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1篇文章
< 1 2 4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22年度宿州市德国小蠊对6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
1
作者 侯银续 苏宝 +5 位作者 芮振宇 台德运 侯灏宇 张家林 吴磊 徐庆华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了解宿州市建成区德国小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科学开展城区蜚蠊防治提供数据支撑。方法2022年4—6月,在宿州市埇桥区中小餐饮单位、宾馆及农贸集市等环境采捕德国小蠊野生种群,用药膜法对常用6种杀虫剂进行生物学抗药... 目的了解宿州市建成区德国小蠊对常用卫生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科学开展城区蜚蠊防治提供数据支撑。方法2022年4—6月,在宿州市埇桥区中小餐饮单位、宾馆及农贸集市等环境采捕德国小蠊野生种群,用药膜法对常用6种杀虫剂进行生物学抗药性测定。采用Excel 2024和SPSS 230软件处理和分析检测数据。结果宿州市埇桥区德国小蠊对胺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及敌敌畏6种杀虫剂的24 h死亡率分别为4600%、10000%、9398%、9286%、9495%和9250%,半数击倒时间KT50分别为4492、1821、2485、1941、2051、3205min。依据死亡率抗性判断标准,宿州市德国小蠊对胺菊酯属抗性种群,对氯菊酯、顺式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及敌敌畏属可能抗性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属敏感种群。依据击倒抗药性判定标准,宿州市埇桥区德国小蠊野生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产生了低水平抗性(443倍);对顺式氯氰菊酯、氯菊酯、溴氰菊酯和敌敌畏为中等水平抗药性,抗性倍数依次为523倍、538倍、525倍和830倍;对胺菊酯为高水平抗药性(1294倍)。结论宿州市埇桥区德国小蠊野生种群对常用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在防治工作中,应加强抗药性监测,利用监测数据指导杀虫剂的选择和使用,以延缓其抗药性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杀虫剂 抗药性 药膜法
下载PDF
2023年六安市德国小蠊对9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调查
2
作者 侯银续 石勇 +5 位作者 侯灏宇 芮振宇 台德运 马超 吴磊 徐庆华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6期521-523,533,共4页
目的深入了解六安市建成区德国小蠊对9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合理选用杀虫剂进行室内蜚蠊防控及抗药性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23年4—10月,在六安市主城区的饭店、宾馆、农贸集市、商场超市等生境采集德国小蠊野生种群,利用药... 目的深入了解六安市建成区德国小蠊对9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水平,为合理选用杀虫剂进行室内蜚蠊防控及抗药性管理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23年4—10月,在六安市主城区的饭店、宾馆、农贸集市、商场超市等生境采集德国小蠊野生种群,利用药膜法对9种常用杀虫剂开展抗药性实验。用Excel V2024和SPSS 23.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结果六安市建成区德国小蠊种群对溴氰菊酯、胺菊酯、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双硫磷、毒死蜱和敌敌畏的24 h死亡率分别为100.00%、55.07%、92.22%、94.29%、100.00%、100.00%、92.50%、88.33%、53.33%,半数击倒时间(KT_(50))分别为23.38、97.61、67.71、22.37、15.83、23.05、99.77、35.01、22.37 min。根据死亡率抗药性判断标准,六安市德国小蠊野生种群对胺菊酯、敌敌畏为抗药性种群,对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双硫磷及毒死蜱属于可能抗性种群;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及残杀威属敏感种群。依据击倒抗药性判定标准,对顺式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及毒死蜱4种杀虫剂已具有低水平抗性,抗性倍数分别为4.69、3.69、1.78和1.29;对溴氰菊酯、双硫磷和敌敌畏均发展到了中度抗药性,抗性倍数分别为5.98、6.55、5.80;对胺菊酯、氯氰菊酯都产生了高水平抗药性,抗性倍数分别为28.13和15.35。结论六安市建成区德国小蠊野生种群已对目前常用的9种杀虫剂产生了不同水平的抗药性,在未来的蜚蠊化学防治工作中应加强抗药性监测,以数据为指导,科学开展卫生杀虫剂的生产、使用和管理,延缓蜚蠊抗药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六安市 德国小蠊 杀虫剂 抗药性 药膜法
