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0篇文章
< 1 2 2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SMO初诊和复发滤泡淋巴瘤临床实践指南(2020年版)解读
1
作者 祝元雪 韩贵良 贾友超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253-1258,共6页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起源于滤泡中心B细胞的最常见的惰性淋巴瘤,临床上多表现为无痛性、弥漫性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外受累较少见,存在慢性进展和反复复发的特征,多数不能治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滤泡性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FL)是起源于滤泡中心B细胞的最常见的惰性淋巴瘤,临床上多表现为无痛性、弥漫性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外受累较少见,存在慢性进展和反复复发的特征,多数不能治愈。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Medical Oncology,ESMO)在2016年发布了《初诊和复发滤泡淋巴瘤临床实践指南》,并在2020年进行了更新,新指南得到了欧洲血液学协会(European Hematology Association,EHA)的认可,本文就该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整理和解读。并且结合近期美国血液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Hematology,AJH)已发表的2023年版FL综述,探讨FL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诊断 治疗 预后
下载PDF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2
作者 李君娜 马佳佳 +3 位作者 于靖雯 庞雪莲 薛晶 崔文丽 《诊断病理学杂志》 2024年第3期199-202,207,共5页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的4例BPDCN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基因测序结果,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4例BPDCN...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的4例BPDCN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病理组织学、免疫表型及基因测序结果,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4例BPDCN中,男性3例,女性1例;发病年龄17~59岁,中位年龄52岁;4例均以皮肤侵犯为首发症状,2例伴淋巴结转移,3例伴骨髓累及,1例伴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侵犯。免疫组化:肿瘤细胞均表达CD4、CD56、CD43、BCL-2,3例CD123阳性,Ki-67增殖指数20%~90%。EBER原位杂交检测均为阴性。其中1例行基因检测:染色体未见明显异常,髓系74种基因突变分析ASXL124.8%、TET220.6%。T细胞受体基因重排克隆性分析均为阴性。结论BPDCN是一种临床少见的高度侵袭性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病程进展快,预后极差,CD4、CD56、CD123及BCL-2阳性表达是其显著的免疫表型,不表达髓系细胞或B、T淋巴细胞免疫标记。诊断时除了病理形态学,还需结合临床表现、免疫表型、实验室检查等综合分析,必要时借助分子遗传学检测辅助诊断,避免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临床病理特征 免疫表型 诊断
下载PDF
不典型POEMS综合征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3
作者 苏禹行 马春燕 李淞 《吉林医学》 CAS 2024年第1期250-252,F0003,共4页
POEM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由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副肿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及多系统受累。Bardwick等于1980年根据该疾病主要症状的首字母:多发性神经病、脏器肿大、内分泌异常、M蛋白、皮肤改变,提出了POEMS综... POEMS综合征是一种罕见的由单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副肿瘤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脱髓鞘性周围神经病及多系统受累。Bardwick等于1980年根据该疾病主要症状的首字母:多发性神经病、脏器肿大、内分泌异常、M蛋白、皮肤改变,提出了POEMS综合征的命名方式[1-2]。日本在2003年的全国范围调查,其发病率大约为0.3/100000[3]。其发病率低,已被列入我国首批罕见病目录。由于其罕见性、多系统受累和临床高度异质性,有着较高的误诊率和漏诊率,从发病至诊断中位时间约为12个月[4-5]。POEMS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不典型国内少有相关文献报道,本研究报道1例POEMS综合征患者资料(患者及家属表示知情同意),同时对该病文献进行复习学习,以期为POEMS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指导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OEMS综合征 周围神经病变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预后
下载PDF
骨髓染色体联合FISH技术在恶性血液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4
作者 李付广 张晓静 +4 位作者 谢小雷 汤素环 唐江 吴爱娟 尹卫国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24年第3期292-297,共6页
