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昆仑布喀达坂峰地区发现二叠纪冷温动物群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秉璋 宋泰忠 +2 位作者 王瑾 叶占福 薛宁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411-414,共4页
东昆仑西段布喀达坂峰地区发现了以单通道(Monodiexodina)为主的冷温动物群,产于东昆中缝合带与东昆南缝合带之间一套以浅海相碳酸盐岩为主的中下二叠统中。
关键词 东昆仑 二叠纪 冷温动物群 单通道Tin 碳酸盐岩 动物化石
下载PDF
渤海莱州湾第四纪晚期以来微体化石组合特征和沉积环境演化 被引量:20
2
作者 林防 王建中 +2 位作者 李建芬 裴艳东 康慧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879-884,共6页
对渤海莱州湾南岸央子镇YZ1钻孔取微体古生物样品18个,通过分析鉴定和地层对比,以及对微体古生物化石进行属种、丰度和分异度分析,共划分出4个化石组合层段。根据化石组合特征分析认为:第Ⅰ、第Ⅱ微体化石组合为全新世海侵的产物。第Ⅰ... 对渤海莱州湾南岸央子镇YZ1钻孔取微体古生物样品18个,通过分析鉴定和地层对比,以及对微体古生物化石进行属种、丰度和分异度分析,共划分出4个化石组合层段。根据化石组合特征分析认为:第Ⅰ、第Ⅱ微体化石组合为全新世海侵的产物。第Ⅰ组合代表了海进序列,沉积环境为潮上带—潮间带;第Ⅱ组合为海退序列,沉积环境为潮间带—潮下带。第Ⅲ、第Ⅳ组合分别是晚更新世2次海侵的产物。第Ⅲ组合为晚更新世末期海侵的产物,海侵规模较大,沉积环境为滨海潮坪—潮间带;第Ⅳ组合海侵规模较小,陆相因素增大,沉积环境为河口—滨岸带或者为海陆交互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莱州湾 介形类 有孔虫 化石组合 沉积环境 第四纪
下载PDF
南海北部上新世晚期东亚冬季风增强的同位素和有孔虫证据 被引量:21
3
作者 翦知湣 汪品先 +2 位作者 赵泉鸿 成鑫荣 王吉良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61-469,共9页
对南海北部大洋钻探ODP1 1 48站进行稳定同位素和有孔虫分析 ,采用多种替代性指标 ,追溯上新世晚期以来东亚冬季风的演变。发现约 3 1~ 2 2MaB .P .之间 ,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ruber的δ13C值显著降低 ,而Neogloboquadrinadutert... 对南海北部大洋钻探ODP1 1 48站进行稳定同位素和有孔虫分析 ,采用多种替代性指标 ,追溯上新世晚期以来东亚冬季风的演变。发现约 3 1~ 2 2MaB .P .之间 ,浮游有孔虫Globigerinoidesruber的δ13C值显著降低 ,而Neogloboquadrinadutertrei的相对丰度明显增大 ,指示冬季风急剧增强 ,并伴随表层海水温度的降低和古生产力的增高。此后 ,冬季风还有几次明显的增强 ,特别是在约 1 7MaB .P .,1 .3MaB .P .,0 .9MaB .P .,0 .6MaB .P .和0 2MaB .P .。频谱分析揭示冬季风主要受冰盖体积大小的控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亚冬季风 上新世晚期 同位素 有孔虫 南海 频谱分析 太阳辐射量 海水温度
下载PDF
福建深沪湾潮间带全新世有孔虫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7
4
作者 王绍鸿 俞鸣同 +3 位作者 唐丽玉 赵希涛 王雪梅 黄向华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2年第1期6-11,共6页
