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0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太行林蛙地理分布厘定 被引量:1
1
作者 邱显淳 周圣博 +11 位作者 齐硕 王锦泽 周瑜 陆宇燕 徐克阳 袁静 梁咏亮 朱亚超 李静尧 王兴哲 史静耸 李丕鹏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6-335,共10页
太行林蛙Rana taihangensis目前已知分布在河南、河北、北京和辽宁等地。根据采自宁夏固原和山东青岛的标本,报道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山东省太行林蛙新分布记录。根据采集自内蒙古通辽和辽宁阜新的太行林蛙标本对其进行形态学补充描述。基... 太行林蛙Rana taihangensis目前已知分布在河南、河北、北京和辽宁等地。根据采自宁夏固原和山东青岛的标本,报道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山东省太行林蛙新分布记录。根据采集自内蒙古通辽和辽宁阜新的太行林蛙标本对其进行形态学补充描述。基于不同地区蛙属Rana标本线粒体cyt b基因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山西省和陕西省为此前尚未记录的太行林蛙分布区。由此可将太行林蛙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增加4个省(自治区),目前太行林蛙的分布范围则包括河南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回族自治区 山东省 无尾目 分布新记录种 中国林蛙
下载PDF
云南发现海南原指树蛙
2
作者 张栋儒 唐尚婧 +2 位作者 沈文菁 李琪 韦新葵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5-201,共7页
2019年6月8日,在云南省罗平县多依河村采集到3号树蛙科Rhacophoridae原指树蛙属Kurixalus物种标本。标本为雄性,体型较小,吻端较尖;鼓膜明显且圆;眼大,瞳孔横置;背部皮肤粗糙;泄殖孔下方具圆疣;第4指、掌部、前臂、第5趾、跖和跗的外侧... 2019年6月8日,在云南省罗平县多依河村采集到3号树蛙科Rhacophoridae原指树蛙属Kurixalus物种标本。标本为雄性,体型较小,吻端较尖;鼓膜明显且圆;眼大,瞳孔横置;背部皮肤粗糙;泄殖孔下方具圆疣;第4指、掌部、前臂、第5趾、跖和跗的外侧均具有顶端白色的锯齿状缘膜;背面深褐色为主,四肢有深褐色横斑,两眼间有三角形黑斑;后背有一瓶形斑纹,腹面满布深色大斑点;单咽下内声囊。经过形态特征比较,并基于线粒体COⅠ基因片段构建的原指树蛙属部分物种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鉴定这些标本为海南原指树蛙K. hainanus,是云南省两栖动物新记录。本研究扩展了对海南原指树蛙的分布范围的认知,为该物种的生物多样性研究、保护、管理,以及利用积累了重要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原指树蛙 云南省 新记录
下载PDF
广西掌突蟾属新纪录——侗掌突蟾
3
作者 曹宇阳 蒋瑛 +3 位作者 王绍能 车静 伍春莲 吴云鹤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56-460,共5页
2016年4月4日,在广西桂林市猫儿山安堂平(25°54'42.21″N,110°27'54.93″E)采集并测量掌突蟾属(Leptobrachella)4只标本(1♀:KIZ 027219;3:KIZ 045761,KIZ 045711,KIZ 027220),标本浸泡于75%乙醇溶液中保存于中国科... 2016年4月4日,在广西桂林市猫儿山安堂平(25°54'42.21″N,110°27'54.93″E)采集并测量掌突蟾属(Leptobrachella)4只标本(1♀:KIZ 027219;3:KIZ 045761,KIZ 045711,KIZ 027220),标本浸泡于75%乙醇溶液中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博物馆。该蛙体型中等(雄性体长26.92~30.60 mm,雌性体长39.16 mm,表1),趾间微蹼,有侧缘膜,腹部白色,两侧有棕色雾状斑点,背部有细小的白色颗粒,前伸贴体时胫跗关节前达眼中部,具肩腺、股腺和腹侧腺,无犁骨齿,吻端和眼间有相互垂直的白色条纹,符合侗掌突蟾(Leptobrachella dong)的鉴定特征[1],且系统发育分析显示所采集标本与模式产地标本聚成单支系,支持率为0.96/89(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式产地 掌突 犁骨齿 吻端 中国科学院 缘膜 鉴定特征 猫儿山
下载PDF
江苏新记录——徂徕林蛙及其谱系地理学研究
4
作者 马文萱 叶琳 +1 位作者 高国富 包浩然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4-535,共12页
