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4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某些细胞因子基因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王建华 童善庆 +6 位作者 蒋玖 丁健青 胡宝瑜 朱佑明 陆德源 华祖德 陆静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39-44,共6页
目的:研究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体外扩增后某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利用RT-PCR和免疫学方法,分离5例刚分离的上皮性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其中3例腹水标本中肿瘤相关淋巴细胞(TAL),检测其在体外扩增后,IL-2,IL-2R,TNF-α,I... 目的:研究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在体外扩增后某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方法:利用RT-PCR和免疫学方法,分离5例刚分离的上皮性卵巢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和其中3例腹水标本中肿瘤相关淋巴细胞(TAL),检测其在体外扩增后,IL-2,IL-2R,TNF-α,IFN-γ,IL-6等细胞因子基因的表达的水平与变化;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的活性,分析TIL或TAL扩增前后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和免疫学特性的变化.结果:TIL在扩增前后的4周时间内,仅TNF-α mRNA基因表达是持续的,并可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IFN-γmRNA基因的表达缺乏;IL-2mRNA基因表达只是一过性.体外加入抗CD3单抗或PHA(合适浓度)刺激TIL或TAL,IL-2,TNF-α,IhN-γmRNA表达明显增强.和TIL细胞因子基因表达不尽相同的是,TAL表达IL-6 mR-NA.结果还发现,体外IL-2的浓度对TIL的免疫学特性有很大的影响.结论:TIL在体外经rIL-2扩增后,免疫活性有明显提高.TIL的抗肿瘤活性在很大程度上依靠其分泌的多种细胞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因子 基因表达 卵巢癌 淋巴转移瘤
下载PDF
我国淋巴结外淋巴瘤的临床特点 被引量:78
2
作者 纪小龙 申明识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570-572,共3页
目的:了解中国人的结外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将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自1955 年至1997 年42 年间诊断为淋巴瘤的1631 例作为分析对象。从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病理诊断共4 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31例... 目的:了解中国人的结外淋巴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将解放军总医院病理科自1955 年至1997 年42 年间诊断为淋巴瘤的1631 例作为分析对象。从患者的性别、年龄、部位、病理诊断共4 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631例淋巴瘤中, 结内688 例, 占42-18 % ; 结外943 例, 占57-82 % 。在943 例结外淋巴瘤中, 见于消化道229 例, 占24-28% ;鼻腔121 例,占12-83 % ;皮肤104 例,占11-03 % ;扁桃体84 例,占8-9 % ;口腔77 例,占8-17% ;骨55 例,占5-83 % ;鼻咽部40 例,占4-24 % 。其余部位为软组织37 例,腹腔26 例,涎腺24 例,肝脏22 例,眼部19 例,肺19 例,颅内14 例,睾丸11 例,脾10 例,纵隔9 例,喉部8 例,甲状腺6 例,胸腔6 例,乳腺5 例,胰腺及膀胱各2 例,肾上腺、肾及卵巢各1 例。结论:1 本组材料中结外淋巴瘤高达58 % 。超过结内淋巴瘤的比率,这是到目前为止文献报道中比例最高的。这是否是中国人淋巴瘤的特点,还有待于今后进一步证实;2 美国白种人的结外淋巴瘤好发部位是胃、皮肤、扁桃体、涎腺、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结外淋巴瘤 临床特点
下载PDF
淋巴管癌栓和淋巴结转移对胃癌术后生存率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侯滨 单吉贤 +1 位作者 陈峻青 安海民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8期568-569,共2页
目的 :探讨淋巴管癌栓与胃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 :比较淋巴管癌栓和淋巴结转移对胃癌预后的影响。结果 :1)浸润深度及生长方式影响淋巴管癌栓的发生 ;2 )只有在无淋巴结转移的条件下 ,淋巴管癌栓才会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结论 :... 目的 :探讨淋巴管癌栓与胃癌临床病理特点的关系。方法 :比较淋巴管癌栓和淋巴结转移对胃癌预后的影响。结果 :1)浸润深度及生长方式影响淋巴管癌栓的发生 ;2 )只有在无淋巴结转移的条件下 ,淋巴管癌栓才会影响胃癌患者的预后。结论 :淋巴结转移对预后影响明显高于淋巴管癌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淋巴管癌栓 淋巴结转移 生存率
下载PDF
淋巴结Langerhans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徐天蓉 范钦和 +1 位作者 周青 郑肇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8-11,I003,共4页
