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加减冲和汤重审东垣学术思想特色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泷 孙钰 +1 位作者 王雨 张保春 《江苏中医药》 CAS 2018年第3期28-30,共3页
加减冲和汤首见于张元素《医学启源》一书,主治中府之病,可宣外阳、补脾胃、泻风木、实表里、养荣卫。该方为冲和汤加减化裁而成,配伍特点为泻木与补土兼施,升阳与除热同存,补通相济而气血"冲和"。李东垣作为张氏的入室弟子,... 加减冲和汤首见于张元素《医学启源》一书,主治中府之病,可宣外阳、补脾胃、泻风木、实表里、养荣卫。该方为冲和汤加减化裁而成,配伍特点为泻木与补土兼施,升阳与除热同存,补通相济而气血"冲和"。李东垣作为张氏的入室弟子,在此方基础上加减化裁,创制了补中益气汤与升阳益胃汤两个经典方剂,体现其升阳益胃泻火的学术思想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减冲和汤 补中益气汤 李东垣 张元素 升阳益胃泻火 金元时期
下载PDF
明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概述 被引量:12
2
作者 宋佳 赵艳 傅延龄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5期4-7,共4页
明代是中医学发展的黄金时代,此时的中医学发展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影响明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主要有7个方面:稳定的政治经济,矛盾交织的时代,儒士的向医心理,世医制度的实行,医学教育的变化,宋明理学的影响,灾疫... 明代是中医学发展的黄金时代,此时的中医学发展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影响明代中医学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主要有7个方面:稳定的政治经济,矛盾交织的时代,儒士的向医心理,世医制度的实行,医学教育的变化,宋明理学的影响,灾疫流行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中医学 社会文化背景
下载PDF
论吴又可治疗温疫的特点 被引量:7
3
作者 蔡春茜 徐阳 《吉林中医药》 2010年第2期95-96,共2页
吴又可在《温疫论》中论述了温疫的病因、病位、病邪传变和治疗法则及具体方法等。其治疗方法为疏利透达,直捣病所;给邪出路,分消内外;扶正养阴,调理善后。这些独特的见解,特色鲜明,富有创新,为后世温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今天防治... 吴又可在《温疫论》中论述了温疫的病因、病位、病邪传变和治疗法则及具体方法等。其治疗方法为疏利透达,直捣病所;给邪出路,分消内外;扶正养阴,调理善后。这些独特的见解,特色鲜明,富有创新,为后世温病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今天防治疫病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疫 吴又可 达原饮 清燥养荣汤 柴胡养荣汤 承气养荣汤 蒌贝养荣汤 人参养荣汤
下载PDF
近三十年敦煌医学文献研究概况 被引量:7
4
作者 田永衍 秦文平 梁永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445-1447,共3页
回顾近30年敦煌医学文献研究可以发现呈现两个研究特点:一是文本的整理研究占据主导地位;二是初步涉及其学术本体(思想、观念、技术、方法等)与学术价值研究,但主要集中在《辅行诀》、《五脏论》等个别资料上。在文本整理研究的基础上... 回顾近30年敦煌医学文献研究可以发现呈现两个研究特点:一是文本的整理研究占据主导地位;二是初步涉及其学术本体(思想、观念、技术、方法等)与学术价值研究,但主要集中在《辅行诀》、《五脏论》等个别资料上。在文本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其学术本体与学术价值,从而促进当代中医研究的发展、中医学术体系的传承与中医临床疗效的提高,已成为下一阶段敦煌医学文献研究的必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 医学 概况
下载PDF
明清时期刺络泻血疗法探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阿日克 谭丽 赵慧玲 《世界中医药》 CAS 2018年第1期224-228,共5页
通过阅读明清时期相关医学著作中有关刺络泻血疗法的部分以及参考CNKI中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索明清时期各大医家在刺络泻血工具、刺络泻血部位、出血量、适应证、禁忌证等方面的特色。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发现,明清时期刺络泻血疗法的总结... 通过阅读明清时期相关医学著作中有关刺络泻血疗法的部分以及参考CNKI中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探索明清时期各大医家在刺络泻血工具、刺络泻血部位、出血量、适应证、禁忌证等方面的特色。通过大量文献研究发现,明清时期刺络泻血疗法的总结相对欠缺。本文主要对明清时期刺络泻血疗法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概述,认为明清时期各医家在刺络泻血疗法的理论与临床应用中各有其特色,为后世刺络泻血疗法的临床应用和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刺络泻血疗法 文献研究
