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0篇文章
< 1 2 2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岛主要海岛成因分类及其地质环境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栾光忠 李安龙 +2 位作者 王建 李甘 谢汝吉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11-116,共6页
论文在阐述了青岛海岛分布区区域地质特征基础上,根据青岛海岛的岩性、地质构造特征和影响海岛形成的主导性地质作用,将青岛主要海岛划分为构造作用成岛型(Ⅰ型)、岩浆作用成岛型(Ⅱ型)和变质作用成岛型(Ⅲ型)并对青岛主要海岛的地质环... 论文在阐述了青岛海岛分布区区域地质特征基础上,根据青岛海岛的岩性、地质构造特征和影响海岛形成的主导性地质作用,将青岛主要海岛划分为构造作用成岛型(Ⅰ型)、岩浆作用成岛型(Ⅱ型)和变质作用成岛型(Ⅲ型)并对青岛主要海岛的地质环境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岛主要海岛 地质特征 成因分类 环境分析
下载PDF
冲绳海槽晚更新世以来沉积速率的变化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被引量:24
2
作者 李凤业 史玉兰 +2 位作者 何丽娟 陈福 朱笑青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40-545,共6页
1992年6月对冲绳海槽进行了热水活动和底质调查。从所采岩芯中挑选有代表性的岩芯6个,对样品进行了放射性同位素Th、230Th、232Th、U、234U、238U的测定。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全新世期间沉积物沉积速率比晚更新世期间低,全新世平均沉... 1992年6月对冲绳海槽进行了热水活动和底质调查。从所采岩芯中挑选有代表性的岩芯6个,对样品进行了放射性同位素Th、230Th、232Th、U、234U、238U的测定。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全新世期间沉积物沉积速率比晚更新世期间低,全新世平均沉积速率为2.10—8.50cm/ka,晚更新世平均沉积速度为7.40-20.10cm/ka。这揭示了晚更新世低海平面期间大量的陆源物质和火山碎屑输入到冲绳海槽,而全新世海平面抬升,输入到海槽的陆源物质相对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沉积速率 古环境 沉积环境
下载PDF
北部湾涠洲岛地貌的基本特征 被引量:33
3
作者 亓发庆 黎广钊 +2 位作者 孙永福 梁文 杜军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41-50,共10页
涠洲岛由第四纪玄武岩浆喷发时在水下堆积而形成。该岛经受长期的地质作用和演变过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类型。据调查、分析,该岛地貌可分为火山地貌、流水地貌、海蚀地貌、海积地貌、珊瑚岸礁地貌、海积—冲积地貌、重力地貌、人工... 涠洲岛由第四纪玄武岩浆喷发时在水下堆积而形成。该岛经受长期的地质作用和演变过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类型。据调查、分析,该岛地貌可分为火山地貌、流水地貌、海蚀地貌、海积地貌、珊瑚岸礁地貌、海积—冲积地貌、重力地貌、人工地貌等八大类型。其中,海蚀地貌、海积地貌、珊瑚礁地貌,火山遗迹地貌等较为明显。岛的南部沿岸海蚀地貌发育,海蚀崖高达30~50m,海蚀平台宽20~70m,有35个大小不等海蚀洞。岛的北部沿岸海成沙堤十分发育,呈条带状、牛轭状分布,长100~2000m,宽40~700m。按其形成的年代,形态,结构及空间分布特征分为老、中、新沙堤。老沙堤形成于距今6900~4000a前,中沙堤形成于距今3100~2200a前,新沙堤形成于距今2000~1200a前。岛屿北部、东部沿岸珊瑚岸礁相当发育,礁坪宽400~1025m,珊瑚生长带宽200~660m;西南部发育较差,礁坪宽20~475m,珊瑚生长带宽50~215m。南部沿岸没有珊瑚礁存在,其珊瑚礁形成于6900a前。涠洲岛总的地貌特征是南部沿岸以海蚀地貌为主,北部沿岸以海积地貌和珊瑚礁地貌为主,岛上不同程度地保存有火山活动的遗迹。总的地势则为南高北低,自南向北缓缓倾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涠洲岛 地貌类型 分布规律 形成特征