本文对深沪湾西部潮间带表层沉积物和两个钻孔岩芯共 3 0个样品的有孔虫组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 ,表层沉积物中有孔虫群分布规律明显 ,随着离岸向海越远 ,水深越大 ,有孔虫数量从 1位数上升到 5位数 ,种数为 9~ 69种 ,多变... 本文对深沪湾西部潮间带表层沉积物和两个钻孔岩芯共 3 0个样品的有孔虫组成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 .结果表明 ,表层沉积物中有孔虫群分布规律明显 ,随着离岸向海越远 ,水深越大 ,有孔虫数量从 1位数上升到 5位数 ,种数为 9~ 69种 ,多变度V3 1~ 44,复合分异度H(s) 3 .2 5~ 3 .45.从钻孔岩芯中的全新世有孔虫群特征可看出 ,中全新世以来海面升降和海洋环境可分为 2个阶段 :(1 )海水初到钻孔位置 ,有孔虫数量和种数较少 ,分异度不高 ,海相性程度较低 .(2 )后期 (埋深 1 .8m和 2 .0m以浅 ) ,海面有所升高 ,变为潮间带 (高潮位→中潮位→低潮位 )环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有孔虫 深沪湾 全新世 表层沉积物 海洋环境
下载PDF
藏南定日县贡扎上白垩统浮游有孔虫生物地层新资料 被引量:7
5
作者 石和 李国忠 +2 位作者 赵鹏肖 李祥辉 赵兵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4-140,共7页
报道了西藏南部定日的上白垩统浮游有孔虫生物地层新资料,在厚291 m的贡扎剖面中共采集了699个有孔虫样品,平均的样品间距约40 cm,每两个样品间的间距代表约50 000a的时间间隔。根据获得的有孔虫化石及其在地层中的分布,识别出和建立了... 报道了西藏南部定日的上白垩统浮游有孔虫生物地层新资料,在厚291 m的贡扎剖面中共采集了699个有孔虫样品,平均的样品间距约40 cm,每两个样品间的间距代表约50 000a的时间间隔。根据获得的有孔虫化石及其在地层中的分布,识别出和建立了剖面的12个浮游有孔虫化石带,较为准确地确定了相邻化石带的界线,在此基础上对剖面进行了年代地层的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有孔虫 上白垩统 化石带 年代地层 贡扎 西藏
下载PDF
西藏羌北地区石炭纪■类动物群及其分带 被引量:7
6
作者 程立人 陈寿铭 +1 位作者 张以春 吴水忠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共7页
西藏羌北地区石炭纪■类动物群是笔者等于2004年首次发现的,并将动物群所在层位建立了瓦垄山组,该套地层中产大量的■类化石,种属多,分布连续。经研究,自下而上建立6个■类化石带:(1)Eosta ffella mosquensis带,(2)Millerella-Eostaf fe... 西藏羌北地区石炭纪■类动物群是笔者等于2004年首次发现的,并将动物群所在层位建立了瓦垄山组,该套地层中产大量的■类化石,种属多,分布连续。经研究,自下而上建立6个■类化石带:(1)Eosta ffella mosquensis带,(2)Millerella-Eostaf fella带,(3)Pseudostaf fella-Eostaf fella带,(4)Pro-fusuliena带,(5)Fusulina-Fusulinella带,(6)Protriticites-Triticites带。该套含竹蜓类化石地层的发现,为研究羌北地区晚古生代构造活动提供了信息,也为研究该区石炭纪地层、古生物、生物古地理、区域性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蜓]类动物群 石炭系 羌北地区 瓦垄山组
下载PDF
珠江口黄茅海河口湾表层沉积物中有孔虫和介形虫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4
7
作者 吴洁 刘春莲 +3 位作者 贾良文 杨婷婷 张素青 殷鉴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13-422,共10页
