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0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左心室和冠状动脉动态体模系统观察不同心率下CT图像重建最佳期相
1
作者 陈金磊 李洪杰 +1 位作者 陈明山 王学民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17-921,共5页
目的观察以左心室和冠状动脉动态体模系统模拟左心室及冠状动脉运动时在不同心率下重建CT图像的最佳期相。方法构建可模拟50~120次/分心率下心脏周期性运动及心电信号输出的左心室和冠状动脉动态体模系统。于体模系统R-R间期行CT扫描,0~... 目的观察以左心室和冠状动脉动态体模系统模拟左心室及冠状动脉运动时在不同心率下重建CT图像的最佳期相。方法构建可模拟50~120次/分心率下心脏周期性运动及心电信号输出的左心室和冠状动脉动态体模系统。于体模系统R-R间期行CT扫描,0~90%期相范围内每10%间隔重建图像。评估观察者间主观评估图像质量结果的一致性;对不同心率、不同期相图像进行比较。结果观察者间主观评价图像质量结果的一致性较高(Kendall W=0.83,P<0.05)。设定体模心率为50~60次/分时,大部分期相下重建图像质量均为良好,尤以30%、70%及80%期相最佳(P均<0.05);心率为65~75次/分时,最佳重建期相为40%、70%及80%(P均<0.05),以舒张期图像质量较好;心率80~95次/分时,30%为最佳重建期相(P均<0.05);心率为100次/分及以上时,所有期相重建图像质量均较差。结论以左心室和冠状动脉动态体模系统模拟左心室及冠状动脉运动时,不同心率下CT图像最佳重建期相不同;心率高于100次/分后所有重建图像质量均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体模 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图像质量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元 魏丰贤 +3 位作者 高超峰 赵泽坤 周志明 徐小东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24年第17期131-136,共6页
3D打印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可以辅助提高肝脏手术的手术效率。3D打印的器官模型能够帮助术者制订手术计划、模拟手术过程以及通过手术导航对手术进行指导。3D打印利用特定个体的组织或细胞产生肝脏手术中的移植物,解决移植物短缺等问题... 3D打印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可以辅助提高肝脏手术的手术效率。3D打印的器官模型能够帮助术者制订手术计划、模拟手术过程以及通过手术导航对手术进行指导。3D打印利用特定个体的组织或细胞产生肝脏手术中的移植物,解决移植物短缺等问题,推动个性化医疗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肝脏手术 移植物 手术导航
下载PDF
复合压电薄膜生物相容性及电输出性能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
3
作者 王桢 许顺恩 +5 位作者 汤耿 罗四维 滕建祥 谢孟利 何佳林 叶川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1969-1975,共7页
背景:可控的压电效应能促进组织的再生与修复,压电材料在负重组织工程领域应用广泛。目的:制备一种可促进骨组织再生的压电薄膜材料,探究其结构表征、电输出性能、生物相容性及其电输出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以聚3... 背景:可控的压电效应能促进组织的再生与修复,压电材料在负重组织工程领域应用广泛。目的:制备一种可促进骨组织再生的压电薄膜材料,探究其结构表征、电输出性能、生物相容性及其电输出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以聚3-羟基丁酸酯4-羟基丁酸酯(poly-3-hydroxybutyrateco/4-hydroxybutyrate,P34HB)为原料,加入质量比分别为0%,5%,10%,15%,20%的锡钛酸钡钙(Ba0.94Ca0.06Sn0.08Ti0.92O3,BCST)粉末,以二氯甲烷为溶剂,通过真空干燥方法制得150-200μm厚度BCST/P34HB压电薄膜材料,经油浴极化后,检测其表面形貌、物相组成、压电系数和开路电压,以及BCST/P34HB在110 Hz、0.25 N力幅度下的电输出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与结论:①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水接触角、压电系数检测及电输出性能测试显示,当BCST质量比增加至20%时,BCST/P34HB压电薄膜有着良好的压电性能(d33=5.9 pC/N)及电输出性能(180 mV),更接近500 mV的合适电刺激成骨范围;②活死染色显示,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第1天,15%组与20%组显示出较少的红色荧光;当培养到第5天时,各组绿色荧光数量较第1天明显增多,10%组、15%组和20%组未见红色荧光,仅0%组和5%组有少量的红色荧光;③阿尔玛蓝染色显示,与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第1,3,5天,随着时间的增加,各组细胞都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当培养到第5天时,20%组的细胞量明显高于0%组(P<0.05);④成骨诱导第10天,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显示20%组的染色阳性率明显高于0%组(P=0.0001);成骨诱导第21天,茜素红染色和钙结节定量分析显示出了与碱性磷酸酶染色相似的趋势,与0%组相比,15%组和20%组均显示出明显的差异(P<0.01,P<0.0001);⑤结果表明,20%BCST/P34HB薄膜具有良好的压电性能、电输出性能、生物相容性及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组织工程 P34HB 压电材料 薄膜材料 成骨分化
