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共找到771篇文章
< 1 2 3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东地区中生代岩浆岩中放射性元素富集规律及其对大地热流异常的指示意义
1
作者 陈勇 朱雪蕾 +1 位作者 李伟 周瑶琪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35,共11页
为进一步了解岩浆岩中放射性元素富集与大地热流异常的相关性,以山东地区中生代岩浆岩为研究对象,从岩石类型、元素含量、岩石形成年龄、放射性生热元素Th、U丰度、大地热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正长岩Th、U丰度最高,酸性岩和... 为进一步了解岩浆岩中放射性元素富集与大地热流异常的相关性,以山东地区中生代岩浆岩为研究对象,从岩石类型、元素含量、岩石形成年龄、放射性生热元素Th、U丰度、大地热流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区内正长岩Th、U丰度最高,酸性岩和碱性岩的Th、U含量相对较高;Th、U元素与Si、K元素含量存在正相关,与Fe、Mg等其他主量元素存在负相关,与Nb、Ta、Pb及稀土元素也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放射性元素丰度与大地热流存在一定的正相关,但还受到地壳厚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研究进一步揭示放射性元素、岩浆岩及地热之间的关系,对山东地区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东地区 中生代 岩浆岩 放射性元素 大地热流
下载PDF
U同位素分馏行为及其在环境地球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茜 朱光有 +4 位作者 李婷婷 陈志勇 艾依飞 张岩 田连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7-471,共25页
近年来,研究铀(U)及其同位素有关的地球化学指标在地球环境科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加快我国U同位素发展和应用,本文系统回顾了近20年来U及其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U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U循环与地表U同位素组成、U同位素... 近年来,研究铀(U)及其同位素有关的地球化学指标在地球环境科学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加快我国U同位素发展和应用,本文系统回顾了近20年来U及其同位素的地球化学行为、U同位素分析测试技术、U循环与地表U同位素组成、U同位素分馏机理以及U同位素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应用进展与技术壁垒。综述表明:U作为氧化还原敏感元素,在自然和人为活动中,U同位素存在显著分馏现象。U同位素已初步成功应用于示踪现代陆地表生环境系统中U的分布、迁移和扩散行为,重建地质历史时期环境与生命协同演化过程等地球环境科学领域。但总体而言,国内外U同位素研究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局限于定性分析,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特殊价态的U同位素仍无法测量,这制约了进一步对氧化还原过程中U同位素分馏机理的认识;地下水U污染处理手段缺失,表生沉积物的U同位素测试数据缺乏系统性和区域性,大气定量源计算解析模型还未完全建立;碳酸盐岩成岩过程中的U同位分馏机理尚不清楚,其分馏校正因子难以确定;黑色页岩包含海水和沉积物混杂的化学信号,难以准确扣除局部无效分馏信号;对非重大地质事件时期的关注较少导致无法恢复地球完整的氧化还原历史;U同位素高温地球化学分馏机理与应用基本处于空白等。未来,进一步改善U同位素测试技术,提高仪器检测分析精度,进行更系统的U同位素测试,建立各类型U同位素数据库,深化U同位素分馏机理认识,筑牢U同位素应用基石,尝试U同位素在更多领域的探索,以及将U同位素与其他氧化还原系统相关的示踪剂联合使用以提高示踪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U同位素研究的主要方向。本文对进一步推动我国U同位素在环境地球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具有深远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同位素 U循环 分馏机理 环境科学 地球科学 U示踪
