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2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指压法对肥胖模型大鼠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影响
1
作者 高天姣 刘明军 +6 位作者 陈邵涛 谭怡 张冬梅 何愉涛 刚晓超 仲崇文 逄紫千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98-201,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指压法对肥胖大鼠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影响,探讨指压法对肥胖模型大鼠脂肪组织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将35只SD雄性大鼠造模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指压组,每组10只。予指压法进行推拿干预,10 min/次,共6周,并记... 目的观察指压法对肥胖大鼠脂肪组织巨噬细胞极化状态的影响,探讨指压法对肥胖模型大鼠脂肪组织免疫炎症反应的作用。方法将35只SD雄性大鼠造模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指压组,每组10只。予指压法进行推拿干预,10 min/次,共6周,并记录每周体质量。治疗结束后,检测肥胖指标(体质量、Lee′s指数),脂代谢指标(TC、TG、HDL-C、LDL-C);免疫组化法检测脂肪组织中的M1、M2型巨噬细胞特异性抗体CD11c、CD206;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脂肪组织中M1型巨噬细胞标志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OS,iNOS)及IL-6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体质量、Lee′s指数、血清TC、TG、LDL-C含量均显著升高、M1型巨噬细胞CD11c浸润升高、M2型巨噬细胞CD206浸润减少、M1与M2比值明显增大、iNOS及IL-6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与模型组相比,指压组大鼠体质量、Lee′s指数、血清TC、TG、LDL-C含量均显著下降、M1型巨噬细胞CD11c浸润表达量显著下降、M2型巨噬细胞CD206的表达量明显增高、M1与M2比值显著降低、iNOS及IL-6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或P<0.01)。结论指压法能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M1型巨噬细胞极化状态,从而达到抑制炎症的作用,调节肥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指压法 巨噬细胞极化 慢性炎症
下载PDF
基于16sRNA测序技术探讨不同体质腹型肥胖者肠道菌群特征
2
作者 袁梦华 扈新刚 赵燕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7期694-699,共6页
目的:探讨痰湿体质与非痰湿体质腹型肥胖人群肠道菌群的丰度及物种差异。方法:共纳入91例不同体质腹型肥胖受试者,收集了91例大便样本,其中痰湿体质受试者44例,非痰湿体质受试者47例。使用NovaSeq6000基因测序仪,对痰湿体质与非痰湿体... 目的:探讨痰湿体质与非痰湿体质腹型肥胖人群肠道菌群的丰度及物种差异。方法:共纳入91例不同体质腹型肥胖受试者,收集了91例大便样本,其中痰湿体质受试者44例,非痰湿体质受试者47例。使用NovaSeq6000基因测序仪,对痰湿体质与非痰湿体质受试者肠道菌群相对丰度、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痰湿体质与非痰湿体质腹型肥胖受试者的肠道菌群门纲目科属五个层级菌群相对丰度的差异显著。痰湿体质与非痰湿体质相比门纲目科属五个层级菌群相对丰度以及差别较大,其中拟杆菌、类杆菌、毛螺菌、肠杆菌相对丰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湿体质与非痰湿体质腹型肥胖受试者肠道菌群存在差异,二者间菌群差异可能是形成体质差异的内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痰湿体质 非痰湿体质 肠道菌群 16sRNA 腹型肥胖 Alpha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三焦气化”理论探讨恶性胸腔积液的证治
3
作者 刘艳霞 杨鹏斐 +2 位作者 姜建东 戴安伟 顾展丞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677-1681,共5页
恶性胸腔积液为肿瘤晚期常见并发症,目前的治疗策略有限且难以根治。中医学将其归属于“悬饮”“支饮”范畴。“三焦气化”理论指机体气血津液在上、中、下三焦输布代谢的气机变化。三焦气化失司是恶性胸腔积液的根本病机,通调三焦、益... 恶性胸腔积液为肿瘤晚期常见并发症,目前的治疗策略有限且难以根治。中医学将其归属于“悬饮”“支饮”范畴。“三焦气化”理论指机体气血津液在上、中、下三焦输布代谢的气机变化。三焦气化失司是恶性胸腔积液的根本病机,通调三焦、益气温阳贯穿恶性胸腔积液治疗全过程,治疗时应根据病变原因和病变部位之不同,宣肃肺气以理上焦、健运脾气以治中焦、温补肾气以调下焦,以求扼其恶性、截饮之源。附医案一则加以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 三焦气化 温补阳气 调理三焦
下载PDF
