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3篇文章
< 1 2 4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虚拟支气管镜导航在周围性肺部病变检查中的应用
1
作者 陈丽萍 项保利 +3 位作者 赵建清 王布 郭志青 姬泽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4期104-107,共4页
目的 探讨虚拟支气管镜导航(VBN)在周围性肺部病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周围性肺部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基于病变活检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单纯超声支气管镜组(NVBN组,40例),... 目的 探讨虚拟支气管镜导航(VBN)在周围性肺部病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周围性肺部病变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基于病变活检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单纯超声支气管镜组(NVBN组,40例),VBN联合超声支气管镜组(VBN组,40例)。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组的诊断准确率、病变到达率、开始活检时间、操作总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VBN组诊断总准确率高于NVB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BN组病变到达率高于NVBN组,开始活检时间、操作总时间短于NVB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BN可提高周围性肺部病变的诊断准确率,缩短了操作时间、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支气管镜导航 周围性肺部病变 诊断率 并发症
下载PDF
血清降钙素原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期患者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50
2
作者 常春 姚婉贞 +2 位作者 陈亚红 刘振英 张晓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89-392,共4页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这一反映细菌感染的特异指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an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下呼吸道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45...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这一反映细菌感染的特异指标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加重(an exacerba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AECOPD)患者下呼吸道细菌感染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免疫发光法测定45例COPD加重期患者(A组)和25例COPD稳定期患者(B组)的血清PCT水平,并进行诱导痰细菌定量培养。以痰中下呼吸道潜在病原菌浓度≥10^7cfu/mL作为AECOPD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诊断标准,将A组患者分为有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组(A1组)和无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组(A2组)。结果:A组患者中,有21例(46.7%,21/45)痰培养出下呼吸道潜在病原菌,细菌载量为3.8×10^7(四分位数间距:4.15×10^6,6.4×10^7)cfu/mL。B组患者中,有5例(20%,5/25)痰培养出下呼吸道潜在病原菌,细菌载量为3.5×10^6(四分位数间距:2.4×10^6,7×10^6)cfu/mL。稳定期痰培养阳性率低于加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95,P=0.027),细菌载量亦低于加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49,P=0.04)。A1组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明显高于A2组[0.24(四分位数间距:0.17,0.28)μg/L比0.125(四分位数间距:0.10,0.18)μg/L,Z=-3.531,P=0.000]和B组[0.24(四分位数间距:0.17,0.28)μg/L比0.12(四分位数间距:0.10,0.145)μg/L,Z=-4.452,P=0.000]。A2组和B组患者血清P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00,P=0.193)。血清PCT预测AECOPD患者存在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ROC曲线下面积0.822(95%CI0.690~0.954,P〈0.01)。根据ROC曲线选取最佳截断点为0.155μg/L,预测AECOPD患者存在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灵敏度是93.3%,特异度是60.0%,阳性预测值是53.8%,阴性预测值是94.7%。结论:血清PCT可作为判断AECOPD患者存在下呼吸道细菌感染的辅助检查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细菌感染
