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1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怀化市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结果与防控策略
1
作者 杨万里 谭祥丰 +5 位作者 欧阳胜利 杨善为 杨兴 艾莉 冯娜 瞿喜娥 《湖南生态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92-103,共12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怀化市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中外来入侵物种的现状,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基础数据,以保护该地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方法]通过对怀化市林草湿外来入侵物种进行全面普查,我们初步摸清了外来物种的入侵现状... [目的]本研究旨在调查怀化市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中外来入侵物种的现状,为制定有效的防控策略提供基础数据,以保护该地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方法]通过对怀化市林草湿外来入侵物种进行全面普查,我们初步摸清了外来物种的入侵现状。普查范围覆盖全市,涉及多种生态类型,包括植物、病原微生物、昆虫、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等。[结果]普查结果显示,怀化市共发现95种外来入侵物种。其中,植物类外来入侵物种有85种,病原微生物1种,昆虫1种,无脊椎动物2种,以及脊椎动物6种。在这些物种中,有21种属于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如松材线虫(Bursaphelenchus xylophilus)和加拿大一枝黄花(Solidago canadensis)等。[结论]基于本次普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防控对策,包括强化常态化监测、加强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的防控、科学治理和修复生态环境、充分利用调查成果、保障防控资金投入以及加强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性的宣传等。这些对策的实施将有助于减少外来入侵物种对怀化市生态系统的威胁,维护生态安全和生物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化市 外来入侵物种 调查分析 防控策略
下载PDF
西南地区桫椤潜在适生区影响因素及分布
2
作者 许斌 孙玥 毛旭锋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7-217,共11页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对研究物种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古气候和物种变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依据西南地区68个桫椤分布样点和21个环境数据,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预测当代以及未来(2050年)气候条件下桫椤... 桫椤(Alsophila spinulosa)对研究物种形成和植物地理区系、古气候和物种变迁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依据西南地区68个桫椤分布样点和21个环境数据,应用最大熵模型(MaxEnt)和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预测当代以及未来(2050年)气候条件下桫椤潜在适生区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不同气候条件,影响桫椤潜在适生区分布的环境因素及贡献不同,在当代气候下,桫椤潜在适生概率(p)高于0.5的环境条件为:最干季降水量50-68mm,最暖季降水量480-1000mm,降水量变化方差65-82范围,最湿季平均温度23-26.5℃,昼夜温差月均值<7.2℃,年温变化范围<27.5℃;(2)当代至2050年,四川盆地桫椤潜在适生区明显向南移动,云南南部向北移动,贵州中部向东扩展;III(0.50.7)级潜在适生区在四川盆地明显向南收缩,云南南部向东南方向退缩,云南东南至贵州西南部向北扩展;(3)当代至2050年,西南地区各等级桫椤潜在适生区海拔均增加、高差增大、不同海拔梯度内适生区面积总体减少,II(0.3<p<0.5)级潜在适生区增加、III、IV级减少、总面积减少;(4)最干季降水量和最湿季平均温度是潜在适生区空间变化的主要因素。结果可为保护中国西南地区桫椤应对气候变暖和保护区选址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潜在适生区 影响因素 桫椤 西南地区
下载PDF
江苏省互花米草分布及斑块特征研究
3
作者 朱正杰 武舒阳 +4 位作者 夏露 翟可 阎成赟 李典鹏 安树青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4年第5期26-30,35,共6页
