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0篇文章
< 1 2 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甲双胍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保护骨关节炎模型大鼠关节软骨
1
作者 徐田杰 樊佳欣 +4 位作者 郭小玲 贾祥 赵兴旺 刘凯楠 王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003-1012,共10页
背景: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衰老与血管保护作用,可抑制骨关节炎的进展,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软骨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取4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4组(n=10):... 背景:研究表明,二甲双胍具有抗炎、抗肿瘤、抗衰老与血管保护作用,可抑制骨关节炎的进展,但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仍不明确。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软骨保护的作用机制。方法:取4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4组(n=10):空白组不进行任何手术,假手术组暴露关节腔,模型组、二甲双胍组采用改良Hulth法建立骨关节炎模型;造模后1 d,二甲双胍组大鼠灌胃给予二甲双胍200 mg/(kg·d),模型组、空白组、假手术组灌胃给予生理盐水,连续给药4周。给药结束后,苏木精-伊红、甲苯胺蓝和番红O-固绿染色观察大鼠膝关节软骨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染色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软骨组织中SOX9、Ⅱ型胶原、ADAMTS5、Beclin1、P62、p-PI3K、PI3K、p-AKT、AKT、p-mTOR、mTOR的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①苏木精-伊红、甲苯胺蓝和番红O-固绿染色结果显示,空白组、假手术组大鼠膝关节软骨表面光滑,组织形态正常;模型组大鼠膝关节软骨表面不规则,软骨组织出现缺损,软骨细胞数量减少,软骨基质中蛋白多糖含量减少;相较于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大鼠膝关节软骨结构损伤有明显改善,软骨表面趋于平整,软骨细胞数量与软骨基质中蛋白多糖含量增加;②免疫组化染色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软骨组织中SOX9、Ⅱ型胶原、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P<0.05),ADAMTS5、P62及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大鼠软骨组织中SOX9、Ⅱ型胶原、Beclin1蛋白表达升高(P<0.05),ADAMTS5、P62及p-PI3K、p-AKT、p-mTOR蛋白表达降低(P<0.05);③结果表明,二甲双胍可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活化提高骨关节炎模型大鼠软骨细胞自噬活性、减少软骨基质降解,进而发挥关节软骨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关节软骨 自噬 二甲双胍 PI3K/AKT/mTOR信号通路
下载PDF
二甲双胍通过激活SIRT1/p53信号通路对骨关节炎大鼠关节软骨发挥保护作用
2
作者 贾祥 徐田杰 +5 位作者 樊佳欣 郭小玲 刘凯楠 张辉 王永生 王茜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3期3306-3316,共11页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对骨关节炎大鼠软骨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取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10只/组)。建立大鼠膝骨关节炎模型,二甲双胍组大鼠接受灌胃治疗[200 mg/(kg·d)],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作为对照。4周后,采用形态... 目的探究二甲双胍对骨关节炎大鼠软骨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取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10只/组)。建立大鼠膝骨关节炎模型,二甲双胍组大鼠接受灌胃治疗[200 mg/(kg·d)],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作为对照。4周后,采用形态学染色方法观察关节软骨形态,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SIRT1/p53信号通路因子、炎症及凋亡相关因子的表达。结果二甲双胍组大鼠较模型组软骨结构损伤明显减轻,软骨层面趋于平整,软骨细胞数目增多,蛋白多糖含量增加。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二甲双胍组大鼠软骨组织中SOX9、Aggrecan、Bcl-2、SIRT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升高,而IL-6、TNF-α、BAX、Caspase-9、p5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TUNEL染色结果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二甲双胍组大鼠软骨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结论二甲双胍可通过SIRT1/p53信号通路的激活减少骨关节炎SD模型大鼠软骨细胞凋亡,抑制软骨细胞外基质降解,进而保护关节软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炎 关节软骨 凋亡 炎症 二甲双胍 SIRT1/p53信号通路