下载PDF
内蒙古中部乌兰陶勒盖铜镍矿床形成时代与岩浆源区
3
作者 王佳新 焦建刚 +2 位作者 马云飞 李峰 高超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91-1012,共22页
内蒙古中部存在多条镁铁-超镁铁质成矿岩带,其中位于黄花滩—小南山镁铁-超镁铁质成矿岩带中的乌兰陶勒盖中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是近年来区域镍找矿的新突破。然而目前关于该矿床的形成时代、岩浆源区与构造背景研究属空白,对其开展深入研... 内蒙古中部存在多条镁铁-超镁铁质成矿岩带,其中位于黄花滩—小南山镁铁-超镁铁质成矿岩带中的乌兰陶勒盖中型铜镍硫化物矿床是近年来区域镍找矿的新突破。然而目前关于该矿床的形成时代、岩浆源区与构造背景研究属空白,对其开展深入研究有利于实现区域镍成矿规律总结及下一步找矿部署。本文选择乌兰陶勒盖铜镍硫化物矿床中的辉长岩与煌斑岩开展了系统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组成、全岩元素与Sr-Nd同位素组成分析。结果表明,辉长岩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70.8±3.2)Ma,煌斑岩锆石U-Pb年龄为251.5~250.9 Ma,依次对应于古亚洲洋最终闭合后、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克拉通碰撞后伸展两期构造事件。辉长岩SiO_(2)含量为47.29%~51.45%,Na2O+K2O含量为0.97%~3.08%,属于亚碱性系列。辉长岩有相对较高的(87Sr/86Sr)i(0.7199~0.7239)与较低的εNd(t)值(-12.18~-9.55),指示岩浆源区系EMⅡ型富集岩石圈地幔。煌斑岩具有较低的SiO_(2)含量(47.72%~52.15%)及高的K2O含量(4.47%~9.43%),属于钙碱性钾质、过钾质煌斑岩;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Nb、Ta和Ti等高场强元素(HFSE),εHf(t)均为负值(-20.0~-2.9),表现出富集型岩石圈地幔受到俯冲流体交代作用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成时代 岩石成因 铜镍硫化物矿床 乌兰陶勒盖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大柴旦盐湖硼矿特征及成因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马鸿颖 李洪普 +1 位作者 安永为 仇新迪 《盐湖研究》 CAS CSCD 2024年第2期54-61,共8页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盐湖产业基地,大柴旦盐湖为盆地内重要的固液相硼矿床,其卤水中富含硼、锂、钾、镁、钠、溴、碘等。通过勘查大柴旦地质背景和卤水储层地质特征,分析大柴旦湖水(地表卤水)、潜卤水、承压卤水水文地质特征、水化...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盐湖产业基地,大柴旦盐湖为盆地内重要的固液相硼矿床,其卤水中富含硼、锂、钾、镁、钠、溴、碘等。通过勘查大柴旦地质背景和卤水储层地质特征,分析大柴旦湖水(地表卤水)、潜卤水、承压卤水水文地质特征、水化学特征,结果表明大柴旦地区硼、锂来源于地球深部,断裂构造为导卤构造,钾、钠、镁等盐类来源于周缘花岗岩,新构造运动形成大柴旦断陷盆地接受沉积,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沉积盐类地层,随着地下水补给增加,岩盐层溶解,形成高矿化度卤水,相应的硼、钾、锂等溶解于卤水之中,形成卤水(液体硼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卤水特征 卤水成因 液体硼矿 大柴旦盐湖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五峰-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中钾质斑脱岩U-Pb年代学及其成因环境研究
5
作者 葛祥英 牟传龙 +3 位作者 门欣 侯乾 郑斌嵩 梁薇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41-655,共15页
