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8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哺乳动物精子编码与非编码RNAs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章利丰 肖丽霞 +2 位作者 叶柏宁 张金枝 华卫东 《浙江畜牧兽医》 2024年第4期11-13,共3页
在哺乳动物中,精子发生意味着圆形精子进行细胞分化,会导致其大部分细胞质的流失,之后变成从生精上皮向附睾移动的精子,在附睾发生进一步的成熟变化,包括核基因组的压缩,这导致人们最初普遍认为,精子RNA是精子发生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物,... 在哺乳动物中,精子发生意味着圆形精子进行细胞分化,会导致其大部分细胞质的流失,之后变成从生精上皮向附睾移动的精子,在附睾发生进一步的成熟变化,包括核基因组的压缩,这导致人们最初普遍认为,精子RNA是精子发生过程中产生的残余物,其在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作用十分有限。而通过对比马的精子和睾丸表明,精子RNA的所有组成部分不是随机的精子发生残余物,而是选择性保留和功能一致的RNA集合。成熟的精子携带数千种RNA,包括信使RNA(m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微小RNA(miRNA)、转移RNA(tRNA)、核糖体RNA(rRNA)和小非编码RNA(sncRNA)等,人们也逐渐发现精子RNA可能在精子发生与功能、受精、胚胎发育、建立和维持有活力的父系基因组、激活卵母细胞基因组、调节父系基因在雌性生殖系统中的表达,以及在妊娠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还可能影响后代的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子发生 细胞分化 信使RNA 早期胚胎发育 圆形精子 残余物 生精上皮 雌性生殖系统
下载PDF
foxl2l is a germ cell-intrinsic gatekeeper of oogenesis in zebrafish
2
作者 Zhiqin Ren Ding Ye +5 位作者 Naike Su Chaofan Wang Lijia He Houpeng Wang Mudan He Yonghua Sun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1116-1130,共15页
Zebrafish serve as a valuable model organism for studying germ cell biology and reproductive processes.The AB strain of zebrafish is proposed to exhibit a polygenic sex determination system,where most males initially ... Zebrafish serve as a valuable model organism for studying germ cell biology and reproductive processes.The AB strain of zebrafish is proposed to exhibit a polygenic sex determination system,where most males initially develop juvenile ovaries before committing to male fate.In species with chromosomal sex determination,gonadal somatic cells are recognized as key determinants of germ cell fate.Notably,the loss of germ cells in zebrafish leads to masculinization,implying that germ cells harbor an intrinsic feminization signal.However,the specific signal triggering oogenesis in zebrafish remains unclear.In the present study,we identified foxl2l as an oocyte progenitor-specific gene essential for initiating oogenesis in germ cells.Results showed that foxl2l-knockout zebrafish bypassed the juvenile ovary stage and exclusively developed into fertile males.Further analysis revealed that loss of foxl2l hindered the initiation of oocyte-specific meiosis and prevented entry into oogenesis,leading to premature spermatogenesis during early gonadal development.Furthermore,while mutation of the pro-male gene dmrt1 led to fertile female differentiation,simultaneous disruption of foxl2l in dmrt1 mutants completely blocked oogenesis,with a large proportion of germ cells arrested as germline stem cells,highlighting the crucial role of foxl2l in oogenesis.Overall,this study highlights the unique function of foxl2l as a germ cell-intrinsic gatekeeper of oogenesis in zebrafis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xl2l DMRT1 OOGENESIS Sex determination MEIOSIS
