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0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沉香化滞丸联合西药治疗肝郁气滞型胃动力不足42例临床观察
1
作者 王向华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8期89-92,共4页
目的:探究沉香化滞丸联合西药治疗肝郁气滞型胃动力不足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脑-肠轴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84例胃动力不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42例于对照... 目的:探究沉香化滞丸联合西药治疗肝郁气滞型胃动力不足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对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脑-肠轴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84例胃动力不足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42例于对照组基础上增用沉香化滞丸。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1个月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脑-肠轴相关因子[神经肽S受体1(NPSR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生长抑素(SS)]水平、治疗1个月治疗效果,统计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中医证候主症、次症、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PSRI水平高于对照组,CGRP、VIP、SS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为4.7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5%(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4.76%和9.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的80.95%(P<0.05)。结论:沉香化滞丸联合西药可调节肝郁气滞型胃动力不足患者脑-肠轴相关因子,有效缓解患者症状,增强临床疗效,降低复发风险,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动力不足 肝郁气滞型 沉香化滞丸 临床疗效 脑-肠轴相关因子 复发
下载PDF
乌梅丸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 被引量:1
2
作者 李志雄 何晓铭 +3 位作者 徐君仪 陈锦锋 韩宇斌 陈锴 《河北中医》 2024年第3期410-414,共5页
目的观察乌梅丸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寒热错杂型GER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72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7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乌梅丸治疗,2组疗程8周。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 目的观察乌梅丸治疗寒热错杂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4例寒热错杂型GERD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72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7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乌梅丸治疗,2组疗程8周。比较2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胃镜下黏膜分级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食管动力学指标食管收缩幅度、食管蠕动波传导速度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胃肠激素胃动素(MLT)、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肽(VIP)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内脏敏感性指标血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P物质(SP)、5-羟色胺(5-HT)变化。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97.2%(70/72),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87.5%(63/72),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GerdQ评分、中医证候评分、PSQ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胃镜下黏膜分级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食管收缩幅度、食管蠕动波传导速度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血清GAS、MLT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VIP水平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清GAS、ML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VI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血清CGRP、SP、5-HT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乌梅丸治疗寒热错杂型GERD,可缓解患者症状,改善睡眠质量,降低内脏敏感性,改善胃肠激素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乌梅丸
下载PDF
基于数据挖掘的含半夏经方治“痞”浅析
3
