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5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患者右美托咪定用量及对患者微循环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1
作者 程雪淋 王青青 +1 位作者 尹治清 高清贤 《微循环学杂志》 2024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期间右美托咪定(Dex)用量对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06-2022-12于本院接受择期CPB瓣膜置换术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剂量组(n=28)、高剂量组(n=28)和对照组(n=29),在麻醉诱导前1...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期间右美托咪定(Dex)用量对瓣膜置换术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06-2022-12于本院接受择期CPB瓣膜置换术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低剂量组(n=28)、高剂量组(n=28)和对照组(n=29),在麻醉诱导前10min分别输注0.2μg/kg·h^(-1)Dex、0.4μg/kg·h^(-1)Dex、生理盐水至术毕。比较麻醉诱导后(T1)、CPB转机开始前(T2)、CPB转机后1h(T3)、CPB转机停止时(T4)、术毕4h(T5)、术毕24h(T6)的各组血流动力学指标;分析Dex输注时长对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影响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给药12min、给药15min、插管后1min的BIS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低剂量组T2-T4时HR、T2-T5时MAP、T2-T6时LA和cTnI、术后心血管不良事件、鼻温肛温复温时间、术后24h 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而T2-T6时ScvO_(2)和尿量、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P<0.05);高剂量组T2时HR和MAP低于低剂量组,而鼻温肛温复温时间、术后24h NT-proBNP高于低剂量组(P<0.05)。结论:低剂量的Dex即可取得良好的麻醉镇静效果,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在麻醉诱导开始前10min时输注0.2μg/kg·h^(-1)Dex可有效改善CPB下瓣膜置换术对微循环的影响,降低LA和cTnI水平、提高ScvO_(2)和尿量、缩短鼻温肛温的复温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脑电双频谱指数 体外循环 瓣膜置换术 微循环
下载PDF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防治策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邓银芝 倪利华(综述) +1 位作者 周中银 罗和生(审校) 《微循环学杂志》 2023年第2期109-115,共7页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肝脏部分切除术、肝移植、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并发症。IRI发生机制复杂及有许多潜在机制尚不清楚,且是目前临床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重点阐述了肝脏IRI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经典的氧化应激,无菌性炎症反应,...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肝脏部分切除术、肝移植、失血性休克的主要并发症。IRI发生机制复杂及有许多潜在机制尚不清楚,且是目前临床尚未解决的问题。本文重点阐述了肝脏IRI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包括经典的氧化应激,无菌性炎症反应,微循环障碍,代谢紊乱和肠道微生态等,并阐述了基于IRI病理生理机制的干预和治疗策略,指出了目前临床应用现状以及该领域的一些新的研究方向,旨在为肝脏IRI的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有效的防治途径提供新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肝脏 氧化应激 无菌性炎症 微循环障碍
下载PDF
心脏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定量评估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胡瑞 刘峰 +3 位作者 安小霞 梁程 陈梓娴 郭顺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892-896,共5页
