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确证冬虫夏草无性型的分子生物学证据I.中国被毛孢与冬虫夏草之间的关系 被引量:107
1
作者 李增智 黄勃 +1 位作者 李春如 樊美珍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60-64,共5页
从青海的冬虫夏草子实体上分离出中国被毛孢[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并利用RAPD-PCR技术,筛选出8种引物,获得了冬虫夏草和中国被毛抱相应的基因组DNA指纹图谱,两者相似率高... 从青海的冬虫夏草子实体上分离出中国被毛孢[Cordyceps sinensis(Berk.)Sacc.],并利用RAPD-PCR技术,筛选出8种引物,获得了冬虫夏草和中国被毛抱相应的基因组DNA指纹图谱,两者相似率高达96%,从而表明冬虫夏草的无性型为中国被毛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中国被毛孢 RAPD 无性型
下载PDF
核糖体基因ITS作为苎麻疫霉、恶疫霉分类辅助性状的研究 被引量:46
2
作者 王源超 张正光 郑小波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85-491,共7页
以2个雄器大多围生、少数侧生的苎麻疫霉菌株与1个雄器侧生、偶有围生的恶疫霉菌株为材料,采用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PCR扩增3个供试菌株核糖体基因的ITS1和ITS2,并对PCR产物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是苎麻疫... 以2个雄器大多围生、少数侧生的苎麻疫霉菌株与1个雄器侧生、偶有围生的恶疫霉菌株为材料,采用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TS)通用引物,PCR扩增3个供试菌株核糖体基因的ITS1和ITS2,并对PCR产物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结果是苎麻疫霉的ITS1和ITS2分别由206和453个碱基组成, 而恶疫霉则分别由218和415个碱基组成。2个供试苎麻疫霉菌株的ITS1和ITS2的碱基序列同源性均分别为100%。苎麻疫霉和恶疫霉ITS1同源性为74.9%,其中中间区域40bp-164bp之间在两种间变异丰富,同源性只有59.4%,而1bp-39bp和165bp-239bp两区域的同源性分别为92.3%和92.1%; ITS2在两种疫霉菌间的同源性为71.0%。结果表明苎麻疫霉和恶疫霉ITS的碱基序列有明显差异。上述结果提示,ITS区域碱基序列可区分苎麻疫霉和恶疫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疫霉 恶疫霉 核糖体基因 碱基序列 分类
下载PDF
不同光照和植物生长物质对地钱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0
3
作者 高永超 王加宁 +3 位作者 邱维忠 迟建国 沙伟 张晗 《山东科学》 CAS 2007年第4期37-39,43,共4页
采用8种不同培养基和2种不同培养条件进行地钱的组织培养条件的探索。结果发现,相同剂量(2 mg.L-1)的NAA和IBA对牛角藓愈伤组织诱导效果明显,而GA3、6-BA则抑制。光照对地钱愈伤组织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地钱 愈伤组织 植物生长物质 光照
下载PDF
一产香银杏内生真菌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蒋继宏 陈凤美 +2 位作者 孙勇 黄小花 吴薇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5-15,18,共2页
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 (GC MS) ,DB 5 30m× 0 .2 5mm× 0 .2 5 μm色谱柱 ,对产香银杏内生菌(Fusariumsp .)挥发油进行GC MS分析 ,分离出 2 4种组分 ,采用峰面积归一化 ,据GC MS联用所得质谱信息 ,鉴定出 1 5种成分 ,共占... 利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法 (GC MS) ,DB 5 30m× 0 .2 5mm× 0 .2 5 μm色谱柱 ,对产香银杏内生菌(Fusariumsp .)挥发油进行GC MS分析 ,分离出 2 4种组分 ,采用峰面积归一化 ,据GC MS联用所得质谱信息 ,鉴定出 1 5种成分 ,共占其色谱流出组分的 5 1 .0 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生菌 挥发油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下载PDF
富硒大球盖菇抗氧化能力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许梅 许峰 +1 位作者 任轩 贾乐 《山东科学》 CAS 2007年第4期7-11,共5页
对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进行液体富硒培养,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硒添加浓度为150μg/mL时,菌丝体生物量达0.811g/100mL,富硒量为4727.68μg/g,富硒率达24.68%,有机化程度为96.27%。与对照组、无机硒(Na2SeO3)组、大球盖菇... 对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进行液体富硒培养,结果表明,培养基中硒添加浓度为150μg/mL时,菌丝体生物量达0.811g/100mL,富硒量为4727.68μg/g,富硒率达24.68%,有机化程度为96.27%。与对照组、无机硒(Na2SeO3)组、大球盖菇菌粉液组相比,富硒大球盖菇菌粉液组小鼠全血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sade,GSH-Px)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明显增加,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明显减少,结果表明富硒大球盖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生物富集 抗氧化能力
下载PDF
大球盖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许梅 胡顺珍 贾乐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6期57-60,共4页