作者 焦钟鸣 张格 +2 位作者 周晓涛 程仕萍 周平生 《江西中医药》 CAS 2024年第10期15-18,22,共5页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系统梳理《伤寒杂病论》中有关半夏及其经方治疗痞证的证治知识,总结其临床应用规律,为半夏及其经方在临床上治“痞”的应用提供借鉴。方法:借助经方知识加工与协同研究平台,选取历代《伤寒杂病论》注本中具有代...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系统梳理《伤寒杂病论》中有关半夏及其经方治疗痞证的证治知识,总结其临床应用规律,为半夏及其经方在临床上治“痞”的应用提供借鉴。方法:借助经方知识加工与协同研究平台,选取历代《伤寒杂病论》注本中具有代表性的18部注书,提取注书中含半夏经方的主治症状、主治病位、主治病邪及与痞证相关的气机异常等病证要素,分析含半夏经方在主治痞证中的应用。结果:(1)主治病位方面,以主治胃(心下)为首,兼有肺、心、脾、少阳、上焦等病位。(2)主治症状方面,以主治呕吐、痞满为主,同时涉及外感寒热、内伤寒热、二便异常、呼吸异常等症状。(3)主治病邪方面,以主治内寒频数最高,火热其次,主治病理产物以饮、水、痰为主。(4)主治气机异常方面,以调节气上、气逆、气上冲、升降失常等为主。结论:半夏具有散痞结之功效,《伤寒杂病论》中含半夏经方对痞证的治疗应用广泛,系统疏证含半夏经方治疗痞证的病证要素对临床应用半夏治疗痞证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 经方 痞证 伤寒杂病论 病证要素 数据挖掘
下载PDF
四磨汤加味方联合多潘立酮对老年胃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
4
作者 雷雪姣 薛美平 马俊杰 《中医药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83-87,共5页
目的:探讨四磨汤加味方联合多潘立酮对老年胃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3年5月于长治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胃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 目的:探讨四磨汤加味方联合多潘立酮对老年胃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影响。方法:纳入2021年1月—2023年5月于长治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胃癌根治术后胃肠功能紊乱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四磨汤加味方。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同时评估其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另外评估两组胃激素指标[胃动素(MTL)、胃泌素(GAS)、血管活性肽肠(VIP)],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38/40)、80.00%(32/4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MTL、GAS升高而VIP降低(P<0.01),观察组治疗后MTL、GAS高于对照组(P<0.01),VIP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磨汤加味方联合多潘立酮用于治疗老年胃癌根治术后胃肠道紊乱疗效显著,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还能调节其胃肠道激素水平,具备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磨汤加味方 胃癌 胃癌根治术 胃肠功能紊乱 胃激素
下载PDF
马红学主任医师运用柴平汤加减治疗痞满经验总结 被引量:1
5
作者 何倩 张雪 《广西中医药》 2024年第1期39-41,共3页
本文介绍了马红学主任医师运用柴平汤治疗痞满的临床经验。马红学主任医师认为基于现代人生活压力增大、生活习惯改变等现实因素,痞满的主要病机为脾虚及肝郁,治疗当以疏肝健脾、调理气机为法,方选柴平汤化裁治疗,并辅以消食和中、养心... 本文介绍了马红学主任医师运用柴平汤治疗痞满的临床经验。马红学主任医师认为基于现代人生活压力增大、生活习惯改变等现实因素,痞满的主要病机为脾虚及肝郁,治疗当以疏肝健脾、调理气机为法,方选柴平汤化裁治疗,并辅以消食和中、养心安神等药物,体现了中医药标本兼治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痞满 肝胃不和 柴平汤 马红学 经验总结
下载PDF
基于文献的痞满证候特征及用药规律研究
6
作者 蒋婳影 韦维 +1 位作者 甘秀凤 卜磊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24年第5期87-90,共4页
目的:收集与整理2001—2022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有关治疗痞满的文献,并对证型、中药处方中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痞满提供新的思路与科学依据。方法:以“痞满”为主题词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01—2022年... 目的:收集与整理2001—2022年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有关治疗痞满的文献,并对证型、中药处方中的用药规律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痞满提供新的思路与科学依据。方法:以“痞满”为主题词在CNKI数据库中进行检索,检索时间为2001—2022年。通过筛选共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67篇,提取文献中的证候及药物组成,统计不同证候类型及中草药的出现频次,选取出现频次≥5次的证候类型为高频证型,出现频次≥20次的中药为高频药物,并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与聚类分析。结果:67篇文献共包含19个证型,其中高频证型有湿热蕴脾证、肝胃不和证、寒热错杂证、脾虚证、脾虚气滞证和肝郁脾虚证。67篇文献共包含中药处方116首,处方中包含的中药种类共159种,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是茯苓(46.55%)、陈皮(43.97%)、黄连(41.38%)、党参(40.5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23味高频药物聚为7类最佳。结论:痞满以湿热蕴脾证为主,治疗以调理脾胃升降,行气除痞消满为基本法则,佐以清热祛湿、理气消滞、健脾益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痞满 现代文献 用药规律 证候
下载PDF
元代朱丹溪和明代孙一奎辨治噎膈病思路对比研究
7
作者 刘泳锌 施心贤 +2 位作者 彭博文 倪文通 李董男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58-62,共5页
