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6篇文章
< 1 2 3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松科2井早白垩世沙河子组孢粉组合及其古气候意义
1
作者 张德军 郑月娟 +4 位作者 张淑芹 张健 黄欣 陈树旺 孙雷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29-442,共14页
为探讨黑龙江省安达市松科2井深层(3395.46~3901.35 m)地层的时代特征,分析地史时期的古植被及古气候条件演变,利用孢粉学方法对松科2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井段可划分为Leiotriletes sp.-Cyathidites australis-Chasmatosporites ... 为探讨黑龙江省安达市松科2井深层(3395.46~3901.35 m)地层的时代特征,分析地史时期的古植被及古气候条件演变,利用孢粉学方法对松科2井进行研究。结果显示,研究井段可划分为Leiotriletes sp.-Cyathidites australis-Chasmatosporites sp.孢粉组合(3832.94~3901.35 m)和Klukisporites triangulus-Aequitriradites sp.-Pristinuspollenites sp.孢粉组合(3395.46~3613.62 m),孢粉组合指示的地质时代为早白垩世欧特里夫期(Hauterivian)—巴列姆期(Barremian)早期,可作为松辽盆地沙河子组上部生物地层学对比的标志;此外,孢粉组合反映的植被类型演化规律是针叶林、灌草丛—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木丛—针阔叶混交林,揭示研究区沙河子组后期气候带演替规律是暖温带—南亚热带—暖温带—温带,气候干湿变化规律为湿润—半湿润—湿润—半湿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科2井 早白垩世 沙河子组 孢粉组合 古气候 松辽盆地
下载PDF
基于孢粉数据的白垩纪中国东部地貌解读
2
作者 曲天泉 李素萍 +1 位作者 刘惟庆 陈璐琦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54-372,共19页
晚中生代一系列的构造运动使中国东部的地形、地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形成了“东高西低”的地貌格局。关于白垩纪中国东部是否存在高原或山脉仍存在争议,故对高原或山脉的演化过程、古高程以及其延伸范围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的研究。笔者收... 晚中生代一系列的构造运动使中国东部的地形、地貌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形成了“东高西低”的地貌格局。关于白垩纪中国东部是否存在高原或山脉仍存在争议,故对高原或山脉的演化过程、古高程以及其延伸范围等方面仍需进一步的研究。笔者收集了白垩纪中国各地的双气囊花粉和喜干植物花粉的孢粉数据,通过它们百分含量的变化来分析中国东部的古植被演替和古气候演变,为白垩纪中国东部地形地貌的解读提供证据。孢粉分析表明,白垩纪中国大致分为3个气候区:东北地区为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暖温带气候区;北方地区为半干旱的热带—亚热带气候过渡区;南方和西藏、新疆地区为炎热干旱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区。在古气候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孢粉数据对白垩纪中国东部地貌进行解读,结果显示:早白垩世早期中国东北地区存在1个高海拔地貌区;早白垩世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存在1个较高海拔的山脉,范围大致在闽浙地区;晚白垩世早期,中国东部海岸山脉范围达到最大;晚白垩世最晚期至古新世最早期,中国东部山脉逐步垮塌。推测至古新世早期,中国东部山脉基本已经消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中国东部 孢粉数据 古气候 古地貌
下载PDF
植物生态学方法在沉积环境恢复中的应用:以南海北部白云凹陷为例
3
作者 马琼 乔培军 +1 位作者 于强 邵磊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41-353,共13页
