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1篇文章
< 1 2 8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莱盆地中部恐龙化石的新发现及埋藏环境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黄永波 王来明 +4 位作者 王丽娟 朱学强 张贵丽 张学松 任天龙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4期1-10,共10页
胶莱盆地内恐龙化石资源丰富,以往发现地集中分布于莱阳、诸城两地。近年来,在青岛地区新发现恐龙骨骼、恐龙蛋化石埋藏产地,有胶州安家沟恐龙(蛋)化石产地、莱西大高岚恐龙蛋化石产地、莱西涧沟恐龙蛋化石产地及即墨段泊岚—灵山恐龙... 胶莱盆地内恐龙化石资源丰富,以往发现地集中分布于莱阳、诸城两地。近年来,在青岛地区新发现恐龙骨骼、恐龙蛋化石埋藏产地,有胶州安家沟恐龙(蛋)化石产地、莱西大高岚恐龙蛋化石产地、莱西涧沟恐龙蛋化石产地及即墨段泊岚—灵山恐龙化石产地。恐龙化石种类有真鸟脚类、兽脚类、鹦鹉嘴龙及鸭嘴龙类;恐龙蛋化石种类有树枝状恐龙蛋、棱形蛋、圆形蛋、椭圆形蛋及长形蛋等。该地区恐龙化石以原地埋藏为主,埋藏环境为河漫滩相及滨浅湖相,化石层常伴生有密集的虫迹、腹足类、植物类、介形类等生物化石,适合的沉积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来源是恐龙选择这些地区繁衍的重要原因;火山活动是导致恐龙聚集、死亡、埋藏的重要因素,而周期性的沉积环境变化、大规模的山体滑坡、洪水事件是化石埋藏的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化石 胶莱盆地 埋藏环境 古生物 青岛地区
下载PDF
胶莱盆地青岛地区恐龙蛋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意义
2
作者 王丽娟 任天龙 +3 位作者 黄永波 朱学强 张贵丽 张学松 《山东国土资源》 2024年第10期18-25,共8页
胶莱盆地青岛地区恐龙蛋化石丰富,本文通过对莱西、胶州两地恐龙蛋壳及围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恐龙生存环境的古气候特征及其灭亡的地球化学指示。莱西、胶州地区恐龙蛋化石CaO含量51.7%~54.6%,SiO_(2)含量为0.27%~3.31%,Al_... 胶莱盆地青岛地区恐龙蛋化石丰富,本文通过对莱西、胶州两地恐龙蛋壳及围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探讨恐龙生存环境的古气候特征及其灭亡的地球化学指示。莱西、胶州地区恐龙蛋化石CaO含量51.7%~54.6%,SiO_(2)含量为0.27%~3.31%,Al_(2)O_(3)含量为0.14%~0.88%,MgO含量为0.36%~0.71%,Na_(2)O含量为0.04%~0.14%,矿物成分以碳酸盐为主;稀土元素总量∑REE为(5.87~117.99)×10^(-6),∑LREE为(5.10~97.28)×10^(-6),∑HREE为(0.77~20.71)×10^(-6),∑LREE/∑HREE为3.97~6.65,为轻稀土富集型,在配分曲线上呈右倾双“V”型曲线,Ce、Eu元素具有明显的负异常;在微量元素蛛网图上,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亏损高场强元素Nb、Zr、Hf、Ti。通过与围岩元素含量分析比较,胶莱盆地恐龙生活环境以干旱为主,间有湿润。恐龙蛋表现为Sr、Ba、Y元素的富集,Ce元素的亏损,这些元素不利于恐龙产蛋及蛋的孵化,对恐龙的繁衍、生存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蛋 地球化学特征 胶莱盆地 青岛地区
下载PDF
中全新世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波动:基于NDQK5岩芯介形类化石记录 被引量:1
3
作者 贾宝岩 彭博 +5 位作者 王继龙 于俊杰 周保春 赵泉鸿 李保华 王亚琼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33-345,共13页
福建沿海地区第四系较为发育,是研究晚更新世以来相对海平面变化的理想区域。本文以福建宁德NDQK5岩芯中产出的高分辨率介形类化石为研究对象,结合加速器质谱法(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AMS)14C和光释光测年技术建立岩芯年代框架... 福建沿海地区第四系较为发育,是研究晚更新世以来相对海平面变化的理想区域。本文以福建宁德NDQK5岩芯中产出的高分辨率介形类化石为研究对象,结合加速器质谱法(accelerator mass spectrometry,AMS)14C和光释光测年技术建立岩芯年代框架,重建了中全新世期间福建沿海地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结果显示,NDQK5岩芯中的介形类化石记录主要分布于4~17.1 m段,对应年代约为8.2~6.9 ka BP。岩芯内共计识别出海相介形类23属26种,根据优势种以及特征种的相对丰度变化特征可将岩芯内的介形类动物群划分为3个组合:①介形类组合A以Bicornucythere bisanensis和Sinocytheridea impressa为主,代表潮下带环境;②介形类组合B以Sinocytheridea impressa和Neomonoceratina delicata为优势种,指示近岸内陆架的沉积环境;③介形类组合C以Sinocytheridea impressa和Loxoconcha ocellifera为主,代表潮间带的沉积环境。基于介形类组合的分布特征,本文推断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约在8.2~7.4 ka BP期间持续上升,并在约7.9~7.4 ka BP区间达到最高;7.4~7.0 ka BP期间海平面下降,随后再次上升。因此,介形类化石记录指示福建沿海地区在全新世高海平面背景下依然存在相对海平面的次一级波动。同时,结合已有福建沿海地区海平面变化驱动机制的研究结果,本研究推断8.2~7 ka BP期间福建沿海地区的海平面变化可能主要受控于冰盖融水;7 ka BP后该地区的海平面波动可能受控于“冰川-水均衡调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德 东海 MIS 1 中全新世高海平面 介形类组合
