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抗RA-33、抗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的临床应用评估 被引量:2
1
作者 荀春华 江代红 瞿俊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2393-2396,共4页
目的:评估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相关自身抗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门诊和住院送检的RA五项(anti-RA33、anti-CCP、RF、RF-IgM、RF-IgG),包括105例RA患者和71例疾... 目的:评估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类风湿关节炎(RA)相关自身抗体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门诊和住院送检的RA五项(anti-RA33、anti-CCP、RF、RF-IgM、RF-IgG),包括105例RA患者和71例疾病对照组,所有项目均采用吖啶酯磁微粒化学发光法检测。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检测指标对RA的诊断价值,Spearman相关分析检测变量间的相关性。结果:RA组血清anti-CCP、RF、RF-IgG、RF-IgM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anti-RA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ti-CCP对RA诊断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约登指数最高,anti-RA33对RA诊断的灵敏度最低,但特异度最高;RF-IgG对RA诊断灵敏度最高。ROC曲线分析显示anti-RA33、anti-CCP、RF、RF-IgG、RF-IgM的AUC分别为0.520、0.870、0.816、0.853、0.848。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anti-CCP、RF、RF-IgG、RF-IgM之间显著相关(P<0.05),而anti-RA33与这4项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ani-RA33灵敏度过低,初筛检测anti-RA33容易漏诊,RF、RF-IgG、RF-IgM对RA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用于RA疾病初筛检测。Anti-CCP仍然是5种自身抗体诊断准确性最高的自身抗体,可用于RA的初筛和确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发光 类风湿因子 IgG IGM 类风湿关节炎 抗RA33抗体 抗CCP抗体
下载PDF
EB病毒血清学联合DNA定量检测在诊断婴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的意义 被引量:14
2
作者 朱芹 郭平 +1 位作者 黄雅娟 汤永民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11期56-58,共3页
目的评估EB病毒抗体VCA-IgM、VCA-IgG、EA-IgG、EBNA-IgG及EBV-DNA载量检测在婴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中的诊断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78例IM患儿血清中EBV四种抗体及PCR荧光定量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V-DNA载量。结果在IM急性... 目的评估EB病毒抗体VCA-IgM、VCA-IgG、EA-IgG、EBNA-IgG及EBV-DNA载量检测在婴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中的诊断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78例IM患儿血清中EBV四种抗体及PCR荧光定量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EBV-DNA载量。结果在IM急性期VCA-IgM阳性率在<1岁患儿中为27.8%,而≥4岁组患儿中为83.3%。有近20%<1岁患儿所有EBV抗体均阴性,需重复做抗体测定。EBV-DNA载量检测总阳性率为70.5%,<1岁患儿中阳性率为61.1%,<1岁组患儿中有5例,在1岁组患儿中3例早期检测VCA-IgM抗体是阴性,而EBV-DNA载体是阳性的,但在后来的VCA-IgG检测均是阳性的。结论在婴儿期IM急性阶段,只用血清学方法来诊断不够灵敏,建议在VCA-IgM阴性的患儿中联合EBV-DNA载量检测,以提高婴幼儿IM临床诊断的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V抗体 EBV-DNA
下载PDF
粮食中百草枯残留的金标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孙秀兰 杨婷婷 张银志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7-510,共4页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研究胶体金与抗体蛋白的作用过程,确定稳定标记1.0 mL胶体金需8.10μg抗体蛋白,标记体系的最佳pH值为8.5。以金标抗体为分析探针,PQ-h-OVA为竞争抗原,羊抗兔IgG为控制抗体,构建直接竞争胶体金标免疫层... 采用柠檬酸三钠还原法制备胶体金,研究胶体金与抗体蛋白的作用过程,确定稳定标记1.0 mL胶体金需8.10μg抗体蛋白,标记体系的最佳pH值为8.5。以金标抗体为分析探针,PQ-h-OVA为竞争抗原,羊抗兔IgG为控制抗体,构建直接竞争胶体金标免疫层析检测体系(GICA)。确定膜上包被抗原的质量浓度为0.50 g/L,点样量为1.0μL/条;金标点样量:5.0μL/条;羊抗兔二抗的最佳包被质量浓度为0.11 g/L,点样量为1.0μL/条。金标试纸条的目测检出限为10μg/L,检测时间约5 min,交叉反应率小于0.10%。方法的重复性和稳定性较好,该试纸条在室温下至少可保存5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草枯 金标 免疫层析 粮食