下载PDF
沉积物物源组成的定量判识方法及其在冲绳海槽的应用 被引量:29
4
作者 杜德文 孟宪伟 +1 位作者 王永吉 吴金龙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32-539,共8页
用多元成分数据统计分析中的端元估计算法,处理混合源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定量判识沉积物物源端元的化学成分和比例。将该方法应用于已知端元的人工数据,端元的化学成分和含量的估计值与已知值非常接近。实验结果说明,这种成分数据... 用多元成分数据统计分析中的端元估计算法,处理混合源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定量判识沉积物物源端元的化学成分和比例。将该方法应用于已知端元的人工数据,端元的化学成分和含量的估计值与已知值非常接近。实验结果说明,这种成分数据分析算法是定量判识沉积物物源端元的有效方法。用此方法处理冲绳海槽中段表层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集,成功地定量估计出陆源物质、火山源物质和生物源物质的平均化学成分;同时定量计算出该区底质沉积物中陆源物质、火山源物质和生物源物质的百分含量。最后,将实算结果与矿物学判识的物源分布进行对比,二者总趋势一致,前者的局部变化大。此方法用于物源组成的定量估计工作,既经济又快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端元 地球化学数据 冲绳海槽 沉积物
下载PDF
西沙群岛永兴岛和石岛的自然与开发 被引量:30
5
作者 赵焕庭 宋朝景 +1 位作者 余克服 袁家义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5期44-56,共13页
永兴岛和石岛同在一个礁盘上.永兴岛是全新世晚期形成的新灰沙岛.石岛原是晚更新世晚期形成的古沙山,今是一个全新世中期后被现代礁坪包围的岩石岛(老灰沙岛).本区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海中热带海洋生物繁多,岛上热带植物繁茂,鸟类也多,... 永兴岛和石岛同在一个礁盘上.永兴岛是全新世晚期形成的新灰沙岛.石岛原是晚更新世晚期形成的古沙山,今是一个全新世中期后被现代礁坪包围的岩石岛(老灰沙岛).本区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海中热带海洋生物繁多,岛上热带植物繁茂,鸟类也多,土壤为磷质石灰土.自然资源丰富,人们需要作出长期的开发规划,加强管理和自然环境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沙群岛 自然地理 自然资源 永兴岛 石岛
下载PDF
南海西沙海槽,一条古缝合线 被引量:48
6
作者 姚伯初 曾维军 +5 位作者 陈艺中 张锡林 D.EHayes J.Diebold P.Buhl S.Spangler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1-10,共10页
西沙海槽是一条水深1500-3400m、长420km的水槽,新生代沉积厚2-6km。槽内发现北倾的地壳断裂。海槽的南北两侧之地壳结构差异很大。从区域地质资料看,我们认为西沙海槽是一条印支时期的古缝合线。
关键词 西沙海槽 地壳结构 古缝合线
下载PDF
冲绳海槽早期扩张作用中岩浆活动的演化 被引量:16
7
作者 翟世奎 陈丽蓉 +3 位作者 申顺喜 毛雪瑛 柴之芳 马淑兰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1-73,共13页
