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3篇文章
< 1 2 2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伤寒杂病论》下法研究进展
1
作者 朱青 杨彩丽 +1 位作者 林色奇 查青林 《江西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73-76,共4页
通过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搜索引擎,检索《伤寒杂病论》下法的研究文献,剔除研究结果相似的论文,对研究论文按照理论研究、临床应用、用药规律、下法禁忌、对后世的影响进行分类整理,以了解《伤寒杂病论》下法现代研究概况,从而为深... 通过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搜索引擎,检索《伤寒杂病论》下法的研究文献,剔除研究结果相似的论文,对研究论文按照理论研究、临床应用、用药规律、下法禁忌、对后世的影响进行分类整理,以了解《伤寒杂病论》下法现代研究概况,从而为深入挖掘中医下法的理论和临床价值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法 伤寒论 金匮要略
下载PDF
“疾病过程”论 被引量:22
2
作者 齐向华 宋晓宾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2期234-236,共3页
通过对疾病的病因、病机及西医疾病辨识等各个环节进行剖析,认为疾病并非是仅仅局限于器官、组织、分子层面的改变,而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机体在功能、结构、精神情志等层面随时间推移而产生变化的动态演变过程。在此过程中,疾病的萌芽... 通过对疾病的病因、病机及西医疾病辨识等各个环节进行剖析,认为疾病并非是仅仅局限于器官、组织、分子层面的改变,而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机体在功能、结构、精神情志等层面随时间推移而产生变化的动态演变过程。在此过程中,疾病的萌芽、发展、传变及转归各个阶段密切相关。准确把握疾病的演变规律,用"过程论"的观点分析疾病全局,即掌握了疾病的关键环节,有助于实现疾病预防诊治预后一体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疾病 过程 病因 时间
下载PDF
从药物警戒观谈《伤寒论》误汗及汗法禁忌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炯华 王永炎 +2 位作者 谢雁鸣 申春悌 俞冲 《江苏中医药》 CAS 2009年第9期63-64,共2页
从现代药物观的角度对仲景《伤寒论》中有关"误汗"、"误汗变证"、"汗法禁忌证"条文进行详细分析,可发现《伤寒论》已具备"药物警戒"和"药物不良反应"之现代药物观雏形,今天加以研究... 从现代药物观的角度对仲景《伤寒论》中有关"误汗"、"误汗变证"、"汗法禁忌证"条文进行详细分析,可发现《伤寒论》已具备"药物警戒"和"药物不良反应"之现代药物观雏形,今天加以研究仍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误汗 变证 药物警戒 不良反应
下载PDF
试析《伤寒论》重视脾胃辨证的“治未病”思想 被引量:7
4
作者 黄欢 黄家诏 黄贵华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9-20,共2页
"治未病"是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秉承了《内经》、《难经》中的"治未病"思想,在临床实践中充分重视脾胃辨证对预防疾病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5个方面:顾护脾胃,未病先防;助胃祛邪,既病... "治未病"是中医学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张仲景所著《伤寒论》秉承了《内经》、《难经》中的"治未病"思想,在临床实践中充分重视脾胃辨证对预防疾病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5个方面:顾护脾胃,未病先防;助胃祛邪,既病早治;扶脾益胃,已病防传;温中助阳,重病防变;调养脾胃,病瘥防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治未病 脾胃辨证
下载PDF
六经体质学说及其对治未病的意义 被引量:6
5
作者 李真 冯晓东 张铭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5-106,共2页
根据《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归纳出六经疾病的各自易感性,提出了六经体质学说。据此将人群分为7个体质类型,即太阳、厥阴、阳明、太阴、少阳、少阴及阴阳平和体质。根据六经体质的不同,其对疾病的易感性亦不同,结合治未病思想,可以对... 根据《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归纳出六经疾病的各自易感性,提出了六经体质学说。据此将人群分为7个体质类型,即太阳、厥阴、阳明、太阴、少阳、少阴及阴阳平和体质。根据六经体质的不同,其对疾病的易感性亦不同,结合治未病思想,可以对疾病进行针对性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经体质 分类 治未病
