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2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液系统疾病继发皮肤软组织温和气单胞菌感染2例
1
作者 杨育卉 管立勋 +4 位作者 吴赛微 谭敏 郑文帅 张小娟 程龙灿 《传染病信息》 2024年第4期378-380,共3页
温和气单胞菌是一种罕见的低毒性病原菌,人感染后可导致胃肠炎、腹膜炎、败血症、肺炎等,病情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和坏死性筋膜炎。本文报道了2例血液病患者温和气单胞菌感染病例。2例患者以发热、皮肤软组织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经... 温和气单胞菌是一种罕见的低毒性病原菌,人感染后可导致胃肠炎、腹膜炎、败血症、肺炎等,病情严重者可发生感染性休克和坏死性筋膜炎。本文报道了2例血液病患者温和气单胞菌感染病例。2例患者以发热、皮肤软组织感染为主要临床表现,经抗感染和手术干预最终治愈,提示对于皮肤软组织感染温和气单胞菌的免疫缺陷患者,手术干预治疗是必要的,尤其是如果出现致命性坏死性筋膜炎,更早的外科干预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疾病 温和气单胞菌 外科干预
下载PDF
脓毒症脑病病理机制及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
2
作者 卢利海 郑梓浩 +1 位作者 夏春晓 张思泉 《现代实用医学》 2024年第2期271-273,共3页
脓毒症相关脑病(sepsis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是脓毒症常见中枢系统并发症,又称脓毒症脑病(septic encephalopathy,SE)。SAE发生并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感染,而是由炎症反应引起的弥漫性大脑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 脓毒症相关脑病(sepsis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是脓毒症常见中枢系统并发症,又称脓毒症脑病(septic encephalopathy,SE)。SAE发生并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直接感染,而是由炎症反应引起的弥漫性大脑功能障碍,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可能涉及到多种病理生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生理机制 大脑功能障碍 脓毒症脑病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系统 生物标志物 炎症反应 弥漫性
下载PDF
百日咳诊疗方案(2023年版)
3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86-88,共3页
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 cough)是由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衰减和百日咳鲍特菌变异,全球很多疫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发病年龄高峰从婴幼儿... 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 cough)是由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由于接种疫苗后产生的免疫力衰减和百日咳鲍特菌变异,全球很多疫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出现了“百日咳再现”,发病年龄高峰从婴幼儿转移至青少年及成年人,青少年及成年人成为婴儿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百日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为进一步规范百日咳的临床诊疗工作,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诊疗方案 乙类传染病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诊疗经验 国内外研究进展 传染源 婴幼儿
下载PDF
百日咳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
4
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2024年第3期89-97,共9页
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 cough)是由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为进一步科学精准做好百日咳防控工作,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置百日咳疫情,切实... 百日咳(pertussis,whooping cough)是由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为进一步科学精准做好百日咳防控工作,及时发现并有效处置百日咳疫情,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制定本方案。1总体要求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精准防控、快速处置”的原则,围绕“防感染、降重症、减死亡”的工作要求,压实“四方责任”,落实“四早”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日咳 预防为主 乙类传染病 实验室检测技术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防控工作 快速处置
下载PDF
1例罕见的腰大肌脓肿合并新冠肺炎伴多部位软组织播散性脓肿患者的病例分析
5
作者 程研 虞美玲 +2 位作者 何娟 陈影 王义辉 《上海医药》 CAS 2024年第11期107-111,共5页
目的:探讨1例罕见的腰大肌脓肿合并新冠伴多部位软组织播散性脓肿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为临床药师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鉴别感染与非感染,明确脓肿的病原学,评估感染严重程度,选择初始抗感染药物和给药方案;当感染控制不佳、出现新的培养... 目的:探讨1例罕见的腰大肌脓肿合并新冠伴多部位软组织播散性脓肿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为临床药师提供参考。方法:通过鉴别感染与非感染,明确脓肿的病原学,评估感染严重程度,选择初始抗感染药物和给药方案;当感染控制不佳、出现新的培养结果和影像学变化时,根据抗生素的PK/PD特点优化和调整抗感染药物,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临床药师在治疗期间及时提出优化和调整抗生素给药方案,医师采纳后患者病情得到改善。结论:临床药师在多学科诊疗团队中的重要价值体现在协助医师优化给药方案、调整治疗药物以及全程监护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大肌脓肿 感染与非感染 PK/PD优化方案
