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桂枝的应用
1
作者 黄丽珍 庄翔莉 +1 位作者 谢小强 颜水平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85-88,共4页
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共记载189首方剂,其中应用桂枝的方剂为13首。张氏对桂枝的应用具有独到的见解,认为桂枝性温味辛微甘,善于通利小便、活血通脉、调和营卫;善于疏理肝木,则脾胃升降有序;善于温补心肺之阳,调和脾胃。用量... 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张锡纯共记载189首方剂,其中应用桂枝的方剂为13首。张氏对桂枝的应用具有独到的见解,认为桂枝性温味辛微甘,善于通利小便、活血通脉、调和营卫;善于疏理肝木,则脾胃升降有序;善于温补心肺之阳,调和脾胃。用量多以二钱、三钱为主,以新生嫩枝入药。张氏亦对经方进行灵活变换使用,演绎出许多含桂枝的新方,为后世医家提供了一定的桂枝用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 张锡纯 《医学衷中参西录》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论《黄帝内经》“精明五色”诊法 被引量:2
2
作者 王超 刘寨华 +1 位作者 吴琼 徐世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19,共3页
本文从《黄帝内经》原文出发回归内经原文语义,探索精明的具体位置、五色的具体指代以及精明五色诊法的具体应用方法,主要得到以下结论:①精明五色的概念包括精明当指目而言,五色当指目诊之颜色,精明五色诊法确为望目诊法三个方面;②精... 本文从《黄帝内经》原文出发回归内经原文语义,探索精明的具体位置、五色的具体指代以及精明五色诊法的具体应用方法,主要得到以下结论:①精明五色的概念包括精明当指目而言,五色当指目诊之颜色,精明五色诊法确为望目诊法三个方面;②精明五色诊法的理论基础:目为肝之外候,目为心之使,目为肾之外视;③精明五色诊法的内容:望精明之色,定精明之位,判精明之态;④精明五色诊法的临床意义:定病位—判五脏,辨六经,辨病性--定寒热虚实状态,推病势-判断疾病的预后状态。探究“精明五色”诊法的真正含义不论对于岐黄上古时期还是我们今天都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熟练掌握应用“精明五色”诊法对于指导我们现代临床更是具有深远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精明五色 目诊
下载PDF
中药隐喻思维探讨 被引量:1
3
作者 马骏 杨晓轶 +4 位作者 罗强 牟德海 梁永瑞 顾晓霞 李应存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5-98,共4页
隐喻思维理论作为传统医学的原创思维,在中药学领域应用广泛,因其缺乏“科学性”而被一些医家忽视甚至摒弃。中药隐喻的难点是需要医者有较强的悟性与灵活性,才能深入探究其映射结构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中药隐喻思维体现了物质和... 隐喻思维理论作为传统医学的原创思维,在中药学领域应用广泛,因其缺乏“科学性”而被一些医家忽视甚至摒弃。中药隐喻的难点是需要医者有较强的悟性与灵活性,才能深入探究其映射结构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中药隐喻思维体现了物质和意识两种形态,随着西方医学与思维方式的引入,中医药“去意识化”日益明显,中医药在不断“科学化”的同时,也为中医药的疗效和发展埋下巨大的隐患。因此作为中国古代科技的代表之一的中医药学仅凭实践认识还是不够的,还必须将实践所得的材料多多加“意”,从而探索并还原中医药学“隐喻思维”背后的“道”。诚然,中药隐喻思维也有其固有缺陷,我们应用辨证的态度加以取舍,而非一味否定与批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喻思维 取类比象 中药
下载PDF
新时代 新征程 新希望
4
作者 徐世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共1页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书·司马迁传》《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自创刊伊始,已满四七之龄。穿越学术丛林而来,回首来路,万千思绪攒为新年寄语,献芹同道。中医学在学术之林当中,可谓小众,而中医基础理论虽被有些...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书·司马迁传》《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自创刊伊始,已满四七之龄。穿越学术丛林而来,回首来路,万千思绪攒为新年寄语,献芹同道。中医学在学术之林当中,可谓小众,而中医基础理论虽被有些学者目为头部学科,而在当下其真实境遇无须赘言。故国医大师陆广莘先生生前反复强调:中医学乃生生之道,医学不能拜倒在科学脚下。中医天人合一之大道,大音希声,大道至简,存于此,浸乎此,用乎此,方能彰显生生之道,弘扬生生之道!学术之兴,有人为但不尽人意,更借天时。当时时秉持我主人随,科学也好技术也罢,皆为我之注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道至简 中医基础理论 国医大师 陆广莘 生生之道 大音希声 成一家之言 中医学