掌握互花米草分布和斑块特征是开展互花米草防控的重要前提。采用高清遥感影像判读与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江苏省互花米草分布概况和斑块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互花米草分布面积为24441.88 hm^(2),其中,连云港市、盐城市和南... 掌握互花米草分布和斑块特征是开展互花米草防控的重要前提。采用高清遥感影像判读与实地核查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江苏省互花米草分布概况和斑块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江苏省互花米草分布面积为24441.88 hm^(2),其中,连云港市、盐城市和南通市分别约为1341.84 hm^(2)、15523.84 hm^(2)和7576.20 hm^(2)。通过斑块分布特征评价指数分析,盐城市沿海中南部滩涂地区聚集大面积互花米草,适宜大型机械作业;盐城市沿海北部和南通市沿海中部分布有大量小面积破碎斑块互花米草零星分布,存在扩散风险。江苏省互花米草主要分布于淤泥质滩涂,超过一半面积分布于保护地,存在治理难点。本研究为因地制宜选择科学的治理方法,精准开展互花米草治理防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江苏省 分布 调查 斑块特征
下载PDF
浙江省夹竹桃科植物新记录——罗布麻
4
作者 徐路遥 徐绍清 +1 位作者 金水虎 陈锋 《山东林业科技》 2024年第3期109-111,共3页
报道了浙江夹竹桃科Apocynaceae野生植物新记录属罗布麻属Apocynum L.和新记录种罗布麻A.venetum L.。描述了其形态特征与生境,并附有彩色照片。凭证标本保存于浙江农林大学植物标本馆(ZJFC)。
关键词 罗布麻属 罗布麻 夹竹桃科 新记录 浙江省
下载PDF
气候变化背景下糙果紫堇在中国适宜分布区的预测
5
作者 杨倩 袁园 +5 位作者 苏旭 刘玉萍 王东 李小莉 孙成林 杨萍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6,共10页
为探究糙果紫堇(Corydalis trachycarpa)的潜在适宜分布区,明确其适宜的生存环境,旨在为糙果紫堇的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基于糙果紫堇现有的分布位点、气候变量和环境变量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模拟糙果紫堇当... 为探究糙果紫堇(Corydalis trachycarpa)的潜在适宜分布区,明确其适宜的生存环境,旨在为糙果紫堇的资源利用和保护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基于糙果紫堇现有的分布位点、气候变量和环境变量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模拟糙果紫堇当前气候条件下(1970—2000年)和未来SSP 245情境模式下4个时期(2021—2040年、2041—2060年、2061—2080年、2081—2100年)在我国的潜在分布区,分析限制其分布的环境因子。结果表明(:1)影响糙果紫堇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变量分别是海拔(Alt,贡献率60.9%)、温度季节性变化标准差(bio4,贡献率11.1%)、最暖季度降水量(bio18,贡献率9.4%)、降水量变异系数(bio15,贡献率7.0%),这4个变量的累计贡献率高达88.4%;(2)当前气候条件下,MaxEnt模型预测糙果紫堇的潜在分布区总面积约174.94万km^(2),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的四川西北部、甘肃南部、西藏东部、云南西北部和青海等地;(3)与当前气候条件下相比,SSP 245情境下未来4个时期糙果紫堇高、中、低适生区面积均有所增加,呈现向云南、西藏东部等低纬度地区扩张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果紫堇 最大熵模型 地理信息系统 潜在分布区 气候变化
下载PDF
基于最大熵(MaxEnt)模型预测黄花刺茄、假高粱及毒麦在我国的适生区
6
作者 闫文静 朱学慧 朱玉永 《杂草学报》 2024年第2期44-56,共13页
为制定毒性杂草管理策略并为我国粮食安全和风险预警等提供科学依据,利用MaxEnt模型研究黄花刺茄、假高粱、毒麦目前在我国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主要生态影响因子,并预测其未来(2050、2070年)不同气候下在我国分布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 为制定毒性杂草管理策略并为我国粮食安全和风险预警等提供科学依据,利用MaxEnt模型研究黄花刺茄、假高粱、毒麦目前在我国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主要生态影响因子,并预测其未来(2050、2070年)不同气候下在我国分布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历史气候下,黄花刺茄受最冷季节降水量、气温季节性变化、年平均气温影响,适生区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适生区总面积为3.05×10^(6) km^(2),2050、2070年RCP 2.6气候下与历史气候下相比适生区总面积有缩小的趋势,2050、2070年RCP 8.5气候下的适生区面积大于RCP 2.6气候下的适生区面积。