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研究撂荒年限和坡向对草地植物灌丛地上生物量及丰富度的影响,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不同坡向4个主要撂荒年限(12 a, 20 a, 30 a和42 a)草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草地灌丛地上生物量及丰富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撂荒草地物种丰富度、植物群...为研究撂荒年限和坡向对草地植物灌丛地上生物量及丰富度的影响,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不同坡向4个主要撂荒年限(12 a, 20 a, 30 a和42 a)草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草地灌丛地上生物量及丰富度的变化。结果表明,撂荒草地物种丰富度、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灌丛地上生物量及其百分比随撂荒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峰值多集中出现在30 a阳坡草地,分别达到:10.5种·m^(-2),133.20 g·m^(-2)和50.15 g·m^(-2),阴坡草地灌丛地上生物量百分比在42 a占比最高,达到51.68%;阳坡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及物种丰富度高于阴坡草地;但阳坡草地灌木和半灌木地上生物量低于阴坡草地,且阳坡撂荒草地群落灌木和半灌木物种数目百分比随撂荒年限的增加而降低,12 a占比最高达28.57%。撂荒年限与群落地上生物量、灌木和半灌木地上生物量、物种丰富度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坡向不同引起植物群落灌丛数量和生物量的变化。展开更多
为了解喀斯特地区树种适应水分亏缺生境的内在机制,选择广西弄岗喀斯特森林9种主要树种,分析树种间水力结构及相关性状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显示:供试9种树种间的最大边材比导率、最大叶片比导率、胡伯尔值、木质部导管直径及木材密度...为了解喀斯特地区树种适应水分亏缺生境的内在机制,选择广西弄岗喀斯特森林9种主要树种,分析树种间水力结构及相关性状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显示:供试9种树种间的最大边材比导率、最大叶片比导率、胡伯尔值、木质部导管直径及木材密度存在极显著(P<0.01)差异,其中,海南椴〔Diplodiscus trichospermus(Merrill)Y.Tang〕的最大边材比导率、最大叶片比导率以及木质部导管直径均最大,但胡伯尔值和木材密度最小。干季和湿季,供试9种树种间木质部导水率丧失百分比(PLC)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金丝李(Garcinia paucinervis Chun et How)的PLC值均最高,分别为44.39%和38.92%。除闭花木〔Cleistanthus sumatranus(Miq.)Muell.Arg.〕、海南椴和淡黄金花茶(Camellia flavida Chang)外,其他6种树种PLC值在干季和湿季间无显著(P>0.05)差异,表明喀斯特地区树种耐干旱能力普遍较强。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叶叶面积与最大边材比导率、木质部导管直径和叶片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正相关,但与木材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喀斯特地区木材密度较大的树种虽然耐旱性较强,但木质部水分运输效率会降低,进而使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反之,木材密度较小的树种虽然有利于木质部水分运输效率提高及碳固定,但是其耐旱性降低;水力结构功能特征间的关系既存在协同也存在一定的权衡。展开更多
文摘为了解喀斯特地区树种适应水分亏缺生境的内在机制,选择广西弄岗喀斯特森林9种主要树种,分析树种间水力结构及相关性状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显示:供试9种树种间的最大边材比导率、最大叶片比导率、胡伯尔值、木质部导管直径及木材密度存在极显著(P<0.01)差异,其中,海南椴〔Diplodiscus trichospermus(Merrill)Y.Tang〕的最大边材比导率、最大叶片比导率以及木质部导管直径均最大,但胡伯尔值和木材密度最小。干季和湿季,供试9种树种间木质部导水率丧失百分比(PLC)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且金丝李(Garcinia paucinervis Chun et How)的PLC值均最高,分别为44.39%和38.92%。除闭花木〔Cleistanthus sumatranus(Miq.)Muell.Arg.〕、海南椴和淡黄金花茶(Camellia flavida Chang)外,其他6种树种PLC值在干季和湿季间无显著(P>0.05)差异,表明喀斯特地区树种耐干旱能力普遍较强。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单叶叶面积与最大边材比导率、木质部导管直径和叶片净光合速率呈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正相关,但与木材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喀斯特地区木材密度较大的树种虽然耐旱性较强,但木质部水分运输效率会降低,进而使叶片净光合速率降低;反之,木材密度较小的树种虽然有利于木质部水分运输效率提高及碳固定,但是其耐旱性降低;水力结构功能特征间的关系既存在协同也存在一定的权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