下载PDF
癫痫病人手术切除标本的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35
3
作者 朱长庚 李龄 +5 位作者 魏瑛 童逸龄 蔡秋云 朱家祥 周厚纶 熊密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25-229,共5页
应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电镜方法研究了30例癫痫病人病灶区手术切除标本脑组织的形态学和神经递质变化。发现引起癫痫发作的多种病灶(如胶质瘤、胶质疤痕、肉芽组织、血管畸形、寄生虫病等)除该疾病所特有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外,还具... 应用组织学、组织化学和电镜方法研究了30例癫痫病人病灶区手术切除标本脑组织的形态学和神经递质变化。发现引起癫痫发作的多种病灶(如胶质瘤、胶质疤痕、肉芽组织、血管畸形、寄生虫病等)除该疾病所特有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外,还具有共同的神经形态学和神经递质改变:神经细胞核固缩、染色质边集、核周质水肿、尼氏质减少或消失、胞体皱缩、数量减少。同时,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大量增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多数病灶区增生的胶质细胞呈谷氨酸免疫反应。我们认为:这提示在慢性癫痫情况下,胶质细胞合成、贮存的摄取谷氨酸的能力增强。因而,即使在病灶区神经细胞受损、数量减少的情况下,仍能保持一个相当大的谷氨酸库,并可在一定的因素诱导下,释放至周围脑组织,导致癫痫的再发作。本研究为慢性癫痫的反复发作提供了可能的神经化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谷氨酸
下载PDF
西洋参茎叶总皂苷通过抑制内质网应激相关细胞凋亡减轻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 被引量:38
4
作者 刘蜜 王琛 +3 位作者 王晓礽 宋丹丹 刘秀华 史大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96-803,共8页
目的:研究西洋参茎叶总皂苷(Panax quinquefolium saponin,PQS)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AMI组、牛磺酸(300 mg.kg-1.d-1)组及PQS(50、100和200 mg.kg-1.d-1... 目的:研究西洋参茎叶总皂苷(Panax quinquefolium saponin,PQS)对大鼠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室重构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AMI组、牛磺酸(300 mg.kg-1.d-1)组及PQS(50、100和200 mg.kg-1.d-1)组(n=15)。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AMI模型。术后第2天开始,各用药组用饮用水10 mL.kg-1.d-1溶解药物灌胃,sham组及AMI组予等量饮用水灌胃。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范围;比色法测定非梗死区心肌组织羟脯氨酸含量;TUNEL法检测非梗死区心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检测内质网应激分子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钙网蛋白(CRT)、C/EBP同源蛋白(CHOP)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的表达。结果:与AMI组比较,PQS低、中、高剂量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分别降低17.2%、20.3%和38.8%,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分别降低8.9%、9.0%和17.2%,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分别降低31.4%、38.5%和66.9%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分别降低18.2%、18.8%和34.2%,射血分数分别升高44.9%、60.1%和118.0%,左室短轴缩短率分别升高55.4%、71.0%和148.0%,梗死范围分别降低4.6%、39.5%和55.8%(均P<0.05);非梗死区心肌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分别降低34.5%、35.9%和48.7%(P<0.01)。与AMI组比较,PQS 200 mg.kg-1.d-1组心肌细胞凋亡率降低27.3%(P<0.05),GRP78和CRT蛋白表达分别降低79.9%和80.8%(P<0.01),CHOP和Bax分别降低42.5%和53.1%(P<0.01),Bcl-2表达升高1.1倍(P<0.01);上述保护作用的程度与内质网应激抑制剂牛磺酸相近(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CHOP蛋白表达与心肌细胞凋亡率显著正相关(r=0.797,P<0.01)。结论:PQS剂量依赖性减轻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其机制与抑制CHOP介导的内质网应激凋亡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洋参茎叶总皂苷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内质网应激 细胞凋亡
下载PDF
大鼠胃肠道伤害性刺激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c-fos表达 被引量:38
5
作者 陈良为 晋光荣 +1 位作者 饶志仁 施际武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185-191,共7页