真武汤加减对液体复苏后“痰饮症”患者中心静脉压、氧合指数以及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的影响
4
作者 晏莉 杨芳 +1 位作者 王俊 薛敏 《陕西中医》 CAS 2024年第9期1207-1210,共4页
目的:探讨加减真武汤对液体复苏后“痰饮症”患者中心静脉压、氧合指数以及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04例完成液体复苏后的液体过负荷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西医脱水治疗;研究组52例,在对照组... 目的:探讨加减真武汤对液体复苏后“痰饮症”患者中心静脉压、氧合指数以及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的影响。方法:将104例完成液体复苏后的液体过负荷的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2例,给予常规西医脱水治疗;研究组5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真武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OI)以及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RVI)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2.31%高于对照组73.07%(P<0.05);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脱水治疗后,研究组和对照组CVP在1、7、14 d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在不同时间段OI不断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VI在不同时间段逐渐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真武汤加减能有效改善液体复苏后“痰饮症”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中心静脉压,提高氧合指数,降低呼吸变异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饮症 液体复苏 真武汤 中心静脉压 氧合指数 下腔静脉呼吸变异指数
下载PDF
杨华教授从肝论治心衰胸腔积液理论探析
5
作者 林道斌 张明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7期52-55,共4页
心力衰竭(心衰)胸腔积液特别是顽固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题。杨华教授基于《黄帝内经》等原文及临床实践,认为该病是心病累及肝,子病及母,母子俱虚所致肝气、肝血、肝阳虚无力疏泄,致使津液不行,泛溢胸腔。在证型上,可辨为肝... 心力衰竭(心衰)胸腔积液特别是顽固性胸腔积液的治疗,一直是临床难题。杨华教授基于《黄帝内经》等原文及临床实践,认为该病是心病累及肝,子病及母,母子俱虚所致肝气、肝血、肝阳虚无力疏泄,致使津液不行,泛溢胸腔。在证型上,可辨为肝气虚证、肝血虚证、肝阳虚证。在治疗上杨华教授倡导根据辨证,以黄芪三草汤、萸海方及四物汤等助肝气、温肝阳、补肝血,恢复肝疏泄之功,以消水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力衰竭 胸腔积液 水气病 饮证
下载PDF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类肺炎性胸腔积液临证举隅
6
作者 杨林 温智渊 +2 位作者 陈珠妮 叶景焕 谢纬(指导)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4年第1期222-224,共3页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原方旨在“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近代医家灵活运用本方治疗全身多系统疾病。类肺炎性胸腔积液属中医学“悬饮”范畴。谢纬主任医师结合“水病及血”理论,认为类肺炎性胸腔积液多以饮瘀互...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医家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原方旨在“治胸中血府血瘀之症”。近代医家灵活运用本方治疗全身多系统疾病。类肺炎性胸腔积液属中医学“悬饮”范畴。谢纬主任医师结合“水病及血”理论,认为类肺炎性胸腔积液多以饮瘀互结为主要病因,临证需活血化瘀、泻肺逐饮并重,故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疗效显著。附验案一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肺炎性胸腔积液 血府逐瘀汤 血水同病 验案
下载PDF
中医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思考和实践
7
作者 阿格尔 焦丽静 +6 位作者 周海伦 甘姗珊 韩阳 刘睿潮 征宗梅 王梦琪 龚亚斌 《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32-35,共4页