不同于其他典型的弧后扩张型盆地,在冲绳海槽内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火山岩──浮岩,本文对具有代表性的柱状岩心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和岩石化学分析,讨论了冲绳海槽在早期扩张作用中岩浆活动的性质及其演化.结果表明,浮岩岩浆来源于地... 不同于其他典型的弧后扩张型盆地,在冲绳海槽内广泛分布着酸性的火山岩──浮岩,本文对具有代表性的柱状岩心进行了系统的矿物学和岩石化学分析,讨论了冲绳海槽在早期扩张作用中岩浆活动的性质及其演化.结果表明,浮岩岩浆来源于地幔,但经历了结晶分异和地壳物质混染两个过程。冲绳海槽的岩浆活动有自酸性向基性演化的趋势,随着海槽的进一步扩张,岩浆活动会加剧,海槽地壳将由过渡型向大洋型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槽海槽 扩张作用 岩浆活动
下载PDF
冲绳海槽地壳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24
8
作者 李乃胜 姜丽丽 李常珍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441-450,共10页
根据1990年以来对冲绳海槽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的最新实测资料,包括多道和单道反射地震、海底地震仪折射地震、重磁测量、水深测量、海底岩石拖网,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冲绳海槽的调查研究成果,对冲绳海槽地壳结构进行了探讨,得出如下初步... 根据1990年以来对冲绳海槽地质地球物理调查的最新实测资料,包括多道和单道反射地震、海底地震仪折射地震、重磁测量、水深测量、海底岩石拖网,结合国内外学者对冲绳海槽的调查研究成果,对冲绳海槽地壳结构进行了探讨,得出如下初步结论:(1)冲绳海槽是一个典型的发育在大陆地壳边缘、由陆壳张裂而成、处于裂谷作用最高演化阶段、洋壳即将产生、海底扩张即将出现的弧后活动裂谷。(2)根据火成岩发育、沉积层分布和地壳结构分析,冲绳海槽尚缺少已经开始“扩张”的证据,还不能确定海槽中央已经发育了大洋地壳。冲绳海槽目前仍属于拉薄的大陆地壳。(3)冲绳海槽作为一个浅海槽状地貌单元,形成于距今6Ma。作为一个弧后裂谷,自距今2Ma以来开始强烈的张裂活动。海槽中央张裂地堑(槽中槽)距今2Ma以来开始形成并逐渐发展。中央张裂地堑内的火成岩年龄不大于1Ma。因此,冲绳海槽是一个年青的、正在活动的弧后裂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绳海槽 地壳结构 中央地堑 地质构造
下载PDF
九州帕劳海脊地壳结构及其形成演化的研究综述 被引量:17
9
作者 张洁 李家彪 丁巍伟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95-607,共13页
九州-帕劳海脊(KPR)位于菲律宾海中央,近南北走向。形成于太平洋板块向西的俯冲,裂离于帕里西维拉海盆和四国盆地的弧后扩张,是老的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岛弧(IBM)的残留弧。裂离期间同时受到垂向旋转应力和水平挤压力的共同作用,这是... 九州-帕劳海脊(KPR)位于菲律宾海中央,近南北走向。形成于太平洋板块向西的俯冲,裂离于帕里西维拉海盆和四国盆地的弧后扩张,是老的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岛弧(IBM)的残留弧。裂离期间同时受到垂向旋转应力和水平挤压力的共同作用,这是形成九州-帕劳海脊现今狭长的几何形态的主要原因之一。九州-帕劳海脊南北部地壳结构可总结为P波波速为7.1~7.3km/s下地壳;P波波速为6.1~6.3km/s的中地壳;P波波速为4.5~5.5km/s上地壳。九州-帕劳海脊北段,30°N以北区和25°N以南区的地壳厚度普遍在10~15km,25°~30°N之间的地壳厚度普遍大于15km。九州-帕劳海脊的中段的地壳厚度变化较大,而且未识别出中地壳的存在,为不成熟的岛弧地壳。海脊南段与北段相似,具三层的地壳结构,但地壳厚度小于北侧,基本上大于10km。整个九州-帕劳海脊处的地壳厚度普遍厚于两侧海盆的地壳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菲律宾海板块 九州-帕劳海脊 伊豆-小笠原-马里亚纳岛弧 地壳结构 形成机制 构造演化
下载PDF
论南沙海槽的地壳性质 被引量:22
10
作者 苏达权 黄慈流 夏戡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09-415,共7页