本文应用Fos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大鼠胃肠道伤害性刺激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c-fos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多数核团或部位的c-fos表达于伤害性刺激后的30min开始,2h达高峰,4h后逐渐降低,12h基本恢复正常。(2)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 本文应用Fos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大鼠胃肠道伤害性刺激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c-fos表达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多数核团或部位的c-fos表达于伤害性刺激后的30min开始,2h达高峰,4h后逐渐降低,12h基本恢复正常。(2)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呈双侧性分布,定位于胸髓(Rexed Ⅰ、Ⅱ、Ⅴ和Ⅹ层)、孤束核、延髓腹外侧区、臂旁外侧核、脑桥室周灰质、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楔形核、中缝背核、下丘、丘脑(中线核团、背内侧核、腹后内侧核小细胞部)、外侧缰核、内侧膝状体大细胞部、下丘脑(背内侧核、腹内侧核、室周核等)、中央杏仁核、终纹床核、伏核、外侧隔核、梨状区皮质等。本文对以上部位的c-fos表达规律及其意义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S蛋白 胃肠道 刺激 中枢神经
下载PDF
氧化应激与细胞凋亡 被引量:66
6
作者 廖永晖 汤雨 +1 位作者 千年松 窦科峰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110-113,共4页
氧化应激在正常情况下即存在,是机体内不可避免的一种状态。机体内有一系列的适应机制保护细胞免于受损伤,多种有害刺激可以打破氧化应激的平衡状态,促使细胞凋亡甚至导致病理损伤。氧化应激通过线粒体、死亡受体、内质网应激等途径介... 氧化应激在正常情况下即存在,是机体内不可避免的一种状态。机体内有一系列的适应机制保护细胞免于受损伤,多种有害刺激可以打破氧化应激的平衡状态,促使细胞凋亡甚至导致病理损伤。氧化应激通过线粒体、死亡受体、内质网应激等途径介导细胞凋亡;也可能通过激活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通路、活化核转录因子κB并诱导其表达、激活caspases等途径诱导细胞凋亡。内源性和外源性通路不一定相互独立,二者某些构成因素可能对单一刺激引起的凋亡过程的调节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应激 氧化还原 凋亡
下载PDF
播散型带状疱疹1例 被引量:8
7
作者 刘静野 罗迪青 +2 位作者 何定阳 吴良才 张海燕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23-124,共2页
关键词 播散型 带状 临床资料 右上肢 水疱 头面部 疼痛 丘疹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心衰大鼠心肌组织中MMP-2、MMP-9和TIMP-1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吴志勇 漆红梅 +5 位作者 罗骏 刘诗英 万勇 周裔忠 盛国太 李华泰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975-981,共7页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心衰大鼠心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皮下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的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心...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对心衰大鼠心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皮下注射的方法建立大鼠的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成3组,每组8只,心肌内分别注射BMSCs(BMSCs组)、BMSCs条件培养液(BMSCs-CM组)及生理盐水(NS组)。RT-PCR检测3组心肌组织MMP-2、MMP-9和TIMP-1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肌组织MMP-2、MMP-9和TIMP-1蛋白,胞浆和胞核内核因子κB(NF-κB)的p65和p50,以及总蛋白中NF-κB抑制物(I-κB)和磷酸化NF-κB抑制物(p-I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和NS组比较,BMSCs组和BMSCs-CM组MMP-2和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TIMP-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而与BMSCs-CM组比较,BMSCs组MMP-2和MMP-9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减弱(P<0.05),TIMP-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5)。胞核中p65和p50蛋白表达,NS组明显多于BMSCs组和BMSCs-CM组(P<0.05);而胞浆中p65和p50蛋白表达,NS组明显少于BMSCs组和BMSCs-CM组(P<0.05)。和BMSCs-CM组比较,BMSCs组胞核中p65和p50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胞浆中p65和p50蛋白表达,BMSCs组明显少于BMSCs-CM组(P<0.05)。NS组心肌组织总蛋白中p-IκB/IκB最高,明显多于BMSCs组和BMSCs-CM组(P<0.05),BMSCs组最低(P<0.05)。结论:BMSCs及其在缺氧条件下的培养液均可通过改变NF-κB的抑制蛋白IκB的活性,从而改变心衰心肌细胞胞核中NF-κB含量,影响有关基因的转录,使得MMPs水平升高和TIMPs水平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条件培养液 基质金属蛋白酶类 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 心力衰竭