假高粱在历史气候下受最暖季节降水量、最湿月降水量、日均温、最热季节平均气温影响,适生区主要集中在东南地区,适生区总面积为1.63×10^(6) km^(2),在2050年适生区面积缩小,2070年适生区有扩大的趋势。毒麦在历史气候下受最暖季节降水量、气温季节性变化的影响,适生区面积主要集中在我国东北和东南地区,在未来气候下适生区面积有缩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性杂草 MaxEnt模型 黄花刺茄 假高粱 毒麦 生态因子 时空分布 适生区
下载PDF
应用最大熵模型预测不同气候变化情景下西康玉兰潜在地理分布 被引量:2
7
作者 宦智群 徐小蓉 +4 位作者 朱冬梅 耿兴敏 唐明 圣倩倩 祝遵凌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98-105,共8页
西康玉兰(Magnolia wilsonii(Finet et Gagnep.)Rehd.)是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具有很好的观赏、药用和科研价值。该种繁殖能力弱,对环境要求苛刻,分布区域狭窄、种群较小,被列为国家Ⅱ级珍稀濒危植物。预测气候变化对西康玉兰分布范围的影... 西康玉兰(Magnolia wilsonii(Finet et Gagnep.)Rehd.)是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具有很好的观赏、药用和科研价值。该种繁殖能力弱,对环境要求苛刻,分布区域狭窄、种群较小,被列为国家Ⅱ级珍稀濒危植物。预测气候变化对西康玉兰分布范围的影响,为西康玉兰的野生资源保存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基础和参考依据。利用ArcGIS软件与最大熵模型(MaxEnt)计算西康玉兰主要气候因子的贡献率及对应不同适生等级的阈值范围,分析西康玉兰在全国范围内的潜在地理分布,并统计主要分布区域的不同等级适生区面积和现阶段分布点的比例,在4种气候情景(RCP2.6、RCP4.5、RCP6.0、RCP8.5)下,预测未来西康玉兰适生区分布范围以及其质心转移的变化。结果表明:MaxEnt模型预测西康玉兰潜在生境分布的特征曲线(ROC)训练集的AUC(ROC曲线下的面积)值为0.972;年均降水量、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湿度最小季度平均气温、最冷月份最低温是影响西康玉兰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其贡献率分别为33.8%、26.7%、14.6%、14.3%。现阶段,西康玉兰的高、中、低适生区集中分布于云贵川三省交界地带,适生区总面积104.52×10^(4)km^(2),其中高适生区占总适生面积的16.62%,现有分布点处于高适生区内的比例为65.11%。未来20~50 a,全球气候变暖将有利于西康玉兰在中国的分布,其适生区分布基本格局不变,适生区总面积增加,但高适生区的东侧与南侧有缩减与破碎化的趋势;现阶段西康玉兰的潜在分布中心位于四川省的西昌市德昌县内,西康玉兰潜在分布中心有向西北部迁移的趋势,将迁移至西昌市的盐源县内。因此,对西康玉兰濒危资源的保护应结合地理分布,制定多样性保护策略(野生资源调查、野外回归的迁地保护、建立保护区、开展繁殖与栽培技术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康玉兰 气候变化 最大熵模型 地理分布 质心转移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蒙古莸潜在适生区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贺一鸣 王驰 +2 位作者 王海涛 杜忠毓 段义忠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40-550,共11页
蒙古莸(Caryopteris mongolica)是干旱半干旱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小灌木,其地理分布范围日渐缩小,成为濒危植物。为了探究蒙古莸地理分布格局形成演化过程,以蒙古莸49个分布点的环境因子数据为变量,通过建立MaxEnt生态位模型... 蒙古莸(Caryopteris mongolica)是干旱半干旱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小灌木,其地理分布范围日渐缩小,成为濒危植物。为了探究蒙古莸地理分布格局形成演化过程,以蒙古莸49个分布点的环境因子数据为变量,通过建立MaxEnt生态位模型,探明影响蒙古莸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模拟蒙古莸在当代和未来的潜在地理分布,结果表明:最冷季度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温、年平均气温、季节性降水量变异系数是影响蒙古莸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适宜蒙古莸存活的年平均气温为2.26℃~8.90℃,最干季度平均温为-15.31℃~-5.02℃,最冷季度降水量为1.42~9.97 mm;未来气候变化条件下,蒙古莸潜在分布区面积呈增加趋势;蒙古莸分布核心区域的变化受到年均降水量和温度影响,在RCP 4.5气候变化情景下向北迁移。RCP 8.5气候变化情景下先向东北方向迁移之后沿原途径返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蒙古莸 MaxEnt模型 生态因子 物种分布 迁移路线