下载PDF
1型HIV感染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3
4
作者 代丽丽 陈德喜 +7 位作者 石英 魏飞力 刘志英 张洪海 吴亚松 梁连春 吴昊 张彤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87-694,共8页
目的建立检测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多重巢式PCR(nPCR)和多重反转录PCR(RT-PCR)方法。将其与已经上市的NASBA法试剂盒进行检测敏感性比较;探讨血浆RNA水平对PCR检测敏感性的影响;评价该方法用于我国HIV-1感染者诊断的价值。方法针... 目的建立检测人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多重巢式PCR(nPCR)和多重反转录PCR(RT-PCR)方法。将其与已经上市的NASBA法试剂盒进行检测敏感性比较;探讨血浆RNA水平对PCR检测敏感性的影响;评价该方法用于我国HIV-1感染者诊断的价值。方法针对HIV-1的gag、pol和gp41区设计3套引物,建立检测HIV DNA的多重nPCR和检测HIVRNA的多重RT-PCR方法;分别以建立的PCR方法和NASBA法对119例HIV阳性患者进行检测,比较2者的检测敏感性;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病毒载量组,比较PCR方法在各组患者中的检测敏感性差异;使用建立的PCR方法对10例可疑急性感染者进行检测;扩增HIV-1膜区C2-C3段,对nPCR检测阳性的43例DNA样本进行亚型鉴定。结果多重nPCR的检测敏感度为97.5%(116/119),多重RT-PCR的敏感度为78.2%(93/119),2者的特异度均为100%(50/50),多重nPCR和多重RT-PCR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97.5%(116/119)和78.2%(93/119),阴性预测值均为100%(50/50),准确性分别为98.2%和84.6%。经比较,多重nPCR和多重RT-PCR的检测敏感度都高于NASBA法。在病毒载量<103copy/mL的患者,nPCR的检测敏感性高于RT-PCR,在病毒载量在(103~104)copy/mL的患者及病毒载量≥104copy/mL的患者,2者的敏感性比较相近,均接近100%;检测的10例可疑急性感染者中,有5例患者的nPCR和RT-PCR检测结果阳性,抗体在随访过程中阳转,证实为HIV急性感染者;检测的43例DNA样本分属于B’亚型(37例),AE亚型(5例)和BC亚型(1例)。结论本课题组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可以对我国主要流行的B’、AE和BC亚型病毒株得到很好的扩增效果;nPCR的检测敏感性受血浆RNA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小,RT-PCR的检测敏感性受血浆RNA水平的影响相对较大;PCR方法可以用于HIV急性感染者的早期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核酸检测 聚合酶链式反应 诊断
下载PDF
洛阳地区2007~2009年献血者检测不合格情况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陈善华 王志红 +1 位作者 于志强 肖鲲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85-786,共2页
目的了解初筛(HBsAg、ALT、Hb)后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及原因。方法统计2007年1月~2009年12月间经初筛后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2007年2、008年2、009年期间初次献血检测不合格比例分别是2.77%、2.29%、2.13%;再次献血... 目的了解初筛(HBsAg、ALT、Hb)后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及原因。方法统计2007年1月~2009年12月间经初筛后血液检测不合格情况并进行原因分析。结果 2007年2、008年2、009年期间初次献血检测不合格比例分别是2.77%、2.29%、2.13%;再次献血者检测不合格比例分别是1.08%、1.04%、0.95%,不合格比例从2007年的1.71%下降到2009年的1.48%。结论加强采供血有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严格筛选献血者及按SOP进行操作能够有效降低血液不合格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献血者 检测 不合格 分析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中抗淀粉样蛋白抗体的免疫耐受 被引量:2
6
作者 杨志勇 汪华侨 +3 位作者 徐杰 谢瑶 袁群芳 姚志彬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929-931,共3页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血清中抗Aβ抗体与淀粉样蛋白结合的特性。方法:以AD患者和健康老人的血清作一抗,①用组织淀粉样斑块免疫反应(TAPIR)观察与Tg2576鼠脑内老年斑结合能力;②Western blot检测与Aβ42-GST融合蛋白的结合能力;③... 目的:研究阿尔茨海默病(AD)血清中抗Aβ抗体与淀粉样蛋白结合的特性。方法:以AD患者和健康老人的血清作一抗,①用组织淀粉样斑块免疫反应(TAPIR)观察与Tg2576鼠脑内老年斑结合能力;②Western blot检测与Aβ42-GST融合蛋白的结合能力;③将Aβ42与PC12细胞培养,加入健康老人和AD患者的血清后,MTT法观察PC12细胞存活率。结果:AD患者的血清中抗Aβ抗体与成熟老年斑和Aβ42-GST融合蛋白的结合能力较弱;加入AD血清后,PC12细胞的A值较健康老人血清相比下降明显(P<0.01)。结论:AD血清中抗Aβ抗体对淀粉样蛋白可能存在着免疫耐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抗淀粉样蛋白抗体 免疫耐受性