下载PDF
全关节镜辅助下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 被引量:18
4
作者 沈国栋 邹运璇 +4 位作者 张宏宁 李雪 杨康勇 赖志斌 朱永展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3期5343-5348,共6页
背景:近年来关节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跟骨骨折治疗中,但多用于治疗SandersⅠ、Ⅱ型骨折,或作为复杂的跟骨骨折的辅助复位、关节内损伤探查清理的辅助手段。目的:探讨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 背景:近年来关节镜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跟骨骨折治疗中,但多用于治疗SandersⅠ、Ⅱ型骨折,或作为复杂的跟骨骨折的辅助复位、关节内损伤探查清理的辅助手段。目的:探讨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8年11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42例(42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2组,全关节镜入路组(n=21)接受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跗骨窦入路组(n=21)接受跗骨窦入路跟骨解剖板内固定治疗。术后随访12个月,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复查X射线片,检测B?hler角及Gissane角;评估Maryland足功能评分及AOFAS踝-后足评分量表评分。试验已通过佛山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跗骨窦入路组术前准备时间、平均住院时间长于全关节镜入路组(P<0.05);全关节镜入路组无胫后血管、胫神经及腓肠神经损伤,无切口软组织感染;跗骨窦入路组发生皮肤浅表感染3足、腓肠神经损伤1足,无切口软组织深部感染及坏死;②术后12个月时,两组B?hler角及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两组术后的踝关节周径均较术前明显减少(P<0.05),踝关节屈伸活动度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全关节镜入路组术后1个月的踝关节周径小于跗骨窦入路组(P<0.05),两组间术后1年的踝关节屈伸活动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④术后12个月时,两组Maryland足功能评分及AOFAS踝-后足评分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与跗骨窦入路跟骨解剖板内固定相比,全关节镜辅助下复位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有利于促进患者足部功能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钢板 内固定 跟骨骨折 关节镜 足部功能
下载PDF
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和后稳定型全膝关节假体置换后早期关节遗忘度的对比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辉 李鸿 +6 位作者 李叶天 陆鸣 尹力 高维陆 刘敬军 刘必全 尹宗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0期4802-4806,共5页
背景:临床长期随访显示,后交叉韧带保留型与后稳定型假体置换后的膝关节活动度、10-15年假体生存率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无明显区别,但针对两种膝关节假体孰优孰劣的争论依然存在。目的:对比后叉韧带保留型和后稳定型假体置换治疗单侧... 背景:临床长期随访显示,后交叉韧带保留型与后稳定型假体置换后的膝关节活动度、10-15年假体生存率及主要临床表现等方面无明显区别,但针对两种膝关节假体孰优孰劣的争论依然存在。目的:对比后叉韧带保留型和后稳定型假体置换治疗单侧膝关节骨关节炎术后患者早期功能恢复的差别。方法:选择2018年7月至2019年9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0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其中男13例,女47例,年龄46-83岁,其中30例接受后叉韧带保留型假体置换治疗,另30例接受后稳定型假体置换治疗。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关节遗忘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与膝关节活动度评价。研究获得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结果与结论:①60例患者获得5-16个月随访,随访期内均未出现假体周围感染、松动、脱位及僵硬等并发症;②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关节遗忘评分、膝关节功能HSS评分、目测类比评分与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结果表明,后叉韧带保留型和后稳定型假体置换治疗单侧膝关节骨关节炎术后患者早期关节遗忘度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 后叉韧带保留型 后稳定型 人工关节遗忘度评分 骨性关节炎 疼痛 膝关节活动度 HSS评分