下载PDF
鱼粪化石特征对晚三叠世湖泊生态系统的启示——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7段为例
4
作者 尤继元 周小虎 +5 位作者 杨奕曜 白云云 张鹏 杨桂林 梁正中 李杰 《矿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粪化石是一类重要的遗迹化石,其内含物常保存被捕食生物的残余及一些微生物、软组织甚至古DNA信息,对解读地质历史时期的湖泊生态信息有重要意义。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铜川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下部页岩的鱼粪石,其为略扁平的纺锤形化石,... 粪化石是一类重要的遗迹化石,其内含物常保存被捕食生物的残余及一些微生物、软组织甚至古DNA信息,对解读地质历史时期的湖泊生态信息有重要意义。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铜川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下部页岩的鱼粪石,其为略扁平的纺锤形化石,尖而薄,表面有明显的螺旋纹。观察粪化石的内含物情况,发现其主要由未完全消化的动植物残体组成,包括鱼鳞、骨骼碎片,以及以含磷白云岩为生长基的大量矿物聚集体。鱼粪化石形成于开放型淡水湖泊中的半深湖—深湖区,大部分保存完好,属于典型的原地埋葬。该鱼粪的生物源为一种大型的、鱼肠内具有较多螺旋瓣的肉食性鱼类。晚三叠世湖泊中出现了复杂的多层营养系统,主要由生产者、消费者构成,食物链较为复杂。该研究成果表明经历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的晚三叠世多层级营养湖泊生态系统已经基本恢复。另外,微生物的参与及泥质含量较高的厌氧环境使得粪化石保存完好,可为恢复和重建晚三叠世卡尼期湖泊生态系统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粪石 湖相富有机质页岩 湖泊生态系统 古环境 晚三叠世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山东莱阳恐龙蛋研究新进展
5
作者 王强 汪筱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8-45,共8页
本文简单回顾了山东莱阳恐龙蛋化石群的发现与研究历史,结合近年来在莱阳的新发现和恐龙蛋研究进展,莱阳恐龙蛋化石群的组成由之前的4科5属11种,修订为6科10属12种,另有1科未定和1个存疑种。将与其他地区恐龙蛋化石组合相比,莱阳恐龙蛋... 本文简单回顾了山东莱阳恐龙蛋化石群的发现与研究历史,结合近年来在莱阳的新发现和恐龙蛋研究进展,莱阳恐龙蛋化石群的组成由之前的4科5属11种,修订为6科10属12种,另有1科未定和1个存疑种。将与其他地区恐龙蛋化石组合相比,莱阳恐龙蛋化石群的恐龙蛋类型多样、组合特征明显,是晚白垩世恐龙蛋组合的典型代表,这一组合也很好地反映了晚白垩世胶莱盆地王氏群较高的恐龙多样性。对山东莱阳恐龙蛋进行深入研究,将为进一步探讨晚白垩世莱阳的古地理和古环境等提供详实的古生物学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蛋 恐龙蛋化石群 王氏群 晚白垩世 莱阳
下载PDF
黔中寒武纪梅树村期磷块岩中小壳动物化石结构和成分:对生物成磷的制约
6
作者 彭柔 杨瑞东 +3 位作者 高磊 高军波 陈吉艳 高川黔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667-1682,共16页
小壳动物化石微结构及壳体成分的认知对于揭露寒武纪早期小壳动物群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黔中地区早寒武世梅树村期磷块岩中保存了大量的小壳化石,为了获取该时期小壳化石微结构及成分的关键信息,本文利用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对岩石薄... 小壳动物化石微结构及壳体成分的认知对于揭露寒武纪早期小壳动物群的演化具有重要意义,黔中地区早寒武世梅树村期磷块岩中保存了大量的小壳化石,为了获取该时期小壳化石微结构及成分的关键信息,本文利用电子显微镜、扫描电镜对岩石薄片小壳化石个体进行观察、分析,获得了贵州织金熊家场和清镇落夯地区的寒武纪梅树村期磷块岩中小壳动物化石微结构、壳体成分特征。结果显示,织金、清镇地区的磷块岩中小壳化石多样性与其壳体成分表现一致,主要为软舌螺类,其成分为P、Ca、F、O等氟磷灰石组成元素;小壳化石壳体保存有明显的纳米级磷灰石矿化颗粒骨架、多圈层结构、溶蚀多孔隙和管体嵌套的现象。另外,通过电子探针对小壳化石进行原位微区元素面扫描,发现主要元素P、Ca分布在小壳化石及小壳化石碎片中,胶结物几乎不含P元素。综合判断,两个研究区域的寒武纪梅树村期磷块岩小壳动物化石多为异地埋藏保存,且保存过程中,成岩作用等后期磷酸盐化、搬运沉积对小壳化石微结构及其壳体成分产生一定改造影响;基于薄片全玻面扫描推断全岩小壳动物化石(含化石碎片)含量,与磷块岩中磷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认为寒武纪梅树村期小壳动物的繁盛对同期磷块岩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结构 小壳化石 磷块岩 梅树村期 黔中