微循环障碍是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有力因素,近年来心脏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评估微循环障碍发展迅速,已经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的跨越。随着人工智能应用于定量心肌灌注,该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将在微循环障碍的诊断与指导治疗中发... 微循环障碍是预测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有力因素,近年来心脏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评估微循环障碍发展迅速,已经实现了从定性到定量的跨越。随着人工智能应用于定量心肌灌注,该技术的发展前景非常可观,将在微循环障碍的诊断与指导治疗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对心脏磁共振心肌灌注成像定量评估微循环障碍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 心肌灌注显像 磁共振成像 人工智能 综述
下载PDF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近况 被引量:4
4
作者 杨志华 葛昭 +2 位作者 刘洋希 任秋安 王贤良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207-210,共4页
近年来,溶栓及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发展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而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CMD)问题则日渐突出,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CMD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尚缺... 近年来,溶栓及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发展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改善,而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circulation dysfunction,CMD)问题则日渐突出,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CMD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现代医学尚缺乏针对CMD的治疗策略,中医辨证治疗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该文重点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CMD的研究情况进行阐述,旨在为CMD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 中医药 微血管性心绞痛 心肌缺血
下载PDF
微循环监测在围术期管理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吴京朗 马文凤(综述) 王颖(审校) 《微循环学杂志》 2023年第2期95-99,共5页
微循环是组织和血液交换氧气的重要部位,微循环监测应用于术前准备,术中管理和预测预后等围术期管理环节中。围手术期多种因素可以影响微循环及患者预后,包括麻醉方式,麻醉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和年龄等。目前微循环监测手段主要包括舌下... 微循环是组织和血液交换氧气的重要部位,微循环监测应用于术前准备,术中管理和预测预后等围术期管理环节中。围手术期多种因素可以影响微循环及患者预后,包括麻醉方式,麻醉药物,血管活性药物和年龄等。目前微循环监测手段主要包括舌下微循环监测,甲襞微循环监测和血管闭塞试验等,可实现对人体多部位微循环的监测。以微循环为导向的麻醉管理是围术期管理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对微循环监测的意义,围手术期微循环的影响因素及常见的微循环监测手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循环 围术期 麻醉
下载PDF
橙皮苷、茁-七叶皂苷、丹参酮等局部外用对甲皱皮肤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岳学状 朱文元 +2 位作者 马慧军 王大光 李诚让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427-429,共3页
目的:研究局部外用8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对皮肤微循环的影响。方法:给受试者中指甲皱处分别涂1%植物提取物,并安放激光多普勒检测探头,稳定5min后开始记录甲皱皮肤血流灌注量,以后每5min记录1次,每次1min,共观察30min,取平均值。基质作对... 目的:研究局部外用8种天然植物提取物对皮肤微循环的影响。方法:给受试者中指甲皱处分别涂1%植物提取物,并安放激光多普勒检测探头,稳定5min后开始记录甲皱皮肤血流灌注量,以后每5min记录1次,每次1min,共观察30min,取平均值。基质作对照。对有效成分进一步观察浓度为0.10%、0.01%药物对皮肤血液灌注量的影响,并用毛细血管微循环仪观察其对红细胞血流速度的影响。结果:1.00%、0.10%橙皮苷可以显著增加皮肤的血液灌注量,外用0.10%橙皮苷亦可使红细胞的血流速度显著增加。结论:橙皮苷局部外用可以改善皮肤的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微循环 橙皮苷 激光多普勒