下载PDF
《伤寒论》汤剂加水量与煮取量的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王竹兰 肖相如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4期885-887,共3页
加水量与煮取量是影响汤剂质量的两个重要参数,对《伤寒论》中汤剂加水量与煮取量的有关数据进行了整理,研究发现其加水量与煮取量具有类方相似的规律;认为影响加水量的因素主要有方剂功效、方剂药量、药物药性等,而煮取量的多少主要由... 加水量与煮取量是影响汤剂质量的两个重要参数,对《伤寒论》中汤剂加水量与煮取量的有关数据进行了整理,研究发现其加水量与煮取量具有类方相似的规律;认为影响加水量的因素主要有方剂功效、方剂药量、药物药性等,而煮取量的多少主要由服药情况决定;该研究结果可以给现代煎药方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有利于汤剂质量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汤剂 加水量 煮取量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伤寒论》的方证体系初探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秀清 冯世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4期50-52,共3页
《伤寒论》的方证体系初探刘秀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冯世纶(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关键词《伤寒论》,方证体系刘渡舟老师在第一次中日《伤寒论》学术讨论会上讲:“使用经方的关键在于抓住主证。... 《伤寒论》的方证体系初探刘秀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冯世纶(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关键词《伤寒论》,方证体系刘渡舟老师在第一次中日《伤寒论》学术讨论会上讲:“使用经方的关键在于抓住主证。”并指出:“本书内容多能理论联系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方证体系 中医基础学 中医理论
下载PDF
《伤寒论》发热证治 被引量:4
8
作者 张涛 常秀生 王彦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8-19,共2页
通过整理归纳《伤寒论》中有关发热的条文,把发热的病因归纳为10个方面:(1)外感发热;(2)营卫不和发热;(3)蓄水发热;(4)瘀血发热;(5)阳明气分发热;(6)热郁胸膈发热;(7)阳明里实发热;(8)湿热郁蒸发热;(9)少阳病发热;(10)虚阳外越发热。并... 通过整理归纳《伤寒论》中有关发热的条文,把发热的病因归纳为10个方面:(1)外感发热;(2)营卫不和发热;(3)蓄水发热;(4)瘀血发热;(5)阳明气分发热;(6)热郁胸膈发热;(7)阳明里实发热;(8)湿热郁蒸发热;(9)少阳病发热;(10)虚阳外越发热。并分别总结出其特点及其治法,最后指出《伤寒论》中还有两种病因同时所致的发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 伤寒论 中医学术发掘
下载PDF
葛根的解肌作用及其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张艳梅 于凤文 +1 位作者 刘春梅 王越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07期121-121,共1页
目的阐述关于葛根"解肌"的资料记载,史料中解肌的含义、机理以及葛根解肌的药理学研究。方法通过各种文献资料的查阅,从葛根解肌的含义、葛根解肌的机理和葛根解肌之药理学研究等方面论述葛根的解肌作用及药理学研究。结果与... 目的阐述关于葛根"解肌"的资料记载,史料中解肌的含义、机理以及葛根解肌的药理学研究。方法通过各种文献资料的查阅,从葛根解肌的含义、葛根解肌的机理和葛根解肌之药理学研究等方面论述葛根的解肌作用及药理学研究。结果与结论对于葛根解肌作用,古人将其定位于太阳与阳明经俞,用以治疗外感发热、头痛项背强痛等症。现代药理学发现,葛根的解肌作用可引申治疗高血压病的项背强痛,冠心病、心绞痛的心肌缺血,关节炎的关节强直、腰肌劳损等疾病。对葛根解肌作用的发展和创新,从治疗太阳经俞"项背强几几"引申到高血压病之颈项强痛、神经性耳聋的治疗;从解肌到解痉,引申应用于结石、痛经;从阳明肌肉引申到关节炎的治疗;以"起阴气,升津液"联想到扩张冠状动脉,增加脑血流量,进而到葛根的活血化瘀,引申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不但丰富和发展葛根解肌作用的内涵,而且扩大葛根解肌作用的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葛根汤 解肌作用 药理学研究
下载PDF
《伤寒论》治病重阳气思想探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盛全成 盛生宽 《江苏中医药》 CAS 2017年第9期9-10,共2页
《伤寒论》六经方证论治疾病,不论外感,还是内伤、重危病症的抢救以及对疾病的预后判断都突出了阳气的重要性。强调治外感,重辛温,宣通阳气;治内伤,重温补,扶助阳气;治重危,急回阳,峻补阳气;以阳气消长判断疾病预后。
