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0篇文章
< 1 2 6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眼针调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LC3、ATG1、ATG4蛋白表达的研究
1
作者 徐畅 潘茜 +6 位作者 马贤德 张威 刘昱麟 赵甲秀 何树诺 于丹 王哲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97-201,I0036-I0040,共10页
目的通过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模型大鼠脑组织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与CIRI神经细胞自噬的关系。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造模组3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对... 目的通过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CIRI)模型大鼠脑组织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与CIRI神经细胞自噬的关系。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造模组3组,采用改良线栓法对造模组大鼠进行模型复制,造模成功的大鼠分为模型组、3-甲基腺嘌呤(3-methyladenine,3-MA)组、眼针组和3-MA+眼针组。最终,正常组、假手术组和模型组,每组16只;3-MA组、眼针组、3-MA组+眼针组,每组17只。采用ZeaLonga评分法进行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采用透射电镜观察眼针干预前后CIRI自噬小体的形成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脑组织LC3、ATG1、ATG4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眼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自噬小体数目减少;大鼠脑组织LC3、ATG1、ATG4蛋白表达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疗法能够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大鼠脑组织自噬小体数量;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大鼠脑组织LC3、ATG1、ATG4蛋白表达来调控神经细胞过度自噬,从而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自噬 大鼠
下载PDF
基于VOSviewer和CiteSpace的藏医药浴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2
作者 阿达 贡保东知 +2 位作者 其江草 王天虹 加羊加措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4期185-189,共5页
目的 探讨藏医药浴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收录的1988年1月1日-2023年12月30日藏医药浴研究文献,采用Note Express3.6.0软件去重并管理文献,采用Excel2019软件分析纳入文献发... 目的 探讨藏医药浴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 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收录的1988年1月1日-2023年12月30日藏医药浴研究文献,采用Note Express3.6.0软件去重并管理文献,采用Excel2019软件分析纳入文献发文时间,采用VOSviewer1.6.18软件进行作者、关键词共现分析,采用CiteSpace6.1.R6软件进行关键词聚类、突现、时间线分析。结果 共纳入573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纳入文献涉及763位作者,形成了以张艺、辛措吉为代表的2个主要研究团队,其中张艺团队倾向于基础研究,辛措吉团队倾向于临床研究。共涉及564个关键词,高频关键词有藏医药浴、类风湿关节炎、五味甘露药浴等。结论 藏医药浴相关研究逐年增多,发展前景良好,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类风湿关节炎、银屑病、中风后遗症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医药浴 VOSviewer CITESPACE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温肾健脾法联合耳穴埋豆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旖晴 杨洋 +3 位作者 牛然 苏晓兰 孙晓红 魏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温肾健脾法联合耳穴埋豆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于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IBS-D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 目的探讨温肾健脾法联合耳穴埋豆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于2020年6月—2022年6月收治的IBS-D患者104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温肾健脾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耳穴埋豆。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症状评分、肠易激综合征生活质量评分(irritable bowel syndrome-quality of life,IBS-QOL)及胃肠激素[包括血清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P物质(substance P,SP)、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胆囊收缩素(cholecystokinin,CCK)]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症状及IBS-QOL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IBS-QOL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症状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IBS-QO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5-HT、VIP、SP、SS、CCK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5-HT、VIP、SP、CCK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SS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肾健脾法联合耳穴埋豆应用于IBS-D患者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改善症状及生活质量评分,同时还能有效改善胃肠激素水平,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易激综合征 腹泻型 温肾健脾法 耳穴埋豆 临床疗效 胃肠激素 生活质量
