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38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维成矿预测关键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袁峰 李晓晖 +5 位作者 田卫东 周官群 汪金菊 葛粲 国显正 郑超杰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9-128,共10页
三维成矿预测是当前深部找矿预测和勘查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其方法体系和实践应用均已取得大量成果,但同时存在若干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导致其进一步发展受到制约。本文从多尺度三维成矿预测方法体系不完善、不确定性分析与优化研究薄弱、... 三维成矿预测是当前深部找矿预测和勘查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其方法体系和实践应用均已取得大量成果,但同时存在若干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导致其进一步发展受到制约。本文从多尺度三维成矿预测方法体系不完善、不确定性分析与优化研究薄弱、三维成矿预测要素挖掘存在瓶颈、缺少针对三维成矿预测的三维深度学习模型和方法等关键问题出发,对目前三维成矿预测领域相关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针对上述关键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和研究方向。预期未来三维成矿预测领域的研究工作将创新发展出多种方法,实现对三维预测信息的深度挖掘;构建形成适用的三维深度学习模型和训练方法,有效增强三维成矿预测结果的预测能力;通过系统性地开展三维成矿预测不确定性研究,进一步优化预测过程和结果,有效提高三维成矿预测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形成面向多尺度三维成矿预测的方法体系,更有效地指导矿集区-矿田-勘查区块(矿床)等不同级别的深部矿产资源找矿勘查工作。相关关键问题的解决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三维成矿预测理论和方法体系,促进三维成矿预测理论方法的实践应用,显著提升深部找矿预测和勘查工作的效率与水平,助力深部找矿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成矿预测 关键问题 多尺度 预测信息发掘 不确定性 数据融合
下载PDF
探地雷达在白洋淀湖底地层结构探测中的技术攻关与实践
2
作者 王春辉 田蒲源 +1 位作者 郭淑君 孙晟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51-657,共7页
白洋淀湖底地层调查对于白洋淀生态地质调查、湖底生态清淤及湿地生态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系统探明白洋淀湖底地层结构,从区域尺度对湖底地层实现完整刻画,为钻探调查提供精确的靶区数据支撑,创新了探地雷达应用范围,采用船... 白洋淀湖底地层调查对于白洋淀生态地质调查、湖底生态清淤及湿地生态保护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系统探明白洋淀湖底地层结构,从区域尺度对湖底地层实现完整刻画,为钻探调查提供精确的靶区数据支撑,创新了探地雷达应用范围,采用船载方式,透过水体开展了湖底地层勘查。剖析白洋淀湖底结构探地雷达勘探技术难点,分析了含底泥和不含底泥2种情形下水上勘探电磁波的传播特征和湖底原生地层的地球物理响应条件,建立了淀水+淤泥层+湖底原生地层的湖底简化结构模型。通过对比国内外主流探地雷达系统不同硬件设备的勘探能力与适应条件,优选出双皮划艇搭载50 MHz低频组合天线的工作模式,结合适用于水下电磁波弱信号提取的数据处理技术,获得了白洋淀湖底15 m深度范围的地层结构数据。结果表明,此种工作模式适用于湖区水深小于5 m的水域,原生地层电磁波整体呈现弱反射特征,湖底15 m深度范围内存在2~3组砂层反射界面。淤泥层会大大削弱湖底原生地层的电磁波反射强度。存在厚砂层的水域,电磁波会形成强反射波组,砂层展布形态刻画清晰,砂层厚度变化在0~3 m之间。本项研究实现了湖底地层结构建模分析、天线勘探模式优选、数据处理过程优化等技术集成。该技术成果为白洋淀淀区地下水与地表水三维地质建模提供了基础依据,为湖底地层钻探勘查提供了靶区支撑,有力推动了白洋淀湿地水-陆一体化探测技术方法体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水上探地雷达技术 勘探深度 淤泥层 湖底砂层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韩城地区延长组碎屑锆石U-Pb年代学特征及物源指示意义
3
作者 刘旭东 张忠义 +4 位作者 彭恒 刘江燕 丰孝林 张晓磊 王建强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41-754,共14页