下载PDF
基于Maxent模型的冬虫夏草中国潜在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12
9
作者 喻洁 曹广超 +1 位作者 戎战磊 李华非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2期202-210,共9页
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是分布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稀缺的可再生生物资源,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对冬虫夏草的潜在适生区研究较少,对虫草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尚不清晰。明确冬虫夏草在我国... 冬虫夏草(Ophiocordyceps sinensis)是分布在青藏高原高寒地区稀缺的可再生生物资源,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目前对冬虫夏草的潜在适生区研究较少,对虫草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尚不清晰。明确冬虫夏草在我国的地理分布,对其保护及有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共收集了175个分布点及24个环境因子数据,最终筛选出12个环境变量数据参与模型训练,利用Maxent模型预测冬虫夏草中国潜在适生区,通过ROC曲线分析模型预测效果,结合贡献率、置换重要值和刀切法检验分析环境变量对冬虫夏草分布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虫草主要分布于西藏、青海、甘肃、四川和云南五省,适生区总面积(高适宜分布区与中适宜分布区)为8.82927×10^(5)km^(2)。ROC评价结果显示,Maxent模型训练数据的AUC值高达0.959,表明预测结果准确度极高。对环境变量进行分析,影响冬虫夏草地理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海拔,最暖季度平均温度,最暖季度降水量。本研究明确了冬虫夏草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分布区,为虫草的资源明确及生境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Maxent模型 潜在适生区
下载PDF
气候变化下阔叶山麦冬的潜在适生区预测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栋华 张姣佼 周坚 《生态科学》 CSCD 2023年第5期66-73,共8页
基于MaxEnt最大熵模型和ArcGIS10.2软件,利用阔叶山麦冬(Liriope muscari(Decne.)L.H.Bailey)205条有效分布记录和10个生物气候变量,对现代和未来4个时期ssp245和ssp585气候情景下阔叶山麦冬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评估了制约阔叶山麦冬现... 基于MaxEnt最大熵模型和ArcGIS10.2软件,利用阔叶山麦冬(Liriope muscari(Decne.)L.H.Bailey)205条有效分布记录和10个生物气候变量,对现代和未来4个时期ssp245和ssp585气候情景下阔叶山麦冬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评估了制约阔叶山麦冬现代潜在分布区的主导气候因子。结果表明,训练及测试的AUC值范围分别为0.9861—0.9877和0.9849—0.9869,阔叶山麦冬现代潜在适生区的预测结果可信度较高。现代气候条件下阔叶山麦冬的潜在适生区主要分布于中国江西、安徽、广西、浙江、重庆及四川东部等地;总适生区面积占比为0.73%,其中高度、中度、一般适和低度适生区分别为0.08%、0.12%、0.17%和0.36%。影响其现代潜在适生区分布的主导气候因子为温度(bio11、bio10和bio4)和降水量(bio18和bio16)。未来4个时期2种气候情景下阔叶山麦冬适生区总面积较现代呈下降趋势,特别是在ssp585情景下,2090s时期适生区面积减少达到了0.68%。以上结果都为阔叶山麦冬的栽培、引种以及进一步探究单个气候因子对阔叶山麦冬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阔叶山麦冬 MaxEnt模型 潜在分布区 气候因子
下载PDF
天津5种外来植物新记录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征云 李莉 +1 位作者 张彦敏 江文渊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29,共7页
