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复合抗热保护剂优化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郑榕 陈龙照 +6 位作者 程扬健 张秉涯 赵思睿 陈建民 陈勇红 陈晓晨 林日珲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0-366,共7页
【目的】针对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直投式菌剂菌体存活率低及易失活等问题,对喷雾干燥复合抗热保护剂进行优化研究,以期为其菌剂生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法】以直投式菌剂菌体存活率为指标,利用喷雾干燥生产工艺,... 【目的】针对胶质芽孢杆菌(Bacillus mucilaginosus)直投式菌剂菌体存活率低及易失活等问题,对喷雾干燥复合抗热保护剂进行优化研究,以期为其菌剂生产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方法】以直投式菌剂菌体存活率为指标,利用喷雾干燥生产工艺,考察海藻糖、脱脂奶粉、麦饭石改性材料(H-MS)对菌体的抗热保护效果;并利用响应面法对复合抗热保护剂配方进行优化。【结果】不添加抗热保护剂的菌剂菌体存活率仅有(34.15±1.07)%;添加单一保护剂时,以海藻糖保护效果最佳,麦饭石改性材料(H-MS)及脱脂奶粉次之,菌体存活率分别可达(52.17±1.08)%,(51.64±0.77)%,(43.67±1.62)%,海藻糖和H-MS对菌体存活率具有极显著影响(P<0.01),脱脂奶粉对菌体存活率具有显著影响(P<0.05)。利用响应面优化得到最佳复合抗热保护剂配方为海藻糖4.33%、脱脂奶粉2.90%和麦饭石改性材料(H-MS)7.57%。在此最佳添加配比下,菌体存活率为(73.32±0.76)%,活菌数最高可达1.12×10^(9)CFU·g^(-1)。【结论】添加3种抗热保护剂均能提高直投式菌剂菌体存活率,且三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复合使用的抗热效果优于单独使用。扫描电镜观察显示海藻糖和脱脂奶粉将菌体包埋成微胶囊固定在麦饭石改性材料(H-MS)的孔道中,能有效保护菌体细胞,提高菌剂菌体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饭石 胶质芽孢杆菌 响应面优化 喷雾干燥 抗热保护剂
下载PDF
昆虫共生细菌Wolbachia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2
作者 施婉君 程家安 +2 位作者 祝增荣 蒋明星 娄永根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409-419,共11页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在节肢动物生殖组织中的一类细胞质遗传的细菌。它们能通过多种机制调节寄主的生殖 ,包括诱导细胞质不亲和、孤雌生殖和遗传上的雄性雌性化。目前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通过主要综述Wolbachia的分... Wolbachia是广泛分布在节肢动物生殖组织中的一类细胞质遗传的细菌。它们能通过多种机制调节寄主的生殖 ,包括诱导细胞质不亲和、孤雌生殖和遗传上的雄性雌性化。目前对这些微生物的研究已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通过主要综述Wolbachia的分布、功能、系统发育、多样性及时空动态 ,也讨论了将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共生细菌 WOLBACHIA 研究进展 细胞不亲和 孤雌生殖 系统发育 时空动态
下载PDF
耐辐射奇球菌对放射性核素铀的吸附行为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杰 董发勤 +5 位作者 代群威 刘明学 聂小琴 张东 马佳林 周娴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10-1014,共5页
采用耐辐射奇球菌活体为生物吸附剂,进行了对水溶液中放射性核素铀的批量吸附实验。主要研究了溶液pH、初始铀浓度对吸附放射性核素铀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等手段分析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pH... 采用耐辐射奇球菌活体为生物吸附剂,进行了对水溶液中放射性核素铀的批量吸附实验。主要研究了溶液pH、初始铀浓度对吸附放射性核素铀效果的影响,并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能谱仪(SEM/EDS)等手段分析了其吸附机理。结果表明:在pH 5,c0=100mg·L-1时其吸附效果最佳,而最大饱和吸附量qmax为240mgU·g-1。结合扫描电镜与能谱分析结果认为,耐辐射奇球菌表面附着了大量的含铀片状结晶物,并且其吸附过程主要以离子交换或表面络合的方式吸附铀。比较吸附铀前后菌体红外光谱图和红外分峰图发现,耐辐射奇球菌吸附铀后的整体谱形有了一定的变化,特别是蛋白质中酰胺基团、羟基、羧基以及磷酸基团等活性基团可能参与了吸附过程,并且在906cm-1处出现了一个新的峰,此峰为UO2+2的伸缩振动峰。可见,利用具有抗辐射特性的耐辐射奇球菌为生物吸附剂,以期在放射性环境中对放射性核素铀的吸附具有一定的潜在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辐射奇球菌 活菌体 放射性核素铀 吸附机理 红外分峰