目的探究联合改良骨髓染色体制备方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其在恶性血液病特别是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来清远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5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抽取16... 目的探究联合改良骨髓染色体制备方法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分析其在恶性血液病特别是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来清远市人民医院就诊的35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抽取16例患者的骨髓细胞对骨髓染色体制备的接种浓度、秋水仙碱浓度、时间和低渗等进行改良,优化后对培养时间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按照不同培育时间(16 h、20 h、24 h和28 h)将每例平均分成A、B、C和D 4组;最后用改良方法对所有患者进行骨髓染色体核型分析,同时利用FISH技术对CML患者进行BCR-ABL融合基因检测,并对异常染色体统计分析。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4组染色体分裂相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B组(20 h)显著高于D组(P<0.05);B组的培养成功率同样显著高于D组(P<0.05)。355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均一性培养成功率为96.6%(343/355),异常染色体检出率为40.3%(143/355)。CML患者骨髓染色体和FISH阳性检出率一致,在加速期和急变期检出额外异常染色体。结论改良后的骨髓染色体短期培养法成功率高、稳定性好、异常染色体检出率高,培养在16~24 h之间为宜,20 h最为理想,不宜超过28 h;Ph染色体和额外异常染色体与CML病程密切相关,异常染色体核型的检出为临床对白血病的诊断分型、后续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染色体 荧光原位杂交 异常染色体核型 恶性血液病
下载PDF
1例肉芽肿性皮肤松驰症的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5
作者 王长松 曹艳莎 +4 位作者 吕学霞 王亚喜 贠田 蒙念龙 陈景畅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280-1282,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18岁。因四肢肿胀4年,伴右小腿溃疡5个月于2010年6月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肿胀,右侧较左侧重,曾在外院给予激素、干扰素等药物治疗3个月。取右前臂包块活检诊断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口服泼尼松治疗...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18岁。因四肢肿胀4年,伴右小腿溃疡5个月于2010年6月入院。患者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肿胀,右侧较左侧重,曾在外院给予激素、干扰素等药物治疗3个月。取右前臂包块活检诊断为“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口服泼尼松治疗,四肢渐变软,自行停药后患者病情平稳,未进一步治疗。2009年11月,患者右小腿外侧近踝关节处局部皮肤溃烂、发热。再次皮肤活检后诊断为“猫爪病、窦组织细胞增生症”等,给予沙利度胺、格列卫、干扰素α-2b、长春新碱等治疗,溃烂面无明显好转,逐渐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肉芽肿性皮肤松驰症 T细胞淋巴瘤 皮肤淋巴瘤
下载PDF
颈椎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1
6
作者 刘晓光 钟沃权 +5 位作者 刘忠军 袁慧书 姜亮 马庆军 韦峰 党耕町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31-436,共6页
目的:总结颈椎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我院自1997年10月至2007年9月诊治颈椎LCH患者35例,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1.5—41岁,其中未成年(〈18岁)患者25例,... 目的:总结颈椎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我院自1997年10月至2007年9月诊治颈椎LCH患者35例,男性24例,女性11例;年龄1.5—41岁,其中未成年(〈18岁)患者25例,成年(≥18岁)患者10例。累及寰枢椎15例,累及下颈椎20例;单发病变(EG)30例,多发病变5例。33例为病理诊断(29例在CT引导下行病灶穿刺活检,1例皮肤病灶取活检,3例手术时病理检查),2例为临床诊断。23例神经功能损害不明显、颈椎无严重畸形和不稳的患者选择保守治疗,其中单纯局部制动保护5例,制动加放射治疗13例,制动加化学治疗3例,制动加放、化疗2例。12例选择手术治疗,其中3例诊断不明确,4例颈椎明显后凸畸形,3例神经损害症状明显,2例颈椎不稳。随访患者临床症状及影像学的变化。结果:35例患者影像学检查病灶均表现为溶骨性破坏,19例累及附件结构及椎旁软组织。CT穿刺活检病理结果阳性符合率96.7%(29/30)。30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53.5个月,均未见复发。保守治疗的20例患者CT和X线片均见原病灶处骨质明显修复,11例骨质压缩超过50%的脊椎相对高度有较明显恢复。手术治疗的10例患者神经损害症状均缓解,畸形均有所改善,植骨均融合。结论:经CT引导下穿刺活检是确诊LCH的首选方法,非手术治疗(局部制动、放疗及化疗)可获得良好疗效;但对于难以确诊、明显脊柱不稳、严重颈椎畸形和/或严重神经损害病例宜选择手术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嗜酸性肉芽肿 治疗
下载PDF