下载PDF
肺部小结节的CT引导经皮肺穿刺活检 被引量:18
3
作者 李成州 张电波 +2 位作者 刘士远 郭舜明 萧湘生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32-534,共3页
目的:评价 C T 引导肺小结节经皮穿刺术的准确性、并发症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991 年8 月至1997 年5 月间行经皮肺穿刺术的158 例患者中,病灶直径为0.5~2.0 cm 平均(1.7±0.4)cm 的35 例... 目的:评价 C T 引导肺小结节经皮穿刺术的准确性、并发症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991 年8 月至1997 年5 月间行经皮肺穿刺术的158 例患者中,病灶直径为0.5~2.0 cm 平均(1.7±0.4)cm 的35 例(35 个结节),共做了 38 次穿刺,所采组织同时作细胞学和组织学检查。经手术者病理与穿刺结果对照,其余经临床随访而明确诊断。结果:35 例中癌 24 例(原发支气管肺癌19 例,转移癌5 例),穿刺阳性者共21 例,3 例假阴性,无假阳性。穿刺确诊11 例良性病变,并经手术和随访证实。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 和79% 。共有5 例(13% )发生气胸,无1 例经闭式引流或抽气处理。结论:肺小结节经皮肺穿刺术与较大结节或肿块穿刺比较同样具很高的敏感性,且临床价值更大,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组织检查 肺疾病 肺部小结节 CT
下载PDF
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的临床应用价值(附32例报告) 被引量:26
4
作者 王文辉 田锦林 +1 位作者 郭顺林 常香惠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1年第2期98-100,共3页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2例病变(包括肺周围性结节29例,肺门1例,纵隔1例,胸膜1例)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采用COOK公司21G抽吸针和自动弹射活检枪,选择最佳层面、进针点、进针角度和深度,... 目的: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2例病变(包括肺周围性结节29例,肺门1例,纵隔1例,胸膜1例)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采用COOK公司21G抽吸针和自动弹射活检枪,选择最佳层面、进针点、进针角度和深度,作多点抽吸结合活检枪取材。结果:穿刺成功率为100%,肺部病变穿刺活检总阳性率为100%,气胸发生率为6%。结论:CT引导下肺部病变穿刺活检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安全可靠、为临床提供细胞学、组织学、病原学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活组织检查 针吸 CT 诊断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肺灌注成像技术优化与标准化探讨 被引量:12
5
作者 朱智明 周漠玲 +3 位作者 刘进康 熊曾 周晖 陈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0期1893-1896,共4页
目的优化和标准化多层螺旋CT(MSCT)肺灌注成像技术参数,并评价该方案的有效性及稳定性。方法收集肺内单发结节患者16例行MSCT肺灌注成像预实验,根据预实验结果与文献回顾初步确定灌注扫描方案。再扩大样本按已优化与标准化的参数对65例... 目的优化和标准化多层螺旋CT(MSCT)肺灌注成像技术参数,并评价该方案的有效性及稳定性。方法收集肺内单发结节患者16例行MSCT肺灌注成像预实验,根据预实验结果与文献回顾初步确定灌注扫描方案。再扩大样本按已优化与标准化的参数对65例肺内单发结节患者进行MSCT肺灌注成像,分析影响灌注图像质量的主要因素,用ROC曲线、诊断效能参数与优势比(OR值)来评价该方案的有效性,用一致性分析来评价该方案的稳定性。结果65例患者中47例灌注图像满意并有病理证实,9例未明确病理诊断,9例图像质量不能满足灌注测量及计算的要求,呼吸不配合是导致灌注失败的主要原因,灌注成像诊断肺部单发结节性病变总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性、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6.9%、83.3%、82%、4.620、0.280、0.840,一致性为0.894,对比常规平扫增强,灌注成像诊断效能显著提高(χ2=4.27,P=0.031,OR=4.33)。结论优化与标准化后的MSCT肺灌注成像技术能显著提高诊断效能,稳定性好,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优化设计 标准化 因素分析 统计学
下载PDF
系统性硬皮病的肺部病变 被引量:26
6
作者 钟冬梅 屠文震 +3 位作者 孙家英 钮斌 陈冬冬 郭敏骅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271-272,共2页