下载PDF
肌苷菌核酸代谢关键酶缺失和形成选育腺苷菌的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柏建新 朱晓宏 +4 位作者 张一平 王红连 邓崇亮 杜郭君 罗先勇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52-56,共5页
以肌苷产生菌BacillusSubtilisJSIM 1 0 1 9为出发菌株 ,根据B subtilis核酸代谢理论设计不同筛选模型 ,用物理、化学诱变剂对亲株进行诱变处理 ,先后有序地获得不同关键酶的缺失或回复即特殊的营养缺陷型以及抗某些代谢类似物的突变株 ... 以肌苷产生菌BacillusSubtilisJSIM 1 0 1 9为出发菌株 ,根据B subtilis核酸代谢理论设计不同筛选模型 ,用物理、化学诱变剂对亲株进行诱变处理 ,先后有序地获得不同关键酶的缺失或回复即特殊的营养缺陷型以及抗某些代谢类似物的突变株 ,解除终产物对代谢物的抑制和阻遏 ,获得了几株黄嘌呤营养缺陷型并对 8氮鸟嘌呤具有抗性的突变株X 1 3等 ,获得的突变株经单菌分离后得到X 1 3 4 ,36℃培养 72h在培养基中最高积累 1 2 4 3g/L腺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苷菌 核酸代谢酶 酶缺失 选育 腺苷菌 黄嘌呤 肌苷酸脱氢酶 腺苷酸脱氨酶 乌苷酸还原酶
下载PDF
中华绒螯蟹“颤抖病”病原、病理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顾志峰 王文 +3 位作者 杜开和 吴庆龙 李文朝 陈亚芬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67-372,共6页
本文对健康和患“颤抖病”的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进行超微病理学研究 ,在病蟹中发现类立克次体生物大量寄生 .该微生物多呈球状或棒状 ,直径在 0 .2 2 - 0 .35μm之间 ,具细胞壁和细胞膜 ,但无典型的细胞核 .该微生物在发病... 本文对健康和患“颤抖病”的中华绒螯蟹 (Eriocheirsinensis)进行超微病理学研究 ,在病蟹中发现类立克次体生物大量寄生 .该微生物多呈球状或棒状 ,直径在 0 .2 2 - 0 .35μm之间 ,具细胞壁和细胞膜 ,但无典型的细胞核 .该微生物在发病初期主要出现于血细胞中 ,发病晚期大量出现于鳃腔中和心脏、附肢肌肉、消化道、消化腺和生殖腺中的结缔组织及神经胶质中 .回感实验表明该生物是江苏淮阴地区河蟹“颤抖病”的病原体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颤抖病 类立克次体 病理学
下载PDF
链霉菌G-HD-4产黑色素的提取及理化性质 被引量:11
6
作者 郑晨娜 方柏山 +1 位作者 罗菊香 靳鸿蔚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2-296,共5页
对链霉菌G-HD-4发酵液采用酸沉淀、碱性溶液提取、酸水解,以及多种有机溶剂抽提等工艺手段分离、纯化出黑色素,研究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该黑色素的最大吸收峰为246 nm,与标准黑色素最大吸收峰相一致.在400 nm波长下,其光密度值(D)随黑... 对链霉菌G-HD-4发酵液采用酸沉淀、碱性溶液提取、酸水解,以及多种有机溶剂抽提等工艺手段分离、纯化出黑色素,研究其理化性质.结果表明,该黑色素的最大吸收峰为246 nm,与标准黑色素最大吸收峰相一致.在400 nm波长下,其光密度值(D)随黑色素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容易被强氧化剂所氧化,而紫外、光照、温度、有机溶剂、还原剂、各种盐,以及金属离子对黑色素的影响较小,氨基酸、淀粉等添加物对黑色素稳定性没有影响,说明该黑色素稳定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链霉菌G-HD-4 黑色素 提取 纯化 理化性质
下载PDF
广东连平县存在新的蜱传斑点热立克次体 被引量:9
7
作者 张丽娟 张景山 +1 位作者 付秀萍 孪明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97-700,共4页
目的对采自广东省连平县的3种硬蜱进行蜱传斑点热立克次体检测分析。方法斑点热立克次体的ompA基因片段扩增并测定扩增片段的DNA序列。结果20只蜱分为17组,其中15组PCR检测阳性。对4个测序成功的标本进行聚类分析,证实其中3个序列单独... 目的对采自广东省连平县的3种硬蜱进行蜱传斑点热立克次体检测分析。方法斑点热立克次体的ompA基因片段扩增并测定扩增片段的DNA序列。结果20只蜱分为17组,其中15组PCR检测阳性。对4个测序成功的标本进行聚类分析,证实其中3个序列单独聚为一类,与引起Flinders岛蜱传斑点热的弗诺立克次体(R.honei)、非洲蜱咬热的非洲立克次体(R.africa)、未定名斑点热的斯洛伐克立克次体(R.slovaca)以及西伯利亚立克次体BJ-90株等亲缘关系较近,另一序列与我国长白山地区检测到的JL-02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结论本研究提示该地区除了已证实的西伯利亚斑点热外,还存在新的蜱传斑点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传疾病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ompA基因
