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五大湖三角帆蚌形态差异分析 被引量:81
1
作者 钱荣华 李家乐 +3 位作者 董志国 郑汉丰 李应森 袁伟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36-443,共8页
运用三种多元分析方法 ,采用 1 0个形态比例性状 ,对中国五大湖地理种群与诸暨人工群体三角帆蚌的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太湖种群与巢湖种群形态最近 ,而洪泽种群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 3... 运用三种多元分析方法 ,采用 1 0个形态比例性状 ,对中国五大湖地理种群与诸暨人工群体三角帆蚌的形态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 ,太湖种群与巢湖种群形态最近 ,而洪泽种群的趋异程度最大。主成分分析构建了 3个主成分 ,其贡献率 :主成分 1为 2 7 87% ,主成分 2为 1 4 2 6% ,主成分 3为 1 1 91 % ,累积贡献率为 5 4 0 4 %。判别分析结果表明 ,5种群及人工群体形态差异显著 (P <0 0 1 )。建立了 5种群及人工群体的判别函数 ,其判别准确率P1 为 73 33%— 86 67% ,P2 为 72 73%— 1 0 0 % ,综合判别率为83 3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中国 形态差异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判别分析 珍珠养殖 鄱阳湖 洞庭湖 太湖 巢湖 洪泽湖
下载PDF
盐度和pH对缢蛏耗氧率及排氨率的影响 被引量:57
2
作者 范德朋 潘鲁青 +1 位作者 马甡 董双林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34-238,共5页
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分为壳长约4 0、5 0、6 0cm3组。通过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缢蛏在不同盐度和pH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盐度对缢蛏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极显著影响(F>F0.01),且缢蛏单位体重耗氧率、排氨率随... 缢蛏(Sinonovaculaconstricta)分为壳长约4 0、5 0、6 0cm3组。通过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缢蛏在不同盐度和pH下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盐度对缢蛏的耗氧率和排氨率有极显著影响(F>F0.01),且缢蛏单位体重耗氧率、排氨率随其个体的增大而变小;当盐度为6~30时,缢蛏的耗氧率和排氨率呈1个峰值变化,在盐度22时均达到最大值。pH对缢蛏的耗氧率无显著影响(F<F0.05),当pH为6~9时,缢蛏的耗氧率变化幅度很小,而在此范围内pH变化对缢蛏的排氨率有极显著的影响(F>F0.01),此时,缢蛏的排氨率出现1个峰值变化,当pH为8时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盐度 PH 耗氧率 排氨率 埋栖性贝类
下载PDF
绢丝丽蚌胚胎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杨学芬 龚世园 +2 位作者 张训蒲 王明学 朱子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9-362,395-396,共4页
绢丝丽蚌卵为均黄卵,受精卵在雌蚌外鳃中进行胚胎发育,其卵裂为不等完全卵裂。在秋季自然常温(水温变幅为24—8℃)时,胚胎发育历时51d,经过卵裂期、原肠期,发育为具有透明原壳、壳钩、闭壳肌丝、内足丝、刚毛和外足丝的成... 绢丝丽蚌卵为均黄卵,受精卵在雌蚌外鳃中进行胚胎发育,其卵裂为不等完全卵裂。在秋季自然常温(水温变幅为24—8℃)时,胚胎发育历时51d,经过卵裂期、原肠期,发育为具有透明原壳、壳钩、闭壳肌丝、内足丝、刚毛和外足丝的成熟钩介幼虫。胚胎发育的不同时期与外鳃特征具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丝丽蚌 胚胎发育 钩介幼虫 人工繁殖 资源增殖
下载PDF
育珠蚌酸性磷酸酶活力与免疫反应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5
4
作者 魏炜 张洪渊 石安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13-415,共3页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酸性磷酸酶 活力 防御反应 育珠蚌
下载PDF
三角帆蚌稚蚌形态发育与生长特性 被引量:14
5
作者 刘士力 李家乐 +3 位作者 张根芳 汪桂玲 白志毅 潘彬斌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04-609,共6页