下载PDF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的临床病理学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创峰 王群 王坚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86-289,共4页
目的探讨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fibroustumor,C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CF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结果患者中1例为少年,6例均为成年人,年龄14~50岁,平均37岁。5例临床... 目的探讨钙化性纤维性肿瘤(calcifyingfibroustumor,CF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CFT的临床资料、病理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结果患者中1例为少年,6例均为成年人,年龄14~50岁,平均37岁。5例临床表现为局部缓慢性生长的无痛性肿块,2例为术中偶然发现。肿瘤分别位于腹腔/盆腔(3例)、颈部(2例)、左腹股沟(1例)和左小腿(1例)。眼观:肿块境界清楚,卵圆形或结节状,质地坚韧。镜检:肿瘤由大量胶原化的纤维结缔组织组成,其间夹杂少量梭形细胞。特征性形态学表现为在胶原化的纤维组织间可见散在的钙化灶或砂砾小体,间质内伴有多少不等的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灶,部分病例中可见生发中心形成。免疫组化标记显示,梭形细胞主要表达vimentin,不表达CD34、S100蛋白、actin、desmin、hcaldesmon和ALK1等标记。随访6例,均无复发。结论CFT是一种不同于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良性纤维母细胞性肿瘤。CFT不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也可发生于成年人。组织学上应与伴有钙化的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性病变相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化性纤维性肿瘤 病理学分析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vimentin 临床病理学特征 S-100蛋白 纤维结缔组织 生发中心形成 免疫组化标记 DESMIN 梭形细胞 tumor 回顾性分析 病理学形态 无痛性肿块 形态学表现 浆细胞浸润 actin
下载PDF
miR-145-5p靶向FGF5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的调控作用 被引量:9
10
作者 闫海清 岳学静 +4 位作者 贵永堃 任瑞芳 王昊亮 赵君 张平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7-893,共7页
目的研究miR-145-5p对体外缺血/再灌注(I/R)损伤神经细胞模型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运用氧-葡萄糖剥夺/复氧(OGD/R)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45-5p与FGF5的靶向关系;RT-PCR、流式细胞术、W... 目的研究miR-145-5p对体外缺血/再灌注(I/R)损伤神经细胞模型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运用氧-葡萄糖剥夺/复氧(OGD/R)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模型。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miR-145-5p与FGF5的靶向关系;RT-PCR、流式细胞术、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miR-145-5p对神经细胞HT22的凋亡和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与未进行OGD/R处理组(Normoxia组)相比,OGD/R处理6 h、12 h、24 h组凋亡率和氧化应激损伤明显增加。在OGD/R环境下,miR-145-5p inhibitor转染减轻HT22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损伤。然而,转染FGF5 siRNA逆转了这一效应。在OGD/R模拟的脑I/R损伤过程中,miR-145-5p通过靶向FGF5促进神经细胞凋亡和损伤。结论研究结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iR-145-5p FGF5 缺血/再灌注损伤 OGD/R模型
下载PDF
p21结构功能与研究新进展 被引量:25
11
作者 李向荣 林星余 +3 位作者 肖忠秀 蒋海霞 唐琼兰 刘馨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4期2094-2097,共4页
细胞周期是由周期依赖激酶(CDK)和细胞周期蛋白共同作用而完成。尤其是G1期过渡到S期受细胞周期负调节因子家族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CDKI)的调节,p21可以和p53共同构成细胞周期G1检查站,因DNA损伤后不经过修复则无法通过,减少受损... 细胞周期是由周期依赖激酶(CDK)和细胞周期蛋白共同作用而完成。尤其是G1期过渡到S期受细胞周期负调节因子家族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因子(CDKI)的调节,p21可以和p53共同构成细胞周期G1检查站,因DNA损伤后不经过修复则无法通过,减少受损DNA的复制和积累,从而发挥抑癌作用。当p21、Cyclin、CDK,PCNA四聚体的功能受到抑制,则使增殖信号大量活化,导致细胞异化和恶变。p21作为一种负性调节因子,在依赖野生型p53的表达通路上与肿瘤的表达、表达含量、表达位置,以及预后都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1蛋白 肿瘤 通路 细胞周期