下载PDF
伏诺拉生对幽门螺杆菌初始感染患者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4
6
作者 谢婷 施瑞华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91-696,共6页
目的探讨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伏诺拉生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基于伏诺拉生四联方案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60例(伏诺拉生治疗组),治疗方案为富马酸伏诺拉生片20 mg早晚各1次口... 目的探讨钾离子竞争性酸阻滞剂伏诺拉生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0年5月至2021年12月在我院接受基于伏诺拉生四联方案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60例(伏诺拉生治疗组),治疗方案为富马酸伏诺拉生片20 mg早晚各1次口服、胶体果胶铋胶囊150 mg 3次/d口服、阿莫西林胶囊1.0 g早晚各1次口服、克拉霉素片500 mg早晚各1次口服,持续用药2周。采用回顾性配对研究设计,选择同期接受基于质子泵抑制剂兰索拉唑四联方案治疗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60例(兰索拉唑治疗组),治疗方案为兰索拉唑肠溶片30 mg早晚各1次口服、胶体果胶铋胶囊150 mg 3次/d口服、阿莫西林胶囊1.0 g早晚各1次口服、克拉霉素片500 mg早晚各1次口服,持续用药2周。统计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情况、服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和皮疹等)发生情况,纳入所有患者进行意向性分析,排除依从性差及失访患者后进行符合方案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失访5例,其中兰索拉唑治疗组失访4例,伏诺拉生治疗组失访1例。兰索拉唑治疗组和伏诺拉生治疗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分别为94.6%(53/56)和96.6%(57/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意向性和符合方案分析,伏诺拉生治疗组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分别为93.3%(56/60)和98.2%(56/57),高于兰索拉唑治疗组的76.7%(46/60)和86.8%(46/5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伏诺拉生治疗组用药过程中出现食欲减退1例、腹泻1例,兰索拉唑治疗组用药过程中出现恶心2例、腹部不适1例,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3%(2/60)vs 5.00%(3/60),P>0.05]。结论基于伏诺拉生四联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疗效优于基于兰索拉唑四联方案,2种方案的治疗安全性和服药依从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感染 伏诺拉生 质子泵抑制剂 治疗结果 安全性
下载PDF
产ESBLs大肠埃希菌毒力因子与尿路感染复发的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啸波 夏红 +4 位作者 文翔 邓敏 杨玉霞 王施刚 贾蓓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765-774,共10页
目的 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尿源性大肠埃希菌(ESBLs-UPEC)毒力因子与尿路感染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大足区人民医院的尿路感染患者分离的469株ESBLs-UPEC,采用多重RCR扩增技术检... 目的 探讨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尿源性大肠埃希菌(ESBLs-UPEC)毒力因子与尿路感染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9年1月—2021年9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大足区人民医院的尿路感染患者分离的469株ESBLs-UPEC,采用多重RCR扩增技术检测毒力因子,并随访患者6个月内尿路感染复发情况。结果 469株ESBLs-UPEC对替加环素、厄他培南、阿米卡星敏感性较好,对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和氨苄西林高度耐药。尿路感染复发前后ESBLs-UPEC对抗菌药物的敏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69株ESBLs-UPEC中90.4%的菌株携带毒力因子fimH,毒力因子sfaDE检出率最低,为8.3%;不同的毒力因子数量、组合方式与尿路感染复发之间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复发≥3次组患者尿路感染分离的ESBLs-UPEC毒力因子iucD携带率较高(P=0.008);相同性别、年龄阶段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患者尿路感染分离的ESBLs-UPEC毒力因子携带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绝经后女性患者,复发组ESBLs-UPEC毒力因子kps MT II携带率高于未复发组(61.7%VS 45.6%,P=0.037)。结论 ESBLs-UPEC菌株耐药较严重。ESBLs-UPEC携带最多的毒力因子为fimH,尿路感染复发≥3次患者分离的ESBLs-UPEC毒力因子iucD携带率较高,而绝经后女性复发尿路感染患者分离的ESBLs-UPEC毒力因子kps MT II携带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菌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 尿路感染 复发 毒力因子
下载PDF
布鲁菌病及其并发症的诊治进展
8
作者 谷秀 周阳 +1 位作者 贠明慧 谢松松 《新疆医学》 2023年第12期1425-1430,共6页