中国华南地区晚奥陶世末期—早志留世初期沉积五峰—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同时,也发育有多套钾质斑脱岩层,斑脱岩层的多次出现证实华南地区该时期曾间歇性发生了火山活动,但对于斑脱岩的来源尚存在分歧。本文选取了四川盆地多个五峰—龙... 中国华南地区晚奥陶世末期—早志留世初期沉积五峰—龙马溪组黑色页岩的同时,也发育有多套钾质斑脱岩层,斑脱岩层的多次出现证实华南地区该时期曾间歇性发生了火山活动,但对于斑脱岩的来源尚存在分歧。本文选取了四川盆地多个五峰—龙马溪组剖面内发育较多层且厚度较大的斑脱岩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考察和岩石矿物学、元素地球化学、锆石年代学等分析方法,对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内所发育斑脱岩的年龄、火山活动持续时间及火山灰来源进行了分析研究。野外观察显示,钾质斑脱岩颜色醒目,易于区分,且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多与黄铁矿条带或集合体共生。X衍射结果显示,其主要由黏土矿物和非黏土矿物组成,其中黏土矿物由伊利石和伊蒙混层组成,非黏土矿物以石英、长石、方解石、白云石和黄铁矿等为主。钾质斑脱岩主量元素以高K_(2)O含量、低TiO_(2)含量为特征,稀土元素成分分析显示,其轻稀土轻微富集、重稀土亏损,具负铕异常,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曲线具有右倾的特点;对各斑脱岩内的锆石进行LA-ICP-MS定年研究,结果表明,斑脱岩的形成年龄在(448±2)Ma~(440.4±5.6)Ma之间,证实该时期火山活动延续了至少8 Myr;岩浆判别图(Nb/Y–Zr/TiO_(2))指示这些钾质斑脱岩的原始岩浆为中酸性成分;依据微量元素特征和构造环境判别图(Nb–Y,Y+Nb–Rb,Zr–TiO_(2),Hf/3–Th–Ta,Nb/Yb–Th/Yb),初步认为原始岩浆形成于岛弧环境。据斑脱岩层数及厚度自北向南逐渐减少的事实,及现阶段华南大地构造性质的新认识,认为其来源可能与扬子北缘早古生代秦岭洋闭合过程中的板块俯冲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晚奥陶世末—早志留世初 钾质斑脱岩 U-PB年代学 成因环境
下载PDF
赣南张天堂地区岩体型钨矿晚侏罗世成岩成矿的同位素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65
6
作者 丰成友 丰耀东 +5 位作者 许建祥 曾载淋 佘宏全 张德全 屈文俊 杜安道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4期642-650,共9页
摇篮寨钨矿是新近发现于赣南张天堂地区的代表性岩体型钨矿床。笔者对其含矿岩体和矿石进行了成岩成矿年龄精测,分别获得细粒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56.9±1.7)Ma(n=11,MSWD=3.3),浸染状辉钼矿Re-Os同位素的模... 摇篮寨钨矿是新近发现于赣南张天堂地区的代表性岩体型钨矿床。笔者对其含矿岩体和矿石进行了成岩成矿年龄精测,分别获得细粒似斑状白云母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56.9±1.7)Ma(n=11,MSWD=3.3),浸染状辉钼矿Re-Os同位素的模式年龄为(155.2±2.3)Ma~(156.5±2.1)Ma、等时线年龄为(155.8±2.8)Ma(n=4,MSWD=0.49)。结合区域最新获得的高精度测年数据的分析,结果表明,本区钨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集中在150~160Ma),钨成矿和与之有密切成因关系的花岗岩类岩体成岩不存在明显时差(1~5Ma),本区的钨锡成矿对应于华南中生代第二次大规模成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体型钨矿 晚侏罗世成岩成矿 U—Pb Re—Os 锫石 辉钼矿 张天堂 赣南
下载PDF
阿尔泰造山带阿巴宫花岗岩体锆石SHRIMP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43
7
作者 刘锋 李延河 +4 位作者 毛景文 杨富全 柴凤梅 耿新霞 杨宗喜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95-804,共10页
阿尔泰造山带分布着大量花岗岩。本次研究的出露于阿巴宫一带的两个片麻状花岗岩体,其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462.5±3.6)Ma和(457.8±3.1)Ma,在误差范围内年龄一致,表明这两个岩体是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较老的年龄说明该... 阿尔泰造山带分布着大量花岗岩。本次研究的出露于阿巴宫一带的两个片麻状花岗岩体,其锆石SHRIMP U-Pb年龄分别为(462.5±3.6)Ma和(457.8±3.1)Ma,在误差范围内年龄一致,表明这两个岩体是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较老的年龄说明该岩体原被划分为华力西中晚期侵入岩体的认识并不正确,该岩基可能是由不同时代的侵入体组成。阿巴宫2号岩体呈岩株状出露于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火山岩地层中,二者之间没有显示侵入接触和断层接触关系,表明火山岩地层可能为岩体的不整合沉积盖层,后经剥蚀和构造作用使岩体局部出露地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泰造山带 阿巴宫 片麻状花岗岩 锆石SHRIMP U-PB年龄