根据海上地球物理测量,对四条剖面的重力和地震剖面资料进行联合正反演推算,结合已发表的国内外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南沙海槽的地壳厚度及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沙海槽的地壳为一个减薄的陆壳,从南沙微陆块向婆罗洲方向厚度减薄... 根据海上地球物理测量,对四条剖面的重力和地震剖面资料进行联合正反演推算,结合已发表的国内外地质、地球物理资料对南沙海槽的地壳厚度及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沙海槽的地壳为一个减薄的陆壳,从南沙微陆块向婆罗洲方向厚度减薄,具有类似大陆边缘从陆壳向洋壳过渡部位的地壳构造特征。顺着海槽的走向,地壳厚度变化趋势是从东北向西南变薄。从构造演化的角度分析,南沙海槽是古南海洋陆交界的边缘,由于古南海的闭合及晚白垩世以后婆罗洲逆时针方向旋转,海槽的大部分是陆壳,其西南端可能有残留的洋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槽 南沙海槽 地壳性质 地壳厚度
下载PDF
义敦岛弧的形成演化及其对“三江”地区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5
11
作者 侯增谦 莫宣学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53-164,共12页
在“三江”地区,“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和矿点均分布于义敦岛弧带上。该岛弧具典型的沟—弧—盆体系,在垂直岛弧方向上自东而西可分为4个带:甘孜—理塘缝合带(古海沟);雀儿山—稻城弧前区(弧—沟间断);赠科—乡城火山弧区;勉戈—热... 在“三江”地区,“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和矿点均分布于义敦岛弧带上。该岛弧具典型的沟—弧—盆体系,在垂直岛弧方向上自东而西可分为4个带:甘孜—理塘缝合带(古海沟);雀儿山—稻城弧前区(弧—沟间断);赠科—乡城火山弧区;勉戈—热达弧后区。研究表明,义敦岛弧是一个建筑于从扬子准地台边缘分裂出来的大陆裂谷堑垒体系的基础上,经历了压张交替、升降更迭的复杂历史的张性火山岛弧,是由于甘孜—理塘微板块在晚三叠世诺利克期向西陡深俯冲形成的。在其发展历史中出现岛弧裂谷阶段和相伴的“双峰式”火山活动是该岛弧最重要的特点,为“黑矿型”块状硫化物矿床的成矿造就了有利的构造—火山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岛弧 形成 演化 硫化物 矿床
下载PDF
江苏省淤泥质海岸潮沟系统 被引量:39
12
作者 张忍顺 王雪瑜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2期195-206,共12页
江苏省淤泥质潮滩是最适于潮沟系统发育的潮滩之一。本文分析了影响潮沟系统发育的诸因素,进行了潮沟系统形态与潮差的相关分析,并把江苏的潮沟系统与沪、浙、闽等省市的潮沟系统进行了对比。主要结论如下:1.影响潮沟发育的主要因素是... 江苏省淤泥质潮滩是最适于潮沟系统发育的潮滩之一。本文分析了影响潮沟系统发育的诸因素,进行了潮沟系统形态与潮差的相关分析,并把江苏的潮沟系统与沪、浙、闽等省市的潮沟系统进行了对比。主要结论如下:1.影响潮沟发育的主要因素是在落潮后期才存在的沟渠效应;2.潮沟和潮盆是潮滩上规模较大的韵律地形;3.粉沙级沉积物最宜于发育潮沟;4.潮沟的某些形态特征与潮差有非常好的线性相关;5.陆地迳流干扰了潮沟发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淤泥质 海岸 潮沟 潮盆
下载PDF
南极乔治王岛与象岛邻近海域表层沉积硅藻组成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聪 王金莲 +3 位作者 何高文 付少英 王力峰 赖佩欣 《地球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7-665,共9页