2023年8月—2024年3月,在江苏省盱眙县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118°27′30.35″E,32°45′14.17″N,海拔106 m)进行两栖爬行动物监测时,在一静水塘边采集到蛙类物种标本7号。结合形态比较和系统发生分析,确认上述标本均为徂徕林蛙R... 2023年8月—2024年3月,在江苏省盱眙县铁山寺国家森林公园(118°27′30.35″E,32°45′14.17″N,海拔106 m)进行两栖爬行动物监测时,在一静水塘边采集到蛙类物种标本7号。结合形态比较和系统发生分析,确认上述标本均为徂徕林蛙Rana culaiensis,为江苏省两栖动物新记录,刷新了本种现有分布东界。结合谱系地理分支推断,徂徕林蛙可能起源于贵州、湖南两省交界的山脉,而后向北扩散跨过长江、淮河,最终抵达环渤海区域的徂徕山。江淮丘陵和淮河中下游水系为本种从大别山区向泰山山脉的扩散提供了重要的桥梁作用。本研究丰富了徂徕林蛙的分布信息,提供了其地理扩散的基本框架,厘定了徂徕林蛙及其近缘种的分布格局,为进一步研究其演化历史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徂徕林蛙 新记录 江苏省 谱系地理学 地理扩散 分布格局
下载PDF
基于贝叶斯权重估计方法的两栖动物多样性分析--以广东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
5
作者 康桐铭 谢和平 +4 位作者 李文 周阳阳 张新旺 蒋磊 钟文勇 《野生动物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30-840,共11页
野外调查是采集生物多样性数据最常用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样本量总是有限的,部分稀有种可能不会出现在样本中。因此野外调查结果往往无法全面地反映研究区域的整体物种多样性。为充分掌握广东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 野外调查是采集生物多样性数据最常用的方法,但在实际应用中,样本量总是有限的,部分稀有种可能不会出现在样本中。因此野外调查结果往往无法全面地反映研究区域的整体物种多样性。为充分掌握广东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多样性现状,于2022年6—10月采用样线法对该保护区的两栖动物展开调查;基于野外调查数据,采用贝叶斯权重估计方法估计保护区的物种总数目。通过野外调查记录到26种两栖动物,结合往期的调查资料,保护区现记录有35种两栖动物。贝叶斯权重估计方法的估计结果为34种,与保护区现有的两栖动物多样性记录(35种)十分接近。调查到的两栖动物包括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虎纹蛙Hoplobatrachus chinensis),广东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4种(福建掌突蟾Parame⁃gophrys liui、浦式短腿蟾Brachytarsophrys popei、东方短腿蟾Brachytarsophrys orienta⁃lis、莽山刘角蟾Liuophrys mangshanensis)。区系组成以17个东洋界种类占优势,另有9个广布种。不同生境类型的两栖动物多样性呈现出明显差别,其中,阔叶林的两栖动物多样性最高。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之上,进一步验证了贝叶斯权重估计方法的准确性,为贝叶斯权重估计方法在生物多样性数据校正、野生动物调查规划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权重估计方法 两栖动物 多样性 粤北华南虎省级自然保护区
下载PDF
四川泸州发现贵州臭蛙
6
作者 李长国 刘洋 +5 位作者 廖光燕 王疆评 谭宋文 聂占昌 文睿 舒国成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03-204,共2页
臭蛙属Odorrana物种广泛分布于亚洲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目前共有64种(Amphibia Web,2023),中国有41种(Lin et al.,2022),贵州臭蛙O. kweichowensis是Li等(2018)发表的新种,目前仅记录分布于贵州省(Li et al.,2018;李仕泽等,2020;中国两栖... 臭蛙属Odorrana物种广泛分布于亚洲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目前共有64种(Amphibia Web,2023),中国有41种(Lin et al.,2022),贵州臭蛙O. kweichowensis是Li等(2018)发表的新种,目前仅记录分布于贵州省(Li et al.,2018;李仕泽等,2020;中国两栖类,20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臭蛙属 四川泸州 两栖类 热带地区
下载PDF
两栖类动物皮肤活性物质的利用兼论中国两栖类资源开发的策略 被引量:29
7
作者 赖仞 赵宇 +3 位作者 刘衡 张玉洁 李文辉 张云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5-70,共6页
