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3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台湾海峡的砂壳纤毛虫研究(纤毛动物门:砂壳亚目) 被引量:26
1
作者 徐奎栋 洪华生 +2 位作者 宋微波 柯林 马洪钢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54-466,共13页
依据壳体形态对台湾海峡南部 0~ 4 0m水层的 4 0种砂壳纤毛虫进行了观察 ,发现其中有 3新种 ,即倪氏表纹虫EpirhabdonellanieiXu ,HongetSong ,sp .nov .,网状条纹虫RhabdonellareticulataXu ,HongetSong ,sp .nov .和钝条纹虫Rhabdone... 依据壳体形态对台湾海峡南部 0~ 4 0m水层的 4 0种砂壳纤毛虫进行了观察 ,发现其中有 3新种 ,即倪氏表纹虫EpirhabdonellanieiXu ,HongetSong ,sp .nov .,网状条纹虫RhabdonellareticulataXu ,HongetSong ,sp .nov .和钝条纹虫RhabdonellaobtusaXu ,HongetSong ,sp .nov .及 17个中国新纪录种 ,同时确定新村网纹虫FavellashintsuensisNieetCheng ,194 7为一同物异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动物门 砂纤亚目 新种 台湾海峡
下载PDF
用改进的荧光标记技术测定具沟急游虫的摄食速率 被引量:15
2
作者 洪华生 柯林 +1 位作者 黄邦钦 林学举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0-266,共7页
于 1 997年 1 0月在厦门西海域采集纤毛虫常见种———具沟急游虫 ,采用改进的荧光标记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纤毛虫的摄食速率研究。结果表明 ,改进的荧光标记法具有操作简便、节省昂贵的荧光染料、固定液浓度易于掌握等优点。用该方法... 于 1 997年 1 0月在厦门西海域采集纤毛虫常见种———具沟急游虫 ,采用改进的荧光标记法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纤毛虫的摄食速率研究。结果表明 ,改进的荧光标记法具有操作简便、节省昂贵的荧光染料、固定液浓度易于掌握等优点。用该方法在常温下 ( 2 2℃ )测得纤毛虫对细菌和微藻的摄食速率分别为 4.2 2 4pgC/(cell·h)和 5.0 pgC/(cell·h)。将此实验结果外推至自然海区 ,可得台湾海峡南部夏季纤毛虫对细菌、微藻的同化率分别为 0 .0 1 76mgC/(m3·d)和 0 .0 2 0 1mgC/(m3·d) ;北部冬季分别是 0 .0 2 38mgC/(m3·d)和 0 .0 2 72mgC/(m3·d)。在实验条件下 ,温度较低时 ( 1 4— 2 6℃ )对纤毛虫的摄食速率影响较大 ,但在较高温度 ( 2 6—34℃ )时差异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标记技术 纤毛虫 具沟急游虫 摄食速率 同化率 细菌 微藻
下载PDF
休眠期和营养期包囊游仆虫的纤毛器骨架及其微管蛋白 被引量:10
3
作者 田沁 张莉 +2 位作者 隋淑光 倪兵 顾福康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05-408,T004,共5页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术 ,显示了包囊游仆虫休眠细胞中纤毛器骨架的形态 ,并对该纤毛虫休眠细胞和营养细胞的纤毛器及其α、β -微管蛋白进行了免疫荧光定位的比较研究。由免疫荧光显微术显示 ,包囊游仆虫形成休眠包囊后 ,背部毛基体完整... 应用光镜和透射电镜术 ,显示了包囊游仆虫休眠细胞中纤毛器骨架的形态 ,并对该纤毛虫休眠细胞和营养细胞的纤毛器及其α、β -微管蛋白进行了免疫荧光定位的比较研究。由免疫荧光显微术显示 ,包囊游仆虫形成休眠包囊后 ,背部毛基体完整地按原有模式保存下来 ;纤毛杆解聚后微管蛋白多集中在细胞皮层 ,小部分均匀散布在细胞质中。据所得结果认为 ,包囊游仆虫形成包囊后 ,微管蛋白主要有 3个去向 ,即 :①处于自噬泡内被逐步消化 ;②以“微管蛋白库”的形式分布于细胞皮层及细胞质中 ;③保留在残留的基体中。此外 ,以往研究中发现的棘毛基部纤维网络未被标记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眠期 营养期 包裹游仆虫 纤毛器骨架 微管蛋白
下载PDF
绵刺(Potaninia mongolica)劈裂生长的形态发生及内部解剖结构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侯艳伟 王迎春 +1 位作者 杨持 征荣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4-258,共5页