本文对"第33次南极科考—海洋六号航次"在乔治王岛南侧、象岛西侧海域内通过箱式取样获得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硅藻组成和分布特征的研究。主要统计了硅藻丰度、简单分异度、属种组成等,并结合沉积物粒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本文对"第33次南极科考—海洋六号航次"在乔治王岛南侧、象岛西侧海域内通过箱式取样获得的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硅藻组成和分布特征的研究。主要统计了硅藻丰度、简单分异度、属种组成等,并结合沉积物粒度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乔治王岛南侧站位丰度和分异度高于象岛西侧站位,最高丰度达到1.96×10~6壳/g。丰度的差异分布可能主要与洋流有关,别林斯高晋海表层洋流带入充足营养盐导致乔治王岛南侧站位硅藻繁盛,而威德尔海涡流底层水影响下的象岛西侧站位则难以沉降保存包括硅藻壳体在内的细小沉积颗粒。各站位硅藻组成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海冰相关种分布不均和半咸水种类繁盛情况等,前者可能与漂浮海冰控制的时间长短有关,而后者与淡水输入等综合环境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乔治王岛 象岛 表层沉积物 硅藻 海冰种 洋流
下载PDF
东沙群岛海域的折射地震探测 被引量:9
14
作者 阎贫 刘昭蜀 姜绍仁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19-24,共6页
综合近十多年以来在东沙群岛海域进行的反射地震资料、声纳浮标资料、双船扩长排列剖面地震测量资料及海底地震仪的折射地震资料,绘制了东沙群岛海域关于沉积层基底与地壳结构的地震地质剖面,揭示了陆架、陆坡至中央海盆之间的地壳从... 综合近十多年以来在东沙群岛海域进行的反射地震资料、声纳浮标资料、双船扩长排列剖面地震测量资料及海底地震仪的折射地震资料,绘制了东沙群岛海域关于沉积层基底与地壳结构的地震地质剖面,揭示了陆架、陆坡至中央海盆之间的地壳从陆壳向洋壳的变化中,过渡带地壳具有断块构造及被拉薄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沙群岛 海域 油气勘探 地壳结构 折射地震探测
下载PDF
冲绳海槽海底地形的补偿模式研究Ⅰ.理论均衡响应函数的计算 被引量:6
15
作者 刘保华 吴金龙 +1 位作者 辛柏森 彭超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70-75,共6页
本文从区域补偿和实验均衡出发,导出了上部负载和下部负载相关时理论均衡响应函数的计算公式,计算了弹性板有效厚度不同以及上部负载和下部负载的比例不同时的理论均衡响应函数曲线,并对曲线形态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关键词 冲绳海槽 地形负载 均衡响应函数 海底地形
下载PDF
冲绳海槽海底地形的补偿模式初步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保华 刘忠臣 王述功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29-34,共6页
从区域补偿模式和实验均衡理论出发,利用重力和地形资料计算了冲绳海槽的均衡响应函数,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南段弹性板有效厚度和补偿深度明显大于中段,结合其它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解释认为,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南、中两段岩石圈... 从区域补偿模式和实验均衡理论出发,利用重力和地形资料计算了冲绳海槽的均衡响应函数,结果表明:冲绳海槽南段弹性板有效厚度和补偿深度明显大于中段,结合其它地质地球物理资料解释认为,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南、中两段岩石圈温度和补偿机制的不同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偿模式 地形负载 下部负载 冲绳海槽 海底地形
下载PDF
湄洲湾中央深槽及白牛浅滩的成因探讨 被引量:5
17
作者 潘定安 汪思明 沈焕庭 《地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55-63,共9页
