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02篇文章
< 1 2 12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知觉压力与大学生自杀意念:心理复原力和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2
1
作者 吴才智 马娜 +3 位作者 黄婷婷 陆阿方 任志洪 袁丰卉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1-375,共5页
目的探讨知觉压力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并探究心理复原力和抑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知觉压力量表、大学生复原力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87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知觉压力与抑郁、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复原... 目的探讨知觉压力与自杀意念的关系,并探究心理复原力和抑郁在其中的中介作用。方法采用知觉压力量表、大学生复原力量表、贝克抑郁量表和自杀意念量表对87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知觉压力与抑郁、自杀意念呈显著正相关,与心理复原力呈显著负相关;②知觉压力不能直接影响大学生自杀意念,但能通过3条间接路径对自杀意念产生影响:心理复原力的单独中介作用、抑郁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心理复原力和抑郁的链式中介作用。结论心理复原力和抑郁在知觉压力与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关系中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觉压力 心理复原力 抑郁 自杀意念 大学生
下载PDF
多形式心理干预对儿童斜疝手术后情绪状态和健康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苗 王华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203-208,共6页
目的:探究多形式心理干预对儿童斜疝手术后情绪状态和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某院收治的102例行斜疝手术的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形式心理干预。... 目的:探究多形式心理干预对儿童斜疝手术后情绪状态和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某院收治的102例行斜疝手术的儿童,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多形式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情绪状态[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和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心理韧性[慢性病儿童韧性量表(CICRS)]、健康行为[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社会支持[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生活质量[中文版儿童青少年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edsQL4.0)]。结果:干预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SCARED和DSRSC评分均明显较低(t=3.456,4.849;P<0.05),CICRS各维度评分均明显较高(t=-3.925,-3.413,-4.796;P<0.05),社会能力评分明显较高(t=-2.594,P<0.05),行为问题评分明显较低(t=3.629,P<0.05),SSRS量表各维度评分均明显较高(t=-4.508,-5.217,-6.850;P<0.05),PedsQL4.0各维度评分均明显较高(t=-3.700,-3.582,-5.025,-5.160;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干预,多形式心理干预可改善斜疝手术后儿童的情绪状态,增强心理韧性,促进健康行为,提高社会支持,提升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形式心理干预 儿童 斜疝手术 情绪状态 健康行为
下载PDF
TIMBER对意外创伤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期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影响
3
作者 刘洋 黄英 +3 位作者 陈翰 韩亚楠 许辰 李敏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96-402,F0003,共8页
目的 探讨基于正念的消退和再巩固创伤干预(trauma interventions using mindfulness based extinction and reconsolidation, TIMBER)对意外创伤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期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 目的 探讨基于正念的消退和再巩固创伤干预(trauma interventions using mindfulness based extinction and reconsolidation, TIMBER)对意外创伤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期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方便取样的方法,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5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创伤康复期患者(impact of event scale-revised, IES-R总分≥33分)4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接受TIMBER干预,对照组进行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宣教。