新生代早期是南海北部古地理发生巨变的时期,沉积环境经历了从陆到海的转变,通过植物生态学方法准确揭示这一过程发生的时间及过程,对本地区古地理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代表性钻井样品,通过孢粉藻类分... 新生代早期是南海北部古地理发生巨变的时期,沉积环境经历了从陆到海的转变,通过植物生态学方法准确揭示这一过程发生的时间及过程,对本地区古地理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南海北部深水区白云凹陷代表性钻井样品,通过孢粉藻类分析,揭示古近纪海侵过程。研究表明:早中始新世文昌组沉积时期,白云凹陷为未受海侵影响的河湖相环境;晚始新世恩平组沉积时期,凹陷东部和东南部为浅海相环境,海相沟鞭藻大量出现,凹陷南部隆起带早期为河湖相环境,晚期变为海陆过渡相环境,凹陷西北部为大型河流三角洲相环境;渐新世珠海组沉积时期,凹陷东部和东南部以陆坡深水环境为主,凹陷西北部及南部为海陆过渡相,西北部发育大型河流三角洲;早中新世,由于全球海平面上升及南海扩张轴发生转向,整个白云凹陷大部分地区处于陆坡深海环境。综上,海侵最早发生在白云凹陷的东部和东南部,呈由东向西的推进,西部海侵发生时间最晚,这一过程与南海洋壳从东向西逐步打开完全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古近纪 海侵过程 沉积环境 植物生态学
下载PDF
Preliminary results of lithological and palynological study of Svobodny,ancient man’s parking relic in Amur region,Russia
4
作者 Kovalenko S.V. Kezina T.V. +1 位作者 Kryuchko E.I. Mironov M.A. 《Global Geology》 2024年第3期121-131,共11页
A single-layer monument Svobodny,ancient man's parking lot-1,discovered in 2021 as part of archaeological work to study the zon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Amur region was investigated lithologically and palyn... A single-layer monument Svobodny,ancient man's parking lot-1,discovered in 2021 as part of archaeological work to study the zon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the Amur region was investigated lithologically and palynologically.Based on the results of geomorphological analysis of the territory,the study of artifacts,palynological data,as well as analogy with previously identified and sufficiently studied relics in the region,the existence of the Osinoozersk late Neolithic culture in this territory is assumed.The time of its expansion in the Amur region is determined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the second half of theⅣmillennium BC to the first half of theⅡmillennium BC.The preliminary results of palynological analysis suggest the existence of a temperate climate here,was close to the modern one,which does not contradict the reconstructed paleoclimate and environments of the region during the Holocene peri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sinoozersk culture palynological spectra Zeya River PALEOCLIMATE
下载PDF
浙江庆元百山祖地区表土孢粉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欣科 张芸 +2 位作者 孔昭宸 杜乃秋 吴鸣翔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241-2248,共8页