围绕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中晚三叠世延长组物源演化,以盆地东南部韩城薛峰川地区延长组剖面为研究对象,运用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探讨了韩城地区延长期的物源特征。结果表明,韩城薛峰川地区延长组自下而上不同层段碎屑锆石U-Pb年龄谱峰特... 围绕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中晚三叠世延长组物源演化,以盆地东南部韩城薛峰川地区延长组剖面为研究对象,运用碎屑锆石U-Pb年代学探讨了韩城地区延长期的物源特征。结果表明,韩城薛峰川地区延长组自下而上不同层段碎屑锆石U-Pb年龄谱峰特征基本一致,峰值段主要集中在晚古生代晚期(250~263 Ma)、古元古宙晚期(1 689~1 774 Ma, 1 867~1 885 Ma)和古元古宙早期(2 490~2 560 Ma),太古宙年龄仅零星分布,而中新元古宙和早古生代年龄均缺失。综合物源对比认为,韩城地区延长期盆地物源主要来自于其东北部的华北克拉通内部及阴山造山带地区,而华北板块南缘及秦岭地区的南部物源特征不明显。这种物源特征与盆地西南部延长期物源复杂多变的特点形成了鲜明对比,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延长期具有稳定的东北物源特征,推测其南地区在延长期仍存在分隔南部物源的深湖相沉积,该认识对探讨延长期湖盆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碎屑锆石U-Pb年代学 物源特征
下载PDF
碳酸盐岩气藏改建储气库可行性综合地质分析——以川东地区WSC石炭系气藏为例
4
作者 胡忠贵 仝泽彬 +4 位作者 张娜 张伟 周道勇 庞宇来 邵燕林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5期24-36,F0003,共14页
储气库建设是季节调峰和确保稳定供气的重要工程,而开展储气库可行性综合地质分析是储气库评价的基础,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基于川东地区WSC石炭系气藏的地质特征和现有勘探生产资料情况,建立了断层发育的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改建储气库的... 储气库建设是季节调峰和确保稳定供气的重要工程,而开展储气库可行性综合地质分析是储气库评价的基础,国内相关研究较少。基于川东地区WSC石炭系气藏的地质特征和现有勘探生产资料情况,建立了断层发育的裂缝性碳酸盐岩储层改建储气库的思路和流程。通过对研究区石炭系气藏沉积和储层分布特征分析认为,总体发育以Ⅱ、Ⅲ类储层为主的裂缝孔隙型储层,储层物性以黄二段下部的1亚段最好,南部的池30-池10-池18井区为最有利储层发育区,区内发育的9条大断层控制了构造圈闭的形态和规模。在储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综合盖层完整性、断层稳定性和储层稳定性等方面进行综合地质分析,认为研究区盖层的遮盖力强、突破压力大、断层封闭性好、储集空间孔隙度渗透率高,综合储层物性特征评价、断层和盖层封闭性的评价结果,认为研究区石炭系气藏的地质条件良好,在地质评价角度上适宜改建储气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气藏 储气库 封闭性 综合地质分析
下载PDF
地质科学新思维观与新时代地质工作战略思考 被引量:4
5
作者 施俊法 吴林强 +4 位作者 王泉 方圆 杨宗喜 姚晓峰 贾德龙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47-560,共14页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新时代地质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构建地质科学新思维观,力求使地质工作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研究方法】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未来、守正与创新、发展与保护的逻辑出发,研究提出地质科学新思维观,并分析其意义...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新时代地质工作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构建地质科学新思维观,力求使地质工作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研究方法】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未来、守正与创新、发展与保护的逻辑出发,研究提出地质科学新思维观,并分析其意义。【研究结果】地质科学新思维观主要是:(1)地质大基础观,加强区域基础地质调查,加强全国资源、环境、生态、灾害、空间国情调查,深化对地球认知的水平。(2)地质大资源观,将全部地质要素进行整体调查、开发与保护,实现各类地质要素资源综合效益的最大化。