目的:研究以淋巴结首发的LCH形态结构特征、免疫表型、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ABC法标记O10和S-100阳性以确定诊断。结果:14例淋巴结LCH有4种组合类型:(1)肾形及卵圆形细胞4例;... 目的:研究以淋巴结首发的LCH形态结构特征、免疫表型、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ABC法标记O10和S-100阳性以确定诊断。结果:14例淋巴结LCH有4种组合类型:(1)肾形及卵圆形细胞4例;(2)咖啡豆样细胞3例;(3)咖啡豆样及大圆形细胞5例;(4)大圆形细胞2例。结论:咖啡豆样细胞是LCH的特征细胞,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嗜酸性粒细胞是LCH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根据细胞形态、分化程度和不同组合,LCH分为:①反应性,②交界性,③低度恶性,④高度恶性(肉瘤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组织细胞增多症 LANGERHANS细胞
下载PDF
鼻腔、口咽环坏死性肉芽肿和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化比较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朱雄增 陈忠伟 +2 位作者 戴洁 刘尚廉 傅秀珍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96-298,T005,共3页
比较研究鼻腔、口咽环26例坏死性肉芽肿(NG)和55例恶性淋巴瘤(ML)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性。结果显示:NG发病年龄比ML小,好发于鼻腔、病变表现为坏死和溃疡,不形成明显肿块;ML好发于扁桃体,病变处隆起,形成肿块,表面光滑或有浅溃... 比较研究鼻腔、口咽环26例坏死性肉芽肿(NG)和55例恶性淋巴瘤(ML)的临床病理和免疫组织化学特性。结果显示:NG发病年龄比ML小,好发于鼻腔、病变表现为坏死和溃疡,不形成明显肿块;ML好发于扁桃体,病变处隆起,形成肿块,表面光滑或有浅溃疡。组织学上,NG以坏死和炎性肉芽组织中散布着小簇和个别瘤细胞为特征;ML则以瘤细胞弥漫成片分布为特征。免疫组化证实NG均起自T淋巴细胞,ML则大多数起自B淋巴细胞。研究表明NG从本质上讲属于外周T细胞淋巴瘤,但它与这一部位典型ML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和免疫组化特征。因此,NG这一名称作为特殊临床病理的疾病单元应予以保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坏死性肉芽肿 恶性 淋巴瘤 鼻腔 口咽环
下载PDF
肝脏粘膜相关淋巴瘤──附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6
6
作者 张智弘 徐天蓉 +1 位作者 郑肇巽 周青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4-36,共3页
报道3例肝脏粘膜相关淋巴瘤,起源于汇管区淋巴细胞。具有诊断性淋巴上皮病变,分别为中心细胞样细胞型(2例)及淋巴浆细胞型(1例),经免疫组化证实为单克隆B细胞性。其临床特点为:生长缓慢,局部受累,很少转移,低度恶性。以... 报道3例肝脏粘膜相关淋巴瘤,起源于汇管区淋巴细胞。具有诊断性淋巴上皮病变,分别为中心细胞样细胞型(2例)及淋巴浆细胞型(1例),经免疫组化证实为单克隆B细胞性。其临床特点为:生长缓慢,局部受累,很少转移,低度恶性。以手术切除为主,预后较好。本文对其发病机理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粘膜相关 肝脏 免疫酶技术
下载PDF
EB病毒潜伏感染在不同部位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 被引量:4
7
作者 郭瑞珍 梁国桢 +2 位作者 何妙侠 邓飞 肖庆邦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4期340-342,I046,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T细胞淋巴瘤(TML)与EB病毒(EB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00例不同部位的TML(结内40例、结外60例),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细胞EBV编码的RNA(EBER1/2)。结果:(1)100例...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T细胞淋巴瘤(TML)与EB病毒(EBV)感染的关系。方法:对100例不同部位的TML(结内40例、结外60例),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肿瘤细胞EBV编码的RNA(EBER1/2)。结果:(1)100例中EBER1/2检出率48%(48/100),结内TML检出率30%(12/40),结外TML检出率60%(36/60),结内、结外EBV检出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2)结外呼吸道TMLEBER1/2检出率鼻腔、鼻咽、口咽和肺分别是88.9%(16/18)、71.4%(5/7)、47.6%(10/21)、33.3%(1/3)。(3)胃肠道、软组织TMLEBER1/2检出率分别是16.7%(1/6)、33.3%(1/3)。结论:EBV感染在不同部位TML中的表达具有明显部位限制性,特别是鼻腔、鼻咽的TML与EBV关系最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原位杂交 TML EB病毒 潜伏期
下载PDF
前庭症状国际分类与解析 被引量:27
8
作者 吴子明 张素珍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87-189,共3页
谈到眩晕症状的国际分类,先要介绍国内常用的眩晕分类[1]。首先是根据解剖部位或病变器官分类:1、De Weese分类法,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或称系统性眩晕);非前庭系统性眩晕(或非系统性眩晕)。2、Edward分类法,将眩晕分为颅内和颅外... 谈到眩晕症状的国际分类,先要介绍国内常用的眩晕分类[1]。首先是根据解剖部位或病变器官分类:1、De Weese分类法,分为前庭系统性眩晕(或称系统性眩晕);非前庭系统性眩晕(或非系统性眩晕)。2、Edward分类法,将眩晕分为颅内和颅外两大类。3、根据病变器官分类,可分为耳源性、血管性、中枢性、颈性和视性等。其次,根据眩晕性质分类,如Hojt-Thomas将眩晕分为真性眩晕和假性眩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分类 前庭症状 前庭系统性眩晕 眩晕症状 病变器官 解剖部位 假性眩晕 真性眩晕