在干预前(T1)、干预结束时(T2)和干预结束后1个月(T3)使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所有被试进行测量,比较两组患者创伤后应激症状、焦虑症状、抑郁症状和睡眠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人口统计学信息及各心理学变量在T1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在T2和T3时的IES-R总分及各维度评分、焦虑、抑郁和睡眠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在T2和T3时的IES-R总分及各维度评分、焦虑、抑郁和睡眠评分显著低于T1(P<0.01);与T1相比,对照组T2、T3时的回避、闯入2个维度评分及IES-R总分有一定程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警觉、焦虑、抑郁和睡眠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MBER可以显著改善意外创伤肢体功能障碍康复期患者的创伤后应激症状、焦虑抑郁症状及睡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念 消退与再巩固干预 创伤后应激症状 创伤康复
下载PDF
中重度听损患儿的情绪感知能力与听力发育水平相关性研究
4
作者 张雅青 傅达旺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3期44-50,共7页
背景:随着听力学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儿童听力这一重要健康领域.对于学龄前中重度听损婴幼儿患者,不论是测试人员还是患者家庭成员都较普遍地观察到患儿情绪分辨能力水平较同龄儿童低.方法:本研究依托四川某高校三甲医院本部... 背景:随着听力学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儿童听力这一重要健康领域.对于学龄前中重度听损婴幼儿患者,不论是测试人员还是患者家庭成员都较普遍地观察到患儿情绪分辨能力水平较同龄儿童低.方法:本研究依托四川某高校三甲医院本部耳鼻喉科听力中心临床病例,对百名中重度患儿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与听力学测试验证相结合的方式探索0~5岁听损儿童情绪感知能力与双耳听力的相关性情况.结果:根据流行病学相关性检验,得出听力损失程度(听力得分)与情绪感知能力(情绪感知能力得分)具有显著正相关性.讨论:从听力学、心理学以及脑功能和认知神经科学多方面多角度阐释听损儿童听力与情绪感知能力的影响因素,在对该问卷晤谈法进行自我审视后,提出问卷工具革新、主试人员专业培训的多维度建议,在干预建议方面,解释及时佩戴辅听装置和专业心理治疗干预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听损儿童 情绪感知 IT-MAIS
下载PDF
乳腺癌术后患者重返工作后工作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
5
作者 陈思诺 侯亚甜 +3 位作者 李珍 姚倩倩 刘素婷 高敏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93-499,共7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重返工作后工作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316例已重返工作的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患者工作生活质量量表(QWLQ-CS)、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量表(BCRS)、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对其...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重返工作后工作生活质量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316例已重返工作的乳腺癌术后患者,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癌症患者工作生活质量量表(QWLQ-CS)、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量表(BCRS)、癌症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SUPPH)对其进行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其工作生活质量相关因素。结果: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QWLQ-CS得分与受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工作模式、重返工作时间,及BCRS的个人保护、社会保护,SUPPH的正性态度维度得分正向关联(β=1.05、1.23、2.26、0.69、0.95、1.00、0.13),与合并并发症负向关联(β=-3.83)。结论:乳腺癌术后患者重返工作后工作生活质量有待提高,心理弹性和自我效能与工作生活质量存在正向关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术后 重返工作 工作生活质量 相关因素
下载PDF
急性轻度创伤性脑损伤患者的个体形态学脑网络研究
6
作者 严家豪 黄文静 +3 位作者 王俊 李岩 熊钓寒 张静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60,共6页
目的探究急性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患者个体形态学脑网络的拓扑属性改变。材料与方法共纳入43例mTBI患者和37例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采集所有受试者高分辨率T1WI的图像,使用Freesurfer软件对数... 目的探究急性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患者个体形态学脑网络的拓扑属性改变。材料与方法共纳入43例mTBI患者和37例健康对照(health control,HC),采集所有受试者高分辨率T1WI的图像,使用Freesurfer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5个形态学指标(皮层厚度、灰质体积、脑表面积、脑沟深度、平均曲率)脑图并构建个体形态学脑网络,使用图论分析的方法计算网络拓扑属性,通过双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并采用错误发生率(false discovery rate,FDR)对结果进行多重比较校正。