下载PDF
地质样品Sr同位素比值测定计量比对结果评价
8
作者 卢山松 杨红梅 +3 位作者 梅玉萍 张春红 段桂玲 张利国 《华南地质》 CAS 2024年第1期171-178,共8页
Sr同位素比值(87Sr/86Sr)测试技术作为一项成熟方法和常规示踪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考古学等研究中,但该测试技术至今并未开展相应的计量比对工作。为评价各实验室Sr同位素比值检测水平和能力,本文组织开展了地质样... Sr同位素比值(87Sr/86Sr)测试技术作为一项成熟方法和常规示踪技术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考古学等研究中,但该测试技术至今并未开展相应的计量比对工作。为评价各实验室Sr同位素比值检测水平和能力,本文组织开展了地质样品Sr同位素比值测定专项计量比对活动。通过对参加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价各实验室的检测能力。结果表明:参比实验室检测结果的满意率为85.7%,仅一个实验室的检测结果为不满意,参比实验室整体检测能力和技术水平良好,但仍然需要重视高Rb/Sr比值样品分离有效性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r同位素比值 87Sr/86Sr 计量比对
下载PDF
氡及其子体运移规律与机理研究 被引量:44
9
作者 贾文懿 方方 +6 位作者 周蓉生 马英杰 邱元德 候新生 吴允平 祖秀兰 王小琴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69-175,共7页
应用高灵敏度、高精度、静态、累积、易于重复观测的CD—la杯测氧技术,在室内较理想条件下,进行了氡及其子体“自身”固有的运移规律与机理研究。实验发现:(1)氡及其子体在理想条件下的空气中,其纵向运移能力远大于横向运移... 应用高灵敏度、高精度、静态、累积、易于重复观测的CD—la杯测氧技术,在室内较理想条件下,进行了氡及其子体“自身”固有的运移规律与机理研究。实验发现:(1)氡及其子体在理想条件下的空气中,其纵向运移能力远大于横向运移能力,前者>90%,后者<10%;(2)氡及其子体比重很大,但其向上运移的贡献>45%,向下运移的贡献<45%;(3)氡及其子体和母体衰变放出的a粒子减速后之4He可与它们形成团簇,当其比重小于空气时,能自行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运移规律 运移机理 氡子体 测氡技术 地气测量 地质勘探
下载PDF
湖南白马山龙潭超单元、瓦屋塘花岗岩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9
10
作者 李建华 张岳桥 +3 位作者 徐先兵 李海龙 董树文 李廷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58-175,共18页
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湖南白马山龙潭超单元2个样品和瓦屋塘花岗岩1个样品的锆石进行了内部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锆石SHRIMPU-Pb定年方法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测定。其中,白马山龙潭超单元2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样品分别给出了(215.9... 运用阴极发光技术,对湖南白马山龙潭超单元2个样品和瓦屋塘花岗岩1个样品的锆石进行了内部结构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锆石SHRIMPU-Pb定年方法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测定。其中,白马山龙潭超单元2个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样品分别给出了(215.9&#177;1.9)Ma和(212.2&#177;2.1)Ma的主体谐和年龄。