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测绘学角度探讨海岸线及其测定方法
1
作者 刘焱雄 陈义兰 +1 位作者 杨龙 高珊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436,共12页
海岸线是陆海统筹基础地理信息的关键要素,其科学精准的确定对海岸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目前我国海岸线定义、分类以及测定方法,比对分析了传统痕迹海岸线测量和基于潮汐模型的海岸线测定的结果,并进一步讨论了我国海... 海岸线是陆海统筹基础地理信息的关键要素,其科学精准的确定对海岸带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梳理了目前我国海岸线定义、分类以及测定方法,比对分析了传统痕迹海岸线测量和基于潮汐模型的海岸线测定的结果,并进一步讨论了我国海岸线定义、分类及界定存在的分歧和问题。基于我国海岸线测量存在的问题以及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进步,建议海岸线定义为多年大潮平均高潮面与海岸交接形成的海陆分界线,建议基于测绘学的海岸线测定采用联合潮汐模型和DEM的确定方法。本文认为基于测绘学的海岸线定义和测定方法,能为我国提供基准统一、精确客观的海岸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绘学 海岸线 平均大潮高潮线 潮汐模型
下载PDF
海洋试验场开放共享机制探讨
2
作者 张原飞 王项南 +2 位作者 贾宁 郭毅 夏海南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23年第9期3-7,共5页
推动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也是持续支撑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海洋试验场是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业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平台,其秉持公益、开放、共享的原则,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试验... 推动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是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也是持续支撑科技创新的重要举措。海洋试验场是海洋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业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平台,其秉持公益、开放、共享的原则,助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海洋试验场开放共享将会成为海洋强国创新驱动发展的“助推器”。文章比较了国内外大型科研设施与仪器开放共享的政策与现状,分析了国家和市场对海洋试验场的共享需求,依据我国海洋试验场已具备的条件,探讨了试验场共享内容、方式和机制,提出了海洋试验场向社会开放共享的若干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试验场 科研设施与仪器 测试平台 开放共享
下载PDF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固定调查断面概述
3
作者 冷疏影 张宇 +2 位作者 张亮 石洪华 庄志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1-598,共8页
基于科考船的海洋调查是获取海洋变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式,是孕育海洋科学原创成果的基础。2009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实施情况表明,研究项目所需的海上调查“船时”和观测数据得以共享,但不同年份之间同一海域的站位设... 基于科考船的海洋调查是获取海洋变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方式,是孕育海洋科学原创成果的基础。2009年以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实施情况表明,研究项目所需的海上调查“船时”和观测数据得以共享,但不同年份之间同一海域的站位设置及其观测方案变化较大,缺乏相对固定的调查断面研究。为进一步提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成效,加强海洋过程的长期变化规律研究,自2020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共享航次计划规划设置了34条固定调查断面,其中10余条固定断面调查要求已在随后的年度申请指南中发布。基于顶层设计思想提出的固定调查断面遵循了“突出重点、承前启后;科学引领、绩效为本;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的设置原则。其中,近海固定断面以生物多样性丰富、生产力水平较高、陆海相互作用强烈、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干扰、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的海域为重点,聚焦近海生态系统健康与服务功能维持、陆海相互作用的资源环境效应等关键科学问题;深远海固定断面则以对全球变化响应敏感、与我国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关联紧密、海洋防灾减灾需求强烈的西太平洋和东印度洋海域为重点,聚焦地球系统多圈层相互作用、极端海洋环境与生命过程等关键科学问题。文章详细介绍了规划设置的34条固定断面的海域分布及其设置的科学思路,其中,我国近海26条(渤黄海5条、长江口3条、东海4条、台湾海峡5条、珠江口1条、北部湾4条、南海4条)、深远海8条(西太平洋6条、东印度洋2条)。应用实践表明,固定断面海上科考既着眼于长期海洋过程与变化规律研究的数据积累,又能兼顾普惠型航次的搭载项目需求,值得继续推动和优化完善。为加强我国海洋基础研究定位观测能力建设,文章还提出应尽快建立固定断面调查技术规范,加强固定断面航次成果的综合集成和应用,有效实施部门之间观测数据共享,以及推动构建以科学问题为导向、国际大科学计划为载体、我国科学家主导的国际合作共享航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科学 共享航次计划 固定调查断面 海洋科学考察 中国近海 深远海