^(18)F-FDG PET/CT显像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吴敏 赵红光 +2 位作者 关锋 萨日 林承赫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01-404,共4页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阐明其影像学表现特点,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PCNSL、19例胶质瘤和28例脑转移瘤患者的18F-FDG PET/C...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阐明其影像学表现特点,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8例PCNSL、19例胶质瘤和28例脑转移瘤患者的18F-FDG PET/CT影像资料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对3种疾病的半定量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进行比较。结果:PCNSL 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结节状、团块状、束带状异常放射性摄取浓聚,病灶内示踪剂摄取均匀,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但水肿少见。胶质瘤18 F-FDG PET/CT显像的放射性摄取程度取决于其病理类型,一般低级别胶质瘤脱氧葡萄糖(FDG)摄取减低,SUVmax为2.2~4.3;高级别胶质瘤FDG摄取增高,SUVmax为9.3~17.2;病灶内示踪剂摄取欠均匀,且瘤周水肿范围较严重。典型脑转移瘤18F-FDG PET/CT显像表现为病灶放射性摄取增高,灶周伴大片状水肿。PCNSL患者的SUVmax高于脑转移瘤患者(P<0.05),PCNSL与胶质瘤患者SU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NSL患者18F-FDG PET/CT显像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可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进行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体层摄影术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 18F-脱氧葡萄糖
下载PDF
血管内淋巴瘤 被引量:7
8
作者 刘艳辉 庄恒国 +2 位作者 林华欢 林秋雄 骆新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6期499-501,共3页
目的 :探讨血管内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 1例血管内淋巴瘤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及原位杂交检测与EB病毒的关系 ,并文献复习。结果 :女性 ,48岁 ,不明原因发热伴体重下降 3个月 ,CT扫描示子宫肿块而行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病理学检... 目的 :探讨血管内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对 1例血管内淋巴瘤进行免疫表型分析及原位杂交检测与EB病毒的关系 ,并文献复习。结果 :女性 ,48岁 ,不明原因发热伴体重下降 3个月 ,CT扫描示子宫肿块而行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病理学检查发现瘤细胞位于血管内 ,伴少许管周浸润。瘤细胞免疫表型CD45 (LCA)和CD2 0 (L2 6 )呈阳性表达。原位杂交显示E BERs阴性。患者经CHOP联合化疗后获得完全缓解。结论 :血管内淋巴瘤是一种极罕见的B细胞肿瘤 ,此瘤的诊断只能依赖病理学检查 ,治疗上应予以积极联合化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淋巴瘤 大细胞 B细胞 病理特征 IVL 大细胞淋巴瘤 罕见肿瘤 B细胞肿瘤
下载PDF
髓外浆细胞瘤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15
9
作者 胡建斌 孙晓南 杨起初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0-241,共2页
目的 探讨髓外浆细胞瘤 (EM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例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疗后失访。 2例分别随访 74月和 5 6月 ,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 ,无进展证据。 1例治疗后 6个月复发 ,18个月时死于多发性骨髓瘤 (MM )。结论 ... 目的 探讨髓外浆细胞瘤 (EMP)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4例髓外浆细胞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1例疗后失访。 2例分别随访 74月和 5 6月 ,无局部复发、远处转移 ,无进展证据。 1例治疗后 6个月复发 ,18个月时死于多发性骨髓瘤 (MM )。结论 EMP的诊断确立必须有组织学结果 ,并经系统检查除外MM ;放疗和手术是EMP的主要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瘤 髓外浆细胞瘤 病理学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宫瘤消胶囊对子宫肌瘤大鼠子宫平滑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李楠 贺丰杰 +2 位作者 李小宁 朱虹丽 陈梅 《广西医学》 CAS 2015年第9期1215-1218,共4页
目的探讨宫瘤消胶囊对子宫肌瘤大鼠子宫平滑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2(VEGFR1、VEGFR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桂枝茯苓组以及宫瘤消小、中、大剂量组各10只。... 目的探讨宫瘤消胶囊对子宫肌瘤大鼠子宫平滑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2(VEGFR1、VEGFR2)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桂枝茯苓组以及宫瘤消小、中、大剂量组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雌、孕激素负荷法建立大鼠子宫肌瘤模型。以上各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生理盐水、桂枝茯苓胶囊及宫瘤消胶囊0.54 g/kg、1.35 g/kg、3.38 g/kg连续灌胃4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子宫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肌层VEGF及其受体VEGFR1、VEGFR2的表达。结果透射电镜结果显示,各剂量宫瘤消胶囊不同程度抑制平滑肌细胞的异常增殖。