下载PDF
新疆哈密恐龙骨骼化石风化原因分析
7
作者 韩向娜 代黎洋 +1 位作者 蒋顺兴 汪筱林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06-1111,共6页
新疆早白垩世哈密翼龙动物群中恐龙化石的发现,增加了动物群的多样性,也为恐龙的系统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然而,哈密恐龙化石在脱离原始埋藏环境在异地保存时,由于保存环境的改变,化石出现严重的风化现象。为了使哈... 新疆早白垩世哈密翼龙动物群中恐龙化石的发现,增加了动物群的多样性,也为恐龙的系统演化提供了新的信息,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然而,哈密恐龙化石在脱离原始埋藏环境在异地保存时,由于保存环境的改变,化石出现严重的风化现象。为了使哈密恐龙化石能够得到更好的保存、研究和展陈,采用多种分析技术方法,对产生明显风化现象的哈密恐龙骨骼化石进行检测,分析导致化石风化破碎的原因。X射线衍射(XRD)结果显示,哈密恐龙骨骼化石风化严重区域是骨松质部分,其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方解石,含有较少磷灰石、长石和黏土矿物等。其中石英和长石是充填骨松质孔隙中的外来碎屑颗粒,方解石是后期成岩或化石风化过程中形成的胶结物,而少量的磷灰石则主要来自骨骼。离子色谱(I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拉曼光谱(Raman)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仪(SEM-EDS)的结果表明,哈密恐龙骨骼化石风化区域的可溶盐以NaCl、CaCl_(2)和Ca(NO_(3))_(2)·4H_(2)O为主,以及少量CaSO 4,可溶盐含量高达2.63%,初步判断高可溶盐含量是造成化石出现严重风化现象的主要原因。压汞(MIP)测试结果表明,哈密恐龙骨骼化石风化区域的孔隙率为21.2722%,与未风化区域16.4206%的孔隙率相比显著增大。另外,恐龙骨骼化石风化区域存在两种孔径分布的孔隙,尺寸分别为0.005~0.04和17.3~283.2μm,相较于未风化区域,风化区域产生较多微裂隙,大孔径孔隙数量急剧增多。结论认为化石中含有大量以CaCl_(2)和Ca(NO_(3))_(2)·4H_(2)O为代表的潮解盐,易受北京四季温湿度变化的影响,潮解盐具有巨大破坏作用,从而使哈密恐龙骨骼化石风化区域孔隙率升高,孔隙增大,并且其内部充填物结构酥松且不均一,最终导致哈密恐龙骨骼化石酥粉破碎。该研究工作对哈密恐龙化石的异地保存及保护具有一定的科学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密翼龙动物群 恐龙骨骼化石 风化机理 潮解盐 新疆哈密
下载PDF
Fossil Equidae in the Linxia Basin with Biostratigraphic and Paleozoogeographic Significance 被引量:1
8
作者 SUN Boya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The Linxia Basin is characterized by an abundance of Cenozoic sediments,that contain exceptionally rich fossil resources.Equids are abundant in the Linxia Basin,the fossil record of equids in this region including 16 ... The Linxia Basin is characterized by an abundance of Cenozoic sediments,that contain exceptionally rich fossil resources.Equids are abundant in the Linxia Basin,the fossil record of equids in this region including 16 species that represent 10 genera.In comparison to other classic late Cenozoic areas in China,the Linxia Basin stands out,because the fauna and chronological data accompanying Linxia equids render them remarkably useful for biostratigraphy.The anchitheriines in the region,such as Anchitherium and Sinohippus,represent early equids that appeared in the late stages of the middle and late Miocene,respectively.Among the equines,most species of Chinese