报道了天津5种外来植物新记录,其中,菊科4种,大戟科1种,分别为毒莴苣(Lactuca serriola Linnaeus)、花叶滇苦菜(Sonchus asper(Linnaeus)Hill)、南美鬼针草(Bidens subalternans Candolle)、大狼杷草(Bidens frondosa Linnaeus)和齿裂大... 报道了天津5种外来植物新记录,其中,菊科4种,大戟科1种,分别为毒莴苣(Lactuca serriola Linnaeus)、花叶滇苦菜(Sonchus asper(Linnaeus)Hill)、南美鬼针草(Bidens subalternans Candolle)、大狼杷草(Bidens frondosa Linnaeus)和齿裂大戟(Euphorbia dentata Michaux).分别对5种外来植物在天津的地理分布、形态特征、入侵性及防治措施、近似种等进行了报道,以期为天津市外来植物动态监测和科学防治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植物 天津 毒莴苣 花叶滇苦菜 南美鬼针草 大狼杷草 齿裂大戟
下载PDF
竹叶兰的地理分布及气候影响因子 被引量:1
12
作者 谢春平 李超杰 +3 位作者 彭贵花 杨密尔 陈林 刘大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67-372,共6页
为全面了解竹叶兰当前地理分布现状及气候限制性因子,基于142个地理分布记录和相应的19个生物气候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竹叶兰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主导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竹叶兰在中国的水平分布以中亚热带以南为主,同时东... 为全面了解竹叶兰当前地理分布现状及气候限制性因子,基于142个地理分布记录和相应的19个生物气候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竹叶兰的地理分布格局及其主导环境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竹叶兰在中国的水平分布以中亚热带以南为主,同时东部地区的分布要比西部集中;垂直分布累计显示,竹叶兰以中低海拔分布为主,多数在海拔800m以下生长;主成分分析的结果显示,降水对竹叶兰地理分布格局的影响要强于温度,尤其是干季降水的影响较大,降水和温度分别是限制竹叶兰向西和向北分布扩散的主要气候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气候 水平分布 垂直分布 竹叶兰
下载PDF
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园外来入侵植物种类初步调查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安娜 姜万岩 +4 位作者 王倩 陈素琴 云英子 张洁 程曦 《武夷科学》 2023年第1期31-38,共8页
为了解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区外来入侵植物现状,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查阅,对校园内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危害程度(入侵等级)等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农林大学校园共有外来入侵植物68种,隶属26科,以菊... 为了解福建农林大学金山校区外来入侵植物现状,通过实地调查和资料查阅,对校园内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组成、原产地、生活型、危害程度(入侵等级)等特性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农林大学校园共有外来入侵植物68种,隶属26科,以菊科、豆科、苋科植物总类最多,3科合计占外来入侵植物总数的58.82%;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有60种,占比高达88.24%;从来源来看,大多来自美洲,达54种,占79.41%;从水平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长期缺乏人员管理的区域;入侵等级以恶性入侵类和局部入侵类植物占比最高,占外来入侵植物总数的52.94%。为了防止外来入侵植物对校园内生态环境造成重大危害,应及时开展外来入侵植物动态监测与评估等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来入侵植物 原产地 生活型 入侵等级 生物多样性 福建农林大学
下载PDF
互花米草入侵对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14
作者 张婧怡 刘亮 吴姗姗 《绿色科技》 2023年第24期43-47,共5页
滨海湿地是多水环境共同发育下形成的生态过渡区,对于全球和区域环境变化比较敏感。互花米草引入我国后逐渐形成入侵种群,受海平面上升、海水富营养化、全球变暖、人为引入与干扰等关键因素的影响,呈扩散式地增长。梳理了互花米草入侵... 滨海湿地是多水环境共同发育下形成的生态过渡区,对于全球和区域环境变化比较敏感。互花米草引入我国后逐渐形成入侵种群,受海平面上升、海水富营养化、全球变暖、人为引入与干扰等关键因素的影响,呈扩散式地增长。梳理了互花米草入侵对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得出互花米草的入侵改变了原有生境土壤条件,特别是土壤含水量、土壤C、N含量等理化特性,导致植被群落结构、土壤动物和微生物的组成发生变化,不利于维持原有系统生物多样性平衡,影响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从而威胁生态功能的稳定性。指出了应进一步加强对已有互花米草的生态治理,限制互花米草群落的扩张,提高生态修复工程适宜性,维持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生物入侵 生物多样性 滨海湿地