下载PDF
清末民国时期吉林省中医地域分布情况及主要贡献的调查与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姝琛 崔为 宋哲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5年第6期1310-1312,共3页
清末民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变革比较激烈的时期,中医药的发展在此时面临着严峻地挑战,生活在吉林这片土地上的中医医家矢志岐黄、创办药店、继承家学、师徒传授、著书立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他们的贡献不可磨灭。
关键词 清末 民国 吉林省 中医
下载PDF
“祖方学派”考释 被引量:2
7
作者 王永炎 王燕平 于智敏 《天津中医药》 CAS 2013年第11期641-643,共3页
根据"祖方",提出"祖方学派",通过对"祖方学派之名"、"祖方学派之实"、"祖方学派特点"的考释,提出应存在"祖方学派"。最后对"祖方学派"的意义进行了探寻,同时对... 根据"祖方",提出"祖方学派",通过对"祖方学派之名"、"祖方学派之实"、"祖方学派特点"的考释,提出应存在"祖方学派"。最后对"祖方学派"的意义进行了探寻,同时对当今学派"热"提出建议与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祖方 祖方学派 考释
下载PDF
《本草纲目》在海外的传播与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刘润兰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1期89-90,共2页
《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博物学著作,从17世纪起,《本草纲目》陆续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多国语言,成为我国有史以来被译成外文最多的医学著作之一。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本草纲目》为... 《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药物学著作,还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博物学著作,从17世纪起,《本草纲目》陆续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多国语言,成为我国有史以来被译成外文最多的医学著作之一。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称《本草纲目》为“1596年的百科全书”。2011年5月,金陵版《本草纲目》人选世界记忆名录。现将《本草纲目》在世界各地的流传概述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草纲目》 海外 医学著作 百科全书 生物学家 药物学 博物学 世界
下载PDF
中药物象与其寒热药性相关性的研究概述 被引量:3
9
作者 谢欢欢 陈晨 王鹏 《吉林中医药》 2017年第6期614-616,共3页
目的探讨中药物象与其寒热药性研究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梳理近10年相关文献,分析"物象-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的现实意义及可行性。结果已报道的相关研究结果证明从不同角度进行的研究均显示"物象-寒热药性"之间具... 目的探讨中药物象与其寒热药性研究的意义及可行性。方法梳理近10年相关文献,分析"物象-寒热药性"相关性研究的现实意义及可行性。结果已报道的相关研究结果证明从不同角度进行的研究均显示"物象-寒热药性"之间具有相关性。结论不同药性属性的中药组群存在物象共性特征及其规律性。基于物象的寒热药性研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且切实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象 寒热药性 综述
下载PDF
伪满时期中医学术状况研究:基于《哈尔滨汉医学研究会月刊》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磊 祝志岳 +3 位作者 王淑芸 崔昊然 李丹 刘宇昕 《吉林中医药》 2017年第7期748-752,共5页