能源和战略性矿产是最核心的地质资源,地质工作要把保障国家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摆在首位。(3)地质大生态观,发挥地质工作在促进生态系统稳定与可持续中的作用,解决生态系统问题或维护生态系统功能。(4)地质大数据观,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全面实现地质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转型。(5)地质大系统观,将地球与自然、社会、经济系统作为整体综合考虑,维持地球系统稳定和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推进传统地质科学向地球系统科学转变。【结论】基于新思维观,新时代地质工作要:树立地质大基础观,提高基础地质调查水平,深化对地球发展演化的认知;树立地质大资源观,巩固传统地质找矿工作,实现新一轮找矿取得重大突破,拓展自然资源调查评价新领域;树立地质大生态观,开辟生态地质,为生态修复与保护提供地质解决方案;树立地质大数据观,构建地质科学研究新范式,为社会需求提供智慧化地质解决方案;树立地质大系统观,发展和完善地球系统科学,建立新一代地质科学知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勘查 生态文明 地质大基础观 地质大资源观 地质大生态观 地质大数据观 地质大系统观
下载PDF
氦气地质理论认识、资源勘查评价与全产业链一体化评价关键技术 被引量:3
6
作者 陶士振 吴义平 +14 位作者 陶小晚 王晓波 王青 陈胜 高建荣 吴晓智 刘申奥艺 宋连腾 陈荣 李谦 杨怡青 陈悦 陈秀艳 陈燕燕 齐雯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51-367,共17页
鉴于我国氦气产业链理论技术需求,针对国内外尚无系统的氦气地质理论认识,缺乏针对性的氦气资源评价方法、参数取值标准,缺乏氦气含量综合准确检测、有利富集区优选方法,无成本指标优化体系及全产业链一体化评价方法等卡点和难点,本文... 鉴于我国氦气产业链理论技术需求,针对国内外尚无系统的氦气地质理论认识,缺乏针对性的氦气资源评价方法、参数取值标准,缺乏氦气含量综合准确检测、有利富集区优选方法,无成本指标优化体系及全产业链一体化评价方法等卡点和难点,本文运用地质、地球化学、重磁电震、投资经济等多学科方法及实验技术,集中力量攻克氦气成藏机理、资源评价及资产评价的关键技术瓶颈。研发形成1项地质理论认识和3项关键技术:基于典型富氦气藏解剖、地下流体中“氦-气-水”相平衡及相-势耦合分析,研究提出氦气“水溶相、气容相、游离相”3种主要赋存状态、“集流、渗流、扩散”3种运移机理、“近氦源、邻断裂、低压区、高部位”4项分布富集控制因素,初步建立了基于“优质氦源、高效输导、适宜载体”的氦气“生-运-聚”地质理论认识。针对国内氦气含量检测技术参差不齐、部分准确度差、与国外数据差别大、无针对性的氦气资源评价方法等系列难题,以氦气源及氦气含量为核心,研发氦气含量综合准确检测技术,构建4类10种氦气资源评价方法,解决了氦气资源分级分类评价的技术瓶颈。针对基底氦源分布、岩性识别、通源断裂刻画及含氦储层评价难题,创建了归一化重磁下延方案,研发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多尺度断裂智能识别技术和不同氦气含量下的气藏声学性质模拟方法,为氦源岩分布预测、通源断裂刻画、含氦储层测井解释评价及预测奠定了基础。通过建立多元控氦的富氦区带与目标优选技术,解决了富氦区带与目标优选难题。针对国内贫氦实际情况,以提氦装置投资和操作成本最小化为目标,采用响应面法建立优化目标与各主要工艺参数的非线性回归模型,建立了氦气全产业链一体化评价技术,初步解决了天然气低成本提氦工艺流程优化的技术需求。研究成果为我国长期、安全、规模利用氦气资源资产提供了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氦气 氦源岩 氦气成藏机理 资源评价 区带目标优选 响应面法 深度学习 回归模型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三大构造旋回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3
7
作者 杨宪彰 能源 +3 位作者 徐振平 李跨越 黄少英 段云江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7-299,共13页
塔里木盆地形成经历了南华纪—中泥盆世、晚泥盆世—三叠纪和侏罗纪—第四纪3大伸展-挤压构造旋回,其多旋回构造演化导致油气成藏和分布十分复杂。随着近年来盆地超深层已经成为油田的重点勘探领域,有必要对盆地的油气成藏规律进行深入... 塔里木盆地形成经历了南华纪—中泥盆世、晚泥盆世—三叠纪和侏罗纪—第四纪3大伸展-挤压构造旋回,其多旋回构造演化导致油气成藏和分布十分复杂。随着近年来盆地超深层已经成为油田的重点勘探领域,有必要对盆地的油气成藏规律进行深入探讨。本文基于最新的地震资料、钻井资料及油气地质资料,发现塔里木盆地油气规模成藏主力烃源岩为库车地区三叠系—侏罗系及塔西南地区石炭系—二叠系陆相烃源岩、台盆区寒武系海相烃源岩。盆内烃源岩及储盖组合的发育均受控于盆地3大伸展-挤压构造旋回,烃源岩的发育位置决定了塔里木盆地发育库车山前、北部坳陷、麦盖提斜坡及塔西南山前四大含油气系统。