下载PDF
耳穴揿针联合栀黄散穴位贴敷在胆石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孙惠 郭晓娟 何婷婷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2-175,共4页
目的观察耳穴揿针联合栀黄散穴位贴敷对胆石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耳穴揿针组(40例),B组:穴位贴敷组(40例),C组:联合治疗组(40例)。A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耳穴揿针治疗,按压4~6次/d,1~3 min/次,5 ... 目的观察耳穴揿针联合栀黄散穴位贴敷对胆石症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耳穴揿针组(40例),B组:穴位贴敷组(40例),C组:联合治疗组(40例)。A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耳穴揿针治疗,按压4~6次/d,1~3 min/次,5 d 1个疗程,双耳交替操作。B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栀黄散穴位贴敷,贴敷于双侧胆俞穴、双侧肝俞穴、右侧期门穴、双侧阳陵泉穴,贴敷时间为4~6 h,2次/d,5 d 1个疗程。C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耳穴揿针和栀黄散穴位贴敷治疗。通过疼痛数值评分量表(NRS)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0.5、1、2、24、48 h疼痛评分;治疗前后3组患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胆红素、肝功能(ALT)变化情况;通过B超检查治疗前后胆囊收缩功能、胆囊壁厚度。结果干预后3组患者疼痛评分时间效应值、CRP、胆红素、ALT数值、胆囊壁厚度均低于干预前,胆囊收缩功能较干预前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两组患者干预后疼痛评分时间效应值、CRP、胆红素、ALT数值、胆囊壁厚度、胆囊收缩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干预后疼痛评分时间效应值、CRP、胆红素、ALT数值、胆囊壁厚度均低于A、B两组,胆囊收缩功能高于A、B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揿针和栀黄散穴位贴敷应用于胆石症患者,均可减轻患者的疼痛反应,降低炎症作用,促进肝功能恢复,增强胆囊收缩功能。将两者联合应用,临床疗效更加显著,能够加速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石症 耳穴揿针 穴位贴敷 联合应用
下载PDF
从自噬机制探讨眼针防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
5
作者 何树诺 马贤德 +3 位作者 徐畅 赵甲秀 王哲 张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5-138,共4页
自噬是经典的细胞死亡途径,在缺血、缺氧、营养物质匮乏等应激条件下被激活,适度自噬可以清除受损细胞内细胞器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超出细胞承受程度的自噬则会导致细胞死亡,自噬在细胞生存、分化、发育及内环境稳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自噬是经典的细胞死亡途径,在缺血、缺氧、营养物质匮乏等应激条件下被激活,适度自噬可以清除受损细胞内细胞器和错误折叠的蛋白质,超出细胞承受程度的自噬则会导致细胞死亡,自噬在细胞生存、分化、发育及内环境稳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眼针可以通过抗细胞凋亡、抗内质网应激、抗氧化应激等通路调节自噬机制,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erebr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CIRI)。通过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库、NCBI数据库从建库到2023年12月7日有关CIRI激活自噬的文献,结合眼针防治CIRI相关实验数据进行分析,总结CIRI与自噬之间机制及其在眼针防治CIRI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为进一步科研及临床推广眼针治疗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 自噬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载PDF
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
6
作者 孟凡萍 刘增雪 +1 位作者 陆静珏 黄春红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97例患者,互动式头针组采用头针同时+平衡功能康复训练,传统头针组采用头针后+平衡功能康复训练。... 目的探讨互动式头针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平衡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9月—2021年10月期间在该院就诊的97例患者,互动式头针组采用头针同时+平衡功能康复训练,传统头针组采用头针后+平衡功能康复训练。分析治疗前后的NIHSS、Berg平衡、Barthel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4周后,互动式头针组、传统头针组的NIHSS、Berg平衡、Barthel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且互动式头针组改善NIHSS、Berg平衡、Barthel评分幅度优于传统头针组(均P<0.05)。结论互动式头针治疗脑卒中后平衡功能障碍较头针后平衡功能训练更有利于患者平衡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动式头针 脑卒中 平衡功能障碍 平衡功能康复训练 Berg平衡评分
下载PDF
针刺对肺部感染患者临床症状及炎性指标的影响
7
作者 毛韶华 孙培养 +5 位作者 鹿林 尹婷婷 张润 毕继蕊 倪兴 何娟 《吉林中医药》 2024年第7期856-859,共4页