布鲁菌病(Brucellosis,又名“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导致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人类布鲁氏菌病主要是由于接触了受布鲁氏菌污染的牛、羊、乳制品、排泄物等^([1])。有研究表明,近年来,间接... 布鲁菌病(Brucellosis,又名“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感染导致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的人畜共患传染性疾病。人类布鲁氏菌病主要是由于接触了受布鲁氏菌污染的牛、羊、乳制品、排泄物等^([1])。有研究表明,近年来,间接接触,即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食用未煮熟的牛羊肉、途径牛羊经过区域导致布病的人数也呈现逐年上升趋势^([2])。布病在我国常见于新疆、内蒙古、青海等畜牧业发达的地方。布鲁菌病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多汗、乏力、肌肉疼痛等非特异性临床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布鲁菌病 肌肉疼痛 布鲁氏菌感染 间接接触 布病 传染性疾病 人畜共患
下载PDF
山姜素下调微小RNA146a-5p表达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9
作者 王佳 姜克东 +1 位作者 周士进 龚芳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3年第4期326-331,共6页
目的:探讨山姜素调控微小RNA(miR)146a-5p表达对内毒素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1μg/mL的脂多糖处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构建细胞损伤模型。将HUVEC分为对照组、LPS组、LPS+山姜素低、中、高剂量组、LP... 目的:探讨山姜素调控微小RNA(miR)146a-5p表达对内毒素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1μg/mL的脂多糖处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构建细胞损伤模型。将HUVEC分为对照组、LPS组、LPS+山姜素低、中、高剂量组、LPS+anti-miR阴性对照组、LPS+anti-miR-146a-5p组、LPS+山姜素+miR-NC阴性对照组、LPS+山姜素+miR-146a-5p组。采用生化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以及丙二醛(MDA)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UVEC的凋亡率。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miR-146a-5p表达。结果:与Con组比较,LPS组细胞凋亡率、MDA水平、miR-146a-5p表达显著升高,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与LPS组比较,LPS+山姜素低、中、高剂量组细胞凋亡率、MDA水平、miR-146a-5p表达显著降低,而SOD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P均<0.05)。与LPS+anti-miR-阴性对照组比较,LPS+anti-miR-146a-5p组细胞凋亡率、MDA水平显著降低,而SOD和GSH-Px活性显著升高(P均<0.05)。与LPS+山姜素+miR-阴性对照组比较,LPS+山姜素+miR-146a-5p组细胞凋亡率、MDA水平显著升高,而SOD和GSH-Px活性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山姜素通过下调miR-146a-5p表达减轻内毒素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姜素 血管内皮细胞 氧化应激 凋亡 miR-146a-5p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血管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性评估分析 被引量:29
10
作者 朱其荣 陈星 +4 位作者 喻雪琴 陈芳 戢敏 李芸 敬雪明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2期201-204,共4页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732例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资料,并对发生CRBSI的63例患者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发生血管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atheter related blood stream infection,CRBSI)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耐药情况。方法:收集732例尿毒症患者血液透析的临床资料,并对发生CRBSI的63例患者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菌的耐药性进行评估分析。结果:732例血液透析患者送血及污染物品的培养样品中分离出病原菌6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4株(53.97%),革兰阳性菌28株(44.44%)。病原菌构成比列前五位的分别是表皮葡萄球菌10株(15.87%)、肺炎克雷伯菌10株(15.87%)、金黄色葡萄球菌9株(14.29%)、大肠埃希菌9株(14.29%)和铜绿假单胞菌8株(12.70%)。革兰阴性菌中,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较高,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外,对其它抗菌药物耐药率均>80.00%;铜绿假单胞菌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耐药率<25.00%;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耐药率<11.11%。革兰阳性菌中,溶血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的耐药率>66.66%,对利福平的耐药率<30.00%,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对全部敏感。对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的单因素分析发现,血液透析患者年龄、导管留置时间与模式、白细胞水平、APACHEⅡ(分)、是否合并糖尿病与CRBSI发生率关系密切,其相对应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了解血液透析患者发生CRBSI病原菌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菌的耐药情况,有助于指导抗生素在治疗CRBSI中的合理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病原菌 流行病学特征 耐药性