盆地在历经3大伸展-挤压旋回,其台盆区、库车前陆及塔西南前陆地区油气成藏组合差异大。台盆区发育石炭系膏泥岩与志留系—石炭系海相砂岩、奥陶系泥岩与灰岩、中寒武统膏盐岩与震旦系—寒武系白云岩储盖组合;库车地区发育新近系—第四系泥岩与砂岩、古近系膏盐层与白垩系砂岩、侏罗系泥岩与三叠系—侏罗系砂岩储盖组合;塔西南地区发育中新统泥岩-砂岩、古近系膏盐层与白垩系砂岩、石炭系—二叠系泥岩与碳酸盐岩储盖组合,分别组成了台盆区、库车及塔西南地区的上部、中部及下部组合。盆内烃源岩在加里东晚期、海西晚期—印支期、喜山期发生排烃,形成三期油气充注,结合塔里木盆地关键变革期的岩性、断裂、不整合及隆起的发育特征,构建了盆地三期成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构造旋回 含油气系统 储盖组合 成藏模式
下载PDF
壳源氦气成藏主控因素及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吴义平 王青 +6 位作者 陶士振 王建君 李谦 张宁宁 吴晓智 李浩武 王晓波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40-350,共11页
当前国内外尚无系统的氦气资源评价方法以及针对性的参数取值标准。通过天然气和氦气的成藏要素对比,明确了载体气和壳源氦气的异源同储、同源同储和同源异储3类共生关系,以及壳源氦气成藏的8个关键因素。构建了4类10种氦气资源分级分... 当前国内外尚无系统的氦气资源评价方法以及针对性的参数取值标准。通过天然气和氦气的成藏要素对比,明确了载体气和壳源氦气的异源同储、同源同储和同源异储3类共生关系,以及壳源氦气成藏的8个关键因素。构建了4类10种氦气资源分级分类评价方法,其中含量法包括5个亚类,统计法包括1个亚类,类比法包括3个亚类,成因法1个亚类,初步解决了氦气资源定量计算的难题。结果表明:高氦气含量的气藏一般为常压及低压气藏,氦气含量与氦源岩类型、铀钍含量和氦源岩规模3个参数呈正向关系,而与离主断裂距离、埋深和生烃强度3个参数呈负相关,适度的基底构造活动有利于氦气释放及富集。基于8类氦气成藏主控因素与氦气含量的定量关系,建立了氦气含量类比法。基于异源同储不同序的原理,构建了氦气资源规模序列法;基于放射性元素衰变释氦机理,建立了氦气成因法。氦气资源评价方法在国内外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研究成果将为我国氦气储量规模发现提供了有效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载体气 共生关系 氦气含量 生氦法 规模序列 资源评价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浅埋藏储层致密化成因 被引量:1
9
作者 张英男 白青林 +5 位作者 束青林 路智勇 张戈 窦祥骥 李真 何之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6,共13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原地区三叠系延长组8段细粒砂岩在较浅的埋藏条件下便发生了致密化。综合利用岩心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与图像分析等技术,对其孔喉及成岩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储层的成分及结构成熟度较低,孔隙结构以细孔—...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镇原地区三叠系延长组8段细粒砂岩在较浅的埋藏条件下便发生了致密化。综合利用岩心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与图像分析等技术,对其孔喉及成岩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储层的成分及结构成熟度较低,孔隙结构以细孔—微细喉型为主,压实作用强烈,并且具有多期胶结与多期溶解的特征。以储层的“埋藏史-油气充注史-成岩演化序列-孔隙结构”为约束条件对储层的致密化定量表征发现,长8段在稳定的构造背景与辫状河三角洲环境的控制下,形成了细粒、富含塑性颗粒且高杂基含量的沉积,配合其后的快速埋深造成了强烈压实,其对储层致密化的贡献值为85%。成岩环境的多期变化造成了富集不同盐类的孔隙流体对储层的强烈胶结作用,对储层致密化贡献值为40.8%。早期绿泥石膜对颗粒的保护、稳定的构造背景及顶底板围岩处的硅质与钙质胶结层对孔隙流体活动的限制、过早的低渗和远离盆地生烃中心造成的缺乏酸性流体持续性注入等导致了溶蚀作用较弱,对储层致密化的抑制值仅为26.1%,且形成的次生孔喉易被后期胶结物充填。构造、沉积、成岩作用及其与油气充注在时空的耦合关系造成了长8段储层在浅埋藏条件下的致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镇原地区 延长组8段 致密砂岩 致密化 定量表征 成岩环境
下载PDF
地质信息产品体系框架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明超 郑啸 +3 位作者 王成锡 张慧军 吴楚 李景朝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74-483,共10页