下载PDF
国外海洋观测系统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增健 李程 +1 位作者 徐珊珊 王凯悦 《海洋技术学报》 2023年第6期95-104,共10页
本文基于国内外海洋观测网现状及其优缺点,从目标融合、技术创新、科学管理、发展趋势的角度,提出国外海洋观测网对我国海洋观测网的启示与建议。在目标融合上,建议寻求多部委、多单位的目标融合,实现海洋观测系统与观测参与者、仪器供... 本文基于国内外海洋观测网现状及其优缺点,从目标融合、技术创新、科学管理、发展趋势的角度,提出国外海洋观测网对我国海洋观测网的启示与建议。在目标融合上,建议寻求多部委、多单位的目标融合,实现海洋观测系统与观测参与者、仪器供应商、信息产品应用方、科研工作者、公众等用户之间的有效沟通;实现中央决策、海洋防灾减灾、海洋预警预报、海洋管理治理、海洋生态保护与修复、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公益服务等多样化需求的融合。在科学管理上,建议实现海洋观测站点与设施的分类、共享与长期维持,迎接高难区域的挑战,实现信息的整合与服务,促进国际化合作与推广。在技术创新上,建议加大海洋观测技术的创新与投入,促进传感器技术、卫星技术及其他相关观测技术的创新与发展;建议加强新仪器、新技术的试用、评价,加快新仪器的业务化使用;建议加强海洋观测系统模块化、智能化研发。未来海洋观测仪器将是低成本化、模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天下,海洋观测会逐步向着立体化、精细化、智能化转化。本文可为未来海洋观测网的设计与规划、管理与融合提供一定的参考,并为我国海洋观测系统的规划与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观测 目标融合 需求融合 科学管理 技术创新 发展趋势
下载PDF
联合国“海洋十年”规划实施之初动态与展望
5
作者 王琳 李晶 +1 位作者 周慧 王凡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1-102,共12页
近几十年来,全球的海洋健康状况明显下降。为了防止、减缓和扭转未来海洋健康和功能的恶化趋势,联合国启动了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年)(简称“海洋十年”)规划,以整合全球海洋相关领域的资源与力量,科学地保护海洋并实... 近几十年来,全球的海洋健康状况明显下降。为了防止、减缓和扭转未来海洋健康和功能的恶化趋势,联合国启动了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2021—2030年)(简称“海洋十年”)规划,以整合全球海洋相关领域的资源与力量,科学地保护海洋并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联合国“海洋十年”规划为海洋领域的科学家、政策制定者、私营部门、非政府组织和地方群体更加高效、合理地共同保护和开发海洋资源提供了一个广阔平台,也为中国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发展海洋科技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本研究通过梳理联合国“海洋十年”规划的发展过程和已批准的行动与活动,结合文献信息分析,深度解析了“海洋十年”规划的发展和实施动态,探讨了“海洋十年”规划的热点研究主题。自2020年9月,联合国正式发布“海洋十年”规划以来,共有来自60个国家的409项行动获得“海洋十年”的批准,其中包括47项计划、277个项目和85项捐助,研究热点主要是海洋政策制定与海洋管理、海洋生态系统健康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等。在此基础上,本文从“海洋十年”活动的实施与协调、能力建设、资金支持、人才培养和宣传推广的角度,进一步提出了促进我国全面参与“海洋十年”规划实施、加快发展我国的海洋科技创新及开拓国际合作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联合国 海洋十年 海洋科学 可持续发展 科学-政策接合点
下载PDF
Twenty years of ocean observations with China Argo 被引量:4
6
作者 Zenghong Liu Xiaogang Xing +10 位作者 Zhaohui Chen Shaolei Lu Xiaofen Wu Hong Li Chunling Zhang Lijing Cheng Zhaoqin Li Chaohui Sun Jianping Xu Dake Chen Fei Chai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3年第2期1-16,共16页
The international Argo program,a global observational array of nearly 4000 autonomous profiling floats initiated in the late 1990s,which measures the water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of the upper 2000 m of the global oc... The international Argo program,a global observational array of nearly 4000 autonomous profiling floats initiated in the late 1990s,which measures the water temperature and salinity of the upper 2000 m of the