下载PDF
Cadherin-18 loss in prospermatogonia and 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 enhances cell adhesion through a compensatory mechanism
3
作者 Xiao-Xiao Li Dan-Chen Zhang +11 位作者 Yan Wang Jian Wen Xing-Ju Wang Yu-Lu Cao Ru Jiang Jia-Rui Li Yi-Nuo Li He-He Liu Wen-Hai Xie Zheng-Feng Xu Ping Hu Kang Zou 《Zoological Research》 SCIE CSCD 2024年第5期1048-1060,共13页
Extracellular membrane proteins are crucial for mediating cell attachment,recognition,and signal transduction in the testicular microenvironment,particularly germline stem cells.Cadherin 18(CDH18),a type Ⅱ classical ... Extracellular membrane proteins are crucial for mediating cell attachment,recognition,and signal transduction in the testicular microenvironment,particularly germline stem cells.Cadherin 18(CDH18),a type Ⅱ classical cadherin,is primarily expressed in the nervous and reproductive systems.Here,we investigated the expression of CDH18in neonatal porcine prospermatogonia(ProSGs)and murine spermatogonial stem cells(SSCs).Disruption of CDH18 expression did not adversely affect cell morphology,proliferation,self-renewal,or differentiation in cultured porcine ProSGs,but enhanced cell adhesion and prolonged cell maintenance.Transcriptomic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down-regulation of CDH18 in ProSGs significantly up-regulated genes and signaling pathways associated with cell adhesion.To further elucidate the function of CDH18 in germ cells,Cdh18 knockout mice were generated,which exhibited normal testicular morphology,histology,andspermatogenesis.Transcriptomic analysis showed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genes associated with adhesion,consistent with the observations in porcine ProSGs.The interaction of CDH18withβ-catenin and JAK2 in both porcine ProSGs and murine SSCs suggested an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canonical Wnt and 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s during CDH18 deficiency.Collectively,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crucial role of CDH18 in regulating cell adhesion in porcine ProSGs and mouse SSCs.Understanding this regulatory mechanism provides significant insights into the testicular nic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xtracellular signal FERTILITY Quiescency Wnt signaling pathway
下载PDF
真蛸(Octopus vulgaris)胚胎发育及浮游期幼体生长研究 被引量:13
4
作者 郑小东 刘兆胜 +3 位作者 赵娜 安文太 杨善军 林祥志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17-323,共7页