以《朱丹溪医学全书》和《孙一奎医学全书》为文献依据,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和统计元代朱丹溪和明代孙一奎辨治噎膈病的思路。研究发现朱丹溪重视因外感、七情和饮食所伤产生气病,再经误治产生噎膈;认为病机以血耗... 以《朱丹溪医学全书》和《孙一奎医学全书》为文献依据,从病因、病机、治法方药三个方面对比分析和统计元代朱丹溪和明代孙一奎辨治噎膈病的思路。研究发现朱丹溪重视因外感、七情和饮食所伤产生气病,再经误治产生噎膈;认为病机以血耗、胃脘干槁以及气滞不行为主,重视气血;治疗以润养胃脘为主。孙一奎在因机证治多方面对朱丹溪学术有所继承和发展,其病因认识在朱丹溪基础上提出酒色所伤;但受到时代背景的影响,重视肾命、温补,故在病机方面以血耗、便闭、气逆为要,重视气病;治疗同样重视滋阴养血,但以润肠通便,恢复气机为重。梳理两位医家的学术思想以及源流关系,以期对现代学习和治疗噎膈病起到一定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丹溪 孙一奎 噎膈病 对比研究 学术思想
下载PDF
基于黄元御枢轴运动理论探析胃痞病的治疗
8
作者 史欣然 刘玉辉 +2 位作者 裴晨越 贾艳如 张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9期164-167,共4页
基于清代名医黄元御“枢轴运动”理论,认为胃痞病核心病机为中轴枢机运转不利,中土气机升降失常,分别从误下伤阳、肺气不降、中气虚衰等角度阐述胃痞病发病机制,临证时以健运中土,行脾胃升降之机,复阴阳清浊之位为主要理念。并列举下气... 基于清代名医黄元御“枢轴运动”理论,认为胃痞病核心病机为中轴枢机运转不利,中土气机升降失常,分别从误下伤阳、肺气不降、中气虚衰等角度阐述胃痞病发病机制,临证时以健运中土,行脾胃升降之机,复阴阳清浊之位为主要理念。并列举下气汤、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及旋覆代赭汤5首临床常用方剂阐释以“枢轴运动”理论为指导的胃痞病辨治思路,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元御 枢轴运动 气机升降 胃痞病
下载PDF
气血亏虚型便秘模型化评价及补中益气汤加减临床疗效分析
9
作者 何明礼 马嘉忆 李莎 《山东中医杂志》 2024年第7期715-722,共8页
目的:基于统计学模型分析影响气血亏虚型便秘发生的因素,评价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气血亏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血亏虚型便秘患者194例,其中,103例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91例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通过软件Matlab2018B对气血亏... 目的:基于统计学模型分析影响气血亏虚型便秘发生的因素,评价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气血亏虚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气血亏虚型便秘患者194例,其中,103例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91例用乳果糖口服液治疗。通过软件Matlab2018B对气血亏虚型便秘进行主成分因子和聚类分析。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气血亏虚型便秘临床疗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本研究患者经过主成分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后,被聚为3类,轮廓系数(SIL)=0.723,聚类质量较好。第1类患者痊愈比例最高(P<0.05),总有效率最高(P<0.05);第3类患者痊愈比例最低(P<0.05),总有效率最低(P<0.05)。第1类患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低于第2类、第3类,接受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患者比例显著高于第2类、第3类(P<0.05);第2类患者CRP水平显著低于第3类患者,接受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患者比例显著高于第3类(P<0.05)。第1类、第2类患者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分明显低于第3类患者(P<0.05)。第1类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第2类、第3类患者(P<0.05)。高水平IL-6、高水平CRP、PAC-QOL高评分、中医证候高积分为预后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基于多因素回归模型,发现高水平IL-6、高水平CRP、PAC-QOL高评分、中医证候高积分为预后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补中益气汤加减治疗方案为保护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中益气汤加减 便秘 气血亏虚证 临床疗效 主成分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汪龙德主任医师治疗脾虚气滞型胃痞病经验撷菁
10
作者 钟可昕 汪龙德 +4 位作者 牛媛媛 陶永彪 吴毓谦 张瑞婷 郭林静 《西部中医药》 2024年第8期33-36,共4页
汪龙德主任医师从脾虚气滞的角度出发治疗胃痞病,他遵循“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观点,强调脾胃失调是该病产生的根源,立法组方以健脾助运、行气和胃为原则,创立参术运脾汤,圆机活法,知常达变,临床上常获良效,为临床不断探索、丰富... 汪龙德主任医师从脾虚气滞的角度出发治疗胃痞病,他遵循“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理论观点,强调脾胃失调是该病产生的根源,立法组方以健脾助运、行气和胃为原则,创立参术运脾汤,圆机活法,知常达变,临床上常获良效,为临床不断探索、丰富中医药论治胃痞病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痞 脾虚气滞型 参术运脾汤 名医经验
下载PDF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分析电针夹脊穴治疗失眠伴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
11
