 km^3.39 km,表明该岩体形成于相对高温较浅环境,具有较大成矿潜力,有利于武山铜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云母 花岗闪长斑岩 矿物化学 成岩成矿 江西武山
下载PDF
CCSD主孔揭示的东海超高压榴辉岩中的金红石: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成矿意义 被引量:45
18
作者 王汝成 王硕 +1 位作者 邱检生 倪培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65-474,共10页
金红石是榴辉岩中的主要含钛副矿物。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2000m岩心样品中,金红石榴辉岩、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和蓝晶石榴辉岩中都程度不等地含有金红石。金红石既可以与其它矿物一起包裹在主要变质矿物中,也可以呈粒间矿物,但在... 金红石是榴辉岩中的主要含钛副矿物。中国大陆科学钻探工程主孔100-2000m岩心样品中,金红石榴辉岩、多硅白云母榴辉岩和蓝晶石榴辉岩中都程度不等地含有金红石。金红石既可以与其它矿物一起包裹在主要变质矿物中,也可以呈粒间矿物,但在榴辉岩经受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过程中,金红石亦会退变为榍石。本文利用电子探针除了分析了金红石的主要元素外,还仔细测量了Nb、Cr、Zr含量。结果显示,Nb平均含量为147ppm,最高含量为670ppm,Cr的平均含量为614ppm,最高含量为3630ppm,低Nb特征(<1000ppm)显示榴辉岩原岩为镁铁质岩石;此外,三类榴辉岩也具有不同的金红石Nb、Cr地球化学特征,即金红石榴辉岩中的金红石表现为低Cr(<500ppm)、Nb变化大(0-670ppm)的特征,多硅白云母榴辉岩中的金红石以中等Cr含量(500-1200ppm)、Nb变化较大(0-480ppm)为特征,而蓝晶石榴辉岩中的金红石显著富Cr(2000-3630ppm),而Nb则非常贫乏(<140ppm)。在总共289个金红石Zr含量数据中,大部分Zr含量分布在150-240ppm之间,均值约为200ppm;利用Zacketal.(2004)提出的金红石温度计,计算得到金红石的形成温度介于690℃和7870℃之间。研究结果表明,金红石的微量元素分析是研究榴辉岩原岩特征及其钛成矿作用的实用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红石 微量元素 榴辉岩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
下载PDF
电子微探针-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研究老挝石岩石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21
19
作者 王含 周征宇 +3 位作者 钟倩 刘瑞婷 刘琦 李英博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6-61,共6页
新近发现的老挝石因与寿山石多个品种高度相似,给老挝石的科学定名和印材质量评价带来困难。本文采用常规宝玉石学测试结合电子微探针(EPMA)、X射线粉晶衍射(XRD)以及扫描电镜(SEM)等矿物谱学分析测试方法,系统解析其化学成分、... 新近发现的老挝石因与寿山石多个品种高度相似,给老挝石的科学定名和印材质量评价带来困难。本文采用常规宝玉石学测试结合电子微探针(EPMA)、X射线粉晶衍射(XRD)以及扫描电镜(SEM)等矿物谱学分析测试方法,系统解析其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及显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老挝石由高岭石亚族矿物多型组成,其中主要为高岭石、地开石及其过渡矿物,少量为珍珠陶石。红、黄色老挝石颜色与铁含量呈正相关性,表明铁元素可能为老挝石常见红、黄两色的主要致色原因。老挝石主要组成矿物晶体以不规则鳞片状或假六方片状为主,其粒径越细小、镶嵌越紧密,相应表现为质地细腻和篆刻工艺性能优异,作为印章石的工艺价值也就越高。老挝石的密度(2.58~2.60 g/cm^3)及折射率(1.561~1.570)等常规宝石学特征均与地开石型寿山石较为一致,其中颜色鲜艳、结构细腻者可作为优质的篆刻印材新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挝石 岩石矿物学特征 地开石 电子微探针 X射线粉晶衍射 扫描电镜
下载PDF
湘南黄沙坪多金属矿床花岗斑岩的矿物化学及其对矽卡岩白钨矿成矿的指示意义 被引量:11
20
作者 丁腾 马东升 +2 位作者 陆建军 章荣清 张世涛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6-728,共13页
黄沙坪多金属矿床是湖南最大的铅锌生产基地,并且在与矿床内花岗斑岩接触的矽卡岩带产有隐伏的大型矽卡岩型白钨矿和中型规模的辉钼矿。钨-钼矿化的时代为晚侏罗世,与矿床内花岗斑岩侵入时代一致。然而,已有研究认为,由于该花岗斑岩规... 黄沙坪多金属矿床是湖南最大的铅锌生产基地,并且在与矿床内花岗斑岩接触的矽卡岩带产有隐伏的大型矽卡岩型白钨矿和中型规模的辉钼矿。钨-钼矿化的时代为晚侏罗世,与矿床内花岗斑岩侵入时代一致。然而,已有研究认为,由于该花岗斑岩规模很小,矽卡岩型白钨矿的成矿热液应来自深部岩浆房而非此花岗斑岩。为此,我们对花岗斑岩进行了仔细的镜下观测,并且对其中的副矿物和黑云母以及矽卡岩中的白钨矿进行了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应用原位LA-ICP-MS方法测定了矽卡岩中白钨矿的稀土元素含量,试图对白钨矿矿化的物质和流体来源提供确切的证据。通过研究,首次在矿床内花岗斑岩中发现了与未蚀变黑云母伴生的黑钨矿和铌铁矿,表明花岗斑岩至少在岩浆结晶作用晚期或岩浆-热液过渡阶段早期就已发生钨的矿物富集,为确定花岗斑岩是控制钨矿化的成矿岩体提供了依据。此外,发现花岗斑岩中的黑云母(属铁叶云母)含有极高的氟含量(>3%),指示其应形成于富含氟的高分异岩浆。研究进一步揭示,矽卡岩中白钨矿的轻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与花岗斑岩十分一致,而重稀土元素则显著亏损,而且Eu的含量较花岗斑岩更为富集。这暗示形成白钨矿的成矿流体应直接来自花岗斑岩,即:在早期无水矽卡岩阶段,石榴子石的沉淀导致流体中的重稀土亏损而Eu相对富集;白钨矿随后再从这种流体中沉淀。此外,白钨矿的Eu含量与Sm、Gd含量具有负相关关系,表明Eu的分配是相对独立的行为,主要以Eu2+存在,从而指示沉淀白钨矿的流体具有还原的性质。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及本文所提供的新证据,我们认为,形成矽卡岩型白钨矿的钨和成矿热液应来自高分异且富F的花岗斑岩,而所需的钙则可能来自于碳酸盐围岩,即矿床内花岗斑岩应是形成钨钼矿床的物质来源,驱动热液活动的能量来源,和寻找隐伏钨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沙坪矿床 花岗斑岩 铌铁矿 黑钨矿 黑云母 白钨矿 电子探针 原位LA-ICP-MS 成矿物质和流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