浙江庆元百山祖地区拥有中国最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及山地生态系统完整的垂直带谱,基于对该区海拔高度300~1700 m所采集的9个表土花粉样品的孢粉组合图式,探讨该区植被与表土花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表土花粉谱按照海拔从... 浙江庆元百山祖地区拥有中国最典型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及山地生态系统完整的垂直带谱,基于对该区海拔高度300~1700 m所采集的9个表土花粉样品的孢粉组合图式,探讨该区植被与表土花粉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区表土花粉谱按照海拔从高至低可划分为3个孢粉组合带,分别对应于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和温性针叶林、常绿阔叶林和暖性针叶林带以及次生针阔混交林林和农田地带(人类活动干扰导致),以松属(Pinus)、栲属(Castanopsis)、栎属(Quercus)等木本植物占优势,以里白属(Hicriopteris)和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为主的蕨类植物也较多。该区冷杉属(Abies)花粉含量和产量都较低,可能与目前百山祖冷杉数量较低及其分布范围相对较窄有一定关系。此外,基于孢粉复合分异度指数的孢粉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人类干扰因素导致该区较低海拔的表土孢粉不能反映区域的地带性植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土花粉 冷杉属 松属 人类活动 百山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富有机质页岩中藻类化石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袁伟 柳广弟 袁红旗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5-374,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富有机质页岩是该盆地中生界含油系统的主力烃源岩,其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具有巨大的生烃潜力。该套烃源岩中有机质的富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长7期的高古生产力及其提供的充足的有机质。长7期藻类勃发的...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富有机质页岩是该盆地中生界含油系统的主力烃源岩,其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具有巨大的生烃潜力。该套烃源岩中有机质的富集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长7期的高古生产力及其提供的充足的有机质。长7期藻类勃发的存在已被多数学者所接受,但是目前还缺乏直观、有力的证据。笔者等通过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在长7段的脉状黄铁矿附近和碳酸盐结核中发现了属种单一、分布丰度高的藻类化石,它们呈现出近似球状的轮廓,在中部分布着一条裂缝。这些藻类化石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它为长7期的藻类勃发提供了很好的证据,也为该时期热液活动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铁矿 碳酸盐结核 营养元素 藻类勃发 热液活动 上三叠统延长组长7段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新疆色帕巴依—柯坪地区中—晚更新世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对古气候的指示 被引量:1
7
作者 王丽鑫 代友旭 +3 位作者 王利鹏 王庆同 阎琨 姜文钦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68-1276,共9页
