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2篇文章
< 1 2 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质海岸底栖硅藻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陈敏 黄国彪 +2 位作者 戚洪帅 刘璇 许亚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6-252,共7页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砂质海岸底栖硅藻的研究进展。作为砂质海岸主要的植物群,底栖硅藻通过一系列机制以适应多变的沙生环境。在潮间带的沉积物中,底栖硅藻是初级生产力和沙滩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沉积物、温度、盐度、光照、营养盐... 文章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砂质海岸底栖硅藻的研究进展。作为砂质海岸主要的植物群,底栖硅藻通过一系列机制以适应多变的沙生环境。在潮间带的沉积物中,底栖硅藻是初级生产力和沙滩食物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沉积物、温度、盐度、光照、营养盐和生物因素等等都会对底栖硅藻的生长和群落分布产生影响。近年来,陆续有了关于我国潮间带底栖硅藻群落分布特征的研究,但总体来说,关于沙生境底栖硅藻的研究相对较少,需要进一步的调查以完善我国的硅藻生态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质海岸 底栖硅藻 潮间带
下载PDF
防雹网对‘东红’猕猴桃果实耐贮性和品质的影响
2
作者 傅一凡 王周倩 +2 位作者 邱栋梁 黄文俊 钟彩虹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33-542,共10页
以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的猕猴桃品种‘东红’(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Donghong’)为研究对象,在同一果园地块上相邻铺设白色防雹网和绿色防雹网,以露天栽培为对照处理,从果实采收前叶片光合特性、果实采收时成熟度、采收后耐贮... 以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的猕猴桃品种‘东红’(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Donghong’)为研究对象,在同一果园地块上相邻铺设白色防雹网和绿色防雹网,以露天栽培为对照处理,从果实采收前叶片光合特性、果实采收时成熟度、采收后耐贮性和果实品质等4个方面开展比较分析。结果显示,白网和绿网处理均能有效降低外部环境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但是绿网处理显著降低叶片的净光合速率,而白网处理和对照之间无显著差异。白网处理提高了同期采收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但与对照相比,防雹网处理均能轻微降低采收时的干物质,尤其是绿网处理。在1℃~2℃低温贮藏过程中,防雹网处理对果实硬度的影响较小,但是绿网处理显著增加了贮藏16周后(2.04%)和20℃货架7 d后(10.33%)的果实腐烂率。防雹网处理果实的感官评价基本上与对照处理无显著差异。不同处理之间的果实内在品质测定结果与感官评价结果基本吻合,绝大部分品质指标(可溶性固形物、总酸、固酸比、糖酸比、总酚、总黄酮、维生素C、花青素等)在3个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相比,白网处理几乎不会对‘东红’果实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因此在必须安装防雹网设施抵御冰雹灾害的情况下,可优先选择白色防雹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红’猕猴桃 防雹网 光合 成熟度 贮藏 品质
下载PDF
镰刀藻属与伪镰刀藻属的超微结构比较研究
3
作者 农群专 李朗 +2 位作者 高亚辉 陈长平 赖俊翔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共9页
利用扫描电镜对华南沿海及澳大利亚分布的镰刀藻属(Falcula)和伪镰刀藻属(Pseudofalcula)硅藻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发现一中国新记录硅藻,即中间镰刀藻(F.media Voigt);首次报道了半波镰刀藻(F.semiundulata Voigt)的超微形态结构;通过与... 利用扫描电镜对华南沿海及澳大利亚分布的镰刀藻属(Falcula)和伪镰刀藻属(Pseudofalcula)硅藻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发现一中国新记录硅藻,即中间镰刀藻(F.media Voigt);首次报道了半波镰刀藻(F.semiundulata Voigt)的超微形态结构;通过与透明伪镰刀藻(P.hyalina(Takano)Gómez,Wang&Lin)的比较进一步界定了两属的形态学差异。其中,二者顶纹区结构的差异最为显著:镰刀藻属的顶纹区由数条狭缝组成,而伪镰刀藻属的顶纹区为嵌入壳套的眼点且呈网格状结构。此外,明确了镰刀藻属物种多是大型海藻上的植表生硅藻,而伪镰刀藻属则为典型的动表生硅藻,其宿主为海洋桡足类。本文扩大了中间镰刀藻、半波镰刀藻和透明伪镰刀藻的地理分布区域,厘清了镰刀藻属和伪镰刀藻属的形态学划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镰刀藻属 伪镰刀藻属 超微结构 顶纹区