global ocean,has revolutionized oceanography.It has been recognized one of the most successful ocean observation systems in the world.Today,the proposed decade action“OneArgo”for building an integrated global,full-depth,and multidisciplinary ocean observing array for beyond 2020 has been endorsed.In the past two decades since 2002,with more than 500 Argo deployments and 80 operational floats currently,Chin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ner of the Argo program.Two DACs have been established to process the data reported from all Chinese floats and deliver these data to the GDACs in real time,adhering to the unified quality control procedures proposed by the Argo Data Management Team.Several Argo products have been developed and released,allowing accurate estimations of global ocean warming,sea level change and the hydrological cycle,at interannual to decadal scales.In addition,Deep and BGC-Argo floats have been deployed,and time series observations from these floats have proven to be extremely useful,particularly in the analysis of synoptic-scale to decadal-scale dynamics.The future aim of China Argo is to build and maintain a regional Argo fleet comprising approximately 400 floats in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South China Sea,and Indian Ocean,accounting for 9%of the global fleet,in addition to maintaining 300 Deep Argo floats in the global ocean(25%of the global Deep Argo fleet).A regional BGC-Argo array in the western Pacific also needs to be established and maintain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go program China Argo ocean observation core Argo Deep Argo BGC-Argo
下载PDF
三沙永乐龙洞的三维形态
7
作者 陈义兰 刘焱雄 +1 位作者 蔡吴旭 杜军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3-282,共10页
三沙永乐龙洞是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其三维几何参数和精细形态与蓝洞的形成和演化密切相关。2017年,采用ROV(Remote Operated Vehicle)和多波束系统对龙洞测量,获取了龙洞精细的水深和三维形态数据。本文利用获取的点云数据建立了... 三沙永乐龙洞是世界已知最深的海洋蓝洞,其三维几何参数和精细形态与蓝洞的形成和演化密切相关。2017年,采用ROV(Remote Operated Vehicle)和多波束系统对龙洞测量,获取了龙洞精细的水深和三维形态数据。本文利用获取的点云数据建立了龙洞的精细三维模型,计算了龙洞的几何参数,展示和分析了龙洞的三维形态特征。龙洞底部基于当地10 a平均海面的水深为301.19 m,体积1 417 149 m3,表面积98 151 m2,其形态复杂曲折,洞体平面总体向东北方向展布,洞口中心点与洞底部尖角水平错位距离约118 m,整体上酷似一只“运动芭蕾舞鞋”。洞体在垂向上分为5层:洞体Ⅰ为洞口部分,呈现浅盘口状,坡度平缓;洞体Ⅱ和洞体Ⅲ呈现近似圆柱体,垂直下降,宽度均匀;洞体Ⅳ形态极为复杂,其体积最大,形态在90 m和158 m处出现2次北向转折;洞体Ⅴ向东北延伸,洞径逐渐收窄变小,形成碗形洞底,洞底平均宽度约36 m。洞体内壁凹凸不平,存在窝穴、突起、波纹、侧洞、横向沟槽、台阶、纵向断裂等小形态特征,展现了龙洞内部形态的复杂性。龙洞的整体复杂大形态和内部姿态各异的小形态特征为龙洞的演化和成因研究提供可靠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沙永乐龙洞 点云建模 几何参数 三维形态
下载PDF
西沙永乐龙洞探秘前期调查工作综述 被引量:9
8
作者 刘焱雄 杜军 +2 位作者 吴志露 田梓文 丰爱平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05-316,共12页