【研究目的】塔西北中—晚更新世古环境变化的研究相对薄弱,西南天山作为亚洲气候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域,其古环境的研究对于预测未来气候意义重大,孢粉组合特征所指示的古植被演替规律已然成为该地区古气候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 【研究目的】塔西北中—晚更新世古环境变化的研究相对薄弱,西南天山作为亚洲气候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域,其古环境的研究对于预测未来气候意义重大,孢粉组合特征所指示的古植被演替规律已然成为该地区古气候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方法】本文通过对新疆色帕巴依—柯坪地区河流阶地典型剖面样品孢粉鉴定和光释光定年测试,探讨了该区中—晚更新世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对古气候的指示意义。【研究结果】划分出中—晚更新世三个孢粉组合带:第Ⅰ孢粉组合带:Quercus(栎)-Graminae(禾本科)-Chenopodiaceae(藜科)孢粉组合带;第Ⅱ孢粉组合带:Ephedra(麻黄)-Betula(桦)-Labiatae(唇形科)孢粉组合带;第Ⅲ孢粉组合带:Pinus(松属)-Ephedra(麻黄)-Chenopodiaceae(藜科)孢粉组合带。【结论】孢粉组合指示西南天山中—晚更新世总体气候干旱,呈干冷—暖湿—干冷的气候震荡趋势,其中65~16 ka期间存在明显的降水丰富的潮湿气候阶段;河流下切作用形成的阶地地貌受构造和气候双因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晚更新世 孢粉 河流下切 古环境 干冷-温暖-干冷气候循环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新疆
下载PDF
神农架北坡表土常见花粉的R值研究 被引量:41
8
作者 刘会平 唐晓春 +1 位作者 王开发 潘安定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78-380,共3页
根据表土孢粉分析和植被样方调查的比较研究 ,获得了神农架北坡表土常见花粉的R值。常绿阔叶树花粉一般具有较低代表性 ,R值变化于 0 .70左右。绝大部分落叶阔叶树花粉也具有较低代表性 ,R值变化于 0 .6 8~ 0 .88之间 ,但桦、桤木和槭... 根据表土孢粉分析和植被样方调查的比较研究 ,获得了神农架北坡表土常见花粉的R值。常绿阔叶树花粉一般具有较低代表性 ,R值变化于 0 .70左右。绝大部分落叶阔叶树花粉也具有较低代表性 ,R值变化于 0 .6 8~ 0 .88之间 ,但桦、桤木和槭却表现异常。针叶树有气囊花粉具有明显的超代表性 ,R值变化在 1.35~ 2 .44之间 ,松表现最为强烈。草本植物花粉的R值变化较大 ,代表性较差。影响R值的因素很多 ,植物的生态特性、花粉特征、花粉源距离、花粉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架 花粉代表性 表土 植物群落 孢粉分析 R值 古气候 古环境
下载PDF
新疆乌伦古湖全新世以来高分辨率的孢粉记录与环境变迁 被引量:38
9
作者 肖霞云 蒋庆丰 +2 位作者 刘兴起 肖海丰 沈吉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7-86,共10页
根据新疆乌伦古湖钻孔剖面高分辨率的孢粉研究,得出全新世以来研究区的气候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约9.99—7.72cal.kaBP期间,气候温暖干旱;7.72—3.62cal.kaBP,气候由温和偏湿逐渐转向温暖偏干;3.62—1.24cal.kaBP,气候由寒冷干旱逐渐转... 根据新疆乌伦古湖钻孔剖面高分辨率的孢粉研究,得出全新世以来研究区的气候经历了四个大的阶段:约9.99—7.72cal.kaBP期间,气候温暖干旱;7.72—3.62cal.kaBP,气候由温和偏湿逐渐转向温暖偏干;3.62—1.24cal.kaBP,气候由寒冷干旱逐渐转向寒冷偏湿到温和湿润;1.24cal.kaBP至今,气候总体上温和干旱。在这四个大阶段的气候背景下,还存在8.90cal.kaBP和8.35cal.kaBP左右、3.62—2.80cal.kaBP期间、0.82—0.45cal.kaBP期间和约0.23cal.kaBP时的突然变冷事件。本剖面的孢粉组合在约9.99—7.72cal.kaBP期间反映的是湖区的植被,早期为以芦苇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随后演替成以黑三棱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自7.72cal.kaBP以后,孢粉组合反映的是区域植被,与气候相应的区域植被依次经历了荒漠草原→荒漠→荒漠草原→草原或荒漠草原→草原→荒漠→荒漠草原的多次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记录 环境变迁 高分辨率 全新世 乌伦古湖 新疆
下载PDF
松辽盆地西缘兴安盟索伦地区中侏罗统万宝组孢粉组合及其对古气候的指示
10
作者 施璐 唐振 +4 位作者 张渝金 杨涛 杜玉春 于海涛 杜继宇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4-284,共11页