下载PDF
新型骨水泥强化螺钉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比较 被引量:13
6
作者 佘荣峰 张一 +3 位作者 王远政 张彬 陈鹏 黄琪翔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2335-2341,共7页
背景:为解决骨质疏松骨折行内固定可能出现的螺钉切出、松动、把持力不足等并发症,目前一种新的骨水泥强化螺钉技术结合PHILOS锁定钢板被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但国内应用该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鲜见报... 背景:为解决骨质疏松骨折行内固定可能出现的螺钉切出、松动、把持力不足等并发症,目前一种新的骨水泥强化螺钉技术结合PHILOS锁定钢板被用于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但国内应用该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鲜见报道。目的:比较新型骨水泥强化螺钉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9年3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22例,其中男8例,女14例,年龄68-88岁,其中10例行骨折切开复位新型骨水泥强化螺钉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内固定组),另12例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头置换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及术后并发症;术后6个月进行肩关节目测类比评分及肩关节Constant评分等。术后所有患者均给予抗骨质疏松治疗。试验获得贵州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批准号:2017(02)号。结果与结论:①2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5个月,平均(9.0±1.6)个月;②两组术中未出现骨水泥毒性反应、栓塞等并发症;内固定组术后1例出现肩关节僵硬,两组术后未出现切口感染、异位性骨化、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未出现螺钉拔出及切割等不良反应;③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少于肱骨头置换组(P<0.05);④两组术后6个月的目测类比评分与肩关节Constant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⑤结果表明,新型骨水泥强化螺钉技术结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可获得与人工肱骨头置换相近的临床疗效,是部分可能需行肩关节置换患者选择内固定治疗的一种治疗方法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水泥强化螺钉 肱骨近端骨折 骨质疏松 内固定 锁定钢板 肱骨头置换 疗效比较 肱骨近端骨质疏松性骨折
下载PDF
载骨碎补总黄酮磷酸钙骨水泥对骨缺损模型大鼠诱导膜中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董航 黄嘉华 +8 位作者 麦喆钘 陈柏行 黄培镇 蔡群斌 陈超 纪树亮 孙伟鹏 黄尹滢 周琦石 《中国药房》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21-1327,共7页
目的:探究载骨碎补总黄酮磷酸钙骨水泥对骨缺损模型大鼠诱导膜成骨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别以磷酸钙骨水泥(C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为载体,以强骨胶囊内容物(有效成分为骨碎补总黄酮)制备载药CPC和载药PMMA骨水泥。选... 目的:探究载骨碎补总黄酮磷酸钙骨水泥对骨缺损模型大鼠诱导膜成骨分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别以磷酸钙骨水泥(C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骨水泥为载体,以强骨胶囊内容物(有效成分为骨碎补总黄酮)制备载药CPC和载药PMMA骨水泥。选取6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载药CPC组、载药PMMA骨水泥组、未载药CPC组、未载药PMMA骨水泥组,每组16只。分离大鼠股骨并行截骨,以制备骨缺损模型,然后分别植入相应骨水泥。造模4周后,各组大鼠切开并保护好诱导膜,取出骨水泥,植入自体松质骨。于造模后第4周对大鼠后肢骨进行X射线拍片;于造模后第4周和植骨后第6周时分别取大鼠骨缺损区诱导膜和新生骨,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诱导膜组织形态学,并测定新生骨组织的骨小梁宽度及成骨细胞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诱导膜中人骨成型蛋白2(B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新生骨组织中Smad1、Smad4、Smad7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其余3组比较,载药CPC组大鼠骨缺损区的骨水泥降解更明显,且可见诱导膜组织形成,骨缺损区域更小;诱导膜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丰富、排列有序;新生骨组织中骨小梁宽度及成骨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0.05);诱导膜中BMP-2、VEGF的蛋白表达水平和新生骨组织中Smad1、Smad4、Smad7的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载骨碎补总黄酮CPC具有促进骨缺损模型大鼠诱导膜成骨的作用。这可能是通过激活BMP-2/Smad通路,从而调节成骨细胞分化;同时通过提高VEGF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分化,加快形成毛细血管网,从而促进骨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碎补 总黄酮 磷酸钙骨水泥 诱导膜 骨缺损 成骨分化 机制 大鼠