中国拥有丰富的两栖类动物资源 ,它是中国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中国对两栖类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但还有很多不足 ,尤其是关于两栖类皮肤活性生物分子的研究开发工作 ... 中国拥有丰富的两栖类动物资源 ,它是中国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具有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中国对两栖类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取得一定的成果 ,但还有很多不足 ,尤其是关于两栖类皮肤活性生物分子的研究开发工作 ,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着眼于疾病治疗因子的筛选和生物活性分子的发现 ,对中国部分两栖类动物进行了系统的筛选研究 ,发现了一系列的生物活性分子和可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的生物因子 ,并结合中国及世界两栖类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类 生物活性分子 开发利用 动物资源 皮肤
下载PDF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the Skin Secretions from Six Common Chinese Amphibians 被引量:28
8
作者 赖仞 赵宇 +3 位作者 杨东明 查宏光 李文辉 张云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3-119,共7页
Water soluble skin secretions of six common Chinese amphibians were studied for their biological and enzymatic activities.The skin secretions of Tylototriton verrucosus,Bombina maxima ,and Bufo andrewsi were f... Water soluble skin secretions of six common Chinese amphibians were studied for their biological and enzymatic activities.The skin secretions of Tylototriton verrucosus,Bombina maxima ,and Bufo andrewsi were found toxic to mice with the intraperitoneal LD 50 of 11 5?mg/kg,18 8?mg/kg,and 264?mg/kg,respectively.No acute lethal toxicities were observed for the skin secretions of Rana nigromaculata,Rana guentheri and Rana limnocharis in a dose up to 500?mg/kg.The lethal toxicities of the skin secretions of T verrucosus and B maxima to mice are in the same grade as those of Viperidae snake venoms.The toxic components in T verrucosus and B maxima skin secretions are the proteins with molecular weights ranging from 3 to 60?kDa.All the skin secretions had both proteolytic activity and trypsin inhibitory activity.The skin secretions from T verrucosus , B maxima and B andrewsi also displayed wide spectrum antimicrobial activity.On the other hand,the skin secretions from B andrewsi and B maxima showed cytotoxicity on human cancer cells.All the six samples had not significant effects on mammalian blood coagulation system.Phospholipase A 2 activity was only found in the skin secretions of T verrucosus .None of these skin secretions showed acetylcholine esterase activ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PHIBIAN TOXICITY ANTIMICROBIAL Skin secretions Biological activity
下载PDF
黑斑蛙、虎纹蛙和牛蛙皮肤的比较组织学 被引量:13
9