西沙永乐龙洞是目前已知的最深蓝洞,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与社会价值。目前永乐龙洞调查研究仅处于初级阶段,科学揭秘亟待展开,基于此,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拟大规模开展西沙永乐龙洞探秘工作。龙洞处于永乐环礁之上,水浅礁多,周边暗... 西沙永乐龙洞是目前已知的最深蓝洞,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与社会价值。目前永乐龙洞调查研究仅处于初级阶段,科学揭秘亟待展开,基于此,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拟大规模开展西沙永乐龙洞探秘工作。龙洞处于永乐环礁之上,水浅礁多,周边暗礁林立,水下情况复杂多变,缺乏直接大规模探测条件,前期的进出航路探测和作业条件调查必不可少。本次调查综合利用大地控制测量、单波束测深、多波束测深与潮位控制等相关技术,对龙洞周围以及永乐环礁大船进出航路进行了综合勘测,建立了龙洞周边的大地基准,获取了目标海域的水深资料,为后期大型作业船进入永乐环礁提供了合理航道,并为其选择了最优锚地,也为工作驳船进入龙洞选定了安全航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乐龙洞 水深测量 航道 锚地
下载PDF
HY-2卫星地面应用系统综述 被引量:9
9
作者 蒋兴伟 林明森 张有广 《中国工程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12,共9页
海洋二号(HY-2)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是HY-2卫星工程五大系统之一,具备HY-2卫星数据的接收、处理、定标和验证以及数据应用等功能。HY-2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具备稳定可靠运行的卫星接收系统,接收我国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及东北亚周边海域的... 海洋二号(HY-2)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是HY-2卫星工程五大系统之一,具备HY-2卫星数据的接收、处理、定标和验证以及数据应用等功能。HY-2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具备稳定可靠运行的卫星接收系统,接收我国南海、东海、黄海、渤海及东北亚周边海域的实时数据;建设了包括多星运行计划管理、接收预处理、精密定轨、运控通信、数据处理、产品存档及分发服务和业务应用在内的HY-2卫星数据处理中心,每天处理海洋动力环境产品并向国内外用户提供数据分发及应用服务。为了全面的介绍HY-2卫星地面应用系统,本文分别对地面应用系统中主要分系统的组成、功能和业务流程等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2卫星 地面应用系统 组成 功能 工作流程
下载PDF
中国科学院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建设概况与展望 被引量:14
10
作者 李颖虹 王凡 王东晓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8年第3期274-279,共6页
海洋技术、海洋生态等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也是中科院创新三期资源与海洋基地建设的重要任务。中科院在创新三期部署建设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重点对我国东海、黄海、南海北部海域进行长期定点综合观测。该网... 海洋技术、海洋生态等被列为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重点发展领域,也是中科院创新三期资源与海洋基地建设的重要任务。中科院在创新三期部署建设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重点对我国东海、黄海、南海北部海域进行长期定点综合观测。该网络是中科院五大基础平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在建的黄海站、东海站、西沙站、南沙站、现有的3个国家近海生态环境监测站以及中科院开放航次断面组成,实现点、线、面结合,空间、水面、水体、海底一体化的多要素同步观测,同时兼有全面调查与专项研究功能,将为海洋科学研究和区域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和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海海洋观测研究网络 建设概况 展望
下载PDF
海洋标准实施情况的综合评估方法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博 袁玲玲 +1 位作者 牟长青 王颖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7年第1期57-62,共6页
标准实施是标准化活动的重要内容,开展标准实施后评估是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措施之一。文章分析了标准实施后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思路,设计了标准实施情况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介绍了评估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并通过一项案例对标准实施... 标准实施是标准化活动的重要内容,开展标准实施后评估是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的措施之一。文章分析了标准实施后评估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思路,设计了标准实施情况综合评估指标体系,介绍了评估的具体方法和过程,并通过一项案例对标准实施情况的综合评估进行解释与说明。最后对介绍的评估方法进行了总结,采用该方法加强了标准评估工作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该方法适用于各类标准的评估,也使标准评估工作层次更加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实施 评估 海洋 指标体系
下载PDF
欧洲国家的海洋观测系统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慧青 朱光文 +2 位作者 李燕 高艳波 葛运国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1年第1期1-5,共5页