下载PDF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活化组织工程骨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8
8
作者 邓江 黄文良 +2 位作者 阮世强 苑成 佘荣峰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45-147,共3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羟基磷灰石(HA)及自体红骨髓(ABM)复合物成骨诱导活性的作用。方法在36只兔桡骨中1/3上制造骨缺损模型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9只,空白组缺损不做任何处理,HA/ABM组、IGF-Ⅰ活化HA组、IGF...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羟基磷灰石(HA)及自体红骨髓(ABM)复合物成骨诱导活性的作用。方法在36只兔桡骨中1/3上制造骨缺损模型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9只,空白组缺损不做任何处理,HA/ABM组、IGF-Ⅰ活化HA组、IGF-Ⅰ活化HA/ABM组组织工程骨分别植入骨缺损处。术后于不同时间点分别行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测定、扫描电镜检测评价成骨情况。结果①血清ALP活性:2、4、8、12周时,IGF-Ⅰ/HA/ABM组血清ALP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且其他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扫描电镜结果:12周时,IGF-Ⅰ/HA/ABM组仅见少量材料,骨缺损区被成熟板层状骨组织充填,材料与正常骨质间已分不清界限,骨缺损大部分修复,其成骨作用明显优于各组。结论 IGF-Ⅰ对以HA为支架材料组织工程骨的成骨诱导作用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组织工程骨 骨缺损 成骨诱导
下载PDF
人工肛门括约肌无线经皮供能系统及实验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刘志强 颜国正 +1 位作者 克磊 颜胜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831-2838,共8页
设计用于反馈式人工肛门括约肌的无线经皮供能系统,从理论和实验2个方面对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能量传输这一前沿技术进行研究。接发线圈均采用平面螺旋结构沿磁芯表面绕制而成。为了在体外供电时耦合链路能够较好地处于谐振状态,减少... 设计用于反馈式人工肛门括约肌的无线经皮供能系统,从理论和实验2个方面对基于磁耦合谐振的无线能量传输这一前沿技术进行研究。接发线圈均采用平面螺旋结构沿磁芯表面绕制而成。为了在体外供电时耦合链路能够较好地处于谐振状态,减少由于位置变化或人体组织干扰可能带来的频率分裂现象,系统加入了半自动闭环反馈控制环节,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离体和活体动物实验。实验主要围绕线圈的选择、传输水平、传输路径、障碍物对传输性能的影响,表明在直径分别为6 cm和3.5 cm的初级和次级平面螺旋线圈作用下,设定固有频率230 kHz,实现了发射功率2 W,最大传输效率达82%,在10~15 mm距离内效率仍有63%~75%的能量传输,满足了该植入式器件的用电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肛门括约肌 磁耦合谐振 经皮能量传输 离体实验 动物实验
下载PDF
遗传性乳光牙与正常恒牙牙本质表面形貌及元素分布和显微硬度的差异 被引量:6
10
作者 席戈 张东 +2 位作者 孟永洁 王建荣 刘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4458-4461,共4页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牙本质发育异常家系调查和表型分析,对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的物理性能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对比研究遗传性乳光牙与正常恒牙的牙本质的表面形貌,元素分布以及显微硬度的差异。方法:收集...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牙本质发育异常家系调查和表型分析,对遗传性乳光牙本质的物理性能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对比研究遗传性乳光牙与正常恒牙的牙本质的表面形貌,元素分布以及显微硬度的差异。方法:收集3例遗传性乳光牙本质患者需要拔除的牙齿,共5颗。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无龋坏的正畸牙作为对照的正常恒牙。