为了解系统性硬皮病 (SSc)病人肺部病变情况,对 176例 SSc病人 (均无肺部病变的临床表现 )作胸片和肺功能检查,并与 32例局限性硬皮病 (LSc)患者及 469名正常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SSc组肺部病变发生率为 89.8%,显著高于 LSc组 (28.1... 为了解系统性硬皮病 (SSc)病人肺部病变情况,对 176例 SSc病人 (均无肺部病变的临床表现 )作胸片和肺功能检查,并与 32例局限性硬皮病 (LSc)患者及 469名正常体检者作对照。结果 SSc组肺部病变发生率为 89.8%,显著高于 LSc组 (28.1% )及正常人群组 (13.4% )(P< 0.01), SSc组Ⅰ、Ⅱ、Ⅲ型间肺部病变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 (P >0.05)。本文结果提示肺部病变是 SSc常见并早期发生的内脏损害,宜常规作胸片及肺功能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皮病 系统性 肺部病变
下载PDF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7
作者 陈步东 吕平欣 +4 位作者 吕岩 贺伟 李成海 王东坡 李多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59-564,共6页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以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为主要征象的112例患者的MSCT资料。以5mm层厚的常规CT扫描重建... 目的研究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7年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收治的以肺部弥漫性粟粒样病变为主要征象的112例患者的MSCT资料。以5mm层厚的常规CT扫描重建为1.25mm的薄层图像,以1.25mm层厚的薄层CT行冠状面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比较4种图像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和胸膜下透亮带的显示率。结果112例患者的4组CT图像中,常规CT、薄层CT、MPR和MIP判定为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分别为101例(90.2%)、105例(93.8%)、105例(93.8%)和111例(99.1%),MIP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显示率高于常规CT(X^2=10.00,P=0.002)、薄层CT(X^2=6.00,P=0.031)和MPR(X^2=6.00,P=0.031)。常规CT、薄层CT、MPR和MIP发现胸膜下透亮带分别为65例(58.0%)、62例(55.4%)、81例(72.3%)和84例(75.0%),MIP对胸膜下透亮带的显示率高于常规CT(X^2=19.00,P〈O.01)和薄层CT(X^2=22.00,P〈0.01),MPR对胸膜下透亮带的显示率也高于常规CT(X^2=16.00,P〈0.01)和薄层CT(X^2=19.00,P〈o.01)。结论在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MSCT诊断中,MIP图像有助于明确判定病变是否存在,MIP和MPR重建图像有助于显示胸膜下透亮带,对肺弥漫性粟粒样病变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多发性肺结节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评价研究
下载PDF
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诊断方法 被引量:90
8
作者 张杰 张洪玉 翁心植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8年第6期60-61,63,共3页
院内肺炎(NosocomialPneumonia)在病原学方面的诊断缺乏可靠的标准(GoldStandard),临床及放射学方面的诊断对治疗的指导很有限,特别是对于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的病人来说,肺部的浸润性阴影可能... 院内肺炎(NosocomialPneumonia)在病原学方面的诊断缺乏可靠的标准(GoldStandard),临床及放射学方面的诊断对治疗的指导很有限,特别是对于气管插管进行机械通气的病人来说,肺部的浸润性阴影可能是由于感染也可能是非感染因素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部感染 病原学诊断 保护性毛刷技术
下载PDF
肺隔离症的CT诊断 被引量:12
9
作者 佟丹 李冬 赵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0期766-767,共2页
目的:研究肺隔离症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报告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14例,其中肺内型13例,肺外型1例。全部病例均有X线资料,其中做支气管碘油造影3例,CT检查9例。结果:X线表现为肺内肿块4例,大片... 目的:研究肺隔离症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报告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肺隔离症14例,其中肺内型13例,肺外型1例。全部病例均有X线资料,其中做支气管碘油造影3例,CT检查9例。结果:X线表现为肺内肿块4例,大片状阴影10例,病灶内可见透光区者8例;CT主要表现为实质性团块和具有含气囊腔或液气平面的囊肿,发现异常动脉供血2例。结论:根据本病的临床与影像特征,术前易于做出正确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膈隔离症 X线检查 CT 支气管造影 诊断