下载PDF
16SrRNA检测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5
7
作者 张红爱 祝撷英 +2 位作者 周南 于淑群 赵玉娟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12年第1期112-113,共2页
目的 探讨脑脊液16SrRNA的PCR检测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3至12月期间就诊于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疑似化脓性脑膜炎的患者40例,采用PCR法检测脑脊液16SrRNA,同期行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菌培养.结果 PCR检... 目的 探讨脑脊液16SrRNA的PCR检测在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3至12月期间就诊于西安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疑似化脓性脑膜炎的患者40例,采用PCR法检测脑脊液16SrRNA,同期行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细菌培养.结果 PCR检测阳性13例,阳性率为32.5%(13/40),明显高于脑脊液细菌培养的阳性率12.5%(5/40),(χ2=4.32,P〈0.05.5例PCR检测和脑脊液细菌培养同时阳性.结论 PCR检测能提高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诊断的阳性率,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化脓性脑膜炎 脑脊液 16SrRNA
下载PDF
核酸漏检的HIV献血者跨区域献血1例 被引量:3
8
作者 王淏 李仲平 +6 位作者 朱祥明 梁浩坚 杜荣松 谢君谋 廖芬芳 高文博 郑优荣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21年第3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1例跨区域献血的HIV确证阳性献血者核酸检测漏检原因、病毒学特征及其对血液安全的影响,以期提高国内从业者对这种特殊献血者的认识。方法对1例HIV核酸无反应性、HIV抗原/抗体反应性献血者本次献血和既往异地献血血液检测和HIV... 目的探讨1例跨区域献血的HIV确证阳性献血者核酸检测漏检原因、病毒学特征及其对血液安全的影响,以期提高国内从业者对这种特殊献血者的认识。方法对1例HIV核酸无反应性、HIV抗原/抗体反应性献血者本次献血和既往异地献血血液检测和HIV确证情况进行调查。同时,采用目前主流的进口血筛核酸检测系统对其血浆标本进行多次核酸检测。此外,对其HIV病毒载量进行检测和统计学推测。结果该献血者既往异地献血检测结果HIV抗原/抗体双试剂反应性,核酸未实施检测,HIV WB抗体确证试验为阳性;本次献血检测HIV抗原/抗体双试剂反应性,核酸检测无反应性,HIV WB抗体确证试验为阳性。4种不同血筛核酸检测系统重复检测反应性率为0(0/20)~20.8%(5/24)。HIV核酸定量检测为反应性,但由于低于定量检测下限(33 IU/mL)而不能得出准确结果。统计推算出的HIV病毒载量为2.8 IU/mL。结论 HIV确证阳性献血者存在核酸漏检的情况,病毒载量极低是其主要漏检原因。HIV确证阳性献血者异地重复献血时不能被信息系统及时屏蔽,严重威胁着血液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 核酸漏检 无偿献血 血液安全
下载PDF
SLE患者血清急性巨细胞病毒pp65的抗原及IgM类抗体检测 被引量:2
9
作者 郝英英 许慧 +1 位作者 崔京涛 倪安平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0-190,192,共2页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是巨细胞病毒(CMV)感染的易患人群,且CMV可能是诱发或加重SLE的因素之一。因此,早期诊断SLE患者CMV感染并进行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巨细胞病毒 抗病毒治疗
下载PDF
应用多重PCR法鉴定产志贺样毒素大肠杆菌毒力基因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咏梅 王晶 李淑环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4期308-310,共3页
目的从各种来源的标本中快速鉴定STEC毒力基因,并了解其在菌株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多重PCR的方法鉴定STEC的特征性毒力因子stx1,stx2,eaeA和hlyA.结果各种标本中鉴定出产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共46株,38株(82.6%)携带stx1基因,30株(65.2%... 目的从各种来源的标本中快速鉴定STEC毒力基因,并了解其在菌株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多重PCR的方法鉴定STEC的特征性毒力因子stx1,stx2,eaeA和hlyA.结果各种标本中鉴定出产志贺毒素的大肠杆菌共46株,38株(82.6%)携带stx1基因,30株(65.2%)具有stx2基因,22株(47.8%)同时检测到2种基因.36株(78.3%)检测到hlyA基因,24株(52.2%)有eaeA基因.4种毒力基因即stx1+stx2+eaeA+hlyA的有19株(41.3%),而且血清型均为O157.结论产志贺样毒素大肠埃希菌毒力基因图谱是一个重要的分子流行病学标志,应用多重PCR可简便、快速、敏感、特异性地鉴定出STEC的特征性毒力基因,并依照毒力基因存在情况判定其致病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PCR 志贺毒素 大肠杆菌
下载PDF
终末期肾病大中分子毒素与心血管疾病 被引量:2
11