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量色谱仪,纳米压痕仪对遗传性乳光牙和正常恒牙的牙本质进行表面形貌观察,元素分布以及显微硬度进行测试。结果与结论:遗传性乳光牙的牙本质结构松散,牙本质小管结构改变;遗传性乳光牙的牙本质中钠、锌、硫、钙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恒牙,而镁、磷、氯降低正常恒牙(P<0.01);遗传性乳光牙的牙本质中钙/磷比值为1.76,明显高于正常恒牙(P<0.01)。遗传性乳光牙的牙本质的显微硬度是(1.18±0.18)GPa,明显低于正常恒牙牙本质的显微硬度(1.72±0.48)GPa(P<0.01)。因此,说明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小管结构发生改变,其硬度低于正常恒牙牙本质的硬度,这可能与遗传性乳光牙本质元素分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乳光牙本质 元素含量 显微硬度 硬组织构建 口腔组织工程
下载PDF
数字化的虚拟人体和仿真人体模型的发展及医学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李彩霞 林大全 +1 位作者 王远萍 樊庆文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764-1766,共3页
本文从系统论、信息论、认识论的角度出发,对虚拟人体和仿真人体的发展和医学应用提出了两者人体参数的同源性,虚拟和真实的映射性,对学科发展的带动性;提出了虚拟人体计划发展的五个结合。
关键词 可视人计划 仿真人体模型 医学应用
下载PDF
植入式医疗设备经皮能量充电系统设计与实验 被引量:5
12
作者 克磊 颜国正 +2 位作者 颜胜 刘志强 王志武 《仪器仪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846-2853,共8页
基于电磁耦合原理设计了一套应用于植入式医疗设备经皮能量充电系统,解决了因拖缆供电或更换电池而多次手术的不便和隐患。建立了传输链路等效模型,分析了线圈品质因数和接收端等效负载对系统传输效率和接收电压的影响,优化线圈设计,设... 基于电磁耦合原理设计了一套应用于植入式医疗设备经皮能量充电系统,解决了因拖缆供电或更换电池而多次手术的不便和隐患。建立了传输链路等效模型,分析了线圈品质因数和接收端等效负载对系统传输效率和接收电压的影响,优化线圈设计,设计了隔离式电池管理充电电路。实验结果表明,新式14股双层Litz线串联线圈性能满足实际应用要求,在有效充电距离10~38 mm内,最大接收功率和传输效率分别为2 400 mW(23 mm,54%)和81%(11 mm,870 mW)。此外,针对不同的充电过程中等效负载电阻的变化,系统无需复杂的控制电路,依靠自身的阻抗特性响应即可保证体内接收电压均在安全范围内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式医疗设备 经皮能量传输 充电电池
下载PDF
基于CT图像重建人体膝关节3D骨骼优化模型 被引量:4
13
作者 牛军龙 秦现生 +2 位作者 洪杰 王文杰 李勇政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6年第7期700-703,共4页
目的:重建一个含有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的人体膝关节3D骨骼优化模型。方法:采用螺旋CT机扫描人体膝关节部位,从胫骨近端到股骨远端,获得DICOM格式图像数据。利用Mimics软件进行图像数据输入和视图图像处理重建3D骨骼模型,并使用它自带的3... 目的:重建一个含有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的人体膝关节3D骨骼优化模型。方法:采用螺旋CT机扫描人体膝关节部位,从胫骨近端到股骨远端,获得DICOM格式图像数据。利用Mimics软件进行图像数据输入和视图图像处理重建3D骨骼模型,并使用它自带的3-matic软件对所建的3D模型进行优化处理。结果:使用Mimics软件重建了一个含有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的左侧人体膝关节3D骨骼模型,其自带的3-matic软件重建了一个含有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的左侧人体膝关节3D骨骼优化模型。结论:该优化模型可清晰精确地模拟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的三维几何形态,能导入到ANSYS/ABAQUS等有限元软件进行力学特性分析,也能结合MRI重建含有半月板的人体膝关节生物力学模型,为仿生膝关节的结构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图像 人体膝关节 模型重建 MIMICS软件 3-matic软件 股骨远端 胫骨近端 3D骨骼优化模型
下载PDF
上海市老年康复医疗资源调查 被引量:4
14
作者 郑洁皎 俞卓伟 +1 位作者 梁贞文 王雪强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2年第2期118-118,共1页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增速,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增高,社会对康复医疗的需求急剧增加,尽管上海市的健康指标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但康复医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服务能力不强,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群的日益... 上海市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增速,退行性疾病的发病率增高,社会对康复医疗的需求急剧增加,尽管上海市的健康指标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但康复医疗资源总量不足、质量不高、分布不均,服务能力不强,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群的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服务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医疗 老年人群 上海市 资源调查 医疗服务需要 人口老龄化 退行性疾病 发达国家