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作为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影响疾病的预后发展。中医药在防治MPE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MPE的病因病机尚无公认的标准,本文介绍了现代医家... 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作为恶性肿瘤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严重损害患者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影响疾病的预后发展。中医药在防治MPE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MPE的病因病机尚无公认的标准,本文介绍了现代医家对MPE病因病机的认识,并从中药口服、中药外敷、中药注射剂、针灸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中医药治疗MPE的不同手段,并提出了思考和展望,以期为开展中医药防治恶性胸腔积液前瞻性研究、形成规范化安全高效的中医药诊疗方案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胸腔积液 中医药 悬饮
下载PDF
基于“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探讨朱丹溪运用调气法治痰规律
8
作者 丁冬 李定祥 《中医药导报》 2024年第5期156-160,共5页
元代医家朱丹溪对于痰证的论述尤为翔实,治疗痰证时立法得当、用药灵活,倡导“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旨在强调气机平衡在痰证治疗中的关键作用,通过疏畅气机而达到痰自化的治疗效果。根据整理比较朱丹溪治痰相关医案中所载调气药物... 元代医家朱丹溪对于痰证的论述尤为翔实,治疗痰证时立法得当、用药灵活,倡导“善治痰者,不治痰而治气”,旨在强调气机平衡在痰证治疗中的关键作用,通过疏畅气机而达到痰自化的治疗效果。根据整理比较朱丹溪治痰相关医案中所载调气药物与化痰药物的使用频数与占比,将朱丹溪调气化痰法归纳为“不治痰而治气”“治痰兼治气”“治痰先治气”三类,即治疗痰证时或独用调气药物,或化痰药物辅以调气药物,或调气药物辅以化痰药物等3种情况。朱丹溪这一主张为中医药在痰证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丰富了中医药的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证 朱丹溪 调气 治则治法
下载PDF
清肺固金汤合苇茎汤治疗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疗效观察
9
作者 巫蓓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1期58-60,共3页
目的:观察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药清肺固金汤合苇茎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2例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癌和对症治疗,... 目的:观察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采用中药清肺固金汤合苇茎汤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2例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为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抗癌和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清肺固金汤合苇茎汤治疗。对比2组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情况、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治疗总时间等。结果:治疗后2组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功能指标、免疫功能指标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采用中药清肺固金汤合苇茎汤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肺功能,减少不良反应,缩短住院治疗时间,提高病情控制总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清肺固金汤 苇茎汤 免疫功能 肺功能
下载PDF
中西医结合治疗痰湿蕴脾型老年代谢综合征42例临床观察
10
作者 吕文琦 陈艳 谢云志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21期92-97,共6页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痰湿蕴脾型老年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88例痰湿蕴脾型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同时联用二陈汤加味...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痰湿蕴脾型老年代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88例痰湿蕴脾型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同时联用二陈汤加味。