下载PDF
横断山区异极藻属硅藻中国新记录
4
作者 雍园圆 尤庆敏 +3 位作者 范思哲 曹玥 王全喜 罗粉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82-295,共14页
报道了横断山区异极藻属(Gomphonema)硅藻中国新记录18种,分别为:缠结异极藻头端变种(G.intricatum var.capitata Hustedt)、变窄异极藻(G.angustius Reichardt)、非洲异极藻(G.afrhombicum Reichardt)、假中间异极藻(G.pseudointermedi... 报道了横断山区异极藻属(Gomphonema)硅藻中国新记录18种,分别为:缠结异极藻头端变种(G.intricatum var.capitata Hustedt)、变窄异极藻(G.angustius Reichardt)、非洲异极藻(G.afrhombicum Reichardt)、假中间异极藻(G.pseudointermedium Reichardt)、尖顶型异极藻(G.auguriforme Levkov)、加利福尼亚异极藻(G.californicum Stancheva&Kociolek)、近拉蒂科尔异极藻(G.sublaticollum Reichardt)、球顶异极藻(G.sphenovertexLange-Bertalot&Reichardt)、威尔斯科异极藻(G.wiltschkorumLangeBertalot)、瓦尔达异极藻(G.vardarense Reichardt)、微小异极藻(G.parvuliforme Lange-Bertalot)、细小异极藻(G.parvuloides Cholnoky)、维多利亚异极藻(G.lacus-victoriensis Reichardt)、尤卡塔尼异极藻(G.yucatanense Metzeltin&Lange-Bertalot)、窄头异极藻(G.angusticephalum Reichardt&Lange-Bertalot)、长贝尔塔异极藻(G.lange-bertalotii Reichardt)、中间异极藻(G.intermedium Hustedt)和中亚异极藻(G.medioasiae Metzeltin,Lange-Bertalot&Nergui)。本研究对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给出了每个种的地理分布、生境信息和理化指标,并对新记录种及其相似种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横断山 异极藻属 新记录
下载PDF
Yuzaoea gen. nov., a new biraphid diatom(Bacillariophyceae)genus and its phylogenetic significance
5
作者 Honghan Liu Chenhong Li +6 位作者 Lang Li Xuesong Li Lin Sun Junrong Liang Jun Zhang Yahui Gao Changping Chen 《Acta Ocean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24年第2期130-136,共7页
The flexed frustules in pennate diatoms are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monoraphid diatoms. Interestingly, we found a biraphid diatom species with flexed frustules in an offshore intertidal beach environment on Weizhou Is... The flexed frustules in pennate diatoms are usually associated with monoraphid diatoms. Interestingly, we found a biraphid diatom species with flexed frustules in an offshore intertidal beach environment on Weizhou Island,Beihai City, Guangxi Zhuang Autonomous Region, China. Therefore, based on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 described a new genus of diatoms Yuzaoea sinensis gen. et sp. nov. CH Li, HH Liu, YH Gao & CP Chen. The frustule of this genus is characterized by heterogeneous frustule with one concave valve and one convex valve,complete raphe on both valves, straight and moderately eccentric raphe, uniseriate striae and girdle bands with a single row of areolae. The most identifying feature of this genus was the flexed frustule, which is rare in biraphid diatoms and common in monoraphid diatoms. We compared the