研究了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菌丝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结果表明:在30℃、pH5.5、0.6mol/L甘露醇、1.5%溶壁酶条件下对培养3d的菌丝体酶解2.5h,原生质体产量达到1.36×107个/mL。原生质体适宜再生培养基为马铃薯2... 研究了大球盖菇(Stropharia rugoso-annulata)菌丝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结果表明:在30℃、pH5.5、0.6mol/L甘露醇、1.5%溶壁酶条件下对培养3d的菌丝体酶解2.5h,原生质体产量达到1.36×107个/mL。原生质体适宜再生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蔗糖20g,蛋白胨2g,酵母粉2g,KH2PO41.5g,K2HPO41.5g,MgSO4.7H2O 1.5g,维生素B10.1g,维生素B60.1g,0.6mol/L甘露醇。采用上述培养基,双层平板法进行再生试验,再生率达到0.96%。为大球盖菇原生质体技术深入研究和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球盖菇 原生质体 形成 再生
下载PDF
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初探 被引量:8
7
作者 刘敏 李娟 +1 位作者 周波 贾乐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1期54-55,共2页
研究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培养时间、稳渗剂种类、pH值和几种再生培养基对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最适条件为 :在 30℃、pH5 .5、1.5 %溶壁酶条件下 ,以 0 .6mol L甘露醇作为稳渗剂 ,酶解 2 .5h ,原生质体产量达到 2 ... 研究酶浓度、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培养时间、稳渗剂种类、pH值和几种再生培养基对杏鲍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的影响。最适条件为 :在 30℃、pH5 .5、1.5 %溶壁酶条件下 ,以 0 .6mol L甘露醇作为稳渗剂 ,酶解 2 .5h ,原生质体产量达到 2 .90× 10 7个 mL。将所得原生质体过滤、纯化、稀释后涂布再生培养基 ,再生率为 0 .18%。为利用原生质体技术进行杏鲍菇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杏鲍菇 原生质体 形成 再生
下载PDF
姬菇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条件初探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凤苓 贾乐 任轩 《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7年第6期37-40,共4页
目的:探索姬菇(Pleurotus cornucopiae)菌丝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方法:以培养5d的幼嫩菌丝体为材料,在1.5%溶壁酶+0.5%纤维素酶混合酶作用下,以0.6mol/L甘露醇作渗透压稳定剂于pH5.5,30℃酶解2.5h,然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计算原生质... 目的:探索姬菇(Pleurotus cornucopiae)菌丝原生质体制备和再生条件。方法:以培养5d的幼嫩菌丝体为材料,在1.5%溶壁酶+0.5%纤维素酶混合酶作用下,以0.6mol/L甘露醇作渗透压稳定剂于pH5.5,30℃酶解2.5h,然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计算原生质体产量。结果:在上述条件下,原生质体产量达到3.12×107个/mL。原生质体适宜的再生培养基为:马铃薯200g,蔗糖20g,酵母膏2g,KH2PO43.0g,MgSO4.7H2O1.5g,维生素B10.1g,0.6mol/L甘露醇。采用上述培养基,原生质体再生率达到0.78%。为姬菇原生质体诱变及融合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姬菇 菌丝体 原生质体 再生 形成
下载PDF
蜻蜒拟青霉多型性的扫描电镜观察及RAPD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作易 梁宗琦 +1 位作者 刘爱英 喻子牛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6-59,共4页
通过电镜扫描观察,清楚地显示了靖蜒拟青霉(Paecilomyces odonatae Liu,Liang&Liu)的两种类型产孢结构,即拟青霉型椭圆形分生抱子的链状排列和校顶孢霉型柱状分生抱子头状排列。同时将椭圆形分... 通过电镜扫描观察,清楚地显示了靖蜒拟青霉(Paecilomyces odonatae Liu,Liang&Liu)的两种类型产孢结构,即拟青霉型椭圆形分生抱子的链状排列和校顶孢霉型柱状分生抱子头状排列。同时将椭圆形分生孢子和柱状分生孢子进行单孢分离,对各单孢株作了培养特征观察,形态学观察和DNA随机片段扩增分析。结果表明,在形态学上两种孢子单孢子株之间的培养特征和显微特征均无明显差异,同时具有相同的DNA随机扩增片段电泳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镜扫描 蜻蜓拟青霉 多型性 RAPD分析
下载PDF
云南双核丝核菌不同融合群菌株的遗传分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于金凤 张修国 张天宇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3-206,共4页
利用12个随机引物对23个双核丝核菌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结果表明,12个引物共获得210条多态性DNA谱带,多态性检测率为100%。利用UPGMA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分析发现,以遗传距离0.86为阈值,可以将供试的23个菌株分为13个RAPD组,三个测试菌... 利用12个随机引物对23个双核丝核菌菌株进行DNA指纹分析,结果表明,12个引物共获得210条多态性DNA谱带,多态性检测率为100%。利用UPGMA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分析发现,以遗传距离0.86为阈值,可以将供试的23个菌株分为13个RAPD组,三个测试菌株:Bch-61、SM-18、RY-86的融合群归属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确定。上述结果说明供试的双核丝核菌菌株间存在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丝核菌 融合群 遗传分化