对绵刺劈裂生长的形态发生及内部解剖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如下:①绵刺的劈裂生长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首先茎从基部到根部发生多次劈裂,以后地上的茎部再相应发生分裂而形成几个独立的植株;另一种是茎基部以上的部位先发生纵裂,而... 对绵刺劈裂生长的形态发生及内部解剖结构特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如下:①绵刺的劈裂生长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首先茎从基部到根部发生多次劈裂,以后地上的茎部再相应发生分裂而形成几个独立的植株;另一种是茎基部以上的部位先发生纵裂,而根部后发生分离;②劈裂生长首先在茎基部发生,当绵刺植株生长到5 a以上的时候,这个部位的形成层活动不均匀,出现不规则的木质部排列,形成花环状结构,在相邻的两环状部位进行劈裂;③由于受劈裂生长的影响,劈裂发生后的植株的根部年轮分布不规则,发生劈裂部位的形成层活动不均匀,形成的次生木质部中导管数量少,口径也小,木纤维数量增多,细胞排列紧密而形成缢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劈裂生长 形态发生 解剖结构 绵刺
下载PDF
冠突伪尾柱虫营养期和形成包囊期间细胞的超微结构 被引量:8
5
作者 顾福康 倪兵 +1 位作者 杨振云 杜宝剑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51-257,共7页
冠突伪尾柱虫营养细胞中含有轴杆样结构。细胞形成包囊期间 ,胞质内发生自噬作用 ,并产生由许多膜管聚集在一起组成的高尔基体 ,在高尔基体内其分泌物质聚集成高电子密度的嗜锇晶体。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含颗粒层、内层壁和外层壁的“尾... 冠突伪尾柱虫营养细胞中含有轴杆样结构。细胞形成包囊期间 ,胞质内发生自噬作用 ,并产生由许多膜管聚集在一起组成的高尔基体 ,在高尔基体内其分泌物质聚集成高电子密度的嗜锇晶体。细胞分化的结果形成含颗粒层、内层壁和外层壁的“尾柱虫类包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突伪尾柱虫 营养期 包囊 超微结构 营养细胞 自噬作用 高尔基体
下载PDF
纤毛虫原生动物形态学研究的常用方法 被引量:56
6
作者 宋微波 徐奎栋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6期6-9,共4页
关键词 纤毛虫 原生动物 形态学 活体观察法
下载PDF
阔口尖毛虫形成包囊期间细胞超微结构的观察 被引量:10
7
作者 顾福康 季玲妹 +1 位作者 倪兵 李恭楚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3期227-231,共5页
阔口尖毛虫形成包囊期间,细胞质内出现条带状或管道样的内质网和由不同大小的囊泡组成的包囊壁前体。并且,前体的产生与内质网有关;细胞质内发生自噬泡消化现象,这是细胞将原有结构和能量进行贮存、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大核向细胞... 阔口尖毛虫形成包囊期间,细胞质内出现条带状或管道样的内质网和由不同大小的囊泡组成的包囊壁前体。并且,前体的产生与内质网有关;细胞质内发生自噬泡消化现象,这是细胞将原有结构和能量进行贮存、利用的一种重要形式;大核向细胞质突出形成阿米巴形结构,这与大核向细胞质排出部分核物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阔口尖毛虫 包囊壁前体 超微结构
下载PDF
海洋贝类几种危害性纤毛虫的研究 被引量:20
8
作者 徐奎栋 宋微波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2期41-45,共5页
采自山东沿海贝类外套腔的4种危害性纤毛虫———指状拟舟虫、海洋拟阿脑虫、弗州拟尾丝虫及水滴伪康纤虫,在分类地位上分属于寡膜纲、盾纤目、嗜污亚目中的2个科。本文对其活体形态学及纤毛图式做了研究,并对其发生规律、危害程度... 采自山东沿海贝类外套腔的4种危害性纤毛虫———指状拟舟虫、海洋拟阿脑虫、弗州拟尾丝虫及水滴伪康纤虫,在分类地位上分属于寡膜纲、盾纤目、嗜污亚目中的2个科。本文对其活体形态学及纤毛图式做了研究,并对其发生规律、危害程度与方式及防范途径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敌害生物 分类学 形态学 发病机理 贝类
下载PDF
纤毛原生动物研究的经济意义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娅宁 施心路 +2 位作者 刘桂杰 齐桂兰 张志兵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9年第6期72-75,共4页