下载PDF
天津口岸首次截获四斑大蠊(蜚蠊科:大蠊属)
3
作者 郭强 赵丹云 +3 位作者 张琛 田卉 祁军 马毅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168-171,176,共5页
目的 对天津口岸首次从泰国入境集装箱中捕获的蜚蠊进行形态描述和DNA测序,为国境口岸蜚蠊鉴定提供参考。方法 2024年1月5日,天津口岸从泰国入境集装箱中捕获1只雄性蜚蠊,对该蜚蠊进行形态鉴定并描述。取蜚蠊后足1条,提取基因组DNA,扩... 目的 对天津口岸首次从泰国入境集装箱中捕获的蜚蠊进行形态描述和DNA测序,为国境口岸蜚蠊鉴定提供参考。方法 2024年1月5日,天津口岸从泰国入境集装箱中捕获1只雄性蜚蠊,对该蜚蠊进行形态鉴定并描述。取蜚蠊后足1条,提取基因组DNA,扩增目的片段并测序。结果 经过形态学鉴定,依据前胸背板两对浅色斑块的典型特征,确定该蜚蠊为四斑大蠊Periplaneta quadrinotata,通过GenBank检索相关序列构建系统进化树,进一步印证该蜚蠊为大蠊属。结论 四斑大蠊在泰国等地有相关报道,在我国未见相关研究及报道,此次截获蜚蠊为全国口岸首次截获。为防止该蜚蠊通过国际贸易的集装箱传入我国,本次研究对四斑大蠊进行形态特征描述及DNA测序,以供口岸检疫人员和昆虫研究人员鉴别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斑大蠊 口岸 形态鉴定 DNA测序
下载PDF
S-烯虫乙酯对德国小蠊的现场控制效果研究
4
作者 朱敏慧 刘丽军 +2 位作者 周毅彬 徐智寅 刘洪霞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1-114,128,共5页
目的探索S-烯虫乙酯对德国小蠊的现场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个农贸市场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使用S-烯虫乙酯药片贴进行德国小蠊控制,对照组使用商家自行购药控制德国小蠊密度。通过比较2个市场的德国小蠊密度变化和发育繁殖情况,评估S-烯... 目的探索S-烯虫乙酯对德国小蠊的现场控制效果。方法选择2个农贸市场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使用S-烯虫乙酯药片贴进行德国小蠊控制,对照组使用商家自行购药控制德国小蠊密度。通过比较2个市场的德国小蠊密度变化和发育繁殖情况,评估S-烯虫乙酯对德国小蠊的控制效果。结果实验组在投药30 d后德国小蠊总密度下降明显,密度下降率达到67.11%,若虫密度下降率为79.79%。对照组前60 d总密度变化不大,第90天开始密度上升。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第90和120天的德国小蠊密度存在显著差异。施药现场带回的德国小蠊若虫中,外形畸形组死亡较早。施药现场带回的10个卵鞘中有3个未孵化,7个卵鞘产生的122只若虫成功羽化40只成虫,其中3个成虫翅膀出现畸形。结论S-烯虫乙酯通过致畸和不育作用,能够减小德国小蠊种群密度,降低其繁殖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烯虫乙酯 德国小蠊 致畸
下载PDF
2022年上海市黄浦区蜚蠊密度及德国小蠊抗药性监测分析
5
作者 樊坚 金姝青 +3 位作者 陈茜茜 曹晖 温和毅 高强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1期41-44,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黄浦区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种群构成,以及德国小蠊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有效防治德国小蠊侵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开展蜚蠊监测,采用药膜法开展德国小蠊抗药性实验测定。结果黄浦区2022年1—12月共布... 目的了解上海市黄浦区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和种群构成,以及德国小蠊对3种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情况,为有效防治德国小蠊侵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开展蜚蠊监测,采用药膜法开展德国小蠊抗药性实验测定。结果黄浦区2022年1—12月共布放粘蟑纸1200张,有效粘蟑纸1139张,阳性49张,粘捕率为4.30%,捕获蜚蠊253只,总密度为0.22只/张夜,其中德国小蠊248只,黑胸大蠊3只,美洲大蠊2只。监测结果显示不同生态环境的蜚蠊密度有明显差异,农贸市场密度最高,其次为中小餐饮机构。抗药性结果显示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残杀威对黄浦区德国小蠊现场品系的半数击倒时间(KT50)分别为213.51、155.36、96.02 min,德国小蠊对3种杀虫剂的抗性倍数分别是90.09、3.84、8.45。结论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是黄浦区蜚蠊防治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抗药性 蟑螂监测