hipparion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Linxia Basin and some species of the genera Hipparion and Hippotherium have FAD records for China.Furthermore,Equus eisenmannae is one of the earliest known species of Equus in the Old World and is well-represented at the Longdan locality.Some species with precise geohistorical distributions can serve as standards for high-resolution chronological units within this framework.Located at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subject to considerable uplift,the Linxia Basin has served as a biogeographic transition area for equids throughout the late Cenozo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QUIDAE CENOZOIC BIOSTRATIGRAPHY paleozoogeography Linxia Basin
下载PDF
贵州惠水仰天窝竖井大熊猫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9
作者 王德远 Jean BOTTAZZI +3 位作者 周文龙 李威 胡晚枚 吕小溪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21-1126,共6页
晚更新世的大熊猫广泛分布于中国华南地区,化石分布点众多,但完整保存的骨骼材料相对较少。文中报道了贵州惠水县仰天窝竖井新发现的完整大熊猫头骨化石,仰天窝竖井—白马洞因其特殊的洞穴环境为化石的保藏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测量数据... 晚更新世的大熊猫广泛分布于中国华南地区,化石分布点众多,但完整保存的骨骼材料相对较少。文中报道了贵州惠水县仰天窝竖井新发现的完整大熊猫头骨化石,仰天窝竖井—白马洞因其特殊的洞穴环境为化石的保藏创造了有利条件。根据测量数据,仰天窝大熊猫个体牙齿比现生大熊猫略大,应属于巴氏大熊猫。AMS—^(14)C测年结果为22887~22431 a BP,时代处于末次盛冰期前后,新材料的发现为推断大熊猫在晚更新世末期的分布范围、生存演化等问题提供了难得的实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化石 晚更新世 仰天窝竖井 喀斯特洞穴
下载PDF
Vertebrae of Modern Viperids of the Far East:Comparative Characterisation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ir Fossil Remains
10
作者 Viatcheslav RATNIKOV 《Asian Herpet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152-172,共21页
Fossil remains of snakes in Quaternary localities are most often represented by vertebrae.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vertebrae of modern species in the areas of interest to ident... Fossil remains of snakes in Quaternary localities are most often represented by vertebrae.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arry ou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vertebrae of modern species in the areas of interest to identify fossil materials.In this study,we examined 52 specimens of viperids(7 specimens of Gloydius intermedius,12 specimens of Gloydius ussuriensis,6 specimens of Gloydius halys,4 specimens of Vipera sakhalinensis,16 specimens of Vipera berus,and 7 specimens of Vipera renardi).The features of the trunk,cervical,cloacal and caudal vertebrae of 6 species from 2 genera are described.The vertebrae of the Viperidae are highly similar across species,with variation along the vertebral column.Nevertheless,they can be distinguished if their exact position