作者 叶晓燕 董丽 姜萍 《医学综述》 2008年第16期2467-2470,共4页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不被血液透析清除的尿毒症大、中分子毒素对心血管病变的致病作用,包括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大、中分子毒素:蛋白质终末期氧化产物、终末期糖基化产物、同型半胱氨酸等对促进... 心血管疾病是导致终末期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综述不被血液透析清除的尿毒症大、中分子毒素对心血管病变的致病作用,包括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大、中分子毒素:蛋白质终末期氧化产物、终末期糖基化产物、同型半胱氨酸等对促进尿毒症心血管病变发展的机制,与尿毒症心肌病变相关大、中分子毒素,甲状旁腺激素对促进尿毒症心血管病变发生、发展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终末期肾病 毒素 心血管病变
下载PDF
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在自身免疫病线上教学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丽娜 秦晓松 《基础医学教育》 2020年第7期506-509,共4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就是将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旨在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实验诊断的线上教学结果提示,在线上问题为中心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案...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就是将教与学的重点放在“学”上,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旨在教会学生如何自主学习。自身免疫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实验诊断的线上教学结果提示,在线上问题为中心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案例式学习(cased-based learning,CBL)、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flippedclass model)的基础上,课前教师以漫画健康科普、微课视频等多种有趣的方式为学生提供AID知识的预习材料,并将学生预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整理到线上教学中,可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线上教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身免疫病 线上教学 实验诊断
下载PDF
12项肝酶学指标在肝病诊断中的意义及临床价值评价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罗蓉 王伟 +1 位作者 李卓成 熊鹰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年第2期90-95,共6页
目的:了解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α–岩藻糖苷酶(AFU)、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天冬氨酸氨基转移同工酶(ASTm)、谷氨酸脱氢酶(GLDH)、腺苷脱氨酶(ADA)、血清天冬氨酸转氨基酶(AST)、丙氨酸转氨基酶(ALT)、碱性磷酸酶(ALP)... 目的:了解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α–岩藻糖苷酶(AFU)、亮氨酸氨基肽酶(LAP)、天冬氨酸氨基转移同工酶(ASTm)、谷氨酸脱氢酶(GLDH)、腺苷脱氨酶(ADA)、血清天冬氨酸转氨基酶(AST)、丙氨酸转氨基酶(AL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5'–核苷酸酶(5'–NT)及血清胆碱酯酶(CHE)等12项肝酶学指标在肝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308例各种肝病患者和115例正常人血清中的上述指标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急性肝炎时NAG、AFU、LAP、ASTm、GLDH、ADA、AST、ALT、ALP、GGT和5'–NT均显著增高,ALT、LAP、AFU、ASTm、AST和ALP的AUC分别为0.875、0.861、0.853、0.830、0.825和0.725,阳性率分别为100%、93.8%、78.1%、87.5%、100%和68.8%;肝硬化时NAG、LAP、ASTm、GLDH、ADA、AST、ALP、GGT和5'–NT均显著升高,CHE显著降低,ADA、AST、5'–NT、GGT和CHE的AUC分别为0.764、0.761、0.752、0.748和0.721,阳性率分别为91.2%、73.5%、67.6%、75.0%和61.8%;重型肝炎时NAG、AFU、ASTm、GLDH、ADA、AST、ALT、ALP、GGT和5'–NT均显著增高,CHE显著降低,AST、ALT、ASTm、CHE、AFU和GLDH的AUC分别为0.876、0.840、0.792、0.792、0.751和0.72,阳性率分别为100%、100%、93.6%、100%、72.3%和91.5%;原发性肝癌时NAG、AFU、LAP、ASTm、GLDH、ADA、AST、ALP、GGT和5'–NT均显著升高,CHE显著降低,AFU、5'–NT、GGT、ALP和LAP的AUC分别为0.822、0.814、0.811、0.795和0.713,阳性率分别为88.1%、85.7%、97.6%、95.2%和69.0%。结论:对急性肝炎诊断意义较大的指标为ALT、LAP、AFU、ASTm、AST和ALP;对肝硬化诊断意义较大的指标为ADA、AST、5'–NT、GGT和CHE;对重型肝炎诊断意义较大的指标为AST、ALT、ASTm、CHE、AFU和GLDH;对原发性肝癌诊断意义较大的指标为AFU、5'–NT、GGT、ALP和LAP;12项指标对慢性肝炎和酒精型肝炎的临床意义都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肝酶学 肝功能 诊断