下载PDF
螺旋CT结合呼吸门控对肺部形态及有关参数与功能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韩萍 许景红 +1 位作者 杨帆 冯敢生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337-342,共6页
目的:在呼吸门控下采用螺旋CT定量测定肺密度,并与临床肺功能对照,研究肺部病变形态与功能的相互关系。材料与方法:对照组20例和病变组40例行临床肺通气功能检查和呼吸门控下螺旋CT扫描。CT扫描在50%肺活量水平以8m... 目的:在呼吸门控下采用螺旋CT定量测定肺密度,并与临床肺功能对照,研究肺部病变形态与功能的相互关系。材料与方法:对照组20例和病变组40例行临床肺通气功能检查和呼吸门控下螺旋CT扫描。CT扫描在50%肺活量水平以8mm层厚进行。应用评估软件测定上、中、下肺区平均CT值及象素的频率分布(即象素指数)。分析它们在对照组和病变组之间的差异及与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结果:CT上有形态异常可表现为肺通气功能正常(N组)、限制性(R组)和混和性通气功能障碍(R&O组),各组的平均CT值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R组的象素分布曲线波峰降低并右移,R&O组象素分布曲线低平、波幅增宽。60例肺平均CT值与肺通气功能无相关性,但区间A(-1024~-901HU)、B(-900~-801HU)、D(≥-700HU)的象素与后者相关(分别为r=-0.57,P<0.01;r=0.68,P<0.01;r=-0.61,P<0.01)。结论:根据CT形态学表现、平均CT值和象素分布特点,可在获得形态学诊断的同时大致评估肺通气功能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 肺密度 肺功能 肺疾病 诊断
下载PDF
防污染毛刷采样定量培养法诊断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建军 赖福才 +2 位作者 段娥英 耿穗娜 刘久山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研究防污染毛刷诊断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价值。方法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单套管防污染毛刷(PSB)采集下呼吸道感染标本,微生物自动检诊系统(AMS)快速诊断病原菌及药敏试验,建立起一套简单、可靠、快速的下呼吸道感染病原... 目的研究防污染毛刷诊断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价值。方法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单套管防污染毛刷(PSB)采集下呼吸道感染标本,微生物自动检诊系统(AMS)快速诊断病原菌及药敏试验,建立起一套简单、可靠、快速的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方法。结果PSB采集法具有良好的防污染性能,较常规咳痰法具有更高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结论提出以103CFU/ml作为区分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与污染菌的标准,≥103CFU/ml者为病原菌,<103CFU/ml者为污染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污染毛刷法 支气管镜 下呼吸道感染 病原菌
下载PDF
CEA、CA_(50)、NSE、ADA联合检测对肺癌与肺部良性疾病鉴别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许德凤 刘锦铭 +2 位作者 李秀忠 杨宝珍 吴振裘 《临床荟萃》 CAS 2000年第10期457-458,共2页
关键词 肺肿瘤 肺疾病 鉴别诊断 CEA CA50 NSE ADA
下载PDF
无痛胃肠镜临床应用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5
13
作者 项斌 夏惠治 +2 位作者 刘鹏飞 江天 崔永欣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年第11期1725-1726,共2页
关键词 无痛检查 胃肠镜 临床应用 患者
下载PDF
肺疾患肺泡巨噬细胞功能的变化 被引量:10
14
作者 梁再赋 李铁民 +3 位作者 赵慕丽 周正任 李振华 辛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5年第1期12-14,共3页
用伊红—美蓝染色法和中性红染料摄入法检测了41例BALF中人肺泡巨噬细胞的百分率和吞噬能力。结果显示:肺癌患者肺泡巨噬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但吞噬能力低于对照组(P<0.01);肺间质... 用伊红—美蓝染色法和中性红染料摄入法检测了41例BALF中人肺泡巨噬细胞的百分率和吞噬能力。结果显示:肺癌患者肺泡巨噬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1);但吞噬能力低于对照组(P<0.01);肺间质性病变患者肺泡巨噬细胞百分率和吞噬能力均低于对照组(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巨噬细胞 吞噬功能 肺疾病