在人工繁育现场,水温为26.5~32.0℃的条件下,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期结束至发育到呈三角形的稚蚌阶段的形态变化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发现三角帆蚌稚蚌形态发育过程根据其变化特点可分为4个阶段。刚脱落的稚蚌平均壳长221.8... 在人工繁育现场,水温为26.5~32.0℃的条件下,对三角帆蚌钩介幼虫寄生期结束至发育到呈三角形的稚蚌阶段的形态变化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发现三角帆蚌稚蚌形态发育过程根据其变化特点可分为4个阶段。刚脱落的稚蚌平均壳长221.88μm,此时帆没有形成,全高等于壳高;前4d里稚蚌增厚显著,为贝壳增厚期。5d后到第23天,壳顶开始突起,为壳顶突出期;此期出现了一个显著的变化,到15d时,壳顶后端生长速度超过了前端。23d后到第34天,翼开始出现,为两翼形成期。34d后到第60天,帆开始形成,为帆生长期;此期全高和壳高的比例加大,壳顶不再是稚蚌的最高点。从第60天开始,外型与成体相似,稚蚌发育阶段完成。三角帆蚌稚蚌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壳顶位置的变化。对三角帆蚌稚蚌生长特性的研究表明:壳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L=329.39e^0.059t(r=0.968),全高与壳长的关系式为H=0.776L-103.36(r=0.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稚蚌 形态发育 生长
下载PDF
缢蛏的染色体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王金星 赵小凡 +1 位作者 周岭华 相建海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91-196,共6页
于1994年8月在山东省威海和青岛市沿海采集缢蛏,运用PHA每克体重8×10-6g)和秋水仙素(每克体重2—3×10-6g)体内注射法,以其鳃组织为材料,对缢蛏的染色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缢蛏的二倍体数目为2n=38,核型为26m+... 于1994年8月在山东省威海和青岛市沿海采集缢蛏,运用PHA每克体重8×10-6g)和秋水仙素(每克体重2—3×10-6g)体内注射法,以其鳃组织为材料,对缢蛏的染色体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缢蛏的二倍体数目为2n=38,核型为26m+8sm+2st+2t,NF=72。C-带核型展示,有7对染色体恒定地出现C-带,均为端带。银染核型表明,有一对中着丝粒染色体具Ag-NOR带。银染带可以作为一种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型 C-带 银染带 缢蛏 染色体
下载PDF
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珍珠囊发育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8
7
作者 杜晓东 焦钰 +2 位作者 邓岳文 王庆恒 黄荣莲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60-164,共5页
关键词 马氏珠母贝 珍珠囊 表皮细胞 分泌细胞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背角无齿蚌稚蚌形态发育与生长特性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士力 李家乐 +3 位作者 张根芳 许式见 汪桂玲 白志毅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69-274,共6页
对背角无齿蚌稚蚌阶段的形态变化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并详细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背角无齿蚌稚蚌发育过程可分为贝壳增厚期、壳顶突出期、两翼形成期和背角生长期4个阶段。刚脱落的稚蚌平均壳长242.57μm,在水温为29... 对背角无齿蚌稚蚌阶段的形态变化过程进行了连续观察,并详细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背角无齿蚌稚蚌发育过程可分为贝壳增厚期、壳顶突出期、两翼形成期和背角生长期4个阶段。刚脱落的稚蚌平均壳长242.57μm,在水温为29.0—33.0℃的条件下,经过40d的生长和发育,进入幼蚌阶段,此时平均全长达12.07mm,其形态特征与成体相似。背角无齿蚌稚蚌发育过程中最明显的变化是壳顶位置的变化。在稚蚌发育过程中,壳长生长速度、贝壳性状间的比例关系并不相同。贝壳增厚期的壳长日增长率最高;壳高/壳长比例从稚蚌刚脱落时逐渐减小,到晚期又逐步增加;壳顶前端壳长/壳长的比值在贝壳增厚期逐渐增加,随后又减小,并逐渐与成体的比例接近。对背角无齿蚌稚蚌生长特性的研究表明:壳长与日龄的关系式为L=370.11—32.66t+14.27t^2-0.15t^3(r=0.97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角无齿蚌 稚蚌 形态发育 生长