下载PDF
2019—2023年合肥市蜚蠊监测结果及德国小蠊抗药性分析
6
作者 徐红平 王文君 +6 位作者 王文靖 王茜 张燕婕 侯银续 闻星 张文艳 张磊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5期418-421,共4页
目的了解2019—2023年合肥市蜚蠊种群构成、年度变化及抗药性,为开展蜚蠊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年奇数月选择6种生境,采用粘捕法开展蜚蠊密度监测。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蜚蠊的种群构成,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不同生境蜚蠊的年度变化规... 目的了解2019—2023年合肥市蜚蠊种群构成、年度变化及抗药性,为开展蜚蠊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年奇数月选择6种生境,采用粘捕法开展蜚蠊密度监测。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蜚蠊的种群构成,采用Friedman检验比较不同生境蜚蠊的年度变化规律;采用诊断剂量法判定蜚蠊的抗性种群。结果2019—2023年合肥市共回收有效粘蟑纸6597张,粘捕蜚蠊758只,优势种群为德国小蠊。不同年份蜚蠊种群构成存在统计学差异(χ^(2)=308.382,P<0.05)。蜚蠊平均密度为0.115只/张。2019—2023年蜚蠊密度分别为0.048、0.118、0.189、0.089、0.142只/张。在6种生境中,农贸市场蜚蠊密度最高,为0.261只/张,医院蜚蠊密度最低,为0.005只/张。蜚蠊密度大致呈双峰曲线,高峰期在3月和9月。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年际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757,P<0.05),不同生境蜚蠊密度季节消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721,P<0.05)。合肥市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表现为抗性,对吡虫啉、氟虫腈和残杀威表现为敏感。结论合肥市蜚蠊的粘捕率和密度均较低,建议根据合肥市蜚蠊密度季节消长及抗药性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防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蜚蠊 监测 德国小蠊 抗药性
下载PDF
2022年西安市蟑螂监测
7
作者 金梁栋 庞松涛 +5 位作者 徐琨 李广帅 雷晓岗 薛威 解民 杨西平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了解西安市蟑螂的种群构成、生境分布、季节消长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结果共捕获蟑螂135只,德国小蠊130只,其余5只为褐斑大蠊。蟑螂平均密度为0.032只/张,平均粘捕率为1.51%。农贸市场和餐饮行业中蟑螂密... 目的了解西安市蟑螂的种群构成、生境分布、季节消长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结果共捕获蟑螂135只,德国小蠊130只,其余5只为褐斑大蠊。蟑螂平均密度为0.032只/张,平均粘捕率为1.51%。农贸市场和餐饮行业中蟑螂密度和粘捕率均较高;不同季节蟑螂密度和粘捕率分布呈单峰曲线,且峰值均在9月。城区年平均蟑螂密度低于郊区。结论农贸市场和餐饮行业仍是蟑螂侵害较高的场所,需要重点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蟑螂 密度 季节消长
下载PDF
2022年苏州市蜚蠊种群监测及抗药性分析
8
作者 孙爱娟 杨洋 +3 位作者 刘慧 尉成芳 蒋志才 顾灯安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4期322-325,共4页