伪满时期,东北沦陷区的中医受到摧残,被日本殖民者改造和利用。当时,广大中医工作者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在艰难的环境下发展中医学术。《哈尔滨汉医学研究会月刊》是伪满时期重要的中医学术期刊,为今天研究伪满时期中医学术... 伪满时期,东北沦陷区的中医受到摧残,被日本殖民者改造和利用。当时,广大中医工作者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在艰难的环境下发展中医学术。《哈尔滨汉医学研究会月刊》是伪满时期重要的中医学术期刊,为今天研究伪满时期中医学术发展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以该刊为研究对象,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伪满时期中医学术发展状况。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伪满时期的中医学术发展更加关注中医自身,重视中医经典研究和中西医结合研究,同时,面对卫生防疫问题不断拓展中医学术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伪满洲国 中医学 发展状况
下载PDF
中日针灸教育相关法规制度的分析比较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泽林 郭义 +2 位作者 李桂兰 小野泰生 周月凌 《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1期46-48,共3页
中日两国在针灸教育的相关制度方面有较大的差异,主要表现在针灸师资、针灸生源、针灸毕业生的定位、针灸学习者在学校对相关法律制度的学习等方面。现分析比较如下。
关键词 针灸 教育 法规制度
下载PDF
清代云南医学堂中医学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平 楚更五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41-44,共4页
考证了清代云南医学堂中医学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为现代中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可以借鉴的中医学教育史学资料。
关键词 云南医学堂 课程体系 教学内容 教材
下载PDF
不皎不昧 大医精诚——记当代中国针灸名家杨甲三教授 被引量:3
13
作者 刘清国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97-301,共5页
杨甲三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针灸学家,少年习医,17岁独立悬壶,一生致力于发展针灸学术,师古不泥,勇于创新,成功地将现代医学知识与传统针灸相结合,在针灸取穴方法、针刺技术、穴理研究、临床用穴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临床... 杨甲三教授是我国当代著名的针灸学家,少年习医,17岁独立悬壶,一生致力于发展针灸学术,师古不泥,勇于创新,成功地将现代医学知识与传统针灸相结合,在针灸取穴方法、针刺技术、穴理研究、临床用穴等方面,形成了独特的学术思想体系。临床以深厚的理论素养和精湛的技术,取得了卓越的疗效。以针灸名世,但方药的应用也炉火纯青。担纲北京中医药大学的针灸科研、教学、临床工作,培养了大批针灸人才,为针灸学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长期承担中央首长的医疗保健工作,并多次为外国高级领导人治愈顽疾,为祖国赢得了声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记 针灸师 @杨甲三
下载PDF
《针灸大成》对中风的论述及临床意义浅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李宝国 张东淑 《河北中医》 2011年第12期1870-1871,共2页
《针灸大成》系由明代靳贤在杨继洲《玄机秘要》的基础上补辑重编而成,除集中反映太医杨继洲的针灸临床经验外,还广泛采集明代以前的针灸文献,堪称中国古代一部针灸百科全书。中医学对中风的认识早在《内经》、《针灸资生经》中就有相... 《针灸大成》系由明代靳贤在杨继洲《玄机秘要》的基础上补辑重编而成,除集中反映太医杨继洲的针灸临床经验外,还广泛采集明代以前的针灸文献,堪称中国古代一部针灸百科全书。中医学对中风的认识早在《内经》、《针灸资生经》中就有相关记载,而《针灸大成》对中风的论述更具较强的理论及临床指导意义。兹将《针灸大成》中中风论治思想的相关论述及临床意义浅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针灸大成》
下载PDF
PBL结合传统教学法在分析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被引量:6
15
作者 韦国兵 何玲玲 +1 位作者 胡奇军 张伟 《亚太传统医药》 2016年第6期157-159,共3页
