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及内分泌科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依据随机表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及内分泌科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依据随机表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中频脉冲电刺激加常规康复运动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运动神经电生理指标[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相关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hina Stroke Scale,CSS)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结果(1)血糖水平:治疗1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有所下降,降血糖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糖水平下降幅度更大(P<0.05)。(2)运动神经电生理指标:两组各项指标(MEP、CMCT)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3)上肢、下肢FMA评分:治疗12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评分均有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分值提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各项评分(SS-QOL、MB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得分上升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5)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NIHSS、CSS、SDS)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各项评分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展开更多
目的探查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热敏化穴位的分布情况,观察热敏灸治疗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敏灸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针刺治疗,热敏灸组在对照组...目的探查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热敏化穴位的分布情况,观察热敏灸治疗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敏灸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针刺治疗,热敏灸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热敏灸治疗;观察热敏灸组患者热敏化穴位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评分、Fugl-Meyer评估(Fug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brief,WHOQOL-BREF)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共有35例患者出现热敏化穴位现象,共出现119个热敏化穴位;热敏化穴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5个穴位依次为足三里、曲池、悬钟、外关和阳陵泉。热敏灸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MT评分、FMA量表评分、WMFT量表评分、ADL量表评分、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热敏灸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常规针刺和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应用热敏灸治疗该病时可优先选择足三里、曲池、悬钟、外关、阳陵泉穴进行治疗。展开更多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竹沥-生姜配伍治疗中风病的作用靶点,探讨其治疗中风病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和有效物质。方法:利用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和UniProt数据库挖掘竹沥-生姜药对的潜在活性成分及药物靶点,通过...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竹沥-生姜配伍治疗中风病的作用靶点,探讨其治疗中风病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和有效物质。方法:利用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和UniProt数据库挖掘竹沥-生姜药对的潜在活性成分及药物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疾病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匹配所得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借助Cytoscape软件筛选关键靶点,将关键靶点与对应成分联系起来绘制网络图,筛选关键成分;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与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得到药组活性成分41个,相关靶点291个,中风病相关靶基因729个,以及竹沥-生姜药对治疗中风病的交集靶点67个。这些交集靶点主要参与细胞炎症反应、细胞活化、细胞免疫反应等过程,并与癌症的途径、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信号通路等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竹沥、生姜的主要活性成分与中风病的潜在作用靶点间具有一定的结合活性。结论:竹沥-生姜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对中风病的治疗作用。本研究为后续药理机制探索提供方向,为该药对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探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2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康复科及内分泌科老年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依据随机表分为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60例,对照组给予中频脉冲电刺激加常规康复运动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运动神经电生理指标[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motor evoked potentials,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ugl-Meyer Assessment,FMA)]、生活质量及神经功能相关评分[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卒中评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hina Stroke Scale,CSS)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结果(1)血糖水平:治疗1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有所下降,降血糖效果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血糖水平下降幅度更大(P<0.05)。(2)运动神经电生理指标:两组各项指标(MEP、CMCT)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降低幅度更大(P<0.05)。(3)上肢、下肢FMA评分:治疗12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评分均有明显升高,且治疗组分值提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4)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各项评分(SS-QOL、MBI)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得分上升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5)神经功能评分: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NIHSS、CSS、SDS)均有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比对照组各项评分降低幅度更为显著(P<0.05)。结论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联合中频脉冲电刺激可有效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有利于改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文摘目的探查热敏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热敏化穴位的分布情况,观察热敏灸治疗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敏灸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和针刺治疗,热敏灸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热敏灸治疗;观察热敏灸组患者热敏化穴位分布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徒手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ing,MMT)评分、Fugl-Meyer评估(Fugl-Meyer assessment,FMA)量表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量表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量表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brief,WHOQOL-BREF)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共有35例患者出现热敏化穴位现象,共出现119个热敏化穴位;热敏化穴位中出现频率最高的5个穴位依次为足三里、曲池、悬钟、外关和阳陵泉。热敏灸组NIHSS评分、MR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MMT评分、FMA量表评分、WMFT量表评分、ADL量表评分、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热敏灸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热敏灸联合常规针刺和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应用热敏灸治疗该病时可优先选择足三里、曲池、悬钟、外关、阳陵泉穴进行治疗。
文摘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竹沥-生姜配伍治疗中风病的作用靶点,探讨其治疗中风病的潜在分子作用机制和有效物质。方法:利用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和UniProt数据库挖掘竹沥-生姜药对的潜在活性成分及药物靶点,通过GeneCards数据库筛选疾病靶点。将药物靶点与疾病靶点匹配所得交集靶点导入STRIN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借助Cytoscape软件筛选关键靶点,将关键靶点与对应成分联系起来绘制网络图,筛选关键成分;对关键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通过AutoDock软件对关键活性成分与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得到药组活性成分41个,相关靶点291个,中风病相关靶基因729个,以及竹沥-生姜药对治疗中风病的交集靶点67个。这些交集靶点主要参与细胞炎症反应、细胞活化、细胞免疫反应等过程,并与癌症的途径、脂质与动脉粥样硬化及糖尿病并发症中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AGE)-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信号通路等相关。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竹沥、生姜的主要活性成分与中风病的潜在作用靶点间具有一定的结合活性。结论:竹沥-生姜可通过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发挥对中风病的治疗作用。本研究为后续药理机制探索提供方向,为该药对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