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岭南湿邪致病特点及其论治 被引量:38
1
作者 孔炳耀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3-5,共3页
本文结合岭南的气候、地理特点,讨论了岭南多湿及湿邪的成因和临证特色,认为湿邪为岭南六淫之首,不能囿于“下先受之”的认识。通过分析近代岭南诸多名老中医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结合个人的体会,认为岭南之湿四季皆盛,治湿是岭... 本文结合岭南的气候、地理特点,讨论了岭南多湿及湿邪的成因和临证特色,认为湿邪为岭南六淫之首,不能囿于“下先受之”的认识。通过分析近代岭南诸多名老中医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结合个人的体会,认为岭南之湿四季皆盛,治湿是岭南医学的重要学术特点之一。岭南湿邪的论治,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注重机体气化,用药以松、通、清为宜;二是时时顾护脾胃,选方需甘、平、淡为务;三是明确分清气营,辨别湿邪的从化,常法当化、渗、养为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邪 致病力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温病辨治汇讲 第14讲 湿热病辨治——中焦湿热证候(2)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景源 王庆侠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1999年第10期12-14,共3页
关键词 温病 温热病 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下载PDF
试析“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 被引量:6
3
作者 宁显明 朱洪民 樊粤光 《长春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1期9-10,共2页
综合历代医家对湿温病诊治的认识,分析了利小便通阳法在湿温病治疗中的重要性,并把通阳法在治疗湿温病和杂病中的用法相鉴别。提出治疗湿温病通阳三法:即发汗通阳,利小便通阳,综合通阳。
关键词 湿温 通阳 利小便 中医药疗法 辩证分型
下载PDF
叶天士湿热论治观 被引量:3
4
作者 宋恩峰 《中医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6期5-6,共2页
世人认为叶天士长温热,薛生白专湿热,其实不然。叶氏对湿邪之性质、致病特点均有精辟的论述,对于湿热性温病的治疗尤多发明,兹择要论述。一地区方域发病有别叶氏据《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精神,结合亲身实践,认识到东南沿海一带,地... 世人认为叶天士长温热,薛生白专湿热,其实不然。叶氏对湿邪之性质、致病特点均有精辟的论述,对于湿热性温病的治疗尤多发明,兹择要论述。一地区方域发病有别叶氏据《素问·异法方宜论篇》精神,结合亲身实践,认识到东南沿海一带,地处卑湿,每值长夏之季,天之热气下逼,地之湿气上蒸,湿热相合,浸淫弥漫,人在气交之中,无不与湿热邪气接触,体虚者易感而罹患湿热病。故叶氏曰:“吾吴(今江苏吴县)湿邪害人最广”。二阳盛热化阴盛寒化湿有内外之分,外湿系感受“六淫”中之湿邪。内湿系脾胃运化失常,湿邪内停。亦有内、外湿相结合为患者,如嗜酒之人,内湿素旺,复感外湿,则内外合邪,湿蕴化热,而成湿热病。从脏腑来论,脾为阴土,胃为阳土,共司水谷之受纳和运化。若脾胃功能失健,则水液运化障碍,聚而成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 温病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刘仕昌教授谈分解湿热法 被引量:4
5
作者 吴智兵 《新中医》 CAS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0期13-15,共3页
结合刘仕昌教授治疗湿热证的经验 ,论述了分解湿热这一治疗大法的意义及临床运用方法。
关键词 湿热 分解湿热法 刘仕昌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分消走泄法在慢性肾脏病湿热浊毒证中的应用 被引量:7
6
作者 牛晨媛 王世荣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第10期5-7,共3页
分消走泄法是温病学家在继承《黄帝内经》学术思想和古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分消走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其“以苦燥之... 分消走泄法是温病学家在继承《黄帝内经》学术思想和古人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方法。“分消走泄”理论源于《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云:“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之。”其“以苦燥之,以淡泄之”是指以苦温燥湿祛其中焦之湿,以淡渗利湿祛其下焦之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消走泄 慢性肾脏病 湿热浊毒证
下载PDF
分消走泄法浅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高展翔 黄海 《山西中医》 2007年第4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分消走泄 湿热 三焦 治法
下载PDF
湿温病湿重于热证的动物实验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程方平 张腊荣 吕文亮 《湖北中医学院学报》 2000年第3期17-18,共2页
用多因素综合造模方法 ,摸拟湿温病湿重于热证的发生发展过程 ,观察实验动物血液生化、免疫功能的变化及病理切片。并用自拟中药燥湿运脾汤治疗模型动物 ,观察其治疗前后的变化。初步揭示湿重于热证的病理实质以及燥湿运脾汤的作用机理。
关键词 湿温病 湿重于热证 燥湿运脾汤 机理
下载PDF
湿温病治则探讨 被引量:1
9