加强地质成果产品化和产品服务化,是更好地实现地质成果价值的关键。通过开展地质信息产品基础问题研究,从产品的基本概念、产品属性、产品层次、产品分类出发,构建了地质信息产品体系框架,形成了数据、地质图、地学科普、馆藏资料、出... 加强地质成果产品化和产品服务化,是更好地实现地质成果价值的关键。通过开展地质信息产品基础问题研究,从产品的基本概念、产品属性、产品层次、产品分类出发,构建了地质信息产品体系框架,形成了数据、地质图、地学科普、馆藏资料、出版物、标准规范、软件、仪器设备与方法八大类产品系列及产品元数据和产品与服务的分级分类。在此基础上,以地质信息产品体系为指导,以用户多元化需求为导向,开展产品设计与开发规划,指导设计和开发针对不同层次用户的地质信息产品,以提升中国地质信息服务的精准化、规模化和高效化,助力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成果 地质信息产品 产品体系 品牌产品 社会化服务
下载PDF
数字化铀矿勘查服务平台数据资源共享与安全策略 被引量:1
11
作者 孔维豪 刘洋 +5 位作者 陈霜 朱鹏飞 蔡煜琦 李晓翠 刘琳莹 王思宇 《铀矿地质》 CSCD 2024年第1期171-180,共10页
随着“数字核工业”建设的全面铺开,数据资源成为铀矿地质勘查业务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生产要素。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基于开源软件架构,研发了基于统一架构、研产一体的“数字化铀矿勘查服务平台”,该平台是基于各类实用型软件功能和丰... 随着“数字核工业”建设的全面铺开,数据资源成为铀矿地质勘查业务中不可或缺的核心生产要素。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基于开源软件架构,研发了基于统一架构、研产一体的“数字化铀矿勘查服务平台”,该平台是基于各类实用型软件功能和丰富的勘查数据资源开展数据共享与应用,在铀矿地质勘查工作中提高勘查效率和准确性的一种服务型软件系统。为了满足铀矿地质勘查不同类型的数据及服务需求,建立了一套较为健全的数据资源和服务体系,提供了一批基础地质、铀矿勘查物化探等相关数据资源,并严格划分数据权限和用户权限,实现根据数据所有权划分审批权限的功能。同时,在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安全的要求下,开展了数据安全策略研究,以保障平台安全稳定运行。面向四代勘查项目,面向铀矿地质勘查领域,初步构建了“快速存储、方便查询、灵活调用、共享发布、动态更新、分析应用”的数据资源管理、共享和应用服务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源 数据资源 数据共享 数据安全
下载PDF
基于知识图谱多跳推理的中文矿物知识问答方法与系统 被引量:1
12
作者 季晓慧 董雨航 +3 位作者 杨中基 杨眉 何明跃 王玉柱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46,共10页
已有相关矿物数据库用于存储和查询相关矿物知识,常用的搜索引擎也可以对矿物知识进行查询,但无法回答用自然语言进行提问的矿物问题,查询返回的答案需要进一步筛选。亦有基于知识图谱进行矿物知识问答的相关研究,但只能回答涉及知识图... 已有相关矿物数据库用于存储和查询相关矿物知识,常用的搜索引擎也可以对矿物知识进行查询,但无法回答用自然语言进行提问的矿物问题,查询返回的答案需要进一步筛选。亦有基于知识图谱进行矿物知识问答的相关研究,但只能回答涉及知识图谱中一个三元组的简单问题,无法回答涉及多个三元组的多跳复杂问题。为此,本文提出基于知识图谱多跳推理的矿物复杂知识问答方法,采用ComplEx模型将矿物实体、关系和问句表示为复数向量,以更好地获取相互之间的语义及推理关系。输入矿物问句后,通过Bert-LSTM-CRF获取其中心词,采用基于编辑距离及分词的方法获得中心词的候选实体集合,然后采用全连接网络确定最相关的实体作为推理起点,与矿物问句拼接后通过全连接网络获得当前跳的最相关关系。根据当前跳的起始实体及最相关关系,在矿物知识图谱中获得另一实体作为下一跳的推理起点,并将下一跳的问句更新为原问句,与当前跳最相关关系拼接,以将当前跳的推理信息带入到下一跳推理中,直到获得的最相关推理关系为预定义的结束标识符,推理结束,返回最后一跳的实体为答案,并给出推理路径。采用Python语言,在Tensorflow框架下实现了本文提出的矿物复杂知识问答并与相关模型进行对比,证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采用前后端分离架构,使用RESTful API、React、Ajax、echarts和Flask等框架和技术,开发了基于知识图谱多跳推理的矿物复杂知识问答系统,为矿物知识获取及相关地质研究提供了平台和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 问答系统 知识图谱 多跳推理
下载PDF
添加二氧化硅的煤石墨化高温高压模拟实验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高健 曹代勇 +3 位作者 王安民 魏迎春 刘志飞 赵萌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4-155,共12页