下载PDF
恩施州红豆属植物种群分布与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毕华 李强 +3 位作者 张乐 石环繁 王兴 黄升 《湖北林业科技》 2023年第4期46-51,29,共7页
为了进一步了解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境内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红豆属植物种群分布特征和保护现状,对恩施州境内分布的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红豆属植物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①恩施州自然分布红豆属植物3... 为了进一步了解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境内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红豆属植物种群分布特征和保护现状,对恩施州境内分布的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红豆属植物进行全面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①恩施州自然分布红豆属植物3种:红豆树、花榈木和秃叶红豆。②秃叶红豆与花榈木主要分布于恩施州中部,红豆树主要分布于恩施州东北部。③秃叶红豆主要分布在海拔600~1000 m,花榈木主要分布在拔400~800 m,红豆树广泛分布于海拔400~1200 m。④秃叶红豆和花榈木主要分布在山坡林中与路边林缘,红豆树各生境均有分布。⑤秃叶红豆种群多为1~5株,红豆树分布较均匀。⑥秃叶红豆种群多大树,少幼树或幼苗;花榈木种群无大树,多幼树,少幼苗;红豆树少大树,多幼树,少幼苗。恩施州现有红豆属植物都面临着一定的自然和人为干扰,加强对其保护势在必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属 种群分布 种群特征 保护建议
下载PDF
盐胁迫对刺槐不同组织及细胞离子吸收和分配的变化 被引量:34
16
作者 王艳青 蒋湘宁 +3 位作者 李悦 周晓阳 曾端香 周金池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18-23,共6页
该文从器官水平和细胞水平对盐胁迫后的刺槐苗离子含量进行分析 ,比较了不同组织膜透性和盐离子在刺槐组织及细胞中的分配特点 .研究表明 :随胁迫时间的延长 ,叶片细胞膜系统受到的伤害比根部细胞膜系统大 .根部的Na+含量较高 ,其分布... 该文从器官水平和细胞水平对盐胁迫后的刺槐苗离子含量进行分析 ,比较了不同组织膜透性和盐离子在刺槐组织及细胞中的分配特点 .研究表明 :随胁迫时间的延长 ,叶片细胞膜系统受到的伤害比根部细胞膜系统大 .根部的Na+含量较高 ,其分布量的顺序是根 >茎 >叶 ,叶片中盐离子含量较低 ,从而减少了盐胁迫对地上部的毒害 ;K+的含量则与Na+相反 ,其分布量的顺序为 :叶 >茎 >根 ,幼嫩的组织中分布较多 ,以保证植物正常的代谢活动 .刺槐根皮层细胞的液泡中积累Na+和Cl-的量远高于细胞质 ,说明刺槐的根皮层细胞对Na+和Cl-具有一定的区隔化作用 .刺槐叶肉细胞的细胞壁、细胞质和液泡中Na+和Cl-的含量没有明显差别 .测定结果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槐苗 盐胁迫 膜透性 区隔化 离子吸收 植物
下载PDF
互花米草入侵对潮滩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及其管理 被引量:77
17
作者 李加林 杨晓平 +3 位作者 童亿勤 张殿发 沈永明 张忍顺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3-38,共6页
在分析互花米草入侵我国沿海潮滩的基础上,论述了互花米草对潮滩生态系统生物量、生物多样性、潮滩水动力和沉积过程、土壤形成和营养物质积累、植被演替序列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并提出应根据不同区域的潮滩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方向,因... 在分析互花米草入侵我国沿海潮滩的基础上,论述了互花米草对潮滩生态系统生物量、生物多样性、潮滩水动力和沉积过程、土壤形成和营养物质积累、植被演替序列等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并提出应根据不同区域的潮滩特征及其开发利用方向,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互花米草的正面价值,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花米草 生物入侵 生态服务功能 管理对策
下载PDF
广西的外来入侵植物 被引量:38
18
作者 唐赛春 吕仕洪 +3 位作者 何成新 李先琨 潘玉梅 蒲高忠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75-779,815,共6页