下载PDF
新型骨科植入材料聚醚醚酮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李艳华 何东 +1 位作者 吴高义 王菁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14-1117,共4页
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是一种线性芳香族、半结晶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弹性模量高度接近皮质骨,力学性能优越,耐磨性耐腐蚀性良好,有效解决了体内植入金属材料的一系列问题。20世纪80年代起,PEEK作为新兴植入体广泛应用于椎... 聚醚醚酮(polyetheretherketone,PEEK)是一种线性芳香族、半结晶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弹性模量高度接近皮质骨,力学性能优越,耐磨性耐腐蚀性良好,有效解决了体内植入金属材料的一系列问题。20世纪80年代起,PEEK作为新兴植入体广泛应用于椎间融合、人工关节置换、创伤植入术等多种骨科手术,并在口腔领域内引起广泛的关注。多年的临床应用结果显示,PEEK椎间融合器稳定性佳、融合率高;PEEK人工关节表现出良好的摩擦学性能,在关节运动中产生磨损颗粒较少,生物惰性较强;PEEK作为创伤植入物具有个体化制作的优势,可通过3D打印技术更快捷、安全、有效、准确地制作出复杂的缺损修补物,形成支架材料诱导新生骨接近自然骨。PEEK已成为口腔领域内的一种新型材料,在口腔修复和口腔种植领域内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旨在对PEEK的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为其在临床应用提供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醚醚酮 聚醚醚酮复合材料 临床应用
下载PDF
神经细胞生长行为的仿生学思考—材料的形貌学作用 被引量:3
16
作者 朴东旭 陈晓东 毛立江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S1期127-129,共3页
体外培养鼠胚脊髓细胞时神经纤维的生长行为受到基质高分子材料的形貌学影响。蚯蚓的匍匐运动也同样受到地面形貌的作用。种属和结构层次不同的两类生物体在其运动行为的地貌学依赖规律却非常相似。
关键词 神经细胞 蚯蚓 材料形貌学 仿生学 神经再生导管系统组织工程
下载PDF
胫骨模型对膝关节有限元分析结果影响的探讨 被引量:12
17
作者 徐志才 胡广洪 +1 位作者 黄振宇 徐卿荣 《中国数字医学》 2014年第4期69-72,共4页
目的:通过有限元法对膝关节进行力学仿真,探讨胫骨模型对膝关节生物力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Mimics建立膝关节三维实体模型并对骨骼赋予不同的材料属性;使用Hypermesh建立膝关节三维网格模型,同时建立了不同胫骨长度的膝关节三维模型:... 目的:通过有限元法对膝关节进行力学仿真,探讨胫骨模型对膝关节生物力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应用Mimics建立膝关节三维实体模型并对骨骼赋予不同的材料属性;使用Hypermesh建立膝关节三维网格模型,同时建立了不同胫骨长度的膝关节三维模型:在Abaqus中设置边界条件和软组织材料属性,施加载荷进行膝关节力学仿真。结果:通过有限元分析获得了膝关节主要软组织的应力和相互接触面积,得到胫骨上的Mises应力分布。结论:膝关节骨骼材料属性以及胫骨长度对膝关节软组织的力学行为基本没有影响,可在实际的对膝关节软组织的有限元分析中将骨性结构定义为刚体:胫骨上的Mises应力随骨骼材料属性和长度有明显的变化,在针对骨骼的有限元分析中需要建立完整的骨骼结构以及将骨骼划分为至少10种材料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有限元分析 胫骨模型 生物力学
下载PDF
小切口去脂+连续埋线重睑术在不对称双眼皮整形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8
作者 刘志强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4年第3期0049-0052,共4页
研究不对称双眼皮整形中应用小切口去脂+连续埋线重睑术的有效性。方法 2022.4-2022.8月之间受诊的不对称双眼皮整形患者140例患者被视作分析对象,以数字表法划分两组,有普通切开重睑术干预的普通干预组、小切口去脂+连续埋线重睑术联... 研究不对称双眼皮整形中应用小切口去脂+连续埋线重睑术的有效性。方法 2022.4-2022.8月之间受诊的不对称双眼皮整形患者140例患者被视作分析对象,以数字表法划分两组,有普通切开重睑术干预的普通干预组、小切口去脂+连续埋线重睑术联合干预的特殊干预组,对比患者治疗情况、并发症出现情况等。结果 普通干预组平均出血量(9.32±1.60)ml、手术操作平均时间(42.75±3.41)min、切口愈合所需时间均值(9.45±0.94)d,特殊干预组平均出血量(5.45±0.35)ml、手术操作平均时间(32.75±6.32)min、切口愈合所需时间均值(6.85±1.43)d,比较之下特殊干预组的治疗效果更好p<0.05;特殊干预组患者在术后1小时VAS量表评估均值(3.65±0.27)分、术后2小时VAS量表评估均值(2.05±0.64)分、术后3小时VAS量表评估均值(1.53±0.54)分,均低于普通干预组,p<0.05;特殊干预组并发症产生率10.0%(2例患者有眼睑炎情况、2例患者有瘀斑情况、3例患者有结膜炎),低于普通干预组15.7%(4例患者有眼睑炎情况、3例患者有瘀斑情况、4例患者有结膜炎),p<0.05;特殊干预组患者面部美观率为92.9%,显著高于普通干预组85.7%p<0.05。结论 不对称双眼皮整形的治疗中,要首选小切口去脂+连续埋线重睑术,更好地提高整形效果,降低患者疼痛感和并发症产生率,提高患者面部美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切口去脂 连续埋线重睑术 不对称双眼皮整形 应用效果