珠江口黄茅海河口湾的表层沉积物100个站位样品中共发现有孔虫21属36种、介形虫16属20种。优势种组合分别为Ammonia beccarii-Quinqueloculina akneriana rotunda-Cavarotalia annectens-Elphidium advenum和Neomonoceratina delicata-S... 珠江口黄茅海河口湾的表层沉积物100个站位样品中共发现有孔虫21属36种、介形虫16属20种。优势种组合分别为Ammonia beccarii-Quinqueloculina akneriana rotunda-Cavarotalia annectens-Elphidium advenum和Neomonoceratina delicata-Sinocytheridea impressa-Bicornucythere bisanensis。有孔虫及介形虫的丰度和分异度均表现出"北低南高",即口门低、向海高的特点。样品中有孔虫和介形虫属种的去趋势对应分析(DCA)表明,盐度是影响该区有孔虫和介形虫分布的最重要因素,其次是水动力条件,水深对有孔虫和介形虫的分布也有一定影响,但并非主要控制性因素。由于受径流影响较大,河口湾北部的水体盐度较低、径流动力较强,不利于有孔虫和介形虫的生存,导致其丰度及分异度均较低。河口湾南部水体盐度升高,潮流动力较强,同时受众多岛屿屏障作用,环境较为稳定,有孔虫和介形虫的丰度和分异度均迅速上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茅海河口湾 表层沉积物 有孔虫 介形虫 去趋势对应分析 环境因素
下载PDF
我国苏北建川潮汐盐沼有孔虫垂直分带的发现和特征 被引量:5
8
作者 尤坤元 陈才俊 +1 位作者 吴小根 施丙文 《海洋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59-64,共6页
通过三个断面加密有孔虫表层采样和精确高程测量 ,发现建川开敞型盐沼存在特征性盐沼有孔虫组合 ,这些组合与盐沼植被带相应 ,受高程控制 ,有明显的垂直分带 ,垂直带顶面即最高高潮位以上有孔虫突然消失 .这个有孔虫垂直分布模式可高精... 通过三个断面加密有孔虫表层采样和精确高程测量 ,发现建川开敞型盐沼存在特征性盐沼有孔虫组合 ,这些组合与盐沼植被带相应 ,受高程控制 ,有明显的垂直分带 ,垂直带顶面即最高高潮位以上有孔虫突然消失 .这个有孔虫垂直分布模式可高精度地恢复古海面 (精度最高可达± 5cm) .该研究为我国高分辨恢复古海面提供了一个地区性的现代有孔虫标尺 ,同时该工作也填补了国外仅局限于研究隐蔽型海岸盐沼有孔虫垂直分带的不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敞型盐沼 有孔虫 垂直分带 古海面高分辨标尺 江苏 丰度 种数
下载PDF
上海芦潮港海岸带有孔虫种群动态与埋葬群形成 被引量:8
9
作者 赵泉鸿 卞云华 汪品先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349-362,共14页
通过季节采样和定量分析,研究了上海芦潮港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的有孔虫。研究表明:(1)芦潮港潮上和潮间带活有孔虫群落和种群具强烈的季节变化,但其组成、丰度和分异度与水温和盐度无明显的相关性。群落组成在潮上带以胶结质壳占优势,... 通过季节采样和定量分析,研究了上海芦潮港海岸带表层沉积物中的有孔虫。研究表明:(1)芦潮港潮上和潮间带活有孔虫群落和种群具强烈的季节变化,但其组成、丰度和分异度与水温和盐度无明显的相关性。群落组成在潮上带以胶结质壳占优势,在潮间带则以钙质壳为主,但两者的丰度均在5—6月最高,8月前后最低。(2)根据壳体大小的频率曲线,推断Ammonia beccarii和Miliammina fusca两个种群一年至少有两个繁殖周期;A.beccarii种群具明显的世代交替:12—4月以微球型为主,5—11月以显球型为主。(3)潮间带埋葬群极大地不同于生物群,但变化幅度较小,组成以外来的异地分子占绝对优势;原地分子无论在种数和丰度上只占极小比例,并且在埋葬过程中丧失了大部分壳壁脆薄的成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孔虫 种群动态 群落 埋葬群
下载PDF
长江源各拉丹冬一带发现Gallowayinella■类动物群 被引量:3
10
作者 牛志军 曾波夫 +1 位作者 卜建军 王建雄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756-758,共3页
在1∶25万赤布张错幅区域地质调查中,于原划下二叠统开心岭石灰岩组中发现晚二叠世长头期Gallowayinella类动物群化石,表明该区二叠纪地层非属早二叠世,而似应与青海省南部晚二叠世鸟丽群对比。
关键词 长江源区 Gallowayinella TING类动物群 晚二叠世 拉丹冬地区 鸟丽群
下载PDF