海洋经济对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贡献率日益凸显,而完善的海洋观测系统和环境信息是支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欧洲地区5个典型海洋观测系统的实例,分析了欧洲海洋观测系统建设、运行、管理的理念和模式,并指出了其... 海洋经济对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和贡献率日益凸显,而完善的海洋观测系统和环境信息是支持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文章通过欧洲地区5个典型海洋观测系统的实例,分析了欧洲海洋观测系统建设、运行、管理的理念和模式,并指出了其对我国海洋观测系统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 海洋观测 启示
下载PDF
面向高质量发展的深圳市海洋监测体系构建与策略研究
13
作者 黄婷 喻乐军 魏杰 《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 2023年第1期46-51,共6页
基于当前海洋监测体系构建面临的新形势,本文剖析了深圳海洋监测的现状及问题,明确了海洋防灾、海洋生态和海洋空间的监测需求,构建了立体、动态、全覆盖的深圳海洋监测体系框架,建立了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视角的海洋监测指标体系,从高... 基于当前海洋监测体系构建面临的新形势,本文剖析了深圳海洋监测的现状及问题,明确了海洋防灾、海洋生态和海洋空间的监测需求,构建了立体、动态、全覆盖的深圳海洋监测体系框架,建立了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视角的海洋监测指标体系,从高站位谋划、高标准定位、高水平融合3个方面提出了深圳市海洋监测高质量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海洋监测 指标体系
下载PDF
天津近岸海水悬浮物的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4
作者 董景岗 王海霞 李伟 《盐业与化工》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45,49,共5页
根据2006年12月至2007年10月间对天津近岸海水(38°37′03.8″N^39°12′13.9″N,117°33′14.8″E^118°02′50.1″E)的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悬浮物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该海域悬浮物含量在0.6mg/L^241.8m... 根据2006年12月至2007年10月间对天津近岸海水(38°37′03.8″N^39°12′13.9″N,117°33′14.8″E^118°02′50.1″E)的调查,分析了该海域悬浮物的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调查结果显示:该海域悬浮物含量在0.6mg/L^241.8mg/L之间;表层低于底层,近岸高于远岸;且存在冬季(春季(秋季(夏季的分布规律。调查区中部低值区经历了诞生→发育→收缩→消失的生命历程;高值区位于临港工业区附近。季节的气温差异、风速、海浪、潮流等是造成这种分布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近岸 悬浮物 分布特征 风速 海浪 潮流
下载PDF
海洋调查项目风险管理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周庆伟 白杨 +1 位作者 汪小勇 周庆骊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6年第4期59-62,共4页
随着海洋调查工作的增多,如何保障调查过程的作业安全,降低风险,减少人员伤亡、仪器设备损坏或丢失、海洋环境影响等损失,成为各级部门的关注重点。文章介绍了风险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结合海洋调查实际工作列举了海洋调查中风险识别、... 随着海洋调查工作的增多,如何保障调查过程的作业安全,降低风险,减少人员伤亡、仪器设备损坏或丢失、海洋环境影响等损失,成为各级部门的关注重点。文章介绍了风险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结合海洋调查实际工作列举了海洋调查中风险识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等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以期提高海洋调查项目安全管理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调查 风险管理 项目安全
下载PDF
一站多能理念下的验潮站建设实践
16
作者 王青颜 周涛 +2 位作者 胡悦洋 魏子丰 薛献运 《海洋信息技术与应用》 2023年第4期218-227,共10页
2016年,海南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在海南岛沿岸按照“一站多能”理念建设了5个长期验潮站点。本次建设对验潮站外观设计、验潮站传统观测功能外延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1)利用验潮站的外观设计和空间布局建立了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以便更... 2016年,海南省海洋监测预报中心在海南岛沿岸按照“一站多能”理念建设了5个长期验潮站点。本次建设对验潮站外观设计、验潮站传统观测功能外延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尝试:(1)利用验潮站的外观设计和空间布局建立了海洋科普教育基地,以便更好地开展海洋知识科普宣传活动;(2)增设温盐井和水质监测井,增强验潮站的海洋观监测功能;(3)建立亮化式带声光报警功能的四色警戒潮位标志物、LED显示屏和高清摄像系统等软、硬件设施,以此建立验潮站观测预警综合管理指挥决策平台。以上探索使得验潮站能够在完成海洋监测主体任务的基础上更好地服务周边群众,同时及时将灾害现场的信息反馈到指挥决策中心,有助于建立政府应急指挥与群众避险自救相结合的防灾减灾机制,进一步完善灾害预警监测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验潮站建设 一站多能