morpho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genus Yuzaoea with genus Rhoikoneis and several genera within the family Rhoicospheniaceae, including Rhoicosphenia,Campylopyxis, and Cuneolus. Phylogenetic analyses based on SSU rRNA and rbc L showed that the genus Yuzaoea was the sister group to the clade of Rhoicosphenia with a high support value(bootstrap values = 100%), and the clade “Yuzaoea+Rhoicosphenia” was sister to the clade of monoraphid diatoms, in which the genera Achnanthidium, Planothidium and some Cocconeis with high support values(bootstrap = 100%).Morphologically, the genus Yuzaoea shares many morphological features with monoraphid diatoms like genera Achnanthidium and Planothidium and the members within the Rhoicospheniaceae. Therefore, based on a combined morphological studies and phylogenetic results we suggested that this branch may represented the evolution of one kind monoraphid diatoms, from biraphid diatoms(e.g. genus Yuzaoea), to incompleted biraphid diatoms(e.g. genera Rhoicosphenia, Campylopyxis), to monoraphid diatoms(e.g. genera Achnanthidium and Planothidiu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raphid diatom marine new genus Rhoicospheniaceae TAXONOMY Yuzaoea
下载PDF
横断山区鞍型藻属硅藻植物中国新记录
6
作者 何滢梅 李玲 +4 位作者 范思哲 王润 殷皓冉 胡广云 罗粉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中英文)》 2024年第3期388-397,共10页
报道了采自横断山区双壳缝目舟形藻科鞍型藻属硅藻12个中国新记录种,分别为奥德雷基鞍型藻(Sellaphora auldreekie Mann&McDonald)、椭圆披针鞍型藻(Sellaphora ellipticolanceolata Metzeltin,Lange-Bertalot&Nergui)、冥河鞍... 报道了采自横断山区双壳缝目舟形藻科鞍型藻属硅藻12个中国新记录种,分别为奥德雷基鞍型藻(Sellaphora auldreekie Mann&McDonald)、椭圆披针鞍型藻(Sellaphora ellipticolanceolata Metzeltin,Lange-Bertalot&Nergui)、冥河鞍型藻(Sellaphora styxii Novis,Braidwood&Kilroy)、日本鞍型藻(Sellaphora japonica(Kobayasi)Kobayasi)、辐节型鞍型藻(Sellaphora stauroneioides(Lange-Bertalot)Vesela&Johansen)、古言鞍型藻(Sellaphora guyanensis Metzeltin&Lange-Bertalot)、十字形鞍型藻(Sellaphora crassulexigua(Reichardt)Wetzel&Ector)、娜娜鞍型藻(Sellaphora nana(Hustedt)Lange-Bertalot)、分离鞍型藻(Sellaphora disjuncta(Hustedt)Mann)、类瞳孔鞍型藻(Sellaphora paenepupula Metzeltin&Lange-Bertalot)、凸腹鞍型藻(Sellaphora ventraloides(Hustedt)Falasco&Ector)和黑色鞍型藻(Sellaphora nigri(Notaris)Wetzel&Ector).对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描述,给出每个种的地理分布、生境信息和理化指标,并对新记录种及其相似种的形态差异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型藻属 硅藻 横断山 植物区系
下载PDF
环境浓度下的纳米塑料对假微型海链藻的影响
7
作者 张碧涵 唐学玺 赵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29,共8页