下载PDF
生活质量评价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临床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5
作者 马丹 刘辉国 +3 位作者 艾永循 张黎明 张珍祥 徐永健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0-384,共5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主观生活质量评价和客观生物学检测评价之间的联系,寻找影响OSAS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尝试用主观症状评价来筛选高危患者。方法对在同济医院睡眠监测中心参与研究的101例OSAS患者和12...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主观生活质量评价和客观生物学检测评价之间的联系,寻找影响OSAS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尝试用主观症状评价来筛选高危患者。方法对在同济医院睡眠监测中心参与研究的101例OSAS患者和12例正常参与者作人体测量和多导睡眠仪(PSG)监测,记录Epworth嗜睡量表评分(ESS)和睡眠呼吸暂停生活质量指数(SAQLI)。将所获资料进行描述、均数比较、相关分析、多元回归、目测分类并作判别分析和诊断试验评价。OSAS诊断依据为临床表现加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病情程度分级:5≤AHI<20(轻度)、20≤AHI<40(中度)和AHI≥40(重度)。结果正常参与者和OSAS患者的体重指数(BMI)、颈围、AHI、最长呼吸紊乱时间(BDLon)、ESS和SAQLI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正常参与者和不同程度OSAS患者比较发现,SAQLI和AHI在正常和轻度患者之间差异明显(P<0.01),ESS在正常和轻度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而在正常和中度患者之间差异才有显著性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SAQLI和AHI呈负相关(r=-0.208,P<0.05)。SAQLI和ESS之间呈负相关(r=-5.15,P<0.01)。多元逐步回归发现影响SAQLI的诸多因素中,最终只有ESS进入回归方程,R2=0.266,P<0.01。如果以ESS≤2同时SAQLI≥5.2为诊断“正常”的临界点,其他情况均判为“OSAS患者”并作判别分析,则诊断的敏感性:0.99,特异性:0.69,阳性预测值:0.95,阴性预测值:0.92,阳性似然比:3.17,阴性似然比:0.01,诊断准确度:0.95,ROC曲线下面积:0.839。结论在轻度OSAS患者和正常参与者之间生活质量指标SAQLI的鉴别力优于ESS;SAQLI和AHI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是白天过度嗜睡;将ESS和SAQLI联合使用筛选高危患者是一个经济、简便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生活质量 睡眠呼吸暂停生活质量指数
下载PDF
血清铁蛋白水平预测急性肺损伤发生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5
16
作者 徐德斌 刘树芬 +2 位作者 张劭夫 蒋永艳 陈秋华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4期14-15,共2页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前瞻性检测176例发生急性肺损伤(ALI)高危因素的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随后56例发生了ALI。结果发现高危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危患者发展为ALI者又显著高于未发...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前瞻性检测176例发生急性肺损伤(ALI)高危因素的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随后56例发生了ALI。结果发现高危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高危患者发展为ALI者又显著高于未发展为ALI者(P<0.01),女性以>280μg/L预测ALI灵敏度为80.9%,特异度86.8%,男性以>630μg/L预测ALI灵敏度为85.7%,特异度88.1%。结果表明血清铁蛋白水平可作为预测ALI发生的良好指标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肺损伤 血清 铁蛋白 预测
下载PDF
应用纤维支气管镜采样对肾移植患者肺部感染诊断的意义 被引量:12
17
作者 瞿介明 何礼贤 +4 位作者 李锡莹 胡必杰 张杏怡 王葆青 陈雪华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8年第4期285-287,共3页