通过室内繁养真蛸,详细观察了真蛸胚胎发育和浮游期幼体生长过程,描述了各时期外部形态和重要器官的发育特征,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浮游期幼体的吸盘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真蛸成熟卵子长径为(2.4±0.2)mm,短径为(1.2±0.1)mm。根据... 通过室内繁养真蛸,详细观察了真蛸胚胎发育和浮游期幼体生长过程,描述了各时期外部形态和重要器官的发育特征,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浮游期幼体的吸盘生长情况。结果表明,真蛸成熟卵子长径为(2.4±0.2)mm,短径为(1.2±0.1)mm。根据Naef划分标准,发育过程分为20个时期,发育期间胚胎经历两次翻转。水温20.4—23.6℃,从受精卵到幼体孵化出膜,经历25—35d,初孵幼体全长约为3.08mm。水温22.8—25.2℃时,幼体浮游期约为28—3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蛸 胚胎发育 浮游期幼体 吸盘
下载PDF
超低温冷冻对西伯利亚鲟精子形态结构损伤的观察 被引量:23
5
作者 章龙珍 刘鹏 +2 位作者 庄平 王斌 闫文罡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558-565,共8页
为改进西伯利亚鲟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探讨精子损伤机制,应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西伯利亚鲟鲜精与冷冻后精子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经过冷冻保存后精子的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精子顶体长、精子头中部宽、头中部宽与前部宽... 为改进西伯利亚鲟精子超低温冷冻保存技术,探讨精子损伤机制,应用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西伯利亚鲟鲜精与冷冻后精子的形态结构。结果显示,经过冷冻保存后精子的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精子顶体长、精子头中部宽、头中部宽与前部宽比值及中段宽与鲜精相比显著增加(P<0.05);中段长度、后外侧延伸物长度比鲜精显著变短(P<0.05)。精子经过冷冻后有30.5%的精子在形态、结构上受到不同程度损伤,受损精子显微结构表现为顶体后外侧延伸物与核糅合,顶体内容物丢失;核膜囊泡化、核膜断裂,核内出现空泡;线粒体内嵴弥散,线粒体脱落;鞭毛外膜松弛与鞭毛脱离等。部分受损伤精子出现顶体丢失,中段脱落,鞭毛自中段基部断裂的现象。精子损伤主要集中在膜系统,中心粒等微管系统基本完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伯利亚鲟 精子超微结构 冷冻损伤
下载PDF
沟纹巴非蛤精子发生过程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陈寅山 饶小珍 +1 位作者 柯佳颖 许友勤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28-33,70,共7页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沟纹巴非蛤(Paphia exarata Philippi)精子的发生和精子的超微结构,揭示了从精原细胞逐渐发育成精子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其过程主要包括棱逐步拉长、染色质浓缩、顶体形成、线粒体逐渐融合、胞质减少以及中心粒...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沟纹巴非蛤(Paphia exarata Philippi)精子的发生和精子的超微结构,揭示了从精原细胞逐渐发育成精子过程中超微结构的变化:其过程主要包括棱逐步拉长、染色质浓缩、顶体形成、线粒体逐渐融合、胞质减少以及中心粒演变为轴丝等。精细胞的分化可分为五个时期。成熟精子属原生型,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头部顶体呈圆锥状,其中的顶体物质分布不均匀,基部密度较其他区域高;亚顶体腔呈倒V字型,内含均匀的低密度物质。细胞棱卵圆形。中段由4~5个椭圆形线粒体和2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组成。尾部为典型的“9+2”型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沟纹巴非蛤(Paphia exarata Philippi) 精子 精子发生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文蛤(Meretrix meretrix)精子的超微结构及精子入卵过程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董迎辉 林志华 +1 位作者 柴雪良 吴松燕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26-732,共7页