作者 李洋 金磊 +2 位作者 李昌春 唐宝将 张盛周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66-470,共5页
应用H.E和V.G胶原染色法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虎纹蛙(Rana rugulosa)和牛蛙(Rana catesbeiana)皮肤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和参数测量与比较.结果表明:三种蛙皮肤组织结构相似,但皮肤厚度、各组织层相对厚度及腺体密度存在较明显的... 应用H.E和V.G胶原染色法对黑斑蛙(Rana nigromaculata)、虎纹蛙(Rana rugulosa)和牛蛙(Rana catesbeiana)皮肤进行了组织学观察和参数测量与比较.结果表明:三种蛙皮肤组织结构相似,但皮肤厚度、各组织层相对厚度及腺体密度存在较明显的种间差异和部位差异.虎纹蛙的皮肤最厚(0.44-0.68mm),牛蛙其次(0.28-0.60mm),黑斑蛙最薄(0.19-0.38mm);在三种蛙中,黑斑蛙躯体多数部位表皮相对厚度为15.1%-22.6%,较虎纹蛙(10.9%-17.7%)和牛蛙(9.9%-21.8%)厚.虎纹蛙和牛蛙皮肤胶原纤维层相对厚度分别为59.9%-68.7%和51.6%-75.3%,较黑斑蛙(44.4%-69.0%)厚;黑斑蛙和虎纹蛙躯体多数部位的颗粒腺密度(4.5-23.1个/mm2;8.9-25.3个/mm2)和粘液腺(54.1-152.2个/mm2;68.6-127.5个/mm2)较牛蛙(1.4-10.8个/mm2;16.8-39.3个/mm2)高.研究结果可供蛙类皮肤的合理开发利用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斑蛙 虎纹蛙 牛蛙 皮肤 组织结构
下载PDF
密度和饵料投放量对安吉小鲵幼体生长与同种相残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傅萃长 饶韧 +2 位作者 吴纪华 陈家宽 雷光春 《Zoological Research》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6-190,共5页
用改变安吉小鲵 (Hynobiusamjiensis)盆养密度和饵料投放量的实验方法 (共 2× 2种处理 ) ,研究了这两个生态要素对动物生长和同种相残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鲵幼体生长率及其变异受到饵料投放量的显著影响 ,而相残率受到密度与饵... 用改变安吉小鲵 (Hynobiusamjiensis)盆养密度和饵料投放量的实验方法 (共 2× 2种处理 ) ,研究了这两个生态要素对动物生长和同种相残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小鲵幼体生长率及其变异受到饵料投放量的显著影响 ,而相残率受到密度与饵料投放量的双重制约 ;4种处理中 ,低密度高饵料组有最大生长率和最小的个体差异 ,而高密度低饵料组有最小的生长率和最大的相残率。以上结果符合理论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小鲵 生长 同种相残率 密度 饵料投放量
下载PDF
中国两栖纲和爬行纲动物校正名录 被引量:143
11
作者 赵尔宓 张学文 +1 位作者 赵蕙 鹰岩 《四川动物》 CSCD 2000年第3期196-207,共12页
关键词 中国 两栖纲 爬行纲 动物名录
下载PDF
两栖动物在环境污染生物监测中的应用前景 被引量:50
12
作者 徐士霞 王跃招 李旭东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16-820,共5页
简单介绍了生物监测的优越性和选择指示生物的一般标准 ,论述了不同生态类群作为指示生物的研究 ;重点讨论了两栖动物作为指示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优越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结了两栖动物在污染环境中的异常反应 ,综述了两栖动物作为指... 简单介绍了生物监测的优越性和选择指示生物的一般标准 ,论述了不同生态类群作为指示生物的研究 ;重点讨论了两栖动物作为指示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优越性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总结了两栖动物在污染环境中的异常反应 ,综述了两栖动物作为指示生物在环境污染生物监测中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提出了利用两栖动物的形态和行为模式建立水体污染生物监测仪器的可能性 ,为生物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表 1参 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生物监测 两栖动物
下载PDF
温度、光照和保存液对大鲵成熟精子存活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8
13
作者 乔志刚 李学军 +1 位作者 李效宇 徐存栓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12,共3页