within the vertebral column is known.The most important diagnostic feature is the shape of the hypapophysis,especially when identifying the cervical vertebrae.Among other morphological features,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the shape of the ventral surface of the vertebra,prezygapophyseal and parapophyseal processes,neurapophysis,and zygapophysis.For the epistropheus,the position of the anterior edge of the neurapophysis in relation to the anterior edge of the neural arch is also significant.The caudal vertebrae bear the greatest resemblance.There is a significant overlap between the ratios of different measurements(indices)in different species.However,if an index is out of the overlapping zone,it is possible to identify a vertebra more or less accurately,especially when considering it in conjunction with other indices and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specific differences intraspecific variation VERTEBRAE viperids
下载PDF
贵州惠水仰天窝竖井大熊猫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11
作者 王德远 Jean Bottazzi +3 位作者 周文龙 李威 胡晚枚 吕小溪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4,共4页
大熊猫晚更新世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化石点众多,但完整头骨材料相对较少。本文报道了贵州惠水仰天窝竖井最新发现的大熊猫头骨及下颌骨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仰天窝竖井—白马洞特殊的洞穴条件为化石的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测... 大熊猫晚更新世广泛分布于我国华南地区,化石点众多,但完整头骨材料相对较少。本文报道了贵州惠水仰天窝竖井最新发现的大熊猫头骨及下颌骨化石,保存相对较完整。仰天窝竖井—白马洞特殊的洞穴条件为化石的保存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测量数据,仰天窝大熊猫个体牙齿比现生大熊猫略大,应属于巴氏大熊猫。AMS-^(14)C测年结果为22887~22431 a BP,处于末次盛冰期前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熊猫化石 晚更新世 仰天窝竖井 喀斯特洞穴
下载PDF
太行山东麓首次发现三趾马动物群化石
12
作者 陈少坤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24年第4期F0003-F0003,共1页
近期由我校“古生物山海团队”陈少坤研究馆员、刘傲然副教授等人共同完成的论文《太行山东麓井陉首次发现三趾马动物群》被《地质论评》杂志接收并进行网络首发,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肯定。太行山是中国地质学的摇篮,是我国地貌... 近期由我校“古生物山海团队”陈少坤研究馆员、刘傲然副教授等人共同完成的论文《太行山东麓井陉首次发现三趾马动物群》被《地质论评》杂志接收并进行网络首发,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肯定。太行山是中国地质学的摇篮,是我国地貌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的天然界线。对太行山隆升的研究不仅能更好地阐明华北现代地形地貌的演化过程,对更大尺度的构造与沉积历史也有很好的指示意义。在高原和山地隆升研究中,地质地貌和古生物方面的综合证据具有不可替代的核心地位,但在太行山隆升的研究中至今缺乏古生物学,尤其是新生代古脊椎动物学方面的可靠证据。2022年5月,我校地球科学学院古生物学专业师生在井陉县测鱼镇进行野外实习时,发现了丰富的三趾马动物群化石(图1),为该项研究填补了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山东麓 古脊椎动物学 中国地质学 研究馆员 地球科学 野外实习 古生物学 地质地貌
下载PDF
黎巴嫩琥珀中发现已知最古老的蚊子
13
作者 黄迪颖 《科学》 CAS 2024年第1期62-62,共1页