通过流场和地形特征的分析,研究湄洲湾中央深槽及白牛浅滩的形成机理。从湾顶延伸至口外的中央深槽,在半岛、岛屿和岬角控制下,由潮流塑造而成,但发育过程各段不尽相同,有涨潮流作用为主、落潮流作用为主和涨落潮流共同作用的三种... 通过流场和地形特征的分析,研究湄洲湾中央深槽及白牛浅滩的形成机理。从湾顶延伸至口外的中央深槽,在半岛、岛屿和岬角控制下,由潮流塑造而成,但发育过程各段不尽相同,有涨潮流作用为主、落潮流作用为主和涨落潮流共同作用的三种类型。白牛浅滩的地貌形态,似沙嘴,如沙脊,又像独立的堆积体,形成模式与众不同,是湄洲湾中一个特殊的浅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湄洲湾 槽沟 浅滩 流场 成因
下载PDF
雅浦沟-弧体系构造演化过程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臻 李三忠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8-146,共9页
雅浦沟-弧体系具有十分独特的地质特征,雅浦岛弧以变质岩为主,岛弧岩浆作用较为缺乏,同时雅浦沟-弧距离异常短,增生楔缺失。在总结雅浦沟-弧系统及其邻区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以及构造特征等证据的基础上,探讨了雅浦沟-弧系统的构造演... 雅浦沟-弧体系具有十分独特的地质特征,雅浦岛弧以变质岩为主,岛弧岩浆作用较为缺乏,同时雅浦沟-弧距离异常短,增生楔缺失。在总结雅浦沟-弧系统及其邻区的地球化学、地球物理以及构造特征等证据的基础上,探讨了雅浦沟-弧系统的构造演化过程。雅浦岛上的变质基底具有相对较高的K2O含量、高Ti含量以及较低的87Sr/86Sr比值,表明雅浦岛上的变质基底为帕里西维拉海盆洋壳的一部分。雅浦海沟东侧存在一块水深较深的三角形区域将雅浦岛弧与加罗林海岭间隔开来,地球物理特征显示该区域并没有受到加罗林热点的影响,说明加罗林海岭并没有与雅浦岛弧直接碰撞。结合帕里西维拉海盆在20~15Ma的NE-SW向扩张以及与之相关的海盆东西两侧洋壳发生的左旋相对移动,推测雅浦海沟很可能是雅浦岛弧东侧的扩张中心暴露转变成的俯冲带,而雅浦海沟东侧的三角形区域则为俯冲板片重新暴露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雅浦岛弧 帕里西维拉海盆 索罗尔海槽 构造演化
下载PDF
冲绳海槽构造活动的差异性及其非同步发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学伦 李桂群 +1 位作者 林振宏 陆念祖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2期111-121,共11页
冲绳海槽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特别是其构造活动性表明,海槽轴部存在一个扩张应力场,是弧后扩张形成的边缘盆地。其基本特征和构造活动性从东北至西南差别明显,具有南北分段的特点。据此作者把海槽分为扩张作用非同步发展的三段;东北... 冲绳海槽的地质和地球物理特征,特别是其构造活动性表明,海槽轴部存在一个扩张应力场,是弧后扩张形成的边缘盆地。其基本特征和构造活动性从东北至西南差别明显,具有南北分段的特点。据此作者把海槽分为扩张作用非同步发展的三段;东北段处在扩张前以裂陷为主的地堑或半地堑阶段;中段处于初始扩张过程的裂谷阶段;西南段则处于相对高级扩张的弧后盆地阶段。这种非同步发展可能是由于菲律宾海板块向亚洲大陆俯冲过程中,其速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性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槽 冲绳海槽 构造活动 差异性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岛弧系列成因的探讨 被引量:9
20
作者 宋传中 钱德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8,共8页
西北太平洋岛弧系列中的各岛弧(除马里亚纳岛弧为洋壳型弧外)均由陆壳型弧和洋壳型弧组成,并且左端与大陆相连,右端被后形成的岛弧所截。整个岛弧系列,从中生代末期开始发育至今,由北向南依次发展,规律明显。
关键词 岛弧 陆壳型弧 太平洋 洋壳型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