各组大鼠子宫平滑肌VEGF、VEGFR1、VEGFR2的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除宫瘤消大剂量组VEGFR2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模型组、桂枝茯苓组及宫瘤消各剂量组VEGF、VEGFR1、VEGFR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宫瘤消小剂量组VEGFR2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瘤消胶囊各剂量组VEGF、VEGFR1、VEGFR2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模型组(P<0.05)。宫瘤消小剂量组VEGFR2表达与桂枝茯苓组相比无差异外(P>0.05),各剂量组VEGF、VEGFR1、VEGFR2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桂枝茯苓组(P<0.05)。结论宫瘤消胶囊通过抑制子宫肌瘤模型大鼠VEGF及其受体表达,改善子宫肌瘤细胞超微结构,从而达到抑瘤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宫瘤消胶囊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 大鼠 中医药
下载PDF
具有多种表现的蕈样肉芽肿1例 被引量:7
11
作者 宿斌 渠涛 +4 位作者 王宝玺 王宏伟 方凯 钟定荣 凌庆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19-422,共4页
报告1例具有多种表现的蕈样肉芽肿。患者男,48岁。全身皮肤出现红斑、脱屑,并伴进行性皮肤松弛,四肢有斑块、破溃8年,秃发6个月。体格检查发现全身皮肤红斑,上覆大片状鳞屑和结痂;颈部两侧可见表皮松弛;四肢皮肤呈暗红色浸润的松弛性斑... 报告1例具有多种表现的蕈样肉芽肿。患者男,48岁。全身皮肤出现红斑、脱屑,并伴进行性皮肤松弛,四肢有斑块、破溃8年,秃发6个月。体格检查发现全身皮肤红斑,上覆大片状鳞屑和结痂;颈部两侧可见表皮松弛;四肢皮肤呈暗红色浸润的松弛性斑块和深在的溃疡;枕部头皮呈条片状胶质样秃发斑;颈项部、双上肢及胸部群集表面光亮的肤色丘疹和结节;左腹股沟可触及数个增大的淋巴结。诊断为蕈样肉芽肿,同时具有蕈样肉芽肿的多种表现:鱼鳞病样蕈样肉芽肿、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或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毛囊性蕈样肉芽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样肉芽肿 鱼鳞病样蕈样肉芽肿 肉芽肿性皮肤松弛症 肉芽肿性蕈样肉芽肿 毛囊性蕈样肉芽肿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2
作者 姜锦贵 朱伦 +5 位作者 石群立 周晓军 安晓静 杨杰 马恒辉 吴波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88-91,共4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及预后特点。方法对13例原发性皮肤ALCL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随访,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3例原发性皮肤ALCL中,男女之比为1.6∶1,平均年龄4...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的临床病理形态特征、免疫组化及预后特点。方法对13例原发性皮肤ALCL进行形态学观察,免疫组化标记及随访,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13例原发性皮肤ALCL中,男女之比为1.6∶1,平均年龄47岁。临床表现为皮肤斑块、结节、肿块;组织学形态多样;免疫组化示CD30均(+),大多数CD3和/或CD43(+),部分EMA、GranB和perforin(+),ALK、CKpan、CD20、CD79a、HMB45、CD68、CD15和CD117(-)。13例均经外科手术切除局部病变,再辅助以化疗和∕或放疗;9例随访时间5~55个月,1例死亡。结论原发性皮肤ALCL是低度恶性淋巴瘤,预后相对较好。诊断依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标记。本病应与弥漫性大B细胞性淋巴瘤、黑色素瘤、低分化腺癌等鉴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免疫组化 鉴别诊断 预后
下载PDF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4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9
13
作者 樊祥山 吴晋蓉 +5 位作者 石群立 王益华 王焱 余波 陈浩 周晓军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31-136,共6页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BPD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20~70岁;2例表现为淋巴结肿... 目的探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BPD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对4例BPDC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以及治疗和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患者均为男性,发病年龄20~70岁;2例表现为淋巴结肿大,2例示多发性皮肤斑块或结节。活检组织形态学显示,淋巴结及真皮和皮下由弥漫浸润的小~中等大小幼稚肿瘤细胞浸润,细胞质稀少,核形不规则,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明显。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CD4、CD56、CD123、TCL-1和S-100(+)。结论 BPDCN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的淋巴造血系统肿瘤,多数病例发生于老年患者,常见皮肤累及;少量病例也可发生于年轻患者或无皮肤受累者。即使给予高强度化疗和同种异体骨髓移植,预后仍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造血系统肿瘤 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 诊断 鉴别诊断
下载PDF
