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广泛发育具有经济效益的富氦无机成因天然气田,如其中富氦氮气田甚至可以含有高达10%的氦。原地和周边地区的基底提供充足的氦源而氮气可来自不同圈层,且通常N_(2)/He(He>0.1%)在5~50之间。但是富氦氮气田在美国独特地质环境之...美国广泛发育具有经济效益的富氦无机成因天然气田,如其中富氦氮气田甚至可以含有高达10%的氦。原地和周边地区的基底提供充足的氦源而氮气可来自不同圈层,且通常N_(2)/He(He>0.1%)在5~50之间。但是富氦氮气田在美国独特地质环境之外是否也有发现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富氦二氧化碳气田中的氦主要也来自壳源且产量可观。科罗拉多高原上的富氦二氧化碳气田均被认为是来源于新生代晚期的岩浆活动,且该地区岩浆岩具有较高的U、Th含量。地下水溶气脱气-再溶解(Groundwater Gas Stripping and Re-dissolution,GGS-R)模型被普遍认为可以合理解释CO_(2)气藏中氮气、氦等惰性气体的聚集成藏机制。具体来说,幔源CO_(2)载体气充注时将溶解在地下水中的大气源惰性气体与壳源惰性气体脱出成藏,并与地下水达到水/气溶解平衡。虽然不同气田的平衡值各有不同,但是科罗拉多高原上的各气田均显示出相似的范围值,即在相应的储层压力和温度下为0~100 cm^(3)水/cm^(3)气。本文系统分析美国无机成因富氦气藏的氦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机制,讨论氦气在经历氦源岩内游离相扩散初次运移后通过水溶相、气容相集流或是多相渗流方式进行的二次运移及由无机成因载体气N_(2)和CO_(2)共同参与的富集成藏机制,既可为我国氦气勘查提供理论认识依据,也可为二氧化碳地质评价和开发利用及安全封存提供参考。展开更多
通过分析测定南海北部湾中东部海底柱状沉积物的主量、微量元素和矿物组成,结合AMS^(14)C定年,研究了11.3 ka BP以来该海域全新世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和海洋环境变化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剖面以86 cm为界限,大部分主量、微量元...通过分析测定南海北部湾中东部海底柱状沉积物的主量、微量元素和矿物组成,结合AMS^(14)C定年,研究了11.3 ka BP以来该海域全新世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和海洋环境变化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剖面以86 cm为界限,大部分主量、微量元素含量呈现明显的上、下两阶段变化特征,分别为3.2~0.2 ka BP的上部沉积层段(86~4 cm)和11.3~3.2 ka BP的下部沉积层段(200~86 cm),其中Si、Ca、Zr等元素含量在上部层段沉积物中显著减少,而A1、Fe、Ti、V、Cr、Co等元素含量明显升高,稀土元素含量变化不明显。此外,剖面中的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伊利石、绿泥石和长石。相比于下部层段,上部层段中绿泥石含量更高、长石含量更低。综合来看,沉积物物源输入比较稳定,主要来自周边海岸侵蚀产物和琼州海峡的下切侵蚀产物,其次是红河和珠江携带的沉积物。剖面上、下层段沉积物中元素和矿物含量的差异主要与3.2 ka BP以来,高海平面下琼州海峡进一步扩张引起的海底下沉和海水深度增加有关,从而导致上部沉积时期水动力较弱,黏土矿物含量增加。展开更多
文摘美国广泛发育具有经济效益的富氦无机成因天然气田,如其中富氦氮气田甚至可以含有高达10%的氦。原地和周边地区的基底提供充足的氦源而氮气可来自不同圈层,且通常N_(2)/He(He>0.1%)在5~50之间。但是富氦氮气田在美国独特地质环境之外是否也有发现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富氦二氧化碳气田中的氦主要也来自壳源且产量可观。科罗拉多高原上的富氦二氧化碳气田均被认为是来源于新生代晚期的岩浆活动,且该地区岩浆岩具有较高的U、Th含量。地下水溶气脱气-再溶解(Groundwater Gas Stripping and Re-dissolution,GGS-R)模型被普遍认为可以合理解释CO_(2)气藏中氮气、氦等惰性气体的聚集成藏机制。具体来说,幔源CO_(2)载体气充注时将溶解在地下水中的大气源惰性气体与壳源惰性气体脱出成藏,并与地下水达到水/气溶解平衡。虽然不同气田的平衡值各有不同,但是科罗拉多高原上的各气田均显示出相似的范围值,即在相应的储层压力和温度下为0~100 cm^(3)水/cm^(3)气。本文系统分析美国无机成因富氦气藏的氦气生成、运移和聚集机制,讨论氦气在经历氦源岩内游离相扩散初次运移后通过水溶相、气容相集流或是多相渗流方式进行的二次运移及由无机成因载体气N_(2)和CO_(2)共同参与的富集成藏机制,既可为我国氦气勘查提供理论认识依据,也可为二氧化碳地质评价和开发利用及安全封存提供参考。
文摘通过分析测定南海北部湾中东部海底柱状沉积物的主量、微量元素和矿物组成,结合AMS^(14)C定年,研究了11.3 ka BP以来该海域全新世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和海洋环境变化的指示意义。结果表明,剖面以86 cm为界限,大部分主量、微量元素含量呈现明显的上、下两阶段变化特征,分别为3.2~0.2 ka BP的上部沉积层段(86~4 cm)和11.3~3.2 ka BP的下部沉积层段(200~86 cm),其中Si、Ca、Zr等元素含量在上部层段沉积物中显著减少,而A1、Fe、Ti、V、Cr、Co等元素含量明显升高,稀土元素含量变化不明显。此外,剖面中的矿物组成主要为石英、伊利石、绿泥石和长石。相比于下部层段,上部层段中绿泥石含量更高、长石含量更低。综合来看,沉积物物源输入比较稳定,主要来自周边海岸侵蚀产物和琼州海峡的下切侵蚀产物,其次是红河和珠江携带的沉积物。剖面上、下层段沉积物中元素和矿物含量的差异主要与3.2 ka BP以来,高海平面下琼州海峡进一步扩张引起的海底下沉和海水深度增加有关,从而导致上部沉积时期水动力较弱,黏土矿物含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