下载PDF
水流动力学注射对小鼠肝损伤及肝脏的自然修复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李胜男 张海英 +4 位作者 孙千惠 李艳茹 葛鹤 杜瑜 王琳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5-280,共6页
目的:观察水流动力学注射所致肝组织损伤的形态学特点,探讨肝脏修复的过程和机制。方法:25只雌性Balb/c小鼠在3s内经尾静脉注射大体积(1.8~2.0mL)生理盐水。根据注射后时间将小鼠分为30min组、8h组、1d组、3d组和7d组,每组5只鼠。6只未... 目的:观察水流动力学注射所致肝组织损伤的形态学特点,探讨肝脏修复的过程和机制。方法:25只雌性Balb/c小鼠在3s内经尾静脉注射大体积(1.8~2.0mL)生理盐水。根据注射后时间将小鼠分为30min组、8h组、1d组、3d组和7d组,每组5只鼠。6只未注射雌性Balb/c小鼠作为对照组。小鼠内眦静脉取血,检测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利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肝脏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小鼠肝细胞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表达情况。利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表皮生长因子(E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Cyclin D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Bax和Bcl-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8h组小鼠肝质量/初始体质量比值明显下降(P<0.05),7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1d组小鼠血清中ALT水平明显升高(P<0.01),7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镜下,与对照组比较,30min组小鼠出现肝细胞肿胀及少量出血,每高倍视野下肝细胞数量明显减少(q=4.760,P<0.05)。与30min组比较,8h组小鼠肿胀的肝细胞数量减少,出血坏死灶扩大,每高倍视野下的肝细胞数和双核细胞数均明显增多(q=7.310,P<0.01;q=7.200,P<0.01)。与8h组比较,1d组小鼠出血坏死灶减少,肝细胞数和双核细胞数均减少(q=4.966,P<0.05;q=6.596,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d组小鼠坏死灶基本消失,7d组小鼠肝脏结构与对照组相似。与对照组比较,8h组和1d组小鼠肝细胞PCNA指数均明显升高(t=4.458,P<0.01;t=15.557,P<0.01),7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30 min组小鼠胆管细胞PCNA指数明显升高(t=3.985,P<0.01),7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min组TNF-α、IL-6、EGF和VE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8h组(q=4.952,P<0.05;q=14.750,P<0.01;q=14.750,P<0.01;q=13.551,P<0.01)。3d组小鼠肝组织中HGF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30min组和8h组(q=5.031,P<0.05;q=4.631,P<0.05),8h组和3d组小鼠肝组织中TGF-α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30 min组(q=4.592,P<0.05;q=8.137,P<0.01)。8h组和1d组小鼠肝组织中Cyclin D1 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7d组(q=4.736,P<0.05;q=5.213,P<0.05)。1d组小鼠肝组织中Bax和Bcl-2 mRNA表达水平比值明显高于30 min组(q=5.731,P<0.01)。结论:水流动力学注射可引起急性肝损伤,表现为肝细胞肿胀并形成出血坏死灶。肝损伤在1周左右可自然修复,与肝再生有关的多种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参与修复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流动力学注射 肝损伤 肝再生 细胞因子 生长因子
下载PDF
100例国人腰椎弓根的CT测量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3
作者 阮狄克 沈根标 +2 位作者 方津生 张之智 马智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1993年第6期244-247,共4页
对100例国人腰椎弓根进行了CT形态学测量。结果表明腰椎弓根厚度从L1~L5呈递增趋势,L1~L5椎弓很平均厚度分别是5.3、 6.7、9.5、11.5和14.7mm。椎弓根轴线与椎体棘突中央矢状面夹角(倾斜角),从... 对100例国人腰椎弓根进行了CT形态学测量。结果表明腰椎弓根厚度从L1~L5呈递增趋势,L1~L5椎弓很平均厚度分别是5.3、 6.7、9.5、11.5和14.7mm。椎弓根轴线与椎体棘突中央矢状面夹角(倾斜角),从L1~L5亦呈递增趋势,L1~L5各椎弓根平均倾斜角分别为15.97、15.91、19.19、22.78和28.47度。本文亦对椎弓根厚度与椎弓根螺钉的直径及进钉倾斜角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在L4~L5节段应使用直径7.0mm的椎弓根螺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椎弓根 CT