下载PDF
珠蚌科六种蚌的钩介幼虫形态比较研究 被引量:20
9
作者 魏青山 傅彩红 +1 位作者 王玉凤 傅小飞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03-308,共6页
本文观察了背角无齿蚌、沼纹冠蚌、剑状矛蚌、圆顶珠蚌、刻裂丽蚌和洞穴丽蚌等6种蚌的育儿囊类型;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和研究了幼虫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前4种蚌的育儿囊属外鳃类的同生型,后2种的育儿囊属外鳃类的四生型;6种... 本文观察了背角无齿蚌、沼纹冠蚌、剑状矛蚌、圆顶珠蚌、刻裂丽蚌和洞穴丽蚌等6种蚌的育儿囊类型;用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和研究了幼虫的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前4种蚌的育儿囊属外鳃类的同生型,后2种的育儿囊属外鳃类的四生型;6种幼虫均为钩介幼虫,其中前4种为有钩型,后2种为无钩型;6种幼虫的大小、形态有别,并证明种间幼虫的壳钧和壳饰的亚显微形态显然有异。本文还就6种蚌在Simpson分类系统中的地位与按它们的育儿囊和钩介幼虫类型得到的归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Simpson对6种蚌中3种的分类与归类不妥。本文为研究我国淡水贝类的分类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并为建立珠蚌类的自然分类系统积累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珠蚌科 育儿囊 钩介幼虫 分类 形态
下载PDF
三种蛏不同组织同工酶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王冬群 李太武 苏秀榕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31-137,共7页
通过对竹蛏科的缢蛏、细长竹蛏、长竹蛏5种组织(鳃、消化腺、外套膜、足、水管)聚丙烯酰氨垂直板状不连续电泳,研究了醇脱氢酶、苹果酸同工酶、苹果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等5种同工酶酶谱.结果表明,三种蛏相应的酶... 通过对竹蛏科的缢蛏、细长竹蛏、长竹蛏5种组织(鳃、消化腺、外套膜、足、水管)聚丙烯酰氨垂直板状不连续电泳,研究了醇脱氢酶、苹果酸同工酶、苹果酸脱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异柠檬酸脱氢酶等5种同工酶酶谱.结果表明,三种蛏相应的酶带迁移率组成分布有明显种属差异,三种蛏的种属差异明显大于组织间差异.不同种间的个体其酶谱表型有稳定的差异.这些差异是有关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差异所造成的.可利用其酶谱表型具有种特异性作为一种蛋白分子标记,应用于竹蛏科物种的鉴定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生物 比较分析 缢蛏 细长竹蛏 长竹蛏 同工酶
下载PDF
缢蛏六个种群的生化遗传标记 被引量:11
11
作者 王冬群 李太武 苏秀榕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8-11,共4页
2001年3~5月,分别采集了浙江象山港、浙江象山外海、福建宁德、浙江乐清、辽宁庄河、广东深圳缢蛏6个群体各100个,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缢蛏的GDH同工酶进行了标记。结果象山外海群体检出一条带GDH-2;宁德和象山港群... 2001年3~5月,分别采集了浙江象山港、浙江象山外海、福建宁德、浙江乐清、辽宁庄河、广东深圳缢蛏6个群体各100个,采用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缢蛏的GDH同工酶进行了标记。结果象山外海群体检出一条带GDH-2;宁德和象山港群体有两条迁移率相同的酶带GDH-2、GDH-3;乐清群体中检出3条带,均为单态;深圳群体中只检出GDH-3,为多态,有两个基因编码;在庄河群体中检出3个位点,其中GDH-3为多态,有两个基因编码。本实验证明GDH是一种区分六个种群缢蛏的有效遗传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缢蛏 种群 遗传标记 生物化学 GDH同工酶 基因编码
下载PDF
淡水瓣鳃类鳃的扫描电镜观察 被引量:14
12
作者 欧阳珊 吴小平 +1 位作者 舒凤月 余扬帆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版)》 CAS 2000年第2期188-191,共4页