结果与HC组相比,mTBI组左侧额极横回(t=-2.186,P=0.032)、中央沟(t=-2.617,P=0.011)、外侧沟水平支(t=-2.456,P=0.016)和右侧枕极(t=-2.013,P=0.048)的节点度中心性(degree centrality,DC)增高,左侧额极横回(t=-2.182,P=0.032)、中央沟(t=-2.226,P=0.029)、外侧沟水平支(t=-2.440,P=0.017)和右侧楔前叶(t=-2.207,P=0.030)的节点效率(nodal efficiency,N_(e))增高,与认知和执行功能相关;左侧楔叶(t=2.173,P=0.033)、角回(t=2.498,P=0.015)、海马旁回(t=4.009,P<0.001)的节点DC下降,左侧颞上回极平面(t=2.394,P=0.019)、角回(t=2.668,P=0.009)、海马旁回(t=4.671,P<0.001)、胼胝体沟(t=2.189,P=0.032)的N_(e)下降,与记忆和情绪调节相关。对于全局拓扑属性,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期mTBI的个体形态学脑网络仍保持了小世界属性。mTBI异常增高的节点DC和N_(e),主要集中在与认知和执行功能相关的脑区,反映了大脑对认知功能的应激性代偿;异常减低的节点DC和N_(e),主要集中在与记忆、情绪调节相关的脑区,揭示了急性期的认知和情绪变化。这为急性期mTBI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对其大脑网络改变机制的探索提供了进一步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创伤性脑损伤 结构磁共振成像 磁共振成像 形态学脑网络 图论分析
下载PDF
汉语阅读障碍儿童认知缺陷干预的方法、挑战与启示(综述) 被引量:1
7
作者 季雨竹 赵佳欣 汤玉龙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2期167-171,共5页
本文基于阅读障碍认知缺陷亚类型的分类框架,从语言、非语言以及整合的训练3个层面系统回顾了当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干预训练的研究成果。总体而言,目前干预研究仍以短期干预为主,且对象主要为小学生,干预效果仍待进一... 本文基于阅读障碍认知缺陷亚类型的分类框架,从语言、非语言以及整合的训练3个层面系统回顾了当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干预训练的研究成果。总体而言,目前干预研究仍以短期干预为主,且对象主要为小学生,干预效果仍待进一步检验。未来在教育实践中,应当提升干预的针对性、整体性、专业性与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阅读障碍 儿童干预 小学生 认知缺陷
下载PDF
中青年围透析期患者心理痛苦轨迹的纵向研究
8
作者 李蕊 吴越 +2 位作者 郑晓峰 马路 宋红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87-492,共6页
目的:探索中青年围透析期患者心理痛苦的变化轨迹。方法:选取122例围透析期患者,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心理痛苦筛查量表(DSS)、心理复原力量表(CD-RISC)、社会支持评估量表(SSRS)、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分别在确诊诊断、初次透析、... 目的:探索中青年围透析期患者心理痛苦的变化轨迹。方法:选取122例围透析期患者,采用自编一般资料问卷、心理痛苦筛查量表(DSS)、心理复原力量表(CD-RISC)、社会支持评估量表(SSRS)、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分别在确诊诊断、初次透析、透析1月、透析2月、透析3月进行测评。使用增长混合模型识别心理痛苦轨迹类别。结果:患者的DSS和SPBS得分初次透析时最高,透析3月时最低,CD-RISC得分初次透析最低,透析3月最高,时间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心理痛苦轨迹分为持续高水平(26.20%)、高水平下降(40.72%)和中低水平下降(33.08%)3个类型。结论:中青年围透析期患者从诊断到规律透析间心理痛苦呈现不同的变化轨迹,临床工作人员对初次透析患者的心理状况应给予更多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青年 围透析期 心理痛苦 纵向研究
下载PDF
青少年体质量与内化心理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崔永霞 蒋燕升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4年第6期48-51,共4页
目的探究青少年体质量与内化心理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所中学2000名12~16岁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体质量指数分为超肥组(670例)、超重组(680例)与正常组(650例)三组。比较三组青少年的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 目的探究青少年体质量与内化心理障碍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0所中学2000名12~16岁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根据其体质量指数分为超肥组(670例)、超重组(680例)与正常组(650例)三组。比较三组青少年的抑郁症筛查量表(PHQ-9)、中学生焦虑量表(MSSAS)、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MSSMHS)、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评分情况,统计三组青少年欺凌受害经历,并分析上述指标与体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超肥组、超重组青少年PHQ-9、MSSAS评分,MSSMHS总分及各维度评分均高于正常组,且超肥组高于超重组(P<0.01)。超肥组、超重组青少年PHCSS评分均低于正常组,且超肥组低于超重组(P<0.01)。超肥组、超重组青少年有欺凌受害经历占比均高于正常组,且超肥组高于超重组(P<0.01)。青少年体质量与PHQ-9、MSSAS、MSSMHS评分以及有欺凌受害经历呈正相关,与PHCSS评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超肥、超重青少年内化心理障碍风险较高,应给予此类群体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体质量 内化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 欺凌受害
下载PDF
健康信念模式的教育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健康行为和康复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徐骞 柯晓燕 +1 位作者 张倩 王艳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68-872,共5页