为了解环境浓度海洋纳米塑料(Nanoplastics, NPs)对微藻的影响,本研究以两种粒径(0.1和1μm)的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olystyrene nanoplastics, PSNPs)和海洋模式硅藻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为研究对象,从种群、光合生理... 为了解环境浓度海洋纳米塑料(Nanoplastics, NPs)对微藻的影响,本研究以两种粒径(0.1和1μm)的聚苯乙烯纳米塑料(Polystyrene nanoplastics, PSNPs)和海洋模式硅藻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为研究对象,从种群、光合生理、细胞色素、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ar polymeric substances, EPS)和转录水平上比较环境浓度(5μg·L-1)下两种粒径NPs对假微型海链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假微型海链藻经环境浓度下的两种粒径(0.1和1μm)的NPs处理后,前48 h内其生长和细胞色素组成均没有显著变化,但光合生理指标中的非光化学淬灭(Non-photochemical quenching, NPQ)显著上升。(2)假微型海链藻经环境浓度下的NPs处理后,其产生的EPS总量下降,但蛋白/碳水化合物上升,疏水性变强。(3)环境浓度下的NPs能够引起假微型海链藻的基因(LHCX、GPI、ABCt、APX、NRT等)表达的变化,0.1μm NPs胁迫下的差异表达基因比1μm NPs胁迫下的更多,差异表达量更显著。综合分析得到结论:环境浓度下的NPs能够对假微型海链藻产生影响,0.1μm NPs产生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塑料 假微型海链藻 环境浓度 分子转录水平 胞外聚合物
下载PDF
硅藻中国新记录种——沃氏具脊桥弯藻
8
作者 郑妍 刘冰 +2 位作者 易曼琪 杨彬 徐子林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975-1980,共6页
研究利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一源头水溪流的硅藻标本进行观察,鉴定出中国新记录种——沃氏具脊桥弯藻(Oricymba voronkinae Glushchenko,Kulikovskiy&Kociolek)。研究结果显示该具脊桥弯藻具有以下鉴... 研究利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采自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一源头水溪流的硅藻标本进行观察,鉴定出中国新记录种——沃氏具脊桥弯藻(Oricymba voronkinae Glushchenko,Kulikovskiy&Kociolek)。研究结果显示该具脊桥弯藻具有以下鉴别特征,(1)壳面呈披针形,末端钝圆;(2)壳面平坦,壳面和壳套区别明显,被1条边缘脊分开;(3)边缘脊两侧具凹槽;(4)近缝端向壳面腹侧偏转,远缝端几乎呈直角向壳面背侧弯曲,且在远缝末梢的背侧处有1个缺刻;(5)壳面中央孤点外侧开口为1个简单圆形,内壳面开口为被向内生长物所遮挡的2个裂缝;(6)壳面孔纹呈裂缝状,仅近中轴区的孔纹呈半圆至弧形,孔纹的开口被齿状突出物部分遮挡;(7)顶孔区内侧开口被波浪形的贯壳列硅质条所覆盖,但未完全封闭内侧开口;(8)壳面中部的线纹密度为8~11条/(10μm),孔纹密度25~30个/(10μm)。文章提供了沃氏具脊桥弯藻孔纹密度和原始描述中未揭示的顶孔区内壳面的详细超微结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具脊桥弯藻属 硅藻新记录 孤点 边缘脊 顶孔区
下载PDF
海洋硅藻多样性与生态作用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高亚辉 梁君荣 +3 位作者 陈长平 李雪松 彭兴跃 刘广发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55-464,共10页
硅藻是海洋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也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初级生产者,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人们对海洋硅藻多样性和生态作用的认识还很有限.在叙述海洋硅藻多样性、生态作用及硅藻分类学与系统学... 硅藻是海洋浮游植物的主要类群,也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初级生产者,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人们对海洋硅藻多样性和生态作用的认识还很有限.在叙述海洋硅藻多样性、生态作用及硅藻分类学与系统学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和最新进展的基础上,概述了厦门大学硅藻课题组近年来在海洋硅藻分类学与系统学、多样性与生态分布、硅藻数据库与计算机自动识别、微型硅藻与硅藻隐形种、硅藻遗传地理差异、硅藻对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响应机制、硅藻细胞硅吸收与硅质壁形成机制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和取得的主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硅藻 多样性 生态 综述
下载PDF
大亚湾生态监控区的浮游植物年际变化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雨 林茂 +2 位作者 林更铭 王春光 项鹏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86-94,共9页