同时还测得了一组较年轻的谐和年龄((201.0&#177;2.8)Ma)和一组较老的锆石核部年龄(230.3~227.0Ma),表明研究区印支晚期存在多期花岗质岩浆的侵入活动。瓦屋塘岩体黑云母二长花岗岩1个样品给出了(217.7&#177;1.8)Ma的谐和年龄。这2个岩体的形成进一步佐证了华南大陆印支晚期岩浆活动于210~225Ma,达到岩浆活动的峰期。地球化学测试结果显示,白马山和瓦屋塘岩体均为弱过铝强过铝质花岗岩,具壳源型花岗岩的特征,形成于后碰撞期或碰撞晚期的构造环境,源于早元古代变质杂砂岩的部分熔融。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认为,这2个岩体形成于秦岭大别和松马2条印支期缝合带碰撞结束后的印支晚期伸展构造背景下,为热应力松弛阶段,板内挤压加厚的地壳减压熔融作用的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马山 瓦屋塘 锆石SHRIMPU-PB定年 印支期花岗岩 地壳伸展 湖南
下载PDF
扬子北缘西乡群大石沟组和三郎铺组凝灰岩锆石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4
11
作者 邓奇 王剑 +5 位作者 汪正江 江新胜 杜秋定 伍皓 杨菲 崔晓庄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97-808,819,共13页
对采自扬子北缘西乡群大石沟组和三郎铺组的凝灰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大石沟组和三郎铺组的凝灰岩年龄分别为(789.0±4.4)Ma(MSWD=0.66)和(760.4±4.5)Ma(MSWD=0.43)。根据已有的资料分析,西乡群的底界年... 对采自扬子北缘西乡群大石沟组和三郎铺组的凝灰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大石沟组和三郎铺组的凝灰岩年龄分别为(789.0±4.4)Ma(MSWD=0.66)和(760.4±4.5)Ma(MSWD=0.43)。根据已有的资料分析,西乡群的底界年龄约为820 Ma,区域上大体可与板溪群及其相当地层进行对比,为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的早期充填,其与下伏三花石群分别代表了上下2个不同的构造-沉积旋回。结合前人研究结果,华南新元古代的岩浆活动初步显示有三幕的特征,它们的峰值年龄分别约为825Ma、795Ma和760Ma,其中以前两期最为明显,分别标志着裂谷盆地的开启和全面打开。笔者报道的大石沟组和三郎铺组凝灰岩分别代表了795Ma和760Ma两期幕式岩浆活动,它们不仅是华南新元古代幕式岩浆活动的一部分,也与华南新元古代裂谷盆地的形成密切相关,具有不可忽视的地质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西乡群 凝灰岩 锆石U-PB年龄 地层学 幕式岩浆活动 扬子北缘
下载PDF
新疆哈密镜儿泉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40)Ar-^(39)Ar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4
12
作者 陈郑辉 王登红 +2 位作者 龚羽飞 陈毓川 陈世平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70-476,共7页
文章通过对哈密镜儿泉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中白云母的40Ar/39Ar同位素定年研究,测得该矿床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其坪年龄为(243±2)Ma。这一结果显示,镜儿泉的含稀有金属伟晶岩脉是在印支期形成的,并且在形成之后没有再受到后期地质... 文章通过对哈密镜儿泉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中白云母的40Ar/39Ar同位素定年研究,测得该矿床的同位素年龄数据,其坪年龄为(243±2)Ma。这一结果显示,镜儿泉的含稀有金属伟晶岩脉是在印支期形成的,并且在形成之后没有再受到后期地质事件的影响。与阿尔泰成矿省相似,东天山在印支期也发生了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的成矿作用。这表明,东天山地区的成矿演化与阿尔泰地区具有可比性,从而为2个地区的地质找矿指出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印支期 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 白云母^40Ar-^39Ar法测年 镜儿泉 新疆
下载PDF
云南会泽铅锌矿床粘土矿物K-Ar测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64
13