下载PDF
附睾MALT型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徐天蓉 张智弘 郑肇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3期241-243,I033,共4页
目的:探讨附睾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淋巴瘤与附睾肉芽肿性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发病机制。方法: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石蜡切片和免疫组化ABC法标记。结果:4例附睾MALT型淋巴瘤均为CCL细胞型,并有淋巴上皮病变。... 目的:探讨附睾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型淋巴瘤与附睾肉芽肿性炎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发病机制。方法:手术切除标本常规石蜡切片和免疫组化ABC法标记。结果:4例附睾MALT型淋巴瘤均为CCL细胞型,并有淋巴上皮病变。免疫表型4例LCA、L26均呈阳性,IgM·κ2例,IgG·κ1例及IgA·λ1例呈阳性。结论:附睾MALT型淋巴瘤大多为低度恶性,以手术治疗为主,应对附睾慢性炎进行病因治疗,以免附睾形成获得性MAL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理学 附睾肿瘤 淋巴病 MALT型
下载PDF
我国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附1289例分析 被引量:25
10
作者 纪小龙 徐长江 刘雨清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268-269,272,共3页
将解放军总医院自1955至1993年38年中250000例活检材料中原诊断为淋巴瘤的1289例切片进行重新阅片,根据1994年国际淋巴瘤研究组的分类方案进行分型,从性别、年龄、部位、发病率的动态变化、类型共5方面与欧... 将解放军总医院自1955至1993年38年中250000例活检材料中原诊断为淋巴瘤的1289例切片进行重新阅片,根据1994年国际淋巴瘤研究组的分类方案进行分型,从性别、年龄、部位、发病率的动态变化、类型共5方面与欧美淋巴瘤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我国淋巴瘤与欧美有着诸多的不同,其特点是:(1)男女比例高;(2)仅有一个年龄高峰;(3)结外淋巴瘤多于淋巴结;(4)缺乏逐年发病率增高趋势;(5)何杰金氏病少见。这5点初步结果显示出我国淋巴瘤与欧美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值得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分类 比较病理学
下载PDF
nm23基因表达与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4
11
作者 毛杰 刘少华 +3 位作者 冯雪萍 海健 邬玉辉 申正堂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2期119-120,共2页
目的探讨nm23基因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等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对107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进行nm23蛋白表达研究。结果nm23基因在原发性乳腺癌的表达阳... 目的探讨nm23基因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规律,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等预后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对107例原发性乳腺癌组织进行nm23蛋白表达研究。结果nm23基因在原发性乳腺癌的表达阳性率为505%,在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阳性率为31%,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中阳性率为735%(P<0.01)。结论nm23基因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而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类、肿瘤大小无相关性。检测乳腺癌组织中nm23的表达是评估预后有价值的生物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基因表达 NM23基因 淋巴结转移
下载PDF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EB病毒基因表达产物的检测及其意义 被引量:3
12
作者 饶慧兰 黄奕莉 +1 位作者 侯景辉 林汉良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407-408,425,共3页