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文蛤精子的超微结构及精子入卵过程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显示,文蛤精子为典型的原生型,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全长45—50μm。头部呈狭茧形,长约3.0μm,由顶体和细胞核组成,顶体呈倒"V"字形... 利用透射电镜和扫描电镜对文蛤精子的超微结构及精子入卵过程进行了详细观察。结果显示,文蛤精子为典型的原生型,由头部、中段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全长45—50μm。头部呈狭茧形,长约3.0μm,由顶体和细胞核组成,顶体呈倒"V"字形,前端有短柱状的凸起;细胞核为稍弯曲的圆柱形,内含高度浓缩的染色质,无核前窝,有核后窝。中段较短,仅0.6—0.7μm,由线粒体围绕中心粒复合体构成,5个圆球形的线粒体呈单层梅花状排列,内部为双层膜折叠成的片层状结构;中心粒复合体由近端中心粒和远端中心粒组成,而远端中心粒延伸出尾鞭的轴丝。尾部为细丝状鞭毛,长约42—45μm,内部的轴丝呈典型的"9+2"结构,外周有波浪状质膜包被。用扫描电镜观察了文蛤精子的入卵过程,大致将其分为顶体反应期、穿卵期和卵膜修复期。受精后2min,精子发生顶体反应,顶体泡破裂释放溶解酶使卵膜变得疏松,亚顶体腔中伸出的顶体丝先穿透卵膜;受精后4—6min,在精、卵的共同作用下,精子头部和中段逐渐穿过卵膜进入卵内,在卵膜上形成一个直径约1.5μm的孔道,而精子尾部则留于卵外;受精后8—10min,精子尾部脱落,受精形成的孔道被卵膜的微绒毛修复。另外对多种双壳贝类精子超微结构和线粒体入卵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蛤 精子 超微结构 精子入卵
下载PDF
香螺精子发生及精子超微结构 被引量:12
8
作者 侯林 高岩 +1 位作者 邹向阳 毕相东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746-754,共9页
本文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香螺(NpatunedecumingiCrosse)精子发生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精原细胞胞质中含有大量的线粒体;初、次级精母细胞的细胞核和大量的线粒体呈极性分布;精子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核形态、核内物质以及线粒体的形... 本文采用透射电镜技术对香螺(NpatunedecumingiCrosse)精子发生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精原细胞胞质中含有大量的线粒体;初、次级精母细胞的细胞核和大量的线粒体呈极性分布;精子细胞分化过程中,细胞核形态、核内物质以及线粒体的形态发生显著变化;细胞核的核质由不均匀颗粒状浓缩成纤丝状,再浓缩成细线形,最后呈致密均匀状态,细胞核由近圆形伸长为粗线形,具有核后窝;在细胞核后端有8个膨大的线粒体,由卵圆形变为螺旋形,弯曲盘绕在轴丝外部,形成精子的中段;根据细胞核和线粒体的变化特点,将精子形成分为早、中、后三个时期。香螺典型性精子属于进化型,头部呈线形,中段加长,糖原颗粒包围轴丝构成主段。在精子发生过程中,细胞质内没有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和前顶体池,没有观察到香螺精子的顶体。在成熟个体的精巢内,同时存在不具有受精能力的畸变精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螺 精子发生 超微结构
下载PDF
小鼠卵母细胞第一极体的采集与保存 被引量:9
9
作者 刘文华 孙洁 +2 位作者 王公金 徐小波 李朝军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2-45,共4页
用孕马血清(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6—8周龄的雌性昆明系及ICR系小鼠进行超数排卯处理,从注射hCG后10h起每间隔2h采集小鼠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对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PbI)进行数量和形态分级统计,并用台... 用孕马血清(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对6—8周龄的雌性昆明系及ICR系小鼠进行超数排卯处理,从注射hCG后10h起每间隔2h采集小鼠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对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PbI)进行数量和形态分级统计,并用台盼蓝染色法鉴定第一极怵的活力;同时,对新获取的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进行不同温度保存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注射hCG后12h所获得的第一极体活性最高;在室温和37℃下,第一极体的活力在6h后便完全丧失,而在4℃下保存的第一极体,经过48h后其活力依然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 第一极体 采即时间 保存温度 小鼠
下载PDF
温度及BRL饲细胞对体外小鼠精原干细胞的影响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莲军 苗永旺 +2 位作者 程美玲 李卫真 卢克焕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80-583,共4页