下载PDF
东北部分地区蜱传埃立克体DNA的检测 被引量:12
8
作者 魏安明 胡玲美 +4 位作者 吴益民 李红兵 张志强 曹务春 赵秋敏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30-433,共4页
目的了解东北部分地区一些蜱种中是否携带埃立克体。方法应用 16SrRNA基因构建的特异性引物进行半套式PCR ,检测蜱标本中埃立克体DNA ,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 ,与基因库中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从辽宁清原和吉林抚松、... 目的了解东北部分地区一些蜱种中是否携带埃立克体。方法应用 16SrRNA基因构建的特异性引物进行半套式PCR ,检测蜱标本中埃立克体DNA ,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克隆和序列测定 ,与基因库中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结果从辽宁清原和吉林抚松、和龙、敦化、珲春的全沟硬蜱 (I .persuleatus)和森林革蜱 (D .silvarum)中均扩增出了查菲埃立克体DNA ,扩增片段与美国分离株 (基因库M 732 2 2 )相对应片段完全一致 ,同源性为 10 0 % ;另外从吉林抚松、珲春的全沟硬蜱中扩增出了粒细胞埃立克体DNA ,扩增片段与美国分离株 (基因库U 0 2 5 2 1)相对应片段相差 2个碱基 ,同源性为 99.7%。结论发现东北部分地区存在埃立克体病的病原学迹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查菲埃立克体 粒细胞埃立克体 半套式PCR
下载PDF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被引量:9
9
作者 周庆新 陈静 +1 位作者 于恺 李多川 《菌物研究》 CAS 2006年第2期1-5,共5页
以疏绵状嗜热丝孢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为供试菌株,研究了菌龄、酶的种类及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稳渗剂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及稳渗剂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嗜热丝孢菌原生质体比较适宜的条件为:PDB液体培... 以疏绵状嗜热丝孢菌(Thermomyces lanuginosus)为供试菌株,研究了菌龄、酶的种类及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和稳渗剂对原生质体制备的影响及稳渗剂对原生质体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备嗜热丝孢菌原生质体比较适宜的条件为:PDB液体培养基培养28 h,以0.7 mol/L NaCl为稳渗剂,0.15 mol/L的溶壁酶,30℃酶解4 h。原生质体再生以0.7 mol/L蔗糖作稳渗剂为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热真菌 疏绵状嗜热丝孢菌 原生质体 制备 再生
下载PDF
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放线菌多样性及其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活性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小群 于清武 +4 位作者 易湘茜 郝二伟 马亮 颜栋美 高程海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08-713,共6页
【目的】分析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放线菌多样性及其次级代谢产物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活性,为挖掘放线菌新物种及其新型农用杀菌剂打下基础。【方法】选取6种分离培养基,采用稀释涂布法对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样品进行分离培养,ISP2培... 【目的】分析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放线菌多样性及其次级代谢产物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活性,为挖掘放线菌新物种及其新型农用杀菌剂打下基础。