目的 观察健脾益肺化痰组穴针刺疗法对肺部感染患者中医证候积分、MLR、NLR、CRP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肺部感染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0例另予健脾益肺化痰组穴针刺疗法。2组均治... 目的 观察健脾益肺化痰组穴针刺疗法对肺部感染患者中医证候积分、MLR、NLR、CRP及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肺部感染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0例另予健脾益肺化痰组穴针刺疗法。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MLR、NLR、CRP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MLR、NLR及CRP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D-二聚体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但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益肺化痰组穴针刺疗法治疗肺部感染,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症反应,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 针刺 肺部症状 炎症反应
下载PDF
浅析彭静山眼针取穴分区定位与眼眶穴位相关性及异同
8
作者 刘通 邵妍 王鹏琴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5-167,共3页
目的挖掘整理彭静山眼针疗法八区十三穴分区定位及眼针治疗疾病的古籍、文献,系统评价眼针疗法的临床疗效、分区定位原则、取穴原则,明晰其与眼眶周围穴位的相关性,辨析异同。方法通过数据库挖掘整理分析,归纳眼针疗法相关文献,总结眼... 目的挖掘整理彭静山眼针疗法八区十三穴分区定位及眼针治疗疾病的古籍、文献,系统评价眼针疗法的临床疗效、分区定位原则、取穴原则,明晰其与眼眶周围穴位的相关性,辨析异同。方法通过数据库挖掘整理分析,归纳眼针疗法相关文献,总结眼周腧穴,如睛明、攒竹、丝竹空、瞳子髎的定位、主治功能与眼针十三穴的异同。分析眼针十三穴中与体针腧穴位置相近的解剖定位区别、主治功能区别,为眼针疗法取穴分区提供文献依据。以眼针穴区治疗作用与眼眶周围体针治疗作用进行分类,将其治疗作用分两方面统计分析。结果通过分析对比,发现眼周腧穴针刺位置与眼针十三穴针刺位置重复,眼针扩大了眼周腧穴的治疗范围,推测可验证眼针疗法理论“眼针八区十三穴络脑通脏腑”相一致,以期望能为眼针治疗中风、疼痛等疾病提供循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 八区十三穴 睛明 攒竹 丝竹空 瞳子髎
下载PDF
头针治疗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和失眠疗效观察
9
作者 王远青 李洁 +2 位作者 张琛 崔常香 董丽华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 2024年第1期56-59,64,共5页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和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和失眠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头针(SA)治疗,分为观察组(n=23)和对照组(n... 目的:观察头针治疗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和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山东省日照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和失眠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行头针(SA)治疗,分为观察组(n=23)和对照组(n=17)。观察组在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头针疗法,对照组不接受任何针刺治疗,只接受内科常规药物治疗。2组治疗前后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ISI)调查,3个月后再次评估并追踪随访6个月。安全性评估在基线和治疗的第4周进行。结果:随访3、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3个月,2组NIHS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随访6个月,2组NIH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失眠症状均得到改善(P<0.05)。随访3~6个月,观察组PSQI和IS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针对卒中后神经功能重塑和改善失眠症状具有临床治疗价值,且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头针 神经功能重塑 失眠 脑网络
下载PDF
眼针疗法影响脑血流量机制探讨
10
作者 刘雯君 王鹏琴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190-194,共5页
该文为探究眼针疗法对增加脑血流量产生作用的机制,首先从眼针针刺的范围、针刺的深度和可能涉及到的解剖结构,以查阅书籍、文献的方式归纳眼针穴区内的这些解剖结构,包括神经、动静脉、肌肉,探索这些结构的作用,并着重阐述这些结构通... 该文为探究眼针疗法对增加脑血流量产生作用的机制,首先从眼针针刺的范围、针刺的深度和可能涉及到的解剖结构,以查阅书籍、文献的方式归纳眼针穴区内的这些解剖结构,包括神经、动静脉、肌肉,探索这些结构的作用,并着重阐述这些结构通过眼针针刺后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是通过何种机制影响脑血流量的。经过文献检索,文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机制:即自动调节机制、化学调节机制、神经元调节机制、血管内皮细胞调节机制等能够增加脑血流量的机制,阐明了眼针疗法可能是从这些方面途径来提高大脑血流量的。其中的神经元调节机制更值得关注,并对神经血管耦合的概念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认为其可能是眼针疗法调节脑血流量的直接作用机制,值得日后进一步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 眼解剖 脑血流量 周围神经
下载PDF
试论眼针穴区与八卦的关系
11
作者 王慧来 海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0-183,共4页