下载PDF
以皮下反射光观测微循环方法及实用仪器 被引量:9
7
作者 王怡 祁燕 +6 位作者 孙立 侯金茹 刘剑刚 王青岳 沈景昭 国承山 林明喜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55-259,共5页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光学容积脉波自动测定分析方法及实用仪器。在对光学容积描记图以皮下反射光测定采集、保存、复现和分析方法上,运用微机控制整套操作,自动分析图形得出二十余项生理参数。应用该方法进行了临床观察,并同时以甲皱...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光学容积脉波自动测定分析方法及实用仪器。在对光学容积描记图以皮下反射光测定采集、保存、复现和分析方法上,运用微机控制整套操作,自动分析图形得出二十余项生理参数。应用该方法进行了临床观察,并同时以甲皱微循环观测作对比观察,发现该方法基本能反映微循环状态,其主要测量参数与甲皱微循环总积分密切相关。对部分患者同时测定心功能状态的观察还表明,随心功能异常程度的增加。光学容积描记图主要参数趋于劣化。可见以皮下反射光方法观测微循环状态,为临床提供了一种简便易行、准确可靠的检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下反射光 微机 自动分析 微循环
下载PDF
从微循环角度探讨放血疗法的机理 被引量:60
8
作者 王广军 M.Hossein Ayati +4 位作者 张宇沁 丁玉龙 田宇瑛 黄涛 张维波 《陕西中医》 2010年第6期709-710,共2页
目的:研究刺络放血疗法的作用部位及机理,不同的放血部位,治疗的疾病可能不同。方法:我们通过对不同民族医学体系放血部位的比较,发现放血部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结果:一般临床常用的放血部位,要么是微循环非常丰富的位置,要么是静脉比... 目的:研究刺络放血疗法的作用部位及机理,不同的放血部位,治疗的疾病可能不同。方法:我们通过对不同民族医学体系放血部位的比较,发现放血部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结果:一般临床常用的放血部位,要么是微循环非常丰富的位置,要么是静脉比较浅表的位置。结论:刺络放血疗法的特点就是改善这些疾病治疗点的局部微环境,从而达到治疗远端疾病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络疗法 针刺效应 微循环
下载PDF
内皮素对大鼠肠系膜微血管的作用 被引量:7
9
作者 张静 姜华 +2 位作者 樊贵 汤健 唐朝枢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98-101,共4页
应用显微电视录象技术可观察到内皮素(ET)对戊巴比妥钠麻醉的 Wistar 大鼠的肠系膜微血管有收缩作用,血液流速减慢,甚至产生微循环障碍,这个作用相当持久,并呈剂量依赖关系。ET 的这个作用远高于去甲肾上腺素。这些结果提示,ET 作为强... 应用显微电视录象技术可观察到内皮素(ET)对戊巴比妥钠麻醉的 Wistar 大鼠的肠系膜微血管有收缩作用,血液流速减慢,甚至产生微循环障碍,这个作用相当持久,并呈剂量依赖关系。ET 的这个作用远高于去甲肾上腺素。这些结果提示,ET 作为强烈的微血管收缩剂,在微循环紊乱疾病的发病学中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血管 内皮素 血管收缩剂
下载PDF
不同性别和年龄健康成年人足趾皮肤温度和血流灌注量的测定分析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蜜 李玉珍 +3 位作者 宋丹丹 王晓礽 郭渝成 刘秀华 《微循环学杂志》 2012年第4期39-41,I0002,共4页
目的:测定不同性别和年龄健康成年人足趾皮肤温度和加热前后微血管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方法:选择51例健康成年人(31~83岁)。分别按性别不同分为:男性组(n=25),女性组(n=26),以及按年龄不同分为:31~40岁组(n=11)、41~50岁组(n=9)、51... 目的:测定不同性别和年龄健康成年人足趾皮肤温度和加热前后微血管血流灌注量的变化。方法:选择51例健康成年人(31~83岁)。分别按性别不同分为:男性组(n=25),女性组(n=26),以及按年龄不同分为:31~40岁组(n=11)、41~50岁组(n=9)、51~60岁组(n=6)、61~70岁组(n=10)、≥71岁组(n=15)后,用激光多普勒血流仪(LDF)检测各组左足趾皮肤温度、基础血流灌注量(PU0)、加热至44℃时的血流灌注量(PU)以及加热后血流灌注量与基础血流灌注量的比值(加热后比值),比较不同性别组和年龄组上述指标测定值的差异,分析年龄与加热前后血流灌注量的相关性。结果:(1)不同性别的足趾皮肤温度、PU0、PU、加热后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PU明显高于PU0(P<0.01)。(2)不同年龄组足趾皮肤温度、PU0及PU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加热后比值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61~70岁组以及≥71岁组加热后比值明显低于31~40岁组(P<0.01);≥71岁组加热后比值明显低于41~50岁组(P<0.05)。(3)年龄与足趾皮肤温度、PU0及PU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年龄与加热后比值呈负相关(r=-0.419,P<0.05)。结论:不同性别健康成年人足趾皮肤温度和血流灌注量无明显差异,随着年龄增加,足趾皮肤微血管反应性明显降低,血流储备能力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灌注量 皮肤温度 健康成年人 测定 微血管功能 血管损伤性疾病 足趾 年龄