【方法】选取6种分离培养基,采用稀释涂布法对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样品进行分离培养,ISP2培养基纯化菌株,基于16S rRNA序列分析样品中放线菌多样性,并以牛津杯法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抑制甘蔗鞭黑粉菌活性测定。【结果】经排重合并和16S rRNA序列比对分析,从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中共分离得到36株放线菌,隶属于6目9科12属,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为优势菌属,共有5株菌株的16S rRNA序列与标准菌株的相似性低于98.00%,可能为潜在新物种。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36株放线菌中有22株菌对甘蔗鞭黑粉菌有抑制作用,占所分离放线菌总数的61.11%。【结论】广西北仑河口红树林底泥中蕴藏着丰富的海洋放线菌资源,具有开发成新型农用生防杀菌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树林 放线菌 多样性 甘蔗鞭黑粉菌 抑菌活性
下载PDF
沃尔巴克氏体感染对松毛虫赤眼蜂生殖力、发育历期和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克冬 张海燕 +3 位作者 钱海涛 董辉 张莹 丛斌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10-214,共5页
在恒温恒湿条件下,比较研究了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产雌孤雌生殖品系和未感染正常两性生殖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单雌产卵量、发育历期、存活率。结果表明,感染和未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两种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单雌产卵量分别为101.2和101.7粒,... 在恒温恒湿条件下,比较研究了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产雌孤雌生殖品系和未感染正常两性生殖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单雌产卵量、发育历期、存活率。结果表明,感染和未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两种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单雌产卵量分别为101.2和101.7粒,差异不显著;松毛虫赤眼蜂产雌孤雌生殖品系在预蛹期和蛹后期的发育历期极显著长于两性生殖品系,分别为1.9、0.9d和1.4、0.5d;沃尔巴克氏体感染使宿主松毛虫赤眼蜂卵和幼虫的存活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毛虫赤眼蜂 沃尔巴克氏体 产雌孤雌生殖 生殖力 发育历期 存活率
下载PDF
Q热立克次体中国株的16S-23SrDNA间区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胡廷徽 温博海 +2 位作者 万泽生 俞树荣 张雪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30-34,共5页
用PCR扩增了 7株中国分离株 (七医、新桥、雅安、李、YS 8、YS 9和YH 1 1 )和2株国际参考株 (Henzerling和Grita)的 1 6S 2 3SrDNA基因间区 ,对扩增产物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它们仅在少数几个碱基位上有不同。在第 6 0位上 3个云南... 用PCR扩增了 7株中国分离株 (七医、新桥、雅安、李、YS 8、YS 9和YH 1 1 )和2株国际参考株 (Henzerling和Grita)的 1 6S 2 3SrDNA基因间区 ,对扩增产物进行了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它们仅在少数几个碱基位上有不同。在第 6 0位上 3个云南分离株YS 8、YS 9、YH 1 1和Grita株与Stein等报道的序列 (包括九里、其它国际参考株和一些法国临床分离株 )的碱基序列一致 ,为“C” ;其他 5株为“A” ,此位点的不同可能与适应不同的地理环境相关。另外 ,YS 9株在第 8和 2 0 8位、新桥株在第 43 2位也分别出现缺失 ,可能与适应不同的动物宿主或在实验室传代情况不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氏柯克斯体 16S-23S rRNA基因 基因间区 序列分析 Q热 立克次体
下载PDF
长双歧杆菌A17胞外多糖合成基因簇的分析
13
作者 张文丽 王英 +2 位作者 石莹 呼鑫荣 旭日花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15,共7页