下载PDF
女性生殖道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新生 李琼 +1 位作者 郑兆敏 费献民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81-282,共2页
目的 探讨昆明地区女性生殖道5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检测现状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进行淋菌、沙眼衣原体、解脲脲支原体、人乳头状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5种常见病原体检测。结果 4601例女性患者中... 目的 探讨昆明地区女性生殖道5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检测现状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进行淋菌、沙眼衣原体、解脲脲支原体、人乳头状瘤病毒、单纯疱疹病毒5种常见病原体检测。结果 4601例女性患者中有〉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者279例,占6.1%;21~40岁年龄段患者占89.6%。结论 采用PCR进行性传播疾病病原体定量检测,具有灵敏度高、方便快速的特点,应重视性传播疾病的监测与控制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传播疾病 病原体 混合感染 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婴幼儿腹泻粪便标本菌群的16S rDNA PCR-DGGE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卢珊 孙晖 +2 位作者 熊衍文 周永运 叶长芸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25-228,共4页
目的探讨DGGE技术对常见肠道病原菌的区分能力及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的菌群组成和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细菌的16S rDNAV3区通用引物,以常见肠道病原菌的染色体和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的总DNA为模板,PCR扩增后进行DGGE分析及优势条带的序列分... 目的探讨DGGE技术对常见肠道病原菌的区分能力及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的菌群组成和变化情况。方法采用细菌的16S rDNAV3区通用引物,以常见肠道病原菌的染色体和腹泻病人粪便标本中的总DNA为模板,PCR扩增后进行DGGE分析及优势条带的序列分析。结果6份粪便标本的DGGE图谱均表现为高度多态性,不同标本之间优势带型存在很大的差异。序列分析显示每份粪便标本中的DGGE优势带型由不同的细菌组成,而且其中非可培养细菌占较大比例,恢复期病人的粪便标本中双歧杆菌和/或乳杆菌成为优势菌型。结论PCR-DGGE能够有效区分不同种属的常见肠道病原菌,技术可为常规的病原菌分离培养方法提供补充,用于腹泻粪便标本的菌群分析,为疾病诊断提供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6S RDNA DGGE 粪便标本
下载PDF
布鲁氏菌致病及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8
13
作者 柳建新 陈创夫 王远志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2004年第3期62-65,共4页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目前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主要有七个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对布鲁氏菌的致病机制在分子水平上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布鲁氏菌自身一些与致病有关的基因使得布鲁氏菌逃避了巨...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目前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主要有七个种。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对布鲁氏菌的致病机制在分子水平上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布鲁氏菌自身一些与致病有关的基因使得布鲁氏菌逃避了巨噬细胞的杀伤作用 ,在巨噬细胞内存活和定居。在布鲁氏菌病免疫过程中 ,先天性免疫应答主要通过补体、巨噬细胞、天然杀伤细胞来参与 ,获得性免疫应答中 ,CD4+ 、CD8+ 、rδT细胞起很重要的作用。文章围绕这些与致病、免疫有关的基因及参与免疫反应细胞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 ,可为今后进行布鲁氏菌病预防及开发新型基因工程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鲁氏菌病 致病机制 免疫机制 基因工程疫苗 人畜共患病
下载PDF
1例输入性类鼻疽病例的溯源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方瑶 陈建国 +1 位作者 朱叶飞 毛旭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24-1225,共2页
类鼻疽是一种由类鼻疽伯克霍尔德菌感染人体所引起的热带感染性疾病,主要流行于澳洲北部,东南亚和我国海南等地。类鼻疽的临床表现多样,有"似百样病"之称,可潜伏感染,也可急性起病,复发率高,耐药广泛,死亡率在20%-50%。
关键词 输入性类鼻疽 新几内亚 关节脓肿 败血症
下载PDF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对万古霉素敏感性的监测 被引量:6
15