近年来侏罗系已成为松辽盆地及外围油气勘探的新层系,为确定中侏罗世时期的古气候环境,对松辽盆地西缘索伦地区中侏罗统万宝组中的孢粉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共识别出孢粉化石32属48种,其中蕨类植物孢子约占孢粉总数的46.01%,裸子植物花... 近年来侏罗系已成为松辽盆地及外围油气勘探的新层系,为确定中侏罗世时期的古气候环境,对松辽盆地西缘索伦地区中侏罗统万宝组中的孢粉化石进行了详细研究,共识别出孢粉化石32属48种,其中蕨类植物孢子约占孢粉总数的46.01%,裸子植物花粉占孢粉总数的53.99%,蕨类植物的孢子略低于裸子植物花粉。孢粉组合以Cyclogranisporites-Protopinus-Pristinuspollenites为代表,推断索伦地区万宝组形成时代为中侏罗世。孢粉母体植物的生态环境研究表明,中侏罗统万宝组沉积时期,植被主要由针叶林和灌木丛构成,属于湿润的暖温带气候环境,为该地区中侏罗世古气候及古植被的恢复提供了新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化石 万宝组 中侏罗世 古气候 松辽盆地西缘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松辽盆地深层早白垩世孢粉组合研究 被引量:35
11
作者 高瑞祺 赵传本 +3 位作者 郑玉龙 宋之琛 黄嫔 王鑫甫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59-675,785-787,共17页
系统研究了松辽盆地深层的孢粉组合,描述了4属5新种。根据孢粉化石纵向上的变化规律,自下而上划分为7个孢粉组合,并根据孢粉组合特征,比较详细地讨论了松辽盆地深层地层的时代,认为火石岭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别里阿斯期(也有可... 系统研究了松辽盆地深层的孢粉组合,描述了4属5新种。根据孢粉化石纵向上的变化规律,自下而上划分为7个孢粉组合,并根据孢粉组合特征,比较详细地讨论了松辽盆地深层地层的时代,认为火石岭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别里阿斯期(也有可能属于晚侏罗世提堂期),沙河子组的时代为早白垩世凡兰吟至戈特列夫期,营城组的时代为巴列姆期,登娄库组的时代为巴列姆至阿尔必早期。另外,还根据孢粉组合反映的植物群面貌,对其所属的孢粉植物区系和古气候特征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辽盆地 深层 早白垩世 孢粉 孢粉组合
下载PDF
黑龙江北安地区早白垩世孢粉组合 被引量:24
12
作者 万传彪 乔秀云 +5 位作者 孔惠 金玉东 孙跃武 刘鹏举 杨建国 任延广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83-90,共8页
本文研究黑龙江北安地区下白垩统 2个岩石单位中的孢粉组合。其中营城组孢粉组合是松辽盆地北部营城组孢粉化石类型最丰富的组合 ,时代属巴列姆期或巴列姆 -阿普第期 ;沙河子组下段孢粉类型相对较少 ,组合时代暂定为早白垩世早期 (可能... 本文研究黑龙江北安地区下白垩统 2个岩石单位中的孢粉组合。其中营城组孢粉组合是松辽盆地北部营城组孢粉化石类型最丰富的组合 ,时代属巴列姆期或巴列姆 -阿普第期 ;沙河子组下段孢粉类型相对较少 ,组合时代暂定为早白垩世早期 (可能相当贝里阿斯 -戈特列夫期 )。沙河子组下段为温暖潮湿的亚热带气候。营城组沉积时期在温暖湿润的亚热带气候下 ,南方的干旱气候对北安地区也有一定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组合 早白垩世 古植被 古气候 北安地区 黑龙江
下载PDF
中国兴凯湖北岸平原晚全新世花粉记录及泥炭沼泽形成 被引量:16
13
作者 张淑芹 邓伟 +2 位作者 阎敏华 李小强 王升忠 《湿地科学》 CSCD 2004年第2期110-115,共6页
通过兴凯湖北岸平原泥炭剖面高分辩率花粉分析研究 ,对晚全新世花粉划分 4个组合带。XKH - 4组合时期 (1 85 7~ 1 74 6aB .P .)为沼泽发育前期 ,这一时期花粉浓度小 ,陆生草本植物占优势 ,气候干冷。XKH - 3组合时期 (1 74 6~ 1 2 87a... 通过兴凯湖北岸平原泥炭剖面高分辩率花粉分析研究 ,对晚全新世花粉划分 4个组合带。XKH - 4组合时期 (1 85 7~ 1 74 6aB .P .)为沼泽发育前期 ,这一时期花粉浓度小 ,陆生草本植物占优势 ,气候干冷。XKH - 3组合时期 (1 74 6~ 1 2 87aB .P .)为沼泽发育早期 ,这一时期花粉浓度较大 ,且水生植物花粉含量为剖面最高 ,喜温落叶阔叶植物大发展时期 ,气候温和湿润。XKH - 2组合时期 (1 2 87~ 6 0 2aB .P .)为沼泽发育中期 ,这一时期花粉浓度最小 ,但以陆生草本植物为主 ,木本植物为辅 ,水生植物急剧减少 ,针叶植物出现两次高峰 ,气候向冷干方向发展。XKH - 1组合时期 (6 0 2aB .P .至今 )为沼泽发育盛期 ,这一时期花粉浓度最大 ,陆生草本植物大发展时期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兴凯湖 泥炭 沼泽 花粉记录 植物 生态系统