纤毛原生动物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社会经济价值。纤毛原生动物不仅可以监测与净化水体,维持反刍动物瘤胃的内环境稳定,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可以作为海洋抗菌活性物质及遗传学研究的材料。通过将其在... 纤毛原生动物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意义和社会经济价值。纤毛原生动物不仅可以监测与净化水体,维持反刍动物瘤胃的内环境稳定,促进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还可以作为海洋抗菌活性物质及遗传学研究的材料。通过将其在以上各方面的应用价值进行初步的探讨性总结,以期得到人们更多的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指示生物 瘤胃内环境 土壤生态系统 微食物环
下载PDF
红色中缢虫的生物学特征及其爆发赤潮成因分析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璐 韩笑天 +3 位作者 张洪亮 刘亚林 白洁 邹景忠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80-84,共5页
关键词 赤潮生物 生物学特征 成因分析 爆发 海洋纤毛虫 有机物积累 上升流区 浮游动物
下载PDF
一种游仆虫皮层纤维结构的扫描电镜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顾福康 张作人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91年第4期337-341,共5页
应用扫描电镜研究了一种游仆虫皮层纤维结构。结果显示,口围带托架由横向组排在一起的小膜托架单元组成,每个小膜托架是由40—50nm直径的纤维编织成的长方形薄片,波动膜托架是横向平行排列和纵向平行排列的两部分共60多股纤维交错编织... 应用扫描电镜研究了一种游仆虫皮层纤维结构。结果显示,口围带托架由横向组排在一起的小膜托架单元组成,每个小膜托架是由40—50nm直径的纤维编织成的长方形薄片,波动膜托架是横向平行排列和纵向平行排列的两部分共60多股纤维交错编织成的网状结构;额腹横棘毛区表膜下含有纵纤维层、球形纤维层和深部纤维层三层纤维,其纵纤维层在相应于游仆虫皮层脊(或脊和唇)之间的表膜下方被纵沟分成几部分;背面表膜下含有纵纤维层,这层纤维下似乎也有球形纤维层。此外,作者也推测了这些皮层纤维结构在游仆虫皮层形态的保持,支持纤毛器和纤毛器运动及形态发生等方面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仆虫 皮层 纤维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中国土壤原生动物新纪录种(纤毛虫门:寡膜纲) 被引量:12
12
作者 宁应之 沈韫芬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2-4,共3页
该文报道了首次在中国土壤中鉴定到的、隶属于纤毛虫门寡膜纲的6种原生动物。这些种类是腐生拟康纤虫、刚毛胃纤虫、怪形钟虫、丛林盖虫、无规靴纤虫和旗康纤虫。
关键词 中国 土壤原生动物 新记录种 纤毛虫门 寡膜纲
下载PDF
包囊游仆虫包囊形成和解脱过程中纤毛器的分化 被引量:12
13
作者 顾福康 张作人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3期287-292,共6页
包囊游仆虫(Euplotes encysticus)形成包囊时,各类纤毛器中的纤毛杆被部分地或全部地吸收,毛基体被保留下来。休眠包囊中,背纤毛器的定位无明显变化,但原腹面纤毛器中的口围带和波动膜、额腹棘毛和横棘毛,以及左、右尾棘毛都按序陷入在... 包囊游仆虫(Euplotes encysticus)形成包囊时,各类纤毛器中的纤毛杆被部分地或全部地吸收,毛基体被保留下来。休眠包囊中,背纤毛器的定位无明显变化,但原腹面纤毛器中的口围带和波动膜、额腹棘毛和横棘毛,以及左、右尾棘毛都按序陷入在细胞质内深处,并相互汇聚在一起。脱包囊时,纤毛结构在原毛基体上再分化,新纤毛器按口围带、横棘毛、额腹棘毛和左、右尾棘毛的顺序从细胞内显露出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囊游仆虫 包囊 纤毛器 分化
下载PDF
冠突伪尾柱虫休眠与营养细胞线粒体DNA的比较 被引量:4
14
作者 杜宝剑 张莹 +1 位作者 倪兵 顾福康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86-90,共5页