目的了解苏州市不同生境蜚蠊的种群构成、密度季节变化及德国小蠊的抗药性情况。方法用粘捕法调查蜚蠊密度,用药膜法进行德国小蠊抗药性测定。结果2022年苏州市蜚蠊粘捕率和密度分别为7.20%和0.40只/张,德国小蠊占捕获总数的94.24%,为... 目的了解苏州市不同生境蜚蠊的种群构成、密度季节变化及德国小蠊的抗药性情况。方法用粘捕法调查蜚蠊密度,用药膜法进行德国小蠊抗药性测定。结果2022年苏州市蜚蠊粘捕率和密度分别为7.20%和0.40只/张,德国小蠊占捕获总数的94.24%,为优势种。蜚蠊粘捕率和密度7月最高,分别为9.73%和0.56只/张,农贸市场蜚蠊密度最高为1.80只/张,不同月份总体蜚蠊密度和农贸市场蜚蠊密度呈显著相关性(r=0.965,P=0.002)。不同生境蜚蠊粘捕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3.489,P<0.001);德国小蠊成虫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毒死蜱、残杀威抗性倍数分别为3.36、6.18、1.08、1.79、0.79。结论德国小蠊是苏州市蜚蠊优势种,农贸市场蜚蠊密度最高,7月是蜚蠊密度高峰月,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为中度抗性,对其他4种杀虫剂为低度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蜚蠊 密度 抗药性
下载PDF
长沙市区散白蚁分飞与气象因素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王旋 卞一飞 +1 位作者 刘艳清 邱靖雅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3期286-289,共4页
目的 调查近3年来长沙市区散白蚁于冬春交替季节在房屋建筑周围分飞的特点,结合同期逐日气象要素资料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散白蚁分飞监测预警及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散白蚁有无分飞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筛查检验统计值组间差异,... 目的 调查近3年来长沙市区散白蚁于冬春交替季节在房屋建筑周围分飞的特点,结合同期逐日气象要素资料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散白蚁分飞监测预警及精准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以散白蚁有无分飞进行分组,采用单因素筛查检验统计值组间差异,再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散白蚁分飞的主要气象因素,使用ROC曲线界定最佳预测阙值。结果 长沙市区散白蚁每年开始分飞的时期与温度、降雨、相对湿度3个气象要素显著相关,并根据该气象要素区间值变化发生相应变化。结论 可以按照气象要素划分的区间值进行预测预报,抓住关键时期防治白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蚁分飞 气象因子 二元LOGISTIC回归 ROC曲线
下载PDF
青岛市红火蚁入侵风险及防控对策
10
作者 刘继东 李培光 +2 位作者 隋贺 黄博 马延军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5期492-495,共4页
红火蚁是世界公认最具危险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其在我国的迅速蔓延引起了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按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分级,青岛市属于红火蚁入侵2级风险区域。文章从气温、降水量和植被等与红火蚁扩散密切相关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 红火蚁是世界公认最具危险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其在我国的迅速蔓延引起了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按照全国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分级,青岛市属于红火蚁入侵2级风险区域。文章从气温、降水量和植被等与红火蚁扩散密切相关的环境因子进行分析,对红火蚁入侵青岛市的风险进行了评估,并从红火蚁入侵前、建群前和建群后3个阶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每个阶段的防控目标和具体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火蚁 气温 降水量 植被 防控措施 入侵风险
下载PDF
昆虫先天免疫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包顺才 卢雪 侯晓晖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24年第2期115-122,共8页