下载PDF
《伤寒杂病论》辨证的整体观探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于彩云 尉若山 吕翠霞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79-283,共5页
整体观是中医的精髓与特色,《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思想内涵更丰富、更鲜活的整体观思维。从伤寒、杂病一体的角度,以辨证的整体观、整体观指导下的联系观、整体观指导下的知常达变及辨证的整体观意义四个方面,总结张仲景运用整体观进... 整体观是中医的精髓与特色,《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思想内涵更丰富、更鲜活的整体观思维。从伤寒、杂病一体的角度,以辨证的整体观、整体观指导下的联系观、整体观指导下的知常达变及辨证的整体观意义四个方面,总结张仲景运用整体观进行辨证的学术经验。在《伤寒杂病论》一书中,辨证的整体观体现在六经皆有表证、常脉辨识以及各篇互相印证分析疾病等方面。同一主症,脉不同,则证不同,其治有别;而同一脉象,其症不同,则主病不同,因此在整体观指导下需脉症互测、全面权衡。疾病的发展变化以及杂病间、脏腑经络间存在着普遍联系的整体观思想。从整体观出发,掌握主方病机,临证化裁,主方与其衍生方的应用,体现了知常达变。不管从局部着眼全体,还是全面权衡,整体观于疾病辨证中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杂病论》 整体观 联系观 知常达变 辨证 常脉 主方 系列方
下载PDF
小建中汤治疗虚劳腹痛机制探析 被引量:2
6
作者 邵状 张诏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93-297,共5页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论述了虚劳的证治,综合篇中关于病机和症状的论述,以及《素问》中所言“阳气者,烦劳则张”“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可以将虚劳的病机概括为精血内虚、阳气外浮。“清谷、亡血、失精”皆会导致精血内虚,而“脉...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论述了虚劳的证治,综合篇中关于病机和症状的论述,以及《素问》中所言“阳气者,烦劳则张”“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可以将虚劳的病机概括为精血内虚、阳气外浮。“清谷、亡血、失精”皆会导致精血内虚,而“脉大为劳”“脉浮大”“手足烦热”等症状皆表明了精血内虚而兼有阳气外浮。虚劳腹痛是虚劳病损在脾的表现,中焦血不足不能濡养、气不足不能温煦,如此则易产生里急、腹痛的症状,张仲景用甘温的小建中汤温养中焦之气血,同时方中的芍药也有益阴敛阳的作用,将外散于四肢的阳热之气敛降于中焦,使中焦气血充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劳腹痛 小建中汤 病损在脾 精血内虚 阳气外浮 温养中焦 益阴敛阳
下载PDF
扶正解毒法在肿瘤治疗中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刘莹 曹洪福 +1 位作者 赵辉 申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64-168,共5页
中医认为肿瘤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正虚是发病之根本,毒邪是决定肿瘤产生、病性恶劣、病情加重、预后不良的关键因素。基于肿瘤正虚毒盛的病机特点,将扶正解毒法贯穿于肿瘤治疗的全过程,临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以扶正解毒为治法创制的方剂... 中医认为肿瘤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正虚是发病之根本,毒邪是决定肿瘤产生、病性恶劣、病情加重、预后不良的关键因素。基于肿瘤正虚毒盛的病机特点,将扶正解毒法贯穿于肿瘤治疗的全过程,临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以扶正解毒为治法创制的方剂可通过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迁移、抑制血管和淋巴管新生、调节免疫、逆转多药耐药等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文章对扶正解毒法在肿瘤防治中的理论依据、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进行综述,为中医药防治肿瘤提供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解毒法 肿瘤 临床应用 作用机制 综述