眼针分区定穴的理论基础是基于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八卦和八廓是眼针分区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眼针发展经历了3个方案,从第一方案到第二方案——穴区位置由双眼不对称改进为对称;从第二方案到第三方案——穴区位置改进了22.5°... 眼针分区定穴的理论基础是基于眼与脏腑经络的关系。八卦和八廓是眼针分区理论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眼针发展经历了3个方案,从第一方案到第二方案——穴区位置由双眼不对称改进为对称;从第二方案到第三方案——穴区位置改进了22.5°的偏差。为探究眼针穴区偏差22.5°的原因,作者追溯了后天八卦的渊源与内涵,拟在厘清眼针穴区与八卦的关系。通过查阅先、后天八卦图,太极图与八卦位置的关系,八卦的特点和研究进展,分析八卦与中医学的内在联系,将乾宫八卦与后天八卦相结合,从而厘清眼针与八卦的关系。后天八卦在三维空间中是立体的、动态的,在对应人体时也需要重新定位。现行眼针国标的穴区划分更符合《易经》《内经》的理论以及后天八卦在眼区的特点——为离下坎上的后天八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八卦 眼针疗法 眼针穴区 易经
下载PDF
耳针疗法辅助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疗效观察
12
作者 李文杰 李洋 《河北中医》 2024年第5期809-814,共6页
目的观察耳针疗法辅助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7例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针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比较2组治疗... 目的观察耳针疗法辅助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7例采取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47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耳针疗法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效果,比较2组治疗前后面部神经传导速度、红外热成像(前额区、耳周区、口角区、颧区及患侧全区温度)、面瘫改良Portmann评分、面部残疾指数躯体(FDIP)评分、免疫炎性指标[免疫球蛋白(IgA)、IgM、IgG、白细胞介素6(IL-6)、IL-21]水平及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FF)评分变化情况,治疗后随访1年,统计对比2组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74%(45/47),对照组总有效率80.85%(38/47),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1、2、3、4周面部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1、2、3、4周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1、2、3、4周前额区、耳周区、口角区及患侧全区温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1、2、3、4周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1、2、3、4周颧区温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但2组组间同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1、2、3、4周改良Portmann、FDIP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治疗1、2、3、4周均高于对照组同期(P<0.05)。2组治疗后血清IgA、IgM、IgG、IL-6、IL-21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WHOQOL-BRFF各维度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耳针疗法辅助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患者,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进一步改善患者面部肌群恢复情况,有效改善患者面部温度、神经功能及面部神经传导速度,且能有效抑制免疫炎性损伤,降低复发率,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麻痹 耳针疗法
下载PDF
芒针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经验拾零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娅露 周婷 +1 位作者 李伟 田梦卓 《中医临床研究》 2024年第3期132-134,共3页
腓总神经损伤在现代医学中属于下肢周围神经损伤疾病,占下肢神经损伤的50.9%,因其解剖位置表浅,故骨折、外伤、手术等均易致其损伤,在临床上多被忽视,常于患者出现症状后才被发觉。临床上尤以小腿及足运动功能和/或感觉功能异常为最明... 腓总神经损伤在现代医学中属于下肢周围神经损伤疾病,占下肢神经损伤的50.9%,因其解剖位置表浅,故骨折、外伤、手术等均易致其损伤,在临床上多被忽视,常于患者出现症状后才被发觉。临床上尤以小腿及足运动功能和/或感觉功能异常为最明显的症状。随着病程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足下垂、足背伸不能、足外翻功能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腓总神经损伤属于中医学中“痿证”范畴,指以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为主症的病证。本病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病变脏器涉及肺、脾(胃)、肝、肾,基本病机为津液、气血、精髓亏虚,不能濡养肌肉筋脉。病理性质分为虚证与实证,也可见虚实夹杂。针灸在补虚泻实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而芒针相对于普通毫针具有刺激性更强、针感透传更深的特点,以此增强针灸治疗的效果。导师周婷主任为广德张氏芒针第四代传人,全国第五批名老中医继承人,从业20余年,尤擅长运用芒针治疗神经系统相关疾病,并在临床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文章通过介绍周婷主任医师运用芒针治疗腓总神经损伤的医案,总结周婷主任治疗该病的临床经验,期望为临床治疗腓总神经损伤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芒针 腓总神经损伤 经验
下载PDF
浮针治疗肩周炎的即刻疗效及安全性 被引量:24
14
作者 陆瑾 孙建华 +3 位作者 符仲华 袁锦虹 李静 吉安庆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14-416,共3页