在自然环境中,昆虫会和微生物病原体发生广泛的接触。其中,媒介昆虫携带的病毒等病原会导致严重的人类疾病或动物疫病。而昆虫主要通过先天免疫系统来应对病原体的感染。昆虫先天免疫按照其组织和作用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细胞和体液免疫... 在自然环境中,昆虫会和微生物病原体发生广泛的接触。其中,媒介昆虫携带的病毒等病原会导致严重的人类疾病或动物疫病。而昆虫主要通过先天免疫系统来应对病原体的感染。昆虫先天免疫按照其组织和作用方式的不同主要分为细胞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指由血细胞介导的吞噬、集结和包囊反应。而体液免疫则主要依靠脂肪体细胞所分泌的免疫蛋白,通过抗菌肽或黑化反应来抵御病原体。抗菌肽的激活转录,离不开相应的免疫信号通路的参与,如:Toll、IMD、JAK/STAT等。昆虫先天免疫的研究会促进新方法的开发以保护人类和动物宿主免受媒介传播病原的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昆虫免疫 先天免疫途径 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黑化反应
下载PDF
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红火蚁防控体系探讨
12
作者 韦益健 黄鑫杰 +1 位作者 边俊会 任庆伟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24年第5期488-491,共4页
红火蚁对公众健康、自然生态、农业和林业生产等造成严重威胁,当前我国红火蚁疫情已经进入快速扩散蔓延期。文章通过浙江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红火蚁监测调查与防控实践,理清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红火蚁防控任务,明确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职... 红火蚁对公众健康、自然生态、农业和林业生产等造成严重威胁,当前我国红火蚁疫情已经进入快速扩散蔓延期。文章通过浙江省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红火蚁监测调查与防控实践,理清我国住房城乡建设领域红火蚁防控任务,明确相关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提出该领域红火蚁动态监测、风险评估、预防入侵、应急处理、质量监督等防控体系的设想和严防入侵扩散、完善标准体系等防控工作建议,以期为今后红火蚁防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房城乡建设领域 红火蚁 防控体系
下载PDF
美洲大蠊提取物抗炎、镇痛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90
13
作者 肖小芹 汪世平 +4 位作者 徐绍锐 刘雪琴 罗臣 吴仕筠 曾少华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2期140-143,共4页
目的本实验就美洲大蠊提取物的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进行动物实验研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两种动物模型,考察美洲大蠊提取物抗炎作用;采用小鼠热板法镇痛试验及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模型以考察其镇痛的效... 目的本实验就美洲大蠊提取物的抗炎、镇痛等药理作用进行动物实验研究。方法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和蛋清致大鼠足跖肿胀两种动物模型,考察美洲大蠊提取物抗炎作用;采用小鼠热板法镇痛试验及醋酸致小鼠扭体反应模型以考察其镇痛的效果。结果美洲大蠊提取物可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P<0.05)、蛋清所致的大鼠足跖肿胀(P<0.05),可使醋酸所致的扭体次数明显减少(P<0.05),并使小鼠热板法痛阈明显提高(P<0.01)。结论初步证明美洲大蠊提取物具有抗炎消肿、镇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洲大蠊 抗炎作用 镇痛作用
下载PDF
2010—2015年山东省居民区蟑螂监测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刘峰 刘亚楠 +4 位作者 景晓 王学军 尹洪安 赵志刚 康殿民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9年第2期135-137,共3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2010—2015年城市居民区蟑螂种类、密度、侵害率、分布特点、生态习性、季节消长趋势等变化规律,为蟑螂防治和爱国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捕捉蟑螂。结果 2010—2015年共粘捕蟑螂2 650只,经鉴定分别为德国小蠊... 目的了解山东省2010—2015年城市居民区蟑螂种类、密度、侵害率、分布特点、生态习性、季节消长趋势等变化规律,为蟑螂防治和爱国卫生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捕捉蟑螂。结果 2010—2015年共粘捕蟑螂2 650只,经鉴定分别为德国小蠊、日本大蠊、黑胸大蠊、美洲大蠊4种。蟑螂总平均密度为0.86只/张,其中2012年蟑螂密度最高,为1.40只/张;2011年蟑螂密度最低,为0.57%;总平均侵害率为14.40%,其中2012年蟑螂侵害率最高,为22.50%。结论山东省城市居民区蟑螂密度监测为有效控制蟑螂繁殖,降低蟑螂对居民区大环境侵害,完善蟑螂防治和防控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蟑螂 密度 种类 侵害率 季节消长