目的:了解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与埃泼斯坦- 巴尔( E B) 病毒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 L S A B 法对12 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 L C L) 进行 E B V 编码的 R N A( E B E Rs) 及 E B V ... 目的:了解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与埃泼斯坦- 巴尔( E B) 病毒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及免疫组化 L S A B 法对12 例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 A L C L) 进行 E B V 编码的 R N A( E B E Rs) 及 E B V 潜伏膜蛋白( L M P1) 和潜在膜抗原( E B N A2) 检测。结果:本组12 例 A L C L 中 E B E Rs 阳性率为25% (3/12) ;12 例 A L C L L M P1 检出率为8.3% , E B N A2 检出率为0(0/ 12) ;12 例 A L C L 免疫表型,8 例为 T 源性,3 例为 B 源性,1 例非 B 非 T;12 例 Ber H2 均阳性。结论:本结果表明 E B 病毒感染与部分 A L C L 关系密切,可能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变性 大细胞淋巴瘤 原位杂交 EB病毒
下载PDF
增殖细胞核抗原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被引量:6
13
作者 戴林 张学庸 +3 位作者 陈宝军 王剑波 张惠中 樊代明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1996年第3期169-171,共3页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44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胃癌手术标本进行半定量检测,观察PCNA与淋巴结转移和胃癌组织学类型的关系.结果:... 目的:研究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和意义.方法: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对44例经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的胃癌手术标本进行半定量检测,观察PCNA与淋巴结转移和胃癌组织学类型的关系.结果:伴淋巴结转移组PCNA高表达者占76.2%(16/21),显著高于无转移组13%(2/23),两者呈显著相关联(P<0.05).低分化型胃癌PCNA高表达者68.4%(13/19)显著高于高、中分化型胃癌24%(6/25),P<0.01.结论:PCNA表达强者,淋巴结转移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殖细胞核抗原 胃肿瘤 淋巴结 转移
下载PDF
皮肤淋巴瘤的新分类 被引量:9
14
作者 纪小龙 邱丙森 李维华 《诊断病理学杂志》 CSCD 1999年第1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皮肤肿瘤 淋巴瘤 分类 新分类
下载PDF
SRS-淋巴瘤小鼠淋巴细胞染色质理化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钟叔平 温博贵 何开玲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378-382,共5页
本实验对正常及SRS-淋巴瘤小鼠淋巴细胞染色质进行了化学组分、DNaseⅠ有限度消化、染色质附着蛋白释放,热变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SRS-淋巴瘤细胞染色质的非组蛋白(non-histonechromosom... 本实验对正常及SRS-淋巴瘤小鼠淋巴细胞染色质进行了化学组分、DNaseⅠ有限度消化、染色质附着蛋白释放,热变性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SRS-淋巴瘤细胞染色质的非组蛋白(non-histonechromosomalproteins,NHCP)和RNA高于正常细胞,提示随着肿瘤的发生染色质转录活性和与转录相关的NHCP呈升高趋势;(2)SRS-淋巴瘤细胞染色质的DNaseⅠ消化率明显高于正常淋巴细胞,提示肿瘤细胞含有较多优先被核酸酶消化的活性染色质;(3)SRS-淋巴瘤细胞较正常淋巴细胞蛋白释放量明显升高,提示参与活性染色质结合的NHCP与染色质活性位点及转录活性有密切相关;(4)SRS-淋巴瘤细胞染色质比正常淋巴细胞增色效应明显,提示肿瘤细胞比正常细胞染色质结构疏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细胞 活性染色质 热变性
下载PDF
睾丸粘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临床病理特征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崇彬 石群立 +1 位作者 孙桂勤 严小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1期21-23,I003,共4页
目的:探讨睾丸粘膜相关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4例睾丸MALT淋巴瘤作临床病理观察,同时采用S-P法或ABC法进行LCA、L26、UCHL1、Bcl-2免疫组化标记。结果... 目的:探讨睾丸粘膜相关组织(MALT)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征,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对4例睾丸MALT淋巴瘤作临床病理观察,同时采用S-P法或ABC法进行LCA、L26、UCHL1、Bcl-2免疫组化标记。结果:患者临床症状为睾丸不同程度肿大。组织学图象与胃肠道MALT淋巴瘤相似,1例转化为高度恶性MALT淋巴瘤。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瘤细胞表达LCA、L26和Bcl-2。结论:老年人出现睾丸弥漫性肿大,首先应考虑睾丸淋巴瘤的可能。该病的确诊依赖病理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睾丸肿瘤 MALT 病理学
下载PDF
地高辛素标记探针原位杂交法检测B淋巴瘤CD23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琳 吴斌 +1 位作者 苏春晓 李树浓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1074-1076,共3页