依据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等权威机构2004~2007年所获的数据和资料,对大亚湾生态监控区近4a长时间尺度的浮游植物群落年际变化进行分析,通过物种组成、丰度变化、优势类群演替、群落结构及赤潮灾害事件来反映生境的... 依据国家海洋局、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等权威机构2004~2007年所获的数据和资料,对大亚湾生态监控区近4a长时间尺度的浮游植物群落年际变化进行分析,通过物种组成、丰度变化、优势类群演替、群落结构及赤潮灾害事件来反映生境的退化,探讨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及趋势。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由暖水种占绝对优势转变为广温广布种占主导地位。种类与丰度呈逐年下降的态势,浮游植物丰度的分布保持西高东低,近岸高于远岸的特征,浮游植物的高丰度与营养盐丰富及温排水有关。终年以硅藻为优势种群,优势种演替具有明显的季节与年际变化,细长翼根管藻(Rhizosoleniaalata f.gracillima)是春季稳定的优势种,柔弱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delicatissma)是夏季稳定的优势种,春末甲藻的优势度增加明显。浮游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均匀度呈逐年上升态势。浮游植物的异常增殖及过度集中导致多样性较低,种间比例不均匀,群落结构单一。赤潮季节性发生频繁,发生频率及引发种类呈上升趋势,海洋环境脆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监控区 大亚湾 浮游植物 年际变化 空间变动
下载PDF
光照在东海近海东海原甲藻赤潮发生中的作用 被引量:18
11
作者 孙百晔 王修林 +4 位作者 李雁宾 王长友 王爱军 梁生康 张传松 《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2-367,共6页
利用船基现场培养实验和模型计算的方法,通过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光照效应和海水中光照最适宜生长水层的分析,研究了光照在东海近海东海原甲藻赤潮孕育和发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生长与光照的关系可用Steele方程描述,其生长的... 利用船基现场培养实验和模型计算的方法,通过对东海原甲藻生长的光照效应和海水中光照最适宜生长水层的分析,研究了光照在东海近海东海原甲藻赤潮孕育和发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东海原甲藻生长与光照的关系可用Steele方程描述,其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Iopt)为(38.2±3.8)W·m^-2,比其它几种常见赤潮藻的Iopt(40~133 W·m^-2)低,适应低光照的能力使东海原甲藻在高混浊海水中形成赤潮更具优势.东海近海光照最适宜东海原甲藻生长的水层厚度,由近岸向远岸逐渐增加,在赤潮高发区一般在5~10 m,而且位于水深3~15 m的次表层水层内.赤潮在“赤潮高发区”这个特定海域发生是水体光照和营养盐权衡的结果,而次表层光照最适的特性是导致春季次表层孕育赤潮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原甲藻 赤潮 光照 东海
下载PDF
温度和光照对两株赤潮硅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9
12
作者 于萍 张前前 +3 位作者 王修林 祝陈坚 韩秀荣 王磊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8-40,共3页
利用多因子实验设计,研究了主要环境因子温度、光照对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a)生长的影响。经ANOVA统计分析(Tukey test),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温度15,20,25,30℃和光照强度1500,400... 利用多因子实验设计,研究了主要环境因子温度、光照对尖刺拟菱形藻(Pseudo-nitzschia pungens)和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a)生长的影响。经ANOVA统计分析(Tukey test),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温度15,20,25,30℃和光照强度1500,4000,7000lx)内,温度对尖刺拟菱形藻的生长有显著影响(0.01<P<0.05),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有极显著影响(P<0.01);光照强度对中肋骨条藻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1)。在实验条件下,尖刺拟菱形藻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光照强度为7000 lx,比生长率为0.93d-1;中肋骨条藻的最适生长温度为25℃,最适光照强度为7000 lx,比生长率为0.92 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 光照 尖刺拟菱形藻 中肋骨条藻