为研究自然条件下二氧化硅矿物对煤石墨化作用的影响,将二氧化硅添加剂与分选后的煤中镜质组(来自中国西南部贵州省格目底矿区)充分混合后,开展实验条件为600~1 200℃、1.5~2.0 GPa的高温高压模拟实验,对煤系石墨形成环境进行反演。通过... 为研究自然条件下二氧化硅矿物对煤石墨化作用的影响,将二氧化硅添加剂与分选后的煤中镜质组(来自中国西南部贵州省格目底矿区)充分混合后,开展实验条件为600~1 200℃、1.5~2.0 GPa的高温高压模拟实验,对煤系石墨形成环境进行反演。通过X射线衍射、拉曼光谱和高分辨率透射电镜对石墨化产物进行分析,研究二氧化硅对煤的石墨化过程的影响。研究发现,二氧化硅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存在阻碍石墨化作用的效果,抑制煤石墨化程度的增长。这一结果可为自然条件下构造强烈地区煤石墨化程度较低的现象提供一种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石墨 高温高压 二氧化硅添加剂 石墨化
下载PDF
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理论与技术体系框架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曹代勇 魏迎春 +4 位作者 李新 张昀 徐来鑫 位金昊 董博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79-494,共16页
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模型的建立,是实现煤系战略性金属元素向金属矿产转变的前提条件,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则是建立协同勘查模型的核心任务。从煤系战略性金属元素的基本特点分析入手,论... 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模型的建立,是实现煤系战略性金属元素向金属矿产转变的前提条件,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则是建立协同勘查模型的核心任务。从煤系战略性金属元素的基本特点分析入手,论证了实施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的必要性;通过对协同勘查概念演变历史的梳理,阐明了煤炭综合勘查与协同勘查的关系,认为协同勘查是综合勘查的继承和发展,强调2种或多种矿产综合勘查过程中的协调有序和科学组织,其核心是协同组织勘查工程、协同实施关键技术。在论述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原则的基础上,初步提出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理论与技术方法体系框架,作为建立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模型的基础。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应以煤系战略性金属元素富集成矿机制、组合类型与赋存规律研究为前提条件,以煤地质学、矿床学、地球化学、地球物理学、勘查工程学等多学科理论为基础,以精准钻探、精细物探和精细化探等关键技术构成的协同勘查技术体系为支撑,以固体矿产勘查规范等标准为工作依据,遵循固体矿产资源勘查和综合勘查及单矿种勘查的一般性原则,以及研究先行、技术有效、精细勘查、动态调整、分区施策、协调同步等原则,协同组织勘查工程、协同实施关键技术,实现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的最佳技术效益和最佳经济效益的平衡,在完成煤炭地质勘查任务的基础上,查明共伴生战略性金属矿产的地质特征和开发地质条件,获得相应的资源量或元素分布特征,为煤系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地质依据。煤与煤系战略性金属矿产协同勘查值得关注并深入研究的核心问题包括:协同勘查对象的确定,勘查技术的选择和协同实施,勘查工程的协同部署,资源量的科学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系 战略性金属矿产 协同勘查 勘查原则 理论与技术体系
下载PDF
基于本体指导的矿产预测知识图谱构建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叶育鑫 刘家文 +1 位作者 曾婉馨 叶水盛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6-25,共10页