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圆顶珠蚌、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卵形尖嵴蚌及河蚬的鳃表面纤毛的分布、排列方式及细微形态结构。结果表明 :这 5种蚌的鳃表面都有前纤毛、侧纤毛和前侧纤毛。此外 ,仅在河蚬鳃表面前纤毛和前侧纤毛之间 ,观察到一... 运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圆顶珠蚌、褶纹冠蚌、背角无齿蚌、卵形尖嵴蚌及河蚬的鳃表面纤毛的分布、排列方式及细微形态结构。结果表明 :这 5种蚌的鳃表面都有前纤毛、侧纤毛和前侧纤毛。此外 ,仅在河蚬鳃表面前纤毛和前侧纤毛之间 ,观察到一种新的纤毛结构———前触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瓣鳃类 扫描电镜 淡水瓣鳃类 纤毛结构
下载PDF
合浦珠母贝精子激活的离子选择性 被引量:11
13
作者 喻达辉 江世贵 +1 位作者 陈竞春 苏天风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01-103,共3页
合浦珠母贝(Pinctadafucata)是我国海产珍珠最重要的母贝,其繁殖生物学有特殊之处,即人工解剖获得的精子在自然海水中不运动,没有受精能力,需用一定的化学物质激活才能受精[1~3]。生产中常用一定浓度的氨海水来激活。但... 合浦珠母贝(Pinctadafucata)是我国海产珍珠最重要的母贝,其繁殖生物学有特殊之处,即人工解剖获得的精子在自然海水中不运动,没有受精能力,需用一定的化学物质激活才能受精[1~3]。生产中常用一定浓度的氨海水来激活。但激活过程中有关离子的作用未见有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精子激活 离子选择
下载PDF
网湖水域中绢丝丽蚌贝壳形态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龚世园 朱子义 +3 位作者 张训蒲 王明学 杨学芬 刘俊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341-346,共6页
对网湖1368枚绢丝丽蚌贝壳形态研究表明:前排小棘或棘痕数介于3-5之间,4个者居多;所排小棘或棘痕数介于1-4之间,2个者居多。壳长与壳厚的直线回归方程为:L=7.2406T+2.4392,贝壳的角质层最薄,呈棕褐色或者黑色;核柱层稍厚... 对网湖1368枚绢丝丽蚌贝壳形态研究表明:前排小棘或棘痕数介于3-5之间,4个者居多;所排小棘或棘痕数介于1-4之间,2个者居多。壳长与壳厚的直线回归方程为:L=7.2406T+2.4392,贝壳的角质层最薄,呈棕褐色或者黑色;核柱层稍厚,呈黄褐色;珍珠层最厚,皎白闪亮。生长轮在棱柱层上和珍珠层外表面清晰可见。贝壳外表面背部肋嵴细弱,只在近壳顶处较明显;其棱柱层背部和后部呈黄褐色者为雌蚌。贝壳外表面背部肋嵴粗壮,且整个背部都十分显著;其棱柱层背部和后部呈红色或红褐色者为雄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绢丝丽蚌 贝壳形态 网湖 瓣鳃纲
下载PDF
圆背角无齿蚌损伤后血细胞的吞噬活性 被引量:9
15
作者 李静 石安静 李强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399-402,共4页
模拟人工育珠手术对圆背角无齿蚌外套膜进行损伤后 ,研究了其血细胞在 0~ 2 5d对荧光极毛杆菌的吞噬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 ,圆背角无齿蚌 4种血细胞中有吞噬能力的主要是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手术蚌血细胞的吞噬活性从手术后第 10天... 模拟人工育珠手术对圆背角无齿蚌外套膜进行损伤后 ,研究了其血细胞在 0~ 2 5d对荧光极毛杆菌的吞噬活性的变化。结果发现 ,圆背角无齿蚌 4种血细胞中有吞噬能力的主要是颗粒细胞和无颗粒细胞。手术蚌血细胞的吞噬活性从手术后第 10天起有了显著升高 ,在第 2 0天时达到最大 ,而后开始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背角无齿蚌 血细胞 吞噬活性 手术 人工育珠 免疫防御
下载PDF
三角帆蚌精子的形态及超微结构 被引量:15
16
作者 郭延平 谈奇坤 陈士超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0-13,共4页
运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三角帆蚌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三角帆蚌精子为原生型 ,分为头部、中段和尾部。头部呈子弹头形 ,电子致密且均匀 ,主要是核所在的区域。核前端由 3~ 4个小的电子致密颗粒组成一个浅弧形的囊泡 ... 运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三角帆蚌精子的形态和超微结构进行研究。结果发现 ,三角帆蚌精子为原生型 ,分为头部、中段和尾部。头部呈子弹头形 ,电子致密且均匀 ,主要是核所在的区域。核前端由 3~ 4个小的电子致密颗粒组成一个浅弧形的囊泡 ,为顶体结构。中段具 5个球形线粒体 ,环绕着两个相互垂直的中心粒。中段末端具有的鞭毛质领结构 (flagellarcollar)为一电子致密环 ,与远端中心粒之间由9个分叉的电子致密小片连接。尾部为典型的 9+ 2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蚌 精子 形态 超微结构