下载PDF
氮、磷、铁对牟氏角毛藻生长速率的影响 被引量:23
13
作者 于瑾 蒋霞敏 +1 位作者 梁洪 邵力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21-124,共4页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N、P、Fe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因子试验中,N、P、Fe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显著,其中N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正交试验中,在N质量浓度为35 mg/L和P质量浓度为1.5 mg/L时,牟氏角毛...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研究N、P、Fe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单因子试验中,N、P、Fe对牟氏角毛藻生长的影响显著,其中N因素的影响最为显著;在正交试验中,在N质量浓度为35 mg/L和P质量浓度为1.5 mg/L时,牟氏角毛藻生长最快,而此时受N的影响,Fe对牟氏角毛藻的生长影响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氏角毛藻 相对生长率
下载PDF
汉江硅藻水华优势种的形态及18S rDNA序列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郑凌凌 宋立荣 +1 位作者 吴兴华 庄惠如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62-565,共4页
关键词 汉江水华 冠盘藻 小环藻 18S RDNA
下载PDF
红笛鲷头肾和脾脏显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19
15
作者 王鸿鹄 李长玲 +1 位作者 曹伏君 简纪常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0-367,共8页
通过对红笛鲷头肾和脾脏显微结构的观察发现,头肾表面覆盖有一薄层纤维结缔组织性被膜,未见明显的小梁.实质主要由淋巴组织和血窦构成,可分为两个区,A区淋巴组织排列成索状,环血管呈放射状分布;B区的淋巴细胞则以形成弥散性分布淋巴组... 通过对红笛鲷头肾和脾脏显微结构的观察发现,头肾表面覆盖有一薄层纤维结缔组织性被膜,未见明显的小梁.实质主要由淋巴组织和血窦构成,可分为两个区,A区淋巴组织排列成索状,环血管呈放射状分布;B区的淋巴细胞则以形成弥散性分布淋巴组织为特征.主要细胞有各种血细胞、巨噬细胞和一些其他的颗粒细胞等,未见明显的巨噬细胞聚集中心及粒细胞聚集中心.脾脏被膜较薄,未见明显的小梁,实质由白髓和红髓相间排列组成.白髓中未见明显的脾小结、淋巴鞘结构,红髓由脾索和脾窦构成.研究结果表明:红笛鲷的头肾和脾脏是硬骨鱼类机体造血的主要器官,又是鱼类重要的免疫器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显微结构 红笛鲷 头肾 脾脏
下载PDF
光照和盐度对8种底栖硅藻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8
16
作者 钱振明 邢荣莲 +1 位作者 汤宁 王长海 《烟台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版)》 CAS 2008年第1期46-52,共7页
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和盐度条件对8种海洋底栖硅藻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底栖硅藻生长最适光照强度和盐度不完全相同,其范围分别为1500-5500 lx和25-40;硅藻的理化成分受光照和盐度条件影响也较大,其含量均呈现低-高-... 研究了不同光照强度和盐度条件对8种海洋底栖硅藻生长及其生理生化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8种底栖硅藻生长最适光照强度和盐度不完全相同,其范围分别为1500-5500 lx和25-40;硅藻的理化成分受光照和盐度条件影响也较大,其含量均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光照低于1500 lx、盐度低于25或光照、盐度高于最适值时均不利于理化成分的积累,但高于最适光强时利于胞内外总糖的产生;光强高于5500 lx,盐度高于40时,总脂肪含量几乎不增加甚至急剧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硅藻 光照盐度 生长 生理生化成分
下载PDF
不同氮源对2种微藻生长及总脂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17
作者 刘平怀 郝宗娣 +2 位作者 杨勋 张森 时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29-1433,共5页