下载PDF
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性监测 被引量:22
15
作者 白淑萍 孙晨熹 +2 位作者 李培羽 张咏梅 李今越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07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检测野外不同生境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方法参照WHO和Atkinson、Zhai等点滴法和药膜法。结果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敌敌畏、残杀威、毒死蜱抗性系数分别为7.68~20.54,1.26~5... 目的检测野外不同生境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方法参照WHO和Atkinson、Zhai等点滴法和药膜法。结果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敌敌畏、残杀威、毒死蜱抗性系数分别为7.68~20.54,1.26~5.94,2.06~5.10,1.69~25.97,1.4~10.91,5.55~20.6;点滴法测定德国小蠊对三氟氯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毒死蜱相对倍数为16.32~89.97,20.86~77.86,4.34~11.24,36.16~81.46。结论德国小蠊抗性水平的监测为蟑螂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抗药性 杀虫剂 监测
下载PDF
南京市蟑螂密度监测及抗药性分析 被引量:20
16
作者 张守刚 熊丽林 +3 位作者 孙燕群 吴起新 王冲 陆墨原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8年第1期20-23,共4页
目的分析蟑螂群落特征分布情况及抗药性变化趋势。方法采用粘捕方法调查蟑螂分布,使用药膜法测定抗药性。结果南京市蟑螂主要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德国小蠊是绝对优势种,2014年构成比达98.4%;餐饮和农贸市场是蟑螂的主要孳... 目的分析蟑螂群落特征分布情况及抗药性变化趋势。方法采用粘捕方法调查蟑螂分布,使用药膜法测定抗药性。结果南京市蟑螂主要有德国小蠊、美洲大蠊和黑胸大蠊,德国小蠊是绝对优势种,2014年构成比达98.4%;餐饮和农贸市场是蟑螂的主要孳生生境;蟑螂密度季节消长呈单峰或双峰走势,最高峰为2012年7月,密度为4.733只/张。蟑螂密度和侵害率年际分布均呈先上升后略有回落趋势,高峰均在2014年,蟑螂密度和侵害率分别为2.213只/张和32.454%;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吡虫啉、乙酰甲胺磷、毒死蜱和残杀威抗性倍数为12.16、12.46、19.47、4.22、5.48和1.04。结论近年来,蟑螂危害严重,德国小蠊为绝对优势种,孳生高峰在夏秋季,几乎全年活动;德国小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吡虫啉产生高度抗性,对残杀威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蟑螂 密度 季节消长 抗药性
下载PDF
山东省德国小蠊对5种杀虫剂的抗药性调查研究 被引量:15
17
作者 王学军 赖世宏 +2 位作者 赵志刚 宫学诗 霍新北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2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了解山东省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指导科学、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方法药膜接触法。结果山东省7个地区德国小蠊野外品系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和残杀威的抗性系数分别为3.57~37.99、2.11~... 目的了解山东省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现状,指导科学、合理选择和使用杀虫剂。方法药膜接触法。