15例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喻研 程斌 黄焕军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21-225,共5页
目的报道和总结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医生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收集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其主要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本组病例包括男性8例,女性7例,发病年龄为4~63岁。发生部位包括肝脏(5例)、膀胱(3例... 目的报道和总结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医生对该病的诊疗水平。方法收集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和总结其主要的临床病理特点。结果本组病例包括男性8例,女性7例,发病年龄为4~63岁。发生部位包括肝脏(5例)、膀胱(3例)、肠系膜(2例)、胃(1例)、脾(1例)、直肠(1例)、肾上腺(1例)、腹膜腔(1例)。多部位受累者2例。临床症状包括发热、乏力、纳差、肿块局部疼痛等。常伴有贫血,纤维蛋白原增高。病理学检查可见胶原性基质中呈束状排列的梭形细胞伴淋巴细胞、浆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梭形细胞表达波形蛋白Vim(15/15)、平滑肌肌动蛋白SMA(15/15)和肌特异性蛋白MSA(15/15),部分表达ALK(6/15)、Calponin(6/15)、Desmin(5/15)、CK(4/15)。13例行肿瘤完整切除,1例行肿瘤部分切除,1例仅行活检。随访11~65个月,13例术后无瘤生存。结论腹腔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累及部位不同导致临床表现多种多样。诊断主要依靠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测。手术完整切除是大多数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 临床 病理
下载PDF
超声对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7
15
作者 杨华 李颖 +2 位作者 唐少珊 刘守君 邓力军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70-371,共2页
目的:探讨超声对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超声表现,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22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患者中儿童多见(12例,占55%)。原发于回盲部8例,结肠7例,回肠2例,阑尾2例,肠... 目的:探讨超声对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超声表现,总结其声像图特征。结果:22例原发性肠道淋巴瘤患者中儿童多见(12例,占55%)。原发于回盲部8例,结肠7例,回肠2例,阑尾2例,肠系膜2例,直肠1例。主要声像图表现可分为:①实性肿块型12例(55%):表现为低回声或接近无回声,6例呈"假肾征",实性肿块内均可检出血流信号;②肠壁增厚型8例(36%):表现为肠壁非对称性增厚,2例合并肠套叠;③囊性肿物型2例(9%):表现为壁厚,内伴细小点状回声。10例伴肠系膜或腹后壁淋巴结肿大,所有病例均无肝脏转移。结论:原发性肠道淋巴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超声可以准确显示病变的部位、范围、肠外器官受侵及腹腔淋巴结肿大情况,为本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判断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肠肿瘤 超声检查 多普勒 彩色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洁 王涛 +2 位作者 马东来 方凯 晋红中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702-704,共3页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患者女,82岁。左小腿出现3个红色结节2个月,组织病理检查发现真皮内淋巴样细胞浸润,无嗜表皮现象,细胞体积大,肿瘤细胞CD20(+),CD79α(+),Bcl-2(+),Bcl-6(+),Ki-67 70%(+),MUM-1(+),Pax-5(...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患者女,82岁。左小腿出现3个红色结节2个月,组织病理检查发现真皮内淋巴样细胞浸润,无嗜表皮现象,细胞体积大,肿瘤细胞CD20(+),CD79α(+),Bcl-2(+),Bcl-6(+),Ki-67 70%(+),MUM-1(+),Pax-5(+),CD10(-),诊断为原发性皮肤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腿型),全身检查未发现皮肤以外系统受累证据,行局部肿瘤切除及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大B细胞 原发性皮肤弥漫性 腿型
下载PDF
叠氮钠对SH-SY5Y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张兰 李林 +5 位作者 班立勤 安文林 刘树森 李晓明 薛冰 徐艳玲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目的 观察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 IV(即细胞色素 C氧化酶)抑制剂叠氮钠 (NaN3)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探讨线粒体缺陷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叠氮钠与培养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 SH-SY5Y细胞共同孵育,用... 目的 观察线粒体呼吸链复合体 IV(即细胞色素 C氧化酶)抑制剂叠氮钠 (NaN3)对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能量代谢的影响,探讨线粒体缺陷在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将叠氮钠与培养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系 SH-SY5Y细胞共同孵育,用微测量法测定线粒体复合体 IV活性,噻唑兰( 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跨膜电位变化。 