下载PDF
干式生化仪在献血者快筛应用中的临界值探讨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开文 《中国输血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734-735,共2页
关键词 干式生化法 大生化速率法 漏检 临界值 献血者
下载PDF
原位杂交与免疫组化技术在HPV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雯 陈金培 +1 位作者 梁颜笑 刘国荣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63-65,共3页
目的 :对两种HPV检测技术DNA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进行对比观察。方法 :选取本院外阴尖锐湿疣病例 95例 ,组织经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 ,分别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进行检测。结果 :HPV -DNA阳性率为 94 .7% (90 /95 ) ... 目的 :对两种HPV检测技术DNA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进行对比观察。方法 :选取本院外阴尖锐湿疣病例 95例 ,组织经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 ,分别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技术进行检测。结果 :HPV -DNA阳性率为 94 .7% (90 /95 ) ,阳性反应由鳞状上皮表层的空泡细胞核内延伸至棘层中下部近基底层的细胞核内 ;HPV -Ag阳性率为 6 3.1% (6 0 /95 ) ,阳性反应主要位于鳞状上皮表层的空泡细胞核内及角质层内 ,个别阳性细胞可在棘层出现。结论 :原位杂交技术在敏感度、阳性率及阳性强度、背景染色等方面均优于免疫组化方法 ,为尖锐湿疣的确诊及临床治疗提供更准确、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乳头瘤病毒 原位核酸杂交 免疫组化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NS5a区血清型特异性多肽的选择及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窦晓光 韩晓霜 +1 位作者 李智伟 冯国和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7年第3期213-217,共5页
目的:从HCV非结构5a区(NS5a)选出基因型特异性多肽,并应用酶免疫法(EIA)进行HCV血清分型。方法:根据HCV NS5a高免疫源区(2182~2343)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并合成305个特异性多肽,应用已知基因1~6型的抗-HCV阳性血清,通过EIA法检测每个多... 目的:从HCV非结构5a区(NS5a)选出基因型特异性多肽,并应用酶免疫法(EIA)进行HCV血清分型。方法:根据HCV NS5a高免疫源区(2182~2343)的氨基酸序列,设计并合成305个特异性多肽,应用已知基因1~6型的抗-HCV阳性血清,通过EIA法检测每个多肽的抗原性,并用基因型特异性多肽进行血清分型,同时将其与序列分析法基因分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不同基因型间NS5a区氨基酸的同源性较低,相同基因型不同区段氨基酸的同源性也很低。对305个特异性多肽抗原性检测结果表明,主要线性抗原区位于氨基酸残基R3、R7和R9区。18个来自保守区的多肽可与不同基因型抗-HCV阳性血清反应;12个多肽具基因型特异性。血清基因分型结果与基因分型的结果高度一致。结论:HCV NS5a高免疫源区存在主要的线性抗原;来自高度保守区的多肽抗原无基因型特异性,可用于HCV抗体检测;基因型特异性多肽可用于HCV基因分型,特别适用于HCV RNA阴性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多肽 基因型特异性 丙型肝炎病毒 非结构5a区
下载PDF
p27^(Kip1)调控永生化人神经前体细胞分化的机制
17
作者 赵咏梅 许秋岩 +2 位作者 李卫红 徐群渊 张海燕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6,共5页
目的研究p27Kip1在永生化人神经前体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探讨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化机制。方法取本课题组已建立的永生化人神经前体细胞系hSN12W-TERT细胞(第12代)进行培养,在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时给予1μmol/L全反式视黄酸(RA)诱导,重复诱导... 目的研究p27Kip1在永生化人神经前体细胞分化中的作用,探讨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化机制。方法取本课题组已建立的永生化人神经前体细胞系hSN12W-TERT细胞(第12代)进行培养,在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时给予1μmol/L全反式视黄酸(RA)诱导,重复诱导3次,每次均在诱导的第3、5、7天收集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RA诱导第3天细胞周期的变化,用免疫印迹法检测RA诱导第3、5、7天p27Kip1、p21cip1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2(cdk2)及S期激酶相关蛋白2(skp2)的变化。