目的 :研究B淋巴瘤CD2 3基因表达。方法 :SP免疫组化选出 2 0例B淋巴瘤并进行CD2 3基因蛋白(膜CD2 3)检测 ,地高辛素标记CD2 3DNA探针原位杂交检测CD2 3mRNA。结果 :膜CD2 3的阳性率 90 % ,CD2 3mRNA的阳性率 90 %。结论 :CD2 3在B淋巴... 目的 :研究B淋巴瘤CD2 3基因表达。方法 :SP免疫组化选出 2 0例B淋巴瘤并进行CD2 3基因蛋白(膜CD2 3)检测 ,地高辛素标记CD2 3DNA探针原位杂交检测CD2 3mRNA。结果 :膜CD2 3的阳性率 90 % ,CD2 3mRNA的阳性率 90 %。结论 :CD2 3在B淋巴瘤中高表达 ,这为研究CD2 3在B淋巴瘤中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治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杂交 地高辛配基 DNA探针 B细胞淋巴瘤 IGE受体
下载PDF
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与EB病毒的相关性 被引量:8
18
作者 高子芬 李继刚 +3 位作者 侯亮 李宁 杜娟 廖松林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2期103-104,共2页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与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方法:用单克隆抗体UCHL-1、L26及EB病毒编码的潜在膜蛋白-1(LMP-1),免疫组化染色确定肿瘤的免疫表型及EB病毒转化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V编码的EBERs。结果... 目的:探讨EB病毒(EBV)感染与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的关系。方法:用单克隆抗体UCHL-1、L26及EB病毒编码的潜在膜蛋白-1(LMP-1),免疫组化染色确定肿瘤的免疫表型及EB病毒转化蛋白的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EBV编码的EBERs。结果:21例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EBERs5例阳性的(23.8%),其中给内淋巴瘤3例,肺和胃肠淋巴瘤各1例。阳性细胞约占肿瘤细胞的10%~70%。5例EBERs阳性病例中仅1例表达LMP-1,为结内淋巴瘤。结论:非鼻咽部T细胞淋巴瘤可能与EBV的感染有关,LMP-1的阳性率较EBERs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T细胞 爱-巴病毒 非鼻咽部
下载PDF
栅状肌纤维母细胞瘤3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5
19
作者 项晶晶 吴能定 +2 位作者 徐如君 吕明敏 姚德明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1999年第5期393-395,I058,共4页
目的:观察栅状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索该肿瘤的组织来源及石棉样纤维的性质和来源。方法:对3 例栅状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合文献对本病的诊断标准、鉴别要点及组织来源进行探讨。结果:... 目的:观察栅状肌纤维母细胞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探索该肿瘤的组织来源及石棉样纤维的性质和来源。方法:对3 例栅状肌纤维母细胞瘤进行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合文献对本病的诊断标准、鉴别要点及组织来源进行探讨。结果:栅状肌纤维母细胞瘤的组织学特点为梭形肿瘤细胞呈交叉束状、栅栏状排列,间质内有较多出血、散在的肥大细胞,肿瘤中出现石棉样纤维。免疫组化见肿瘤细胞及石棉样纤维星芒状突起中actin、vimentin 呈阳性表达,desmin、S100 、FactorⅧ、cytokeratin 呈阴性表达。结论:栅状肌纤维母细胞瘤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特征的肌纤维母细胞瘤,该肿瘤来源于肌纤维母细胞或特殊平滑肌细胞亚型。石棉样纤维中心为血管周围胶原的变性,星芒状纤维为增殖的肌纤维母细胞突出的中间丝和微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纤维母细胞 石棉样纤维 病理学 栅状
下载PDF
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 被引量:4
20
作者 张忠德 奚政君 +1 位作者 吴湘如 殷敏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 :探讨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方法 :对 17例外检和尸检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切片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占小儿非霍奇金淋巴瘤的 12 8% ;临床表现主要是外周... 目的 :探讨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及预后。方法 :对 17例外检和尸检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切片和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占小儿非霍奇金淋巴瘤的 12 8% ;临床表现主要是外周淋巴结肿大及皮肤损害 ,长期反复发热常见 ;病理特征为淋巴结部分受累 ,成片异形大细胞侵犯淋巴窦及副皮质区 ,免疫组化CD30强阳性 ;预后相对较好。结论 :小儿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并不少见 ,需与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T区或多形T淋巴瘤、霍奇金淋巴瘤、蕈样霉菌病和转移性癌等鉴别。CD30、CD15、LCA和EMA免疫酶标检查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十分有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组织化学 儿童 间变性大细胞性淋巴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