下载PDF
夏至草提取物对大鼠实验性微循环障碍的影响 被引量:13
11
作者 张利民 姜华 +3 位作者 任君旭 张学锋 张万明 刘艳凯 《四川中医》 北大核心 2004年第7期14-16,共3页
目的 :观察夏至草提取物对大鼠实验性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方法 :用 10 %高分子右旋糖酐 (Dextran 5 0 0 )以 10ml/kg经静脉注射 ,复制大鼠微循环障碍血瘀证模型 ,造模后夏至草治疗组按 9 0、 3 0、 1 0 g/kg (含生药 )静脉注射夏至草提取... 目的 :观察夏至草提取物对大鼠实验性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方法 :用 10 %高分子右旋糖酐 (Dextran 5 0 0 )以 10ml/kg经静脉注射 ,复制大鼠微循环障碍血瘀证模型 ,造模后夏至草治疗组按 9 0、 3 0、 1 0 g/kg (含生药 )静脉注射夏至草提取物 ,益母草治疗组按 5 0 g/kg静脉注射益母草注射液 ,对照组给等量的生理盐水 ,通过显微电视录像观察肠系膜微血管口径、流态和微淋巴管 (ML)收缩性的变化。结果 :夏至草提取物可明显扩张微血管 ,促进血流 ,使ML自主收缩频率、收缩活性指数 (IndexⅠ )、总收缩活性指数 (IndexⅡ )、淋巴动力学指数 (L .D -Index)显著增高。结论 :夏至草提取物对血液和淋巴微循环障碍有良好改善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至草提取物 大鼠 微循环障碍 微淋巴管 微血管
下载PDF
内皮细胞代谢与剪切作用时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贵学 罗向东 +3 位作者 蔡绍皙 欧阳克清 王远亮 吴云鹏 《生物物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406-413,共8页
应用平行平板流动腔装置研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ET)代谢与剪切作用时间的相关关系。将培养的人胚肾小球血管单层内皮细胞置于剪应力分别为0、5×10-5、1×10-4和1.5×10-4N/cm2的定常层流... 应用平行平板流动腔装置研究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内皮素(ET)代谢与剪切作用时间的相关关系。将培养的人胚肾小球血管单层内皮细胞置于剪应力分别为0、5×10-5、1×10-4和1.5×10-4N/cm2的定常层流中剪切作用25小时,样品中的ET分泌量用放射免疫法测定。结果表明,剪切作用时间与内皮细胞ET的代谢活动有密切相关,ET分泌量高低不仅取决于剪切应力大小,而且还取决于剪切作用时间长短。ET分泌量随着剪切作用时间的增减而非线性地增减,在0N/cm2、5×10-5N/cm2、1×10-4N/cm2、1.5×10-4N/cm2时ET累积分泌量最快速最关键的时段分别是流动剪切后7.8-17.7h、5.3-16.1h、6.1-15.6h、8.1-22.3h;产生最大分泌率时刻相应发生在流动剪切后12.8h、10.7h、10.9h、15.2h,相应的最大分泌率分别为45.41pg/cm2.h、49.1pg/cm2.h、72.5pg/cm2.h、33.5pg/cm2.hET累积分泌量和分泌速率随剪切作用时间变化的关系可用Logistic方程来描述。获得了反映ET分泌规律的大量特征方程和特征数,为了解体内发生于血管壁的病理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作用时间 内皮细胞 内皮素 细胞代谢 分泌量
下载PDF
人尾加压素Ⅱ对大鼠脑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秀华 刘凤英 +3 位作者 蔡莉蓉 孙胜 田牛 唐朝枢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6-49,共4页
目的 :探讨尾加压素II(UII)对于大鼠软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 (NS)、UII(10 -7mol/L)、去甲肾上腺素 (NA ,10 -6mol/L)、UII(10 -7mol/L) +NA(10 -6mol/L)等五组 ,采用活体微循环观测技术观... 目的 :探讨尾加压素II(UII)对于大鼠软脑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 :健康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 (NS)、UII(10 -7mol/L)、去甲肾上腺素 (NA ,10 -6mol/L)、UII(10 -7mol/L) +NA(10 -6mol/L)等五组 ,采用活体微循环观测技术观察大鼠软脑膜微血管内径、血流速度等微循环参数 ,采用激光多普勒血流量仪测定软脑膜血流量的变化。