目的:探究健康信息模式的教育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健康行为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2月-2022年7月某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2例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研究组62例予... 目的:探究健康信息模式的教育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后健康行为和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2月-2022年7月某院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24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62例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研究组62例予以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教育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创后成长水平、术后健康行为、康复锻炼依从性、康复效果,并评价两组患者对干预的满意度。结果:干预后,两组创伤后成长评定量表(PTGI)各维度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6.165,6.167,4.280,5.71,5.510;P<0.05);术后研究组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II)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t=7.553,10.050,5.313,6.778,4.229,4.723;P<0.05);研究组的术后康复锻炼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Z=4.446,P<0.05);术后3个月,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t=-5.709,3.679;P<0.05);研究组的干预满意度为94.03%,较对照组的80.60%显著升高(χ^(2)=7.521,P<0.05)。结论:基于健康信念模式的教育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创伤后成长水平,改善其术后健康行为及康复锻炼依从性,促进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患者满意度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信念模式 教育干预 重型颅脑损伤 创伤后成长水平 健康行为 康复效果
下载PDF
高原军人压力与失眠的关系:亲子疏离的中介作用和表达抑制的调节作用
11
作者 周巧宁 代宗佩 +2 位作者 谭洁滢 侯丽 戴琴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633-1639,共7页
目的考察在高原军人中压力对失眠的影响,并探究亲子疏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情绪调节策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以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高原军人压力源量表、亲子疏离量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情... 目的考察在高原军人中压力对失眠的影响,并探究亲子疏离在其中的中介作用和情绪调节策略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以自编一般资料调查问卷、高原军人压力源量表、亲子疏离量表、失眠严重程度指数量表、情绪调节量表对平均海拔4200 m的2065名高原军人进行问卷调查,通过SPSS 26.0软件对该人群压力、亲子疏离、失眠、情绪调节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并建立结构方程模型。结果①年龄大、文化程度较高(P<0.01)以及有/曾有婚史(已婚、离异和丧偶)(P<0.001)的高原军人的压力、亲子疏离和失眠得分均高于其他组。②压力、亲子疏离、失眠、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呈显著两两正相关(r=0.08~0.61,P<0.001)。③压力和表达抑制对亲子疏离存在正向预测作用(β=0.14~0.43,P<0.001),压力、亲子疏离和表达抑制对失眠存在正向预测作用(β=0.04~0.25,P<0.01),认知重评对亲子疏离和失眠预测作用均不显著。④亲子疏离在压力与失眠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占总效应的7.29%。⑤表达抑制调节压力对失眠的影响(β=-0.01,P<0.001),与低表达抑制水平相比,高表达抑制水平可以缓解压力对失眠的不良影响。结论压力显著正向预测高原军人失眠,亲子疏离在其中起到中介作用,而高表达抑制水平能有效缓冲压力对失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 亲子疏离 失眠 表达抑制 高原 军人
下载PDF
早年创伤经历对高原军官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影响:亲子疏离的中介作用
12
作者 郝维红 代宗佩 +4 位作者 谭洁滢 金晓敏 金晨璇 谢菲 戴琴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640-1646,共7页