本文对人工催产得到的大鲵精子,在不同温度、光照和保存液中的存活状况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5℃条件下体外保存大鲵精子原液,有光照时精子存活5h,无光照时存活10h;相同温度下精子原液经0.9%生理盐水、鱼用任氏液、蒸馏水、山泉水... 本文对人工催产得到的大鲵精子,在不同温度、光照和保存液中的存活状况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5℃条件下体外保存大鲵精子原液,有光照时精子存活5h,无光照时存活10h;相同温度下精子原液经0.9%生理盐水、鱼用任氏液、蒸馏水、山泉水稀释后,精子在鱼用任氏液中存活时间最长,但与原液中保存精子的存活时间相比较有明显的缩短;通过对大鲵精子活力级别的判定,认为大鲵精子在水温20~25℃时受精能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鲵 成熟精子 存活状况 温度 光照 保存液 两栖纲
下载PDF
长江口潮滩湿地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的生态学特征 被引量:48
14
作者 袁兴中 陆健健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14-420,共7页
长江口潮滩湿地共有大型底栖动物 6 8种 ,河口低盐种、半咸水种和淡水种共存 ,反映了咸、淡水过渡环境的特点。沿着河口梯度 ,随着盐度的升高 ,底栖动物物种数增多。沿潮滩高程梯度 ,从低位盐沼到高位盐沼 ,随着海三棱藨草密度和生物量... 长江口潮滩湿地共有大型底栖动物 6 8种 ,河口低盐种、半咸水种和淡水种共存 ,反映了咸、淡水过渡环境的特点。沿着河口梯度 ,随着盐度的升高 ,底栖动物物种数增多。沿潮滩高程梯度 ,从低位盐沼到高位盐沼 ,随着海三棱藨草密度和生物量的增加 ,以及沉积物特性的变化 ,底栖动物物种丰度和多样性呈上升趋势。从潮沟底、潮沟边滩到草滩 ,潮沟系统小尺度生境变化导致底栖动物种类组成的生态系列变化。就长江口潮滩湿地来讲 ,不同尺度的空间异质性特点各异、主导因素亦有差别 ,河口盐度梯度、高程梯度、盐沼植被、潮沟系统对淤泥质河口潮滩湿地不同等级尺度的空间异质性起着主要的决定作用。正是这种不同尺度的异质性 ,维持着淤泥质河口潮滩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使其表现出特大型河口淤泥质潮滩湿地底栖动物群落的独特性。尤其是沿高程分布的盐沼植被、潮沟系统、微地貌结构对潮滩湿地的底栖动物群落起着主要的调控作用。因此 ,在制订河口湿地恢复和重建计划时 ,对影响物底栖动物群落的盐沼植被、高程、地形 (尤其是潮沟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动物群落 生态学特征 潮滩湿地 长江口 微地貌结构 盐沼植被
下载PDF
中国角蟾亚科精子形态比较及分类学讨论(两栖纲:锄足蟾科) 被引量:5
15
作者 郑中华 费梁 +2 位作者 叶昌媛 谢锋 江建平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67-172,共6页
应用光镜和电镜对角蟾亚科短腿蟾属、拟角蟾属和角蟾属 3属 18种精子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 ,并通过计算机对其各部位长度进行了测量和计算 ,结果表明角蟾亚科精子的共同特征是 :精子主要由头和尾两部分组成 ,头部呈螺旋状 ,尾部为... 应用光镜和电镜对角蟾亚科短腿蟾属、拟角蟾属和角蟾属 3属 18种精子的形态结构进行观察和比较 ,并通过计算机对其各部位长度进行了测量和计算 ,结果表明角蟾亚科精子的共同特征是 :精子主要由头和尾两部分组成 ,头部呈螺旋状 ,尾部为波状或弯曲状。但精子的量度和头部形状在属间和种间存在明显差别 ,角蟾亚科的精子可分为 3类。该亚科精子形态的差异与成体形态学研究结果基本相吻合 ,精子形态的差异可为该亚科属、种的划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锄足蟾科 角蟾亚科 精子形态 分类 属间关系 中国
下载PDF
昭觉林蛙的食性与两性异形 被引量:10
16
作者 杨颖 周伟 +1 位作者 李旭 潘晓赋 《浙江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0-564,共5页
对采自1998年5月至2003年10月的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解剖428只(♀202,♂184,亚成体42只)分析食性,测量体长大于40 mm的成体151只(♀81,♂70)作两性异形研究。解剖结果表明,昭觉林蛙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两性的食性无显著性差异,食... 对采自1998年5月至2003年10月的昭觉林蛙Rana chaochiaoensis解剖428只(♀202,♂184,亚成体42只)分析食性,测量体长大于40 mm的成体151只(♀81,♂70)作两性异形研究。解剖结果表明,昭觉林蛙以动物性食物为主,两性的食性无显著性差异,食性不是影响两性异形分化的原因。t检验结果表明,昭觉林蛙成年雌雄个体在前臂宽/前臂长存在极显著差异。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昭觉林蛙雌雄个体头宽、吻长、鼓膜直径、眼径、前臂长、前臂宽、手长、后肢全长、胫长和足长存在显著差异。两性异形主要系性选择压力的结果。昭觉林蛙属于成年雌雄个体大小无显著差异的类型。雄性昭觉林蛙的前臂明显比雌性的粗壮,第一指基部具有发达的婚垫,表面具细密角质刺,以加大拥抱摩擦,增强拥抱能力,避免雌蛙逃脱。雄性昭觉林蛙没有声囊,但后肢较长和具有较雌性发达的蹼,有利于提高自身追逐雌性的能力,以提高繁殖成功机率;而雌蛙发达的后肢则有利于提高跳跃能力,快速躲避干扰和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学 昭觉林蛙 食性 两性异形 第二性征