目的:科学评价使用一次性浮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和常规针组,浮针组采用特制的浮针针具治疗,常规针组采用直径0.38mm、长40mm的一次性针灸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最受限方位的关节活动度、肩关节... 目的:科学评价使用一次性浮针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组和常规针组,浮针组采用特制的浮针针具治疗,常规针组采用直径0.38mm、长40mm的一次性针灸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患者最受限方位的关节活动度、肩关节活动中软组织疼痛自评分及肩部压痛自评分,以及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进针、扫散、留针过程中发生刺痛的次数、出针时出血情况等不适情况。结果:活动相关性疼痛、压痛、最受限方位的关节活动程度的改善均为浮针组优于常规针组,提示浮针组的即刻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组;进针过程中的刺痛次数浮针组少于常规针组,扫散时、留针时的刺痛次数以及出针时出血次数,2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从本试验看,在浮针疗法中使用一次性浮针比常规针灸针更为有效、更为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凝症/针灸疗法 刺法 浮刺 @肩周炎
下载PDF
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患者近期VAS评分头痛强度及MSQ评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4
15
作者 章海凤 常小荣 +1 位作者 刘密 刘未艾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63-1665,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患者近期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头痛强度及近期偏头痛生活品质问卷(Migrain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SQ)量表计分的影响。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目的观察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患者近期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头痛强度及近期偏头痛生活品质问卷(Migrain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MSQ)量表计分的影响。方法将6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针刺角孙、外关、阳陵泉、丘墟穴,对照组针刺非经非穴,每次治疗30 min,每周5次,共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偏头痛强度、VAS评分、MSQ量表计分等指标变化,判断两组近期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VAS计分、头痛强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功能受限、功能障碍、情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少阳经特定穴对偏头痛患者有明显近期疗效,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疗效优于针刺非经非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针刺 特定穴 VAS评分 MSQ评分
下载PDF
眼针疗法的理论基础探讨 被引量:48
16
作者 王鹏琴 王健 +1 位作者 周鸿飞 李敬林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4期700-703,共4页
眼针疗法是彭静山教授首创的一种微针疗法。分为观眼识证和眼针疗法两部分。依据《证治准绳》所载"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晚西北也。内有大络六,谓心、肺、脾、肝、肾,命门各主其一;中络八,谓胆、胃,大小肠,三焦... 眼针疗法是彭静山教授首创的一种微针疗法。分为观眼识证和眼针疗法两部分。依据《证治准绳》所载"目形类丸,瞳神居中而前,如日月之丽东南而晚西北也。内有大络六,谓心、肺、脾、肝、肾,命门各主其一;中络八,谓胆、胃,大小肠,三焦、膀胱各主其一;外有旁支细络莫知其数,皆悬贯于脑,下连脏腑,通畅血气往来以滋于目。故凡病发,则有形色丝络显现,而可验内之何脏腑受病也…"结合《内经》关于眼与脑、脏腑、经络的联系的论述,及八廓八卦确立了眼周八区十三穴。观察白睛脉络颜色、形态变化以诊断疾病,根据变化及辨证在眼眶周围针刺以防病治病。提出"眼络于脑,通调脏腑"假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疗法 经络 脏腑
下载PDF
针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IL-8、sICAM-1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0
17
作者 何升学 陈建良 +4 位作者 吕文 常义 刘宏毅 马俊 黄庆玖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485-487,共3页
目的 :观察针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 8(IL 8)、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 1(sICAM 1)含量的影响 ,并探讨针刺治疗的脑保护作用机理。方法 :将 5 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2 4例和治疗组 2 6例。对照组应用西医... 目的 :观察针刺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 8(IL 8)、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 1(sICAM 1)含量的影响 ,并探讨针刺治疗的脑保护作用机理。方法 :将 5 0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2 4例和治疗组 2 6例。对照组应用西医常规治疗 ,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针刺涌泉和厉兑穴。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 (ELISA)检测患者伤后 1、2、3、5、7d脑脊液中IL 8、sICAM 1含量。结果 :①对照组脑脊液中IL 8、sICAM 1含量在伤后 1d升高 ,2d达高峰 ,3d开始下降 ,5d进一步下降 ,7d下降到正常水平 ;②治疗组脑脊液中IL 8、sICAM 1含量在伤后 1d升高 ,2d下降 ,3d继续下降 ,5d下降到正常水平 ;③治疗组伤后 2、3、5d脑脊液中IL 8、sICAM 1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 <0 0 5 )。结论 :针刺能减轻重度颅脑损伤后脑内炎症反应 ,从而减轻因炎症反应引起的继发性脑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重度颅脑损伤 脑脊液 IL-8 SICAM-1 白细胞介素-8 针灸疗法