下载PDF
内侧副韧带及前交叉韧带切断对膝内收和外展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翟文亮 朱青安 +2 位作者 高道海 杜建平 钟世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62-163,共2页
内侧副韧带及前交叉韧带切断对膝内收和外展运动的影响翟文亮朱青安高道海杜建平钟世镇1材料和方法人体膝关节14个,取自急性男性死亡者。截取完整膝关节,胫骨上端及股骨下端各保留10cm。检查膝关节无任何病变,剔除膝关... 内侧副韧带及前交叉韧带切断对膝内收和外展运动的影响翟文亮朱青安高道海杜建平钟世镇1材料和方法人体膝关节14个,取自急性男性死亡者。截取完整膝关节,胫骨上端及股骨下端各保留10cm。检查膝关节无任何病变,剔除膝关节皮肤、脂肪及肌肉,保持关节囊及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韧带切断 膝关节 内收运动 韧带损伤 病理
下载PDF
HSF1基因剔除对HSR抗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陈广文 王慷慨 +2 位作者 刘瑛 唐道林 肖献忠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24-430,共7页
利用内毒素(LPS)血症小鼠模型,观察HSF1基因剔除对热休克反应(HSR)保护作用的影响.采用腹腔注射LPS建立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HSR采用肛温42℃维持15min,室温恢复24h,利用RT-PCR、苏木素-伊红(HE)染色、丙二醛测定以及死亡率,计算和分析... 利用内毒素(LPS)血症小鼠模型,观察HSF1基因剔除对热休克反应(HSR)保护作用的影响.采用腹腔注射LPS建立内毒素血症小鼠模型,HSR采用肛温42℃维持15min,室温恢复24h,利用RT-PCR、苏木素-伊红(HE)染色、丙二醛测定以及死亡率,计算和分析重要脏器组织中炎症介质基因的表达、脏器损伤程度及小鼠存活率.注射LPS15mg/kg72h后HSR+LPS(HSF1+/+)组存活率(7/15)显著高于LPS(HSF1+/+)组(0/15)、LPS(HSF1-/-)组(0/14)和HSR+LPS(HSF1-/-)组(0/14),而注射LPS14mg/kg72h后,LPS(HSF1+/+)组存活率(5/15)显著高于LPS(HSF1-/-)组(0/13)和HSR+LPS(HSF1-/-)组(0/13).在注射LPS12h后LPS(HSF1+/+)组、LPS(HSF1-/-)组和HSR+LPS(HSF1-/-)组的心、肺组织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但HSR+LPS(HSF1+/+)组不升高.肺组织炎症介质基因IL-1β、IL-6、TNF-α、CCL-2、SOCS3、MCSF、GCSF、IL-15在LPS(HSF1-/-)组和LPS(HSF1+/+)组表达上调,HSR+LPS(HSF1-/-)组除IL-15较低外其他上调更甚,HSR+LPS(HSF1+/+)组除IL-1β和TNF-α较高外其他显著下调.注射LPS后LPS(HSF1+/+)组和LPS(HSF1-/-)组的肺、肝、肾病理形态改变明显,HSR+LPS(HSF1+/+)组改变较轻,HSR+LPS(HSF1-/-)组改变更加严重.HSF1基因剔除能显著消减HSR对内毒素血症小鼠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休克反应 内毒素血症 基因剔除 热休克因子1 炎症介质
下载PDF
血浆糖皮质激素升高条件下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变化 被引量:10
16
作者 王旭明 陈坚 +3 位作者 朱吉林 黄瀛 严进 陈宜张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30-333,共4页
用皮下注射糖皮质激素的方法,提高大鼠血浆糖皮质激素的浓度,观察糖皮质激素持续增高条件下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并与不给药对照组和老年鼠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给药1月的鼠,在海马CA_1和CA_3区可见细胞层减少,细胞排列稀疏,有固缩细胞... 用皮下注射糖皮质激素的方法,提高大鼠血浆糖皮质激素的浓度,观察糖皮质激素持续增高条件下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变化,并与不给药对照组和老年鼠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给药1月的鼠,在海马CA_1和CA_3区可见细胞层减少,细胞排列稀疏,有固缩细胞;细胞突起呈念珠状变化。这些变化在老年鼠也存在,而不给药对照组无类似变化。上述结果表明,糖皮质激素的持续升高,可引起与老年变化相似的海马神经元的退行性变化。文章中对退化的神经元的类型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海马神经元 退行变化
下载PDF
3014例法医尸检资料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7
17
作者 杨明 李剑波 +3 位作者 唐任宽 赵鹏 朱英 李永国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46-248,共3页
目的:分析非正常死亡与猝死案件尸体年龄、性别差异、死因和动机等特点。方法:川东北9个县市区2005年至2009年间3014例非正常死亡与猝死案件的法医尸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1.9∶1;年龄以15~45岁为主;死亡时间以夏、冬... 目的:分析非正常死亡与猝死案件尸体年龄、性别差异、死因和动机等特点。方法:川东北9个县市区2005年至2009年间3014例非正常死亡与猝死案件的法医尸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女比例为1.9∶1;年龄以15~45岁为主;死亡时间以夏、冬季和10时~13时居多;猝死的高发年龄段呈现年轻化的趋势,死因以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为主;他杀案件的致伤工具以单刃锐器最多见,杀人动机以纠纷为主;自杀案件的死因以农药中毒、缢颈和溺死为主。结论:为减少非正常死亡与猝死案件的发生,应重点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中青年人群的健康隐患;同时加强重点时间段、管制刀具的监管,加强青少年人群的法律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医学 尸检 统计