[本刊讯]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黎巴嫩籍研究员丹尼·阿扎领衔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在距今约1.25亿年前的黎巴嫩琥珀中发现已知最古老的蚊子化石,并证明在蚊科演化的早期阶段,雄性蚊子也是吸血的,昆虫的早期吸血行为比我... [本刊讯]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黎巴嫩籍研究员丹尼·阿扎领衔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在距今约1.25亿年前的黎巴嫩琥珀中发现已知最古老的蚊子化石,并证明在蚊科演化的早期阶段,雄性蚊子也是吸血的,昆虫的早期吸血行为比我们想象的更为复杂。成果于2023年12月4日,在线发表于《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科学院 最新研究成果 蚊子 琥珀 黎巴嫩 早期阶段 生物学
下载PDF
保存最古老矿物结合多肽的中新世鸵鸟蛋壳化石首次组织化学研究
14
作者 吴倩 泮艳红 +2 位作者 李志恒 周忠和 艾莉达 《古脊椎动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0-134,共15页
古蛋白质比古DNA具有更高的保存潜力,因此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帮助阐明一些超出古DNA研究领域的灭绝生物群体的生物学特征。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多肽发现于中国西北地区晚中新世临夏盆地的鸵鸟蛋壳化石中,是与蛋壳矿化相关的蛋白质struthioc... 古蛋白质比古DNA具有更高的保存潜力,因此蛋白质组学研究可以帮助阐明一些超出古DNA研究领域的灭绝生物群体的生物学特征。迄今为止最古老的多肽发现于中国西北地区晚中新世临夏盆地的鸵鸟蛋壳化石中,是与蛋壳矿化相关的蛋白质struthiocalcin(SCA-1)的一部分。前人认为SCA-1在蛋壳中均匀分布,并因其与方解石晶体结合的特性而得以在地质历史中长时间保存。本次对同一鸵鸟蛋壳化石进行了组织学、扫描电子显微镜和拉曼光谱分析,发现蛋壳内侧锥体层的晶核含有部分磷灰石,其他部位则完全由方解石构成;这些晶核部分应当是在成岩作用过程中经历了磷酸盐化。在对该化石蛋壳样品脱钙处理后,其锥体层晶核部分存在残留物,呈现网络状纤维结构,其位置和形态与现生鸵鸟蛋壳中脱钙后残留的有机质相似。结果表明,该化石蛋壳中的古多肽可能集中保存在锥体层晶核处,而非在整个蛋壳中均匀分布。磷酸盐化可能是另一个有利于有机物长期保存的埋藏过程。临夏盆地的古气候和埋藏环境可能为该古蛋白分子的保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建议在未来研究中进行更深入的组织化学和矿物学分析,以进一步了解该盆地有机质和古蛋白的保存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有机质 生物矿化蛋白 磷灰石 磷酸盐化 鸵鸟蛋壳 古蛋白
下载PDF
全国仅3个! 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入选“全球第二批100个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
15
作者 《四川地质学报》 2024年第3期F0004-F0004,共1页
9月3日,“第二批世界地质遗产地新闻发布会暨地质遗产保护开发工作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会上,宣布了中国“第二批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名单,我国有3个地质遗产地入选,分别为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和桂... 9月3日,“第二批世界地质遗产地新闻发布会暨地质遗产保护开发工作研讨会”在南京举行。会上,宣布了中国“第二批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名录”名单,我国有3个地质遗产地入选,分别为乌达二叠纪植被化石产地、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和桂林喀斯特。新闻发布会上,自贡恐龙博物馆馆长曾小芸对“自贡大山铺恐龙化石群遗址”入选世界地质遗产地进行了介绍。近日,在韩国釜山举办的第37届国际地质学大会上,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公布了“第二批100个国际地科联地质遗产地名录”,我国有3个地质遗产地入选该名录。在国际地质大会颁奖典礼上,自贡恐龙博物馆受邀作了题为《恐龙群窟世界奇观一一大山铺中侏罗世恐龙化石遗址》的大会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贡恐龙博物馆 地质遗产 国际地质大会 大山铺 恐龙化石群 韩国釜山 地名录 新闻发布会
下载PDF
New Benthic Fossils from the Late Ediacaran Strata of Southwestern China 被引量:2
16
作者 LIU Junping LI Ming +5 位作者 TANG Feng ZHAO Jiangtai SONG Sicun ZHOU Ying SONG Xiaohan REN Liudong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311-323,共13页