作者 张长青 毛景文 +1 位作者 刘峰 李厚民 《矿床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7-324,共8页
文章应用K-Ar法测得会泽铅锌矿床矿体中的蚀变粘土矿物年龄为(176.5±2.5) Ma,该年龄为成矿作用第一阶段黄铁矿形成的年龄,略早于第二阶段方铅矿、闪锌矿和方解石的形成年龄.该年龄表明这些铅锌矿床的形成与峨眉山玄武岩浆活动(251... 文章应用K-Ar法测得会泽铅锌矿床矿体中的蚀变粘土矿物年龄为(176.5±2.5) Ma,该年龄为成矿作用第一阶段黄铁矿形成的年龄,略早于第二阶段方铅矿、闪锌矿和方解石的形成年龄.该年龄表明这些铅锌矿床的形成与峨眉山玄武岩浆活动(251~262 Ma)有明显的时间间隔,而可能为特提斯板块向大陆俯冲期间在大陆边缘岩浆弧后伸展带形成的MVT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K—Ar年龄 粘土矿物 成矿作用 会泽铅锌矿 云南
下载PDF
富有机质地质样品Re-Os同位素体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14
作者 李超 屈文俊 +2 位作者 王登红 陈郑辉 杜安道 《岩石矿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21-430,共10页
Re-Os同位素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重要进展。Re、Os能够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富有机质地质样品中富集,Re-Os同位素体系在各种富有机质样品的研究已成为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领域一个新的热点。文章介绍了Re-Os同位素体系研究应用于富有机... Re-Os同位素的研究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重要进展。Re、Os能够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富有机质地质样品中富集,Re-Os同位素体系在各种富有机质样品的研究已成为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领域一个新的热点。文章介绍了Re-Os同位素体系研究应用于富有机质地质样品研究的原理及其地质样品种类,从风化淋滤和熟化两方面对Re-Os同位素体系的封闭性进行了说明,并且结合实例论述了Re-Os同位素体系应用于富有机质地质样品的重大意义,还对不同类型富有机质样品的采样和溶样方法进行了归纳。此外,还提出了当前富有机质地质样品Re-Os同位素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指出富有机质地质样品Re-Os同位素分析将成为解决地质难题一种新的有力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体系 黑色岩系 油页岩 沥青 次石墨 原油
下载PDF
豫西地区秦岭造山带武当群火山岩和沉积岩锆石U-Pb年龄 被引量:30
15
作者 祝禧艳 陈福坤 +3 位作者 王伟 PHAM Trung Hieu 王芳 张福勤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17-829,共13页
在南秦岭地体中广泛分布着武当群变质沉积—火山岩组合的基底岩石,是东秦岭造山带重要的岩石单元,但对其形成时代的认识存在分歧。笔者通过对豫西地区武当地体北部武当群上部杨坪组变质沉积岩和下部双台组变质中酸性火山岩锆石U-Pb年龄... 在南秦岭地体中广泛分布着武当群变质沉积—火山岩组合的基底岩石,是东秦岭造山带重要的岩石单元,但对其形成时代的认识存在分歧。笔者通过对豫西地区武当地体北部武当群上部杨坪组变质沉积岩和下部双台组变质中酸性火山岩锆石U-Pb年龄的测定,认为杨坪组变质沉积岩沉积物源主要由晚元古代(860~640Ma)和早元古代(2260~1800Ma)、少量晚太古代和中元古代地壳物质构成,与扬子陆块具有亲缘关系。沉积时代应晚于640Ma。变质中酸性火山岩形成时代为730~780Ma之间,峰值(755±6)Ma,与双台组新元古代变质基性火山岩为同期岩浆作用的产物,成因上推测与Rodinia超大陆裂解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当群 锆石U-PB年龄 秦岭造山带 豫西 新元古代
下载PDF
湘南新田岭白钨矿床He,Ar同位素特征及Rb-Sr测年 被引量:40
16
作者 蔡明海 韩凤彬 +3 位作者 何龙清 刘国庆 陈开旭 付建明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7-173,共7页