西藏措勤地区“乌郁群”上部有孔虫化石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量:2
11
作者 石和 胡新伟 +2 位作者 马润则 陶晓风 刘登忠 《中国区域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8-351,共4页
西藏措勤地区“乌郁群”上部是一套红色碎屑沉积,原来被认为属湖沼相,划归上新统。在1∶25万措勤县幅区调中,在这套碎屑沉积中发现一些含较丰富有孔虫、固着蛤化石的灰岩层。根据有孔虫化石组合,措勤地区的“乌郁群”上部应为滨浅海相沉... 西藏措勤地区“乌郁群”上部是一套红色碎屑沉积,原来被认为属湖沼相,划归上新统。在1∶25万措勤县幅区调中,在这套碎屑沉积中发现一些含较丰富有孔虫、固着蛤化石的灰岩层。根据有孔虫化石组合,措勤地区的“乌郁群”上部应为滨浅海相沉积,其时代归属为早白垩世晚期至晚白垩世早期(Aptian-Cenomania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措勤地区 “乌郁群”上部 有孔虫 阿尔比-赛诺曼期 滨浅海环境 西藏 白垩世 时代归属
下载PDF
福建龙岩经洋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地层及(竹蜓)类分带 被引量:14
12
作者 骆金锭 吴富宝 郭智勇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45-667,779-782,共23页
一、前言福建西部龙岩、沙县、宁化及顺昌等地上石炭统及下二叠统出露很好,均为连续的海相碳酸盐沉积,富含(竹蜓)、非(竹蜓)有孔虫、珊瑚、介形类、海百合茎及钙藻,尚有牙形刺和菊石等。其中(竹蜓)类动物群尤为丰富,对石炭、二叠系的划... 一、前言福建西部龙岩、沙县、宁化及顺昌等地上石炭统及下二叠统出露很好,均为连续的海相碳酸盐沉积,富含(竹蜓)、非(竹蜓)有孔虫、珊瑚、介形类、海百合茎及钙藻,尚有牙形刺和菊石等。其中(竹蜓)类动物群尤为丰富,对石炭、二叠系的划分对比以及石炭-二叠系界线的研究都有一定的意义。七、八十年代,福州大学地矿系地层古生物实习队在上述地区测制了10多条石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G类 石炭世 二叠世 福建
下载PDF
新疆柯坪、乌什的若干■类化石及其地质学意义 被引量:4
13
作者 杨湘宁 贾东 卢华复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99-407,共9页
根据新疆柯坪、乌什的类化石新材料 ,结合以往有关类生物地层学及类古地理分布的资料 ,分析了塔里木地区二叠纪类化石组合特征。研究结果显示 ,塔里木盆地早二叠世类动物群与我国西南地区同期类动物群面貌非常相似 ,并具有... 根据新疆柯坪、乌什的类化石新材料 ,结合以往有关类生物地层学及类古地理分布的资料 ,分析了塔里木地区二叠纪类化石组合特征。研究结果显示 ,塔里木盆地早二叠世类动物群与我国西南地区同期类动物群面貌非常相似 ,并具有一些目前仅发现于云南、贵州和广西的地方性种类 ,表明塔里木板块与华南板块在这一时期应处于相同的纬度 ,且两者相对位置似应比较接近。但是 ,这一结论与有关古地磁资料不尽吻合。针对这一问题 ,结合有关石炭—二叠纪微板块运动及古洋流运动方向的研究成果 ,对塔里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G类化石 二叠纪 塔里木盆地 新疆 华南板块 古地磁资料
下载PDF
影响沉积物中有孔虫丰度的死态因素探讨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晓东 施晓冬 潘少明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6年第4期664-673,共10页
根据近年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本文探讨了影响沉积物中有孔虫丰度值的诸死态因素,死态因素乃指环境对死亡后的生物体产生各种变化作用的自然因素。研究表明溶解作用和搬运作用对沉积中有孔虫丰度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沉积作用... 根据近年野外调查和室内研究,本文探讨了影响沉积物中有孔虫丰度值的诸死态因素,死态因素乃指环境对死亡后的生物体产生各种变化作用的自然因素。研究表明溶解作用和搬运作用对沉积中有孔虫丰度有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同时,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孔虫 丰度 影响因素 死态因素 沉积物