下载PDF
节丛孢属rDNA ITS区RFLPs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祝明亮 张克勤 +3 位作者 缪作清 刘杏忠 李天飞 谭仲夏 《菌物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498-503,共6页
利用PCR朢FLP方法对捕食线虫真菌节丛孢属进行了系统发育研究。以ITS1和ITS4为引物对该属10种12个菌株的核糖体DNA转录间区(ITS)进行了PCR扩增,4种内切酶(AluI、HaeIII、HpaII、TaqI)酶切。结果表明该属的ITS区长度没有明显差异,... 利用PCR朢FLP方法对捕食线虫真菌节丛孢属进行了系统发育研究。以ITS1和ITS4为引物对该属10种12个菌株的核糖体DNA转录间区(ITS)进行了PCR扩增,4种内切酶(AluI、HaeIII、HpaII、TaqI)酶切。结果表明该属的ITS区长度没有明显差异,其长度范围在658~705之间,酶切图谱能体现不同种间的多态性,根据4种内切酶酶切结果,利用UPGMA法构建的节丛孢属分子系统树,基本体现了属内不同种间的亲缘关系,从分子水平证明了节丛孢属形态分类上的合理性,同时对该属属征的扩大提出疑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丛孢属 (RFLPs) 系统发育 RDNA ITS区
下载PDF
辽宁大型真菌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
12
作者 魏永忠 《防护林科技》 2017年第9期71-74,共4页
辽宁省7个自然保护区内共有大型真菌249属805种,通过采用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方法(MSCA),对不同保护区内大型真菌进行种和属的聚类分析,探究不同地区之间大型真菌的多元相似性。结果表明:种的多元总相似性系数为0.189 7,在0.25时聚类为... 辽宁省7个自然保护区内共有大型真菌249属805种,通过采用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方法(MSCA),对不同保护区内大型真菌进行种和属的聚类分析,探究不同地区之间大型真菌的多元相似性。结果表明:种的多元总相似性系数为0.189 7,在0.25时聚类为四个分类单元群;属的总相似性系数为0.352 8,在0.5时聚类为4个分类单元群,与种的4个分类单元群聚类顺序一致,聚类单元有所区别。不同地区种和属的聚类总体符合地理环境、调查程度等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元相似性聚类分析 大型真菌 辽宁 自然保护区 相似性系数
下载PDF
白僵菌RAPD-PCR反应体系优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魏晓鹏 李会平 +1 位作者 黄大庄 唐秀光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3-75,共3页
为了建立一套适宜于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退化研究的RAPD-PCR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通过采用L16(45)正交试验及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的单因素优化对反应体系中的各因素进行优化组合。结果表明:20μL PCR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中各因素优... 为了建立一套适宜于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退化研究的RAPD-PCR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通过采用L16(45)正交试验及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的单因素优化对反应体系中的各因素进行优化组合。结果表明:20μL PCR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中各因素优化组合为,10×Buffer 2μL,MgCl2(25 mmol/L)2.4μL,4种dNTP(各2.5mmol/L)0.8μL,随机引物(10μmol/L)1.4μL,TaqDNA聚合酶(5 U/μL)0.4μL,模板DNA(10 mg/L)1μL。反应条件为,94℃预变性2 min,94℃变性30 s,38℃退火40 s,72℃延伸1 min,循环次数40次,72℃延伸5 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僵菌 RAPD—PCR 正交组合
下载PDF
弯孢属斑点组种间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猛 武海燕 +1 位作者 陈文超 张天宇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8-551,共4页
在形态分类的基础上,用筛选出的15个随机引物对弯孢属斑点组(M acu lans group)内一些相似种,疑难种间及部分种内23个菌株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显示,相似种和疑难种从树状聚类图上可以明确区分,与形态上的鉴定结果一致,说明了从形态上对... 在形态分类的基础上,用筛选出的15个随机引物对弯孢属斑点组(M acu lans group)内一些相似种,疑难种间及部分种内23个菌株进行了RAPD分析.结果显示,相似种和疑难种从树状聚类图上可以明确区分,与形态上的鉴定结果一致,说明了从形态上对这几个种鉴定的准确性;RAPD分析可以作为区分弯孢属相近种及明确疑难种分类地位的一种简便有效的手段;画眉草弯孢和间型弯孢种内存在较大的遗传分化,个别菌株如CU767和其他种聚在一起,其分类地位有待于进一步确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弯孢属 树状聚类图 分类
下载PDF
苎麻疫霉病的大田综合防治 被引量:2
15
作者 周振汉 《中国麻作》 1986年第1期36-37,共2页
苎麻疫霉病(Phytophthora Boehmeriae Sawada)是苎麻叶片上的主要病害之一。病麻一般减产10.0~28.3%,纤维支数下降4.6~12.8%。自1980年以来,我们对该病进行了调查和防治试验,兹将结果总结如下。
关键词 大田 苎麻疫霉 主要病害 苎麻叶 纤维支数 综合防治 叶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