采用一次培养的方式研究硝态氮(NaNO3)、氨态氮(NH4Cl)、有机氮(尿素)及硝铵混合氮(NH4NO3)(氮浓度17.6 mmol.L-1)对新分离的两株热带淡水微藻——网状空星藻Coelastrum reticulatum及栅藻Scenedesums sp.生长情况及总脂含量的影响。结... 采用一次培养的方式研究硝态氮(NaNO3)、氨态氮(NH4Cl)、有机氮(尿素)及硝铵混合氮(NH4NO3)(氮浓度17.6 mmol.L-1)对新分离的两株热带淡水微藻——网状空星藻Coelastrum reticulatum及栅藻Scenedesums sp.生长情况及总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株微藻在不同氮源影响下生长状况不同,并且造成最终的干质量、总脂含量也有较为明显的差异。2种藻添加NaNO3和NH4Cl情况下分别获得了最高的生物量((0.72±0.08)g.L-1和(0.80±0.03)g.L-1)和最高总脂含量((38.35±1.32)%和(30.24±3.13)%)。最终二者在添加NaNO3的情况下单位体积总脂产量最高,分别为199.26 mg.L-1和190.76 mg.L-1,均可作为生物柴油的良好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源 网状空星藻 栅藻 生物量 单位体积总脂产量
下载PDF
C/N对牟氏角毛藻生长速率和总脂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王蒙 李纯厚 +8 位作者 戴明 吕国敏 韦芳三 梁福全 周岩岩 杨慧英 胡维安 杨进 李琦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1518-1524,共7页
以牟氏角毛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1∶1、2∶1、3∶1、4∶1和5∶1等5种不同C/N比值培养液对牟氏角毛藻生长及总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N比值为2∶1时,牟氏角毛藻的相对生长率最高,达到每天1.98,C/N比值为3∶1时,相对生长率最低,为每天... 以牟氏角毛藻为实验材料,研究了1∶1、2∶1、3∶1、4∶1和5∶1等5种不同C/N比值培养液对牟氏角毛藻生长及总脂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C/N比值为2∶1时,牟氏角毛藻的相对生长率最高,达到每天1.98,C/N比值为3∶1时,相对生长率最低,为每天1.69;C/N比值为5∶1时,总脂含量百分比达到最高,为31.26%,C/N比值为2∶1时,总脂含量百分比最低,仅为28.39%;C/N比值为2∶1时,总脂日增量最高,达到0.84,C/N比值为3∶1时,总脂日增量最低,仅为0.64;5种C/N比值对牟氏角毛藻不饱和脂肪酸的积累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C/N比值为5,总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达最高。综合比较表明,C/N比值为2∶1时,最适合牟氏角毛藻的生长及总脂肪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牟氏角毛藻 碳氮比 相对生长率 总脂含量 总脂日增量
下载PDF
海洋硅藻硅质细胞壁结构的形成机理研究概述 被引量:13
19
作者 梁君荣 陈丹丹 +1 位作者 高亚辉 程金凤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共8页
硅藻具有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精美绝伦的硅质细胞壁,是海洋中进行生物硅化最主要的生物体。硅质细胞壁的形成同样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它涉及硅藻细胞将硅酸从胞外转运到胞内;硅酸在细胞内的转移;在硅沉积囊泡(SDV)中的浓缩沉积;最后... 硅藻具有形态各异、结构复杂、精美绝伦的硅质细胞壁,是海洋中进行生物硅化最主要的生物体。硅质细胞壁的形成同样是一个错综复杂的过程,它涉及硅藻细胞将硅酸从胞外转运到胞内;硅酸在细胞内的转移;在硅沉积囊泡(SDV)中的浓缩沉积;最后合成具种类特异性的细胞壁。重点介绍硅酸转运基因(SITs)的分子特征与作用机制;与生物硅化相关的三种蛋白即硅体蛋白(frus-tulins)、亲硅蛋白(silaffins)和侧壁蛋白(pleuralins)的结构与功能;硅质结构如何在硅沉积囊泡内最终形成的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藻 硅质细胞壁 硅转运 生物硅化
下载PDF
盐度和pH对底栖硅藻胞外多聚物的影响 被引量:24
20
作者 陈长平 高亚辉 林鹏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23-129,共7页
研究了盐度和pH值对底栖硅藻新月筒柱藻(Cylindrotheca closterium(Ehr.)Reimann etLewin)增殖、蛋白质含量和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月筒柱藻最适生长的盐度和pH值分别是15和8,属半咸水... 研究了盐度和pH值对底栖硅藻新月筒柱藻(Cylindrotheca closterium(Ehr.)Reimann etLewin)增殖、蛋白质含量和胞外多聚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的影响.结果表明新月筒柱藻最适生长的盐度和pH值分别是15和8,属半咸水性生活.高盐度(>15)和低pH值(<pH8)的胁迫促进了胞外多聚物(EPS)的积累,说明EPS的存在可能有利于缓解外界的不利条件.胶体EPS和附着EPS对盐度和pH值的响应不同,反应了两种EPS功能上的差异.盐度和pH值对新月筒柱藻胞内碳水化合物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硅藻 胞外多聚物 盐度 PH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