关键词 伤寒论 阳气 方证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桂枝汤中桂枝、白芍调和营卫与通达血管内外相关性探析 被引量:21
11
作者 刘淼 吕晓东 白长川 《河北中医》 2019年第7期1098-1101,共4页
桂枝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名方,被后世医家称为“群方之魁”,现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科的诸多疾病。桂枝与白芍既是桂枝汤的核心药物,又是调和营卫的关键。我们根据“卫行脉外,营行脉中”之理论,将桂枝汤的作用靶向定... 桂枝汤是张仲景《伤寒论》中的名方,被后世医家称为“群方之魁”,现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内、外、妇、儿等科的诸多疾病。桂枝与白芍既是桂枝汤的核心药物,又是调和营卫的关键。我们根据“卫行脉外,营行脉中”之理论,将桂枝汤的作用靶向定位于血管内外,认为凡是机体周身血管循行之处,均为桂枝汤调和营卫之场所,并非专指调和太阳在表之不和,更与通达血管内外存在着毋庸置疑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桂枝 白芍 调和营卫 通达血管内外
下载PDF
《伤寒论》蕴含循证医学观念探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宋俊生 熊俊 +3 位作者 高岑 薛晓焕 周煜凡 商铁刚 《江苏中医药》 CAS 2010年第10期1-2,共2页
《伤寒论》蕴含循证医学观念,表现在对最佳证据提炼、重视评价思想运用、具有荟萃分析的雏形以及证据推荐的分级四个方面。循证医学虽然是现代学科发展交融的产物,但是它"基于问题、遵循证据、关注实践"的观念与《伤寒论》的... 《伤寒论》蕴含循证医学观念,表现在对最佳证据提炼、重视评价思想运用、具有荟萃分析的雏形以及证据推荐的分级四个方面。循证医学虽然是现代学科发展交融的产物,但是它"基于问题、遵循证据、关注实践"的观念与《伤寒论》的思想不谋而合。从循证医学进行探讨《伤寒论》,可深刻领悟仲景确立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循证医学 中医学术发掘
下载PDF
《伤寒论》中针灸应用规律浅探 被引量:6
13
作者 闫东艳 刘贯华 《江苏中医药》 CAS 2009年第9期51-52,共2页
《伤寒论》在针灸治疗方面亦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其应用规律有:三阳宜针且针法多用于治疗热证、实证,尚能截断传经之道;三阴宜灸且灸法多用于治疗虚证、寒证;针药并用相得益彰。掌握这些规律,对针灸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伤寒论 针法 灸法 针药并用
下载PDF
《伤寒论》辨汗 被引量:7
14
作者 赵春江 蔡辉 赵凌杰 《河北中医》 2013年第6期922-923,937,共3页
《伤寒论》有关汗证条文众多,研究汗证的辨证对理解仲景学说及指导临床治疗均有着重要意义。兹从汗证的成因进行分析,望使得《伤寒论》中的汗证更为名目清晰。1何谓汗1.1《内经》之汗《说文解字》言:“汗,身液也。”《说文解字》... 《伤寒论》有关汗证条文众多,研究汗证的辨证对理解仲景学说及指导临床治疗均有着重要意义。兹从汗证的成因进行分析,望使得《伤寒论》中的汗证更为名目清晰。1何谓汗1.1《内经》之汗《说文解字》言:“汗,身液也。”《说文解字》中只说了汗是身之液,但身液者多,未知其为何物。《素问·宣明五气篇》:“五藏化液心为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辨证论治
下载PDF
《伤寒论》养阴存津治法探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马红 王灿晖 杨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13-15,共3页
在伤寒发病、传变过程中 ,不仅有寒盛阳虚证 ,亦有热盛津伤证。《伤寒论》中始终贯穿着“存阴液”的基本精神 ,在治疗上开养阴保津法运用于临床之先河。张仲景用养阴存津法治疗伤寒 ,既有用补法滋阴生津 ,尚有将其融于汗、吐、下、和、... 在伤寒发病、传变过程中 ,不仅有寒盛阳虚证 ,亦有热盛津伤证。《伤寒论》中始终贯穿着“存阴液”的基本精神 ,在治疗上开养阴保津法运用于临床之先河。张仲景用养阴存津法治疗伤寒 ,既有用补法滋阴生津 ,尚有将其融于汗、吐、下、和、温、清等其它治法之中。既有用养阴药物滋阴生津 ,尚有不投养阴之品 ,亦获护阴存津之效。其创制的多首滋养阴液及祛邪存津的著名方剂 ,为养阴存津治法的理论建立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养阴存津 治法
下载PDF
AIDS高危人群-吸毒人群基数估计国内研究实践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平 吕繁 《传染病信息》 2005年第1期43-45,共3页
随着药物滥用问题的不断严重化,我国吸毒人群中感染HIV者比例逐渐增高.对AIDS的防治不但要掌握HIV感染率,还要对HIV感染人数和AIDS患者数做出科学的测算.因此,吸毒人群基数估计方法的研究渐成为AIDS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热点.