新田岭白钨矿床是湘南W-Sn多金属矿集区中的一个大型矽卡岩型矿床,产于骑田岭岩体北接触带。本文对矽卡岩矿石中1件黄铁矿样品进行了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测定,获得3He/4He值为4.08Ra,40Ar/36Ar为342,反映了在矽卡岩矿床的成矿流体中... 新田岭白钨矿床是湘南W-Sn多金属矿集区中的一个大型矽卡岩型矿床,产于骑田岭岩体北接触带。本文对矽卡岩矿石中1件黄铁矿样品进行了流体包裹体He、Ar同位素测定,获得3He/4He值为4.08Ra,40Ar/36Ar为342,反映了在矽卡岩矿床的成矿流体中亦有地幔流体的显著参与;运用石英Rb-Sr法获得成矿等时线年龄为(157.4±3.2)Ma(2σ)(MSWD=1.6),87Sr/86Sr初始值为0.71044±0.00012,该年龄值与柿竹园超大型钨多金属矿床及芙蓉大型锡矿等的成矿年龄在测试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表明中侏罗世是湘南地区钨锡成矿的高峰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AR同位素 Rb-St测年 新田岭白钨矿床 湘南地区
下载PDF
黑龙江省翠宏山钨钼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6
17
作者 郝宇杰 任云生 +4 位作者 赵华雷 邹欣桐 陈聪 侯召硕 屈文俊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840-1850,共11页
翠宏山钨钼多金属矿床是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内一个重要的矽卡岩型矿床,钨、钼、锌均达大型规模。为确定该矿床的形成时代,对取自岩体内接触带钨钼矿体的7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研究。结果表明:辉钼矿中Re质量分数为(0.... 翠宏山钨钼多金属矿床是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内一个重要的矽卡岩型矿床,钨、钼、锌均达大型规模。为确定该矿床的形成时代,对取自岩体内接触带钨钼矿体的7件辉钼矿样品进行了Re-Os同位素测年研究。结果表明:辉钼矿中Re质量分数为(0.376 9~0.973 7)×10-6,Os质量分数为(1.272~3.234)×10-9;获得的模式年龄为(199.0±3.1)^(203.9±3.8)Ma,加权平均年龄为(201.6±1.4)Ma(MSWD=0.80),等时线年龄为(198.9±3.7)Ma(MSWD=0.83)。结合区域成矿作用分析认为:翠宏山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时代为早侏罗世,与成矿带内的霍吉河和鹿鸣等斑岩型(细网脉型)钼矿床同属燕山早期大规模构造-岩浆-成矿事件的产物。根据本次辉钼矿Re-Os定年结果,结合前人在矿区内所测多个花岗岩体的锆石U-Pb年龄认为:与翠宏山多金属矿床具成因联系的岩体应为二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成岩成矿作用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辉钼矿中Re质量分数、成矿岩体的物质源区综合研究表明,翠宏山多金属矿床的成岩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源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Os同位素定年 辉钼矿 金属矿床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 矽卡岩型矿床
下载PDF
西昆仑及邻区区域构造演化的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龄记录 被引量:25
18
作者 刘函 王国灿 +3 位作者 曹凯 孟艳宁 王岸 张克信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64-78,共15页
通过对西昆仑北部山前的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代学分析,将年龄划分为8个峰值区间:P1—4.7Ma以来;P2—13~9Ma;P3—24~18Ma;P4—47~33Ma;P5—79~57Ma;P6—131~103Ma;P7—185~180Ma;P8—267~235Ma,各峰值分布受阶段性抬升剥露和热事... 通过对西昆仑北部山前的碎屑锆石裂变径迹年代学分析,将年龄划分为8个峰值区间:P1—4.7Ma以来;P2—13~9Ma;P3—24~18Ma;P4—47~33Ma;P5—79~57Ma;P6—131~103Ma;P7—185~180Ma;P8—267~235Ma,各峰值分布受阶段性抬升剥露和热事件共同影响。P8与P5主要受热事件控制,P6、P4、P3、P2、P1主要和抬升剥露有关,P7主控因素不明显。