下载PDF
广西钦州湾海岸带孢粉组合和沉积环境演变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李贞 李珍 +4 位作者 张卫国 李杰 孟宪伟 刘乐军 李朝新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98-608,共11页
对广两钦州湾海岸滩涂的4个钻孔的沉积物进行孢粉分析,结合^(210)Pb法测得沉积速率,讨论了该地区大约150年来的沉积环境演变规律。钦州湾地区具有19世纪中-末叶较现在偏凉的区域性气候;20世纪初期西海岸沉积物中红树林花粉Rhizophora和A... 对广两钦州湾海岸滩涂的4个钻孔的沉积物进行孢粉分析,结合^(210)Pb法测得沉积速率,讨论了该地区大约150年来的沉积环境演变规律。钦州湾地区具有19世纪中-末叶较现在偏凉的区域性气候;20世纪初期西海岸沉积物中红树林花粉Rhizophora和Aegiceras锐减,反映出红树林滩衰退的特征;60年代和70年代,钦州湾西海岸线明显向内陆迁移,高潮滩环境向低潮滩演化;而80年代始,东海岸线由于钦江流域来沙的迅速堆积,沉积速率较高,岸线向海推移明显,沉积物中木本植物花粉和禾本科均有所增加,这和围垦修堤的人类活动加速了低潮滩向高潮滩演化有关。钦州湾总体表现出西向扩张,东向缩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钦州湾 孢粉组合 沉积环境 ^210PB 粒度
下载PDF
从海南岛全新世孢粉研究看海滨红树林的演化 被引量:17
15
作者 张玉兰 封卫青 +2 位作者 王开发 张卫东 华棣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17-122,共6页
关键词 海南岛 全新世 孢粉 红树林 演化 古植物
下载PDF
沉积环境对孢粉组合影响的探讨——以石羊河流域为例 被引量:15
16
作者 朱艳 陈发虎 +1 位作者 张家武 安成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86-191,共6页
西部干旱区小型内陆流域 (石羊河流域 )内三个地点孢粉分析显示不同地点全新世孢粉组合差异极大。三角域剖面孢粉组合完全以针叶树为主 ;洪水河剖面孢粉组合下部以旱生草本为主 ,上部以针叶树为主 ;终闾区表土孢粉组合中 90 %为旱生草... 西部干旱区小型内陆流域 (石羊河流域 )内三个地点孢粉分析显示不同地点全新世孢粉组合差异极大。三角域剖面孢粉组合完全以针叶树为主 ;洪水河剖面孢粉组合下部以旱生草本为主 ,上部以针叶树为主 ;终闾区表土孢粉组合中 90 %为旱生草本、灌木。其差异已远远超出气候环境变化所导致的差异。结合沉积相、沉积环境、孢粉在不同沉积环境中的传播、扩散特性的综合分析 ,笔者认为这种差异是沉积环境、搬运介质差异造成的。三角城剖面处于半封闭环境 ,接纳储存来自上游的所有沉积物的信息 ,孢粉组合反映的是流域上游祁连山上的植被状况。洪水河剖面下部冲积地层发育时 ,剖面处于开放环境 ,孢粉组合反映当地植被 ;上部湖相层发育时 ,剖面处于半封闭环境 ,孢粉组合的环境指示意义与三角城剖面一致。终闾区表土孢粉组合反映现代风媒环境终闾区植被状况。古环境重建不能仅从孢粉组合出发 ,必须结合沉积环境综合分析 ,否则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环境 孢粉组合 石羊河流域 全新世 沉积相 古环境
下载PDF
中国北方草原区捕捉器样品与表土样品花粉组合及其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 被引量:28
17
作者 许清海 田芳 +1 位作者 李月丛 阳小兰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90,共10页
中国北方草原区捕捉器样品与表土样品中的花粉组合对比研究表明,两种取样方法获得的花粉组合相似性较好,乔木花粉含量多低于10%,灌木花粉含量多低于5%,草本花粉含量多高于75%;共有的花粉种类占总花粉种类数的74.3%;蒿属和藜科是花粉组... 中国北方草原区捕捉器样品与表土样品中的花粉组合对比研究表明,两种取样方法获得的花粉组合相似性较好,乔木花粉含量多低于10%,灌木花粉含量多低于5%,草本花粉含量多高于75%;共有的花粉种类占总花粉种类数的74.3%;蒿属和藜科是花粉组合的最主要成分;荒漠草原区常见麻黄和白刺花粉,典型草原区多为狼毒和莎草科花粉。花粉组合与气候关系的DCCA(降趋典型对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花粉组合与最冷月温度的相关性最显著,其次为年降水量。捕捉器样品与表土样品中的花粉组成也存在一定差异,表现为前者较后者出现更多的花粉类型,前者的蒿属、藜科花粉含量低于70%,后者的则高于70%。荒漠草原区花粉通量低于典型草原区,反映典型草原区植被较荒漠草原区发育,花粉产量高于荒漠草原区。典型草原区表土花粉浓度也明显高于荒漠草原区(高一数量级),除典型草原区植被发育、花粉产量高的原因外,荒漠草原区不利于花粉保存,也是造成花粉浓度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花粉组合判别分析表明,捕捉器样品和表土样品均能较好地区分出荒漠草原与典型草原,但捕捉器样品交叉检验结果好于表土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北方 草原区 表土花粉 捕捉器花粉 花粉通量 判别分析 DCCA