目的评估应用纤维支气管(FOB)采样对肾移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对19例肾移植术后出现发热、肺部浸润拟诊为肺部感染患者行FOB采样(包括防污染样本毛刷、支气管刷检、支气管冲洗、支气管肺泡灌洗、支... 目的评估应用纤维支气管(FOB)采样对肾移植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对19例肾移植术后出现发热、肺部浸润拟诊为肺部感染患者行FOB采样(包括防污染样本毛刷、支气管刷检、支气管冲洗、支气管肺泡灌洗、支气管肺活检),就采样标本行除巨细胞病毒(CMV)外的其他各种病原体检测。结果13例明确诊断,阳性率68.4%。普通细菌7例共9株(绿脓杆菌4株、肺炎克雷伯杆菌、阴沟杆菌、产碱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各1株);结核杆菌3例;曲菌1例;卡氏肺孢子虫2例。全部患者均能耐受经FOB采样,无并发症产生。病死率为36.8%,明确与未明确病原诊断的病死率分别为15.4%和66.7%(P<0.01)。结论FOB采样对于肾移植并发肺部感染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支气管镜 采样 肾移植 肺部感染
下载PDF
呼吸阻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美琴 钮善福 +1 位作者 李燕芹 白春学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460-461,共2页
目的 探讨呼吸阻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脉冲振荡法对57 例COPD 患者进行呼吸阻抗测定并与常规肺功能比较。结果 COPD患者5~35Hz 振荡频率时粘性阻力和共振频率较健康组明显增大。5~35Hz 时... 目的 探讨呼吸阻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脉冲振荡法对57 例COPD 患者进行呼吸阻抗测定并与常规肺功能比较。结果 COPD患者5~35Hz 振荡频率时粘性阻力和共振频率较健康组明显增大。5~35Hz 时电抗明显低于健康组。粘性阻力和电抗有明显的频率依赖性。COPD 组Fres 与肺通气功能指标呈显著负相关,X5 正相关,R20 无相关性。Fres 与FEV1 和Vmax 相关性最密切。相关关系分别为- 0-671 和-0-666。Fres、R5 和X5 诊断COPD 的敏感性分别为94-74% 、59-65 % 和54-38% ,特异性分别为86-66% 、96-66% 和90% 。结论 共振频率是诊断COPD的最敏感指标。IOS法测定呼吸阻抗是无创性检查,不需患者特别配合,对严重COPD急性发作患者可进行动态检测,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 阻塞性肺疾病 呼吸阻抗 脉冲振荡技术
下载PDF
长期无症状吸烟者肺小气道损害的HRCT表现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振光 路晓东 孔令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1期15-17,共3页
目的 探讨无症状长期吸烟者肺小气道损害的深吸气末和深呼气末HRCT表现。方法 非吸烟组 2 5例和吸烟组 45例 ,吸烟组按吸烟量分为轻度吸烟组和重度吸烟组。行吸气末和呼气末HRCT扫描 ,分析HRCT表现。结果 小叶中心型肺气肿、间隔旁... 目的 探讨无症状长期吸烟者肺小气道损害的深吸气末和深呼气末HRCT表现。方法 非吸烟组 2 5例和吸烟组 45例 ,吸烟组按吸烟量分为轻度吸烟组和重度吸烟组。行吸气末和呼气末HRCT扫描 ,分析HRCT表现。结果 小叶中心型肺气肿、间隔旁型肺气肿、肺实质微结节、磨玻璃样密度影、空气潴留等在吸烟组的发生率高于非吸烟组 (P <0 .0 5或P <0 .0 1) ;小叶中心型肺气肿、间隔旁型肺气肿和空气潴留在重度吸烟组的发生率高于轻度吸烟组 (P <0 .0 5 )。结论 长期无症状吸烟者肺小气道损害的特征性HRCT表现为小叶中心型肺气肿、肺实质微结节、磨玻璃样密度影和空气潴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肺疾病 小气道病变 体层摄影术 CT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床旁监测最大吸气流速的意义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波 刘树芬 +2 位作者 蒋永艳 张劭夫 鲁勇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07-208,共2页
对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床旁最大吸气流速(MIFR)监测。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MIPR较缓解期明显降低(P<0.05),后者较正常人MIFR亦显著降低(P<0.05);急性加重期伴CO_2潴留... 对5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进行床旁最大吸气流速(MIFR)监测。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MIPR较缓解期明显降低(P<0.05),后者较正常人MIFR亦显著降低(P<0.05);急性加重期伴CO_2潴留者MIFR值低于无CO_2潴留者(P<0.05)。MIFR与PaCO_2呈负相关(r=-0.62,P<0.005),与最大通气量(MVV)呈正相关(r=0.61,P<0.005),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PaCO_2)=67.4-14.3MIFR(L/s),Y(MVV)=9.8+19.3MIFR(L/s)。提示:MIFR是准确反映肺功能损害程度的可靠指标,并能提示预后,对及时发现吸气肌疲劳,进行合理治疗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