结果 :正常对照组软脑膜细动脉和细静脉血管内径分别为 (35 .4± 3.6 ) μm和 (40 .6± 8.5 ) μm ,UII组于滴加UII(10 -7mol/L)后即刻细动脉和细静脉出现收缩 ,1min时细动脉和细静脉收缩达到高峰 ,血管内径分别为 (2 5 .6± 3.4 ) μm和 (2 3.4± 3.3) μm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P均 <0 .0 5 ) ;细动、静脉内血流速度无明显变化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均 >0 .0 5 ) ;软脑膜血流量于滴加UII(10 -7mol/L)后 1min开始升高 ,5min达到高峰 (3.5± 0 .4 )PU值 ,正常对照组 (2 .3± 0 .6 )PU值 (P <0 .0 5 )。结论 :UII可以使大鼠软脑膜微血管收缩 ,血流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加压素 微循环 血流量
下载PDF
持续被动活动促进下肢骨折愈合的微循环研究 被引量:28
14
作者 蓝旭 刘雪梅 +1 位作者 葛宝丰 许建中 《微循环学杂志》 2001年第3期16-17,共2页
目的 :观察持续被动活动 (CPM)对下肢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 2 4例 ,随机分对照组和CPM组 ,观察术后 1周、 2周、 4周机体血液流变性和患肢足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 :CPM组与对照组比较 ,血液流变学和足甲襞... 目的 :观察持续被动活动 (CPM)对下肢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股骨干骨折内固定术后患者 2 4例 ,随机分对照组和CPM组 ,观察术后 1周、 2周、 4周机体血液流变性和患肢足甲襞微循环的变化。结果 :CPM组与对照组比较 ,血液流变学和足甲襞微循环指标差异显著。CPM可降低血液粘度 ,改善患肢足甲襞微循环。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骨折 愈合 微循环 持续被动活动
下载PDF
补阳还五汤简化方对血管微循环影响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海波 陶小军 +2 位作者 邸学 孟赞 刘轩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1115-1116,共2页
目的:进行补阳还五汤配方简化研究,并比较原方与新方对小鼠肠壁微动脉循环作用差别。方法:以黄芪甲苷含量和出膏率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进行补阳还五汤组成简化,再检测两种复方对滴加去甲肾上腺素后小鼠肠壁微动脉循环的影响。结果:新... 目的:进行补阳还五汤配方简化研究,并比较原方与新方对小鼠肠壁微动脉循环作用差别。方法:以黄芪甲苷含量和出膏率为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法进行补阳还五汤组成简化,再检测两种复方对滴加去甲肾上腺素后小鼠肠壁微动脉循环的影响。结果:新方最佳剂量配伍比例为:当归11 g,川芎11 g,赤芍8.8 g,红花11 g;原方和新方药物能不同程度扩张滴加去甲肾上腺素后小鼠肠壁微动脉。结论:补阳还五汤新方及原方对滴加去甲肾上腺素小鼠肠壁微动脉毛细血管的扩张作用程度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阳还五汤 均匀设计 黄芪甲苷 微循环
下载PDF
微循环理论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鑫月 贾振华 袁国强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940-1942,共3页
通过查阅文献对微循环检测技术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指出了微循环在心脑血管、内分泌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微循环 发病机制 诊断 疗效 经脉
下载PDF
不同海拔汉族健康人大循环及微循环特征的对比 被引量:4
17
作者 何宗钊 邓莉 +2 位作者 马四清 李欣慧 王皓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71-376,共6页
目的:观察青海不同海拔高度的果洛(4100 m)和互助(2600 m)与平原地区上海(4 m)汉族健康人大循环及微循环特征。方法:将青海果洛28名年龄(45.62±10.15)岁、青海互助27名年龄(47.25±8.43)岁、上海20名年龄(43.12±8.28)岁... 目的:观察青海不同海拔高度的果洛(4100 m)和互助(2600 m)与平原地区上海(4 m)汉族健康人大循环及微循环特征。方法:将青海果洛28名年龄(45.62±10.15)岁、青海互助27名年龄(47.25±8.43)岁、上海20名年龄(43.12±8.28)岁的三地区汉族健康人分为:果洛组(GL)、互助组(HZ)和上海组(SH);抽取静脉血分别行血常规: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PLT)的检测;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部分凝血活酶(APTT)、凝血酶时间(TT)的检测,应用连续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CNAP)连续测定连续心排量(CO)、每搏输出量(SV)、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压差变异率(PPV)、血管外周阻力指数(SVRI),应用脉氧监测仪测得指脉氧(SPO_(2)),用旁流暗视野成像(SDF)监测技术观察舌下微循环指标:总血管密度(TVD)、灌注血管密度(PVD)、灌注血管比例(PPV)、微血管流动指数(MFI)。