目的了解高原军官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的现状,探讨早年创伤经历对高原军官PTSD症状的影响以及亲子疏离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于2021年10月采用整群抽样法,使用童年期创伤问卷... 目的了解高原军官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症状的现状,探讨早年创伤经历对高原军官PTSD症状的影响以及亲子疏离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方案。于2021年10月采用整群抽样法,使用童年期创伤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CTQ)、亲子疏离感问卷(inventory of alienation toward parents,IAP)、PTSD自评量表(the 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对238名男性高原军官进行问卷调查,分析亲子疏离在早年创伤经历与PTSD症状间的中介效应。结果①高原军官PTSD症状阳性检出率为8.5%。②有早年创伤经历组的军官PTSD症状阳性检出率为15.6%,显著高于无早年创伤经历组(5.1%,χ^(2)=7.27,P<0.01)。③PTSD症状、早年创伤经历和亲子疏离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35~0.76,P<0.01)。④早年躯体虐待经历(β=1.05,P<0.001)和亲子疏离(β=0.39,P<0.01)都正向预测高原军官PTSD症状的严重程度。⑤亲子疏离在早年躯体虐待经历与PTSD症状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β=1.16,95%CI:0.54~1.75)。结论有早年创伤经历的高原军官PTSD症状阳性检出率更高、症状更重。早年躯体虐待经历不仅对PTSD症状有直接影响,还会通过亲子疏离间接影响其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 早年创伤 亲子疏离 军官 高原
下载PDF
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的病耻感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1
13
作者 孙海娅 魏慧慧 +8 位作者 谷慧敏 金兴震 牛四方 孙浩 慕福芹 许瑞雪 黄悦勤 王文军 刘燕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038-1044,共7页
目的:了解精神专科医院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的病耻感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365名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家属,使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自编人口学特征问卷调查家属病耻感现状及相关因素。结果: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病耻感检出率为61.5%。男... 目的:了解精神专科医院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的病耻感流行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选取1365名精神障碍住院患者家属,使用贬低-歧视感知量表、自编人口学特征问卷调查家属病耻感现状及相关因素。结果: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病耻感检出率为61.5%。男性(OR=2.26,95%CI:1.06~5.01),年龄18~29岁(OR=1.91,95%CI:1.15~3.20),月收入≥5000元(P<0.05),病程0.5~<1 a(OR=3.14,95%CI:1.66~6.03),照顾患者时间<1a(P<0.05),职业为教师(OR=2.32,95%CI:1.24~3.44)、自由职业者(OR=1.63,95%CI:1.02~2.24)、公务员(OR=1.77,95%CI:1.09~2.45),患者患精神分裂症、分裂型及妄想性障碍(OR=1.87,95%CI:1.32~2.42)、心境(情感性)障碍(OR=1.52,95%CI:1.03~2.01)是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病耻感的危险因素。结论:精神障碍患者家属普遍存在病耻感,尤其是精神分裂症和心境障碍患者家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家属 病耻感 相关因素
下载PDF
叙事性健康干预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昌银 王强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32-837,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针对性管理的叙事性健康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负性心理、正念思维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某院就诊的134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 目的:探讨基于针对性管理的叙事性健康干预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负性心理、正念思维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某院就诊的134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健康干预,观察组给予基于针对性管理的叙事性健康干预。干预前(入组时)、干预后(出院时)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负性心理状态,采用正念注意觉知量表(MAAS)评估患者的正念水平,采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评估患者的心理弹性,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估患者的应对方式,采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生活质量量表(QLICD-RA)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SDS指数、消极应对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t=4.774,5.116,9.449,9.370,4.679,12.056;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较同期对照组显著降低(t=4.723,4.783,6.531;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MAAS评分、CD-RISC评分(坚韧、乐观、自强和CD-RISC总分)、SCSQ积极应对、SCSQ应对倾向、QLICD-RA评分(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特异模块及QLICD-RA总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t=6.648,12.532,8.769,12.757,5.045,8.866,14.906,16.994,11.745,13.909,5.045,21.224,9.786,24.865,7.758,7.137,2.370,10.492,6.104,11.963,14.716,8.830,15.288,11.501;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高于同期对照组(t=6.802,5.076,6.006,5.113,5.464,4.211,17.290,3.813,7.093,5.553,3.803,5.617;P<0.05)。结论:基于针对性管理的叙事性健康干预可减少RA患者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正念水平,改善其心理弹性和应对方式,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管理 叙事性干预 类风湿性关节炎 抑郁 焦虑 正念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佩戴过渡性弹性义齿对前牙缺失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15