作者 胡丽丽 王健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4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分析电针夹脊穴治疗失眠伴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河南省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的150例失眠伴抑郁障碍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组。对照组(75例)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75例)... 目的: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分析电针夹脊穴治疗失眠伴抑郁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就诊于河南省洛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的150例失眠伴抑郁障碍患者,按随机对照原则分组。对照组(75例)接受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75例)接受电针夹脊穴治疗方案,两组均治疗2个月。对比两组心理状态、临床疗效、睡眠质量、局部一致性、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2个月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比对照组低,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枕叶、顶叶、小脑存在ReHo值有差异的脑区(P<0.001,经AlphaSim校正);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定问卷(GQOLI-74)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失眠伴抑郁障碍患者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显示存在脑功能异常,患者接受电针夹脊穴治疗方案可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改善其心理状态,减轻患者抑郁程度、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并能够提升睡眠质量、生活质量,纠正脑功能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眠 抑郁障碍 电针夹脊穴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分析
下载PDF
运用治未病理论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的防治
12
作者 王轶凡 肖政华 +2 位作者 李珊珊 曾以敏 夏向臣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6期134-136,共3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消化科临床常见疾病,脾胃虚弱证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证型之一。本病迁延难愈且容易恶化,因此积极防治极为关键。治未病理论始于《黄帝内经》,重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强调未病时宜重视体质、预防幽门螺... 慢性萎缩性胃炎为消化科临床常见疾病,脾胃虚弱证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主要证型之一。本病迁延难愈且容易恶化,因此积极防治极为关键。治未病理论始于《黄帝内经》,重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强调未病时宜重视体质、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既病时宜和胃健脾、调畅中气;瘥后宜恢复正气、防止复发等。文章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Web of Science、PubMed、Google Scholar等数据库收集文献和查阅古文,整合文献资料,进而探讨治未病理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虚弱证防治中的可行性及有效性,以期为中医药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新的思路及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 脾胃虚弱证 防治
下载PDF
芪术石斛养胃方对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50例疗效观察
13
作者 雷格 柳鹏程 李文龙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4年第19期102-105,共4页
目的:观察芪术石斛养胃方对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血清中IL-1及IL-6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气虚血瘀型CAG的100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胃复春加叶酸治疗;观察组采用芪术石斛养胃方的方案进行治疗,总疗程为3... 目的:观察芪术石斛养胃方对气虚血瘀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及血清中IL-1及IL-6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气虚血瘀型CAG的100例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胃复春加叶酸治疗;观察组采用芪术石斛养胃方的方案进行治疗,总疗程为3个月。结果:对照组中医证候改善有效率为86%,观察组96%,其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IL-1、IL-6水平均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IL-1及IL-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术石斛养胃方治疗CAG气虚血瘀型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可降低减轻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虚血瘀 白细胞介素-6(IL-6) 白细胞介素-1(IL-1)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下载PDF
柴胡泻心汤治疗湿热阻胃型痞满临床观察
14
作者 杨晓颖 王晓灿 刘进录(指导) 《光明中医》 2024年第17期3488-3491,共4页