为研究纤毛虫休眠状态下线粒体的行为特征及功能与纤毛虫形成包囊的关系,采用RAPD技术对冠突伪尾柱虫休眠细胞与营养细胞的线粒体DN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选用的15条随机引物中,有5条引物的扩增产物完全相同,其余10条引物的扩增产物... 为研究纤毛虫休眠状态下线粒体的行为特征及功能与纤毛虫形成包囊的关系,采用RAPD技术对冠突伪尾柱虫休眠细胞与营养细胞的线粒体DN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选用的15条随机引物中,有5条引物的扩增产物完全相同,其余10条引物的扩增产物各有差异。15条引物共扩增出84条片段,其中共享片段为28条,共享度为66.67%。这说明休眠细胞线粒体DNA与营养细胞线粒体DNA在很大程度上是一致的,但仍存在一定差异,据此推测细胞在形成包囊的过程中,某些线粒体DNA结构可能发生了改变,这些改变可能与线粒体在包囊内的行为特征及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PD 包囊 冠突伪尾柱虫 线粒体DNA
下载PDF
广东沿海的砂壳纤毛虫及3种国内新纪录 被引量:3
15
作者 张伟 姜勇 +2 位作者 李继秋 马洪钢 许恒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44-750,共7页
对广东沿海的砂壳纤毛虫进行了初步研究,涉及7属16种,其中3种确定为中国的新纪录:僧帽壳铃虫Codonella apicata Kofoid&Campbell,1929,陀螺形拟铃虫Tintinnopsis turbo Meunier,1919和膨胀细壳虫Stenosemella expansa Wailes,1925... 对广东沿海的砂壳纤毛虫进行了初步研究,涉及7属16种,其中3种确定为中国的新纪录:僧帽壳铃虫Codonella apicata Kofoid&Campbell,1929,陀螺形拟铃虫Tintinnopsis turbo Meunier,1919和膨胀细壳虫Stenosemella expansa Wailes,1925。另有3种为我国亚热带海域的新纪录:筒状拟铃虫Tintinnopsis tubu-losoides Meunier,1910,罗氏拟铃虫Tintinnopsis lohmanni(J rgensen,1927)Laackmann,1906和贪婪铃壳虫Codonella rapa Kofoid&Campbell,1929。其余10种为常见种:百系拟铃虫Tintinnopsis beroidea Stein,1867,尖底拟铃虫Tintinnopsis acuminata(Daday,1887)Kofoid et Campbell,1929,妥肯丁拟玲虫Tintinnopsis to-cantinensis Kofoid&Campbell,1929,筒状拟铃虫Tintinnopsis tubulosoides Meunier,1910,管状拟玲虫Tintinnopsis tublosa Levander,1900,长形拟铃虫Tintinnopsis clongata Daday,1887,罗氏拟铃虫Tintinnopsislohmanni(J rgensen,1927)Laackmann,1906,小领细壳虫Stenosemella parvicollis(Marshall,1934)Hada,1935,钟状网纹虫Favella campanula(Schmidt,1901)J rgensen,1924和贪婪铃壳虫Codonella rapa Kofoid&Camp-bell,1929。文章对其形态分类学做了简要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砂纤目 形态学 新纪录种 南海
下载PDF
中国土壤原生动物新纪录种(纤毛虫门:多膜纲;异毛目) 被引量:10
16
作者 宁应之 沈韫芬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2-4,共3页
报道了首次在中国土壤中鉴定到的、隶属于纤毛虫门多膜纲异毛目的 7种原生动物。这些种类是泥炭藓苔扭虫、透明赭虫、长赭虫、透明扭头虫、弯曲扭头虫。
关键词 中国 土壤原生动物 新纪录种 纤毛虫门 异毛目
下载PDF
含小球藻和无小球藻绿草履虫的基因组DNA多态性的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军 顾福康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2000年第4期257-261,共5页
以“绿草履虫 -小球藻”共生系统为材料 ,选用 2 0种随机引物对光培养下含小球藻共生体的草履虫和暗培养诱导除去小球藻共生体的草履虫基因组DNA进行遗传多态分析 ,由扩增产物电泳图谱显示 ,用S40 1、S147、S786、S75 9、S86、S15 5、S... 以“绿草履虫 -小球藻”共生系统为材料 ,选用 2 0种随机引物对光培养下含小球藻共生体的草履虫和暗培养诱导除去小球藻共生体的草履虫基因组DNA进行遗传多态分析 ,由扩增产物电泳图谱显示 ,用S40 1、S147、S786、S75 9、S86、S15 5、S140等随机引物扩增出 86 6、 1393、 16 37bp等具有相同特征的电泳条带 ;随机引物S174、S75 0、S76 9、S75 5、S10 3等则扩增出 1385、 185 2、 15 79bp等无共生藻草履虫的特有条带。据此推测 ,绿草履虫中的共生小球藻会导致宿主草履虫基因组结构的改变。同时显示小球藻共生体的基因组可能与宿主基因组有某些相似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草履虫 小球藻 共生体 基因组DNA 多态性