作者 赵建宏 秦小霞 +8 位作者 李静 时东彦 王鑫 李继红 赵宝珍 宋文杰 张立志 赵捷 岳云升 《临床荟萃》 CAS 2009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对万古霉素药物敏感情况,以监控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金葡菌[vaneomyein-intermediate 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VISA]或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ancomycin-resistant S.aureus,VRSA)的出... 目的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对万古霉素药物敏感情况,以监控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金葡菌[vaneomyein-intermediate Staphylococcus aureus(S.aureus),VISA]或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ancomycin-resistant S.aureus,VRSA)的出现,防止其暴发流行。方法对石家庄市区2家三级甲等医院分离自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等临床标本的55株金葡菌应用苯唑西林纸片和头孢西丁纸片检测是否为耐甲氧西林的金葡菌(methieilin-resistant S.aureus,MRSA);对检出的MRSA,再用胶乳凝集试验检测青霉素结合蛋白2a(PBp-2a)进一步确认。应用Kirb-Bauer纸片法和琼脂稀释法测定万古霉素对55株金葡菌的抑菌环大小和最低抑菌浓度(MIC值),并比较MRSA与对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methieilin-suseeptibility S.aureus,MSSA)的MIC差异。同时对2004~2005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分离金葡菌的耐药性状况进行了回顾分析。结果55株金葡菌的万古霉素抑菌环直径15~21mm,MIC≤1mg/L,且MRSA与MSSA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4年、2005年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56.8%和64.5%。结论石家庄市区医院分离的55株金葡菌中未检出VISA或VRSA,但部分菌株已经接近耐药折点,应密切关注其发展动向;MRSA的耐药机制可能与金葡菌对糖肽类抗生素耐药无直接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球菌 金黄色 万古霉素 甲氧西林 药物耐受性
下载PDF
重症监护病房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被引量:7
16
作者 冯靖雄 黄纯友 +4 位作者 兰清 刘丛海 李文彬 彭绍贤 丁桂兰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87-90,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干预对策。方法选择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3年1月—2016年10月感染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4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未感染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制定相应干预对策。方法选择四川省达州市中心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3年1月—2016年10月感染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40例作为研究组,并选择同期未感染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4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2组年龄、机械通气时间、合并基础性疾病、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免疫抑制剂应用时间及经验性使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情况等并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机械通气时间≥1周、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时间≥1周、有经验性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重症监护病房感染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重症监护病房对于需要给予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应当早期行细菌学检查确定致病菌,降低经验性应用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频率,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时间,可降低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病房 耐美罗培南 铜绿假单胞菌 假单胞菌感染 危险因素
下载PDF
常见革兰阴性菌耐药性变迁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7
作者 崔艳芳 朱敏 +3 位作者 刘瑾 成洁 袁应华 于永春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0年第3期114-117,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菌的耐药谱变化趋势,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本院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临床送检的痰、尿、血、创面分泌物等标本,对分离得到的细菌采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其配套的鉴定卡和药敏卡,根... 目的了解临床常见革兰阴性菌的耐药谱变化趋势,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本院2007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住院患者临床送检的痰、尿、血、创面分泌物等标本,对分离得到的细菌采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其配套的鉴定卡和药敏卡,根据微量稀释法所测MIC值以判定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结果按NCCLS2003标准判断。结果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是本院治疗革兰氏阴性菌较有效的药物: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对舒普深、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较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和妥布霉素较敏感;鲍曼不动杆菌最近两年对各种抗生素耐药性上升明显,ICU出现较多多重耐药菌株。结论临床医生要及时掌握临床上细菌耐药谱的变化,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止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兰阴性菌 鲍曼不动杆菌 抗生素 耐药性