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血脂指标[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收缩压、舒张压及体质量指数变化,统计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剔除中途退出1例,失访1例,治疗依从性差1例,最终纳入41例;观察组剔除中途退出1例,失访1例,最终纳入42例。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FBG、2 h PG、TG、TC、LDL-C、收缩压、舒张压及体质量指数均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HDL-C高于本组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8.05%(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0%,对照组为17.0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陈汤加味联合常规西医治疗痰湿蕴脾型老年代谢综合征可缓解患者症状,改善代谢紊乱,降低体质量指数,提升疗效,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代谢综合征 痰湿蕴脾型 中医 西医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吴鞠通医案》痰饮病的症脉药特点
11
作者 张明方 仲芳 +1 位作者 王彩云 郭晶磊 《新中医》 CAS 2024年第21期43-49,共7页
目的:分析《吴鞠通医案》中痰饮病的症脉及用药特点。方法:将医案症状、脉象、剂量规范化,采用频数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统计方法探究医案中的用药特点及症药关系。结果:痰饮病用药以半夏、陈皮、桂枝等辛温为主,同时注重枳... 目的:分析《吴鞠通医案》中痰饮病的症脉及用药特点。方法:将医案症状、脉象、剂量规范化,采用频数统计、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分类统计方法探究医案中的用药特点及症药关系。结果:痰饮病用药以半夏、陈皮、桂枝等辛温为主,同时注重枳实、石膏等寒凉药的使用;症状上呈现咳-痰-喘的密切相关,并在脉象上呈现脉弦细和脉洪大两组关联。症药关系体现脉弦细时偏温肺化痰,如生姜、五味子;脉洪大时倾向清热祛痰,如石膏、茯苓皮。常用药物剂量的使用超过药典剂量,石膏最为明显,超出药典剂量10倍之多,且主要在脉洪大及痰症的应用当中,半夏、桂枝使用则超出5倍,更多体现在脉弦细及咳喘症状时。结论:吴鞠通治疗痰饮遵循温化大法并重视清法寒凉药使用,用青龙汤去麻辛防伤阴,桂枝加量以解表;半夏大剂量使用重在祛痰护胃,脉洪大、痰热时大剂量使用石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饮病 《吴鞠通医案》 数据挖掘 量化
下载PDF
《御药院方·治痰饮门》用药规律研究
12
作者 黄益清 温煜杰 +1 位作者 郑璐璐 张俐敏 《中国民间疗法》 2024年第4期66-70,共5页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研究《御药院方·治痰饮门》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整理《御药院方·治痰饮门》的方药,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进行药物频次、药性、药味、归经统计,通过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处方配伍规律。结果:筛...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研究《御药院方·治痰饮门》的处方用药规律。方法:整理《御药院方·治痰饮门》的方药,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进行药物频次、药性、药味、归经统计,通过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方法研究处方配伍规律。结果:筛选出方剂98首,涉及中药119味,高频药物包括半夏、生姜、人参、陈皮、茯苓等;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偏于辛、苦、甘;药物归经以肺、脾、胃经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获得15个高频药物组合与10条药物关联规则;通过聚类分析得到核心药物组合6组,提取6首新方。结论:《御药院方·治痰饮门》遵循仲景“温药和之”的宗旨,注重辛温药的应用,兼顾理气健脾、和中缓急等治则,与历代医家的治痰观点基本契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御药院方》 治痰饮门 痰饮 用药规律
下载PDF
从“微饮”角度探讨苓桂术甘汤治疗痰饮的发挥 被引量:4
13
作者 吴宝 李树斌 +2 位作者 许国磊 王吉元 白桦 《四川中医》 2023年第3期30-32,共3页
在治疗痰饮病上,作为经典名方的苓桂术甘汤自古以来就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其应用有着许多医案记载,现代药理学亦有着大量的实验研究报道,其疗效得到了权威专家的认可。然而,其核心病机的发展及适用范围的扩大历程却不甚清晰,本文将从条... 在治疗痰饮病上,作为经典名方的苓桂术甘汤自古以来就受到后世医家的推崇,其应用有着许多医案记载,现代药理学亦有着大量的实验研究报道,其疗效得到了权威专家的认可。然而,其核心病机的发展及适用范围的扩大历程却不甚清晰,本文将从条文入手,深入剖析苓桂术甘汤的核心病机及症状,挖掘苓桂术甘汤的组方原理及加减变化,从不同医家的视角探索苓桂术甘汤的临证发挥机理,以方测理,深入探究“微饮”对后世痰饮病生理病理变化的影响及方药的应用原则,为后世医家的适用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苓桂术甘汤 微饮 痰饮病 以方测理