下载PDF
蚌科钩介幼虫比较形态学研究──Ⅰ.四个种幼虫的形态 被引量:15
17
作者 吴小平 梁彦龄 王洪铸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1-145,共5页
本文报道圆顶珠蚌、鱼尾楔蚌、中国尖嵴蚌、卵形尖嵴蚌育儿囊的特点和钩介幼虫的形态。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四种蚌的钩介幼虫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四种蚌的育儿囊均为外鳃类的同生型,钩介幼虫为有钩型,幼虫的大小、形状... 本文报道圆顶珠蚌、鱼尾楔蚌、中国尖嵴蚌、卵形尖嵴蚌育儿囊的特点和钩介幼虫的形态。应用光镜和扫描电镜对四种蚌的钩介幼虫形态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表明,四种蚌的育儿囊均为外鳃类的同生型,钩介幼虫为有钩型,幼虫的大小、形状、壳表面、壳钩、棘刺、幼虫丝、感觉毛等在不同种之间存在着差异。文中对这些特征在分类上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蚌科 钩介幼虫 形态学
下载PDF
菲律宾蛤仔呼吸和排泄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8
18
作者 王芳 董双林 +1 位作者 王涛 段铭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3,共3页
关键词 菲律宾蛤仔 蛤仔 呼吸规律 排泄规律
下载PDF
不同PH值对三角帆蚌珍珠质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邱安东 石安静 《动物学报》 SCIE CAS CSCD 1999年第4期361-370,共10页
运用多种组织化学方法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5种PH水环境(PH5、6、7、8、9)对三角帆蚌外套膜珍珠质分泌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中性水环境中,贝体能积极地从外界水环境中吸收钙,并能旺盛地合成和分泌贝壳珍珠层及珍珠有机基质前... 运用多种组织化学方法和透射电镜技术,研究了5种PH水环境(PH5、6、7、8、9)对三角帆蚌外套膜珍珠质分泌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中性水环境中,贝体能积极地从外界水环境中吸收钙,并能旺盛地合成和分泌贝壳珍珠层及珍珠有机基质前体物质;持续的酸性水环境导致贝体的钙严重丢失,并引起珍珠质分泌细胞对有机基质前体物质的合成和分泌能力减弱;持续的碱性水环境虽能导致贝体对钙的积累,但珍珠质分泌细胞合成和分泌珍珠质有机基质前体物质的能力减弱;水环境的酸性或碱性程度越高,对珍珠质分泌细胞的合成和分泌活动的影响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角帆砷 水环境 PH 外套膜 珍珠质 分泌
下载PDF
合浦珠母贝精子的实验生物学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20
作者 喻达辉 陈竞春 +2 位作者 苏天风 朱海 江世贵 《热带海洋》 CSCD 1998年第1期83-87,共5页
用光镜观测了海水盐度、pH、温度和激素对合浦珠母口Pinctadafucata精子的激活及运动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8.0的自然海水(盐度为30)中,精子不被激活,在pH为9.0—11.5的范围内80%以上的精子能被激活,其中在pH为10.0时... 用光镜观测了海水盐度、pH、温度和激素对合浦珠母口Pinctadafucata精子的激活及运动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为8.0的自然海水(盐度为30)中,精子不被激活,在pH为9.0—11.5的范围内80%以上的精子能被激活,其中在pH为10.0时的激活率最高,精子活力最强。在pH为9.5的条件下,观察了精子在盐度为10—45范围内的精子活力。在盐度为15—45范围内精子都能被激活,其中在盐度为30左右激活率最高,精子活力最强。同时发现,氢氧化钠没有激活作用。合浦珠母贝精子对温度的适应性很强,在15—40℃内精子激活率都很高。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也可激活,在浓度为500IU·ml^-1时激活率最高,而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_2(LHRH-A_2)则没有激活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浦珠母贝 精子发生 实验生物学 珍珠贝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