下载PDF
不同麻醉方法对妇科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新艳 王蕾 +1 位作者 牛世坤 房先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6期59-62,共4页
目的观察并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妇科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十堰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A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B组采... 目的观察并分析不同麻醉方法对妇科手术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十堰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妇科手术的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三组,A组采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联合七氟烷吸入麻醉,B组采用七氟烷吸入麻醉,C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舒芬太尼麻醉。观察所有患者麻醉开始前(T_0)、术后2 h(T_1)、术后6 h(T_2)、术后12 h(T_3)、术后1 d(T_4)、术后3 d(T_5)、术后7 d(T_6)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吸率(RR)和血氧饱和度(Sp O2)外周血T_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变化情况及炎症细胞因子变化。结果 A组患者T_1、T_2、T_3时的SBP,T_1、T_2时的DBP、RR,T_1、T_6的T_NF-α水平,T_1~T_6的IL-6、IL-8水平,T_1时的CD3^+水平,T_1、T_2时的CD4^+水平与T_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_1、T_2、T_3时的SBP,T_1、T_2时的RR,T_1、T_2、T_5、T_6时的T_NF-α水平,T_1~T_6的IL-6、IL-8水平,T_1时的CD3^+水平,T_1、T_2、T_3时的CD4^+水平与T_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T_1、T_2、T_3时的SBP,T_1、T_4~T_6的T_NF-α水平,T_6时的IL-1β水平,T_1~T_6的IL-6、IL-8水平,T_1时的CD3^+、CD4^+水平与T_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T_1~T_6的IL-6水平,T_1、T_5、T_6的IL-8水平,C组患者T_5时的T_NF-α水平,术后T_1~T_6的IL-6、IL-8水平与A组同时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术后T_1~T_6的IL-6、IL-8水平与B组同时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联合七氟烷吸入对妇科手术患者产生免疫功能抑制作用较小,与其他麻醉方法相比较患者术后免疫功能恢复更快,是临床上妇科患者手术麻醉的理想方法,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功能 妇科手术 麻醉 影响
下载PDF
骨泥的制备及其诱导成骨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宝兴 陶丽 +3 位作者 陈学英 李靖 殷少芳 赖炽香 《西部医学》 2007年第6期1024-1028,共5页
目的研制一种可随意塑型、填充不规则骨缺损的骨植入材料并观察其成骨效果。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粘合剂复合脱矿骨粉制备骨泥,并将骨泥植入大鼠股肌袋内,通过大体观察,X线片,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组织学观察及成骨面积测定,... 目的研制一种可随意塑型、填充不规则骨缺损的骨植入材料并观察其成骨效果。方法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粘合剂复合脱矿骨粉制备骨泥,并将骨泥植入大鼠股肌袋内,通过大体观察,X线片,碱性磷酸酶(ALP)测定,组织学观察及成骨面积测定,研究该植入物在肌袋内的成骨效果。结果CMCNa植入体内4周完全被降解吸收,无毒性反应。与骨粉粘合性好,可随意塑型,对骨缺损填充完全。动物实验大体观察,伤口无红肿及脓性渗出,愈合良好,无死亡。X线片显示骨泥不离散。全脱矿骨泥植入体内后2周,ALP均值高于表面脱矿骨泥组。表明全脱矿骨泥植入后可形成软骨和骨组织,成骨良好。结论CMCNa复合全脱矿骨粉制备的骨泥具有诱导成骨活性,可随意塑型,使用方便,可为临床提供一种填充不规则骨缺损的骨植入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羧甲基纤维素钠 脱矿骨粉 骨泥 诱导成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