为探究长双歧杆菌A17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生物合成途径,作者依托全基因组测序,利用eggNOG-mapper、KEGG、GO数据注释和局部序列比对等方法对EPS合成相关的基因进行注释与同源性分析。根据同源性分析得到一个长度约为20 kb... 为探究长双歧杆菌A17胞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s,EPS)生物合成途径,作者依托全基因组测序,利用eggNOG-mapper、KEGG、GO数据注释和局部序列比对等方法对EPS合成相关的基因进行注释与同源性分析。根据同源性分析得到一个长度约为20 kb由19个基因组成的A17 eps基因簇,预测到EPS前体糖核苷酸合成途径,同时发现该途径中的关键基因pgm并进行了异源表达。eps基因簇负责eps单体重复单元合成以及输出相关的EPS合成过程,在EPS前体糖核苷酸合成途径中双歧杆菌A17利用葡萄糖、乳糖形成UDP-Gal、UDP-Glc两种前体糖核苷酸。其中,pgm编码1→6葡萄糖磷酸变位酶,该酶的产量和活性与EPS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胞外多糖 基因簇 异源表达
下载PDF
不同工艺条件对产酸白腐菌处理造液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任拥政 章北平 +1 位作者 张晓昱 杨群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97-99,105,共4页
对利用白腐菌产酸特性进行黑液处理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研究了驯化后的一株产酸白腐菌处理造纸黑液过程中 pH ,COD及色度的变化 ,在最适条件 (初始pH值 6~ 7,黑液负荷 1.3× 10 4 mg/L以下 ,接种量体积分数 2 0 %~ 3 0 ... 对利用白腐菌产酸特性进行黑液处理的工艺条件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研究了驯化后的一株产酸白腐菌处理造纸黑液过程中 pH ,COD及色度的变化 ,在最适条件 (初始pH值 6~ 7,黑液负荷 1.3× 10 4 mg/L以下 ,接种量体积分数 2 0 %~ 3 0 % ,微氧状态 ,温度 2 5~ 2 9℃ )处理下 ,pH值降低到 2左右 ,色度与COD的去除率均保持在 6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菌 产酸 生物酸析 造纸黑液
下载PDF
东北部分地区蜱媒传染病血清学调查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益民 张志强 +4 位作者 王洪军 关国坤 冯立 王立强 胡玲美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00-300,共1页
关键词 蜱媒传染病 血清学调查 东北地区
下载PDF
我国南方媒介蜱中首次检出黑龙江立克次体(R.heilongjiangii)及马赛立克次体(R.massilliae)近缘菌 被引量:10
16
作者 张丽娟 张景山 +1 位作者 付秀萍 孪明春 《传染病信息》 2006年第2期65-67,共3页
目的研究我国南方媒介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带菌状况。方法采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ompA基因特异引物,对我国广东省连平县采集的长角血蜱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5组蜱标本中,14组检测阳性,阳性率为93.3%。通过测序分析,发现当地长角血... 目的研究我国南方媒介蜱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带菌状况。方法采用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外膜蛋白ompA基因特异引物,对我国广东省连平县采集的长角血蜱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5组蜱标本中,14组检测阳性,阳性率为93.3%。通过测序分析,发现当地长角血蜱携带黑龙江立克次体及马赛立克次体近缘菌。结论我国南方地区除已证实的北亚蜱传斑点热外,还应加强当地其他斑点热的监测及临床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黑龙江立克次体 马赛立克次体
下载PDF
Wolbachia在害虫防治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7
作者 李志伟 王志钢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50-252,共3页
Wolbachia是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生殖组织内的一类细胞质遗传的共生微生物。其作用主要是调控宿主的生殖行为,包括诱导胞质不亲和、诱导孤雌生殖、诱导雌性化、诱导杀雄等。综述了近年来在Wolbachia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分布、分子生物学、... Wolbachia是广泛存在于节肢动物生殖组织内的一类细胞质遗传的共生微生物。其作用主要是调控宿主的生殖行为,包括诱导胞质不亲和、诱导孤雌生殖、诱导雌性化、诱导杀雄等。综述了近年来在Wolbachia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分布、分子生物学、传递方式及其对宿主生殖活动的调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讨论了Wolbachia的生物防治潜力及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OLBACHIA 生殖调控 横向传递 生物防治