关键词 吸毒人群 国内研究 基数估计 高危人群 药物滥用问题 HIV感染率 AIDS患者 感染人数 估计方法
下载PDF
《伤寒论》阳明病篇有关问题评述 被引量:13
17
作者 顾武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65-69,共5页
对阳明病篇中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点击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胃家实”实指肠府燥屎阻结之证 ;阳明病始时之“恶寒”当为太阳病之表现 ,只不过阳明里热偏盛 ,邪气很快化热入里 ,故“二日自罢” ,至于其“万物所归 ,无所复传” ,只是... 对阳明病篇中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了点击 ,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胃家实”实指肠府燥屎阻结之证 ;阳明病始时之“恶寒”当为太阳病之表现 ,只不过阳明里热偏盛 ,邪气很快化热入里 ,故“二日自罢” ,至于其“万物所归 ,无所复传” ,只是说明六经病证皆可传于阳明 ,但对“无所复传”则当活看 ,关键是视胃气的强弱 ;2 19条白虎汤非治三阳合病之证 ,而是治三阳合病太少之邪统归阳明之证 ,“若自汗出”是其辨证之眼目 ;阳明病篇之用小柴胡汤、桂枝汤、麻黄汤都是建立在合病、并病的基础上 ,是邪虽由太、少传至阳明 ,但太、少之邪未罢 ,是时若阳邪病证不甚 ,则可先从太、少论治 ,此符合表里同病先表后里的治则 ,非为阳明病而用柴、桂、麻黄之剂 ;对于茵陈蒿汤 ,方中之大黄重在伍茵陈、栀子以清利湿热 ,非为通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阳明病篇 胃家实 胃气 茵陈蒿汤 中医学
下载PDF
从《伤寒论》证治看“卫出下焦” 被引量:4
18
作者 赵志英 周春祥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5期279-280,共2页
针对“卫出下焦”、“卫出上焦”的不同观点 ,通过对《伤寒论》中卫气失常病理机制及治疗思路的分析 ,从发病学、病理学及治疗学角度为“卫出下焦”理论找到了赖以成立的依据 ,反证了《内经》“卫出下焦”理论的正确性。
关键词 《伤寒论》 证治 卫出下焦
下载PDF
《伤寒论》寒热错杂证用药规律初探 被引量:4
19
作者 焦召华 李岩 +2 位作者 郭健 程素利 陈爽 《四川中医》 2012年第6期18-20,共3页
《伤寒论》对寒热错杂的证治以六经辨证体系做了系统阐述。现以疾病部位为根据,就寒热错杂证病因病机、证候表现、选方用药规律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
关键词 伤寒论 寒热错杂证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伤寒论》水气病初探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春婷 王长松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5期260-262,共3页
对《伤寒论》有关水气病的论述进行了分析整理,着重探讨其治疗机理。其形成主要与肺、脾、肾3脏功能失常有关;临床表现主要有3个方面,即由水气病邪本身引起的症状、阳气失于敷布引起的症状、水气与它邪互结引起的症状。水气之病,既指有... 对《伤寒论》有关水气病的论述进行了分析整理,着重探讨其治疗机理。其形成主要与肺、脾、肾3脏功能失常有关;临床表现主要有3个方面,即由水气病邪本身引起的症状、阳气失于敷布引起的症状、水气与它邪互结引起的症状。水气之病,既指有形之水肿,又指无形之水气,尤以后者为主。水气病的常用治法有:温阳利水法、育阴利水法、化气利水法、调畅气机法、散结逐水法、解表利水法等。论中法中有法,内容详备,应用灵活,且诸多治法均具有重视气机畅通、治水不忘护脾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水气病 治法 治疗机理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