下载PDF
不同时期痹证治疗的用药特点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帅印 闫镛 +1 位作者 李慧敏 付永祥 《河北中医》 2024年第3期493-495,499,共4页
中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医家治疗痹证应用不同的方剂,这些方剂的产生都是医家从当时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患者实际情况出发创造出的,是时代的精华。如张仲景治疗痹证以散外感风寒湿邪为主,孙思邈治疗痹证以补肝肾、补脾胃、益气血、... 中医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医家治疗痹证应用不同的方剂,这些方剂的产生都是医家从当时的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患者实际情况出发创造出的,是时代的精华。如张仲景治疗痹证以散外感风寒湿邪为主,孙思邈治疗痹证以补肝肾、补脾胃、益气血、祛外感风寒湿邪气为主,李东垣治疗痹证以补脾胃、升脾之清阳、散外感风湿热邪气为主,朱丹溪治疗痹证以活血、化痰、行气、燥湿、消食积、清热、通络为主,王清任治疗痹证以活血化瘀、行气、通络止痛、祛风寒湿邪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证 中药疗法
下载PDF
从痰论治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
15
作者 甘盼盼 贺芹 杨怡然 《河北中医》 2024年第7期1173-1178,共6页
“痰证”是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DCD)的重要病理特征。“痰证”与导致DCD的糖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IR)、炎性反应、氧化应激(OS)和神经元凋亡密切相关。DCD病位在脑,与心、肺、脾、肝、肾密切相关。“五脏传变,皆痰为患”,DCD的中医... “痰证”是糖尿病认知功能障碍(DCD)的重要病理特征。“痰证”与导致DCD的糖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IR)、炎性反应、氧化应激(OS)和神经元凋亡密切相关。DCD病位在脑,与心、肺、脾、肝、肾密切相关。“五脏传变,皆痰为患”,DCD的中医病机为消渴日久,阴虚燥热,燥伤肾阴,阴损及阳,肾阳虚衰,遂生寒痰,寒痰凝肾,精虚髓空,元神则病;肾病及肝,肝失疏泄,风痰相搏,上袭脑府,元神则乱;肝病及脾,脾运失常,湿痰内盛,上扰清府,元神失用;脾虚肺弱,肺失宣降,水聚为痰,痰热聚肺,元神不安;病损及心,心脉痹阻,痰瘀互结,元神不主。肾中寒痰,入于脑髓,治宜温肾祛痰,填精益髓以养神;肝中风痰,上袭脑府,治宜疏肝理气,祛痰熄风以宁神;脾中湿痰,蒙蔽清窍,治宜健脾祛湿,化痰开窍以醒神;肺中热痰,上扰元神,治宜宣肺祛邪,清热化痰以安神;心中瘀痰,痹阻脑脉,治宜活血化瘀,化痰通窍以回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糖尿病 中医病因
下载PDF
基于脉生痰核理论从“窠囊”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 被引量:2
16
作者 石乃欣 杜雅薇 吴圣贤 《辽宁中医杂志》 2023年第11期56-59,共4页
目的基于脉生痰核理论从“窠囊”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方法通过系统梳理《局方发挥》《丹溪心法》中有关窠囊的论述,基于脉生痰核理论,从“窠囊”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的病因病机、辨证治法和遣方用药。结果“窠囊”理论始于... 目的基于脉生痰核理论从“窠囊”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方法通过系统梳理《局方发挥》《丹溪心法》中有关窠囊的论述,基于脉生痰核理论,从“窠囊”探讨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的病因病机、辨证治法和遣方用药。结果“窠囊”理论始于宋代许叔微“痰成癖囊”之论,发展至元代由朱丹溪提出“痰挟瘀血,遂成窠囊”理论,其以“痰瘀互结”为核心病机,“顺气化痰为先,导痰破瘀为要”为治疗大法。脉生痰核理论中痰核已成期(稳定斑块期)的核心病机为宿痰失道、痰瘀互结,此期因、机、论、治与朱丹溪“窠囊”理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其病机关键在于气、痰、血,气机郁滞、痰湿凝聚、血脉壅滞于颈部脉中,形成脉中之“窠囊”。以慢性病程、顽固性、难治性为致病特点,采用痰瘀同治、调气解毒之法,治以吴圣贤教授自拟方内消软脉汤,临床疗效确切。结论在脉生痰核理论基础上以朱丹溪“窠囊”理论为指导论治动脉粥样硬化稳定斑块对临床认识和治疗该类疾病提供了新思路,值得深入挖掘和学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窠囊理论 脉生痰核 颈动脉粥样硬化 稳定斑块 痰瘀互结
下载PDF
基于线粒体DNA介导炎症探讨痰证与炎症相关性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晓君 廖凌虹 《江西中医药》 CAS 2023年第5期18-20,共3页