下载PDF
眼针疗法研究文献可视化分析
18
作者 衣忠雪 咸楠星 +4 位作者 杜晓峰 王哲 王娜娜 田维柱 张威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75-82,共8页
目的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眼针疗法相关文献,了解该领域研究脉络、热点和发展方向。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Wanfang Data)、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22年发表的... 目的基于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眼针疗法相关文献,了解该领域研究脉络、热点和发展方向。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Wanfang Data)、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建库至2022年发表的眼针疗法相关文献。采用NoteExpress3.7.0.9296对题录进行筛选,采用WPS11.1.0.13703对发文时间和来源期刊进行统计,利用CiteSpace6.1.R6对纳入文献的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计量分析。结果纳入文献964篇,发文量总体呈波动递增趋势。涉及187种来源期刊,发文较多的有《辽宁中医杂志》《中国针灸》《实用中医内科杂志》等;涉及805位作者,发文较多的有王鹏琴、王健、王哲等;涉及369个研究机构,发文较多的有辽宁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等;涉及关键词637个,高频关键词有中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临床研究等。结论眼针疗法研究从理论阐释、病例报道、疗效观察与名医经验逐渐发展为优势病种的基础研究和更高级别的临床研究,中风后神志异常及除外脑血管病的脑部疾病为该领域研究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针疗法 CITESPACE 知识图谱 可视化分析
下载PDF
项针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9
作者 楚佳梅 包烨华 +2 位作者 邹超 龚燕 王翀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0年第9期1897-1900,共4页
目的:探讨项针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44例,运用项针配合体针治疗,留针30min,每日1次,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后进行第2个疗程,最长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42例,运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 目的:探讨项针治疗假性球麻痹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将8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组44例,运用项针配合体针治疗,留针30min,每日1次,6天为1个疗程,休息1天后进行第2个疗程,最长治疗3个疗程;对照组42例,运用常规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吞咽、言语功能的评定和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的影响。结果:两组患者反复唾液吞咽测试、洼田氏饮水测试、洼田氏吞咽能力评定、言语功能评定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P<0.05),针刺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并发症出现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项针可以减少假性球麻痹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项针可明显改善假性球麻痹病人的吞咽和言语障碍,提高吞咽和言语功能分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疗法 项针 假性球麻痹 吞咽功能 言语功能
下载PDF
合谷穴针刺周围性面瘫患者脑功能成像初步分析 被引量:31
20
作者 杨骏 李传富 +5 位作者 张庆萍 袁爱红 徐春生 朱一芳 李落意 赵斌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年第4期608-610,共3页
目的:通过周围性面瘫病人与正常健康志愿者的针刺前、针刺中以及针刺后fMRI的对照研究,探讨针刺合谷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神经生理机制。方法:研究对象分为2组,面瘫组35例,正常对照组24例。2组采用相同的磁共振扫描序列采集针刺前、中、后... 目的:通过周围性面瘫病人与正常健康志愿者的针刺前、针刺中以及针刺后fMRI的对照研究,探讨针刺合谷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神经生理机制。方法:研究对象分为2组,面瘫组35例,正常对照组24例。2组采用相同的磁共振扫描序列采集针刺前、中、后3个静息态和1个针刺任务态的功能数据。利用AFNI程序分析任务态的针刺脑激活区,以及静息态的PCC、SI(左侧和右侧)、MI(左侧和右侧)以及SⅡ(左侧和右侧)的功能联系区。对所有fMRI数据进行组内分析和组间分析,并用Monte Carlo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校正。结果:任务态组内分析显示2组均可见多个脑区激活;静息态组内分析显示针刺前、中、后2组的PCC、SI、MI和SⅡ都与其他脑区存在着广泛的功能联系;组间分析显示面瘫组针刺前左侧SI和右侧MI与运动前区的功能联系增强;针刺中2组之间的功能联系没有显著性差异;面瘫组针刺后双侧的SⅡ与视觉及听觉皮层的功能联系减弱。结论:1)面瘫病人感觉运动皮层之间的功能联系增强;2)2组之间的针刺即时效应存在少许差别,针刺后的差别更加明显;3)针刺合谷穴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可能机制是针刺作用通过强化感觉运动皮层之间的相互功能联系,促进脑功能重组,实现针刺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合谷 周围性面瘫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 脑功能重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