将6日龄小鼠生精上皮单细胞分别接种于BRL和STO饲养层上,于32℃或37℃培养,研究其对精原干细胞的影响。结果:在培养的第1周内,2个及4个相连的精原细胞合胞体明显增多。培养1周后,多数精原细胞经短暂的存活及分裂活动后退化消失,培养体... 将6日龄小鼠生精上皮单细胞分别接种于BRL和STO饲养层上,于32℃或37℃培养,研究其对精原干细胞的影响。结果:在培养的第1周内,2个及4个相连的精原细胞合胞体明显增多。培养1周后,多数精原细胞经短暂的存活及分裂活动后退化消失,培养体系中仅保留下少量单个及由细胞间桥相连的双个及4个成串或成团的A型精原细胞。这些细胞在随后的培养过程中,不表现明显的分裂活动,呈碱性磷酸酶阳性反应。根据精原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它们极有可能就是精原干细胞及其子代细胞。不同条件培养体系中的精原干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无明显不同,培养60d时均仅有少量精原干细胞存活。结论:BRL细胞能用作饲养层促进精原干细胞存活,但对其更新性增殖没有明显作用;32~37℃对精原干细胞的生物学行为无明显影响,均可用于培养精原干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原干细胞 BRL饲养层 温度 体外培养 小鼠
下载PDF
中国对虾输精管结构及精子形成 被引量:8
11
作者 吴长功 周岭华 +1 位作者 相建海 刘瑞玉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23-30,共8页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中国对虾输精管结构及精子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的输精管可分为近端、中间、远端输精管及壶腹4部分,输精管壁各部分的基本结构相似,但分泌细胞的结构有较大的差别。... 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中国对虾输精管结构及精子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虾的输精管可分为近端、中间、远端输精管及壶腹4部分,输精管壁各部分的基本结构相似,但分泌细胞的结构有较大的差别。输精管自中间膨大部开始,管腔逐渐被一隔膜分为大小不等的两部分,较大的腔内充满了很多精子,输精管较小的腔内充满胶体状物质。中国对虾精子细胞在精巢内产生,在两条输精管内逐渐发育,经过细胞质的分化并与精子外部进行物质的交换,形成顶体、亚顶体及棘突。核的变化则经历了染色质的解凝和核膜的消失,最后形成成熟的精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对虾 输精管 精子形成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
下载PDF
体外培养小鼠生殖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李莲军 何志云 +4 位作者 龚伟 苗永旺 秦先玉 黄淑芬 阮承迈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3年第3期75-77,共3页
研究小鼠生殖细胞体外培养时碱性磷酸酶 (AP)活性表达 ,为鉴别精原细胞提供依据。分别培养 2日龄 ,6日龄 ,12日龄仔鼠及成年鼠生精上皮细胞 2 4~ 4 8h,进行 Gomori- Takamat-su组化染色 ,观察各类细胞形态及染色特性。结果表明 ,体外培... 研究小鼠生殖细胞体外培养时碱性磷酸酶 (AP)活性表达 ,为鉴别精原细胞提供依据。分别培养 2日龄 ,6日龄 ,12日龄仔鼠及成年鼠生精上皮细胞 2 4~ 4 8h,进行 Gomori- Takamat-su组化染色 ,观察各类细胞形态及染色特性。结果表明 ,体外培养 2 4~ 4 8h,管周细胞为铺展面积较大的不规则形状 ,细胞表达 AP活性。支持细胞 (Sertoli cell)为不规则形状 ,不表达 AP活性。生殖细胞均为圆球形。性原细胞和精原细胞均表达 AP活性 ,部分精母细胞也表达 AP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培养 小鼠 生殖细胞 碱性磷酸酶 酶活性
下载PDF
铜藻受精卵的早期发生与幼孢子体发育观察 被引量:14
13
作者 张婧 严兴洪 章守宇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706-1716,共11页
通过室内培养,观察了铜藻受精卵的发生与幼孢子体发育,研究了幼孢子体的适宜培养条件,为全人工育苗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铜藻雌性生殖托的基部和中部首先集中排卵,卵子粘附于生殖托表面完成受精和早期发生。刚释放的卵子具有8... 通过室内培养,观察了铜藻受精卵的发生与幼孢子体发育,研究了幼孢子体的适宜培养条件,为全人工育苗奠定理论基础。结果表明,铜藻雌性生殖托的基部和中部首先集中排卵,卵子粘附于生殖托表面完成受精和早期发生。刚释放的卵子具有8个核,受精后,8个核迅速融合成1个大核,开始细胞分裂。前二次的细胞分裂均为横裂,在萌发体的一端产生一个很小的“假根原细胞”,后者最终发育成假根,萌发体的其它细胞发育成苗体。受精后约48h,受精卵发育成具有假根芽的幼孢子体,开始脱落附着;培养15d,发育成具有2个叶片、体长超过3n31Tl的幼孢子体。在幼苗的早期培育阶段,较高的温度和长光照时有利于幼苗的生长和叶片增加,适宜培养条件为温度21~24℃,光密度401amolphotons/(m2·s),光周期14L:10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藻 受精卵 幼孢子体 发育 人工培养
下载PDF
不同“肝郁”大鼠模型生殖激素及卵泡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尹巧芝 李利民 +2 位作者 黄利 薛丽君 陆华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8-12,共5页