目的观察自拟柴胡泻心汤治疗湿热阻胃型痞满的临床疗效。从理论基础和临床观察2个方面探讨其治疗痞满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2年9月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90例湿热阻胃型痞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柴胡泻心口服)和... 目的观察自拟柴胡泻心汤治疗湿热阻胃型痞满的临床疗效。从理论基础和临床观察2个方面探讨其治疗痞满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2月—2022年9月洛阳市东方人民医院中医科收治的90例湿热阻胃型痞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柴胡泻心口服)和对照组(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联合清热祛湿颗粒口服),各45例。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自拟柴胡泻心汤可有效改善湿热阻胃型痞满的临床症状,整体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痞满 湿热阻胃证 柴胡泻心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四君子汤加减联合艾灸疗法治疗胃溃疡脾胃气虚证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朱精琪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4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分析胃溃疡(GU)脾胃气虚证患者采用四君子汤加减联合艾灸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GU脾胃气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n=41)采用艾灸疗法治疗,在... 目的分析胃溃疡(GU)脾胃气虚证患者采用四君子汤加减联合艾灸疗法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GU脾胃气虚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n=41)采用艾灸疗法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n=41)采用四君子汤加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症状消失时间、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溃疡愈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为(16.43±3.48)分,低于对照组(19.76±3.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餐后饱腹感、早饱、上腹痛、嗳气消失时间分别为(1.46±0.25)d、(1.67±0.43)d、(2.05±0.62)d、(2.45±0.83)d,均短于对照组的(1.88±0.43)d、(1.96±0.48)d、(3.63±0.73)d、(3.66±0.91)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水平分别为(106.33±23.16)ng/mL、(51.64±6.67)pg/mL、(1.02±0.15)pg/mL,均低于对照组的(154.56±35.67)ng/mL、(63.54±7.35)pg/mL、(1.57±0.67)p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溃疡总愈合率为90.24%,高于对照组的70.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U脾胃气虚证患者采用四君子加减与艾灸疗法治疗的效果显著,可快速缓解症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提升溃疡总愈合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溃疡 脾胃气虚证 四君子汤加减 艾灸疗法 中医证候积分 炎症因子
下载PDF
黄连温胆汤加减对脾胃湿热型痞满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探讨
16
作者 魏翠 《内蒙古中医药》 2024年第7期59-60,共2页
目的:本次研究将探讨应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痞满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60例脾胃湿热型痞满病患者(2020年1月—2022年12月)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选择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择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分析两... 目的:本次研究将探讨应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脾胃湿热型痞满病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60例脾胃湿热型痞满病患者(2020年1月—2022年12月)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选择枸橼酸莫沙必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选择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在治疗脾胃湿热型痞满病方面使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具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湿热型痞满病 中医治疗 黄连温胆汤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汪龙德运用经方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经验撷箐
17
作者 李雪嫣 汪龙德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6期1042-1046,共5页
消化系统疾病是指病变部位涉及脾、胃、肝、胆等脏器的一类疾病。汪龙德主任医师临证发现,经方治疗此类疾病特色鲜明,效如桴鼓。《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中多处体现顾护中焦的思想,脾胃肝胆同居中焦,相生相克,共畅枢机,其致病特点... 消化系统疾病是指病变部位涉及脾、胃、肝、胆等脏器的一类疾病。汪龙德主任医师临证发现,经方治疗此类疾病特色鲜明,效如桴鼓。《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中多处体现顾护中焦的思想,脾胃肝胆同居中焦,相生相克,共畅枢机,其致病特点具有共通性,治疗上宜整体论治,共同调节。文章从脾胃系疾病(胃痞、胃脘痛)和肝胆系疾病(黄疸、臌胀)为例,取法仲景,活用经方,从而阐述经方善治消化系统疾病的学术特点,以期指导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脾胃 肝胆 少阳为枢