The Jiangchuan Biota from the Jiucheng Member(Mb.)of the Dengying Formation(Fm.),discovered in Jiangchuan,eastern Yunnan,China,is marked by copious macrofossils at the apex of the Ediacaran strata.This fauna features ... The Jiangchuan Biota from the Jiucheng Member(Mb.)of the Dengying Formation(Fm.),discovered in Jiangchuan,eastern Yunnan,China,is marked by copious macrofossils at the apex of the Ediacaran strata.This fauna features benthic algae with varied holdfasts and other fossils of indeterminate taxonomic affinity and is compositionally unique compared to the Shibantan and Gaojiashan biotas of the Dengying Fm.and the Miaohe and Wenghui biotas of the Doushantuo Fm.,elsewhere in China.One novel benthic saccular macroalgal fossil,named here Houjiashania yuxiensis gen.and sp.nov.,from the Jiangchuan Biota is based on fossils that are sausage-shaped,elongate,tubular,ranging from 0.3 to 4 cm in length,and up to 0.8 cm in diameter.One terminus is blunt and rounded to an obtuse angle,the other is bent with a spread-out surface resembling a holdfast,suggesting a three-dimensional thallus.Thin,stipe-shaped outgrowths,likely vestiges of sessile saccular life forms,are prevalent in macroalgal fossils of analogous size and shape,as well as present brown algae Scytosiphonaceae,such as Colpomenia and Dactylosiphon.The new findings augment the diversity of benthic algae,such as those known from the Early Neoproterozoic Longfengshan Biota in North China.The benthic algal macrofossils in the Jiucheng Mb.add to knowledge of Late Ediacaran metaphyte diversification and offer more clues about the evolutionary positioning of primitive macroalgae.The co-occurrence of numerous planktonic and benthic multicellular algae and planktonic microbes might have facilitated ecologically the more extensive later Cambrian explosion evidenced by the Chengjiang Biota in Yunn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leophytology benthic saccular algae algal evolution NEOPROTEROZOIC Jiucheng Member Jiangchuan Biota Yunnan Province
下载PDF
辽宁省化石产地管理的现状与挑战
17
作者 胡义 《辽宁自然资源》 2024年第9期51-52,共2页
辽宁省是中国重要的化石产地,化石资源主要集中在辽西地区。深入研究辽西化石,对生物演化和古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辽宁省化石产地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对化石产地管理面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法律法规不完善、管理资金不足... 辽宁省是中国重要的化石产地,化石资源主要集中在辽西地区。深入研究辽西化石,对生物演化和古环境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针对辽宁省化石产地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对化石产地管理面临资源开发与保护的矛盾、法律法规不完善、管理资金不足、技术水平有限、人才短缺等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为辽宁省乃至全国化石资源的保护利用提供参考,对推动化石资源的科学、合理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宁省 化石产地 化石资源保护
下载PDF
Inner Ear of Miocene Fossil Ape Gives Clues to Evolution of Bipedalism