下载PDF
2006~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及耐药性变迁 被引量:53
18
作者 马玲 袁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278-1281,共4页
目的:研究2006~2009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的分布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比较多粘菌素B与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监测近4年来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 目的:研究2006~2009年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的分布特征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比较多粘菌素B与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方法:监测近4年来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分布特征。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药敏试验,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性,比较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采用常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多粘菌素B及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值,比较其体外抗菌活性。结果:近4年来,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占临床分离革兰阴性杆菌的构成比逐年增加,以ICU病房患者呼吸道标本检出率最高。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08年起明显上升,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比例也逐渐增加。比较多粘菌素B及亚胺培南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显示,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菌株的敏感率为93.8%,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明显高于亚胺培南。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感染所占的比例明显上升。鲍曼不动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也呈逐年上升趋势,多重耐药菌比例明显增加。应加强鲍曼不动杆菌细菌耐药监测。多粘菌素B对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仍呈现出较强的体外抗菌活性,对于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引起的严重感染可以考虑使用多粘菌素B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耐药监测 多粘菌素B
下载PDF
福泉市儿童手足口发病危险因素及外环境污染情况调查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黄艳 阎岩 +3 位作者 张泽武 王定明 唐光鹏 陈于太 《贵州医药》 CAS 2013年第9期827-829,共3页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最常见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及肠道病毒71型(EV71),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2011年1月1日~6月1日,贵州省手...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人肠道病毒引起的儿童常见传染病,最常见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及肠道病毒71型(EV71),可引起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溃疡,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易发生死亡。2011年1月1日~6月1日,贵州省手足口病报告发病率为16.83/10万,福泉市报告发病率为177.21/10万,明显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各区县位列第三。为了解福泉市手足口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外环境手足口病毒污染状况,我们于2011年5月进行了本次调查。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病危险因素 手足口病 外环境 污染情况 儿童 肠道病毒71型 柯萨奇病毒A组16型 报告发病率
下载PDF
精液细菌L型感染与男性不育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吴爱武 黄谷良 +1 位作者 林特夫 李明君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1995年第1期4-7,共4页
作者对22例溶脲脲原体培养阴性的精液进行细菌及L型培养,其中6例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L型,占27.27%。精液常规分析显示,分离出金葡萄菌及其L型的精液,白细胞计数5例超过正常达10~15个/高倍视野;2例精子的... 作者对22例溶脲脲原体培养阴性的精液进行细菌及L型培养,其中6例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其L型,占27.27%。精液常规分析显示,分离出金葡萄菌及其L型的精液,白细胞计数5例超过正常达10~15个/高倍视野;2例精子的活动率与活动力分别是50%以下和Ⅱ级(低于正常)。金葡菌及L型分离阳性的精子电镜扫描,可见有些精子的头尾部有巨形体、园球体或短杆状菌体吸附,并经免疫酶PAP染色证实为金葡菌L型。实验结果表明:细菌L型感染吸附可能是部分男性不育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菌 L型 感染 不育症 男性 精液细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