在药学专业本科分析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并结合传统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教学改革探索过程表明,采用PBL教学法并结合传统教学法开展分析化学课堂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利于... 在药学专业本科分析化学课堂教学中,应用PBL教学法并结合传统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的改革与探索。教学改革探索过程表明,采用PBL教学法并结合传统教学法开展分析化学课堂教学,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分别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L 分析化学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滑寿《诊家枢要》的脉学成就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小会 常占杰 《现代中医药》 CAS 2013年第3期57-60,共4页
《诊家枢要》滑寿的脉诊专著,对脉学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章从确立诊脉规范化;详论脉学大法;厘定三十脉,设六纲,统诸脉;重新建立脉象主病与六部定位主病相结合的诊病方法;对相似脉的归类对比以及进一步丰富妇儿科脉诊等六个... 《诊家枢要》滑寿的脉诊专著,对脉学的发展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文章从确立诊脉规范化;详论脉学大法;厘定三十脉,设六纲,统诸脉;重新建立脉象主病与六部定位主病相结合的诊病方法;对相似脉的归类对比以及进一步丰富妇儿科脉诊等六个方面对滑寿的脉学学术思想进行阐述及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寿 诊家枢要 脉学 学术思想
下载PDF
明代医家聂尚恒实地调查记 被引量:6
17
作者 邱玏 朱建平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6期24-26,共3页
聂尚恒,明代江西清江(今江西樟树)著名的医家,其在儿科痘疹和治痢方面,发前人所未发,成效卓著。为了解聂氏的生平,澄清疑问,发掘其宝贵的医学思想,实地探访江西省图书馆、江西樟树市政府史志办、樟树市卫生局、樟树市药都公园以及聂尚... 聂尚恒,明代江西清江(今江西樟树)著名的医家,其在儿科痘疹和治痢方面,发前人所未发,成效卓著。为了解聂氏的生平,澄清疑问,发掘其宝贵的医学思想,实地探访江西省图书馆、江西樟树市政府史志办、樟树市卫生局、樟树市药都公园以及聂尚恒故里:江西樟树市永泰镇大观村,获取文字、实物方面的新史料,对于聂尚恒的生年、籍贯、著作中存有的疑问一一澄清,并详细记叙聂尚恒雕像及故里寻找族谱的实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尚恒 大观桥 活幼心法 奇效医述 医学汇函
下载PDF
旴江医家医籍及地域分布略考 被引量:92
18
作者 谢强 周思平 《江西中医药》 2013年第3期3-7,共5页
经考证,发现早在汉代江西的旴江流域已经有了医家的医事活动和著述,浮丘公、张陵、葛玄曾隐居南城的麻姑山和清江的阁皂山,立坛、采药、制药、炼丹、传医和中药炮制法、治病,开旴江流域医药学之先河,因此旴江医学和"建昌"、&q... 经考证,发现早在汉代江西的旴江流域已经有了医家的医事活动和著述,浮丘公、张陵、葛玄曾隐居南城的麻姑山和清江的阁皂山,立坛、采药、制药、炼丹、传医和中药炮制法、治病,开旴江流域医药学之先河,因此旴江医学和"建昌"、"樟树"两大药帮得以兴起;"医药相济",也促进了旴江医药的兴盛。自汉代迄民国,旴江流域16个县市有医家963人、医籍684种;其中,抚州市区域有医家399人、医籍271种,宜春市区域(丰城、清江)有医家246人、医籍96种,南昌市区域有医家324人、医籍340种(三地重复计算医家6人、医籍23种)。江西古代十大名医中有八人出自旴江流域。可见,历史上,旴江医学兴起和繁盛于抚州市区域,发展于南昌市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旴江医学 医家 医籍 地域分布 中医学术史 地方流派
下载PDF
日本各地收藏中医古籍的图书馆(八)——蓬左文库 被引量:1
19
作者 梁永宣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第4期441-442,445,共3页
日本中部城市名古屋,位于东京和京都之间,是中部地区工业、商业、交通中心,又称之为中京。名古屋城历史不太悠久,400多年前的1610年建城。因由尾张藩藩主居城统治,故日本历史上称之为尾张,本文所介绍的著名公立机构——蓬左文库... 日本中部城市名古屋,位于东京和京都之间,是中部地区工业、商业、交通中心,又称之为中京。名古屋城历史不太悠久,400多年前的1610年建城。因由尾张藩藩主居城统治,故日本历史上称之为尾张,本文所介绍的著名公立机构——蓬左文库就诞生在这里。蓬左文库位于名古屋市东区德川町,其交通便利,从名古屋站前第2号乘车口坐基干2号,抵达“德川园新出来”站下车后,步行3分钟即可到达。蓬左文库的外观黑白相间,颇似中国唐代建筑。灰黑色三角形宽大的房檐,配合同色的窗框和门框,使人感觉非常简明清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库 中医古籍 日本 图书馆 收藏 中部地区 三角形
下载PDF
酒为百药之长 被引量:4
20
作者 许敬生 《河南中医》 2013年第3期321-321,共1页
《汉书·食货志》说:"酒是上天赐给的美好福禄,帝王用来保养天下,进献上苍,祈请福祉,扶持贫弱的人,调养患病的人。"又说"酒为百药之长"。
关键词 《汉书》 《黄帝内经》 《五十二病方》 许慎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