18
《Bulleti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4年第1期59-60,共2页
Anew study of a 7–8-million-year-old extinct fossil ape from China called Lufengpithecus offers new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 of human bipedalism.The study,published in The Innovation,was conducted by a team from t... Anew study of a 7–8-million-year-old extinct fossil ape from China called Lufengpithecus offers new insights into the evolution of human bipedalism.The study,published in The Innovation,was conducted by a team from the Institute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and Paleoanthropology(IVPP)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the Yunnan Institute of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YICRA),and New York University(NY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sight EVOLUTION FOSSIL
下载PDF
陕西甘泉发现中侏罗世恐龙足迹群
19
作者 李兴文 李益朝 +7 位作者 王卓胜 孙淼 王宝鹏 王秦伟 唐玉 祝捷 吴昊 季燕南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3-450,共8页
恐龙足迹化石是重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恐龙动物群的重要途径。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对陕西甘泉中侏罗世直罗组发现的恐龙足迹群进行了简要记述。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甘泉恐龙足迹群具有较强的多样性,足迹类型包括了兽脚类... 恐龙足迹化石是重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恐龙动物群的重要途径。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的基础上,对陕西甘泉中侏罗世直罗组发现的恐龙足迹群进行了简要记述。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甘泉恐龙足迹群具有较强的多样性,足迹类型包括了兽脚类、蜥脚类、可能的鸟脚类及龟鳖类足迹;兽脚类足迹呈现高度多样化,包括大型、中型和小型的三趾型足迹和大型的四趾型足迹;蜥脚类足迹可归入雷龙足迹;可能的鸟脚类足迹保存较差,难以归入到具体属种;可能的龟鳖类足迹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系的首次记录。甘泉恐龙足迹群的发现,扩大了中国恐龙足迹的地理分布,对于重建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恐龙动物群及古生态、古地理、古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恐龙足迹 直罗组 中侏罗世 甘泉 陕西 地质调查工程
下载PDF
泥河湾盆地马圈沟遗址哺乳动物破碎长骨反映的古人类行为
20
作者 王晓敏 刘连强 +3 位作者 陈国鹏 李锋 谢飞 高星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105,共15页
马圈沟遗址是东北亚地区年代最古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出土了大量石制品及动物化石,现已发现并确认距今1.76~1.26 Ma之间的17个不同阶段的文化层,为探讨早更新世东北亚地区最早人类的扩散与生存适应方式提供了关键材料。本文以距今1.... 马圈沟遗址是东北亚地区年代最古老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之一,出土了大量石制品及动物化石,现已发现并确认距今1.76~1.26 Ma之间的17个不同阶段的文化层,为探讨早更新世东北亚地区最早人类的扩散与生存适应方式提供了关键材料。本文以距今1.66 Ma的马圈沟遗址第3文化层2001~2003年出土的大、中型哺乳动物长骨为研究材料,开展骨骼破碎方式的分析。研究表明,这批长骨化石以残段及残片为主,通过对它们的断口形态和质地,特别是破裂断口的角度进行测量、统计以及分析,发现大多数长骨是在新鲜状况下破裂的,而古人类很可能是敲碎骨骼和取食骨髓的主体;食肉类动物也造成了一些骨骼的破裂,但应该发生在古人类的行为之后。本文是首次对中国北方早更新世遗址出土动物骨骼的破碎方式进行的系统分析,为讨论早更新世古人类与食肉类的互动关系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更新世 泥河湾盆地 埋藏学 破碎长骨 人类行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