作者 吕品 杨鑫 +1 位作者 刘璇 王霄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45-950,共6页
目的:评价前牙缺失患者佩戴过渡性弹性义齿对其社交回避及苦恼、焦虑以及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拔除前牙后择期修复的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义齿组(n=52)和对照组(n=52),两组患者于拔牙后2周填写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 目的:评价前牙缺失患者佩戴过渡性弹性义齿对其社交回避及苦恼、焦虑以及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拔除前牙后择期修复的患者114例,随机分为义齿组(n=52)和对照组(n=52),两组患者于拔牙后2周填写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SAD),焦虑自评表(SAS)及口腔健康影响程度量表(OHIP-14)。拔牙后2周义齿组开始佩戴弹性义齿,对照组不佩戴弹性义齿仅常规复查。两组于拔牙后4周再次填写上述量表。结果:拔牙后2周义齿组SAD、SAS以及OHIP-14得分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拔牙后4周,义齿组3种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义齿组拔牙后4周较拔牙后2周3种量表得分的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牙缺失患者在修复治疗过程中佩戴过渡性弹性义齿可有效提高患者口腔相关生活质量,改善日常社交问题,减少焦虑情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缺失 过渡性义齿 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 焦虑
下载PDF
非言语学习障碍儿童中央执行系统缺陷
16
作者 史都苑 张红霞 +2 位作者 肖泽梅 胡春秀 付瑶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4年第6期836-842,共7页
目的:考察非言语学习障碍儿童的中央执行系统是否存在缺陷。方法:通过数字转换任务、数值-大小Stroop任务和字母活动记忆任务分别对非言语学习障碍儿童和典型发展儿童中央执行系统的3个子功能(转换、抑制、刷新)进行测量。结果:非言语... 目的:考察非言语学习障碍儿童的中央执行系统是否存在缺陷。方法:通过数字转换任务、数值-大小Stroop任务和字母活动记忆任务分别对非言语学习障碍儿童和典型发展儿童中央执行系统的3个子功能(转换、抑制、刷新)进行测量。结果:非言语学习障碍儿童在数字转换任务(t_(30)=4.11,P<0.001)、数值-大小Stroop任务(t_(30)=2.87,P<0.01)和字母活动记忆任务(t_(30)=3.93,P<0.001)中的正确率都显著低于典型发展儿童,其中,在数字转换任务上的缺陷效应量(Cohens’d=1.47)最大。结论:非言语学习障碍儿童在中央执行系统的三类子功能上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其中转换功能是其核心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言语学习障碍儿童 中央执行系统 转换功能 抑制功能 刷新功能
下载PDF
无聊倾向与高职学生低头行为的关系:一个链式中介模型
17
作者 丁辉 聂勇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第6期126-131,共6页
采用无聊倾向量表、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量表、错失焦虑量表和低头行为量表对751名高职学生进行施测,运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方法探索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错失焦虑在无聊倾向和低头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无聊倾向与... 采用无聊倾向量表、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量表、错失焦虑量表和低头行为量表对751名高职学生进行施测,运用偏差校正的百分位Bootstrap方法探索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错失焦虑在无聊倾向和低头行为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结果发现无聊倾向与低头行为之间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均显著,间接效应包括了三条路径: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错失焦虑的单独中介作用以及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和错失焦虑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论有助于理解无聊倾向对低头行为的作用机制,有助于促进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聊倾向 低头行为 错失焦虑 问题性社交媒体使用 链式中介
下载PDF
肺癌患者自我同情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7
18