通过野外调查,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广西目前有外来入侵植物约74种,隶属于57属26科,其中,菊科的种类最多,有19种,其次是禾本科,有10种。草本植物最多,占总数的78.4 %。从来源看,大多来源于美洲。在广西,危害较为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主... 通过野外调查,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发现广西目前有外来入侵植物约74种,隶属于57属26科,其中,菊科的种类最多,有19种,其次是禾本科,有10种。草本植物最多,占总数的78.4 %。从来源看,大多来源于美洲。在广西,危害较为严重的外来入侵植物主要是紫茎泽兰、飞机草、银胶菊、凤眼莲等11种。此外,还进一步论述了外来植物在广西的基本特征和入侵成因,分析其在广西的发展状况,预测其可能入侵的区域,并提出了有关的防治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西 外来植物 生物入侵 分布
下载PDF
割草干扰对典型草原土壤种子库种子数量与组成的影响──Ⅲ 120种植物种子的大小与重量 被引量:27
19
作者 仲延凯 包青海 +1 位作者 孙维 张海燕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80-286,共7页
对典型草原 1 2 0种植物种子的大小及其重量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如下 :1 2 0种植物分属于 2 9科 80属 .据 1 2组 2 0粒种子重量的平均值 ,黄蒿种子的重量最轻 ,为 0 .758± 0 .361 mg;芯芭种子最重 ,为 1 62 5.61 6± 80 6.4 34 ... 对典型草原 1 2 0种植物种子的大小及其重量进行了研究 ,其结果如下 :1 2 0种植物分属于 2 9科 80属 .据 1 2组 2 0粒种子重量的平均值 ,黄蒿种子的重量最轻 ,为 0 .758± 0 .361 mg;芯芭种子最重 ,为 1 62 5.61 6± 80 6.4 34 mg.草原植物以小粒种子为主 ,50 m g以下的种子占总量的 66.67% ;从 1 0 0 0到 1 70 0 mg的种子仅占 1 .67% .植物生活型 (生长型 )与种子大小、重量和散布形式有关 ,在典型草原上 ,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 ,占总数的 77.50 % ;其次为一年生草本和二年生草本植物 ,分别占 8.33%和 6.67% .种子数量与种子重量之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 ,而且均达到极显著的水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原 割草 种子 大小 重量 生活型 土壤
下载PDF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种及其分布情况 被引量:22
20
作者 孙娟 杨国锋 +3 位作者 陈玉成 滕永青 颜俤 易思荣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4-42,共9页
生物入侵对全球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威胁。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因此,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入侵现状如何备受关注。本研究以金佛山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采用样方法和野外踏勘法对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的外来植物... 生物入侵对全球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严重威胁。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因此,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入侵现状如何备受关注。本研究以金佛山国家一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域,采用样方法和野外踏勘法对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的外来植物进行了调查,初步调查结果如下:1)在金佛山共发现56种外来植物种,主要是草本类植物,且多呈零星分布,绝大部分外来植物与本地植物一样仅仅作为一种可利用资源出现,而且没有出现明显的相互竞争,但五节芒具有突出的入侵分布特征;2)56种外来植物中有31种是有意引进的,占入侵种总数的55%;15种是自然入侵的,占27%;有9种是入侵来源不明的,占16%;1种是伴随其他物种无意引进的,占2%。而目前危害面积最大的五节芒就是入侵通道不明的外来植物种;3)调查的样方中外来植物的出现频度与干扰程度相关,干扰越严重的,出现外来植物种的几率越大,踏勘也呈现了同样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佛山 自然保护区 外来植物 入侵 分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