裂变径迹年龄峰值与西昆仑及邻区发生的一系列重大构造事件的时限吻合,并伴随强烈的区域性断裂活动,指示裂变径迹年龄峰值记录了西昆仑及邻区构造演化的重大事件;其中,晚白垩世以来喜马拉雅东、西构造结抬升具有相似性,反映了青藏高原自印度板块与欧亚大陆碰撞以来经历了相似的阶段性抬升。柯克亚连续沉积剖面显示西昆仑及邻区4.7Ma以来开始最后一次大规模抬升,并指示上新世以来西昆仑及邻区的径迹年龄储备表现出由多样性向一致性、由无规律向年轻化的发展趋势,暗示4.7Ma以来的抬升具整体抬升性质;3.6Ma为抬升的转折点,表现为抬升剥露速率加快、基底开始大规模出露地表,西昆仑山对南边的水流形成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昆仑 碎屑锆石 裂变径迹 峰值 抬升
下载PDF
大兴安岭北部新林地区倭勒根群大网子组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23
19
作者 孙巍 迟效国 +4 位作者 潘世语 张蕊 权京玉 范乐夫 王利民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76-185,共10页
大兴安岭位于中亚造山带的东段,自北向南划分为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倭勒根群主体分布于额尔古纳地块,前人将其归属为新元古代-早寒武世。对新林地区倭勒根群大网子组的上部变火山岩段和下部变沉积岩段进行了锆石LA-ICP-M... 大兴安岭位于中亚造山带的东段,自北向南划分为额尔古纳地块、兴安地块和松嫩地块。倭勒根群主体分布于额尔古纳地块,前人将其归属为新元古代-早寒武世。对新林地区倭勒根群大网子组的上部变火山岩段和下部变沉积岩段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定年。测试结果显示:上部变火山岩的形成年龄为(430.7±4.1)Ma,属早志留世;下部变沉积岩中碎屑锆石的最小峰值年龄为(480.1±2.9)Ma,指示其沉积时间不早于早奥陶世。综合文献资料确定:新林地区倭勒根群浅变质岩系是一套时间跨距从寒武纪到早志留世的岩石地层组合,而非新元古代-早寒武世;新林蛇绿岩的构造侵位时间不早于早奥陶世;新林地区的大网子组、兴隆沟地区的早奥陶世沉积与多宝山-伊尔施早奥陶世火山弧构成了大兴安岭北部地区的早奥陶世弧-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兴安岭北部 新林地区 倭勒根群 锆石U-PB定年 火山岩
下载PDF
内蒙古红花尔基白钨矿矿床赋矿花岗岩Sr-Nd-Pb-Hf同位素特征 被引量:14
20
作者 郭志军 李进文 +7 位作者 黄光杰 关继东 董旭舟 田京 杨郧城 佘宏全 向安平 康永建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226-1241,共16页
对内蒙古红花尔基白钨矿矿床的赋矿花岗岩进行了全岩Sr、Nd同位素、钾长石Pb同位素以及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肉红色二长花岗岩、灰白色二长花岗岩到石英二长岩,它们的(^(87)Sr/^(86)Sr)_i值依次降低,均值分别为... 对内蒙古红花尔基白钨矿矿床的赋矿花岗岩进行了全岩Sr、Nd同位素、钾长石Pb同位素以及LA-MC-ICPMS锆石Hf同位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肉红色二长花岗岩、灰白色二长花岗岩到石英二长岩,它们的(^(87)Sr/^(86)Sr)_i值依次降低,均值分别为0.70525、0.70517和0.70482,_(εNd)(t)值则依次增加,均值分别为+2.2、+2.3和+3.1。2种二长花岗岩的钾长石Pb同位素值较均一,其中^(206)Pb/^(204)Pzb为18.258~18.276,^(207)Pb/^(204)Pb为15.507~15.512;^(208)Pb/^(204)Pb为37.994~38.018。3种花岗岩的锆石Hf同位素特征显示^(εHf)(t)值分别为+5.2^+10.4(均值+8.1)、+3.1^+9.8(均值+7.5)、+5.8^+14.4(均值+9.2)。赋矿花岗岩的Sr-Nd-Pb-Hf同位素特征指示其源岩物质很可能是以新元古代起源于亏损地幔的下地壳物质为主,石英二长岩可能是岩浆混合了少量地幔物质形成的包体。区域构造分析表明,红花尔基白钨矿矿床赋矿花岗岩岩浆源区的形成可能与新元古代古亚洲洋演化过程中俯冲大洋板块与上地幔的相互作用有关;早侏罗世,蒙古—鄂霍次克洋盆在本区闭合后,板块碰撞隆起的挤压环境触发了源岩物质的部分熔融,从而形成了赋矿花岗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花尔基 白钨矿矿床 花岗岩 锆石HF同位素 SR-ND-PB同位素 古亚洲洋 蒙古-鄂霍次克洋 上地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