结果山东省7个地区德国小蠊野外品系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和残杀威的抗性系数分别为3.57~37.99、2.11~28.49、1.83~8.42、1.31~7.44、0.84~1.87。其中济南、淄博、德州和曲阜野外品系对溴氰菊酯抗性水平较高,济南、淄博和东营野外品系对氯氰菊酯抗性水平较高。结论山东省部分地区德国小蠊对5种常用杀虫剂均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其中对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抗性水平最高;对高效氯氰菊酯和乙酰甲胺磷的抗药性处于中、低度水平,对残杀威为低度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小蠊 杀虫剂 抗药性 调查研究
下载PDF
徐州市蟑螂密度监测及抗药性测定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辛庆 臧继荣 +2 位作者 黄立业 杨新建 王平安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1年第5期346-348,共3页
目的了解徐州市蟑螂密度和抗药性水平,为蟑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密度调查用粘捕法,抗药性测试用药膜法。结果 各类环境共捕获蟑螂4 863只,均为德国小蠊,平均侵害率为14.03%,密度为2.25只/张。侵害率餐饮最高,为21.11%,密度农贸市场... 目的了解徐州市蟑螂密度和抗药性水平,为蟑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密度调查用粘捕法,抗药性测试用药膜法。结果 各类环境共捕获蟑螂4 863只,均为德国小蠊,平均侵害率为14.03%,密度为2.25只/张。侵害率餐饮最高,为21.11%,密度农贸市场(超市)最高,为3.48只/张8,月密度和侵害率达到高峰;德国小蠊对残杀威、乙酰甲胺磷、高效氯氰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为0.76、0.60和2.73。结论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活动高峰在夏季,宾馆、农贸市场密度较高,应加强蟑螂监测和防治工作;高效氯氰菊酯应谨慎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蟑螂 密度 抗药性 季节消长 杀虫剂
下载PDF
黑胸大蠊室内繁殖、发育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12
19
作者 徐绍锐 汪世平 +5 位作者 吴仕筠 肖小芹 曾少华 余俊龙 戴橄 罗臣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913-917,共5页
目的阐明药用昆虫黑胸大蠊室内繁殖、发育的生物学特征。方法系统观察黑胸大蠊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生殖产卵、孵化、若虫生长、蜕皮、羽化等生活史全过程。结果统计分析了卵鞘长度、每鞘含卵数及分布、卵孵率、鞘孵率、卵期、若虫发育历期... 目的阐明药用昆虫黑胸大蠊室内繁殖、发育的生物学特征。方法系统观察黑胸大蠊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生殖产卵、孵化、若虫生长、蜕皮、羽化等生活史全过程。结果统计分析了卵鞘长度、每鞘含卵数及分布、卵孵率、鞘孵率、卵期、若虫发育历期、羽化率、性比、成虫寿命、雌虫产卵期等生物学特征参数。结论实验结果为建立黑胸大蠊的人工饲养及大量繁殖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和详细的实验观察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胸大蠊 室内繁殖 生物学特性
下载PDF
冬季水淹后洲滩钉螺组织化学与超微结构的变化 被引量:14
20
作者 梁幼生 熊希凯 +4 位作者 宋鸿焘 肖荣炜 叶嘉馥 张家楷 梅方雄 《动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6-9,共4页
实验表明,冬季持续水淹60天以上,湖沼地区洲滩钉螺死亡率增高、繁殖力下降。为探索其机制,运用组织化学与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受淹钉螺软体组织。结果显示:水淹30、60天螺体内糖原含量减少;ALP、Mg++-ATPase、... 实验表明,冬季持续水淹60天以上,湖沼地区洲滩钉螺死亡率增高、繁殖力下降。为探索其机制,运用组织化学与透射电镜技术观察了受淹钉螺软体组织。结果显示:水淹30、60天螺体内糖原含量减少;ALP、Mg++-ATPase、G-6-pase活性下降;SDH.LDH.ACP活性增高;CHE活性无明显变化。水淹60天螺头足部软体与肝脏组织细胞肿胀并伴有线体肿胀、嵴断裂或空泡状变,粗面内质网脱颗粒,高尔基体囊状化、胞核增大或固缩,染色质凝集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钉螺 组织化学 超微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