作者 刘月 刘扣英 +4 位作者 孟爱凤 张柳柳 苗桂玲 朱姝芹 汤婷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自我同情水平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肺癌患者239名,采用自悯量表(SC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压力知觉量表(PS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进行调查。结果:肺癌患者SCS总分为(93.6±...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自我同情水平并探讨其相关因素。方法:选取南京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肺癌患者239名,采用自悯量表(SC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压力知觉量表(PS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进行调查。结果:肺癌患者SCS总分为(93.6±13.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CS总分与PSS总分负向关联(β=-0.62),而与年龄、SSRS总分和MCMQ面对得分正向关联(β=0.13、0.14、0.11)。结论:压力感越高者越易有低水平的自我同情;年龄越大、社会支持水平越高、采取面对这一积极应对方式者越易有高水平的自我同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压力知觉 自我同情 社会支持 应对方式
下载PDF
不孕症患者情绪调节策略与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关系 被引量:9
19
作者 马丹丹 白彩锋 +1 位作者 毛芳香 曹枫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62-671,共10页
目的:探讨4种情绪调节策略(重新评价、表达抑制、反刍和正念)与不孕症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的相关性的相对大小,并检验性别对其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740名不孕症患者,采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模块(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估抑... 目的:探讨4种情绪调节策略(重新评价、表达抑制、反刍和正念)与不孕症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的相关性的相对大小,并检验性别对其关系的调节作用。方法:选取740名不孕症患者,采用病人健康问卷抑郁模块(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估抑郁和焦虑症状,情绪调节量表(ERQ)、反刍思维量表(RRS)和简版正念能力量表(SIM-C)评估4种情绪调节策略。采用优势分析比较情绪调节策略与PHQ-9、GAD-7得分的相关大小。结果:优势分析显示,反刍、正念和重新评价分别解释抑郁症状56.0%、39.6%和4.4%的方差,解释焦虑症状73.1%、19.6%和7.3%的方差;回归分析显示,RRS得分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与PHQ-9、GAD-7得分正向相关(β=0.06、0.10)。简单斜率检验表明,RRS得分与女性PHQ-9、GAD-7得分的相关程度(β=0.28、0.27)大于RRS得分与男性PHQ-9、GAD-7得分的相关程度(β=0.22、0.21)。结论:反刍是与不孕症患者抑郁和焦虑症状明显相关的因素。反刍对抑郁和焦虑症状的影响与性别有关,女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情绪调节策略 抑郁 焦虑 优势分析
下载PDF
青少年消极身体意象潜在类别与自杀意念和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明图 李敬阳 +1 位作者 付聪 田润辉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053-1059,共7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消极身体意象的潜在类别,进一步分析青少年消极身体意象不同潜在类别与自杀意念和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方法:在吉林省长春市随机抽取4所中学,每个年级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取2或3个教学班级,共1 459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目的:探讨青少年消极身体意象的潜在类别,进一步分析青少年消极身体意象不同潜在类别与自杀意念和非自杀性自伤的关系。方法:在吉林省长春市随机抽取4所中学,每个年级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整群抽取2或3个教学班级,共1 459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Beck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青少年自我伤害行为量表(ASHS)和消极身体意象表(NPSS)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潜在剖面分析、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青少年消极身体意象分为身体满意型(65.2%,共951人)、身材瘦弱不满意型(13.4%,共195人)和肥胖容貌不满意型(21.4%,共313人)。Logistic回归分析,独生子女(OR=2.43,95%CI:1.21~4.89,P<0.05)、遭受欺凌经历(OR=2.43,95%CI:2.19~5.72,P<0.05)、身材瘦弱不满意型(OR=5.42,95%CI:2.66~11.05,P<0.01)和肥胖容貌不满意型(OR=9.34,95%CI:5.18~16.83,P<0.01)是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女性(OR=2.35,95%CI:1.49~3.71,P<0.01)、单亲家庭(OR=1.99,95%CI:1.11~3.59,P<0.05)、遭受欺凌经历(OR=5.26,95%CI:3.42~8.08,P<0.01)、身材瘦弱不满意型(OR=2.34,95%CI:1.21~4.53,P<0.05)和肥胖容貌不满意型(OR=5.24,95%CI:3.31~8.28,P<0.01)是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消极身体意象存在异质性,身材瘦弱不满意型和肥胖容貌不满意型是自杀意念和非自杀性自伤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极身体意象 自杀意念 非自杀性自伤 青少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