在基于数据驱动范式的科学研究中,构建知识图谱已被证明是获取和表征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目前已构建的矿产资源预测领域知识图谱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和局限性,有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首先,针对矿产预测的本体构建问题研究相对较少,... 在基于数据驱动范式的科学研究中,构建知识图谱已被证明是获取和表征知识的有效手段之一。然而,目前已构建的矿产资源预测领域知识图谱仍然存在诸多挑战和局限性,有待进一步解决和完善。首先,针对矿产预测的本体构建问题研究相对较少,尤其是该领域现有知识图谱的本体层普遍缺乏时空语义,限制了对于矿产资源时空特征的有效表示与分析。其次,现有图谱构建方法主要为面向数据层面的文本抽取,而缺乏对于复杂逻辑关系的本体层建设,以及本体层与数据层之间的有效关联。以上问题会导致构建的地学知识图谱缺乏深层次的语义信息,难以满足矿产资源预测对表达复杂地学概念和关系的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本研究以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为指导,旨在构建可应用于矿产预测任务的复杂语义知识图谱。具体而言,首先通过对矿产预测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解析构建初始化领域本体,然后选择成熟的地质时间本体和地理空间本体对初始本体进行本体融合和扩展,通过嵌入时空语义有效表达地矿产资源的时空特征。此外,重点关注了本体层与数据层之间的关联建设,通过建立丰富的语义关系,实现知识图谱中各个节点之间的有效连接与信息共享。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所提出的方法构建的图谱在知识丰度和置信度等指标上均优于其他现有方法。这一研究为矿产预测领域提供了更为深入和全面的数据资源建设的方法支撑,有助于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知识图谱 本体工程 综合信息矿产预测理论
下载PDF
西藏扎布耶盐湖锂矿开发的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爱云 张振维 赵元艺 《地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30-840,共11页
扎布耶盐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然结晶碳酸锂的盐湖,是西藏目前规模最大的运用太阳池技术工业生产碳酸锂的盐湖。开展锂矿开发对环境影响的综合研究有利于合理有序开发盐湖资源。利用野外实地调查与遥感卫星技术,对扎布耶盐湖开发的环... 扎布耶盐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然结晶碳酸锂的盐湖,是西藏目前规模最大的运用太阳池技术工业生产碳酸锂的盐湖。开展锂矿开发对环境影响的综合研究有利于合理有序开发盐湖资源。利用野外实地调查与遥感卫星技术,对扎布耶盐湖开发的环境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环境影响方式主要表现为资源损毁、地质灾害和水土气等方面;影响范围主要分布在道路、生活办公区、盐田、太阳池、采土区、引、排卤渠等地方,影响面积约16 km^(2),仅占矿区面积的5.37%;扎布耶盐湖矿区对环境的破坏是局部的、可控的。提出利用本地植物进行土地复垦、采用土工膜防止渠道渗透和用黏土填补塌陷、修建墙壁隔绝土气的盐碱化、通过增加管道实现南北湖水的有效交换、建立长期监测预警等建议,为扎布耶盐湖的绿色可持续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扎布耶 盐湖开发 环境影响 修复建议
下载PDF
从“直接找矿”到“智能找矿”:脉络与启示 被引量:1
17
作者 姚晓峰 施俊法 +2 位作者 陈骥 余韵 张婷婷 《矿产勘查》 2024年第4期671-679,共9页
本文通过回顾固体矿产找矿的技术逻辑演进历程,指出中国固体矿产找矿经历“直接找矿”“经验找矿”“理论找矿”“信息找矿”“智能找矿”5个层级,“智能找矿”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相比发达国家固体矿产找矿的发展演变情况,中国... 本文通过回顾固体矿产找矿的技术逻辑演进历程,指出中国固体矿产找矿经历“直接找矿”“经验找矿”“理论找矿”“信息找矿”“智能找矿”5个层级,“智能找矿”是未来一段时间的发展方向。相比发达国家固体矿产找矿的发展演变情况,中国发展历程虽然后发但基本相似,可以借鉴其夯实基础地质数据、构建精细矿床模型、运用现代勘查技术、积极探索智能找矿等方面的经验做法。着眼于当前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紧迫需求,就找矿工作提出4方面建议:一是加速推进找矿工作智能化进程,从野外调查、数据处理、系统构建和预测示范进行全方位改造;二是以遥感调查和航空物探为先导,加快西部地区“直接找矿”;三是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方法,加强中东部地区“信息找矿”;四是精准实施科技攻关,强化大型资源基地找矿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矿产 找矿 技术逻辑 演变历史 发展方向
下载PDF
激电测深法在南秦岭苏岭沟金矿区的勘查应用 被引量:3
18
作者 朱满怀 王运 +7 位作者 刘凯 胡宝群 王向阳 李建斌 胡远平 胡兴旺 赵灿 叶社锋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94-310,共17页