下载PDF
“热疮”名称考证
8
作者 沈柳杨 贾成祥 +1 位作者 蔡永敏 王梦婷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6-28,44,共4页
本文通过对“热疮”名称含义的演变及别称的古今用法进行梳理,为规范其名称选择合适的别称提供一定的参考。经考证,“热疮”最早用于泛指一切具有明显火热属性的疮疡,后细分为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直到21世纪初这两层含义一直并存使用。后... 本文通过对“热疮”名称含义的演变及别称的古今用法进行梳理,为规范其名称选择合适的别称提供一定的参考。经考证,“热疮”最早用于泛指一切具有明显火热属性的疮疡,后细分为急性疱疹性皮肤病,直到21世纪初这两层含义一直并存使用。后因中医术语规范化工作要求,一词一义要求明确,规定“热疮”专门指代急性疱疹性皮肤病。此外,通过对比古现代文献中“剪口疮”“燕口疮”“热气疮”“时气口疮”“燎疱”“火燎疱”“火燎疮”等病名的含义,发现上述病名在现代才开始作为“热疮”的别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疮 源流 考证
下载PDF
经典名方泽泻汤的处方考证及历史沿革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双双 姜恒丽 +3 位作者 刘烨 马向慧 康亚娟 曹丽娟 《中医药学报》 CAS 2023年第9期91-96,共6页
通过系统梳理泽泻汤的历代中医古籍,对其处方沿革、基原、炮制、剂量、功能主治等制约经典名方开发的关键核心问题进行考证。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泽泻汤由2味药组成,其组方药材基原选用与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基本保持一... 通过系统梳理泽泻汤的历代中医古籍,对其处方沿革、基原、炮制、剂量、功能主治等制约经典名方开发的关键核心问题进行考证。汉·张仲景《金匮要略》泽泻汤由2味药组成,其组方药材基原选用与2020年版《中国药典》收载品种基本保持一致,泽泻基原为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 Linn.、白术基原为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饮片建议选用生品,参照202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的方法进行炮制;剂量选择以一两=3 g折算,泽泻15 g,白术6 g。该方古籍记载主治痰饮所导致的疾病,现代临床常用于梅尼埃病、高血压、高血脂、中耳炎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名方 泽泻汤 处方考证 历史沿革
下载PDF
《敖氏伤寒金镜录》对伤寒与火热舌象特征的阐述
10
作者 刘雪娇 鲁明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2-35,共4页
《敖氏伤寒金镜录》开创以图文形式展现舌象的先篇,被称为“中国舌诊学奠基之作”。通过对其舌象的整理归纳可知,其理论体系源于伤寒论与火热论。基于此,本文旨在立足《伤寒论》从病机角度阐述伤寒六经病舌象,从火热病治法角度切入阐述... 《敖氏伤寒金镜录》开创以图文形式展现舌象的先篇,被称为“中国舌诊学奠基之作”。通过对其舌象的整理归纳可知,其理论体系源于伤寒论与火热论。基于此,本文旨在立足《伤寒论》从病机角度阐述伤寒六经病舌象,从火热病治法角度切入阐述火热病舌象。以发展眼光看,其从舌象角度丰富《伤寒论》辨证体系,从治法角度为温病辨证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借鉴,因此其地位远不止于舌诊学奠基,更在中医两大辨证体系--伤寒病与火热病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敖氏伤寒金镜录 伤寒论 火热论 舌象
下载PDF
“以意逆志”新解“天明则日月”
11
作者 李松松 李海峰 陈东煜 《四川中医》 2023年第5期22-24,共3页
运用《孟子》中“以意逆志”读诗法,对《素问·四气调神论》“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一段重新断句,将其解为“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使本段文意贯通,又契合本章主旨。为理解中医基础思想的构建,可备一说。
关键词 以意逆志 天明则日月 学术探讨
下载PDF
从阳明而发之谵语防治探讨
12
作者 于路游 杨金萍 +1 位作者 窦立雯 王瑞雄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89-292,共4页