下载PDF
赤眼蜂种间沃尔巴克氏体水平人工转染供体蜂种的筛选 被引量:2
18
作者 张海燕 王倩 +4 位作者 付海滨 丛斌 董辉 解焱艳 姬景红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1-284,共4页
实验室条件下以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引进种卷蛾赤眼蜂、食胚赤眼蜂、短管赤眼蜂为材料,比较分析3种赤眼蜂连续3代喂食抗生素后子代雄蜂率、寄生和羽化情况。除卷蛾赤眼蜂F_2代外,取食四环素后3种赤眼蜂各世代寄生率均降低,其中食胚赤眼... 实验室条件下以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引进种卷蛾赤眼蜂、食胚赤眼蜂、短管赤眼蜂为材料,比较分析3种赤眼蜂连续3代喂食抗生素后子代雄蜂率、寄生和羽化情况。除卷蛾赤眼蜂F_2代外,取食四环素后3种赤眼蜂各世代寄生率均降低,其中食胚赤眼蜂的寄生率与对照相比明显下降;3种赤眼蜂间寄生率没有明显差异。随着取食抗生素世代的增加,3种赤眼蜂子代雄蜂率逐渐增大,短管赤眼蜂F_1代开始出现雄蜂,F_3代雄蜂率高达54.54%,明显高于卷蛾赤眼蜂(20.58%)和食胚赤眼蜂(13.94%);食胚赤眼蜂3个世代羽化雄蜂率均最低,说明其产雌孤雌生殖方式比较稳定,较适合作为赤眼蜂种间沃尔巴克氏体水平人工转染的供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沃尔巴克氏体 赤眼蜂 产雌孤雌生殖
下载PDF
不同碳源对白腐菌连续产酸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任拥政 章北平 +1 位作者 张晓昱 李亮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8-70,共3页
造纸黑液在pH值小于3.5时能够大量析出木质素,可以大幅降低后续处理黑液的污染负荷.本研究利用产酸白腐菌可以分解木质素并产酸的特性处理造纸黑液,探讨了产酸白腐菌如何在黑液中实现连续产酸的性能,利用培养产酸白腐菌的三种不同培养基... 造纸黑液在pH值小于3.5时能够大量析出木质素,可以大幅降低后续处理黑液的污染负荷.本研究利用产酸白腐菌可以分解木质素并产酸的特性处理造纸黑液,探讨了产酸白腐菌如何在黑液中实现连续产酸的性能,利用培养产酸白腐菌的三种不同培养基:土豆培养基、土豆黑液培养基及黑液培养基中观测它们的连续产酸能力.在以上三种培养基中,白腐菌都具有一定的连续产酸能力,但产酸强度在三种培养基中均呈下降趋势,即产酸能力逐渐减弱.利用白腐菌代谢的有机酸与无机酸酸析黑液,沉淀得到的上清液培养基中,产酸白腐菌表现为不能产酸,表明白腐菌不能降解自己的代谢产物,而代谢产物的不断积累对产酸白腐菌连续产酸是一种抑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腐菌 造纸黑液 产酸 培养基
下载PDF
UV-B照射培养对酵母菌生理活性物质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华 郭建辉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2期43-45,共3页
研究了UV-B照射培养过程中酵母细胞内各种生理活性物质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UV-B照射培养过程中,酵母细胞中RNA、蛋白质、海藻糖、麦角甾醇和葡聚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RNA含量由0h的8.94%增加到72h的9.88%;蛋白质含量在72h时... 研究了UV-B照射培养过程中酵母细胞内各种生理活性物质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UV-B照射培养过程中,酵母细胞中RNA、蛋白质、海藻糖、麦角甾醇和葡聚糖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RNA含量由0h的8.94%增加到72h的9.88%;蛋白质含量在72h时达到最大值,比培养初期提高0.28%;海藻糖在60h达到最高值,约为113.9mg·g-1酵母;麦角甾醇含量在84h达到最大值为15.43mg·g-1酵母;葡聚糖在72h时的含量占细胞壁干重的22.60%。而酵母细胞中谷胱甘肽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均呈下降趋势。说明UV-B照射对酵母生长产生较大影响,多种生理活性物质的含量出现不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啤酒酵母 UV-B照射 RNA 蛋白质 海藻糖 麦角甾醇 葡聚糖 谷胱甘肽 超氧化物歧化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