下载PDF
南海东沙隆起早中新世生物礁中的大有孔虫 被引量:9
15
作者 何炎 胡平忠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8-39,133-136,共22页
珠江口盆地东沙隆起5个钻孔岩芯的大有孔虫的时代为早中新世,其中E1井及E2井为Aquitanian期;E4井、E5井及E6井为Burdisalian期。讨论了生物礁类型,大有孔虫的组合时代、对比、沉积环境等。
关键词 南海 东沙隆起 早中新世 大有孔虫 生物礁
下载PDF
南黄海北部深水区表层沉积中有孔虫和介形虫的分布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红 李绍全 赵泉鸿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3-18,共6页
南黄海北部深水区 (36°15 ~ 38°0 0 N、12 3°2 0 ~ 12 4°33 E)表层沉积中的有孔虫和介形虫主要由原地分子和残留分子组成。残留分子为陆相介形虫、沿岸浅水有孔虫和介形虫 ,反映了末次冰期低海面和冰后期海侵... 南黄海北部深水区 (36°15 ~ 38°0 0 N、12 3°2 0 ~ 12 4°33 E)表层沉积中的有孔虫和介形虫主要由原地分子和残留分子组成。残留分子为陆相介形虫、沿岸浅水有孔虫和介形虫 ,反映了末次冰期低海面和冰后期海侵初期的沉积环境 ,原地分子以冷水和深水种为特征 ,介形虫以 Sarsicytheridea bradii、Acanthocythereis mutsuensis和Munseyella japonica等为优势种。有孔虫有两个组合 :东北部为以 Proteonina atlantica为代表的胶结质壳组合 ;西南部为玻璃质壳组合 ,其优势成分是 Buccella frigida、Protelphidium tuberculatum、Ammonia ketienziensis、H anza-waia mantaensis和 Pacinonion tasmanensis等。调查区埋葬群存在原地和叠加两种类型 ,前者分布在北部和南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孔虫 介形虫 黄海 海洋沉积物 沉积环境 分布
下载PDF
西南地区假希瓦格■类地层分布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湘宁 周建平 冯蘅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03-321,共19页
采用“图式对比”方法对西南地区假希瓦格类109种(亚种)的地层分布进行了研究,计算了这些种(亚种)的区域性地层分布延限,论述了该地假希瓦格类的地层分布规律,并根据其主要属种的地层分布初步建立了西南地区马平阶的“复... 采用“图式对比”方法对西南地区假希瓦格类109种(亚种)的地层分布进行了研究,计算了这些种(亚种)的区域性地层分布延限,论述了该地假希瓦格类的地层分布规律,并根据其主要属种的地层分布初步建立了西南地区马平阶的“复合标准剖面”。研究结果表明,西南地区有关剖面马平阶底、顶界线的类生物地层对比存在较大的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NG类 二叠纪 假希瓦格Ting类 地层分布
下载PDF
中国东部早第三纪有孔虫的生活环境 被引量:5
18
作者 李守军 吴智平 马在平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2期1-3,7,共4页