谵语多由津亏液竭、热扰神明所致。阳明合病、并病出现谵语,多因误汗、误下致邪入阳明所致。汗出使津液外散,增津伤热燥之祸;误下又耗烁体内之津液,添津枯耗竭之灾。故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依据阳明“胃家实”的发病机制,病从太阳阳明而发... 谵语多由津亏液竭、热扰神明所致。阳明合病、并病出现谵语,多因误汗、误下致邪入阳明所致。汗出使津液外散,增津伤热燥之祸;误下又耗烁体内之津液,添津枯耗竭之灾。故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依据阳明“胃家实”的发病机制,病从太阳阳明而发者,治以清里疏表;病从少阳阳明而发者,治以枢转少阳之机;邪气转归于阳明里实者,治以通腑泄热。并提出以下预防措施:以小柴胡汤未病先防,祛邪止于少阳,使邪去正自安;用大柴胡汤和里攻表,止邪于少阳阳明;选用期门一穴,散厥阴血中热邪,阻截病传途径。综合考虑谵语病发前后的致病因素,未病先防于前,既病防变于后,防治结合,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谵语 阳明病 津亏液竭 热扰神明 清里疏表 太阳阳明 枢转少阳 通腑泄热
下载PDF
“形神合一”中医学的生命整体观 被引量:31
13
作者 王昊 杜渐 +3 位作者 张振华 邵祺腾 王克勤 杨秋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39-240,242,共3页
"形神合一"是中医学的生命整体观,也是中医心理学奠基的理论之一。其思想内涵为神本于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且神是形的功能活动体现,即所谓"形具神生"、"形质神用"、"神能御其形"。此理论几千... "形神合一"是中医学的生命整体观,也是中医心理学奠基的理论之一。其思想内涵为神本于形而生,依附于形而存,且神是形的功能活动体现,即所谓"形具神生"、"形质神用"、"神能御其形"。此理论几千年来在中医临床诊断、治疗以及养生保健中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对其深入探究有着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神合一 生命整体观 中医心理学
下载PDF
“肾藏精”藏象理论探析 被引量:24
14
作者 王剑 郑洪新 杨芳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9-121,共3页
"肾藏精"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阐述"肾藏精"的"象"表征信息;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生髓主骨、通脑,起亟、主外等生理效应;"肾藏精"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中心法则... "肾藏精"是中医藏象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点阐述"肾藏精"的"象"表征信息;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生髓主骨、通脑,起亟、主外等生理效应;"肾藏精"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EI)、中心法则、DNA、干细胞等生物学基础;"从肾论治"相关疾病细胞、分子水平的生物学机制。"肾藏精"如何调控基因差异表达、干细胞定向分化尚需进一步深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藏精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中心法则 DNA 干细胞
下载PDF
金元医家郁火理论汇通 被引量:21
15
作者 殷鸣 金钊 张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98-1600,F0004,共4页
郁火即气机郁滞不通所致之火,首见于《黄帝内经》,在金元时期得到重要发展,玄府、阴火、相火等理论背后都体现了金元医家对郁火的关注。东汉·张仲景已提出“阳气怫郁”是伤寒的重要病机,而刘完素将玄府不通作为郁火产生的机理,以... 郁火即气机郁滞不通所致之火,首见于《黄帝内经》,在金元时期得到重要发展,玄府、阴火、相火等理论背后都体现了金元医家对郁火的关注。东汉·张仲景已提出“阳气怫郁”是伤寒的重要病机,而刘完素将玄府不通作为郁火产生的机理,以广义之玄府论证郁火的普遍性,使郁火不再局限于外感风寒闭郁之一端。张子和重视痰瘀所致的郁火,李东垣补充气虚运化失司亦可致郁,朱丹溪以“相火失常”总结前人之说,并将郁滞作为生理之火与病理之火的转化条件。火郁当发,而不是一味地寒凉沉降,发越郁火需以风药为主,风药不仅仅能解表更能开通表里玄府,调畅内外气机,在风药的不同配伍中衍生出补气升阳、辛凉透散等治法,在临床各科中运用广泛,并对后世温病学的形成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火 玄府 阴火 相火 风药
下载PDF
浅谈中医科学诠释的理念、规范与路径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永炎 盖国忠 +1 位作者 张志强 陈仁波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2,共2页