目的:通过对几种"肝郁"大鼠模型生殖激素及卵泡发育的比较研究,探讨适合"肝郁与不孕关系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选择有性周期的正常雌性SD大鼠为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带枷组、夹尾组、捆绑组、慢性应激组,观察... 目的:通过对几种"肝郁"大鼠模型生殖激素及卵泡发育的比较研究,探讨适合"肝郁与不孕关系研究"的动物模型.方法:选择有性周期的正常雌性SD大鼠为实验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带枷组、夹尾组、捆绑组、慢性应激组,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比较各级卵泡数、黄体数,卵巢血管数目、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清E2、P、T、PRL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带枷组及夹尾组大鼠体质量无明显差异,捆绑组及慢性应激组大鼠体质量增长迟缓;带枷组、捆绑组及慢性应激组的窦前卵泡数明显减少,各模型组的窦状卵泡数均明显减少,带枷组、夹尾组及捆绑组的成熟卵泡数明显减少,各模型组的黄体数无明显差异;各模型组卵巢血管数明显减少、子宫内膜厚度明显降低;带枷组及捆绑组血清PRL明显增多、E2明显降低,而夹尾组及慢性应激组血清PRL、E2无明显差异;各模型组血清P、T无明显差异.结论:采用颈部带枷单笼喂养所致的"肝郁"模型,可能是更适合"肝郁与不孕关系研究"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郁 大鼠 卵泡发育 生殖激素 模型
下载PDF
14-3-3ε和Cdc25B在小鼠卵母细胞生发泡期阻滞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孟峻 侯艳军 +2 位作者 张永梅 呼格吉乐 韩艳秋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5-220,共6页
目的:研究14-3-3ε和Cdc25B对小鼠卵母细胞生发泡(GV)期阻滞作用的影响,为阐明蛋白激酶A/Cdc25B/14-3-3ε通路在小鼠卵母细胞GV期阻滞中发育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在体外将表达载体pcDNA3.1-ZEO-HA14-3-3ε、pcDNA3.1-MYC-Cdc25B-WT、... 目的:研究14-3-3ε和Cdc25B对小鼠卵母细胞生发泡(GV)期阻滞作用的影响,为阐明蛋白激酶A/Cdc25B/14-3-3ε通路在小鼠卵母细胞GV期阻滞中发育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在体外将表达载体pcDNA3.1-ZEO-HA14-3-3ε、pcDNA3.1-MYC-Cdc25B-WT、pcDNA3.1-MYC-Cdc25B-S321A和pcDNA3.1-MYC-Cdc25B-S321D转录成mRNA。超排卵方法获得小鼠GV期卵母细胞,实验分为未注射组、TE缓冲液注射组、14-3-3εmRNA单独注射组、14-3-3εmRNA+Cdc25B-WT(野生型)mRNA共注射组、14-3-3εmRNA+Cdc25B-S321D(模拟磷酸化型)mRNA共注射组、14-3-3εmRNA+Cdc25B-S321A(突变型)mRNA共注射组,收集各组母卵细胞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外源性14-3-3ε和Cdc25B蛋白表达及Cdc2-Tyr15的磷酸化状态;相差显微镜观察卵母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计数生发泡破裂(GVBD)率。结果:未注射组、TE缓冲液注射组、14-3-3εmRNA单独注射组、14-3-3εmRNA+Cdc25B-WT(野生型)mRNA共注射组、14-3-3εmRNA+Cdc25B-S321D(模拟磷酸化型)mRNA共注射组在显微注射后20h均未发生GVBD(P>0.05);14-3-3εmRNA+Cdc25B-S321A(突变型)mRNA共注射组在显微注射后1、2和3h卵母细胞的GVBD率分别为(5.00±0.68)%、(62.00±3.56)%和(100.00±0.00)%,显微注射后20h到达第2次减数分裂中期(MII)的比例为(79.00±2.80)%,与未注射组和TE缓冲液注射组比较,GVBD率和到达MII的比例均显著升高(P<0.01)。结论:14-3-3ε通过Cdc25B的321位丝氨酸磷酸化和脱磷酸化调控卵母细胞由GV期向GVBD的过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4-3-3ε CDC25B 卵母细胞 生发泡 生发泡破裂 显微注射
下载PDF
大鼠睾丸中c-kit的表达特点与精原干细胞的分化 被引量:12
16
作者 白杨 叶哲伟 曾甫清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1期69-70,共2页
关键词 C-KIT 精原干细胞 分化 睾丸 大鼠
下载PDF
白冠长尾雉孵卵行为的无线电遥测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张晓辉 徐基良 +3 位作者 张正旺 谢福录 张可银 朱家贵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55-259,共5页