中国东部下第三系各盆地间有孔虫化石的分布具有纵向上的不等时性,盆地内具有横向上的不连续性,并且有孔虫的分异度和丰度较小,壳体微小、形态强烈变异,与广盐性陆相生物共生.对盐度地化指标的分析表明,有孔虫化石仅出现于高盐度... 中国东部下第三系各盆地间有孔虫化石的分布具有纵向上的不等时性,盆地内具有横向上的不连续性,并且有孔虫的分异度和丰度较小,壳体微小、形态强烈变异,与广盐性陆相生物共生.对盐度地化指标的分析表明,有孔虫化石仅出现于高盐度沉积时期,而不出现于最大水进期.这些特征都说明中国东部早第三纪有孔虫的生活环境为陆相咸水湖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孔虫 生活环境 陆相 咸水湖 早第三纪
下载PDF
广西、云南的PSEUDOSCHWAGERINA化石及其地层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杨湘宁 周建平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1-12,112-114,共12页
该文记述了广西宜山马脑山剖面及云南八宝小独山剖面Pseudoschwaserina属34种(亚种),分析了两剖面Pseudoschwagerina动物群的面貌,讨论了Pseudoschwagerina的地层意义。研究表明,两剖面Pseudoschwagerina动物群具有地方性种稀少的共同特... 该文记述了广西宜山马脑山剖面及云南八宝小独山剖面Pseudoschwaserina属34种(亚种),分析了两剖面Pseudoschwagerina动物群的面貌,讨论了Pseudoschwagerina的地层意义。研究表明,两剖面Pseudoschwagerina动物群具有地方性种稀少的共同特点,大多数种皆为广相型分子。从动物群的组成上看,广西、云南Pseudoschwagerina动物群与我国贵州、北美及俄罗斯等地的Pseudoschwagerina动物群有较大的相似性。但是,目前归入 Pseudoschwagerina名下的各种在形态上有着较大的差异,造成不同地区合Pseudoschwagerina地层带化石难以直接对比。根据对两剖面Pseudoschwagerina地层分布规律的研究以及国内、外Pseudochwagerina地理分布的资料,笔者建议选用 Pseudoschwagerina uddeni,P.beedei,P.robusta等 Pseudoschwagerina的典型分子做为含Pseudoschwagerina地层划分、对比的首要标准类群,选用P.uddeni和P.robusta分别做为确定Pseudoschwagerina带底、顶界线的首要标准种,以便于含Pseudoschwagerina地层的全球性的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石 广西 云南
下载PDF
安徽广德独山地区的晚石炭世有孔虫动物群 被引量:7
20
作者 施贵军 杨湘宁 《微体古生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29-148,29-31+33-42,共20页
安徽广德独山地区晚石炭世黄龙组和船山组中采得类化石21属66种、非有孔虫27属75种,包括新种Pseudotaxisliliana和Endothyradushanensis。根据有孔虫动物群的地层分布规律,建立了... 安徽广德独山地区晚石炭世黄龙组和船山组中采得类化石21属66种、非有孔虫27属75种,包括新种Pseudotaxisliliana和Endothyradushanensis。根据有孔虫动物群的地层分布规律,建立了该地区上石炭统3个类化石带和3个非有孔虫化石组合(包括2个亚组合),即:类Sphaeroschwagerinamoeleri顶峰带、Fusulina-Fusulinela组合带和Eofusulina-Profusulinela组合带;非有孔虫Globivalvulina-Tetrataxis-Nodosaria组合、Bradyina-Tetrataxis-Palaeotextu-laria组合(包括Palaeotextularialicina-Deckerelinatenuitheca亚组合和Bradyinasaucraeforma-Tetrataxisparviconica亚组合)及Globivalvulina-Bradyina-Endothyra组合。研究表明,广德独山地区的船山组与黄龙组为假整合接触。船山组缺失我国西南地区马平组的Montiparus带以及西南、宁镇地区Triti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孔虫 动物群 晚石炭世 安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