下载PDF
HSP70抑制H_2O_2所致C2C12肌原细胞Smac从线粒体的释放及细胞凋亡 被引量:4
18
作者 蒋碧梅 肖卫民 +2 位作者 石永忠 刘梅冬 肖献忠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2-37,共6页
目的:阐明HSP70对H2O2所致C2C12肌原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基因瞬间转 染技术使细胞HSP70或/和Smac高表达,采用Hoechst33258染色观察H2O2(0.5mmol/L)处理转基因C2C12肌原 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核形态学改变并计算凋... 目的:阐明HSP70对H2O2所致C2C12肌原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基因瞬间转 染技术使细胞HSP70或/和Smac高表达,采用Hoechst33258染色观察H2O2(0.5mmol/L)处理转基因C2C12肌原 细胞不同时间后细胞核形态学改变并计算凋亡核百分率。DNA抽提及琼脂糖电泳观察凋亡特征性梯带。采用 caspase活性定量检测试剂盒及蛋白质印迹分析caspase 9和caspase 3的活化。利用免疫荧光分析HSP70对H2O2 所致Smac从线粒体释放的影响。结果:HSP70对H2O2及Smac所致C2C12肌原细胞凋亡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凋 亡核百分率明显降低,DNA电泳未出现明显“梯状”条带;caspase 9和caspase 3的活化明显受到抑制;并进一步发 现HSP70可抑制H2O2所致C2C12肌原细胞Smac从线粒体释放。结论:HSP70可通过抑制Smac从线粒体释放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70 SMAC 细胞凋亡 H2O2 C2C12肌原细胞
下载PDF
全脑暂时性缺血诱导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大鼠脑内的表达 被引量:7
19
作者 罗丕福 谢瑶 +2 位作者 姚志彬 陈以慈 邝国璧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1-80,共10页
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普查了血管阻塞后全脑暂时性缺血刺激所诱导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大鼠全脑各部的表达,观察了其分布、时间发展过程和变化。脑缺血再循环后15分钟至72小时内,在脑的各级水平的多数核团和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FO... 用免疫组化(ABC)方法,普查了血管阻塞后全脑暂时性缺血刺激所诱导的c-fos原癌基因蛋白(FOS)在大鼠全脑各部的表达,观察了其分布、时间发展过程和变化。脑缺血再循环后15分钟至72小时内,在脑的各级水平的多数核团和结构出现不同程度的FOS表达。在不同的部位和功能区,FOS表达出现的时间、达到高峰时间和消退时间不同,表达的细胞多少和强度也不相同。在各脑室的室管膜细胞、触液神经元和下丘脑(特别是视上核和室旁核)最先出现,并呈现一过性的FOS快速表达。海马的FOS表达在2h后出现、主要局限在齿状回、下托和CA_4、CA_3区。在边缘系统和嗅脑的扣带皮质、梨状皮质、杏仁、隔核和内侧缰核、嗅球外颗粒层和僧帽层以及前嗅核呈现高水平的持久表达。缺血后2~48h内,新皮质Ⅱ—Ⅵ层诱导出广泛的高水平表达。丘脑、基底核、中脑的FOS表达则出现较晚且分布稀疏。FOS在脑干的表达因不同核团而异。本文结果提示:全脑暂时性缺血刺激后,脑内不同部位、不同核团和功能区激活FOS表达的机制不同,其功能意义也可能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免疫组织化学 原癌基因蛋白
下载PDF
萎缩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及增殖细胞核抗原表达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谢建新 顾岩 +4 位作者 赵淑民 罗宝国 陈丽琏 吴肇汉 左焕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24-127,共4页
目的 :探讨小肠粘膜萎缩的发生机制。材料和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和免疫组化的方法 ,对正常和萎缩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发生、分布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的表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凋亡细胞主要位于肠绒毛的顶部 ,萎缩小肠粘膜... 目的 :探讨小肠粘膜萎缩的发生机制。材料和方法 :采用原位末端标记和免疫组化的方法 ,对正常和萎缩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发生、分布及增殖细胞核抗原 ( PCNA)的表达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凋亡细胞主要位于肠绒毛的顶部 ,萎缩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凋亡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小肠 ( P<0 .0 5) ;而 PCNA阳性表达细胞主要位于肠腺隐窝区 ,萎缩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PCNA的阳性计数较正常小肠显著降低 ( P<0 .0 5)。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肠粘膜 萎缩 细胞凋亡 上皮细胞 PCNA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