作者 杨宁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1992年第7期11-12,共2页
湿温是由湿热之邪引起的外感热病,湿热为患,多相互裹结,湿遏则热伏,热蒸则湿动,湿盛则阻滞气机,遏伤阳气,而状类伤寒,热盛则伤津耗液,而状类温病,临证每每多见矛盾性的症状,临床辨治较难掌握。
关键词 湿温 治则 治法
下载PDF
小议仙鹤草——苦寒燥湿热,性涩敛气血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昶 《环球中医药》 CAS 2008年第2期20-21,共2页
仙鹤草系蔷薇科植物龙芽草的全草,始载于《图经本草》。味苦涩,性寒,作用广泛,具有止汗、止咳、止血、止痢、涩肠、清热燥湿、活血化瘀以及解毒散结之功。
关键词 仙鹤草 性味 功效
下载PDF
湿温用干姜论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少华 《浙江中医杂志》 北大核心 1997年第7期295-297,共3页
关键词 湿温 干姜 临床应用 治疗
下载PDF
《兰室秘藏》治湿特色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安玲 宋代波 《中医研究》 1996年第5期48-50,共3页
《兰室秘藏》治湿特色山东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张安玲宋代波①主题词a《兰室秘藏》湿邪(中医)/中医药疗法湿易伤脾,脾伤生湿,东垣先生善调脾胃,故亦长于治湿。其《兰室秘藏》对湿的论治,颇具特色,试析如下。健脾为祛湿... 《兰室秘藏》治湿特色山东250014山东中医药大学张安玲宋代波①主题词a《兰室秘藏》湿邪(中医)/中医药疗法湿易伤脾,脾伤生湿,东垣先生善调脾胃,故亦长于治湿。其《兰室秘藏》对湿的论治,颇具特色,试析如下。健脾为祛湿之大法脾胃乃化湿之本。饮食伤胃,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室秘藏 湿邪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暑湿”治案 被引量:1
13
作者 胡铁城 《江苏中医》 北大核心 1993年第8期26-26,共1页
1 暑湿阻遏卫阳初夏气温湿重,感其气者,形似感冒,头身困倦,或有鼻塞,形寒怕冷,甚至烈日高温仍引衣盖被,汗出不畅,口干不渴,舌苔薄白,脉濡而缓。此属湿邪阻遏于表,卫气不宣。治疗当取微微汗出,以轻清芳化透表为主。采用佩兰、豆卷、荷叶... 1 暑湿阻遏卫阳初夏气温湿重,感其气者,形似感冒,头身困倦,或有鼻塞,形寒怕冷,甚至烈日高温仍引衣盖被,汗出不畅,口干不渴,舌苔薄白,脉濡而缓。此属湿邪阻遏于表,卫气不宣。治疗当取微微汗出,以轻清芳化透表为主。采用佩兰、豆卷、荷叶、薄荷、连翘、蔻仁、杏苡仁、桔梗等均获良效。例1 杨×,女,35岁,办事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暑湿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湿温邪陷营血辨治 被引量:3
14
作者 陈宝国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187-188,共2页
关键词 湿温 营血分证 中医药疗法 病因 病机
下载PDF
刘仕昌教授论治“时邪类疟” 被引量:1
15
作者 钟嘉熙 史志云 《广州中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4期229-231,共3页
本文介绍刘仕昌教授论治“时邪类疟”经验。认为一些患者出现寒热似疟,久久不退,用多种治疗方法不验,以“时邪类疟”论治往往可愈。常用方法:①湿热郁阻少阳者用蒿芩清胆汤加减;②暑湿內困,气阴两虚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化裁;③邪伏阴分... 本文介绍刘仕昌教授论治“时邪类疟”经验。认为一些患者出现寒热似疟,久久不退,用多种治疗方法不验,以“时邪类疟”论治往往可愈。常用方法:①湿热郁阻少阳者用蒿芩清胆汤加减;②暑湿內困,气阴两虚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化裁;③邪伏阴分者用青蒿鳖甲汤加减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 中医药疗法 蒿芩清胆汤
下载PDF
叶天士辨治湿热初探 被引量:3
16
作者 陈宝国 潘勤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1期1-2,共2页
《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为叶天士所作,兹就书中有关内容对其辨治湿热心法作一探讨,冀对临床辨治湿热有所裨益。1论病因,内湿外湿互引叶氏论湿热温病的产生原因,强调内湿、外湿互引。外湿的形成,与季节... 《温热论》、《临证指南医案》、《未刻本叶氏医案》为叶天士所作,兹就书中有关内容对其辨治湿热心法作一探讨,冀对临床辨治湿热有所裨益。1论病因,内湿外湿互引叶氏论湿热温病的产生原因,强调内湿、外湿互引。外湿的形成,与季节、气候条件、居住环境等密切相关,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学术思想 湿热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小儿湿温破禁治验举隅 被引量:2
17
作者 姜润林 《安徽中医临床杂志》 1999年第2期120-121,共2页
关键词 湿温 藿香正气散 连朴饮 玉女煎 儿童
下载PDF
湿温兼阴虚证辨治规律探讨 被引量:2
18
作者 江红兵 《山西中医》 2000年第1期10-11,共2页
:通过分析湿温兼阴虚证的形成、辨证要点、阴虚对湿温病机演变的影响、湿温兼阴虚证的治疗,探讨了湿温兼阴虚证的辨证施治规律,论述了与湿温本证的区别。
关键词 湿温 阴虚证 中医药疗法 辨证论治
下载PDF
湿热病用下法的常见类型述要
19
作者 李际强 李振洁 《中医药学刊》 CAS 2001年第1期27-28,共2页
吴鞠通有湿温禁下之论断 ,后世许多医者拘泥于此 ,而常贻误病情。从多方面论述了下法在湿温病中的应用。湿温用下的目的是逐邪。湿热化燥、阳明腑实 ,或波及厥阴、湿热食滞互结、胃肠、湿热痰水结于胸膈以及下焦蓄血等均为可下之证 。
关键词 湿热 泻下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浅谈“轻法频下”在湿温中的运用
20
作者 刘亚敏 林培政 《吉林中医药》 2000年第6期2-3,共2页
关键词 轻法频下 湿温病 临床应用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