下载PDF
新疆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的孢粉分析 被引量:25
18
作者 黄小忠 赵艳 +2 位作者 程波 陈发虎 徐俊荣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602-609,共8页
通过对新疆博斯腾湖的表层沉积物孢粉的分析,探讨了干旱区大型湖泊中表层沉积物孢粉与周围植被的关系以及孢粉在湖泊中的分布和传播规律.研究发现,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中孢粉主要是来源于周围荒漠植被中的藜科、蒿属、麻黄等植物以及湖... 通过对新疆博斯腾湖的表层沉积物孢粉的分析,探讨了干旱区大型湖泊中表层沉积物孢粉与周围植被的关系以及孢粉在湖泊中的分布和传播规律.研究发现,博斯腾湖表层沉积物中孢粉主要是来源于周围荒漠植被中的藜科、蒿属、麻黄等植物以及湖泊四周浅水地带生长的香蒲等水生植物.藜科、蒿属、麻黄等花粉的传播过程主要受大风作用的影响,而且百分比含量在整个湖盆中的分布比较稳定,A C值能够反映区域目前的干旱状况;香蒲等水生植物花粉的百分比含量主要受其母体植物分布的影响.云杉花粉在河口区域的相对高百分比含量表明其河流传播特征;云杉花粉在湖泊中的低百分比含量与整个流域的植被及其分布状况以及区域的气候条件有关;云杉花粉具有超代表性.近河口湖泊表层样品孢粉组合受河流和近岸植被的影响较大,但距离超过2km以后湖泊沉积花粉百分比含量较为稳定.孢粉的质量浓度分布显示,孢粉在湖盆中的分布有比较强的趋中性.博斯腾湖中部沉积物孢粉序列能够很好记录区域的植被变化历史和环境演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斯腾湖 表层沉积物 孢粉分析
下载PDF
绰墩遗址古水稻土孢粉学特征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春海 章钢娅 +6 位作者 杨林章 林先贵 胡正义 董元华 曹志洪 郑云飞 丁金龙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52-460,共9页
自1998年以来,绰墩遗址发现了大量的马家浜时期的水稻田。对遗址Ⅵ工作区两个剖面P01和P03进行植硅体和孢粉分析,P01的植硅体分析结果显示在马家浜文化中晚期、马桥文化时期、宋代直至现代,研究点都有水稻生长。孢粉分析还显示,在植硅... 自1998年以来,绰墩遗址发现了大量的马家浜时期的水稻田。对遗址Ⅵ工作区两个剖面P01和P03进行植硅体和孢粉分析,P01的植硅体分析结果显示在马家浜文化中晚期、马桥文化时期、宋代直至现代,研究点都有水稻生长。孢粉分析还显示,在植硅体浓度较高土壤沉积物中,水生植物花粉在整个孢粉谱中所占比例较小,与现代水田相似。这表明,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在种植水稻过程中可能已将杂草除去。绰墩遗址孢粉分析的结果可能为判断古水稻土提供一个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孢粉分析 植硅体分析 古水稻土 新石器时代 长江三角洲
下载PDF
西藏阿里札达盆地香孜剖面孢粉分析 被引量:17
20
作者 韩建恩 余佳 +4 位作者 孟庆伟 吕荣平 朱大岗 孟宪刚 邵兆刚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320-327,共8页
通过对西藏阿里札达盆地香孜剖面的孢粉分析,初步定出该地区新近纪和第四纪的界线,并得到更新世晚期以来该地区植被与环境发展的历史.约在2.68~2.45Ma期间,植被以乔木为主,主要为松、藜、蒿,属山地寒温气候;约在2.45~2.11Ma期间,草本... 通过对西藏阿里札达盆地香孜剖面的孢粉分析,初步定出该地区新近纪和第四纪的界线,并得到更新世晚期以来该地区植被与环境发展的历史.约在2.68~2.45Ma期间,植被以乔木为主,主要为松、藜、蒿,属山地寒温气候;约在2.45~2.11Ma期间,草本植物迅速上升,气候变得干旱寒冷,显示出灌木草原气候特征;在2.11~1.49Ma期间,草本植物数量和种类达到之最,灌木相对增加,也显示气候进一步趋于干旱;在1.49~1.36Ma期间,草本植物有小幅下降,但蕨类植物增加幅度较大,显示了干冷草原气候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札达盆地 植被 香孜剖面 孢粉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