结果:与上海组比较,互助组和果洛组的RBC、HGB明显升高(P<0.05),而PLT明显降低(P<0.05);互助组的PT、Fib、APTT、TT、CO、HR、SV、MAP、SPO_(2)均明显降低(P<0.05),而TVD、PVD、PPV、MFI均明显升高(P<0.05);果洛组的HCT、Fib、CO、SV、PPV、MAP、TVD、PVD均明显升高(P<0.05),而PT、INR、TT、SPO_(2)均明显降低(P<0.05)。与互助组比较,果洛在组的RBC、HGB、HCT、Fib、APTT均明显升高(P<0.05);而SPO_(2)、TVD、PVD、INR、TT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不同海拔地区的健康人微循环具有较明显的差异,高海拔地区健康人群微循环密度较平原地区明显增加,特别是在中度海拔地区更为明显,其特殊的生理意义,对救治高原地区感染性休克及慢性高原病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海拔 健康人 大循环 微循环
下载PDF
TNF-α引起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及其细胞分子机制 被引量:26
18
作者 金惠铭 刘清行 +4 位作者 曹翔 吴朝晖 张国平 张明 沙志一 《微循环学杂志》 2000年第3期5-6,共2页
关键词 TNF-Α 微血管 内皮细胞功能障碍
下载PDF
高原低氧环境下军事训练对武警新兵微循环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2
19
作者 孙婧 赵娟 +4 位作者 佟长青 刘军翔 杨国红 姜铁民 李玉明 《武警医学》 CAS 2015年第7期663-666,共4页
目的观察高原低氧环境下军事训练对武警新兵微循环功能的影响,为指导高原地区军事、体能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在青海(海拔约3000 m,大气压力60.49 k Pa)和天津(海拔约4 m,大气压力101.08 k Pa)完成。受试者为武警某部新兵连战士,... 目的观察高原低氧环境下军事训练对武警新兵微循环功能的影响,为指导高原地区军事、体能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试验在青海(海拔约3000 m,大气压力60.49 k Pa)和天津(海拔约4 m,大气压力101.08 k Pa)完成。受试者为武警某部新兵连战士,将受试者分为3组,分别为平原籍平原训练组(对照组,60人)、平原籍高原训练组(A组,62人)和高原籍高原训练组(B组,38人)。所有受试者进行12周训练,训练强度相同。训练前和训练后第4、8、12周用XXG-E3型自动心血管功能诊断仪记录微循环功能指标,并对受试者甲襞微循环进行检测。结果在高原低氧环境下军事训练新兵血容量明显减少,以A组减少最为显著(P<0.05);B组半更新率低于其他两组(P<0.05),平均滞留时间和半更新时间高于其他两组(P<0.05);B组形态积分和流态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A组襻周积分[(2.78±0.85)vs(0.93±0.34)]和流态积分[(1.33±0.34)vs(0.59±0.3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原籍战士的微循环功能对高原训练适应性较强,平原籍战士高原低氧军事训练应当逐步增加训练量,以减少高原反应和微循环障功能碍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军事训练 微循环功能
下载PDF
实验高压电烧伤软脑膜微循环动态变化和意义 被引量:14
20
作者 柯家祥 张庆富 +3 位作者 王青 王佳哲 张景 张海华 《中国微循环》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5-9,i001-i002,共7页
目的通过研究高压电烧伤后动物软脑膜微循环的变化 ,探讨高压电对机体脑微循环的影响 ,为临床防治高压电脑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复制家兔高压电烧伤模型 ,用WX -9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视频图像分析系统 ,观察软脑膜微血管形态、微血管流... 目的通过研究高压电烧伤后动物软脑膜微循环的变化 ,探讨高压电对机体脑微循环的影响 ,为临床防治高压电脑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复制家兔高压电烧伤模型 ,用WX -9B型微循环显微镜及视频图像分析系统 ,观察软脑膜微血管形态、微血管流态及微血管周围状态的变化 ,应用SA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电烧伤(A、B)组软脑膜微血管形态、微血管流态及微血管周围状态各时相均发生变化 ,观察各时相高压电对微动脉和微静脉、毛细血管管径均有影响 (P<0.01),对微静脉血流速度亦有影响(P<0.01)。脑血流灌流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显著(P<0.01)。结论高压电烧伤能引起家兔软脑膜微循环发生病理性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压电 烧伤 软脑膜 微循环 家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