下载PDF
华南湍蛙的两性异形 被引量:15
17
作者 胡一中 代亚如 +2 位作者 程岩岩 邵晨 王宇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1期23-27,共5页
2014年7月,在浙江开化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数显游标卡尺测量了161只华南湍蛙(Amolops ricketti)个体的头体长等12项形态指标,分析了华南湍蛙的个体大小和两性异形.结果表明,除眼间距外,其余的11个形态特征均与物种的头体长呈显著... 2014年7月,在浙江开化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数显游标卡尺测量了161只华南湍蛙(Amolops ricketti)个体的头体长等12项形态指标,分析了华南湍蛙的个体大小和两性异形.结果表明,除眼间距外,其余的11个形态特征均与物种的头体长呈显著的相关关系.进一步的分析显示:华南湍蛙雌性成体的头体长、头长、头宽、吻长、眼间距和前臂及手长等形态特征均显著大于雄性成体;雌性成体头宽的生长速率明显快于雄性个体;雄性成体的眼间距与亚成体存在显著差异;而雌性成体则在眼间距和胫长2个形态特征上显著大于亚成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异形 两栖动物 华南湍蛙 古田山
下载PDF
中国角蟾属一新种(两栖纲:锄足蟾科) 被引量:10
18
作者 田应洲 谷晓明 孙爱群 《动物分类学报》 CSCD 2000年第4期462-466,共5页
采自贵州省水城县凤凰乡的一种大形角蟾 ,因其外部形态与角蟾属Megophrys已知种有一些特异之处 ,尤其是鼓膜显露 ;上颌内缘无栉齿状突 ;头后部有由痣粒组成的“”形棕褐色斑 ;背部痣纹呈“”形 ;有犁骨棱 ;雄性无声囊等特征与大花角蟾M ... 采自贵州省水城县凤凰乡的一种大形角蟾 ,因其外部形态与角蟾属Megophrys已知种有一些特异之处 ,尤其是鼓膜显露 ;上颌内缘无栉齿状突 ;头后部有由痣粒组成的“”形棕褐色斑 ;背部痣纹呈“”形 ;有犁骨棱 ;雄性无声囊等特征与大花角蟾M .gigantica明显不同。据此认为该角蟾为一新种 ,定名水城角蟾MegophrysshuichengensisTian ,GuetSun ,sp .nov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纲 锄足蟾科 角蟾属 新种 水城角蟾
下载PDF
棘腹蛙、棘胸蛙和双团棘胸蛙血细胞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庆萍 李松 +1 位作者 黄倩 田应洲 《贵州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2-104,共3页
为棘腹蛙、棘胸蛙和双团棘胸蛙的人工饲养、两栖类血液生理学和比较细胞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采用常规血涂片Wright染色法对水城地区的棘腹蛙(Paa boulengeri)、棘胸蛙(Paa spinosa)和双团棘胸蛙(Paa yunnanensis)的血细胞进行显微观察... 为棘腹蛙、棘胸蛙和双团棘胸蛙的人工饲养、两栖类血液生理学和比较细胞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采用常规血涂片Wright染色法对水城地区的棘腹蛙(Paa boulengeri)、棘胸蛙(Paa spinosa)和双团棘胸蛙(Paa yunnanensis)的血细胞进行显微观察、形态参数测定。结果表明:3种棘蛙的血细胞在形态上区别不大,大小上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细胞 棘腹蛙 棘胸蛙 双团棘胸蛙
下载PDF
贵州各动物地理省两栖动物分布聚类的初步探讨 被引量:15
20
作者 徐宁 魏刚 李德俊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16-20,共5页
本文将贵州63种两栖动物在贵州五个动物地理省中有或无分布作为二元状态,用联合系数来表征两动物地理省间两栖类种类组成的相似程度,以类平均法进行聚类。聚类结果表明两硒类在贵州各动物地理省的分布受温度明显影响。文中还讨论了分布... 本文将贵州63种两栖动物在贵州五个动物地理省中有或无分布作为二元状态,用联合系数来表征两动物地理省间两栖类种类组成的相似程度,以类平均法进行聚类。聚类结果表明两硒类在贵州各动物地理省的分布受温度明显影响。文中还讨论了分布聚类与动物地理区划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栖动物 分布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