20 0 1年 4月至 2 0 0 3年 6月 ,在陕西佛坪县和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reevesii)的孵卵行为进行了研究 .先后遥测了 4只雌性个体 ,对 5窝正在孵卵的雌鸟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白冠长尾雉的平均窝卵数为 (8.8... 20 0 1年 4月至 2 0 0 3年 6月 ,在陕西佛坪县和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白冠长尾雉(Syrmaticusreevesii)的孵卵行为进行了研究 .先后遥测了 4只雌性个体 ,对 5窝正在孵卵的雌鸟进行了观察 ,结果表明 ,白冠长尾雉的平均窝卵数为 (8.86± 2 .11)个 ,产卵间隔约为 2 4h ,产下最后 1枚卵即开始孵化 ,孵化期 2 6~ 2 7d ;巢温为 (34.5± 0 .1)℃ ;雌鸟单独孵卵 ,平均每 2 .3d离巢 1次 ,平均离巢时间 (110± 2 4 )min ,79%的离巢行为发生于 16 :0 0之后 ;离巢的雌鸟有较固定的取食地 .列联表检验表明 ,天气状况对雌鸟是否离巢觅食有显著影响 (χ2 =9.0 89,ν =3,P =0 0 2 8) .多元线性回归表明 ,离巢时间早晚与离巢时间长度有显著的线性关系 (t=- 2 .14 6 ,P =0 0 4 6 ) .卵质量与孵化时间有极显著的相关性 (F =32 .0 3,ν =35 ,P =0 .0 0 0 ) .孵化过程中 ,卵在巢中的位置有明显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冠长尾雉 窝卵数 孵卵 无线电遥测
下载PDF
人工条件下长蛸(Octopus minor)繁殖习性及胚胎发育研究 被引量:9
18
作者 钱耀森 郑小东 +2 位作者 刘畅 王培亮 李琪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65-170,共6页
于2009—2010年对山东荣成天鹅湖盛产的长蛸进行了人工繁育研究。采用显微观察和数码拍照等方法,观察其胚胎发育,详细描述各发育期的特征。结果表明,在室温21—25℃、盐度28—31等条件下,长蛸产卵量9—125粒,个体间差异较大。卵长径13—... 于2009—2010年对山东荣成天鹅湖盛产的长蛸进行了人工繁育研究。采用显微观察和数码拍照等方法,观察其胚胎发育,详细描述各发育期的特征。结果表明,在室温21—25℃、盐度28—31等条件下,长蛸产卵量9—125粒,个体间差异较大。卵长径13—20mm,宽径4—6mm。雌体具护卵行为。胚胎发育期72—89d,分别历经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器官形成等20个时期。整个发育过程,胚胎发生两次翻转,第一次发生在第Ⅵ—Ⅶ期,约21d;第二次发生在第XIX期,约65d,少数个体也存在多次翻转现象。初孵幼体胴背长8.5—11.5mm,全长25—31mm,直接营底栖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蛸 繁殖习性 胚胎发育
下载PDF
中华锯齿米虾性腺早期分化的组织学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杨炎 康现江 +2 位作者 穆淑梅 郭明申 张晗 《淡水渔业》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15,共5页
采用半薄切片法对中华锯齿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e sinensis)性腺发生、性别分化过程及其组织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中华锯齿米虾性腺原基在孵化后第5天形成。卵巢分化早于精巢,且二者分化方式上存在差异。卵巢从孵化后第1... 采用半薄切片法对中华锯齿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e sinensis)性腺发生、性别分化过程及其组织学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中华锯齿米虾性腺原基在孵化后第5天形成。卵巢分化早于精巢,且二者分化方式上存在差异。卵巢从孵化后第10天开始分化,形成早期的卵原细胞,第23天形成卵巢腔,卵巢分化完成。精巢从孵化后第23天开始分化,先形成早期的精巢腔,腔中充满生殖细胞和间质细胞,第35天精巢中开始出现大量精原细胞,精巢分化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锯齿米虾(Neocaridina denticulate sinensis) 性腺分化 组织学
下载PDF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卵子发生、激活与早期卵裂的细胞学观察 被引量:10
20
作者 朱冬发 王春琳 余红卫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23-429,共7页
采用连续切片和光镜技术,对三疣梭子蟹卵子发生、激活和早期卵裂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在发育及再发育的卵巢中,三疣梭子蟹卵子发生主要经历了卵原细胞的增殖和初级卵母细胞的分化、生长、成熟这两个阶段。依据卵子发生过程中雌... 采用连续切片和光镜技术,对三疣梭子蟹卵子发生、激活和早期卵裂进行了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在发育及再发育的卵巢中,三疣梭子蟹卵子发生主要经历了卵原细胞的增殖和初级卵母细胞的分化、生长、成熟这两个阶段。依据卵子发生过程中雌性生殖细胞形态的变化,这两个阶段又可细分为卵原细胞期、卵黄发生前卵母细胞期、小生长期、大生长期、近成熟卵母细胞期和成熟卵母细胞期等6期。成熟卵母细胞处于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这可作为卵子成熟的形态学标志。第一次减数分裂中期纺缍体长轴的旋转可以发生于卵巢中,与精子及海水的刺激无关。初级卵母细胞达到形态和生理上都成熟的时间窗口很窄。精子入卵引起卵子的激活和减数分裂的完成。23℃下离体培养时,第一和第二极体分别在卵产出后约40min和2h释放。雄原核的形成早于雌原核。雌、雄原核在卵产出后约5h通过联合形成合子核。卵产出后约6h,受精卵处于第一次核分裂后期,但卵裂沟直到卵产出后13h才能观察到,此时核已完成了2次分裂,形成合胞体胚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 卵子发生 卵子激活 早期卵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