下载PDF
江苏省海洋灾害承灾体调查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杨耀中 刘明 +1 位作者 黄祖英 梁晓红 《科技资讯》 2014年第5期199-200,共2页
通过海洋灾害承灾体调查工作可以掌握江苏省沿海地区基础数据情况,为深入开展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基础信息数据。本文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对江苏省堤防、渔港及避风锚地、养殖区和大型工程四类海洋灾害承灾体分布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 承灾体 沿海地区 江苏
下载PDF
面向2024年后的中国引领的国际大洋钻探计划管理与运行机制思考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文涛 王金平 +1 位作者 揭晓蒙 王莹莹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7-134,共8页
历经53年的发展,国际大洋钻探计划从DSDP(Deep-sea Drilling Program)到IODP(International Ocean Discovery Program),在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长期以来,通过参与并成为该计划的... 历经53年的发展,国际大洋钻探计划从DSDP(Deep-sea Drilling Program)到IODP(International Ocean Discovery Program),在机构设置、运行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可。长期以来,通过参与并成为该计划的正式成员国,我国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际合作等各方面取得了快速的发展,逐步成为国际大洋钻探领域的重要一员。随着新一轮钻探计划到期,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经济不景气等因素的影响,国际大洋钻探计划面临经费支持不足、钻探平台到期、新计划运行意见不统一等系列问题,而这对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是一个重要的机遇。为此,建议我国应该进一步理顺大洋钻探运行机制,组建及实施新的运行管理机构及模式,加大科技、人才、国际合作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国内外科学家以及政府和民间的积极性,推动我国引领的国际大洋钻探事业发展,为全球海洋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洋钻探 深海装备 运行机制 管理模式 国际大科学计划
下载PDF
无人机海洋环境探测载荷配置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孔毅 薛剑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19-225,共7页
对无人机海洋环境探测系统的功能载荷进行配置优化,是提高探测效能的重要途径。依据探测任务的应用需求,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无人机海洋环境探测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针对所研究问题的数理特性,结合德尔菲咨询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 对无人机海洋环境探测系统的功能载荷进行配置优化,是提高探测效能的重要途径。依据探测任务的应用需求,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无人机海洋环境探测系统效能评估指标体系;针对所研究问题的数理特性,结合德尔菲咨询法与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系统效能评估的数学模型。以海面风场探测为例,采用该模型对可搭载载荷进行了配置方案优选,证明了该优化思路与方法的适用性与可行性。从理论上为无人机海洋环境探测系统载荷配置优化提供了一种科学、客观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机 配置优化 效能评估 探测效能
下载PDF
第三次海洋学浪潮及其对策 被引量:1
20
作者 管玉平 谢强 +2 位作者 颜文 杜岩 王东晓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09年第3期297-302,共6页
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完全依赖于探测海洋的能力。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环球考察,标志着基于船测的现代海洋学的开始,这是海洋学的第一次革命或称为浪潮,也从此由地理学中分化出而形成一新的学科。第二次是1978年美国海洋实验卫... 人类对海洋的认识完全依赖于探测海洋的能力。1872年英国"挑战者"号的环球考察,标志着基于船测的现代海洋学的开始,这是海洋学的第一次革命或称为浪潮,也从此由地理学中分化出而形成一新的学科。第二次是1978年美国海洋实验卫星Seasat的发射成功,使海洋学进入了卫星遥测时代。本文重点阐述目前海洋学正面临的第三次浪潮:海底站,并提出应尽快部署我国的海底探测计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底站 海洋学革命 海洋空间 中国海底探测计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