“痰”作为一种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具有广泛的致病性,有“百病皆因痰作祟”之说,痰证则是临床中常见的中医证型之一,在冠心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中医证候中占有较高比重。此前有研究发现中医痰证与炎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痰证常有肿瘤... “痰”作为一种病理产物和致病因素,具有广泛的致病性,有“百病皆因痰作祟”之说,痰证则是临床中常见的中医证型之一,在冠心病、癌症等多种疾病的中医证候中占有较高比重。此前有研究发现中医痰证与炎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痰证常有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症因子异常升高的表现。而线粒体DNA(mtDNA)作为一种重要的炎症驱动因子,参与了炎症反应,在炎性疾病的病理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主要以mtDNA介导的炎症反应为视角,探讨痰证与炎症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证 MTDNA 炎症 脾虚
下载PDF
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及其临床运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奚如 郑开明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32-35,共4页
痰饮是一类致病因素或病理产物的统称,可引起一系列类似的症状群,张仲景提出了“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则。临床每遇症状复杂之疑难杂症,一旦辨为痰饮病,从该治法出发,以温药治痰饮病之本,以其它不同属性的药物治痰饮病之标,既治... 痰饮是一类致病因素或病理产物的统称,可引起一系列类似的症状群,张仲景提出了“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的治则。临床每遇症状复杂之疑难杂症,一旦辨为痰饮病,从该治法出发,以温药治痰饮病之本,以其它不同属性的药物治痰饮病之标,既治痰饮病之共性,又治痰饮病之个性,疗效甚佳。通过从“温药和之”治疗痰饮病的条件、依据和临床意义分析,结合笔者临床感悟及实践,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饮 温药和之 临床运用
下载PDF
丰广魁运用己椒苈黄丸治疗痰饮病经验
19
作者 王英超 杜青 +3 位作者 马先军 孙娜 万芳村 杨晓明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21期22-25,共4页
痰饮病是指体内水液运化输布失常,水饮停聚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疾病。丰广魁教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运用己椒苈黄丸治疗痰饮病饮热互结证,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丰广魁教授强调在明悉患者体质的基础上,辨体施药,因势利导... 痰饮病是指体内水液运化输布失常,水饮停聚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疾病。丰广魁教授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临床经验,运用己椒苈黄丸治疗痰饮病饮热互结证,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丰广魁教授强调在明悉患者体质的基础上,辨体施药,因势利导,给邪以出路,并注重固护患者正气。该文介绍丰广魁教授运用己椒苈黄丸治疗痰饮病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饮病 己椒苈黄丸 慢性心力衰竭 丰广魁
下载PDF
何柬辨治痰病思路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郑思敏 程苏灵 +2 位作者 卢威 李成年 杨云松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杂志》 2023年第5期220-223,共4页
明代医家何柬所著《医学统宗》记载了其对于明代医学考试试题“痰火郁病源形症脉治”的解答,何柬基于历代众多医家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对痰病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何柬认为,临床可根据痰在不同脏腑的不同证候辨别... 明代医家何柬所著《医学统宗》记载了其对于明代医学考试试题“痰火郁病源形症脉治”的解答,何柬基于历代众多医家的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结合自身临床实践,对痰病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何柬认为,临床可根据痰在不同脏腑的不同证候辨别明确痰邪之病位,还需结合痰形色质,从而准确、快速地制定治则治法,总结了不同脏腑痰邪致病的脉象,进一步为明确痰邪病发脏腑、寒热病性等奠定了理论基础。何柬深受朱丹溪思想影响,强调治痰以治脾为本、顺气为先,以顺气清痰为基本治法,常用二陈汤加香附、栀子、天花粉、瓜蒌、黄芩作为主方;针刺治疗常选用公孙、膻中、中脘、足三里为主穴。其诊疗思路与临证经验对现代中医治疗痰病有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痰证 何柬 古代医家 学术思想 文献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