南秦岭夏家店金矿床由夏家店、苏岭沟和刘家峡3个矿区组成,是一处典型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黑色岩系容矿的金矿床。在苏岭沟金矿区利用激电测深(IP)方法,探测了泥盆系地层覆盖地段Ⅰ号构造带和黑色含矿岩系在深部向西延伸及其倾向埋深... 南秦岭夏家店金矿床由夏家店、苏岭沟和刘家峡3个矿区组成,是一处典型的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黑色岩系容矿的金矿床。在苏岭沟金矿区利用激电测深(IP)方法,探测了泥盆系地层覆盖地段Ⅰ号构造带和黑色含矿岩系在深部向西延伸及其倾向埋深展布情况。根据激电测深数据获得“低阻-高极化”特征的断面激电异常曲线图并结合地质资料,解译推测了深部含矿目标层及含矿构造空间赋存状况。经钻探验证,金矿化体位置与激电测深推断的极化率异常中心埋深基本吻合。同时,建立了矿区岩(矿)石电性参数的数据库。本次研究为本矿区及矿区外围开展激电测深法探寻同类型、同特征的矿床积累了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寒武系 黑色岩系 激电测深 苏岭沟 南秦岭
下载PDF
矿物组分识别与智能解释在不同岩性之间的信息共享与迁移学习 被引量:1
19
作者 刘烨 韩雨伯 朱文瑞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11,共17页
在地球科学领域,岩石微观观测数据的采集过程繁琐且效率低下,这不仅增加了研究成本,降低了可靠性,同时也限制了数据的开源共享。此外,由于岩性的多样性和观测手段的差异,单一数据集的规模通常较小,这对于依赖大规模数据集的深度学习框... 在地球科学领域,岩石微观观测数据的采集过程繁琐且效率低下,这不仅增加了研究成本,降低了可靠性,同时也限制了数据的开源共享。此外,由于岩性的多样性和观测手段的差异,单一数据集的规模通常较小,这对于依赖大规模数据集的深度学习框架而言是一大挑战。为此,本研究探索迁移学习如何促进不同岩性间的信息共享,并通过此机制提高矿物组分识别与智能解释任务的模型性能。通过采集不同区域、岩性、矿物组分和偏光模式下的铸体薄片样本,本文深入研究了深度学习模型在不同观测对象和手段下的迁移学习机制,并聚焦于探索地质信息的深层表征。研究成果不但揭示了迁移学习在促进地质学领域信息共享与模型性能提升中的关键作用,还为自动化和智能化地质认识融合奠定了基础。实验结果显示,通过迁移学习,本文模型在智能解释任务中的准确率显著提高,从53.3%提高至98.73%,而在矿物组分识别任务中,准确率也实现了近10%的提升。这些成果证明了迁移学习在地质学领域内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模型泛化能力、性能和稳定性方面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迁移学习 薄片矿物组分识别 薄片图像智能解释 地质认识融合
下载PDF
银根地区Landsat8卫星数据地下水信息反演及其对砂岩型铀矿勘查的指示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水石 杨云汉 +2 位作者 邱骏挺 木红旭 邱亮 《世界核地质科学》 CAS 2024年第2期364-375,共12页
有针对性地利用遥感技术识别铀成矿环境、条件与控矿要素是开展砂岩型铀矿遥感勘查的重要内容。由于砂岩型铀矿中铀的富集过程是成矿流体在储层中迁移并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地下水是最常见的含铀流体,因此在砂岩区开展地下水信... 有针对性地利用遥感技术识别铀成矿环境、条件与控矿要素是开展砂岩型铀矿遥感勘查的重要内容。由于砂岩型铀矿中铀的富集过程是成矿流体在储层中迁移并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而地下水是最常见的含铀流体,因此在砂岩区开展地下水信息的遥感识别对铀矿勘查具有重要指示意义。以内蒙古银根地区为研究对象,选择Landsat8卫星遥感数据为主要数据源,以地下水活动产生的地表热异常、植被异常和湿度异常作为突破口,利用热红外波段结合大气参数反演了地表温度,同时采用多光谱波段结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不规则梯形模型(OPTRAM)反演了地表植被和湿度信息。反演结果表明:银根地区地表植被信息与地下水富集程度之间存在良好正相关关系,可作为识别地下水活动的首选依据,相比而言,地表温度和湿度信息则易受不同岩性和岩石蚀变作用影响,仅可作为识别地下水活动的辅助依据。利用地表植被、温度和湿度信息,在银根地区南部圈定了5处北东走向的富水带。通过将富水带与构造解译结果整合,在银根地区南部斜坡带上成功识别出泄水构造与隐伏泄水构造。结合前人钻探资料,发现所识别的泄水构造与铀矿化存在一定关系,可能促进了地下水循环并控制着铀矿的形成,由此认为下一步铀矿找矿工作可围绕泄水构造或隐伏泄水构造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铀矿 Landsat 8 地下水 银根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