针对中医科学诠释的基础在于有丰富的哲学理念的高度、有序地引领导入了中医科学诠释亟需建立科学的规范标准:经验性、理性、可检验性、节简性、普适的价值、尝试性、能被严格地评判的及美学8个方面,还对中医临床的科学诠释提出了一些... 针对中医科学诠释的基础在于有丰富的哲学理念的高度、有序地引领导入了中医科学诠释亟需建立科学的规范标准:经验性、理性、可检验性、节简性、普适的价值、尝试性、能被严格地评判的及美学8个方面,还对中医临床的科学诠释提出了一些有益的研讨。最后示例性地论述了SARS机理的中医科学诠释,对于中医开展科学诠释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学 诠释学 规范标准 路径 SARS
下载PDF
结合临证 再探“阴火” 被引量:23
17
作者 崔翰博 关怿 +1 位作者 魏青 任永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1763-1764,1822,共3页
李东垣提出“阴火”理论,“饮食失节,寒温不适”为其病因,脾胃亏虚、脾不升清致精微下流,令精微不能上呈心肺,心肺阴虚而生虚热为其病机。“阴火”病位在心而火热之象多现于心肺,亦可涉及其他脏腑。“阴火”并非一个固定证型,而是一系... 李东垣提出“阴火”理论,“饮食失节,寒温不适”为其病因,脾胃亏虚、脾不升清致精微下流,令精微不能上呈心肺,心肺阴虚而生虚热为其病机。“阴火”病位在心而火热之象多现于心肺,亦可涉及其他脏腑。“阴火”并非一个固定证型,而是一系列具有共同病机演变规律的证,脾虚内热是此类证的共同病理特点,其中脾虚、湿停、心肺阴虚、心阴虚之火的侧重有所不同,加之虚火所伤之部位各异,因而此类病症之临床表现各异,见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癌性发热、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慢性炎症等许多疾病状态中。治疗中取甘温除热法,以补脾土之虚、升清阳之陷、化湿浊之聚、润上焦之燥、清火热之余,令机体恢复左升右降之职,方能使阴火得除,诸疾得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阴火 甘温除热 脾虚内热 李东垣
下载PDF
证候要素的诊断依据是症状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19
18
作者 于东林 张磊 +1 位作者 王义国 张启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624-1625,共2页
证候的诊断依据是症状的组合,证候要素的诊断依据是症状临床特征的组合。症状的临床特征包括症状的部位特征、性质特征、功能特征和加重缓解因素。症状的部位特征和功能特征常是病位要素的诊断依据,症状的性质特征和加重缓解因素常是病... 证候的诊断依据是症状的组合,证候要素的诊断依据是症状临床特征的组合。症状的临床特征包括症状的部位特征、性质特征、功能特征和加重缓解因素。症状的部位特征和功能特征常是病位要素的诊断依据,症状的性质特征和加重缓解因素常是病性要素的诊断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候要素 症状的临床特征 中医诊断
下载PDF
精室考 被引量:19
19
作者 蔡云 甘可 薛建国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6-568,共3页
"精室"频见于古今中医文献,但多未明确给予详细定义,杂说颇多。目的:梳理"精室"源流,考证"精室"定位定义。方法:检索"中医典海""中华医典""超星数字图书""读秀数字图... "精室"频见于古今中医文献,但多未明确给予详细定义,杂说颇多。目的:梳理"精室"源流,考证"精室"定位定义。方法:检索"中医典海""中华医典""超星数字图书""读秀数字图书""方正数字图书""CADAL数字图书""民国中医药文献数字资源"数据库再行人工复检,系统回顾梳理古代文献有关"精室"的论述。结论:"精室"是中医学"肾"及其功能表述的外延,不能归于"奇恒之腑";落实于解剖定位,"精室"位于下焦,对应人体组织器官,非特指"前列腺"而包括前列腺、精囊腺、睾丸等男性生殖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室 前列腺 考证
下载PDF
肺通调水道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21
20
作者 孟庆岩 张庆祥 高思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0-161,共2页
肺通调水道是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肺通过宣发肃降、输布津液到机体各部,濡养机体。该功能还与肺主气和肺朝百脉的功能密切联系。肺通调水道则肺气升降有序,血液运行通畅;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失常,则会引起多种病变。通过探讨肺通调水道的生... 肺通调水道是肺的主要生理功能。肺通过宣发肃降、输布津液到机体各部,濡养机体。该功能还与肺主气和肺朝百脉的功能密切联系。肺通调水道则肺气升降有序,血液运行通畅;肺通调水道的功能失常,则会引起多种病变。通过探讨肺通调水道的生理病理意义,以加深中医理论内涵研究并能对临床进行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通调水道 津液代谢 临床意义 中医基础理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