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hSN12W-TERT细胞经1μmol/LRA诱导3d后,G0/G1期细胞的比例由77.25%上升至85.68%,而S期的比例由9.38%下降到8.57%。免疫印迹法结果显示,RA诱导第3天,hSN12W-TERT细胞p27Kip1蛋白表达比未经RA诱导的细胞增加,并在RA诱导第5天达到高峰(P<0.05)。未经RA诱导的正常hSN12W-TERT细胞p21Cip1蛋白表达弱,RA诱导后p21Cip1蛋白的表达略呈下降趋势。RA诱导前后hSN12W-TERT细胞cdk2蛋白的表达变化不明显,但反映cdk2活性的磷酸化cdk2(p-cdk2)的表达在RA诱导后明显下降,同时,参与p27Kip1泛素降解途径的重要因子skp2的表达在RA诱导后明显下降。结论在RA诱导hSN12W-TERT细胞分化的过程中,p27Kip1通过抑制cdk2的活性而发挥促细胞分化的作用,且RA诱导后p27Kip1蛋白含量增加与其泛素降解途径被抑制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7^KIP1 细胞分化 S期激酶相关蛋白2 细胞培养 流式细胞术 免疫印迹法 永生化人神经前体细胞
下载PDF
免疫印迹法在检测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川英 《华夏医学》 CAS 2007年第4期805-806,共2页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法在检测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中的可用性。方法: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2例1型糖尿病患者和2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ICA、IAA、GADA。结果:1型糖尿病组中ICA、IAA、GADA的阳性率分别是36.4%、27.7%、77.3%;2型糖尿... 目的:探讨免疫印迹法在检测胰岛β细胞自身抗体中的可用性。方法: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2例1型糖尿病患者和260例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中自身抗体ICA、IAA、GADA。结果:1型糖尿病组中ICA、IAA、GADA的阳性率分别是36.4%、27.7%、77.3%;2型糖尿病组中3种自身抗体的阳性率分别是10.4%、9.2%、9.6%。结论:采用免疫印迹法测ICA、IAA、GADA方法简便,特异性高,经济实惠,对DM 1的预测和诊断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印迹法 胰岛细胞抗体 胰岛素抗体 谷氨酸脱羧酶抗体 糖尿病
下载PDF
前S1抗原及乙肝两对半与HBV-DNA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孙春霞 任原珍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年第19期2621-2623,共3页
目的:探讨HBV-DNA的检验结果与乙肝六项检验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1 170例已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的HBV-DNA,同时选取乙肝六项检验结果中的4种病毒感染模式进行相关性探讨。结果:小三阳前S1组与... 目的:探讨HBV-DNA的检验结果与乙肝六项检验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1 170例已知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的HBV-DNA,同时选取乙肝六项检验结果中的4种病毒感染模式进行相关性探讨。结果:小三阳前S1组与大三阳前S1组及大三阳组,阳性检出率及定量检测结果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小三阳组HBV-DNA阳性检出率及定量检测结果均低于小三阳前S1组、大三阳前S1组及大三阳组,其结果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均有HBV复制的可能,因此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检测中应同时结合HBV-DNA的荧光定量PCR检测,以提高检出率,避免漏诊。为临床HBV感染复制、传染性的判断以及抗病毒治疗提供更为可靠的判定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肝六项HBV-M HBV-DNA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结核菌素试验与临床实践的观察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海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年第3期288-289,共2页
目的:通过结核菌素的皮试强度对比观察结果报告,探讨结合菌素试验(PPD)作为结核病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重要依据的意义。方法:住院患者中做PPD皮试者147例,以定量结素0.1ml注于前臂曲侧中部皮内,强度对比观察24h、48h7、2h 3次反应并进行... 目的:通过结核菌素的皮试强度对比观察结果报告,探讨结合菌素试验(PPD)作为结核病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重要依据的意义。方法:住院患者中做PPD皮试者147例,以定量结素0.1ml注于前臂曲侧中部皮内,强度对比观察24h、48h7、2h 3次反应并进行比较。结果:结核患者皮试上升型占87.5%;肺部及支气管感染、肿瘤皮试患者下降型各占83.3%、81.8%。结论:结核病患者PPD皮试者大多数呈上升型,非结核患者PPD皮试呈下降型居多。结合菌素试验可以为结核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菌素试验 结核 诊断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