下载PDF
魏氏拟尾柱虫(Paraurostyla weissei)小核体功能的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金立培 刘小意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123-125,共3页
对魏氏拟尾柱虫 (Paraurostylaweissei)施行显微手术去小核 ,共得无小核再生细胞117个 .所有去小核的再生细胞虫体较小 ,活动能力和捕食能力明显减弱 ,游动范围大大缩小 ,细胞质深暗且看不到有明显的食物泡存在 .近半数的无小核再生体... 对魏氏拟尾柱虫 (Paraurostylaweissei)施行显微手术去小核 ,共得无小核再生细胞117个 .所有去小核的再生细胞虫体较小 ,活动能力和捕食能力明显减弱 ,游动范围大大缩小 ,细胞质深暗且看不到有明显的食物泡存在 .近半数的无小核再生体失去了细胞分裂的能力 ,另外半数的无小核细胞在术后 10天内虽能分裂 1~ 3次 ,但 3个星期内所有的无小核体均陆续死亡 ,完全丧失了生存能力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魏氏拟尾柱虫 无小核体 小核 体功能
下载PDF
六种淡水纤毛虫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3
19
作者 王丽卿 郝瑞娟 +1 位作者 李雪琪 潘宏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3-349,共7页
借助活体观察和银染法对6种淡水纤毛虫(纵长板壳虫Coleps elongatus、瓜形原膜袋虫Protocyclidium citrullus、亨氏累枝虫Epistylis hentscheli、钟形钟虫Vorticella campanula、长柄球吸管虫Metacineta macrocaulis、四分锤吸管虫Tokop... 借助活体观察和银染法对6种淡水纤毛虫(纵长板壳虫Coleps elongatus、瓜形原膜袋虫Protocyclidium citrullus、亨氏累枝虫Epistylis hentscheli、钟形钟虫Vorticella campanula、长柄球吸管虫Metacineta macrocaulis、四分锤吸管虫Tokophrya quadripatital的形态和纤毛图式进行了详尽研究。本工作首次描述了亨氏累枝虫、四分锤吸管虫、纵长板壳虫的中国种群,同时揭示了亨氏累枝虫长期未知的纤毛图式特征并给出该种类的新定义:虫体高钟形,活体大小约(100—130)μm×(60—65)μm;伸缩泡1个,腹位;大小核各1枚,大核"C"型;群体为规则对称二叉分枝;口区三片小膜均由三列动基列组成,第三小膜由三列等长的动基列组成,其终止处高于第一小膜下端;虫体前端到反口纤毛环间的银线约71—74条,反口纤毛环到帚胚间的银线约35—47条;淡水生境。此外,本研究对长柄球吸管虫、钟形钟虫、瓜形原膜袋虫进行了重新描述,补充了显微照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毛虫 亨氏累枝虫 纤毛图式 形态学
下载PDF
一种游仆虫棘毛基部纤维的形态及其在形态发生过程中的演化 被引量:13
20
作者 顾福康 张作人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1989年第2期89-96,共8页
游仆虫皮层棘毛基部纤维包括纵纤维、前纵纤维和放射纤维:额腹棘毛基部后纵纤维一般长而粗大,前纵纤维次之,放射纤维较细小;横棘毛基部前纵纤维几乎纵贯额腹横棘毛区皮层,而放射纤维较为细小;尾棘毛基部仅与一类更为细小的放射纤维相联... 游仆虫皮层棘毛基部纤维包括纵纤维、前纵纤维和放射纤维:额腹棘毛基部后纵纤维一般长而粗大,前纵纤维次之,放射纤维较细小;横棘毛基部前纵纤维几乎纵贯额腹横棘毛区皮层,而放射纤维较为细小;尾棘毛基部仅与一类更为细小的放射纤维相联系。不同额腹棘毛基部的同种纤维大小、形态不尽一致,各种纤维由棘毛基部区向皮层细胞质多个方向伸展,表现出极性和不对称性。并且额腹横棘毛基部纤维相互交联在一起,导致这一皮层区域形成强大的棘毛基部纤维网络。 游仆虫形态发生中,横棘毛原基向皮层裂口上方伸出一束粗大的纤毛芽时,先后发生模棘毛原基前纵纤维芽、额腹棘毛原基后纵纤维芽,以及这些棘毛原基放射纤维芽。纤维芽的发育顺序是从左列棘毛原基开始,到右侧的棘毛原基。这种纤维物质生长的顺序性,与新棘毛原基的发生和分化是相一致的。并且额腹棘毛基部后纵纤维和横棘毛基部前纵纤维形成中显示出极性和方向性,纤维物质生长伸长的方向与相应的新棘毛迁移方向相反。 老棘毛基部纤维在游仆虫形态发生过程中必然要退化。我们推测,其瓦解过程与细胞分化中老棘毛逐渐失去功能是有联系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仆虫 棘毛基部纤维 形态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