结果 16~ 64 mmol/L叠氮钠与培养的 SH-SY5Y细胞共孵育 1 h,细胞线粒体细胞色素 C氧化酶活性下降; 16~ 128 mmol/L叠氮钠作用 1~ 8 h,细胞存活率下降,呈时间及剂量依赖性;叠氮钠使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的荧光强度值下降,尤以细胞突起内降低最为显著,门控内正常细胞数减少。结论 叠氮钠与培养的 SH-SY5Y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共孵育导致细胞损伤,其机制是使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能量合成障碍,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氮钠 线粒体跨膜电位 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
下载PDF
宫颈粘膜相关淋巴瘤及假性淋巴瘤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周青 徐天蓉 郑肇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7年第2期113-115,I010,共3页
目的:探讨宫颈粘膜相关淋巴瘤(CMALT-oma)及假性淋巴瘤(CPL)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发病机理。方法:CMALT-oma及CPL各5例,活检或手术标本做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ABC法)染色。结果:CMALT-o... 目的:探讨宫颈粘膜相关淋巴瘤(CMALT-oma)及假性淋巴瘤(CPL)的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及发病机理。方法:CMALT-oma及CPL各5例,活检或手术标本做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ABC法)染色。结果:CMALT-oma出现“淋巴上皮病变”及单克隆增殖,2例为T小多形细胞性,3例为B细胞性(CCL和淋巴浆细胞型)。CPL均有多克隆性的多种炎细胞浸润。结论:大多数MALT-oma为低度恶性并有“回归”现象。因此,手术为首选治疗方法。如果肿瘤侵犯邻近脏器或转移至淋巴结,应加用化疗或放疗。CPL应予以有效的抗菌治疗,否则,有转变成MALT-oma的可能。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感染,可导致机体产生获得性MALT,并在持续性刺激下发展为CPL,进而转变为CMALT-o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肿瘤 宫颈 淋巴瘤 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下载PDF
睾丸浆细胞肿瘤的影像表现并文献复习(附2例报告) 被引量:5
19
作者 龙德云 叶孝权 +4 位作者 柳杰 徐庆康 陈和平 周涛 尹满香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293-296,共4页
目的:探讨睾丸浆细胞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2例睾丸浆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探讨。其中1例行MRI平扫及增强,另1例行CT平扫及增强。结果:睾丸... 目的:探讨睾丸浆细胞肿瘤的影像学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2例睾丸浆细胞肿瘤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报道,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探讨。其中1例行MRI平扫及增强,另1例行CT平扫及增强。结果:睾丸肿瘤均行根治性切除术。3个病变睾丸肿块界限清楚,包膜完整,分别行MRI、CT增强后于动脉早期肿块显著均匀强化,延迟扫描后与正常睾丸等信号(或等密度)强化,1例患者左侧髂骨及多个腰椎虫蛀状骨质破坏,另1例患者有胃淋巴瘤病史。免疫组化瘤细胞CD79α(+)、CD138(+)、MUM-1(+)、λ(+)、PLAP(+)、Ki-67瘤细胞阳性率约为20%及40%,CD3(-)、CD20(-)、CD56(-)、Myosin(-)、α-Inhibin(-)。结论:睾丸浆细胞肿瘤临床罕见,多数临床症状不典型,全面的影像学检查是诊断和随访的重要手段,确诊依赖于病理学及免疫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肿瘤 浆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下载PDF
CT和MRI在鼻腔NK/T细胞型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健 刘景旺 +1 位作者 郭庆乐 周瑞臣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鼻腔NK/T细胞型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学证实的39例鼻腔NK/T细胞型淋巴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位于鼻腔前部20例(52%),位于鼻腔后部8例,呈弥漫表现的11例。39例中,累及鼻前庭、鼻翼、鼻... 目的:探讨鼻腔NK/T细胞型淋巴瘤的CT和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组织学证实的39例鼻腔NK/T细胞型淋巴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位于鼻腔前部20例(52%),位于鼻腔后部8例,呈弥漫表现的11例。39例中,累及鼻前庭、鼻翼、鼻背及邻近面部软组织29例(75%),累及鼻道窦口复合体12例,累及中下鼻甲10例,蔓延至鼻咽部9例,蔓延至翼腭窝2例,累及眼眶3例,累及鼻中隔6例。24例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病灶呈均匀等密度10例,等低混杂密度14例;中等程度强化。MRI表现:T1WI呈等信号29例(与肌肉比较,以下同),呈略低信号10例;T2WI呈等信号22例,高信号13例,低信号4例。增强后中度强化15例,轻度强化18例,不均匀强化6例。结论:对大多数鼻腔NK/T细胞型淋巴瘤来说,结合CT和MRI两种检查方法能够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可靠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非霍奇金 鼻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