下载PDF
通膈一号方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瘀血阻膈型食管癌疗效观察
18
作者 陈媛媛 程伟 梁惠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1期164-168,共5页
目的:该研究旨在观察通膈一号方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瘀血阻膈型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瘀血阻膈型晚期食管癌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试验组一线治疗采用化疗联合... 目的:该研究旨在观察通膈一号方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瘀血阻膈型食管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瘀血阻膈型晚期食管癌患者8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试验组一线治疗采用化疗联合本院院内制剂通膈一号方,对照组一线治疗采用单纯化疗。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疾病控制率(DCR)、疼痛数字评分法(NRS)、体力状态评分(KPS)、中医证候积分、血液中鳞状上皮细胞癌(SCC)、癌胚抗原(CEA)水平变化及化疗相关毒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DCR分别为82.5%与62.5%,试验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NR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KPS评分无明显变化(P>0.05),而对照组患者KPS评分明显下降(P<0.05),且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部分中医证候积分明显降低(P<0.05),且试验组降低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任何级别的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及血液中SCC、CEA的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膈一号方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瘀血阻膈型食管癌可能会提高食管癌的DCR,减轻食管癌相关疼痛,改善部分中医证候,降低血液中SCC、CEA水平,减轻化疗相关的毒副反应,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膈一号方 晚期食管癌 化疗
下载PDF
基于六经方证探讨泻心汤类方治疗痞证及膳食营养辅助效果
19
作者 谢翀 苗灵娟 张红雨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17期106-108,共3页
泻心汤类方为东汉张仲景所传,是治疗痞证的经典名方,适用于寒热错杂之痞证,但是五个泻心汤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异。通过论述痞证的核心病因及病机,从六经辨析方证,并结合历代医家经验对五个泻心汤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认为大黄黄连泻心汤... 泻心汤类方为东汉张仲景所传,是治疗痞证的经典名方,适用于寒热错杂之痞证,但是五个泻心汤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异。通过论述痞证的核心病因及病机,从六经辨析方证,并结合历代医家经验对五个泻心汤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认为大黄黄连泻心汤属于阳明病,治疗无形邪热痞结于心下之痞,附子泻心汤属于阳明太阴合病,治疗无形邪热互结兼阳气衰败之痞证。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和甘草泻心汤均治疗脾胃虚弱所致的痞证,在病机上,半夏泻心汤证兼有痰浊,生姜泻心汤证兼有水气,甘草泻心汤证为脾胃虚盛,三者脾胃虚弱程度逐渐加重。本文主要从核心病机、六经方证及膳食营养辅助效果方面探讨痞证治疗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伤寒论 泻心汤 心下痞
下载PDF
半夏降逆方联合穴位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刘斌 王晶 +2 位作者 吕建东 王晓晨 陈云飞 《河北中医药学报》 2023年第1期39-43,共5页
目的:评价半夏降逆方联合穴位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GERD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半夏降逆方联合... 目的:评价半夏降逆方联合穴位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住院的GERD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35例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35例采用半夏降逆方联合穴位针刺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症状总有效率为91.43%、胃镜总有效率为85.71%,分别高于对照组的77.14%、68.57%,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血清胃泌素(GAS)、胃动素(MT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胆囊收缩素(CCK)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食管括约肌压力高于对照组,卧位反流时间百分比、立位反流时间百分比、总反流时间百分比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低于对照组的17.14%,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半夏降逆方联合穴位针刺治疗GERD可有效改善反酸、烧心等临床症状,提高食管动力和胃肠激素水平,且不良反应少,是治疗GERD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夏降逆方 穴位针刺 胃食管反流病 呕逆 嘈杂 反酸 胃痛 天突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